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参观日记

时间:2022-11-25 21:00:01 作者:板凳凳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板凳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四年级参观日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四年级参观日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四年级参观日记500字

今年的国庆假期,我去了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参观了我盼望已久的东方明珠塔。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的黄浦江畔,塔身高468米,它是亚洲第一高塔,也是世界第三高塔。东方明珠塔的塔身由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组成。远远望去,它像一位头戴蓝天,脚踩大地的巨人。

我和妈妈兴致勃勃跑进到口处,我一看,立刻呆住了,前面排起了“长龙”,这让我的心凉了半截,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没办法,我们也加入了“长龙”,像小蚂蚁似的,一步一步向前挪。无聊的我抬头仰望东方明珠塔,只见它高耸入云、雄伟壮观。两个巨大的球体宛如两颗红宝石,晶莹夺目。经过漫长的三个小时的等待,我们终于进入了高速电梯,一边听服务员讲解,一边感受以每秒7米的惊人速度上升,和做飞机一样,耳朵又酸又痛。四十八秒后我们到达离地面263米的观光层。我迫不及待地趴在透明的玻璃窗前,黄浦江像一条美丽的玉带 ,金茂大厦近在咫尺,远近景色尽收眼底。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真美呀。”高楼大厦显得格外小巧玲珑,穿梭来往的汽车就像一对对五颜六色的小甲虫,马路上的人像已只只小蚂蚁在蠕动。夜幕降临,黄浦江上的游船上亮起绚丽多彩的灯。各种颜色的灯光把上海打扮的灯火辉煌,五彩斑斓。我深深地陶醉在这美丽的夜景中。

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我们依依不舍离开东方明珠塔,暮色中,我回望东方明珠塔,觉得它更加美丽了。

篇2:四年级参观日记500字

我们来上海的第4天,我们计划看看“东方明珠”

经过几番周转,上午11点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黄埔江畔的“东方明珠”。远远望去,尖尖的塔身就像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点缀着黄浦江,壮观极了。妈妈告诉我,“东方明珠”电视转播塔高约468米,主体高约350米,塔身由11颗球体组成,塔的高度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大家向往的旅游胜地。

进入塔内的第一颗大圆球,我们坐上急速电梯,以每秒7-8米的惊人速度向上挺进,眨眼间电梯就停在了第三颗圆球的观景台。乘电梯时,我的耳朵好像进水一样,什么也听不见,过了好一阵子才恢复正常。在观景台,低头俯视,路上的行人像小蚂蚁一样小,马路上的汽车像玩具车一样可爱;极目远望,原来的林林立立的高楼大厦变小了许多,就像小时候堆得积木,黄浦江上行驶的巨轮也像中了魔法一样,变得犹如玩具船。

游东方明珠,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通过“空中观光走廊”。那走廊环绕球体一周,地板由一块块透明玻璃组成,透过玻璃就是距离259米的地面。开始,妈妈害怕极了,不敢向前迈上玻璃一步。我亲自做示范,极力鼓励妈妈不要害怕,并让妈妈闭上眼睛,我扶着妈妈慢慢地走到扶栏前,让妈妈向下看。游完“空中观光走廊”,妈妈说:“太吓人了。”我笑妈妈是胆小鬼,妈妈笑道:“虽说我是‘胆小鬼’,但我身边不是有一个‘胆大鬼’来保护我吗?”

不知不觉,一天的游览结束啦。我仍意犹未尽:“‘东方明珠’,我还会回来看你的!”

篇3:四年级参观日记500字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我们社区组织了一项别具特色的活动——参观消防大队。

一进去,我就看见了几辆高大的消防车,它们浑身火红火红的,真像一团大火焰啊!车上都装着巨大的灭火器,还有一把能直冲云霄的云梯,样子真酷!

我们先参观了灭火区,听讲解员介绍:“如果遇到火灾时,消防员就会穿蓝色的灭火服,这种衣服面料是防火的。而发洪水时,消防员就会穿红色的防水服去防洪。在那里,我还发现了一些抗灾衣、防弹衣、防辐射衣等。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健身区。到了那儿,大家东摸摸,西瞅瞅,一副好奇的样子。不过,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滑杆“了。这东西的样子很简易:一根粗壮、长达10米的杆子,下面还有一块软绵绵的垫子。听说,消防员遇到特别紧急的情况时,就抱住杆子滑下去!

然后,大家去了消防展览室参观了一番。

最后,我们到了一个“操场”,上面有许多高难度的体育器材,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消防员叔叔正在上面特训呢!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我想:消防员叔叔们能练出这么精彩的本领,一定是他们每天都在勤学苦练,才有今天的成就。我们的学习正是一样的道理呀!

这次参观消防大队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呢!

篇4:参观博物馆四年级日记

参观博物馆四年级日记

假期的一天,我和我们三队去游览关中民族博物馆,我们每个人都要当小小讲解员,我讲的是梨。梨园的位置为紧邻城门门楼左侧。大家看,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宏伟壮观的梨园的石门。

先看着一对卧兽纹石门墩,门墩的狮子呈爬卧状,时刻保护着梨园的安宁。上面还有铭文记载,泰定元年也就是公元1324年建立,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梨园的'年代沿用时间是比较长了。

我们再来看这个精美的石门洞。两侧门框正面由上到下共雕刻有十六只活灵活现的狮子,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间群狮图。山间生满古树,十六只狮子出没其间,有的嬉戏玩耍,有的树下休息,有的出入山林等等,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内侧双面各雕三图,相应对称,即花石昆虫图、鱼蟹图、山石花卉图。

向上看,在它的门楣上有浮雕人物图案。中间雕刻有五只蝙蝠,周围还有祥云点缀,围绕着一个变形的寿字,寓意为好运当头五福临门,左图取自于《三国演义》,故事名为“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右图的故事取自于大家耳熟能详的“苏武牧羊”的故事。

梨园门楼两侧石对联为:“国史流芳赐酒之恩荣如作,家风继美连珠之作述依然”。这些精美的石雕艺术也堪称是艺术中的精品。然后我们去参观了,八水绕长安的展示图……等等,参观完后,我们和二队汇合聚餐。然后我们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篇5: 参观日记

3月19日星期一雨

乌云密布,天气阴凉。但我们却来到了我们每天都要关注的天气预报台。

我们带着欢快的笑声和轻快的脚步来到了车上。那时候我真像一只偷吃到大米了的小老鼠,紧张又激动,一坐到位子上,我的头脑里就冒出了许多问号:天气预报台到底是怎样的呢?天气怎么测量?……

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过去,一转眼,我们就来到了天气预报台。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到里面去看看了!一进去我们就看见了许多的书,还有工作人员在教我们知识。

洪老师让我们各自拿书,我拿起了一本书就开始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这些知识有的我从来没见过,而有的知识我真想把它抄下来。

我们不仅看了书,而且还到楼上去看了呢!来到十七楼,我们开始观察了!看见那一台台像电视又像电脑的大屏幕,我心中乐开了花!真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这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我疑惑不解,气象姐姐说:“那是让我们知道云朵的变化,那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天气了!”这又让我知道了许多知识!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我最喜欢的地方,那就是把天气预报传递给大家的“摄影室”!一走进去,我就看见无数个照相机,还看见讲台全部都铺着蓝色布。姐姐告诉我们,那是摄影的地方,预报姐姐一定不能穿蓝色的衣服,因为一穿蓝色的衣服就会在电视上看着“透明”!

我们还和姐姐合了一张照片呢!

我们还去了许许多多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还去看了影片!

看完了许多和天气有关的东西,我们也要回学校了!我久久不愿离去,真希望下次再来这神秘的地方!

篇6:参观日记

暑假里的生活就像一只万花筒,异彩纷呈。而其中有一件事,使我感觉当时的有趣和奇妙。

上午9:30分,我们便到了养乐多工厂。你瞧,那儿的人可真多啊!我们刚进门,就看见旁边有两个洗手的机器,上面写着:请先洗手,防止细菌进入。而我们看见里面干净得一尘不染,便乖乖的洗手了。洗完手后,我便看到一位解说员走了过来。于是,他先让我们安静下来,然后,他先带我们参观了一楼,你瞧,一进门,我就看见了有一个巨大的养乐多的瓶子。于是,那位解说员便又开始解说了:“这个养乐多瓶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瓶子,高6米,它可以放进去13万瓶超市里卖的养乐多呢!”听完他的介绍,我们都非常震惊。然后,那个解说员又指着一个地图说:“这是养乐多工厂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我们国家有五个养乐多工厂。”于是,我心想:我们国家可真发达,可比其他国家多出来几倍呢!正在我想像间,解说员忽然说:“我们该去二楼了,去参观养乐多的制作过程了。

一上二楼,那位解说员又说:“我来介绍一个人吧。”我们问:“谁?”解说员说:“那就是我们养乐多的创使人代田博士!”于是,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介绍完代田博士,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多多君”吧。”“多多君是什么?”有人问到。“多多君,全名是干酪乳杆代田株。“哦!”人们恍然大悟,然后,我们又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多多君,”我看完后,觉得它好像很“恶心。”看完它后,那位叔叔又说:“我们排好队,准备去参观制作工序了哦!”于是,我们排好队,去参观了。

刚进门时,有一个大机器,于是,我很好奇地问:“这是什么?”那位叔叔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门,能吹走人身上的灰尘,请试一试吧!”于是,我第一跑过去,试了一下。

“哇,这风可真大呀!”我不禁感叹道。

吹完后,我们又去参观了一个名叫培菌室的房间。只见里面有一个个巨大的炉灶,于是,我问那个叔叔是什么,他说:“这是烧制养乐多的,烧完后,再由一个小孔流到瓶子里,然后再由机器进行包装。”此时,我心想:这也太高级了吧,都是全自动,都不需要人力的,这个技术水平真是太厉害了!

这真是一次多么有趣又奇妙的参观啊!

参观博物馆日记

参观博物馆日记400字

参观博物馆优秀日记

参观书法展小学日记

参观自然博物馆日记

五年级参观日记500字

四年级参观博物馆作文650

参观绵竹科技馆四年级作文

参观野生动物园四年级作文

四年级参观动物园的作文

四年级参观日记(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四年级参观日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