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7-12-11 14:26:16 作者:赵子龙腾四海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赵子龙腾四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职高专学校,平时成绩的评定带有教师的.主观性,本文拟探讨如何将档案袋评价与平时成绩的测评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体现形成性评价在测评平时成绩中的优越性.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 30(12) 分类号:G47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   英语教学   平时成绩测评  

篇2: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要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评价功能的全面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相当多的学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外语学习的效率.这些问题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发展特点不相符合.而档案袋评价以其特有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其目的是给学生进行全面的、多样的、频繁的正面评价,促进和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进步.因此,本文就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作一阐述.

作 者:江岁云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校 刊 名:发展 英文刊名:DEVELOPING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3: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张厦

摘要:简约、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不但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合理适度的简笔画教学一定会使英语课堂幽默风趣,教学效果极好!

篇4: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简笔画(stickfigure)是利用简单的点、线、画等符号来表现物象基本特性的,它是一种简约、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绘画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笔画简单、生动活泼,只取形似,不计细节。简笔画更是传递信息、增加表达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如何运用简笔画来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设情境,激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当代英语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现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切身体会,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简笔画使字母教学生动形象

字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第一节课,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凡简单的东西越容易就越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巧妙地把简笔画运用于字母教学中,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字母教学时,我利用简笔画展示:h像把椅子、b和d像把剪刀、c似弯弯的月牙等,这样,学生就快速准确地记住了字母的书写和读音。练习时,我让学生画字母想象图――M像两座山峰、S像一条蛇、J像把雨伞……

2.简笔画使词汇教学简单有趣

和传统的'词汇教学不同,简笔画能很直观地把词汇展现出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英语教学论文 )并且输入信息不必在大脑中进行转化,学生在笑声中很容易就记住了单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常常因记不住单词而苦恼,而简笔画能够使单词记忆简单化,记忆效果非常好。

(1)在单词传授过程中,有很多词用英语解释较为烦琐,有些实物又不容易带进教室,简笔画就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抽象词义都不便用动作、实物释义,这时就可以利用简笔画进行如下课堂教学。请看我是如何利用简笔画对“on,over,above”三个近义介词进行释义的。

(2)在复习单词时,例如讲到“cap”和“hat”的区别时,用英语解释就很难说清楚,借用简笔画,寥寥数笔就可以让学生明明白白了。除此之外,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让学生说出单词,学生单位时间内记忆单词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这一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还有,简笔画直观形象,利用它进行反义词辨析,区分一目了然。像在区别“tall”和“short”以及“big”和“small”时,学生一定会过目不忘,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3.简笔画使语法教学通俗易懂

简笔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情景(context),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communicativeability)。运用简笔画配合句型操练,则可使抽象的句型形象、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学且容易接受。

(1)在教形容词或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时,简笔画能清楚地告诉大家什么是大,什么是更大,什么是最大。举一反三,反复操练,既让学生记住了“small”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也可以告诉他们其他形容词和“small”的用法是一个道理。

Thefirstboxissmall.

Thesecondboxissmaller.

Thethirdboxisthesmallest.

(2)在操练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时,如果给句型“Whatistheboydoing?”“He’srunning.”和“Whatistheboyonthebeddoing?”“Heissleeping.”配上简笔画,然后进行操练,课堂气氛会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兴趣也会大大提高。教师在这种气氛中适时进行拓展,训练“Whatareyoudoing?”“Whatisshereading?”等同类句型,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3)简笔画还能使情景教学如临其境。学生如图扮演角色,可激发他们的表演的激情,引起强烈的情绪感染与学习兴趣。而且,简笔画更容易使学生投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更容易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简笔画使教师对学生评价更加有效

新颖、别致的评价方式既能让课堂增色,又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当学生回答的问题准确无误时,就在黑板上画一个笑脸,或是翘起大拇指“verygood!”;当学生有错误时,就画一个沉思的人物头像,意思是“Thinkitover!”;当学生潦草马虎时,画一个伤心的人物头像,告诉他要“Workhard!”。

二、简笔画运用于课堂教学应注意的

几个问题

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上简笔画的运用或多或少有一些疏漏和亟待改进的地方,现把简笔画运用于课堂教学应采取的策略总结如下:

1.简笔画的应用是能简不繁,夸张幽默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简笔画时,能用简单图形,就不用复杂图形。课堂上的分分秒秒都是弥足珍贵的,简笔画的取材应夸张幽默,并应配合教学情景边画边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分心。

2.简笔画的应用应形象准确,重点突出

教师在运用简笔画时,要注意立意准确。例如画“寒冷”要突出人发抖,画天气炎热可画一个太阳和一个正在“流汗”的人。如果表达得不准确,就会误导学生,甚至会闹出一些笑话,损害教师的形象,影响教学效果。

3.简笔画要与其他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简笔画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过分依赖,也不能滥用,还要和其他教学方法搭配使用,否则,课堂反馈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都在简笔画的欣赏上,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总之,简笔画简洁、逼真、生动、直观、幽默风趣,教师用简笔画辅助英语教学,便于创设情境,更利于创造生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给英语课堂增添一分艺术的魅力。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四高级中学)

篇5: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作 者:朱春花  作者单位:邢台市第五中学,河北,邢台,054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2) 分类号:H3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英语教学  

篇6: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王烈文  江西省鹰潭奥科现代外语学校

摘要:  随着全社会对英语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它以其容量大、直观形象和快捷高效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合理运用课件,刺激学生视听觉。其次,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语言情景。再次,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最后,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思维方式。但在多媒体运用中也存在如下问题:有些教师过分重视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手段,教学技能滞后,错用或滥用多媒体。我们英语教师应学会正确使用多媒体,并结合其它教学手段一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教学  课堂效率

在21世纪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全社会对英语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英语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容量大、直观形象、快捷高效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重视。这种新教学手段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进了新的血液,它的各种优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新生事物要被所有人接受是件难事,所以对于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所起到的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我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若是运用得好,一定能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如果只重形式未能充分利用这种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话,或许其效果还不及传统的教学手段。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及多媒体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 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1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听视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技术正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如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栩栩如生的动画。语言、图象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听、说、视、触等各种感觉,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最大限度的做到学中有乐并获取语言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而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以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心理倾向。所以多媒体在教学中能更容易做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这便是它的一个极大优势。例如,在讲授JEFC(BookⅠ) Lesson49时,针对该课的主要内容是教有关颜色(colour)的单词,笔者将文中出现的有关颜色 (purple, green, etc.)结合相关物体制作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配以声音,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各种颜色。不用汉语解释学生就很明了各种颜色单词的相关含义,更为重要的是,在电脑上制作相关图片可以很全面收集到各种颜色,随心所欲地选择绘制任何一种事物,这比在现实生活中收集素材更为方便。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语言情景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情景教学(Communicative Teaching)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即在英语课堂中创设一种似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若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往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来创设情景,并且效果还可能差强人意。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能创设有声有象的情景,把课文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看图说话和写作能力。以JEFC(BookⅡ)Lesson22为例,教师在Presentation环节呈现问路的情景时,需要扮演二至三个角色,既不够真实,也容易使学生对对话中的多种角色感到困惑,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若是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将问路这一情景制作成动画真实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句型并正确模仿,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3 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利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笔者坚持每节课使用录音机让学生以磁带里的语音语调为准,还常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课时间播放有趣味的录像(如美国著名儿童影片Home Alone 或Harry Potter等)和 FLASH 课件等供学生观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能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但在播放英语课文录音或影片时要注意方法,不可盲目地追求形式,对于难以听懂的部分,要让学生反复听辨或教师利用pause(暂停)键停止播放予以解释,并可根据VCD影片中情节针对性提出Yes-No questions 或wh- questions 帮助学生理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另外,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利用语音实验课的优势,运用监听教学系统监听检查学生的听音情况,并适时地给予指导。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又能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4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思维方式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对旧知识总结归纳并结合新学知识,找到合理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如在学习单词时,教师可以借助Powerpoint向学生介绍记忆单词的方法:⑴同义词记忆法:如every-each , question-problem ;⑵ 反义词记忆法:如up-down , close-open ;⑶同音异形记忆法:如there-their.教师可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加深新旧单词之间的联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容量大这一特点,把所有的记忆方法和相关练习用投影手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1 过分重视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诸多特色与功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但并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这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只注重表面,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工具。比如黑板、粉笔、实物等常规教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容小觑。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合理地将多媒体和常规媒体结合起来。以板书为例,有些英语教师把计算机显示屏当作黑板,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屏幕只能在短暂的时间一幕一幕显现授课内容,我们不可能在一屏中显示整堂课的内容和重难点,这势必影响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对黑板板书内容进行随时更改,但是,如果教师一旦将整个教学步骤及讲练的内容都输入计算机,课上很难对其更改。所以,我们不能有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就摒弃黑板这一传统教学工具。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所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手段,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2 英语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滞后

许多英语教师在需要课件时,往往是提出教学设想,请计算机老师做课件并由计算机教师教他们操作,甚至在英语教师授课时还需要计算机教师一旁协助。由于计算机教师对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材料的表现形式不够精通,而英语教师由于电脑知识的缺乏也不能将多媒体的各项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很难做到既符合英语教学规律又充分体现多媒体的优势。或者有些英语教师虽具备一些课件制作知识,但也只是把黑板板书搬到屏幕上,把录音、录像和幻灯片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并未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效能。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努力学习电脑知识,尽快成为一名精通多媒体技术的优秀教师。

3 错用或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集文、图、声、像、动画于一体,增强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主动性,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作用。有的教师为了更多地拥有现代化的气息,恨不得把所有的效能派上用场,精美的幻灯片、色彩艳丽的背景、美妙的音乐、三维动画,五花八门的信息一一呈现,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似乎很浓,事实上,学生被过多的花哨信息干扰,过多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学生对语言素材的获取量就小,也不可能在有限课堂上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一切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多媒体也一样,一定要学会运用它辅助教学,突出重点、难点,并在课前就考虑好在某个环节运用何种手段或是对于不同类型的课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语法、词组等概念教学中应选择幻灯、投影,在训练某一语言技能时用电视和录像比较容易达到目标。我们必须意识到,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的语言交流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所以,在很多时候多媒体无法取代教师的作用。作为辅助工具的多媒体,即使是做先进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也只能为教师所用,若使用得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关注,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学会合理使用多媒体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诸多不足,为语言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视听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7: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题的提出及假设

根据心理学和脑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人们从外界获得知识信息,80%要通过人的视觉从图像中得到。“人脑的大部分记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思考的过程就是左脑一边读取右脑所记忆的形象,一边把它符号化、语言化的过程”。心理学家证实,同一件事物如果用单纯的符号或文字认识需要10秒钟的时间,用图画只需要约一半的时间,用逼真的图像只需要用1/3的时间。

进入90年代以来,电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地走进千家万户,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上海地区,CAI(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最富有现代科技特色的教学手段在中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而电脑入网后的信息量大、信息变更速度之快、信息资源共享性之高,都是过去任何一种传媒所无法比拟的。CAI教学技术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进入中学教学领域的。

英语新教材是以“结构---功能”体系为主旨编写的。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导入新课阶段培养学生通过听觉来吸取新的语言材料的习惯,通过自然交际展示新的语言材料,创造情景让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而CAI教学把大量抽象的字母符号通过优选的图、声音、语言环境,充分体现语言功能。英语需要大量的语言环境,单词众多,信息处理的最佳主角自然是非多媒体莫属。如果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其包容多种常规电教手段之长,让教师依据教学要求,通过简易的操作就能把以光盘、磁盘等为载体的.图像、动画、拼读、书写、应用等语言教学的信息随时调出,使之在不同的界面上流通,并在学生巳习惯的视频和音频系统上展示,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要求和学习状况,任意控制教学信息的传输密度和传输速度,任意进行信息传递的通道的选择和扩充,随时就学习效率和质量进行反馈,那么英语教学将在图文并茂、色彩纷呈、形象逼真、情趣盎然的多媒体图文影像环境中进行,教学效率定会进一步提高。

出于以上考虑,我选定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对象的选取

将我所任教的班组学生随机抽取20名学生,随机分成二组。一组为实验接受CAI教学;另一组为对照组。

2. 变量的控制

[1] [2] [3] [4] [5]

篇8:韵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韵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无论任何一种语言,韵文都因为它的言辞凝炼,语境优美,声律合辙,顺口易读,悦耳难忘而占有非常重要的席位。无论任何一个国家,历代哲人先知都极为推崇重视韵文,将其整理编撰成册,或课读蒙童,或赏阅评注。在我国,专为儿童编写的韵律课本起源久远,品目繁多,流传深广,如三字经,唐诗宋词和古诗文等等,都是因为它们既符合认字要求,又适于儿童兴味,于是自然成为训蒙教材,广泛流传,沿用至今。在英国,传统的语言教学也是着重为古典诗歌的。如《幼儿韵语》(Nursery Rhymes)就是一本儿歌集,在英国是家喻户晓,老幼娴熟,有诗有画,图文并茂,十分易于儿童朗读。正因为它们是最佳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最简捷的学语言途径,所以韵文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小瞧的。

在这次《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竞赛课中,孙晋和李浩老师的课堂上都有计划有目的的运用到了。

Tall tall tall, make yourself tall

Short short short, make yourself short

Long long long, make yourself long

Big big big, make your eyes big

Small small small, make your eyes small

在语言教学的各阶段各层次,灌输一些韵语材料,他的好处都有那些呢?

其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兴趣是学习语言的原动力,学生一旦对所学语言产生兴趣爱好,就会设法努力把握它。有效可行的.办法便是读韵文、唱诗歌。韵文一般都是很短,能学会一篇再来一篇,常学常新,不致厌倦。

Little sheep, curly curly hair.

Climb hills, eat green grass.

Flowers are open and birds are singing.

Little sheep are dancing and jumping.

(小绵羊,卷卷毛,上山坡,吃青草。花儿开,鸟儿叫,小羊乐得蹦蹦跳。) 综上所诉,这是基于“生活中教,生活中学”的自然学习法则,它是婴幼儿学习外语的必经之路,如果有系统地适当增加一些读译内容,是他们获得更多的词汇量足够他们的思维表达所需。

其二,有利于正音正调、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对字词含义的感情色彩理解程度。语感是无形捉摸的,须通过大量实践来感知和体会的,若以正确的音调,潜心诵读,反复品嚼那些优美韵文,则能早见成效。我国的著名的外国文学教授杨周翰先生说:培养语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读诗,如果不是最好的办法的话。有位在我国工作的外国教授也有谈到:语言是要讲究声韵的,但不是脱离日常生活语言的,只有在活的语言中学习语言,才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My red pen my red pen. I use my red pen

My red pen my red pen. I use a nice pen

其三,有利识记字词,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但世上书籍浩瀚如海,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本本都能读到,只有诗歌和韵语词汇丰富,典故众多,因此,多读些优美诗歌和韵文,可以事半功倍,增强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

在词汇方面: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烦恼是记忆单词。如果把学生要记忆的单词放到韵语、小诗上去,学生记忆单词难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例如,学习了“that,hat,cat,rat,mat,bat”等单词后,学生在朗读下面韵语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地记住这些单词。

What's that? That's a cat.

It's holding a bat. It's wearing a hat.

It's sitting on a mat. It's looking at the rat.

在句型方面:如学习特殊疑

[1] [2]

篇9:比较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中不少语言现象,或形似,或意似,却又有各自的表达习惯和场合,学生极易混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加以鉴别,澄清易混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下面所举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比较方法。

一、相似句型结构比较。有些英语句于结构相似,但其句法功能和含义却大相径庭,学生往往不加分别。如: A.This is the Factory that you visited Iast year. B. It was the factory that you visited last year.这两句粗看相似,细加鉴别,不难看出。前者为定语从句,that可省略;后者为强调句型,that通常不可剩在教学中经常比较这类相似句型,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二、近义词习惯用法比较。有些词尽管意思差不多,但表达习惯不同,常为学生所忽视,如: A. We have beaten your team. B. We have won the basketball match. win和beat虽都有“打赢”的.意思,但win的宾语可以是一场比赛,一场战斗,一场辩论,而beat却需要接比赛、战斗或辩论中的对手,二者是不能互换的。这种比较,可引起学生对惯用法的注意,避免张冠李戴。

三、近义词的含义差别比较。有些词意思看来相同,但仔细琢磨,却有差别。如: A. In time of danger,he was as calm as usual. B. Why did you keep silent at the meeting?

C.Mary is a quiet girl.she seldom goes out in the evenings.本例中calm,ilent,quiet都含有“安静”的意思,但各有侧重。ca1m用于指人,表示“镇静”,silent侧重于“沉默、无声”,quiet用于人时,则表示性格“文静”若将这类近义词通过实例加以比较。以增加其区分度,会使学生茅塞顿开。

四、单词及其派生词比较。英语中的一个词干可派生出许多新词,新词之间在含义和用法上有时差别很大,常成为学习的难点。如: A.I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so I’m feeling sleepy. B.Don’t make any noise;there is a sleeping ba-by here. C.He is fast asleep. l can’t wake him. sleepy,leeping,asleep均从sleep派生而来,但含义和用法互有不同。 在教学中对诸如此类的派生词通过典型例句进行比较剖析,便能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五、单词及其搭配短语比较。单词的搭配能力强,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中心词与其他词搭配往往可辐射出表示多种意思的短语。这些短语的含义复杂、多变,需要教师不断归纳。

教师也可据此设计出典型习题。如:Many foreigners-theGreat wall as the world’s Seventh Wonder. A.Look out B.Look up C.look on D.Look through要解出这道题,学生必须弄清与Look所搭配的四个短语的不同含义。在理解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便能增强记忆,弄清疑点,展开发散思维,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六、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比较。英语单词大多具有基本含义和引伸含义。引伸含义同基本含义有时南辕而北辙,往往使初学者茫然。如dead的基本含义是“死的”,但在下列句子中却有不同译法: A.I’m dead sure of it.我对此完全肯定。 B. He is a dead shot.他是个神枪手。 C.The wireles went dead.无线电话失灵了 D.He hit the target at the dead centre,他击中了靶的正中心。 E.after a day of shopping,I’m usually dead.经过一天的购物,我常常疲倦已极。

篇10: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西文化和语言存在差异.作为文化差异的一部分,语言差异反映着本质上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才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差异,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的交际.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本文在分析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使学习者真正达到真正学会语言,使用语言之目的.

作 者:曹宇晖  作者单位:绍兴市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浙江,绍兴 3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3) 分类号:H3 关键词:文化   语言差异   英语教学  

篇11: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题的提出及假设

根据心理学和脑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人们从外界获得知识信息,80%要通过人的视觉从图像中得到。“人脑的大部分记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思考的过程就是左脑一边读取右脑所记忆的形象,一边把它符号化、语言化的过程”。心理学家证实,同一件事物如果用单纯的符号或文字认识需要10秒钟的时间,用图画只需要约一半的时间,用逼真的图像只需要用1/3的时间。

进入90年代以来,电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地走进千家万户,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上海地区,CAI(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最富有现代科技特色的教学手段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而电脑入网后的信息量大、信息变更速度之快、信息资源共享性之高,都是过去任何一种传媒所无法比拟的。CAI教学技术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进入中学教学领域的。

英语新教材是以“结构---功能”体系为主旨编写的。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导入新课阶段培养学生通过听觉来吸取新的语言材料的习惯,通过自然交际展示新的语言材料,创造情景让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而CAI教学把大量抽象的字母符号通过优选的图、声音、语言环境,充分体现语言功能。英语需要大量的语言环境,单词众多,信息处理的最佳主角自然是非多媒体莫属。如果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其包容多种常规电教手段之长,让教师依据教学要求,通过简易的操作就能把以光盘、磁盘等为载体的图像、动画、拼读、书写、应用等语言教学的信息随时调出,使之在不同的界面上流通,并在学生巳习惯的视频和音频系统上展示,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要求和学习状况,任意控制教学信息的传输密度和传输速度,任意进行信息传递的通道的选择和扩充,随时就学习效率和质量进行反馈,那么英语教学将在图文并茂、色彩纷呈、形象逼真、情趣盎然的多媒体图文影像环境中进行,教学效率定会进一步提高。

出于以上考虑,我选定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对象的选取

将我所任教的班组学生随机抽取20名学生,随机分成二组。一组为实验接受CAI教学;另一组为对照组。

2. 变量的控制

(1)自变量:CAI光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因变量:学生识记英语单词的速度大幅度提高,学生识记单词、句型的保持率大幅度提高,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明显增强,喜爱计算机,有对计算机强烈的爱好和求知欲。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优良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和发展。

无关变量控制:

A. 随机分组,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素质相对平衡。

B. 实验组使用CAI光盘,实施CAI辅助教学(初二英语);对照组采取录音、挂图、投影等电教媒体相结合的辅助教学方法。

实验组、对照组的教案由同位实验教师制订,尽可能体现两种教学方法的长处。

实验组采用观察、测试、问卷调查和追踪调查等方法进行检测。测试试卷和调查问卷由课题组统一制订,两个组完全一样。

严格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环境,不人为地制造竞赛气氛,学生的家庭作业完全一样。

及时测评两个组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对比。

3. 实验步骤:

第一轮:随机抽取20名学生,随机分成2组并调整至各组素质相对平衡。

第二轮:利用CAI光盘教学,在实验中积累材料。每隔三至四个月抽取一组数据进行对比。

第三轮:中期论证

第四轮:全面论证CAI教学效果。

三、实验结果

(一)效果测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英语听力成绩比较(如表一)

表一 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不同等次的成绩的人数和百分比的比较(满分20分)(见附表一)

从以上结果说明,从全组成绩来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等次成绩的人数判别有显著性意义。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十对基础相似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如表二)

表二 实验组和对照组十对学生学习效果比较(见附表二)

采用T分配进行两端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有显著差别,这证明了采用CAI教学的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1. 根据一年的实验结果,我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多种电教媒体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效果差异的原因分析。我认为,上述显著差异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九方面的优点:

(1)CAI光盘是编创专家几十年英语教学经验的结晶,又得到了不少一线教师的指导,紧扣每一篇课文的功能、结构及重点、难点,学生以此为学习参考材料,避免了教学过程中因种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教学误差。

(2)CAI教学较好的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图像、声音、语言环境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3)CAI教学技术使教学手段趋向于全方位、多层次,所以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趣味盎然、引人入胜。由于声音、图像、文字多种刺激并重,使师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从而收到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能实现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由于可以做到人机交互,因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使用辅助教学软件的教学,其效果要优于电视、录像的教学。因前者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学生的学习是主要的,积极的,调动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而积极的教学气氛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而后者的交流是单向的,仅限于被动的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

(5)CAI教学在反馈信息调控和学习交流方面,较其它电教手段更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在教学对话场景中,通过语音示范,语音模防、教学示范分别模拟A和B的对话,这样对话的另一半由计算机模拟完成,语音逼真,为学习语言创造一个成功的学习环境。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是多媒体教学优于其它媒介体技术最突出的特点。

(6)CAI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一节课上,利用教学示范、语音对话等功能,教师可以讲解演示,学生则可以及时反馈;利用辅导答疑功能,教师可以“手把手”个别指导;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也可在全班进行示范。这样,将诸多的环节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

(7)CAI具有操作简便,运行游戏化、交互性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如学生可以亲手用鼠标完成练习,可独立运用光盘,进行任何一个语言点的学习或复习,方便教师教,更方便学生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主动积极地参与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8)CAI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方面,显示屏上界面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卡通形象、神奇的动画等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所有学生的无意注意。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亲手操作电脑完成学习任务,好奇心和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再一方面,悦耳的配音和背景音乐渲染出一种极为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自然地沉浸于学习的快乐之中。第四方面,通过这种方法教学使学生能取得优良的成绩,阅读、朗诵、说话的能力不断增强,极大的激发了学习兴趣。

(9)CAI教学能形成听说领先的良性循环。学生通过CAI教学不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在实验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经过一年来的CAI教学实践,我觉得让CAI教学技术真正进入教学课堂,有个问题值得探讨。

(1)要有善于制作多媒体软件并熟练运用计算机传授知识的教师。CAI技术是一项新兴科学,涉及面广,包括声音、图像、文字处理等多方面的技术。我现在是中级水平,对于这一项技术中声音、图像处理时感到比较棘手,用PowerPoint处理图像有其优点,但也有缺点,无直观声音及图像。所以要制作好的多媒体软件一定需要有相关教学经验又要有制作多媒体软件的双方面知识的教师,才能使CAI软件使用效率更上一层楼。

(2)学生就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初步知识。在开始阶段,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认识很少,连鼠标单击和双击都很难掌握。如果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较丰富,那么实验中的效果可能会体现得更早、更好。这也是CAI技术进入课堂的关键。

(3)要有一整套尽可能完善的计算机、多媒体、局域网络的教学硬件和软件。如果把实验放在全班或全校,那么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局域网络。把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连在教师的终端机上。教师就可以在终端机上任意向每个学生发出信息,或者接受学生当前的学习信息和反馈信息,使师生之间的反馈加大,加快。这将是使计算机走进教室、走进学校、提高教学效率最为关键的硬件设施之一。

(上海豫园中学 王婷)

篇12:英语教学──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宣州市向阳中学 徐开春)

体态语是人们用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无声语言,恰当地使用它不仅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也可使听话人更能心领神会。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对于习惯使用

母语而又没有学英语环境的中学生来说,确实大有裨益。

一、体态语具有形象性,便于学生接受。

体态语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陌生的字母组合与活生生的事物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在

教train这个单词时,教师可先将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火车启动、前进和鸣笛的声音;同时,还可用手向前

划圈作车轮滚动状直到学生说出这个单词的汉语意思为止。在反复朗读几遍后,学生便很轻松很深刻地记住了

这个单词。教授句子以及文章也同样如此。如:当教师先做运球动作,然后作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一边做一边 说:“l play

basketball.”学生立刻便能领会这句话的意思。

二、体态语具有分析性,利于学生理解。

体态语有时比语言解释更清楚、更直观明了。如在解释go to sleep 和be asleep的区别时,教师可先往

前走,然后身子向后仰并双手抱后脑勺,说:“l go to sleep”;最后闭上眼睛作鼾声,然后说:“l am as

leep.”这样,学生便能理解:前者强调动作,后者则强调存在的状态。英语时态教学中也同样可使用体态语。

如教现在进行时,教师可边做动作边说英语,且有目的地提高“be+v+ing结构的音量,然后让学生自己操练

,让其慢慢体会。待教师分析后,学生便可完全接受了。

三、体态语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体态语是教师用一些生动、逼真的表情和动作将枯燥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在教课文Ourclassroom时,可边做动作边谈:This is our

classroom.(指着自己 的教室)lt's a nice big room.(双手一伸,眼睛四下望)The

windows are big and the walls are whit e.(用手敲敲窗户和墙)There is a

blackboard onthe front wall(走到前面指指黑板)On the back wall

there is a map.(然后走到后面指指地图)lt's a map of

China.(画中国地图鸡状轮廊)……等等。这样

进行几遍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讲讲大致意思。虽然学生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其内容,但这样最起码给了学生初

步印象。在老师分析课文时,学生总是把自己初得印象与教师的分析相对照,正确,学生自然高兴;不正确,

老师分析时可重复动作,分解给他们听,使其恍然大悟。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和问题来上课,自然会聚精会神, 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总之,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篇13:行动研究及其在档案袋评价中的应用

泉州市德化县第一中学 叶桂菊

[摘要] 在传统的研究范式中,理论与实践往往是相互分离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也是分离的。这种分离的结果是:研究者所研究的问题往往与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研究成果往往不能解决实践者的具体问题;而实践者却常常苦于没有理论的支持,即使某个难题在实践中取得成效,也难于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发源于美国与 英国的行动研究正是教师解决教学与科研脱节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行动研究的内涵及其在档案袋评价中的运用。

[关键词] 行动研究 档案袋评价 反思

如何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并相互促进,历来是广大中学教师所关心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教师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科研是专家的事情,教师的职责是教好书。笔者认为,教师同样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只不过教师的科研与专家的科研不同而已。用行动研究是教师从事科研最佳途径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简介

关于什么是“行动研究”,专家们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其中最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是Kemmis & McTaggart提出的:“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1)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2)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3)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1]。”

张正东在他的论著《外语教育的研究方法》中总结出了行动研究的四个特点:一是研究的对象限于自己的学生或自己的活动,一般不挑选被试;二是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者在教学中或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问题;三是研究者一般就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估者;四是研究方法主要属于内省/反思和准实验法[2]。从这几个特点可以看出行动研究的核心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教师,校长)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方法或模式。

王蔷在论述开放型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提出了十个研究步骤,包括:(1)发现问题,(2)提出假设,(3)调查研究,(4)重新确认问题,(5)制定行动计划或措施,(6)实施计划,(7)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8)观察、收集数据,(9)分析、反思与评价效果,(10)撰写研究报告[3]。笔者认为,这些步骤比较切合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实际。

2.档案袋评价在行动研究中的应用

根据行动研究的理论与实施步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档案袋评价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概括地说,这一过程包括七个步骤。

1)发现问题:

春季,笔者发现所教的高一年(1,2)班的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如以前,课堂活跃程度不如上一学期,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

2)提出假设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初步提出以下的假设:(1)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呆板,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学生在课堂上为听课而听课,不勤于思考、不踊跃提出问题;(3)学生所学的科目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复习和预习英语;(4)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对英语的学习不太重视。

3)调查研究

针对上述假设,笔者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对象为高一年(1,2)班全体学生,共105人,发放问卷105张,回收有效问卷102张。问卷内容及结果如下:

序号 调查内容 百分比

1 我认为老师上课的方式不符合我们的学习特点。 33.2%

2 我们的各科作业太多,没有时间预习或复习英语。 56.4%

3 我习惯上课听老师讲,不喜欢发言或参加讨论。 35.8%

4 我认为学英语没有用,学英语纯粹是为参加高考。 21.3%

5 我认为学英语很有用,是时代的要求。 75.3%

6 我认为背单词和课文很苦,英语很难学。 67.5%

7 我喜欢大声朗读课文。 46.7%

8 我喜欢看英语简易读物或英文报纸、杂志。 68.6%

4)重新确认问题

(1)明确问题实质。从问卷的结果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布置的作业比较满意,学习英语的目的也较明确。多数学生认为科目多,作业等负担重,没有时间复习和预习英语,只有这一点符合笔者原来的假设。这使笔者意识到,凡事不能想当然,在进行一项教学改革之前,必须先做好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和原因,然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此后,笔者对班里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并走访一些家长,从中了解到,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除了要按时完成各科的作业以外,还要面对各种形式的考试。学生每周平均要参加3-5次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考试。这些考试中,多数无法真正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些试卷不符合大纲要求或学生的学习特点。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使多数学生感受失败的滋味,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出应对措施。分析调查和访谈的结果,笔者认为,要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进步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以外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展。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自信心[4]。形成性评价的方法灵活多样,主要有访谈、座谈、学习效果自评、读书笔记、多媒体项目展示等。在这些方法中,档案袋是一种重要的形成性评价手段。Genesee & Upshur认为,学习档案在教学评价中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提供学生语言发展的持续、积累记录,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和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以及与家长、其他教育者、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和交流真实的成果[5]。笔者认为,实施档案袋评价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可能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5)制定行动计划。确定了问题的实质,笔者决定对学生采取档案袋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主动性。笔者拟定了实施档案袋评价的行动计划表:

时间 计划内容

2-3周 调查和访谈,制定计划

4周 介绍档案袋评价,制定评价标准

5-8周 指导学生建立学生档案袋

9周 第一次展示学生收集的作品

10-16周 继续指导学生收集自己的作品

17周 第二次展示学生作品/召开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

18-20周 作品收集完毕,整理作品,对档案袋进行评比

21周 与家长和学校领导及其他教师分享成果

6)计划的实施。实施计划的过程中,笔者首先确定评价目标。笔者建立档案袋是为了展示学生在一学期内的最佳学习成果,同时也展示学生学习的进步、探索、努力、进取和反思的过程。其次,介绍档案袋及档案袋评价的意义。在学期开始的第四周,笔者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介绍档案袋的特点及利用档案袋进行评价的意义。

第三,确定装入档案袋的材料。在确定装入档案袋的材料时,遵循一条原则:材料的选择应能说明学生成长过程的有用信息。笔者指导学生在档案袋里应装入以下材料,诸如:自我信息表,学习计划表,学习日志,课堂活动自评表,英语作文(包括学生本人的初稿和修改稿以及教师批改过的作文),课外阅读笔记,各种问卷调查表、反思表、评价表(包括个人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平时测验的试卷,以及家长联系卡等。

第四,指导学生建档。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创性,笔者不统一规定学生用什么容器装材料。所以,学生创建的档案袋各具特色:有的用普通的文件袋,有的用塑料文件夹,也有的学生用鞋盒装材料。接着笔者指导学生选择作品,写学习日志,评价自己的作品。教师除了给予指导外,还对学生档案袋的材料进行抽查阅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经验交流、分享成果。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注重个人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科学的自评是指正确评价自己的不足以及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但自评的作用毕竟有限,必须与他评结合起来。[6] 所以,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隔4-6周举行一次交流,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共同分享成果的同时也发现各自的不足,促进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和共同进步。另外,笔者还组织两次家长座谈会,会上展示学生的部分作品,让家长了解学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学生做出的努力。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进步和付出的努力,即使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的家长也感到欣慰。

第六,展示评价结果,激发学习热情。档案袋的评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给档案袋中所收集的材料评分,即项目评分;二是对档案袋进行总体评分,即综合评分。[7]档案袋评价结果的展示与分享是档案袋建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发挥档案袋发展性功能的关键环节。笔者在学期总复习之前召开一次成果展示会,它不是以纯粹的分数或等级来展示,而是展示学生一学期来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和成长过程。展示之前,笔者先将评价的标准及评价结果告知家长、学生和其他教师,让学生体验到进步的快乐,被人肯定的幸福。

7)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由于第一次尝试以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计划也因此做了调整。比如:原本只打算举行一次家长座谈会,由于部分家长对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不理解,甚至有的家长提出异议,所以在期中考后,笔者增开了一次家长座谈会,并邀请学校部分领导现场解答疑难,使家长们明白了档案袋评价的优点,取得了家长的共识和支持。

3.反思

1)学生的收获

通过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较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比上学期有较大提高,具体参见下表。

平均成绩 高一(1)/53人 高一(2)/52人 高一年段/612人

上学期期中 65.3 68.7 64.5

下学期期中 72.4 76.8 68.9

上学期期末 69.5 73.2 67.3

下学期期末 78.6 82.1 70.2

(注:平均成绩为百分制)

通过这种质性评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学习积极性逐渐提高。此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来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自主学习。

2)教师的收获

笔者在行动研究实践中提高了对教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察能力。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反思、计划、评价调控自身的教学行为,找到了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自我完善的途径,并发现了研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由于要实施新的评价方式,笔者经常查阅资料,与同行探讨,并通过观察、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整个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以个体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学习与自我发展的过程。

通过对档案袋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发现档案袋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档案袋评价的标准化与客观化程度较低,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有时难以把握,应与其他的评价方式一起使用。另外,家长的陈旧思想也是实施档案袋评价工作的难点之一。如何解决档案袋评价存在的这些问题将是笔者今后在教学实践中要探索与解决的。这正是行动研究实施过程特点的体现,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实施计划,实施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的这样一种循环的研究与行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

[2]张正东.外语教育的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2.

[3]王蔷.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专刊),2000,(3):34-43.

[4]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课题组.对现行外语教学评价机制的反思-兼论形成性评价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6):1.

[5]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课题组.建立学生写作档案对英语教学的意义[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7):1.

[6]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85.

[7]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1.

篇14:档案袋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福建泉州永春三中 吕伟敬

[摘要]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目前尚处于争论与探索过程中。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生成性”、“非预期性”等特点,运用档案袋评价可能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

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关注焦点。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在新课程计划中增加一门必修课--研究性学习。同年9月,研究性学习课程连同整个新课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和初中进行实验。与此同时,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省市的高中从209月1日起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1]。并且,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高中生在三年中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15学分,而语文、数学、英语各科只占10学分),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2]。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价值观及相应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然而,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目前尚处于争论与探索过程中。本文将探讨运用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档案袋评价的设计方案、档案袋评价的实施以及档案袋评价的功能等方面,并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旨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一种较合理、独特的评价方式,

一、运用档案袋评价的目的

对研究性学习产品进行评价,不太适合采用传统的“纸笔测验”(paper-pencil test)方式,更不适合采用“标准化成就测验”的方式,这是由研究性学习自身所固有的属性所决定的。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或者“以项目为基础”的探究学习,这种学习起初只有一个问题或一个主题,通过学习最终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比如,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做什么),教育者很难在学习之前就加以具体规定或精确预测,因此,这种学习具有“生成性”“非预期性”特点。再者,研究性学习特别看重个体从探究过程中获取的独特“学习经验”或“体验”的成长价值,“学习经验”或“体验”显然不同于教材或书本上的“客观知识信息”,后者是可以通过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成就测验加以检测的,而前者则行不通。对研究性学习,我们只能通过收集、记录学生在从事问题探究的实践行动中的具体表现来给予评定,这种评定就是“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

所谓“表现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可直接观察的实际行为表现来考查一个人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或具备某种态度的程度[3]。这种评价重在考查一个人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或者使用有关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重在考查一个人对有关知识的积累和占有程度。要实施表现性评价,则必须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加以观察,并将观察的内容收集、记载下来,这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前提条件。收集、记载学生实际表现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档案袋”(portfolios)。档案袋是展示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进步的窗口。在国外,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年级的学生都使用学习档案袋,某些重要学科也使用学习档案袋[4]。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实质上是表现性评价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是通过系统收集反映学生行为表现的典型工作样品(这些样品是有意识挑选取出来的,既包括“终端产品”又包括“过程产品”,且不限于书面作品),展示学生在某一时期内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各种具体努力,以及通过这些努力取得的进步与成就[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档案袋评价在西方一些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推广,档案袋评价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评价上的反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中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是真实生活的应用,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多方位的人际活动中的主动建构过程。所以,这样评价技术旨在提供有关学生的实际水平,重视发展的过程,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判断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可能性。

二、档案袋评价的设计方案

档案袋评价的方案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评价的目的和目标、对象、内容和范围、方法、工具、评价者、时间和场所、评价(价值判断)的标准等。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档案袋的内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案设计过程的资料,包括课程研究方案、调查方案、实验方案等资料;二是收集信息和研究过程资料,包括活动进程、周记、中期汇报、收集的参考资料等;三是研究成果包括结题报告表及各种形式的报告正文等;四是指导教师指导记录;五是评价方面的资料,包括学生自评、指导教师评价、成果评审、成果答辩等资料。

收集以上一至四方面档案内容的工具再加上自评表可称之为《形成性手册》,它是重要的评价工具,它所收集的资料是过程评价的重要依据。形成性手册一般由以下表格组成:课题研究意向表、课题认定表、课题研究方案表、调查研究方案设计表、实验方案设计表、课题研究活动进程表、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活动中期汇报表、课题研究过程与结题中搜集的资料列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课题研究学生自评表。除《形成性手册》外。其他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课题研究指导教师评价表、课题研究成果评价表、课题研究成果答辩评审表。各评价工具的构成举例如下:

(1)课题研究意向表:由班级、拟研究的课题领域、拟聘请哪个教研组教师指导、课题组组长(姓名、联系方式)、课题组成员、教研组配备的指导教师(姓名、联系方式)。

(2)课题研究方案表:由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课题确立的依据与现状分析及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该课题的创新之处等)、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成果形式和课题指导教师意见等到六部分构成。

(3)课题研究活动周记:由时间、工作主题、周记内容构成。要求每周填写一次,内容详实,可包括:课题研究活动是如何展开的,研究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与困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困惑,在解决这些问题或困惑时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4)课题研究成果评价表:由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指导教师、评价标准与要求、评价等级、评语构成。其中对论文的评价标准主要有科学性、社会性、创造性、学术性。课题研究成果指的是最后的研究报告,可以是论文、多媒体课件、小制作等各种形式。

(5)课题研究成果答辩评审表:由课题名称、学科领域、课题组成员、指导教师、评审内容及标准、综合评价、评审组专家签名构成。其中评价内容与标准分别有:书面论文等级、论文表述(从清楚和完整两方面各分三个维度,如清楚、较清楚、不清楚)、成果的科学性(高、较高、一般)、成果的可信度(高、较高、一般)、回答问题(从正确、清楚、完整三方面各分三个维度)、时间的运用(合理、一般、较差)、协作能力(出色、较出色、一般)、仪态(好、较好、一般)。

三、研究性学习中档案袋评价的实施

高一入校时,给每个学生发一本《形成性手册》,供三年使用。目前档案袋评价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档案资料与评价之间脱节,造成档案是档案,评价是评价。因此,必须采取档案与评价相结合办法来保证档案袋评价的实施。

第一,组织大班交流以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指导、评价与学习过程三者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料的评价作用,这一点正是档案袋评价的关键,使档案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成为评价的过程。

小组之间的交流由每个班设置的班级课题研究辅导员组织开展(答辩前的交流指导老师一般不参与),辅导员一般由班主任担任,经由学校培训。每次交流前辅导员要求小组事先做好准备,如记好周记,根据周记的内容把要交流的内容整理成发言稿或课件,检查学生手册并做好记录,打合格与不合格。交流时每个小组带好《形成性手册》,辅导员带好检查记录,每个小组讲讲课题进展情况,包括收获与疑惑,其他小组同学听后谈谈自己的所受的启发并提出意见与建议。辅导员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宏观的辅导与评价,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叮嘱小组及时找指导老师以得到专业指导。每个课题组与组之间一般交流四次,每次交流都围绕一个主题,四个主题分别是课题认定、方案设计、中期报告和成果结题。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参加交流。交流的主要目的是组与组之间的成果分享及小组之间的互相借鉴,参加交流的组自主做交流记录与否不做硬性规定。

最后一次交流是结题答辩,分人文和自然科学两个小组。答辩程序为小组汇报---评委提问及答辩---评定等级。汇报的内容为五部分: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特色、课题的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开展研究的收获与体会。答辩最好在班里进行,以让更多学生受益。评委由课题研究工作小组成员、班级课题辅导员、学生组成。

第二,把档案袋资料作为最后评定成绩的依据。终期汇报每个小组交一份《形成性手册》,两份结题材报告(一份打印稿和一份电子稿)。二者加上结题材答辩成为确定小组成绩的最后依据,对小组成绩评定等级。

小组最后的成绩评定主要是看研究成果,即结题报告和答辩。结题报告由课题研究工作小组(主要由各教研组组长组成)进行评定,结题答辩成绩由评委评定。成绩均分A、B、C、D 四等,A等占课题的1/3,B等占1/3。

个人成绩主要看小组成绩和指导教师的评价,指导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在过程中的态度,以《形成性手册》和组间交流时的表现为评价依据。凡小组成绩合格,学习态度好则给予小组内每个人相同的学分。

四、档案袋评价的功能

教学中的档案袋评价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功能。

1.对《形成性手册》的价值,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留下学生整个研究过程的足迹,特别是周记、资料收集表、自评表等,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评价的习惯与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等到有重大的作用。

2.学生的研究过程留下了一个系统的记录,有助于学校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校制定和改进教育和评价计划,帮助指导教师识别学生亟待改善与提高的学习领域,为其日后指导学生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参照。

3.为后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实施因材施教提供参考。为后面写结题报告及日后的总结积累了丰富的、鲜活的、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4.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指导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的现场指导与评价是课题研究开展的重要动力。

5.展示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原初经验及进步历程,待学生毕业时作为珍贵礼物赠给学生纪念。

6.作为家校合作与联系的纽带,为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而提供相应的支持或配合服务。

7.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提供参考。

五、档案袋评价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档案袋评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大,内容多,标准化程度低度,主观性强等方面。在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档案袋中究竟要涵盖哪些内容并没有硬性规定,关键在于明确建立档案袋的目的是什么,对象是谁,如何使用,对学生有什么帮助。

2.各种作品或样本要达到一定数量,这样才有说服力。

3.档案袋的保管和放置要因人而异。年龄小的学生应由教师保管,年龄大的学生由他们自己保管。档案袋应放在最方便的地方,以便随时查阅。

4.学生有选择确定和评定作品的主动权。一方面,教师可以与学生协商收档案袋的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目的是把学生由原来依赖别人评价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发展。学生可以自主选出满意的作品,根据个体的情况自我评定所选的某些作品,自我评定的结果可能因人而异,但有利于促进个体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通过上面对档案袋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档案袋评价符合国内外教育评价改革发展中以人为本、追求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评价中应积极地引入和推广。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与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档案袋评价也不是一剂“万能良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局限性,再加上它还是一个“新生儿”,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思维方法来看待它,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出版社,.1-2。

[2]朱慕菊,钟启朱,崔允淳,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3.93-94。

[3][5]周卫勇,曾继云.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4-68。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95-196。

篇15:CAI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引用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学理论,研究学生的心理,并结合高中英语新教材特点,针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运用 CAI 改革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初步探索了 CAI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总结出一套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堂教学 电化教学 整体教学 比较教学 课堂容量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改变着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计算机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科技仪器,它已悄悄地走进了普通家庭,也走进了教书育人的圣地-- 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成了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也建起了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电教控制中心、电脑室。并在级组室配置了电脑。所有这些为实行电化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藉着时代机遇,借助学校先进的电教设备,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并初具成效。

一、CAI 符合人类思维的特点,适应时代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中大显身手。而我们尽管还在使用着原始的教具:黑板、粉笔等,但投影、幻灯、录像机和电视机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正在慢慢地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而计算机的加入更加快了课堂结构的改革。方便、快捷、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融合了上述各种多媒体设备的功能,由于 CAI 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故 CAI成了电化教学的首选。然而, CAI 是否适合高中英语教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斯佩里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他认为:人的左脑是抽象思维的中枢,右脑则是形象思维的中枢。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左右脑较弱的一方受到激励而与较强的一方合作时,会使大脑的能力和总效应增加五到十倍这项研究表明:左脑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偏重于概念思维,适用于思维的实用化阶段;右脑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欣赏音乐和绘画,它偏重于直觉思维,长于形象思维,灵感思维。[1] 我国现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重语言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启发想象;重做题能力训练,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惯用左脑少用右脑。学生“注意”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弱。在课堂上运用 CAI,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能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灵敏、想象丰富。 CAI开发右脑,使左右脑更好地协作,能开发大脑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二、运用 CAI 可以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停留在黑板、小黑板、收录机、投影机上。教师讲解语言点,然后用投影机打出例句或把例子写在黑板上,学生做笔记。这种教学模式既费时,又沉闷,活跃不了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里的课文,教师只能依纲靠本按部就班,分单元、分课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很有限,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运用 CAI 有助于旨化外语教学过程,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实践练习的数量,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节省教学时间。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单元的整体教学,或跨单元跨学期的对比教学。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课本起到补充作用。例如,在教高二(下)Einstain 一课时,可以运用 CAI 联系高一(上) Abraham Lincoln、高一(下)Karl Marx 进行对比教学,挖掘文章的共同点,帮助学生总结写人物作文的方法。最后引入 1991年的高考题:写一篇人物介绍,介绍少年体育明星孙淑伟。让学生练习。这样通过前后联系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接触到多篇课文,知识的输入量大了,进行输出的练习就容易得多了。别外,在讲授单词用法时,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通过技术处理,提取该词在课本各课出现过的典型句子进行汇编作为例子,让学生通过例子进行总结,得出单词用法这样,高中课文的句子反复出现,有助于学生记忆。同时,一改以往“教单词”就是“搬词典”的做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反复思考、归纳总结,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运用CAI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 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要把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出,依赖于对象背景的差别、对象各部分的组合和对象的活动性。[2] 根据这一心理学原理,我们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就需要加强这一事物和 其他事物之间的差别,或把这一事物设为活动的知觉对象,也可利用事物内部的某些相似或接近的特征进行组合。另外,我们知道:在一定的限度内,信息活动强度越快,越有利于兴奋过程的高度集中,使学生 在记忆过程初期出现“瞬时记忆”能在教师有意识地强化信息后,较快地转变为“长时记忆”,人而提高认识 和操练的效果。把这些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注意和记忆,巩固教学内容,利用 CAI的先进技术,设置“飞入“切入”、“百叶窗”、“螺旋”等动画效果以及 “打字”、“机关枪”、“爆炸”、“打碎玻璃”、“风玲”等声音效果,同时把重点、难点设成彩色文字。在教高一(下) Fire 时,可把对话制作成动画片,设计以下几个情景:① Jenny and Yang pei are cooking in the kitchen ② A pan of oil catches fire ③ Jenny asks Yang pei to cover the pan ④ Yang Pei is going to take the pan. ⑤ Jenny teaches Yang Pei how to deal with the fire in the kitchen并为动画人物配上可以设置静音的对白和相应的可以隐藏的字幕。并把对话的重点、难点用红字显示,设置超级链接,使单击红字可以显示相应的例句。上课时教师先根据对话内容提出问题,然后播放隐去字幕的动画片,上学生看完后提问,检查他们对对话内容的理解程度。接着重播动画片,显示字幕,单击红字显示对应的例句,帮助学生通过例句处理这些重点、难点。接着重播并利用暂停功能让学生跟读。然后分组练习对话。最后播放动画并设置静音和隐去字幕让学生根据画面人物的说话动作进行表演。这样通过CAI使音像紧密结合更具直观性,同时使语言与语境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运用 CAI 提高学生 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突出重点、难点

现行高中教材是由英国朗文公司选材编成的,里面的题材大多是选自外国资料,讲述的是外国的事情。这些对于中国学生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例如:高一(下)Sao Paulo Fire 所述的大火,我国学生就不熟悉,很难引起共鸣。本人就利用最近在广州发生的一场大火的英语新闻报导,进行录制、剪辑,利用计算机在图像下面配上可以隐藏的字幕,并通过特写、慢镜等特殊的效果,增加现场气氛,使学生感同身受,如置身于熊熊烈火中。这时,让他们对比阅读 Sao Paulo Fire ,就更能确切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认识到大火的无情和无比的破坏力。懂得防患于未然才能阻止类似事故的发生。而课文 Hurricane 也可采取同样的方法。

五、运用 CAI 激发学生情感,陶冶情操

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把思想情感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但老师满口大道理,向学生贯输做人的道理,学生是很难听得进的,只有事实才能胜于雄辩,CAI在这方面亦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教高一(下)Necklace 时,把课文necklace的录像片让学生看,特意把 Mathilde 在舞会时的青春貌美、得意非凡的镜头特写和最后经过十年艰苦劳动的形象相比较。同时把现实生活中的因贪污受贿而被送上刑场的“高官”们的照片进行前后对比,让同学明白,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终会毁了一生。实践证明,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引入 CAI 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超时空、多方位地感受世界,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课本知识,还能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更能感受到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乐趣。

参考文献[1] 古旭奇 .多媒体优化组合、讨论式作文教学初探 .广东教育 . (1 . 2) P55[2] 叶奕乾 主编 . 心理学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 4 P85-87

篇16: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的重要地位强化了对英语教学的重视,而情感因素对于外语教学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从情感因素的角度,探讨情感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作 者:潘丽霞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206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41) 分类号:H3 关键词:情感因素   英语教学   教学效果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试谈新课程英语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报刊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高三英语教学评价

运用CAI课件 激活英语教学

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论文

交际法在我校商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交流与互动”进行英语教学

运用多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集锦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