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现代话语阐析

时间:2022-11-26 22:31:14 作者:August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ugus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现代性与现代话语阐析,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现代性与现代话语阐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现代性与现代话语阐析

现代性与现代话语阐析

从考察西方的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思想的演变过程入手,着重分析相关话语的.转换及其理论根源,深入论述中西现代性思想的差异和不同的历史使命.最后指出,建立中国现代思想独特道路的关键在于清晰区分“两个边界”.

作 者:王凯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刊 名: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2 15(2) 分类号:B5 关键词:前现代性   现代性   后现代性  

篇2:浅议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现代新诗的现代化

浅议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现代新诗的现代化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 现代新诗 现代化进程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近年来各个领域研究比较多的课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代性是伴随着现代化而产生的一种宽泛理论,本文所要阐述的就是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以及现代新诗的现代化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现代化发展的脉络和现代新诗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和规律。

现代汉语的现代性既是一个语言学的问题,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学和文艺学内涵。按照一般的理论理解,除了社会革命、思想解放和艺术转型等其他因素以外,现代汉语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也就是现代新诗现代性的形成过程。也可以说,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从一个方面决定了现代新诗的现代化。

关于新诗现代化的主张,较早有朱自清先生1942年2月在西南联大文学刊物《文聚》(一卷一期)上发表的《诗与建国》的文章,明确提出“我们需要中国诗的现代化,新诗的现代化”。稍后有袁可嘉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对新诗现代化的较为全面的阐释。按照袁可嘉当年的看法,所谓具有“现代化”特色的诗,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并且具有文字节奏上的弹性与韧性。袁可嘉在当时先后写了《新诗现代化》、《新诗现代化的再分析》、《新诗戏剧化》、《谈戏剧主义》、《诗与民主》等数篇讨论新诗现代化的文章,较为广泛地谈到新诗现代化的诸多问题。在谈到现代诗与现代文化的正反两方面关系时,袁可嘉还特别强调指出:“我们拒不接受现代文化的动向则已,如果想与世界上的现代国家在各方面并驾齐驱,诗的现代化怕是必须采取的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诗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早在现代新诗诞生之时即已发生。但人们过去在对新诗现代化的认识中,一直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按照一种工具论的观点,把新诗现代化看作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某种附带的东西,或者把文学现代化仅仅看作是社会现代化在文学中的反映。二是采用“外因论”的立场,把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看成是中国现代新诗以至整个现代文学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就难免脱离中国文化的逻辑去理解新诗现代化的进程及其内涵,也难以对文学现代化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作出深入的揭示。在笔者看来,导致新诗现代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来影响固然重要,但中国社会及文化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是更为内在的和至关重要的因素。对诗而言,又尤其不应忽视语言的作用。语言并不仅仅只是文化的一种构成因素和文化的一个方面,而是文化的根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才可以据此认为中国语言文字的内在逻辑及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变异,从根本上制约着包括现代新诗在内的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面貌,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从一个方面决定了新诗的现代化。

现代汉语对新诗现代化的决定性作用早在胡适“国语的文学”论中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20世纪代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讨论。20世纪40年代废名提出“新诗应该是自由诗”的命题时,其基本思路仍然是白话语言决定了自由诗。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20世纪前期的新诗在现代化道路上所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还有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一直要到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汉语诗歌的创造性在新的文化基础上得以恢复,当人们突破了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局限,现代新诗现代性的丰富内涵才得以真正展开,人们也才真正认识到现代汉语对于现代新诗的根本意义。现代性在诗歌中不再只是表现为题材和主题,而是还涉及到作为现代人的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作为符号系统的现代汉语特殊的诗歌语言方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所谓“知识分子写作”还是“民间写作”,诗人和评论家关心更多的其实已经不再是思想的问题而是语言的问题。

当前,对于语言的自觉以及有关语言的审美方式和文化意味不仅成为深入讨论的话题,而且已经化为诗人的血肉乃至感觉方式。同时,诗歌现代性的概念还在不断发展。语言、汉语写作、现代汉诗早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诗歌理论批评的关键词。现代汉语不仅从表达方式,而且是从思维方式上深刻地决定了现代新诗以至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而一旦把文学的基础建立在语言之上,对现代汉语之于现代新诗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才会真正摆脱前述工具论的文学语言观,使文学真正成为语言的艺术,同时才能深入到内在逻辑中去理解现代新诗的发生及其演变规律。

以上通过对中国文学汉语的现代化发展过程进行阐述和分析,对汉语现代化的发展特点和主要形式进行回顾,对汉语现代化催生的现代新诗的演变历史进行梳理,并且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得出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现代新诗的现代化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特点和内涵都不同,但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汉语的现代性为现代新诗的现代化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现代新诗的现代化又不断丰富着汉语的现代性。

参考文献:

[1]王晓初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思考[J].文艺研究,2005,(12)。

[2]谭桂林论现代中国诗学的现代性建构[J]理论与创作,2004,(05)。

[3]吴凌现代新诗本体追求探微[J].理论月刊,2009,(08):123-125。

[4]焦明甲,文学与文化的交相辩证发展——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现代性研究论纲[J].长春大学学报,2007,(09)。

篇3:德国现代性话语的哲学与社会学对话

关于德国现代性话语的哲学与社会学对话

现代性话语在形式上主要是指现代西方人对于社会人生的`感知方式和言说方式,在内容上则主要是指对现代化价值理念的构建.从哲学角度系统地梳理德国现代性话语的形成和演变,清理德国古典思想家对“现代性”问题的反省和言述,对当今中国文化建设和哲学与社会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作 者:邓安庆 文军  作者单位:邓安庆(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湖南,长沙,410081)

文军(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上海,200062)

刊 名: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年,卷(期):2002 18(5) 分类号:B516 关键词:现代性话语   德国哲学   社会学   对话  

篇4:选择、吸取与衍变--论中国现代自由话语的建构

选择、吸取与衍变--论中国现代自由话语的建构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其实也就是自由主义话语的形成,也即西方语境中的“个人”和“自由”转移成汉语语境的言说和表述.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建构深受两大话语的`影响:一是西方自由主义话语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有关人及其国家民族话语的影响.“自由”在汉语语境中最大的衍生就是把在西方本属于与“自由”对立的社会、群体、国家等内涵包容到自由之中来,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在自由的主题上始终是在“个人自由”与“国家民族自由”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在中国,个人主义具有否定性,它的作用主要是工具,个人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具有终极性.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一方面认同西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同国家主义,强调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优先原则与最高原则.在现代中国,“自由”绝不仅仅限于自由主义作为思想和政治的派别,同时还是一个精神范畴,正是在精神的意义上,许多反自由主义的思想派别和政党事实了奉行了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

作 者:高玉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后,浙江金华,321004 刊 名:南京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年,卷(期):2004 “”(8) 分类号:B261 关键词:自由   个人   翻译   社群   国家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简析形而上学的历史发展和现代转型

经济危机与单一话语

现代公文格式与处理调查报告

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

进化观念的现代性逻辑

《条文释义与法理精析》前言

村活动阐场所建设合同书

我读《现代性与大屠杀》给几个朋友写的读后感

对联例析

现代性与现代话语阐析(整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现代性与现代话语阐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