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定价报告范文

时间:2022-11-26 22:06:52 作者:海菜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海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转让定价报告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转让定价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我国转让定价方法防范工作论文

我国转让定价方法防范工作论文

转让定价是跨国纳税人进行国际避税活动的一种最常见的手段。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和日益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在内部交易中应用转让定价,可以转移和再分配各关联企业的利润,会计论文发表以达到避税目的。与此同时,也造成利润转出国和转入国之间税收收入的再分配。因此,加强转让定价的管理,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一、我国关联企业转让定价采用的主要方法

(一)货物的转让定价。集团公司利用其关联公司之间的提供原材料、产品销售等往来,通过采用“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等内部作价办法,将收入转移到低税负地区的独立核算企业,而把费用尽量转移到高税负地区的独立核算企业,从而达到转移利润和减轻公司整体税负的目的。

(二)劳务的转让定价。关联企业之间除了上面提到的材料和产品贸易往来外,还会经常相互提供各种劳务服务。其做法同货物的转让定价基本相同,关联企业之间可以利用提供劳务服务的内部作价方式来实现利润的转移,达到减轻整体税负。

(三)管理费用的转让定价。企业集团总部为其下属公司提供各种管理服务。因此,有关的管理费用必须分摊给下属公司负担。集团公司为了降低企业整体税负,往往没有按合理标准来分配管理费用,而是对高税率子公司多分配费用,对低税率子公司少分配费用,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四)有形资产的转让定价。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关联企业之间经常发生生产设备等有形资产的租赁行为。这就为关联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

(五)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商标、商誉、专利权、专有技术等产权。由于无形资产具有单一性和专有性的特点,转让价格没有统一的市场标准可供参照,其转让定价比货物及劳务更为自由灵活和方便,转让价格亦可包含于被转让的设备款之中,但是如果是国内企业将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包含于设备里面,则应考虑国家对出售固定资产征税的其他税收政策法规。

(六)资金的转让定价。资金的价格表现为贷款或借款的利息。关联公司之间可以通过其内部结算银行发生借贷行为,其常常表现为总公司对分公司进行贷款。这样,总公司就可通过对税率高的分公司实行高利率贷款的政策,而对税率低的分公司实行低利率贷款的政策,使公司利润从高税率公司向低税率公司转移,以减轻整体所得税税负。

总之,以减轻集团公司整体税负为目的的转让定价的基本做法是:当卖方处于高税率地区而买方处于低税地区时,其交易就以低于市场价进行;反之,则以高于市场价进行交易。

二、目前我国转让定价调整方法

对关联企业之间销售货物或财产的定价问题,一直是防止国际避税的一个焦点。其中的关键一环是确定一个公平的价格,以此作为衡量纳税人是否通过转让定价方式,压低或抬高价格,规避税收。我国对关联企业之间不合理转让定价进行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可比非受控价格法是指以税务部门掌握的,非关联的独立竞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同类经济交易的价格,来确定跨国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可比非受控价格法被各国广泛应用于对商品销售、劳务提供、无形资产转让、贷款提供等方面转让定价的调整。

(二)再销售价格法。在无法得到具有可比性的非受控价格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再销售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是指以关联企业之间交易的买方将购进的货物再销售给非关联企业时的销售价格扣除合理利润后的余额为依据,来调整关联企业之间不合理的转让定价。

(三)成本加利法。在市场可比非受控价格和再销售价格都无法得到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可以采用成本加利法。成本加利法是指按照转出的关联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加上按合理的毛利率计算的合理利润,来确定跨国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在市场上无可比交易的某些独家产品。在使用成本加价法时,关键在于确定合理的毛利率。在确定毛利率时,应考虑市场的状况、货品的种类、无形资产的影响、卖方履行的职能等因素。

三、转让定价避税防范措施

(一)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加强立法。可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把举证责任转移给纳税人。如果没有反证,税务部门在税收争议中所举证的全部事实均认为属实;如果要推翻这一结论,那么纳税人应负举证责任。在争议诉讼过程中,纳税人应列举使人信服的证据,来反驳税务部门征税所依据的法律事实。但当税务部门依法对纳税人的不正常避税、偷税进行处罚时,则必须履行举证责任。

(二)加强纳税申报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必须按照我国税法要求,于纳税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同时附送国家税务总局制发的《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年度申报表》。须填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关联企业的`名称、地址、资本总额、主管项目、企业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包括业务往来交易的类型、内容、日期、数量、规格、型号、单位计价标准、金额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本年度内与两家或两家以上关联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应分别填写申报表。未按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的,应予以处罚。

(三)加强海关对关联企业之间进出口货物的监管作用和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对设备价值的鉴定作用。海关一旦发现企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偏高或偏低,即有权进行估价征税,海关可会同商检局对该批进出口货物进行认真检验鉴定。

(四)实行会计审计制度。税务机关在接到企业报送的与其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年度申报的两个月内,要专门组织委派熟悉涉外税收政策和企业财务知识、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税务人员,专门就企业会计核算过程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审计,核查营业收入是否真实,成本费用有无多列少摊,利润所得有无匿报,经营活动有无违法等项内容。如审定企业有避税行为,应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整。

(五)积极进行反避税合作,加强税收情报交流。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采取严格的防范避税措施,对关联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予以必要的监督检查。在对关联企业的监控上,应尽快建立工商、经贸、金融、保险、税务、商检等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税源监控体系,完善税收征管制度。通力协作,经常加强信息交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各方面堵塞税收漏洞,维护税法的尊严,保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六)加强预约定价制。我国《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草案)》对预约定价制的定义是:纳税人与其关联企业间在有形财产的购销和使用、无形财产的转让和使用、提供劳务、融通资金等业务往来中,申请预先约定关联交易所适用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用以解决和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关联交易所涉及的税收问题时,会计论文发表各级主管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依照本规则所进行的会谈、审计、评估和核实、磋商、预约定价安排的拟定和批准,以及监控执行等具体管理工作。同时,要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尽快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具有预约定价管理技能的队伍,切实提高我国转移定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篇2:定价管理

一个产品从厂商到消费者,要经历一个长长的渠道链条,厂商―总经销商―二批商―零售终端―消费者组成,相对一个终端强势的经销商,零售终端可能直接和厂商采购,面向终端消费者沟通,渠道链条有所缩短,我在以下文章着重讨论一个相对封闭的、流通为主的市场。如何保持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利润分配体系,让总经销商、二批商、零售终端拥有合理的利润分配,刺激其销售我方产品的积极性,相应在陈列上支持我方、提高我方产品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

根据成长周期,我们把产品分为新产品和成熟型产品。新产品和成熟型产品定价也是有区别的。

一个新产品要想成长起来,除了功能上有所创新,合理的价格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新产品的零售利润和批发利润比较高,这是为什么有些完全竞争成熟的市场,品牌商品和非品牌商品都在市面拥有立足之地。且在一些信息相对闭塞的区域,非品牌商品布满零售商店的货架,说明零售商、批发商对利润的追求。同样对新产品来说,利润才是诱使零售商愿意试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例如,根据经验,快速消费品行业新品的普遍毛率在20%以上。不管是总经销商、二批商、零售商都期望有一个好的利润率,而一个成熟型产品可能只有10%或者更低。

现在我侧重讨论一个成长期或者成熟期产品的定价问题。我们要对某一单品修正批发价,首先要考虑到我们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考虑主要竞争对手类似型号、类似功效、类似规格产品价格如何?产品的最终诉求是消费者,所以消费者方面的因素是值得仔细考虑的,制定分销价格是在分销价格在经过分销商和终端的正常加价之后到消费者前,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价格是否能够承受,对于同类竞品来说 ,你的产品的价格 是否还具有竞争力。所以要一个全局地把握、动态地考察整个渠道中的利润分配,从而为制定分销价格提供参考。

内部环境:对于立白一个在大型日化厂商,我们的总经销如何制定适合本地的价格体系的,

在粉、精、皂、超威消杀等日常必需品上,倾向于成本定价法。而对于一些非必需品我们要基于一个消费需求来定价。

下面我着重讨论如何进行成本定价保证经销商的利润最大化,从而可以让我们的经销商有更大操作空间,更多的资源来投入市场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或者说保持渠道链条的各个环节合理的利润。

首先要对我们一年的开支,比如人员工资开支、仓库费用、车辆费用、其他管理费用有一个大体的估计,对我们一年预计的销售额进行一个估计,从而计算出我们一年的费用率。

剩下就是我们要对我们一年的市场操作方式进行一个规划。

我们的二批占据我们的多大的销售额、我们的零售终端占据我们多大的生意?二批的零售生意和批发生意比例为多少?这样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市场的基本格局。了解我们的零售终端的心态,对利润的最低需求率(即最低利润率为多少时,零售商可能会放弃该笔生意)?了解我们需要了解的二批商最低需要多少利润空间(即最低利润率为多少时,二批商可能会放弃该笔生意)?个别总经销一厢情愿地认为促销力度大,二批商肯定会囤货,这一定是被假象所蒙蔽。短期的拉大促销确实能提高个别单品的销量,但绝对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而个别总经销商过分迷信、依赖促销,导致自己毛率的下降不说,二批商、零售商也深受其害。总经销做促销其意图是提高二批商、零售商订货积极性、让渡利润给下游客户、降低物流、管理成本成本。而二批商、零售商本想通过囤货想获得额外的利润。

我把市场情况分为如下两种:不对称双寡头垄断状态、不对称完全竞争状态。假设一个封闭的市场拥有10家二批商在销售总经销的货物,1家总经销,总经销最大可以承受的促销力度为5%,二批商最低可以承受批发毛率为3%。

篇3:定价作文

定价作文

定价・・・ ・・・查玉龙   今天我们一家在一起吃过晚饭后,妈妈在一边洗碗,我闲着没事干,在一边玩便利贴。   我在妈妈的手上贴了一张5角的标签,妈妈见了转过头来,笑了笑说:“如果有人有50元,那不就可以买100个妈妈了吗?”我想到妈妈平时给我们做饭很是操劳,考虑再三,给妈妈贴了一张“668”的标签,意思是想让妈妈“发发发”。   我正准备给爸爸贴,还没想好呢。妈妈在我耳边悄悄的`说:“你爸爸不值钱,给他贴张‘1分’的。”我正准备贴呢,爸爸皱着眉头,眼睛好像在说:“你爸爸这么不值钱么?”这时我不由得想起爸爸平时打工赚钱很辛苦,就给爸爸贴了一张“888” 的标签,是希望爸爸“发发发”。   我又给哥哥、姐姐、弟弟都贴上了一张“100”的定价,是想让大家都考“100分”最后,我又给自己贴了一张空白的,爸爸妈妈疑惑不解的看着我:“你这么便宜,是赠品吗?”我叉着腰,不屑的说:“切,可别把人给看扁了。你们谁都买不起我,我可是无价之宝呢。”   一句话把大家都得的哈哈大笑,我也笑得前俯后仰,大家快乐的笑声在屋子里久久回荡。

篇4: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探索

一、国有股协议转让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价格形成机制

“市场定价”应是根据商品内在价值和市场供求机制来确定商品价格,这种价格是符合供求双方利益的均衡价格。那么究竟什么是国有股协议转让市场的均衡价格呢?只要这个市场没有受到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和操纵,在竞价方式合理的前提下,市场自然会根据国有股的内在价值和充分透明的供求状态对其价格做出判断,这时国有股的售价无论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其净资产价,只要其交易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是充分的透明的,那么这个价格就是合理的均衡价格。注意,对于国有股协议转让而言,这里的有关信息是充分的透明的,其含义是:让所有的潜在购买者都充分掌握一定时期内整个市场国有股的供给总量和各股的供应总量以及供给频率、具体的供应时间表等信息。而前一段时间我国国有股的协议转让却与“市场定价”原则背道而驰。

从迄今已经实施的国有股协议转让工作来看,国有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转让价格的高低实质上是关系国家、企业、社会投资人以及企业管理层各方利益的重大问题,转让价格过低将直接损害国家利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转让价格过高又势必影响企业和社会投资人受让国有股权的积极性。然而,由于股权定价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在国有股的定价问题上尚存在法律空白,除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等笼统的意见外,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或标准化、量化的匡算模式,客观上为贱买贱卖提供了可能。这不仅损害国家的利益,也为日后的经济纠纷埋下了种子。去年九月初,山大华特的原大股东和现控股股东分别作为被告和第三人,遭到了原大股东债权银行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和受让国有法人股的诉讼,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自国有股减持方案在国内证券市场上推出以来,国有股减持遭到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也导致了股市的长期低迷。6月23日,国务院做出了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决定。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方式变为向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外商协议转让。面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减持时需要最大限度地增值的国有股,面对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外商们的时候,似乎不必强调国有股最大限度地增值了,也不用担心国有资产流失了。于是,我们便不仅看到成商集团的大股东以每股2.31元的价格将1.328亿股的国有股全部协议转让出去了。而实际上,成商集团的每股净资产就达2.174元;还看到深赛格的国有股按每股1.155元的价格拍卖出去了,而这一价格甚至比深赛格公司的每股净资产1.561元还低了0.406元。面对如此低廉的国有股价格,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无法不眼馋得很!

当国务院出台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决定时,有不少市场人士称,这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举措。但值得深思的是,面对二级市场之外的国有股廉价转让与拍卖,国有股停止向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减持,它到底是保护了还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又放在何处?有人说,关键不在于其价格的高低,而是在于其定价方式是否符合“市场定价”原则。笔者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只是,分析上述两公司的交易过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种低廉价格正是由于其定价机制的不科学,违背了“市场定价”原则所致。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使设立了“国资委”,国有股协议转让的难点——价格形成机制问题仍然存在,这才是国有股协议转让过程中亟待突破的问题。

篇5: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探索

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不允许我们的经济学家或政府官员主观地事先决定这一价格是每股净资产值,还是仅略高于每股净资产值,或是处于每股净资产与流通股市价之间,也不允许主观地去搞什么平衡,而必须是把国有股的所有者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作为一个卖方,去与买方共同决定国有股这一特殊商品的价格。

(一)累计投标加权区间法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数百倍乃至更大时,应用此法更能够确定充分体现“市场定价”和公平竞争原则的合理的协议转让价格和理性的投资者。

应用前提:(1)向全国所有的潜在购买者公布准备协议转让的某国有股的所有有关信息,包括反映该公司经济状况的所有财务指标,转让国有股的净资产值、数量、时间、程序、今后若干年内分批逐渐上市流通的规则等,尽一切可能吸引所有的购买者参与竞争。(2)在转让前设计好需要协议转让的国有股进入二级市场的流通办法,允许持有一定时期(如3年)后每年以一定比例(如20%)进入二级市场流通。(3)规定每一申购者的每次申购量为50力股或50万股的倍数。排除一切附加因素,如重组后的职工安置、税收问题。这些问题一概在转让协议中的非价格因素中解决。

第一步,投标竞价。借用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让所有竞争者以申报的方式参与投标竞价,申报前不设申购价格区间,不确定指导价格,允许同一账户的投资者以不同的价格多次申购,但不得重复使用资金。

与通过国内证券市场转让不同的是,参与申购者不是证券市场流通股股东,而是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和外商等,申购资金也非证券市场资金。所以这种方式只是借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它不会直接影响证券市场。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省转让费用,又可使全国的所有投资者就近最方便地参与竞争。

第二步,确定基准价和配号区间。在申报结束后,计算出所有申购的加权平均价格。以这个加权平均价格为基准价B,确定配号区间,可每50万股得到一个配号。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等范围的上浮和下浮,其配号区间为:[B-Bf,B+BJ],其中,B为加权平均价格,f为浮动强度因子,取值建议为5%~25%。

二是不等范围的上浮和下浮,其配号区间为:[B-Bf[,1],B+Bf[,2]],其中,f[,1]为向下浮动强度因子,f[,2]为向上浮动强度因子,f[,1]可以大于或小于但不等于f[,2]。不论是实行哪一种方式,申购价格处于配号区间的申购都为有效申购,高于和低于皆为无效申购。浮动强度因子的取值宜事前统一规定,避免事后人为操作选择、人为调节造成不公。

第三步,确定最后的购买者。若处于配号区间的申购量等于该国有股的转让量,则该区间的申购者即为最后的购买者;若处于配号区间的申购量大于该国有股的转让量,则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最后的购买者。若处于配号区间的申购量小于该国有股的转让量,则以加权平均价格B的1%为最低增加量,逐步增大配号区间,直到配号区间的申购量等于该国有股的转让量。

第四步,确定协议转让价格为加权平均价格B。这个价格可能高于该国有股的净资产,也可能等于或低于其净资产。

第五步,原国有股的所有者分别与众多购买者签订转让协议。

如:中国证监会借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协议转让某上市公司国有股5000万股,在所有购买者申报前不设申购价格区间,但规定实行第一种方式——等范围的浮动,其浮动强度因子f为10%。假设在申报结束后,计算出所有申购的加权平均价格B为每股5.00元,那么其配号区间为〔4.50元,5.50元〕,处于该区间的申购量为9000万股,这时组织该区间的所有申购者参加配号抽签。中签者获得购买权。而申购价格高于5.50元和低于4.50元的都是无效的,都不能参与配号抽签。最后中签者以加权平均价格5.00元获得购买权。

这种报价方式的配号区间,实行等范围的上浮和下浮,则没有将国有股的最终协议转让价格推高或低的动力。但是,若实行不等范围的上浮和下浮,如果上浮范围大于下浮范围,则具有将最终价格推高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上浮范围小于下浮范围,则具有将最终价格推低的动力。不过,担心超出配号区间这种心理决定了这种动力是很有限的。如某国有股协议转让,申购前确定上浮范围大于下浮范围,即下浮因子f[,1]为5%、上浮因子f[,2]为10%,申购后确定的配号区间将是[B-5%B,B+10%B],这时人们会为了获得购买权,申报较高价格,但又担心超出配号区间,因此不会申报得太高,一般会根据该只国有股的净资产收益率,再结合竞争状况确定一个自认为合适的申购价格,最后在此基础上增加10%以下,作为最后的申报价格,这样据此确定的加权平均申购价格就会在。一定范围内偏高,当然最终的协议转让价格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高;反之,若f[,1]为10%,f[,2]为5%,即申购后确定的配号区间是[B-10%B,B+5%],这时人们申报的价格就可能是在自认为合适的申购价格的基础上减少10%以下,这样最终的协议转让价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偏低。

对于配号区间的两种方式,我们可根据国有股转让市场行情和不同时期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当我们认为根据市场情况和国家的需要,应该将国有股的价格确定得高一些,但又不希望太高,则可实行上浮因子大于下浮因子的不等范围浮动;反之,实行上浮因子小于下浮因子的不等范围浮动。而当我们要求国有股的协议转让价格不要过多地偏离其内在价值,则实行等范围的浮动。

乍看起来,如此设计似乎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其实不然,按照通常的理解,商品应该首先售卖给出价最高的人,但由于我们所设计的定价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市场需求者共同确定公允价格,如果我们规定,超过某一价格以上的申购才能得到购买权,就会有许多人为了达到目的,尽可能填报一个较高的价格,这通常并不是一个理性的报价,因为对这些填高报价者而言,如果最终定价果真如其所报的价格,他们事实上是不愿意购买的',而当这种高报价倾向成为一种普遍的倾向时,其定价就产生了被大大推高的趋势。这种高价格的协议转让不仅会由于社会投资人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的打击而影响以后国有股的协议转让,还会给将来此次协议转让的国有股上市流通时的二级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增大股市泡沫。可见,若想使最终确定的协议转让价格真正体现市场定价原则,就必须剔除这种非理性的报价行为。因此,对超过整个加权平均报价某一范围的报价予以剔除,是实现报价理性回归的重要手段。

显然,这种“市场定价”方式,既可以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实现引进多元产权主体、消除“一股独大”的目的,又解决了协议转让价格的一致性问题,也排除了将来上市流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投标式竞价拍卖法

投标式竞价拍卖法是指将投标方式与拍卖方式相结合,利用市场机制确定协议转让国有股价格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最适用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差不很大的国有股转让。

1、应用前提

(1)同“累计投标加权区间法”的第一和第二应用前提。

(2)组织报名投标单位的人员对拟进行协议转让国有股的公司进行考察。

2、投标竞拍的具体程序

(1)公布起拍价格。如以每股净资产的某一百分比作为起拍价格,将欲拍卖的国有股按占总股本的比例划分为若干等分,如每2%为一个出售单位,由欲参加投标的公司提交标书,列出其每股投标价格、每一价格下投标购买的份数(为避免新的一股独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限制同一股东及其关联股东购买的份数),并按欲购买的总有效份数的某一比例缴纳竞拍保证金,然后按事先规定的竞价日进行集中投标竞价。没有递交标书的单位不可以参与竞价日

的竞标。

(2)竞价前一天,公布本次有效竞价的购买单位数量、其投标购买份数及其价格。

(3)开始竞价之日,各竞标单位根据公布的竞价情况调整自己的报价、数量单位后,开始进行不可变更竞价投标,这里所说的不可变更是指在随后的若干轮竞标中数量不可变更,申报价格能涨不能降,但可以一直保持不变。投标人中途可以不参加新的竞价,原投标结果直接进入新一轮竞价,为避免投标人在中间轮次的竞价中隐藏真正目的,到最后一轮才猛然杀出,造成竞价的中间轮次形同虚设等状况出现,可规定每轮竞价在原竞标书报价的基础上一次最高加价不得超过某一幅度,这样真正想赢得竞标的人在中间阶段的竞标中就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报价,如此经过数轮竞标(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建立一般采用三轮竞价投标),某一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协议转让价格便可以确定下来,按出价从高到低的顺序(在同一价格下则按竞标购买的数量实行优先)依次确定购买权,该国有股协议转让的最终成交价格统一为最后一份获得转让的国有股的竞标价格,当最后同一价位的竞买数量超过所余数量时,可采取现场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可获得最后的购买权。

如:某国有股需协议转让2000万股,起拍价为每股5元,在三轮投标竞拍中,其报价分别为5.50元、6.00元、6.30元,数量分别为1200万股、1000万股、700万股。首先确定出价6.30元的1200万股获得购买权,其次是出价6.00元的1000万股,而最终的转让价格既不是6.30元,也不是5.50元,而是获得购买权的较低报价6.00元。如此确定了该国有股的协议转让价格为每股6.00元。另外,报价6.00元的有1000万股(每个申报者的申报数量相同)超过了所余量200万股,这时要求所有报价6.00的申报者现场抽签(每份一个抽签号码,申报的份数越多获得的抽签号码越多)确定其购买权,而报价只有5.50就没有购买权。

(4)每一轮竞标过程中,由竞标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标书,现场投交到标箱中,并采取当场验标、唱标的方式进行统计和排序,为节省开支,可在全国设立几个分站点进行同时投标,并将各站点的统计结果报投标总站的方式进行。

当预定的国有股协议转让数量因购买不足或定价起点偏高不能实现全部转让时,可采取如下办法:将没有售卖的部分予以公告,允许在一定的时期内(如三个月)按已经成交的协议转让价格进行购买,若到期仍没有售出,证明这一价格已不被市场所接受,必须加以调整,降价出售。降价出售必须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降价幅度在10%以内,降价后,原投标竞价购买的股东按其原购买比例拥有优先购买权,当拥有购买权的股东所登记购买的股份超过剩余股份时,按比例进行分配。若当时经过降价出售后仍有剩余,则进行新一次的竞价投标拍卖,直至全部售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提出的价格决定机制不仅适用于国有股协议转让,也同样适用于新股的发行、大宗同质物品的分拆拍卖等,因此,这种价格决定机制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篇6:调整转让定价的可比性原则及其分析方法

摘要:目前,以正常交易原则作为调整转让定价的基本准则,已被各国广泛接受。而判断一项受控交易是否符合正常交易原则通常需要参考可比环境下可比交易的结果而定的,即要遵循可比性原则。本文将对可比性原则及其分析方法作出详细论述。

关键词: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

一、可比性原则

转让定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关联企业间的交易与非关联企业间的交易一致,也就是说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在定价上应当与市场正常交易定价没有两样。因此,调整转让定价首先要贯彻正常交易原则。现实中的交易种类多种多样,交易的环境复杂多变,交易条件形形色色,如何决定一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否符合正常交易标准,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方法的适应性和准确性不同,选择其中最能精确反映正常交易标准的方法。而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要判断关联企业间交易的定价是否符合正常交易原则,要找出具有可比性的非关联方交易作为参照,就要求在实施转让定价调整时必须进行可比性分析,遵循可比性原则。

二、可比性分析

运用正常交易原则调整转移价格主要涉及两个问题:(1)以正常交易原则为基准的若干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方法最适合用于本次转让价格调整。(2)能否找到一个可靠性较强的可比非受控交易作为参照。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可比性分析。所谓可比性分析是指评价一项受控交易是否符合正常交易原则,通常通过将这项交易结果与非受控纳税人在可比环境从事可比交易实现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了进行这样的可比性分析,需要考虑能够影响正常交易的价格或利润的全部因素,即可比性因素。

篇7: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探索

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探索

从迄今已经实施的国有股协议转让工作来看,国有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转让价格的高低实质上是关系国家、企业、社会投资人以及企业管理层各方利益的重大问题,转让价格过低将直接损害国家利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转让价格过高又势必影响企业和社会投资人受让国有股权的积极性。然而,由于股权定价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在国有股的定价问题上尚存在法律空白,除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等笼统的意见外,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或标准化、量化的匡算模式,客观上为贱买贱卖提供了可能。这不仅损害国家的利益,也为日后的经济纠纷埋下了种子。去年九月初,山大华特的原大股东和现控股股东分别作为被告和第三人,遭到了原大股东债权银行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和受让国有法人股的诉讼,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自国有股减持方案在国内证券市场上推出以来,国有股减持遭到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也导致了股市的长期低迷。6月23日,国务院做出了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决定。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方式变为向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外商协议转让。面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减持时需要最大限度地增值的国有股,面对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外商们的时候,似乎不必强调国有股最大限度地增值了,也不用担心国有资产流失了。于是,我们便不仅看到成商集团的大股东以每股2.31元的价格将1.328亿股的国有股全部协议转让出去了。而实际上,成商集团的每股净资产就达2.174元;还看到深赛格的国有股按每股1.155元的价格拍卖出去了,而这一价格甚至比深赛格公司的每股净资产1.561元还低了0.406元。面对如此低廉的国有股价格,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无法不眼馋得很!

当国务院出台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决定时,有不少市场人士称,这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举措。但值得深思的是,面对二级市场之外的国有股廉价转让与拍卖,国有股停止向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减持,它到底是保护了还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又放在何处?有人说,关键不在于其价格的高低,而是在于其定价方式是否符合“市场定价”原则。笔者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只是,分析上述两公司的交易过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种低廉价格正是由于其定价机制的不科学,违背了“市场定价”原则所致。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使设立了“国资委”,国有股协议转让的难点――价格形成机制问题仍然存在,这才是国有股协议转让过程中亟待突破的问题。

二、构建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

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不允许我们的经济学家或政府官员主观地事先决定这一价格是每股净资产值,还是仅略高于每股净资产值,或是处于每股净资产与流通股市价之间,也不允许主观地去搞什么平衡,而必须是把国有股的所有者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作为一个卖方,去与买方共同决定国有股这一特殊商品的价格。

(一)累计投标加权区间法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数百倍乃至更大时,应用此法更能够确定充分体现“市场定价”和公平竞争原则的合理的协议转让价格和理性的投资者。

应用前提:(1)向全国所有的潜在购买者公布准备协议转让的某国有股的所有有关信息,包括反映该公司经济状况的所有财务指标,转让国有股的净资产值、数量、时间、程序、今后若干年内分批逐渐上市流通的规则等,尽一切可能吸引所有的购买者参与竞争。(2)在转让前设计好需要协议转让的国有股进入二级市场的流通办法,允许持有一定时期(如3年)后每年以一定比例(如20%)进入二级市场流通。(3)规定每一申购者的每次申购量为50力股或50万股的倍数。排除一切附加因素,如重组后的职工安置、税收问题。这些问题一概在转让协议中的非价格因素中解决。

第一步,投标竞价。借用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让所有竞争者以申报的方式参与投标竞价,申报前不设申购价格区间,不确定指导价格,允许同一账户的投资者以不同的价格多次申购,但不得重复使用资金。

与通过国内证券市场转让不同的是,参与申购者不是证券市场流通股股东,而是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和外商等,申购资金也非证券市场资金。

[1] [2] [3] [4]

篇8: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探索

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探索

一、国有股协议转让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价格形成机制

“市场定价”应是根据商品内在价值和市场供求机制来确定商品价格,这种价格是符合供求双方利益的均衡价格。那么究竟什么是国有股协议转让市场的均衡价格呢?只要这个市场没有受到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和操纵,在竞价方式合理的前提下,市场自然会根据国有股的内在价值和充分透明的供求状态对其价格做出判断,这时国有股的售价无论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其净资产价,只要其交易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是充分的透明的,那么这个价格就是合理的均衡价格。注意,对于国有股协议转让而言,这里的有关信息是充分的透明的,其含义是:让所有的潜在购买者都充分掌握一定时期内整个市场国有股的供给总量和各股的供应总量以及供给频率、具体的供应时间表等信息。而前一段时间我国国有股的协议转让却与“市场定价”原则背道而驰。

从迄今已经实施的国有股协议转让工作来看,国有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转让价格的高低实质上是关系国家、企业、社会投资人以及企业管理层各方利益的重大问题,转让价格过低将直接损害国家利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转让价格过高又势必影响企业和社会投资人受让国有股权的积极性。然而,由于股权定价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在国有股的定价问题上尚存在法律空白,除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等笼统的意见外,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或标准化、量化的匡算模式,客观上为贱买贱卖提供了可能。这不仅损害国家的利益,也为日后的经济纠纷埋下了种子。去年九月初,山大华特的原大股东和现控股股东分别作为被告和第三人,遭到了原大股东债权银行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和受让国有法人股的诉讼,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自国有股减持方案在国内证券市场上推出以来,国有股减持遭到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也导致了股市的长期低迷。206月23日,国务院做出了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决定。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方式变为向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外商协议转让。面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减持时需要最大限度地增值的国有股,面对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外商们的时候,似乎不必强调国有股最大限度地增值了,也不用担心国有资产流失了。于是,我们便不仅看到成商集团的大股东以每股2.31元的价格将1.328亿股的国有股全部协议转让出去了。而实际上,成商集团的每股净资产就达2.174元;还看到深赛格的国有股按每股1.155元的价格拍卖出去了,而这一价格甚至比深赛格公司的每股净资产1.561元还低了0.406元。面对如此低廉的国有股价格,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无法不眼馋得很!

当国务院出台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决定时,有不少市场人士称,这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举措。但值得深思的是,面对二级市场之外的国有股廉价转让与拍卖,国有股停止向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减持,它到底是保护了还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又放在何处?有人说,关键不在于其价格的高低,而是在于其定价方式是否符合“市场定价”原则。笔者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只是,分析上述两公司的交易过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种低廉价格正是由于其定价机制的不科学,违背了“市场定价”原则所致。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使设立了“国资委”,国有股协议转让的难点――价格形成机制问题仍然存在,这才是国有股协议转让过程中亟待突破的问题。

二、构建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

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不允许我们的经济学家或政府官员主观地事先决定这一价格是每股净资产值,还是仅略高于每股净资产值,或是处于每股净资产与流通股市价之间,也不允许主观地去搞什么平衡,而必须是把国有股的所有者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作为一个卖方,去与买方共同决定国有股这一特殊商品的价格。

(一)累计投标加权区间法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数百倍乃至更大时,应用此法更能够确定充分体现“市场定价”和公平竞争原则的合理的协议转让价格和理性的投资者。

应用前提:(1)向全国所有的潜在购买者公布准备协议转让的某国有股的所有有关信息,包括反映该公司经济状况的所有财务指标,转让国有股的净资产值、数量、时间、程序、今后若干年内分批逐渐上市流通的规则等,尽一切可能吸引所有的购买者参与竞争。(2)在转让前设计好需要协议转让的国有股进入二级市场的流通办法,允许持有一定时期(如3年)后每年以一定比例(如20%)进入二级市场流通。(3)规定每一申购者的每次申购量为50力股或50万股的倍数。排除一切附加因素,如重组后的职工安置、税收问题。这些问题一概在转让协议中的非价格因素中解决。

第一步,投标竞价。借用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让所有竞争者以申报的方式参与投标竞价,申报前不设申购价格区间,不确定指导价格,允许同一账户的投资者以不同的价格多次申购,但不得重复使用资金。

与通过国内证券市场转让不同的是,参与申购者不是证券市场流通股股东,而是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和外商等,申购资金也非证券市场资金。所以这种方式只是借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它不会直接影响证券市场。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省转让费用,又可使全国的所有投资者就近最方便地参与竞争。

第二步,确定基准价和配号区间。在申报结束后,计算出所有申购的加权平均价格。以这个加权平均价格为基准价B,确定配号区间,可每50万股得到一个配号。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等范围的上浮和下浮,其配号区间为:[B-Bf,B+BJ],其中,B为加权平均价格,f为浮动强度因子,取值建议为5%~25%。

二是不等范围的上浮和下浮,其配号区间为:[B-Bf[,1],B+Bf[,2]],其中,f[,1]为向下浮动强度因子,f[,2]为向上浮动强度因子,f[,1]可以大于或小于但不等于f[,2]。不论是实行哪一种方式,申购价格处于配号区间的申购都为有效申购,高于和低于皆为无效申购。浮动强度因子的取值宜事前统一规定,避免事后人为操作选择、人为调节造成不公。

第三步,确定最后的购买者。若处于配号区间的申购量等于该国有股的转让量,则该区间的申购者即为最后的购买者;若处于配号区间的申购量大于该国有股的转让量,则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最后的购买者。若处于配号区间的申购量小于该国有股的转让量,则以加权平均价格B的1%为最低增加量,逐步增大配号区间,直到配号区间的申购量等于该国有股的转让量。

第四步,确定协议转让价格为加权平均价格B。这个价格可能高于该国有股的净资产,也可能等于或低于其净资产。

第五步,原国有股的所有者分别与众多购买者签订转让协议。

如:中国证监会借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协议转让某上市公司国有股5000万股,在所有购买者申报前不设申购价格区间,但规定实行第一种方式――等范围的浮动,其浮动强度因子f为10%。假设在申报结束后,计算出所有申购的加权平均价格B为每股5.00元,那么其配号区间为〔4.50元,5.50元〕,处于该区间的申购量为9000万股,这时组织该区间的所有申购者参加配号抽签。中签者获得购买权。而申购价格高于5.50元和低于4.50元的都是无效的,都不能参与配号抽签。最后中签者以加权平均价格5.00元获得购买权。

这种报价方式的配号区间,实行等范围的上浮和下浮,则没有将国有股的最终协议转让价格推高或低的动力。但是,若实行不等范围的上浮和下浮,如果上浮范围大于下浮范围,则具有将最终价格推高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上浮范围小于下浮范围,则具有将最终价格推低的动力。不过,担心超出配号区间这种心理决定了这种动力是很有限的。如某国有股协议转让,申购前确定上浮范围大于下浮范围,即下浮因子f[,1]为5%、上浮因子f[,2]为10%,申购后确定的配号区间将是[B-5%B,B+10%B],这时人们会为了获得购买权,申报较高价格,但又担心超出配号区间,因此不会申报得太高,一般会根据该只国有股的净资产收益率,再结合竞争状况确定一个自认为合适的申购价格,最后在此基础上增加10%以下,作为最后的申报价格,这样据此确定的加权平均申购价格就会在。一定范围内偏高,当然最终的协议转让价格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高;反之,若f[,1]为10%,f[,2]为5%,即申购后确定的配号区间是[B-10%B,B+5%],这时人们申报的价格就可能是在自认为合适的申购价格的基础上减少10%以下,这样最终的协议转让价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偏低。

对于配号区间的两种方式,我们可根据国有股转让市场行情和不同时期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当我们认为根据市场情况和国家的需要,应该将国有股的价格确定得高一些,但又不希望太高,则可实行上浮因子大于下浮因子的不等范围浮动;反之,实行上浮因子小于下浮因子的不等范围浮动。而当我们要求国有股的协议转让价格不要过多地偏离其内在价值,则实行等范围的浮动。

乍看起来,如此设计似乎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其实不然,按照通常的理解,商品应该首先售卖给出价最高的人,但由于我们所设计的定价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市场需求者共同确定公允价格,如果我们规定,超过某一价格以上的申购才能得到购买权,就会有许多人为了达到目的,尽可能填报一个较高的价格,这通常并不是一个理性的报价,因为对这些填高报价者而言,如果最终定价果真如其所报的价格,他们事实上是不愿意购买的',而当这种高报价倾向成为一种普遍的倾向时,其定价就产生了被大大推高的趋势。这种高价格的协议转让不仅会由于社会投资人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的打击而影响以后国有股的协议转让,还会给将来此次协议转让的国有股上市流通时的二级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增大股市泡沫。可见,若想使最终确定的协议转让价格真正体现市场定价原则,就必须剔除这种非理性的报价行为。因此,对超过整个加权平均报价某一范围的报价予以剔除,是实现报价理性回归的重要手段。

显然,这种“市场定价”方式,既可以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实现引进多元产权主体、消除“一股独大”的目的,又解决了协议转让价格的一致性问题,也排除了将来上市流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投标式竞价拍卖法

投标式竞价拍卖法是指将投标方式与拍卖方式相结合,利用市场机制确定协议转让国有股价格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最适用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差不很大的国有股转让。

1、应用前提

(1)同“累计投标加权区间法”的第一和第二应用前提。

(2)组织报名投标单位的人员对拟进行协议转让国有股的公司进行考察。

2、投标竞拍的具体程序

(1)公布起拍价格。如以每股净资产的某一百分比作为起拍价格,将欲拍卖的国有股按占总股本的比例划分为若干等分,如每2%为一个出售单位,由欲参加投标的公司提交标书,列出其每股投标价格、每一价格下投标购买的份数(为避免新的一股独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限制同一股东及其关联股东购买的份数),并按欲购买的总有效份数的某一比例缴纳竞拍保证金,然后按事先规定的竞价日进行集中投标竞价。没有递交标书的单位不可以参与竞价日

的竞标。

(2)竞价前一天,公布本次有效竞价的购买单位数量、其投标购买份数及其价格。

(3)开始竞价之日,各竞标单位根据公布的竞价情况调整自己的报价、数量单位后,开始进行不可变更竞价投标,这里所说的不可变更是指在随后的若干轮竞标中数量不可变更,申报价格能涨不能降,但可以一直保持不变。投标人中途可以不参加新的竞价,原投标结果直接进入新一轮竞价,为避免投标人在中间轮次的竞价中隐藏真正目的,到最后一轮才猛然杀出,造成竞价的中间轮次形同虚设等状况出现,可规定每轮竞价在原竞标书报价的基础上一次最高加价不得超过某一幅度,这样真正想赢得竞标的人在中间阶段的竞标中就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报价,如此经过数轮竞标(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建立一般采用三轮竞价投标),某一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协议转让价格便可以确定下来,按出价从高到低的顺序(在同一价格下则按竞标购买的数量实行优先)依次确定购买权,该国有股协议转让的最终成交价格统一为最后一份获得转让的国有股的竞标价格,当最后同一价位的竞买数量超过所余数量时,可采取现场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可获得最后的购买权。

如:某国有股需协议转让2000万股,起拍价为每股5元,在三轮投标竞拍中,其报价分别为5.50元、6.00元、6.30元,数量分别为1200万股、1000万股、700万股。首先确定出价6.30元的1200万股获得购买权,其次是出价6.00元的1000万股,而最终的转让价格既不是6.30元,也不是5.50元,而是获得购买权的较低报价6.00元。如此确定了该国有股的协议转让价格为每股6.00元。另外,报价6.00元的有1000万股(每个申报者的申报数量相同)超过了所余量200万股,这时要求所有报价6.00的申报者现场抽签(每份一个抽签号码,申报的份数越多获得的抽签号码越多)确定其购买权,而报价只有5.50就没有购买权。

(4)每一轮竞标过程中,由竞标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标书,现场投交到标箱中,并采取当场验标、唱标的方式进行统计和排序,为节省开支,可在全国设立几个分站点进行同时投标,并将各站点的统计结果报投标总站的方式进行。

当预定的国有股协议转让数量因购买不足或定价起点偏高不能实现全部转让时,可采取如下办法:将没有售卖的部分予以公告,允许在一定的时期内(如三个月)按已经成交的协议转让价格进行购买,若到期仍没有售出,证明这一价格已不被市场所接受,必须加以调整,降价出售。降价出售必须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降价幅度在10%以内,降价后,原投标竞价购买的股东按其原购买比例拥有优先购买权,当拥有购买权的股东所登记购买的股份超过剩余股份时,按比例进行分配。若当时经过降价出售后仍有剩余,则进行新一次的竞价投标拍卖,直至全部售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提出的价格决定机制不仅适用于国有股协议转让,也同样适用于新股的发行、大宗同质物品的分拆拍卖等,因此,这种价格决定机制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篇9:济安动态定价分析报告

济安动态定价分析报告

深市正偏离度前20只股票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最新价格 济安定价 偏离度

000633 合金投资 36.59   14.51 60.34%

000503 海虹控股 19.75 9.95 49.62%

000676 思达高科 18.73 9.78 47.78%

000720 鲁能泰山 15.94 8.43 47.11%

000653 ST九州 2.51   1.38 45.02%

000555 ST太光 20.18   11.17 44.65%

000013 *ST石化A 4.50 2.52 44.00%

000416 健特生物 17.92 10.47 41.57%

000549 湘火炬A 16.3 19.53 41.57%

000826 ST原宜 10.60 6.26 40.94%

000839 中信国安 17.88 10.56 40.94%

000502 恒大地产 17.07 10.18 40.36%

000670 *ST天发 4.78   2.98 37.66%

000626 如意集团 20.52 12.91 37.09%

000901 航天科技 14.58 9.20 36.90%

000970 中科三环 15.80 10.03 36.52%

000906 南方建材 13.80 8.78 36.38%

000554 泰山石油 10.65 6.79 36.24%

000951 *ST小鸭 9.69 6.23 35.71%

000675 ST银山 7.94 5.11 35.64%

沪市正偏离度前20只股票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最新价格 济安定价 偏离度

600890 中房股份 20.57 8.66 57.90%

600764 三星石化 12.13 5.13 57.71%

600386 北京巴士 12.24 5.27 56.94%

600182 *ST桦林 6.54   3.13 52.14%

600090 啤酒花 16.59 7.94 52.14%

600737 新疆屯河 13.84 6.63 52.10%

600228 昌九生化 18.09 8.75 51.63%

600038 哈飞股份 23.74    11.99 49.49%

600217 秦岭水泥 14.72 7.46 49.32%

600062 双鹤药业 18.64 9.93 46.73%

600679 凤凰股份 20.49   11.05 46.07%

600086 多佳股份 12.85 7.11 44.67%

600645 望春花 15.99 8.85 44.65%

600339 天利高新 14.64 8.22 43.85%

600829 天鹅股份 13.07 7.34 43.84%

600588 用友软件 38.80   22.26 42.63%

600831 广电网络 23.21   13.73 40.84%

600551 科大创新 23.90   14.29 40.21%

600100 清华同方 16.10 9.72 39.63%

600085 同仁堂 21.19   12.81 39.55%

深市负偏离度前20只股票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最新价格 济安定价 偏离度

000660 *ST南华 5.23 8.75 -67.30%

000916 华北高速 5.06 8.25 -63.04%

000536 ST闽闽东 5.26 8.28 -57.41%

000629 新钢钒 6.42   10.06 -56.70%

000592 ST昌源 4.13 6.34 -53.51%

000417 合肥百货 6.19 9.46 -52.83%

000709 唐钢股份 4.66 7.10 -52.36%

000573 粤宏远A   4.34 6.54 -50.69%

000961 大连金牛 5.24 7.86 -50.00%

000527 粤美的A   6.79 9.96 -46.69%

000014 沙河股份 7.97   11.65 -46.17%

000420 吉林化纤 4.53 6.53 -44.15%

000568 泸州老窖 4.63 6.66 -43.84%

000687 保定天鹅 5.62 8.08 -43.77%

000655 华光陶瓷 4.61 6.61 -43.38%

000759 武汉中百 5.37 7.68 -43.02%

000700 模塑科技 6.39 9.11 -42.57%

000677 山东海龙 6.15 8.67 -40.98%

000856 唐山陶瓷 5.52 7.76 -40.58%

000721 西安饮食 6.11 8.58 -40.43%

沪市负偏离度前20只股票 &n

bsp;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最新价格 济安定价 偏离度

600050 中国联通 3.27 5.93 -81.35%

600868 梅雁股份 3.81 6.37 -67.19%

600029 南方航空 3.93 6.57 -67.18%

600028 中国石化 3.68 5.96 -61.96%

600010 钢联股份 4.79 7.56 -57.83%

600581 八一钢铁 5.94 9.32 -56.90%

600697 欧亚集团 6.47 9.76 -50.85%

600693 东百集团 6.21 9.23 -48.63%

600630 龙头股份 5.69 8.27 -45.34%

600295 鄂尔多斯 6.14 8.91 -45.11%

600556 北生药业 8.44   12.24 -45.02%

600005 武钢股份 4.49 6.50 -44.77%

600355 精伦电子 7.72   11.15 -44.43%

600103 青山纸业 3.64 5.25 -44.23%

600282 南钢股份 7.72   11.10 -43.78%

600338 珠峰摩托 6.03 8.66 -43.62%

600019 宝钢股份 5.53 7.91 -43.04%

600670 *ST斯达 3.92 5.60 -42.86%

600569 安阳钢铁 6.70 9.53 -42.24%

600233 大连创世 6.14 8.73 -42.18%

(以上定价分析计算日期:08月11日)上期动态定价分析报告中正向偏离度靠前的股票,其跌幅超过10%的有:*ST小鸭(000951)(跌幅14%左右)、长安汽车(000625)(跌幅17%左右)、ST百利(000927)(跌幅11%左右)、公用科技(000685)(跌幅16%左右)、ST中燕(600763)(跌幅37%左右)、太极集团(600129)(跌幅13%左右)。

本期动态定价偏离度随市场的.调整整体在偏离度上有所下降。

正向偏离度靠前的股票中合金投资(000633)、新疆屯河(600737)依然榜上有名,但新添了如中房股份(600890)之类的新面孔。其中ST股票在深市占有一定比例,但总体而言,依然是板块现象凌乱。

从偏离度来看,除深市合金投资(000633)鹤立鸡群,偏离度高出第二位十多个百分点外,其余偏离度均相差不大。负向偏离度靠前的股票多以大盘基础类股票居多,沪市则钢铁股占据一定的比例。中国联通(600050)、*ST南华(000660)偏离度分别在深沪两市独占鳌头,引入灼目。

[声明]济安动态定价系统是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高端系统――“济安金信证券分析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据此作出的本分析报告为研究性报告,仅供证券业内人士参考。凭此入市,风险自负。

篇10:网络营销定价特点

1)全球性

网络营销市场面对的是开放的和全球化的市场.用户可以在世界各地直接通过网站进行购买,而不用考虑网站是属于那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这种目标市场从过去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局部市场,一下拓展到范围广泛的全球性市场。网络营销产品定价时必须考虑目标

市场范围的变化给定价带来的影响。

如果产品的来源地和销售目的地与传统市场渠道类似,则可以采用原来的定价方法。如果产品的来源地和销售目的地与原来传统市场渠道差距非常大,定价时就必须考虑这种地理位置差异带来的影响。如Amazon的网上商店的产品来自美国.购买者也是美国.那么,产品定价可以按照原定价方法进行折扣定价,定价也比较简单,如果购买者是中国或者其他国家消费者,那么.采用针对美国本土的定价方法就很难面对全球化的市场,会影响网络市场全球性作用的发挥.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用本地化方法,准备在不同市场的国家建立地区性网站,以适应地区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因此,企业不能以统一市场策略来面对这差异性极大的全球性市场,必须采用全球化和本地化相结合原则进行定价。

2)低价策略

互联网是从科学研究应用发展而来,因此互联网使用者的主导观念是,网上的信息产品是免费的、开放的、自由的。在早期互联网开展商业应用时,许多网站采用收费方式想直接从互联网盈利,结果被证明是失败的,

成功的Yahoo公司是通过为网上用户提供免费的检索站点起步,逐步拓展为门户站点,到现在拓展到电子商务领域,一步一步获得成功的.它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它遵循了互联网的免费原则和间接收益原则。

网上产品定价较传统定价要低.这有着成本费用降低的基础,从而使企业有更大的降价空间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对于产品的定价过高或者降价空间有限的产品。在现阶段最好不要在网上销瞥.如果而对的是工业、组织市场或者产品是高新技术的新产品,网上顾客对产品的价格不太敏感,主要是考虑方便、新潮,这类产品就不一定要考虑低价策略了。

3)顾客主导定价

所谓顾客主导定价,是指为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通过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来选择购买或者定制生产自己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以最小代价(产品价格、购买费用等》获得这些产品或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顾客的价值最大化,顾客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顾客主导定价的策略主要有;顾客定制生产定价和拍卖市场定价。这两种主要定价策略将在下面详细分析.根据调查分析,由顾客主导定价的产品并不比企业主导定价获取利润低.根据国外拍卖网站eBay.com的分析统计.在网上拍卖定价产品,只有20%的产品拍卖价格低于卖者的预期价格,50%的产品拍卖价格略高于卖者的预期价格,30%的产品拍卖价格与卖者预期价格相吻合,在所有拍卖成交产品中有95%的产品成交价格卖主比较满意。因此,顾客主导定价是一种双直的发展策略,既能更好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企业的收益又不受影响,而且可以对日标市场了解得更充分,企业的经曹生产和产品研制开发可以更加符合市场竟争的需要。

篇11:网络营销定价基础

从企业内部看,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总的是呈.葡薛潜势,而且成本下降趋势越来越快.在网络营销战略中,可以从降低营销及相关业务管理成本费用和降低销售成本费用两个方面分析网络营销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和节约,下面将全面分析一下互联网的应用将为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节约哪些成本费用。

1)降低采购成本费用

采购过程中之所以经常出现问题,是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和信息闭塞造成的。通过互联网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采购成本。

首先,利用互联网可以将采购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求获得最大的批量折扣.其次,通过互联网实现库存、订购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同时能以较高效率进行采购.节省大徽人力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第三,通过互联网可以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不增加库存产品.

2)降低库存

利用互联网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系统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实时汀购,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订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管理,

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减少资金占用和减少仓储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价格波动对产品的影响。正确管理存货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为公司降低经营成本,加快库存核查频率会减少与存货相关的利息支出和存储成本。减少库存量意味着现有的加工能力可更有效地得到发挥,更高效率地生产可以减少或消除企业设备的额外投资.

3)生产成本控制

利用互联网可以节省大量生产成本。首先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远程虚拟生产,在全球范围寻求最适宜的生产厂家生产产品;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可以大大节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使用互联网与供货商和客户建立联系使公司能够比从前大大缩短用于收发订单、发票和运输通知单的时间.有些部门通过增值网 (VAN)共享产品规格和图纸.可以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速度。互联网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减少产品生产时间.其途径是通过扩大企业电子联系的范围或是通过与不同研究小组和公司进行的项目合作。

篇12:定价方法和定价策略

前言:

价格变化如何影响利润?

影响价格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协调利润和销量的冲突?

顾客如何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

“我们一定要涨价”、“每天涨1角钱,设法让客户相信他们买得物有所值”,“让市场决定价格”、“我们的价格应该和竞争对手的价格保持一致”,你是不是也这样说过呢?或者干脆只凭经验定价,例如只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标准计价?调查显示,有88%的企业没有认真研究过定价,

我们的客户和竞争者都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而很多企业的产品又都实行了“水平式产品扩张”或者“垂直式产品扩张”,这使得定价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抱着“差不多就行”的心态来定价,无疑将对企业的盈利状况构成严重威胁。只有敏锐的定价分析和判断才会带来丰厚的收益。

前段时间,谭老师看到很多,很多学员都在买、看、用《砍掉成本》一书。详细了解过之后,我认为,书还是不错的;比如书中该作者强调,成本是魔鬼,是利润的大敌,只有将魔鬼一一杀死,利润的天使才会出现。当然,我也相信,许多企业家通过《砍掉成本》,学会了运用十二把砍刀,达到了利润倍增的效果!

然而,谭老师要告诉各位的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方法,并不只有砍掉成本一种,还有一种和成本砍刀同样厉害的武器。它看似简单却又暗藏玄机,看似微小却又决定全局,看似直观却又内容丰富,这就是定价,

当我们在成本上已经使尽浑身解数的时候,我们应该进行另一项修炼:定价!!!

谭小芳老师推出原创课程《定价方法与定价策略》培训,旨在帮助企业通过改进定价思维取得最佳财务业绩,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

产品、价格、渠道和公众关系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营销策略。在产品、渠道和公众关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价格成了营销策略中最灵活、最重要,甚至关系营销成败的因素。

定价的科学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产品的未来生死,因为产品一旦定好价格,往往会维持一段时间,并不能轻易进行改动。

价格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的,波动主要来自于供求关系和竞争因素。谭小芳老师表示,企业的定价方法分为:运用价格弹性理论进行调价、成本加成定价法、损益平衡定价法、反响定价法、心理定价法。

虽然确定一个具体的价格最终离不开一个简单的判断,但价格的确定必须要有正确的依据,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来进行。

制定价格的第一步就是收集数据,包括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产品销售、价格、成本和利润等数据,另外,还必须清醒认识客户的价值,即产品为客户提供的在经济上、功能上和心理上的效益等等。

第二步就得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转化成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最值得厂商关注的还是客户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

第三步要根据这些数据和可信的分析结果,确定价格策略,并与最终用户和经销商进行沟通。

最后,评估市场反应,监测并分析市场反馈。上述几点,依照笔者经验,能够完全做到的还比较少,尤其是第四步。下面,谭小芳老师与您分享以下案例:

篇13:给生命定价

COST OF LIVING   ”Your money or your life.” The choice traditionally presented by the highwayman is supposed to have only one sensible answer. Money is, after all, no use to a corpse. Yet economists often study something rather like the highwayman's offer in an attempt to uncover the answer to an important question: how much is your life actually worth?   Like many awkward questions, this is one that has to be answered. Safety regulations save lives but also raise the cost of doing business, a cost we all pay through higher prices. Are they worth it? Our taxes pay for life-saving spending on road safety and fire fighting. Are they high enough, or too high?   So how much are we willing to spend to save a life? A traditional planner's approach used to be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wages lost due to death or injury. That's dreadful: it confuses what I think my life is worth with what my boss thinks my life is worth.   So an alternative is to ask people how much they would pay for a safer car or kitchen cleaner. But such surveys do not always produce sensible results. Our answers depend on whether we're being offered a safer ?10 household cleaner and then asked if we want the more dangerous ?5 version, or whether we're offered the ?5 brand and then asked if we'll pay ?10 for the safer product. People often answer ”no” to both questions, contradicting themselves. These inconsistencies mean that we're either irrational or lying to pollsters, and perhaps both.   Economists therefore tend to prefer observing real choices. If you're willing to cross a busy street to pick up a ?20 note, the economist who put it there can infer something about your willingness to accept risk. More orthodox approaches look at career choices: if you're willing to be a lumberjack, part of that decision is to accept risk in exchange for financial reward.   Being a soldier is risky; so is being a drug-dealer or prostitute. The difficulty, evidently, is to disentangle the health risk and the financial reward from all the other motivations to choose a particular way of life. That isn't easy but economists try.   World Bank economist Paul Gertler and his colleagues reckoned that Mexican prostitutes valued their lives at about $50,000 per year, based on willingness to take money not to use condoms. At five times their annual earnings, that's a similar figure to workers accepting risky jobs in rich countries.   There are anomalies. Steve Freakonomics Levitt and sociologist Sudhir Venkatesh calculated that Chicago drug dealers seemed to value their entire lives at $50,000 to $100,000 - low indeed, even for poor young men whose career choice indicates a taste for risks.   Whatever the frailties of these calculations, they are the best we have. And far from cheapening life, this sort of research often highlights just how valuable our safer, healthier modern lives really are. Kevin Murphy of the Chicago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recently visited London to present his 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health improvements in the US since 1970. They're vast - about $10 trillion in today's money. Looking further back, if you had to choose between the material progress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improvements in health, it would be a toss-up. The health gains are as valuable as everything else put together. Encouragingly, health in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improved faster than in rich ones, suggesting that global inequality is falling.   And a more personal piece of good news: Murphy reckons the delicious cheeseburger I ate before interviewing him only cost me ?1 worth of health. Talk about a good deal.

篇14:定价:一分钱大不同

9.99元和10元有什么区别?客观地讲,区别不大,现在这个时代,一分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的。但是三个研究人员发现,很多餐厅经理都认为,价格定为99分还是恰好一元给顾客传达的信息是大不相同的。

来自美国的罗格斯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RobertM.Schindler、中佛罗里达大学罗森酒店管理学院的教授H.G.Parsa以及助理教授SandraNaipaul共同对112个餐厅经理展开了调查,并在《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季刊》(Cornell

Hospitality

Quarterly)上发表了题为《餐厅经理们的定价信仰:一项调查和应用》(HospitalityManagers“Price-EndingBeliefsASurveyandApplications)的论文,

论文指出,很大一部分餐厅经理认为,顾客在看价目时对小数点右侧的数字关注较少,而对左侧的数字关注较多。而且,被调查的大部分餐厅经理认为:顾客通常会觉得,为止于99分的价格埋单,钱花的更值。而实际上,之前的研究也发现,把价格定的比整数略低一点点,例如99分,能够增加销量、提高销售额。尽管如此,教授们发现,被调查的餐厅经理中还是有几乎三分之一的人仍然喜欢采用整数定价(如10元、7.5元),而不是采用恰好比整数价格略低了一点点的定价,诸如99分或95分之类的。

这是为什么呢?被调查人员中的42.9%——这其中82.9%的人更倾向于采用整数定价——认为顾客对于小数点后为零的定价会感到更满意。并且,更倾向于运用整数定价的一些餐厅经理认为整数价格看上去更实在、更可靠,或者更能给顾客留下好印象——抑或他们仅仅是认为整数价格更容易计算、找零更方便。调查中半数以上的高档餐厅(也包括一些便宜餐馆和快餐店)经理说他们采用整数价格的频率要更高一些。

篇15:房地产定价原则

房地产定价原则

房地产项目定价的方法

定价方法,是企业为了在目标市场上实现定价目标,而给产品制定的一个基本价格或浮动范围的方法。虽然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但是企业在制定价格时主要是考虑产品的成本、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产品成本规定了价格的最底基数,而竞争者价格和替代品价格则提供了企业在制定其价格时必须考虑的参照系。在实际定价过程中企业往往侧重于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或几个因素来选定定价方法。房地产企业的定价方法通常有成本导向定价、需求导向定价、竞争导向定价和可比楼盘量化定价法三类。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成本×(1+百分比)

2、目标定价法(总成本+目标利润)/可售面积

二、市场导向定价法 1、认知价值定价法消费者市场认可事先调查

2、价值定价法开发商对竞争物业比较分析出价格

三、竞争导向定价法 1、领导者定价法高档次物业

2、挑战者定价法

3、追随者定价法

一、成本导向定价

成本导向定价是以成本为中心,是一种按卖方意图定价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定价时,首先考虑收回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投入的全部成本,然后加上一定的利润。成本导向定价主要由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利率定价法和销售加成定价法三种方法构成。

(一)、成本加成定价方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定价方法,就是在单位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预期利润作为产品的售价。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即为利润。这里所指的成本,包含了税金。由于利润的多少是按成本的一定比例计算的,习惯上将这种比例称为“几成”,因此这种方法被称为成本加成定价法。它的计算公司为: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X(1+加成率)加成率=由于利润的多少是按成本的一定比例计算的。

列如,某房地产企业开发某一楼盘,每平方米的开发成本为2000元,加成率为15%则该楼盘每平方米售价:2000X(1+15%)=2300(元)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方便,因为确定成本要比确定需求容易得多,定价时着眼于成本,企业可以简化定价工作,也不必经常依据需求情况而作调整。在市场环境诸因素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可保证房地产企业获得正常的利润,从而可以保障企业经营的正常进行。

(二)目标收益定价法

这种方法又称目标利润定价法,或投资收益率定价法。它是在成本的基础上,按照目标收益率的高低计算售价的方法。其计算的步骤如下:

1、确定目标收益率。目标收益率可表现为投资收益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多种不同的形式。

2、确定目标利润。由于目标收益率的表现形式的多种性,目标利润的www.unjs.Com计算也不同,其计算公式有:

目标利润=总投资额x目标投资利润率

目标利润=总成本x目标成本利润率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x目标销售利润率

目标利润=资金平均占用额x目标资金利润率

3、计算售价

售价=(总成本+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

例如:某房地产企业开发一总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的小区,估计未来在市场上可实现销售16万平方米,其总开发成本为4亿元,企业的目标收益率为成本利润率的15%,问该小区的售价为多少?

解:目标利润=总成本x成本利润率

= 4 x 15%

= 0.6(亿元)

每平方米售价=(总成本+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

=(4=0.6)/160000

=2875(元)

因此,该企业的定价应为每平方米2875元

目标收益率定价法的优点是可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利润的实现。这种方法一般适合用于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或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

(三)、售价加成定价法

这是一种以产品的最后销售为基数,按销售价的一定百分率计算加成率,最后得出产品售价。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总成本/(1―加成率)

列如,某楼盘的开发成本为每平方米2500元,加成率20%,则该楼盘的售价为:

售价=2500/(1―20%)=3125(元)

这种定价方法的优点对于销售者来说,容易计算出商品销售的毛利率;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售价相同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加成率较低,更容易接受。

以上几种成本定价方法的共同点是:均以产品成本为制定价格的基础,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利润来定价。所不同的是它们对利润的确定方法略有差异。虽然较容易计算,但它们存在共同的缺点,即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情况。

二、需求导向定价

所谓需求导向定价是指以需求为中心,依据买方对产品价值的理解和需求强度来定价,而非依据卖方的成本定价。其主要方法是理解值定法和区分需求定价法。

(一)理解值定价法

理解值也称“感受价值”或“认识价值”,是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实际上是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用途、款式以及服务质量的评估。理解值定价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认为决定商品价格的关键因素是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认识水平,而非卖方的成本。房地产企业在运用理解值定价法定价时,企业首先要估计和测量在营销组合中的非价格因素变量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来的认识价值,然后按消费者的可接受程度来确定楼盘的售价,由于理解值定价法可以与现代产品定位思路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全新的定价方法,因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其步骤是(1)、确定顾客的认识价值;(2)、根据确定的认识价值,决定商品的初始价格;(3)、预测商品的销售量;(4)、预测目标成本,(5)、决策。

理解值定价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掌握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认知程度。对自身产品价值估计过高的卖主,会令他们的产品定价过高;而对自身产品的`消费者认识价值估计过低的企业,定的价格就可能低于他们能够达到的价值。因此,为了建立起市场的认识价值,进行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曾在上海房产界闻名一时的“某花苑客户开价销售”就是理解值定价法运用的典范之一。

某实业集团公司与某区建设发展总公司开发的某花苑,坐落于上海市区,占地面积13265平方米,由一栋30层商住楼和3栋30层住宅楼组成。该楼盘于1994年12月底开工,1995年4月开始预售。当时上海的房地产市场销售状况低迷,为了更好地销售楼盘,开发商经过精心策划,推出“客户开价”销售活动。

该活动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开发商拿出3―7层共30套房源,在确定其底价为每平方米5900元后,顾客可以以高于此价的任何价格报价,不另加层次和朝向费用。该活动推出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个“客户开价”热潮,仅仅半个多月时间,参与报价的客户就达63名。报价高的前12名客户按报价购买了该花苑的商品房,而其余客户在认识到该花苑的优良品质后,愿意出比“客户开价”更高的价格购买更好的楼层。从1995年8月31日至1995年底,该花苑共售出102套住宅,占第一期推出楼盘的70%,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活动使购房者感受到了买房由自己定价的全新体验,为上海房地产更合理定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二)区分需求定价法

区分需求定价法又称差别定价法,是指某一产品可根据不同需求强度、不同购买力,不同购买地点和不同购买时间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售价。列如消费者在商店的小卖部喝一杯咖啡和

吃一块点心要付10元,在一个小餐厅则要付12元,而在大旅店的咖啡厅就要付14元,如果要送到旅店的房间内食用则要付20元。价格一级比一级高并非产品的成本所决定的,而是附加服务和环境气氛为产品增添了价值。同样,对于房地产来说,同一种标准、同一种规格、同一种外部环境的商品房,可以根据楼层数的相应变化而使销售价相应变化。区分需求定价法的主要形式有:以消费群体的差异为基础的差别定价,以数量差异为基础的差别定价,以产品外观、式样、花色等差异为基础的差别定价,以地域差异或时间差异为基础的差别定价等。

三、竞争导向定价

竞争导向定价是企业为了应付市场竞争的需要而采取的特殊定价方法。它是以竞争者的价格为基础,根据竞争双方的力量等情况,制定较竞争者价格为低、高或相同的价格,以达到增加利润,扩大销售量或提高市场占有率等目标的定价方法。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当本企业所开发的项目在市场上有较多的竞争者时,适宜采用竞争导向定价确定楼盘售价,以促进销售,尽快收回投资,减少风险。竞争导向定价有随行就市定价法,追随领导者企业定价法两种。

(一)随行就市定价法

随行就市定价法就是企业使自己的商品价格跟上同行的平均水平。一般来说,在基于产品成本预测比较困难,竞争对手不确定,以及企业希望得到一种公平的报酬和不愿打乱市场现有正常次序的情况下,这种定价方法较为行之有效。在竞争激烈而产品弹性较小或供需基本平衡的市场上,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定价方法,在房地产业应用比较普遍。因为在竞争的现代市场条件下,销售同样商品房的各个房地产企业在定价时实际上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现行市场价格来定价。若价格定得太高,其商品房将难以售出,而价格定得过低,一方面企业自己的目标利润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会促使其他房地产企业降价,从而引发价格战。因此,这种定价方法比较受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的欢迎。

(二)追随领导者企业定价

使用这种定价方法的房地产企业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后备资料,为了应付或避免竞争,或为了稳定市场以利其长期经营,往往以同行中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的价格为标准,来制定本企业的商品房价格。

四、可比楼盘量化定价法

针对许多楼盘均倾向于定性描述的现状,我们尝试对楼盘进行定量描述。进行量化统计的楼盘应为可比性较强的、地段、价格、功能、用途、档次都相近的现楼、准现楼或楼花。每一楼盘定级因素的具体指标及等级划分只有落实到具体楼盘所在片区才能清楚描述。

我们总共列出18个定级因素,分别为位置、价格、配套、物业管理、建筑质量、交通、城市规划、楼盘规模、朝向、外观、室内装饰、环保、发展商信誉、付款方式、户型设计、销售情况、广告、停车位数量。此18个因素,共分五等级,分值为1、2、3、4、5分。分值越大,表示等次越高

篇16:网络产品定价策略

在营销战略中价格往往会被忽略,如在很多现象中重复于宣传或者广告模式当中,然而在进行定价策略能你现实大笔买卖的效果,为了更清晰,...

在营销战略中价格往往会被忽略,如在很多现象中重复于宣传或者广告模式当中。然而在进行定价策略能你现实大笔买卖的效果,为了更清晰,我们必须确定那些客户支付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一种追求方式。在出现产品不是直接卖给最使用者的情况下,定价常常被大众形容为:“批发”和“零售”两者当成销售渠道进行实施。(列如当某种行业的:经纪人、经销商、零售商、个体最终消费者),多种服务项目当中可被列为多样化的定义价格战略。

在你策划出最优势的定价策略方式后,此战略将是帮你创造超低成本效益。而商业的市场被迫你必须在实行定价策略当中细分你的竞争对手,如:你的供应商,用品产品的可用性,而顾客的发挥作用如何等。……定位“关注你的目标消费群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定价策略

产品定价是一种多样化的战略。在每个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有不同的策划战略。发展过程在某些时候你必须选择最佳的定价策略的花费。在此花两种略谋:短期和长期的销售利润目标;竞争对手的活动;而客户最终的价值。以及包含下面几大因素:

成本花费的计算:在你做出定价的前期,你必须计算出你的花费成本以及费用预算开支所成本,利用此方式有助于保持盈利最高的效益,但必须注意的是有可能导致价格乱了客户的预想价格以及心态。

有竞争力的定价:什么是有竞争力的定价?不同的价格收费,就显示出有不同的竞争对手,从而在市场上观察产品细分自己的产品进行一般解析进行定价,当你确定了价格后的产品,那么你和你的竞争对价格将会进行一个全面化的一个价格战略斗争。

优势的价格:当你拥有一种能为顾客提供独特或者稀有的产品时,此时给产品定位的价格为优势,

那么任何构成此种优势呢?在买主购买产品时产品对买主的使用率如何,产品在市场唯一性从而达成产品的优势。继续往产品进行更高的定价。在产品定于高价的同时也会给买主给产品造成高威信度。在一种唯一性高的产品的情况下,买主必须付出代价,因为他们没得选择。所以产品也在这个时候提高了自身的价值。当然在现在的市场一种产品的唯一性有可能将是短暂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市场的模仿率是相当的偏高。这也将给此类的产品进行一种大大竞争和打击。那么你如何去保证你的产品的唯一性呢?你必须不断的去发掘客户的需求、技术的跟进,帮客户达成一种对产品一种依赖信度。才不会造成商业客户对你的产品一种失少了威信度。

价格的普及率:在这点说的却却和上面说的是相反,低价格的战略是为了以低价钱获得大的市场数额。因为价格的普及及成本,他时候也是一个5的策略。这个是低价格的策略目的为了就是短期内赚钱。为此策略有利于顾客对支付的诚意度高。

亏转盈模式:亏转盈模式主体描述顾客的购买一种产品而价格你在亏损价格购买。那么你可利用亏损的价格产品进行附带另外一种产品,实施战略里面的包含一部分,往往此种做法也将是一加一的附带方式来获更高的利润模式。

版本控制这是同类产品提供不同层面的功能. 每层都有不同的价格,并包括不同属性捆绑. 软件和网络公司主办常常以此定价策略. 审判普通版本或免费的版本. 而更新版本可在成本较高.

定价策略对网络的影响

除了一些较普遍的定价策略, 网上也影响到选择正确的定价策略,让客户能更清楚了解和 更为敢言. 在消费产品的同时买方可以到另一个或大型的门户网站及其他服务网站进行价格比较。

有很多地方都有讨论产品的心得的讨论点,讨论心得提供商. 例如,你的客户对你的产品抱怨或满意度想当的高,那么他可能会在某个网站的论坛可以赞美你。这意味着客户不仅可以做出更好的采购决定之前, 同时还可更好传言(赞美与投诉)后购买. 基于这些原因, 更重要的网页也使得价格具竞争力你,你仍然保持理智和竞争的定价行为!

篇17:产品怎样定价

定价,是市场营销学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制定和变更的策略,以求得营销效果和收益的最佳。

常见的六种定价策略有:价格讯号、渗透定价、地区定价、形象定价、组合定价、互补定价。

定价的方法

应时调整法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时时预测供求的变化。德国韦德蒙德城的奥斯登零售公司,经销任何商品都很成功。例如,奥斯登刚推出1万套内衣外穿的时装时,定价超过普通内衣价格的4.5—6.2倍,但照样销售很旺。这是因为这种时装一反过去内外有别的穿着特色,顾客感到新鲜,有极强的吸引力。可是到1988年5月,当德国各大城市相继大批推出这种内衣外穿时装时,奥斯登却将价格一下骤降到只略高于普通内衣的价格,同样一销而光。这样,又过了8个月,当内衣外穿时装已经不那么吸引人时,奥斯登又以“成本价”出售,每套时装的价格还不到普通内衣的60%,这种过时衣服在奥斯登还是十分畅销。

顾客定价法

自古以来,总是卖主开价,买主还价。能否倒过来,先由买主开价呢?例如,餐馆的饭菜价格,从来都是由店主决定的,顾客只能按菜谱点菜,按价计款。但在美国的匹兹堡市却有一家“米利奥家庭餐馆”,在餐馆的菜单上,只有菜名,没有菜价。顾客根据自己对饭菜的满足程度付款,无论多少,餐馆都无异议,如顾客不满意,可以分文不付。但事实上,绝大多数顾客都能合理付款,甚至多付款。当然,也有付款少的,甚至在狼吞虎咽一顿之后,分文不给,扬长而去的。但那毕竞只是极少数。目前来讲,让顾客自行定价在我国已不算新事物。有些城市已出现了这样的餐馆,但经营后发觉并不成功。看来,使用这种方式还须注意销售条件和销售对象,毕竟。一些人的素质还是不高。

特高价法

独一无二的产品才能卖出独一无二的价格。特高价法即在新商品开始投放市场时,把价格定得大大高于成本,使企业在短期内能获得大量盈利,以后再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来调整价格。某地有一商店进了少量中高档女外套,进价580元一件。该商店的经营者见这种外套用料、做工都很好,色彩、款式也很新颖,在本地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过,于是定出1280元一件的高价,居然很快就销完了。如果你推出的产品很受欢迎,而市场上只你一家,就可卖出较高的价。不过这种形势一般不会持续太久。畅销的东西,别人也可群起而仿之,因此,要保持较高售价,就必须不断推出独特的产品。

价格分割法

没有什么东西能比顾客对价格更敏感的了,因为价格即代表他兜里的金钱,要让顾客感受到你只从他兜里掏了很少很少一部分,而非一大把。价格分割是一种心理策略。卖方定价时,采用这种技巧,能造成买方心理上的价格便宜感。价格分割包括下面两种形式:1.用较小的单位报价。例如,茶叶每公斤10元报成每50克0.5元,大米每吨1000元报成每公斤1元等等。巴黎地铁的广告是:“只需付30法郎,就有200万旅客能看到您的广告。”2.用较小单位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例如,“每天少抽一支烟,每日就可订一份报纸。”“使用这种电冰箱平均每天0.2元电费,只够吃一根冰棍!”

股权转让资产评估报告

转让范本

国有股减持的定价策略探讨

数字化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

营销价格因素定价的论文

股权转让范本

转让书范本

各种转让协议书范本

关于合同转让范本

转让协议范文

转让定价报告范文(合集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转让定价报告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