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25 21:08:50 作者:千里江山寒色远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千里江山寒色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阅读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阅读答案

“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动筒①尝于国学②中看博士论难③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④?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⑤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⑥,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⑥《论语》有一篇是《侍坐》,讲孔子和弟子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谈志向,轮到曾皙时,曾皙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_________ ②达者七十二人:____________

③经传无文: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博士无以对:____________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据何文,以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考查解释词语能力。答案:①曾经②贤达③文字记载④应对、回答。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答案:①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②成年者五六个人,孩童六七个——:“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3.考查理解文意能力。答案: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4.考查分析评价能力。开放性试题、多角度评析,有多种启示。答案: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篇2:《动筒尝于国学节选》阅读及答案

《动筒尝于国学(节选)》阅读及答案

动筒①尝于国学②中看博士论难③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④?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⑤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 (2)博士无以对( )

2.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3.请从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曾经 (2)应对,回答二

2.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3.开放性问题,多角度评析,有多种启示。答案: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篇3:动筒尝于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动筒尝于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

(2) 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曾经(2)贤达

2、博士问:“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

3、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4、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古诗文阅读

关于古诗文阅读,一定要对古诗文进行分类再结合其对应的特点答题这样会容易很多,所以要熟记古诗文的类别以及相关的特点。如山水田园诗,大多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颂,表达自己想要归隐的情感......如果感觉这是山水田园诗那么情感就很容易知晓了。

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知人论世,我想这点估计都被说烂了,但是是真的很重要。还有古诗文下的注释一定要看,有可能注释里就有诗人的写诗背景,而且一些词语的意思也可以帮你理解文章,如果不重要的话它为什么要特意标注出来呢。一些特殊的意向和意境也要知道,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你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总之基础的古诗文答题技巧也要记熟,肚子里有点墨水才能写吧,当然《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里也有相当详细的记录啦。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

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篇4:动筒尝于学阅读训练及答案

动筒尝于学阅读训练及答案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②达者七十二人:

③经传无文: ④博士无以对: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据何文,以知之?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答: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①曾经;②贤达③文字记载④应对、回答.

2.①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②成年者五六个人,孩童六七个

3.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4.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国学与当代世界阅读及答案

《云与降水》阅读答案

国学经典阅读随笔

坐看云起阅读题答案

初中生看云识天气阅读答案

小学生看云识天气阅读答案

国学经典暑期阅读心得体会

二年级国学阅读教学计划

《于令仪赠盗》阅读答案

于你在伞里吗阅读答案

“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阅读答案(锦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