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及格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宽容孩子的挑食教师随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宽容孩子的挑食教师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宽容孩子的挑食教师随笔
宽容孩子的挑食教师随笔
吃午饭了,保育员拿来的菜园子,飞扬看见了就说:“老师,我不要吃!”“不行啊!今天就吃这个,你不吃会肚子饿的!”我边说边把一碗圆子放在她面前,她也没有再说什么,很不情愿的用调羹舀着碗里的圆子,慢慢的放到嘴巴里。
大部分孩子都吃完了,培培与飞扬拿着只吃了几口的碗来到我面前说:“我不要了。”看着他们满脸委屈的样子,我也知道,他们很努力了,也允许他们不吃,然后给他们一人一个蛋球。
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在午餐中的表现也不一样,虽然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但也应尊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像培培与飞扬,他们已经很努力的.将不喜欢的圆子吃了几口,对于他们是一个进步,以后再鼓励他们多吃一点,也许他们不会很快的爱上这个食物,但我相信,仅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孩子不会很讨厌乐,这不是一样能养成好习惯,如果一味让他们吃下去,不但孩子不会对这个实物增加好感,相反更厌恶,我们不也是这样吗?说实话,我不挑食,但也不喜欢这种糯米的食物。所以,不同的主观或客观原因同样也会影响我们的食欲,那么,我们何不也宽容一下孩子呢?
篇2:宽容孩子的挑食教育随笔
宽容孩子的挑食教育随笔
吃午饭了,保育员拿来的菜园子,飞扬看见了就说:“老师,我不要吃!”“不行啊!这天就吃这个,你不吃会肚子饿的!”我边说边把一碗圆子放在她面前,她也没有再说什么,很不情愿的用调羹舀着碗里的圆子,慢慢的放到嘴巴里。
大部分孩子都吃完了,培培与飞扬拿着只吃了几口的碗来到我面前说:“我不要了。”看着他们满脸委屈的样貌,我也明白,他们很努力了,也允许他们不吃,然后给他们一人一个蛋球。
个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在午餐中的表现也不一样,虽然我们就应培养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但也应尊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像培培与飞扬,他们已经很努力的.将不喜欢的圆子吃了几口,对于他们是一个进步,以后再鼓励他们多吃一点,也许他们不会很快的爱上这个食物,但我相信,仅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孩子不会很厌恶乐,这不是一样能养成好习惯,如果一味让他们吃下去,不但孩子不会对这个实物增加好感,相反更厌恶,我们不也是这样吗?说实话,我不挑食,但也不喜欢这种糯米的食物。所以,不一样的主观或客观原因同样也会影响我们的食欲,那么,我们何不也宽容一下孩子呢?
篇3:挑食的孩子随笔
挑食的孩子随笔
以涵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活泼可爱的她脸上总会是有甜甜的笑容,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下。记得刚来幼儿园那会,她总是会哭,每天都不是很乐意去吃饭,特别是菜,她绝对不会吃一口菜。
现如今他依然会选择性地吃一点菜,今天,幼儿园里有吃的是黄瓜,我想当以涵看到黄瓜的那一刻时,她就“呕”,只要是吃黄瓜,她就倒掉,如果强制她吃,他就会呕出来,所以,今天我没有“逼”她吃黄瓜,我只是和她说:“以涵,今天我们吃完了饭,我就吃一口黄瓜,只要你吃完一口黄瓜,老师就会给你一个苹果的帖子”,以涵没说话,知识点点头,在帖子的诱惑下,果然她吃了一口黄瓜,而我也是先自己的'承诺,我给她一红红的苹果帖子,她笑的很灿烂。
评析与措施:
生活的富裕与多样,以及爱的包围下,现在的孩子们一般都是有挑食的坏习惯,特别是对于青菜,有些孩子一吃就会呕,而以涵就是其中之一,她的挑食可以说到了极端,所以,对于她的教育,就是选择了耐心的教育,让她一点一点的接触青菜,让她慢慢地感受青菜美好的味道,从而自觉的喜欢吃菜,只要她有一定的进步,就算只吃了一口,我都去及时地表扬以及和家长说孩子的进步,以涵在这一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到目前为止,很多时候,他都能够自觉地吃完所有的菜了!
篇4:孩子挑食心得
孩子挑食心得
近来看到脚印上有些妈妈为自家宝宝挑食烦心,想到自己以前写了一篇关于孩子挑食的日志,转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呵呵.写于05月10日14:52儿子的爷爷经常对外人开玩笑说他孙子是只好养的“小猪猪”,只要是能吃的都吃,来者不拒!,呵呵!有时听了我也会大笑,确实卡卡这点倒是随我,不像他爸挑食挑到十样有八样不吃,严重的营养不良,经常感冒、头痛。也因为如此,我在孩子的饮食上下了不少功夫。儿子是四个月后开始加的辅食,每天中午我会亲手为他制作一份辅食-(米粉糊)。先泡一小把米,半小时后把米和杂粮还有蔬菜、肉类一起放入绞拌机里绞碎,再倒到碗里加一点水下锅蒸20分钟即可,无需加任何调料,原汁原味,宝宝很爱吃。要注意的是:刚开始杂粮、蔬菜、肉类得分开一样一样加,每给宝宝添加一样新食物后要先观察两到三天看看宝宝有没有食物过敏或是别的什么问题,一但出现问题要立即对新添加的那样食物停食,过些日子可再试试。慢慢的就可以多样进行混合添加。还要注意混合添加的食物必须是不会相冲突的才行。七个月后开始吃白粥和软饭,晕素搭配三餐。只要是能吃的都可以精心为宝宝烹制成可口佳肴,要注意食物要尽量切得细小一些、颜色鲜艳一些,这样宝宝会更有胃口。儿子到了一周岁后已经能清楚的分辨自己和家人常吃的食物,一岁前有让宝宝吃过的食物他一般不会排斥,当然如果我天天弄那一样给他吃,肯定吃腻了之后他就不吃了,所以经验总结出来:不要等孩子不吃那一样东西你才想着给他换,要经常给孩子换换口味,哪怕那样东西他非常爱吃你也不能天天做给他吃,做的时候要尽量做得少一些,这样孩子吃完不饱还会吃另一样,如果好吃的吃了个够,别的就不愿意吃了。孩子挑食偏食也许就是这样慢慢行成的。从儿子身上我学到,家里如果做了一样宝宝没有吃过的食物,千万不要先给宝宝吃,要大人先吃,让孩子看到感觉很好吃并且主动要求要吃时你再分他一点点,他接受了你再给他一些。不接受也不要勉强,更不能当着孩子面跟家人下定论说那样东西孩子不吃(特别是懂事的孩子听你这么一说,以后他就会记住那样东西不吃,永远都不愿意再尝试了),或是说些对孩子不利的像什么笨啊、傻啊,这么好吃的东西都不吃之类的话,这样不紧起不了作用还会打击孩子的'自尊。总之你要保持吃不吃随他便的态度,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求他吃。也许第一次孩子不吃,但看你经常吃他慢慢也就会接受了。这个方法在我儿子身上很管用。儿子打从添加辅食以来,我没少跟家人进行思想沟通,初期给儿子做点心,儿子有时吃了两口就不吃了,这时家人就会在边上说是不是不好吃、很难吃什么的。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儿子又不是“傻瓜”,会吃这么难吃的东西吗,什么都没放会好吃吗.?我听了真是哭笑不得。孩子原本只是单纯的因为不饿而不想吃,给家人这么一讲他反而会找到借口而拒绝去品尝,误以为那样东西真的很难吃或是吃了就会是“傻瓜”,这种方式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常常是当孩子不在场时我就找机会与家人沟通,告诉他们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评论食物的好坏,要让孩子明白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就都好吃、也都要吃,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想吃什么吃什么,而是要我们给他吃什么他就得吃什么。几个轮回的“战争”下来,家人总算是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之后家人都积极的配合着我。儿子从七个月开始就是自己坐在他专用的小饭桌上吃饭,这样大人饭桌上的每样食物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特别是色泽上,红、黄、绿等各种颜色孩子看了会食欲大开,这时可以乘机让孩子每样食物都尝一尝,久而久之孩子便各种食物及各种口味都能接受了。还是那句话,要注意宝宝在场时,大人一定不要议论什么菜好吃、什么菜不好吃,自己或宝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等,不要让大人的饮食喜好影响到宝宝。而是应该为了宝宝尽量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在这点上孩子他爸有时配合得挺好。因为家人的理解和配合,再加上自己的不断努力,如今一周七个月的卡卡真的就像他爷爷口中讲的那样,是只好养的“小猪猪”,对食物从来没用偏好,都是给什么吃什么,还会主动要求吃一些没有吃过的新鲜食物,虽说他的胃口不大,但他确实是什么都吃。从来不会一样食物吃到饱,总是自己吃一点,然后叫家人吃一点,吃完就换另一样,从不吵闹。当然偶尔也会有胃口差的时候,我都随他去,爱吃就吃不吃也不强求,能吃多少吃多少,饿了他自己就跟狼似的一口接一口,一碗饭几分钟搞定,呵呵! 吴秋琦说得很好记得卡卡刚转到新的这个幼儿园时,他跟我闹情绪说要我中午去接他回来吃饭,我没同意。他就跟我玩花样说不去接他,他中午就不吃饭。我回了他一句说,随他,如果你自己觉得不饿就不用吃也行(如果这时我说:不吃饭就不会长大之类的大道理。他绝对回我:我就要不长大什么的,一点用没有。所以简单点,就按他的意思办,让他明白这是他自己的事情,跟我没关系。经过以往的几回实践,现在类似这种无理取闹的要求我绝不当场给他讲大道理,我让他自己做主,让他吃点小苦头后自己就会反思下次应该怎么做,等他自己领悟后再给他个台阶,再好好跟他沟通一下,肯定管用)。到学校后他让我跟老师说:他中午不吃饭。我就如实跟老师说:如果他自己中午坚持不吃,那就算了,不用吃。老师担心说这样形成习惯不好,下午会没精神上课。我偷偷告诉老师,叫她放心。如果他真的坚持得住两个中午不吃饭,第三天绝对乖乖吃。别看这小家伙屁点大,但他言出必行,这点我很是清楚,所以已经做好当天他不会吃午饭的思想准备。果然,当天中午没吃。第二天早上还是老样子说不吃饭,我还是回答他:可以。但是早上我跟他玩了个“心眼”,早饭让他吃得很少。我就不信他中午还能扛得住,哈哈.下午接他时,老师说中午吃了一大碗面。第三天,他再也不提同样的要求了。当天晚上吃晚饭时自己主动找我说:妈妈,我中午要吃饭,不吃饭好饿呀,饿死我了,不吃饭还会不长高,不长大,还会生病,生病了就不能吃好吃的,还要打针吃药.呵呵,说了一堆我以前跟他说的大道理,看来他不是不懂,只是想跟我比比谁更“狠”能跟上一辈人沟通好真不容易我儿子也这样,最后他跟我说:真拿你没办法!是这样的,我们经常说孩子不吃就算了,饿一两顿,自然就吃了,家里老人就是要喂9--自己11--女宝+男宝真好,这样我跟家里的老人就说不通的合格的妈妈学习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篇5:爱挑食的孩子小班教育随笔
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有挑食的毛病,近来我班上的一位新同学就十分的挑食,几乎都不爱吃,让老师非常头痛。挑食对儿童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人体健康成长需要六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素存在于某一类或几类食物中,只有保持均衡膳食,才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与平衡。挑食容易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甚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造成孩子挑食的主要因素
受大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经常见到的现象是小孩随着父母不吃这个而爱吃那个父母有挑食毛病,子女就跟着学,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不能按时定量进餐,吃零食太多,就会影响食欲,俗话说“饿吃甜如蜜,饱时蜜不甜”。孩子的胃本来就不大,胃内食物排空需要3-4小时,到了吃饭时间有饥饿感觉,吃饭就香。如果不是定时吃饭,而是点心,锅巴,饼干,各种饮料,乱吃乱喝,胃内总有食物,胃就得不到休息,这样到吃饭时间孩子就没了食欲,再好的东西他也没胃口,自然就挑三拣四。
孩子的口味与成人不同:孩子需要清淡,甜味的食物,而大人的食物大都味浓,调料翻杂。这些饮食问题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
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某些元素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如锌和铁缺乏是常见的引起食欲不振的主要原因。另外患病期间服用各种药物其副作用的影响也是一个因素。
针对以上因素采取如下办法:
避免大人的挑食习惯影响孩子。父母一定要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不再挑食,从而带动小孩合理进食。
想方设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吃零食,少喝饮料,要定时进食,按顿吃饱。
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量把饭做得好吃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俱全,一种菜可以多种做法,再取上个好听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
在孩子患病期间,饭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适宜于小孩的口味。药物要注意合理使用,尽量选用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按时给小孩查体,听取保健医生的建议。
篇6:爱挑食的孩子小班教育随笔
教师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如进餐前,先让孩子洗净手,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吃得过快或者过慢坐姿要端正,不翘小椅子。
今天开饭时,我对小朋友说:“大家要爱惜每一粒粮食,不要掉饭粒。”谁知,我刚讲完这话,一边笑一边将碗里的白菜挑到桌子上,我分析他这样做不属于控制能力差,而是故意的,他在挑食。
我极力控制自己,耐心与他交谈,防止产生对立情绪,加深矛盾。同时对全班小朋友提出要求,防止对集体产生不良影响,经过这件事后,教师多次向孩子讲述,多吃蔬菜对人体的好处和偏食对人体发育的害处。
从那起,他吃饭从不挑食,使我体会到孩子都是天真可爱的,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和短处,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孩子会天天向上的。
篇7:爱挑食的孩子小班教育随笔
午饭时间到了,今天幼儿园的食堂里做的饭菜是用肉炖冬瓜,我把饭菜一提到餐厅,有的小朋友就说:“老师,今天的菜好香啊。”“老师,我要多吃一碗。”我一面回复着孩子们的话,一面给他们盛饭。
饭盛好了,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老师,杨东润不吃冬瓜,他说冬瓜不好吃。”
“是吗,怎么能这样呢?”我走到杨东润身边,问道:“你为什么不吃冬瓜呢?冬瓜的营养很多,又好吃,又美容。”
“老师,冬瓜不好吃,妈妈在家做的我也不吃。”
“你妈妈做的不如幼儿园里做得好吃,不信你尝一口。”我舀了一勺放到他嘴边,可是他就是不张口。
怎么办呢,总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爱挑食的坏习惯吧。我随手拿起电话和他妈妈进行了沟通,通过沟通,我了解了杨东润出现挑食的现象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妈妈过分溺爱他,任由他任性,不喜欢吃的食物就不给他吃。平时又爱吃零食,最终影响了正餐,而导致挑食。
针对这种现象,在教育的同时,我还采取游戏地方法,依孩子的兴趣变换花样,和他说一句悄悄话:“你今天真棒,饭菜都让你吃完了。”“你把菜吃完,老师奖励你。”同时还要通知家长,在家里做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准备,让他体验劳动的成就感,来提高孩子进食的兴趣。
篇8:爱挑食的孩子小班教育随笔
柏柏是我们班非常喜欢学习的一个男孩子,从两岁左右开始,他就对书面文字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不仅早早就背完了《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著作,而且认识不少的汉字,他也十分喜欢读书。在家长的眼里,他是一个十分聪明乖巧的孩子。
但是自从来到幼儿园,柏柏小朋友遇到了十分大的困难,这些困难全部来自于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柏柏小朋友在吃饭、穿衣、整理物品等方面很吃力,他不仅不愿意自己吃饭,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时总是很为难,而且他的.咀嚼能力很差,吃饭时基本上是将饭菜整个吞下,这些因素导致他在吃饭问题上有很大的心理障碍,他的咀嚼能力也有待提高。
另外,在穿鞋、穿外套、整理被褥等生活问题上他也不能够自己完成,并且没有努力学习这些事情的心思,他总是在等待,想要老师或者家长帮他完成。
因此,尽管进入班级已经较长时间了,但他的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3岁左右时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叛逆期,他的成长让他感觉到自己有自主的能力,并且会表现出极大的欲望想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愿意让家长帮忙,如果家长能够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这个时期给予幼儿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自己探索,给与他自主的权利和机会,并且教会他正确的方法,他就会在生理和心理上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但是由于柏柏爷爷奶奶的溺爱,以及两代家长教育观念的不统一,导致柏柏现在的这种情况。
针对柏柏小朋友的具体情况,我们首先和他的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和我们幼儿园共同合作,帮助柏柏尽快解决生活自理的问题。
在家庭方面,我们建议家长一方面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穿鞋,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在家庭的饮食方面不宜将食材做地太过精细,以锻炼和发展他的咀嚼能力。
在幼儿园,我们从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体验到成长和自主的快乐。在吃饭方面,我们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鼓励他自己动手吃饭,耐心地指导他咀嚼食物,在碰到自己不喜欢的食物时,通过小故事、表扬等方法引导他。并且指导他在活动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通过我们和家庭的共同合作,柏柏小朋友在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得到了明显了改善,他的自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将会看到他更大的进步!
篇9:宽容随笔
宽容随笔
我家门前种着一棵柿子树。每到秋天,树上就挂满了一个个像灯笼的柿子,叫人看了要流口水。
我家门口的对面是一条小巷,行人经常在这里经过,很容易会盯上这些柿子,他们有时会探手摘一个。只要我看见,就会火冒三丈,骂得他们狼狈而逃。
一个丰收的秋天到了,我家的柿子比前年更多,我对这棵树看管得更严了。有一天,我在家里看书,爸爸在屋里看报纸。在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屋外传来一阵沙沙声,我马上反应过来:一定是有人来偷柿子!
我连忙拿起扫把,冲出屋子。只见树上攀着几个小孩在猛力摇树,柿子簌簌掉下来,下面的小孩就捡起塞进裤兜里。他们看见了我,“轰”的一声,各自逃跑了。我连忙去追,口里不停骂着,扫把不停地挥舞着。他们已经逃得不见踪影了。
树上只剩下一个比较小的`女孩。她不敢跳下树,见我就要走过去,就闭上眼,从树上跳了下来。只听见“哎哟”一声,小女孩的腿擦伤了皮,她放声大哭起来。爸爸听见哭声,从屋里走了出来。他望了望树,又看了看小女孩,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二话没说,冲进屋里拿出绷带,又扶起小女孩,帮她包扎伤口。爸爸摘了一袋柿子,塞给了小女孩,对她说:“这些给你的,以后不要偷了。”小女孩感激地鞠了一躬,就慢慢地走了。事后爸爸把我叫到一旁数落了一番,让我刻骨铭心。
又是一個丰收的秋天,我摘了柿子分给大家吃。因为从爸爸的行动中我学会了宽容,只有人们互相理解,互相原谅,世界才会变得和谐美好。
篇10: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学习自己独立地穿.脱衣服也可称的上是一个新的挑战。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平时不爱说话,活动技能掌握的较慢,于是我对他格外注意,每次午睡或起床时,看到他动作笨拙,半天都穿不好衣服,就忍不住上前帮助他脱衣服.穿衣服。久而久之,他穿.脱衣服这件事就被我和阿姨代替了。偶尔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要尊重孩子的能力”,事后我反省这样的“帮助”不但没有使他获得帮助,反而养成了他依赖成人的毛病,每天睡觉时他都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正时我的帮助剥夺了他学习脱衣服的权利。我应该把这个权利还给他,于是我先清除他的依赖心理,用语言去鼓励他帮助他,让他在实践中觉得自己行,一定行。渐渐地在我的帮助下,他自己能脱衣服了。有一天,当我再要去帮助他时,他说:姚老师,我自己脱!听了这句话,我发现他的自信心在萌发。
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应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使他们相信自己能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11: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尊重孩子 ,我个人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说说:
一: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孩子他也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与我们大人是平等的,我们不应把我们自己的一些想法、看法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认同、认可并照做
二:尊重儿童的内心需求;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内心想法、内心需求,我们应耐心倾听,合理的给予满足,不合理的给予疏导,不批评、不暴力。
三:尊重孩子的缺点;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毛病。对于成人我们都会有一个容忍的心态对待他们的缺点,何况是祖国的未来、希望。
以上的这些都离不开一个爱。爱是协助,是支持,是跟随,是倾听,是柔弱(让对方有显强的机会)。爱的反面是恐惧。恐惧是控制,是占有,是操纵,是利用,是刚强,是权威。让孩子远离恐惧,让我们用爱来陪伴他们成长。
篇12: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只有在民主平等教育的氛围中,幼儿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只有深深地爱孩子才能取得信赖,使孩子乐于接受教育。 教师的爱比父母的爱更加广阔,更加高尚。她必须无选择地、无例外地爱孩子,给他们一点温暖,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此作为他们进步的起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孩子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孩子全面进步。
一、因循善导,循循渐进。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孩子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更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个人兴趣,培养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长处,恰如其分地表扬,使他对自己有了自信,对未来有了希望。在这时,教师再提高点要求,他会乐于接受,并且愿意努力。
比如,我班的雨叶小朋友,很主动地参加创编,但由于她的节奏感较差及长的较肥胖,她每次表演唱时,都会节奏不稳有时还走调,且动作不协调,效果较不理想。针对这样孩子,我首先采取接纳的态度,不拿她来与别的小朋友们相比,而是主动接近她,并针对她那认真学习的态度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深信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创造机会,激发进取。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都有需要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孩子的心理为孩子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要创造机会应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班级要建图书角,谁来当图书保管员呢?孩子们议论纷纷,提出合适的人选。但最后我还是选了班上一位较调皮的孩子来当。事后很多孩子找我要求换一人,但我对孩子们说,他能当好。我给他鼓气,要求他按班级规定借阅给孩子们看,他很尽职,发现图书坏了,就主动用胶水把书粘好。我知道后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了他。从此,这位孩子不仅能做好班级图书管理工作,而且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有惊人的进步。孩子们也都对他刮目相看。所以,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三、抓住挈机,鼓励上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因此,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会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信心。班上孩子在园运动会上夺得了几个第一名。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于是,我抓住这挈机,对全班孩子进行教育。他们所取得这些成绩,为我们班争得了荣誉。但成功的背后蕴涵着多少汗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得第一名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他所花的时间可想而知。 从那以后,我一直督促他认真学习,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这使他再次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明白: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四、雪中送炭,以理服人。
情感是人们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感情的涓涓细流拨动孩子的心弦,滋润孩子的心田呢?我认为,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和爱心去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尊重孩子,要时时处处关心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班上一位孩子在操场上追逐,不小心摔倒了,把脚扭伤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疾步赶过去。当我去捧他的脚时,他羞怯地把脚缩回去,因为那是一双沾满泥土的脚。“不要紧。”我把他的脚抱住,放在我的腿上,顺着筋络上下推拿,一手托着小腿,一手抓住满是泥污的脚板,小心顺势向左右轻转┅┅他顿觉舒服多了。但眼中却挂着泪珠,脸上露出后悔之意。我因势利导,一边抚摸着他的脚,一边说:“你虽然是我们的好孩子,但课余时间也要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可不能瞎闹啊!”他涨红着脸,使劲地点了点头。我接着说:“正常的户外活动老师不会反对,但可要注意安全啊!”从此以后,他劳动变得更积极了,学习也更努力了,课余时间还悄悄为班级做好事。老师的爱心、关心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从我所经历的一件件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能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打消他的自卑观,点燃他的自尊心,那么良好的班集体不就形成了吗?我觉得,对于一些孩子,只要你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并以此为动力,激发孩子,鼓足勇气,树起信心,就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老师与孩子朝夕相处,孩子对老师最有发言权;孩子是一杆秤,最清楚老师的分量;孩子是一把尺,最明白老师的长度;孩子是一面镜,最能客观反映老师的素质。同样,老师所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有多少,孩子如鱼饮水,十分知情。
一位哲人说的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一、尊重和信任孩子
尊重孩子,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二、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
父母的责任在于怀一颗期待的新,帮助孩子建立自己每一阶段的适合自己的目标。父母期望过高,目标定的太高,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标定的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变得轻率和骄傲。
三、善于发现并时常肯定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活动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是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四、让孩子迎接困难
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份自信。应多鼓励孩子学习勇敢行事,不断战胜,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当孩子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就会提高,我们应该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五、以身作则,树立典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难想象缺乏自信的家长如何能培养出自信心十足的子女。父母能够充满希望地看待未来,充满自信,孩子就会深受感染,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做好孩子的典范。
一个人只要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把全部的集中到追求目标上。只要坚信自己成功的人,才会取得成功。在孩子努力拼搏,尽力向成功的顶峰攀援时,多给孩子些鼓励和支持吧。
我愿把满腔真挚的爱慷慨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位孩子。因为这种神圣而纯洁的爱:像春风一样,能开启孩子的心扉;像春雨一样,能滋润孩子的心田;像春晖一样,能温暖孩子的心怀;像春雷一样,能叩击孩子的心弦。
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篇13:感恩孩子 教师随笔
感恩孩子 教师随笔
看了冯骥才先生写的《秋天的音乐》,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每个生命都在创造了另一个生命后离去。我想,读着这样的句子,没有人的心灵不会产生悲壮的震颤。悲,生命最终如一颗流星消失在无边的苍穹;壮,你创造的生命毕竟在延续你的血脉。于是,掩卷沉思,你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对孩子的感恩。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应该是我们此生最大的恩人。因为他们的延续(不管他们脆弱的生命是否承载得了,是否愿意承载),使得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还会记得我们。人们会指着我们的晚辈说,这是某某的儿子,这是某某的孙子。
如果有人会问,你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养大了一个孩子,是我最大的成就。”
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想“丁克”,难道他们不明白,他们会错过人生最华彩的乐章吗。
我更纳闷,那么多的家长,出于虚荣和自己的面子,总要求孩子有出息,替他们去实现人生理想。他们的人生又会抹去多少天伦之乐。
其实,有了孩子你便收获了许多经历,获得了许多快乐,实现了许多理想。纵使你的孩子长的`不可人,小嘴巴不乖巧,性格不温顺,上学以后成绩不优秀,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令人羡慕的工作,给你领不回家境好长相俊学历高收入多的好姑爷(好儿媳),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他是你的孩子,哪怕不是亲生的,是你亲手养育大的就行。
不做父母,你体验不了十月怀胎一日分娩的期待,体验不了九死一生换取一个生命的兴奋,体验不了被冠以爸爸妈妈之称谓的自豪,体验不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体验不了升为老丈人丈母娘(公公婆婆)的幸福,体验不了被尊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骄傲。孩子的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喊爸爸爸爸妈妈,第一次迈步走路,说第一句完整的话,背第一句完整的儿歌,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写作业,第一次考满分,第一次得奖状,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长小胡须,第一次来例假,第一次与你发生争执,第一次用日记写小心思还有他们的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多少快乐可供你享受啊。
没有孩子,我们的生活能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的人生能如此光彩照人!
所以,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我们的孩子吧。
刘玉霞
篇14:怎么处理孩子爱挑食
怎么处理孩子爱挑食 -资料
1岁以后,许多孩子都会出现挑食的现象,体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有的爱吃肉食,有的爱吃甜食,有的不肯吃菜等等,挑食过度就是偏食,
对已经出现偏食倾向的`宝宝,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呢?
一、以身作则
宝宝的饮食习惯受父母影响很大,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在宝宝面前议论什么菜好吃、什么菜不好吃,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不要让父母的饮食嗜好影响到宝宝。
为了宝宝的健康,父母应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吃什么就也不让宝宝吃,努力使宝宝得到全面丰富的营养,
资料
二、巧妙加工
对宝宝不爱吃的食物在烹调方法上下功夫,如注意颜色搭配、适当调味或改变形状等,不爱吃炒菜就用菜包馅,不爱吃煮鸡蛋就做成蛋炒饭,总之要多变些花样,让宝宝总有新鲜感,慢慢适应原来不爱吃的食物。
三、不强迫也不放弃
每个宝宝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偏食,父母越强行纠正,宝宝可能会越反感,因此,建议爸爸妈妈不宜强迫进食,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很可能过一段时间后,宝宝会接受某种原来不爱吃的食物。但也不能因为某种食物宝宝不爱吃就不再给他做,听之任之。
篇15:孩子为什么会挑食?
孩子为什么会挑食?
家长都知道挑食会引起儿童营养摄入失衡,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其实,要纠正儿童挑食,关键是要找出自己孩子挑食的原因,只有消除了导致挑食的因素,挑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纠正。那么,引起儿童挑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想吃啥就给啥: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高,专挑自己喜欢的`好吃东西吃。
2、零食不离口: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3、父母“包办”喂食:孩子1岁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孩子四五岁了,大人还坚持喂他,以至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4、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是许多孩子的“通病”,电视中精彩的画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欲,正餐时未吃饱,孩子易靠零食来补充。
5、未把握饮食时间:孩子刚睡下,或刚做完游戏,就让孩子吃饭,准备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会影响孩子消化功能,容易造成偏食。
6、食物单调:年轻父母掌勺的小家庭习惯常做一种饭菜,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吃腻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7、父母偏食:有的父母本身有偏食习惯,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在孩子面前常说这不好吃,那也难吃,这就可能影响孩子学大人的样。
8、烹调不可口:尽管买了许多好东西,但是父母烹饪技术不过关,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不感兴趣。
9、餐桌气氛不良:父母关系不和,常在餐桌上争执,孩子吃饭时会精神紧张,导致没有食欲,也会诱发偏食。
篇16:纠正孩子挑食建议
纠正孩子挑食九条建议
如果你的孩子,一到吃饭就不肯张口,要么把饭含在嘴里只嚼不咽,要么半途吐出来弄得四处狼藉,弄得喂饭如同打仗,那么身为父母的你是否对此头痛不已?不久前,新加坡专家专门为因此而苦恼的父母们提供了一些非常可行的建议。
全球大约一半孩子挑食
一份对8个国家、2880名母亲进行的关于孩子是否挑食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平均有57%的母亲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挑食的毛病。在新加坡,也有近一半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挑食行为。调查表明,一般孩子最挑食的年龄是1岁左右到三四岁。有的儿童拒绝吃固体食物,每天只喝一瓶牛奶;有的`儿童长到10岁,依然非常挑食。
挑食、偏食不仅会使孩子营养失衡,留下健康隐患,还会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一项针对12―33个月大婴儿的调查表明,不挑食儿童的智能发育指数是110点,而挑食儿童只有96点。据了解,婴儿断奶以后,味觉细胞就已发育完全,这时父母应该注意及时给孩子喂各种味道的食品,使他的味蕾感受并逐渐适应各种味道的刺激,这样才能有助于避免形成偏食或挑食的坏习惯。
专家的九条建议
那么如何才能纠正孩子的挑食问题呢?新加坡专家给出了九条建议。
1.避免一面进餐,一面看电视,确保幼儿有固定的吃饭时间;
2.进餐时尽量让孩子坐在高椅上,不要让孩子在椅子上玩玩具,要让他有正经吃饭的感觉;
3.开始时可以较少的分量鼓励孩子尝试各种食物;
4.用语言赞美孩子不愿吃的食物,并带头品尝、故意做出津津有味的样子,不过,大人也不要表现得过分积极,否则孩子会利用吃东西作为摆布家长的工具;
5.孩子对吃饭有了兴趣后,家长还应在做菜时经常变换花样,以防孩子对某种食物产生厌烦心理;
6.从婴儿期开始,适时给孩子添加蔬菜类辅助食物,刚开始可以喂一些用蔬菜挤出的汁或用蔬菜煮的水,如番茄汁、黄瓜汁、绿叶青菜水等,然后可以给孩子喂些蔬菜泥,孩子快1岁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们吃碎菜了,可以把各种蔬菜剁碎放入粥、面条中喂孩子;
7.饺子、包子等有馅食品大多以菜、肉、蛋等做馅,这些带馅食品便于儿童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且味道鲜美、营养也比较全面,对于那些不爱吃蔬菜的孩子,不妨经常给他们吃些带馅食品;
8.如果孩子不喜欢吃熟菜,可以让他们适当吃一些生菜;
9.一些有辣味、苦味的蔬菜,不必强求孩子去吃,一些味道有点怪的蔬菜,如茴香、胡萝卜、韭菜等,可以尽量变些花样,比如做带馅食品时加入一些,让孩子慢慢适应。
抓住孩子心理纠正偏食
专家特别强调,让孩子不挑食千万不可用“逼”的方法,要抓住他们的心理进行诱导。首先要了解的是孩子挑食的原因。有时孩子觉得吃饭很闷,这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把进餐时间当作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如果把用餐当成是一家人交流的机会,那孩子可能会很乐意与父母一起正常用餐。第二,适当的时候,要用孩子喜欢的食物当奖励。有的孩子只偏爱某些食物,因此当他们不肯吃其他食物时,父母可以采取商量的态度,在他们尝试了新食物后,再用少量孩子喜欢的食物作为奖励。最重要的是,不可强迫给孩子喂食。当父母动用“武力”喂食时,孩子就会觉得吃饭是件很可怕的事,势必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感。此外,千万不要用零食“收买”孩子。一些父母用零食或快餐来引诱孩子进食,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孩子一旦知道不吃正餐可能还会有零食吃,那他们就更不愿正经吃饭了。
最后专家建议,如果孩子挑食严重,父母可考虑使用一些含多种元素的补充品。但这类补品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家长还是需要采取方法,努力帮助他们克服挑食的毛病,让孩子从营养均衡的正餐中摄取成长所需营养。
篇17:孩子偏食挑食是什么原因
小孩子都是家庭的开心果,但是如今的很多的小孩子存在一些坏的毛病,令家长们感到比较的头疼。例如吃饭问题对于很多孩子都是困难的事情,许多的孩子都不好好吃饭,存在着偏食挑食的坏习惯,那么,孩子偏食挑食是什么原因?对于这种情况,来一起看看下面的介绍。
1、长期饮食单调。这有两种情况,一是长期食用某一食物而产生腻感,最后不爱吃它。二是对长期食用的食物习而惯之,导致排斥某些新加入的口味有异的食物。
2、受到家长偏食的影响。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偏食。
3、一时对一些食物不适应,如吃了制作、保存不当的食物,或因病吃了不宜吃的腻性食物等而大倒胃口,演变为固定的偏食。
4、爱吃零食、过多地吃零食造成偏食。一方面,零食吃多了影响食欲,久之形成偏食。又一方面,爱吃零食尤其只吃精加工的零食,会使幼儿的口味日益乖巧”,更不易接受蔬菜或其它加工较粗的饭菜。
5、有的家庭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这样会使孩子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吃饭。有的家庭孩子吃饭时,家长盯着他恐怕他吃不饱,吃不好,慢慢地孩子会把进食当做威胁大人的一种手段,用吃饭慢来换取大人对他的注意和关怀,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家长越着急让他吃,他越是不好好吃。
孩子偏食挑食是什么原因?对于孩子偏食的原因主要就是以上这些的这些内容,因此家长们首先就要做好表率作用,自己先别挑食。同时每天的饮食不要过于的单调,饭菜做的尽量可口和多样化一些,还有就是不让孩子养成边吃饭边玩的习惯。
★ 教师随笔
宽容孩子的挑食教师随笔(精选1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