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挥霍无度-挥霍无度的故事-挥霍无度的寓意-挥霍无度的意思,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挥霍无度-挥霍无度的故事-挥霍无度的寓意-挥霍无度的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挥霍无度-挥霍无度的故事-挥霍无度的寓意-挥霍无度的意思
【成语】挥霍无度
【拼音】huī huò wú dù
【简拼】hhwd
【近义词】挥金如土
【反义词】节衣缩食、克勤克俭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补充式
【成语解释】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不敢交与他。”
【成语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尤其许多骄奢淫逸的官僚军阀,富户买办,成天为自己挥霍无度。(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五章)
【英文翻译】break the pale
【成语正音】霍,不能读作“huǒ”。
【成语辩形】度,不能写作“渡”。
【产生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2:关于挥霍无度的造句
挥霍无度的造句:
1、尽管收入不少,但他挥霍无度,经常债台高筑。
2、马科斯和他声名狼藉、挥霍无度的妻子伊梅尔达,被迫逃离菲律宾。
3、老王总是挥霍无度,月初才领薪水,到了月中就囊空如洗了。
4、他挥霍无度,过着金迷纸醉的生活,耗尽了他的财产.
5、他挥霍无度,家境很快就破落了.
6、不省钱不省钱,你们挥金如土挥霍无度!
7、三鑫公司的人有个通病,那就是个个吃喝嫖赌,挥霍无度。
8、而萧强不知感恩挥霍无度,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终导致债台高筑,累积金额已超好几万,几乎全部用于豪赌与吸毒。
9、但他同时又结交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
10、在武汉、在上海都知道盛恩颐,不过就是一个挥霍无度、奢侈成性的公子哥,盛老四白天睡大觉,到下午四五点钟才起床。
篇3:挥霍无度是贬义词吗
挥霍无度是贬义词吗
挥霍无度,贬义词,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一、成语解释
【成语】:挥霍无度
【拼音】:huī huò wú dù
【释义】: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申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近义词】:挥金如土
【反义词】:节衣缩食、克勤克俭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二、成语典故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五章:“尤其许多骄奢淫逸的官僚军阀,富户买办,成天为自己挥霍无度。”
篇4: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有人月月光,有人挥霍无度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有人月月光,有人挥霍无度
还没到月底钱又花完啦插图 李哲核心提示
从高中“有人管”到大学“没人管”,大学生首次自由支配手中的生活费,理财状况如何?令人担忧还是欣慰?是什么原因导致“月光族”、“持卡族”、“普通青年”和“高富帅”们大相径庭的消费情况?
近日,为了解河南本地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记者以网络问卷等形式,随机调查我省在校大学生每月消费情况,内容涉及学生每月的消费金额、消费结构和类型,并特别邀请心理专家,就社会、学校、家长该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消费观念做指导。
记者 宗延
消费调查:八成多学生消费靠父母,近七成是“月光族”
河南某高校大二女生小圆,一个月零用钱不知道怎么就花完了。身边不少女同学也这样,上大学自己拿着生活费,没有家长监督,她们或在周末出去逛街、或在宿舍利用电脑网上购物,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就买,到了月末闹“饥荒”,常常最后几天只能吃方便面。
大三的女生小菲则是个漫画迷,从大一开始购买的漫画堆积如山,还常常抢购漫画周边产品。小菲收集的漫画单价从8元到近百元不等,她说自己离开漫画不能活,零用钱常常不到月底就花完了。
采访期间,很多学生都向记者表示“钱不够花”,“每个月月初、月中比较宽松,越往后越紧张”。
网上调查问卷也显示,遇到是否为“月光族”这一问题时,66.67%的学生选择“是,钱总不够”。只有33.33%的学生表示“计划花钱,月底有余额”。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逛街、看电影、唱K、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方面。
而消费来源,83.33%的学生选择了“父母提供”这一项,16.67%的学生选择了“ 奖学金、助学金或困难补助”。其他来源中,选择做家教最多,占总数的33.33%,其次是校外兼职、打工,占16.67%。
消费结构调查:有人打工、兼职养活自己,有人刷卡、网购,月消费近万元
调查显示,河南大学生月消费的平均水平为500~1000元,占总人数的63.33%。而每月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占16.67%,超过千元的占20%。
记者通过走访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发现月消费在500元以下、家境不太好的学生多会选择在课余时间做家教、兼职来自己赚钱。而月消费在5000元以上、家境优越的“高富帅”和“白富美”则热衷于根据不同兴趣,购买流行的奢侈品。
励志型:月消费400元
消费主要来源:父母、打工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大一的小李说:“每月只花400元左右,主要都是伙食费,每天都在食堂吃,其余的消费就是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为给家里减轻负担,他勤工俭学,一个月可以挣240元,一多半的生活费可以自理。
河南理工大学监督与设计学院广告学专业大三的女生史瑞萍是个“兼职小达人”。她说:“我每个月伙食费500元左右,偶尔用100~200元购买衣物,平均每个月生活费800元。其中一半来自家里,一半来自兼职。”做家教时,高中的家教对科目的专业要求高,广告学专业的她文科较好,就给初中、小学的孩子辅导。除了学习,她还关心她的学生的心理状况,像个知心大姐一样帮助他们。她说,自己也经历过这些阶段,所以很了解小学、初中生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辅导他们课业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的心情和状态。带了几个孩子后,她觉得自己变得会照顾人了,也成熟不少。
除了家教,她还做过考研班报名的代理,一年能挣3000元。最近,她刚刚和男友盘下了一间小复印店,准备做小生意。面对记者的采访,她很坦然:“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有自信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到时上报的话就用我的真名。”
普通型:月消费800元~1000元
消费主要来源:父母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三的男生孙明甫,正准备出国留学。家境不错的他每月消费并不高,在800元左右。其中伙食费400元,其他花费主要是网上购物、偶尔周末和同学一起出去看电影、K歌等。
他说:“父母每月给我1000多元的生活费,我最多用到七八百。我不是月光族,每月花剩下的钱我都会存起来,以便购买学习资料,还有寒暑假同学聚会,一起出去玩儿都要花钱。把每月余额存起来,也能留着应个急。”
每月800元的消费水平,在大学生中很普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大三的女生王亚说:“我一个月的主要花费就是吃饭等生活项目,大一时物价稳定,600元伙食费就够了,加上购买学习资料,月消费在800元左右。后来物价上涨,伙食费涨到了800多元,月消费也就涨到1000元左右。我算是女生中的特例,不网购也不常逛街。寝室里的女生也有网购的,但都不像网上说得那么严重,花费上万元购物的女生还是少数。”
王亚说,河大的同学们省钱还有妙招。每年5月,大四的学长纷纷将自己不再使用却又舍不得丢弃的书籍物品拿出来甩卖,“二手商品流通市场”应运而生。二手书的价格便宜,一本正版的牛津字典只卖15元,专业课本也都一本七八元,杂志好几本才合一元钱。王亚就曾以50元买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
高富帅、白富美型:月消费近万元
消费主要来源:父母
大二男生小豪迷恋网络游戏,从初中开始购买游戏点卡,而且屡戒不止,连他自己都调侃:“如果我没买这么多游戏点卡,省下的钱可以开一家店。”
大二女生小雪则是个鞋控,每月光买鞋的费用就有几千元,从大一开始买的鞋都堆在床下和储物间里,不少昂贵的名牌,只穿一次就收起来。
小芳(化名)是河南某高校大三的一名学生,热衷购物的她有3张银行卡和1张信用卡。小芳每月网购消费都在5000元左右,再加上出去逛街,月消费达到近万元。“家里对你这样消费有什么看法?”记者问她。“也没什么看法啦,我爸妈都是商人,每学期会打一笔钱到我卡上,如果我钱不够用了,他们会再打的。”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河南大学生中持卡一族并不多,问卷调查83.33%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信用卡,持有信用卡的学生只有16.67%,而“持卡族”中大多数都是家境较好的学生,父母定时为他们的`卡里打钱,没有还款压力。
近日,深圳就有一名大学生因刷卡消费欠了银行万元巨款,他不得不瞒着父母“拆东墙补西墙”。更过分的是,他还把手伸向了父母的钱包,开始偷钱还款。
我国银监会曾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附属卡除外);向经查已满18周岁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放信用卡时,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并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以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目的就是防止还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进行无节制地超前消费,从而出现类似深圳那位大学生的不良后果。
消费靠父母“月光”不害怕
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现状,记者采访了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蔡劲林说:“大学生‘月光族’人数众多,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父母每月给他们一定金额的生活费,从高中到大学,是从‘有人管’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没人管’阶段,很多大学生一开始不会控制消费,不适应自我管理,这都很正常,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其次,一些已经不存在适应问题的大二、大三学生,每月还是不能有计划地消费,月底钱不够用,从心理学看,是因为这个钱不是他们自己辛苦挣来的。父母给的钱,他们从心理上就不珍惜、不重视,对什么钱该花,什么不该花没有一个明确界定。”
消费要有“度”
蔡劲林说,从心理学角度看,消费是延续一种生活习惯的固定模式。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原来在家里生活时消费档次、水平和理念已经达到一个高度,上大学后,依然延续以前的高消费。
而家境一般,尤其是农村来的孩子,在家就帮助父母干农活、卖农产品,他会主动控制消费,尽自己所能帮助家庭改善经济收入。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了大学这些孩子也依然保持这种习惯,努力去兼职、打工,挣钱养活自己。蔡劲林指出,家长要根据家庭条件状况给孩子每月花费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这个“度”很重要。
首先,不管家庭条件多好,都不能让孩子产生奢侈的消费理念。大学毕竟是半社会化环境,大学时消费如果超出平均水平太多,将来毕业,薪酬不一定能达到他在大学时的消费水平,就会影响他进入社会的工作和生活,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奢侈的生活也会让大学生养成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惯,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其次,家庭条件一般的,还是要尽力满足孩子吃穿等基本需求。毕竟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如果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打工挣钱上就是本末倒置。大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学本事的重要阶段,家庭应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合理的经济帮助。
养成理性消费习惯
专家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为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提出了几点建议。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接近社会但学生又并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半社会化环境。大学的宿舍安排、图书馆等建筑、设施,华丽或朴素,是否庄重典雅,都会带给学生心理暗示,对自身所处的消费水平的认识有很大影响。
学校可以适当开设理财课程,国外的大学专门开设教学生怎样理财、投资的课程,要想正确消费,培养观念很重要。大学应邀请知名的银行理财规划师、经济学教授、商界人士等,开设理财讲座沙龙,跟学生谈谈理财经验、
篇5:生财有道-生财有道的故事-生财有道的寓意-生财有道的意思
【成语】生财有道
【拼音】shēng cái yǒu dào
【简拼】scyd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元・钱霖《哨遍》:“乾生受,生财有道,受用无由。”
【英文翻译】expertly in making money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6:赞不绝口-赞不绝口的故事-赞不绝口的寓意-赞不绝口的意思
【成语】赞不绝口
【拼音】zàn bù jué kǒu
【简拼】zbjk
【近义词】誉不绝口、赞口不绝
【反义词】骂不绝口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补充式
【成语解释】不住口地称赞。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成语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例子】他常常在我面前把秋桐的文章捧上了天,赞不绝口。(邹韬奋《经历・新闻记者的作品》)
【英文翻译】be full of praise
【谜语】连连叫好
【成语辩形】绝,不能写作“决”。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7:井底之蛙-井底之蛙的故事-井底之蛙的寓意-井底之蛙的意思
【成语】井底之蛙
【拼音】jǐng dǐ zhī wā
【简拼】jdzw
【近义词】一孔之见、坐井观天
【反义词】见多识广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
【英文翻译】a person of narrow view
【谜语】最没见识的人
【成语故事】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正音】蛙,不能读作“wá”。
【成语辩形】蛙;右边是“圭”;不是“_”。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 有过之无不及-有过之无不及的故事-有过之无不及的寓意-有过之无不及的意思
★ 妙语解颐-妙语解颐的故事-妙语解颐的寓意-妙语解颐的意思
★ 开诚相见-开诚相见的故事-开诚相见的寓意-开诚相见的意思
★ 一模一样-一模一样的故事-一模一样的寓意-一模一样的意思
★ 如坐春风-如坐春风的故事-如坐春风的寓意-如坐春风的意思
★ 玉质金相-玉质金相的故事-玉质金相的寓意-玉质金相的意思
★ 波光粼粼-波光粼粼的故事-波光粼粼的寓意-波光粼粼的意思
★ 一衣带水-一衣带水的故事-一衣带水的寓意-一衣带水的意思
★ 一往无前-一往无前的故事-一往无前的寓意-一往无前的意思
挥霍无度-挥霍无度的故事-挥霍无度的寓意-挥霍无度的意思(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