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9题。(16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节选)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②得 之 心 而 寓 之 酒 也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 )
7.下面加点词用法或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云归而岩穴暝 潭西南而望
B. 酿泉为酒 山峦为晴雪所洗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醒能述以文者
D. 日出而林霏开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翻译句子。(5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3分)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分)
9.请联系甲乙两篇全文,说说“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 与欧阳修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不同?(3分)
参考答案:
(一)(16分)5.(2分,每处1分)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得 之 心 /而 寓 之 酒 也
6. (3分)① 规模 ②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 ③ 情趣
7.(3分)D
8.(5分)(1)(3分)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则”、“备”各0.5分 )
(2)(2分)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阴。(“发”、“秀”各0.5分)
9.(3分)“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1分)而欧阳修的“览物之情”是与民同乐。(1分)前者立足于个人的得失与荣辱,后者则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1分)(意思对即可)
篇2:《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8.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4分)
(1)幽暗,昏暗 (2)花 (3)全 (4)执,拿
16 翻译下列句子。 (每小题2分,共4分)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17 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每小题2分,共4分)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18 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每空1分,共3分)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篇3: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答案:6.B、E
7.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1—15题。
①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⑦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B.馋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山岳潜形潜:——
(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4.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答案:
11.D
12.(1)隐没(2)迫近(3)持、执(4)曾经
13.(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篇4:《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阅读及答案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若夫霪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负者歌于途() B.杂然而前陈者()
>C去国还乡() D长烟一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微斯人,吾谁与归?译:
>②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4.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 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
答:
5.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1.A负(背着) B.陈(摆放)C国(国都)D一(全)
2.(1)没有这种人,我同讹一道呢?(2)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D
(二)
z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
z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6.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晖:(2)秀:
(3)胜:(4)芳: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
(2)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
(3)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
8.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4分)
答:
6.(2分)(1)晖:日光(2)秀:滋长(3)好的,美的(4)香花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8.(4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前人之述备矣)(1分)而乐亦无穷也(1分)
不同点:①z甲{写水景,z乙{写山景②z甲{写朝暮之景,z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四季之景③z甲{写景突出阔大壮观,z乙{写景注重秀美多变。(答案不仅限此,意思对即给分,答对两个意思就给满分。(2分)
篇5:《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
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
相同点:
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
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如《醉》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
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
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而《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岳阳楼记》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如课文开头两段,用概括的语言交待了写作缘由,进而引出岳阳楼景色特点以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观感,这是叙事。第3、4段,把岳阳楼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物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是描写、抒情。最后,由感叹引出作者的见解,点明中心,这是议论。由叙述引出写景,写景中蕴含着感情,富有感性色彩的描写又有力的衬托了下文的议论。而《醉翁亭记》中只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没有抒情。
4、《岳》中整篇文章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阴景和晴景做对比等等,但《醉》中就没有这样做;
5、两文的主题深度有别。《醉》中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仲淹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总结一下,两篇文章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也正是这些独特的地方,使得两篇文章都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谓:为,是。尝:曾经。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2、《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出两位及其作品名称。
答:苏轼《水调歌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韩愈《马说》等。
3、“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 。“为”的意思是 ,文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
答:迁客骚人 心理活动 “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4、联系所学课文,写出下联。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
5、《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示例一: 同的方面:《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的方面:《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示例二: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
1.结构技巧有别。《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作者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有时明明要酣畅淋漓地描绘一番,却又戛然而止,另辟蹊径;有时似乎文章已经写尽,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洋洋洒洒铺陈的,却非要旨,但也并非闲笔;郑重感慨议论的,貌似正确,却又予以否定,最后才引出正论,精辟入理,一鸣惊人。《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 以后又从解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来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到底,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2.语言表述有别。《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主题深度有别。《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由此可见,《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堪称两首异彩纷呈的名曲,是散文艺苑中明艳绚丽的奇葩。
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若夫霪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负者歌于途( ) B.杂然而前陈者( )
C去国还乡( ) D长烟一空(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微斯人,吾谁与归?译:
②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4.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 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
答:
5.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1.A负(背着) B.陈(摆放)C国(国都) D 一 (全)
2.(1) 没有这种人,我同讹一道呢? (2) 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 D
(二)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6.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晖: (2) 秀:
(3)胜: (4)芳:
7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
(2)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
(3)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
8.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4分)
答:
6.(2分)(1) 晖:日光 (2) 秀:滋长 (3)好的,美的 (4)香花
7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8.(4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前人之述备矣)(1分)而乐亦无穷也(1分)
不同点:①﹝甲﹞写水景,﹝乙﹞写山景 ②﹝甲﹞写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四季之景③﹝甲﹞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写景注重秀美多变。(答案不仅限此,意思对即给分,答对两个意思就给满分。(2分)
篇6:《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训练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阴翳: 谓: 尝: 然则: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出两位及其作品名称。
4、“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什么 ?“为”的意思是 什么?文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5、联系所学课文,写出下联。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下联 。
6、《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 造: ②环堵萧然 堵:
③翼然临于泉上翼然: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
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3、用文中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①五柳先生 :
②醉翁:
[参考答案]
1、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为,是 曾经 既然这样……那么
2、①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享受他自己的乐趣。②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苏轼《水调歌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韩愈《马说》等。
4、迁客骚人 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5、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等。
6、同的方面:《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的方面:《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 造:到、往 ②环堵萧然 堵: 墙壁
③翼然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 因而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3、用文中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①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忘怀得失)
②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篇7: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答案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答案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肃然。感极而悲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潜:_____________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去:_____________ 谗:_____________
(3)日出而林霏开 开: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落而石出者
[ ]
A.黑质而自章
B.云归而岩穴瞑
C.学而不思则罔
D.吾恂恂而起
3.把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甲乙两段文言文都是写景的名段,却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心情。
甲段写了__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心情;乙段写了__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
参考答案:
1.①隐没;隐藏; ②离开;谗言、坏话; ③散开;消失
2.B
3.野花开了,散发着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意思对即可)
4.阴雨连绵 悲伤 朝暮四季 喜悦
篇8: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文言文习题答案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参考答案: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4分)
(1)幽暗,昏暗 (2)花 (3)全 (4)执,拿
16 翻译下列句子。 (每小题2分,共4分)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17 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每小题2分,共4分)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