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2-11-29 10:57:09 作者:咸wei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咸we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励志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励志故事,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励志故事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励志故事

万物蓬勃的今天,奥运会无疑是这个星球上最盛大的和平聚会,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牵动人心、席卷了最多观众的力量和意志的狂欢节,其中的很多英雄,很多瞬间,很多伟大的战绩和很多悲痛的失败,注定成为人们终生难忘的记忆。这一切,都得感激那位留着考究的绅士胡子的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deCoubertin)。

历史的标签一目了然: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1896-1925);奥林匹克会徽、会旗设计者;教育改革家;历史学家。由于对恢复和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不朽贡献,他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热衷于所有体育运动

顾拜旦出身名门,父亲夏尔是法皇路易十三加封的男爵,母亲玛莉是诺曼底大公的后裔,夫妇俩都是神权和封建传统的维护者。这对贵族夫妇毕生住在巴黎乌迪诺街20号一座四层楼的城堡中,这个地区既古老又新鲜,混杂着首都的喧闹与宗教的肃穆。1863年1月1日,顾拜旦降生于此。

幼时的顾拜旦聪慧勤奋,是母亲眼中乖巧的好儿子。城堡一二夹层的阁楼属于顾拜旦,他的房间有架立式钢琴,他习惯在自己房间布置许多照片、饰品和纪念品。他对事物富于锐敏的洞察力,从小他就收集各种干花,将它们放在信封里,写上日期、地点和具体细节,即使是些不被人注意的事,他都会珍藏。他非常注重传统和各种纪念日,每件值得纪念的往事都可以从他那儿找到生动的线索。

每年夏天,顾拜旦一家都去诺曼底的乡村米维尔度假。顾拜旦总是家庭聚会的灵魂,他在那里度过了欢跃的青少年时光。在米维尔旁边的湖泊,停靠着他最喜爱的`独木舟,划船一直是他热衷的体育活动;当网球运动兴起时,他曾在米维尔的一块小草地上设置了一个网球场;年轻时他热衷于练习所有的体育运动:拳击、骑马、击剑等等,样样在行,他甚至还创造了一种新运动——马上击剑,可惜后来没有广泛流传。

自行车出现后,顾拜旦成了脚踏车的热爱者。借用巴黎红极一时的康康舞女明星的昵称,他将自己第一辆自行车命名为“高翘腿妮妮”(ninipatteenl’air),“因为自行车一个踏板在下时,总是有一个踏板在空中”,这番趣解透射出顾拜旦独特的幽默感。

生活于传统的法国贵族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成长中的顾拜旦却不乏叛逆个性的表露。当母亲给他带有宗教色彩的玩具时,他拒不接受,斥责修士的伪善;报纸上关于封建王朝衰落的消息让他父亲心急如焚,他却欢欣鼓舞。家人常常不解:“他年轻时我们也感觉到他是个热心的保皇主义者,这种性格很大程度是由环境决定的。后来他又有自由主义和激烈的革命思想,这两种性格奇怪地综合在他一人身上。”

重新点燃久已熄灭的古代奥运会圣火

由于普法战争的记忆刻骨铭心,青年顾拜旦很早就萌发了教育救国的思想。1880年,他从法国圣西尔军校退学,转而进入巴黎政治学院深造,后以优异成绩完成了政治、历史、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课业。

1883年英国考察之行是顾拜旦事业的关键。拉格比公学校长托马斯·阿诺德(后被世人誉为“现代体育之父”)所推行的以竞技运动为主的综合培养体制启发了顾拜旦,他意识到体育的价值能使法国走出困境,从而把发展体育作为其教育事业的基础。

l892年11月25日,巴黎索邦神学院举办法国体育协会联合会第5次年会,顾拜旦在会上首次提出“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张:“我希望你们的支持一如既往,在符合现代生活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并实现这一宏伟而有益的事业——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

事实上,早在1875年至1881年间,古奥运会遗址不断被发掘,就曾激起顾拜旦浓厚的兴趣,产生创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想。他曾说过:“任何研究过古代奥运会的人都知道,古代奥运会最光辉之处在于它的两个原则:美和尊严。”他经常到希腊古代奥林匹克遗址进行考察和研究,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渐臻成熟。

1894年6月,顾拜旦以法国学生体育联合会秘书长身份,在巴黎召集了一次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旨在统一当时业余体育运动的种种规则。“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设想”原本只是大会最后一项议题,最终却成为全会的核心议题。

随后,依照顾拜旦详尽的计划书,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于6月23日宣告成立。在这历史性的时刻,顾拜旦做了激动人心的发言:“l894这一年,在巴黎这个全世界忧喜与共、堪称世界神经中枢的城市,我们能够使国际体育运动的代表们聚集在一起,一致投票赞成恢复已有之久、至今仍像以往一样激动人心的思想。这一晚,电波把消息传至四方,古希腊奥林匹克主义经历几个世纪的黯然失色之后又重返世界!”

大会决定将18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主办权授予希腊雅典,希腊诗人维克拉斯作为主办国代表出任国际奥委会执行主席,顾拜旦则担任秘书长负责承办。

当维克拉斯兴冲冲地将喜讯带回雅典,希腊首相特里库皮斯却提出:因经费问题,延期奥运会甚至放弃举办权。闻听此事,顾拜旦连夜奔赴雅典,从中斡旋。

当时的雅典古运动场已是断壁残垣,荒草满目,顾拜旦四处奔波,呼求希腊皇室和王储积极参与,为运动场修建提供可使用的土地。

为了说服希腊王储康士坦丁参与奥运会,顾拜旦慷慨激昂地回述起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英勇起义:“30万希腊人,为了60万希腊人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一个个全都战死沙场,我对这样的希腊人充满信心。”年轻的王储深受感染,主动担当起雅典奥运会组委会的责任。

经顾拜旦等人多方努力,在希腊富商乔治·阿维罗夫价值100万德拉克玛的资助下,久已荒芜的废墟上建起了新的大理石运动场,濒临流产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得以重生。

1896年4月6日下午3点,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宣布奥运会开幕。第一届现代夏季奥运会终于在雅典顺利举办。

顾拜旦曾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对人生而言,重要的决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自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顾拜旦始终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领袖,他几乎将自己的全部才智和精力都投进了奥林匹克事业。19,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上,针对当时体育竞赛的一些弊端,顾拜旦以笔名发表了著名诗作《体育颂》,这首诗对于奥林匹克作了经典的诠释,因此获得该届奥运会文艺比赛金质奖章;19,顾拜旦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徽、会旗。会旗图案白底、无边,蓝、黄、黑、绿、红五色圆环环环相扣,象征各大洲的团结与全世界运动员以友好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聚;从顾拜旦19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到卸任的1925年间,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增加到40个,并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卸任后,顾拜旦被终生聘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

顾拜旦晚年生活在拮据的阴影之中。他一生极少追求财富,相反地,他把自己大部分的资产投给了事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父母留下的房产和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毁于一旦,这对顾拜旦和他的妻子是一个重大打击。同时,这对夫妇的儿子雅克和女儿蕾妮都是体弱多病的孩子,如此沉重的人生折磨,除了至亲,没人能够从这位斗士身上发现他内心的痛苦与悲伤。

1937年9月2日,顾拜旦在日内瓦湖滨公园与夫人散步,突发心肌梗塞,在坐椅上溘然长逝,享年75岁。根据他的遗愿,他的遗体埋在洛桑,他的心脏于1938年3月6日安葬在希腊奥林匹亚山下。历届奥运会在希腊点燃圣火后,火炬手都要先围绕着埋有顾拜旦心脏的纪念碑跑一圈,以此向这位伟大的先行者致敬。

篇2:顾拜旦名言

顾拜旦名言

1、对人生而言,重要的决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2、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3、生活的本质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奋斗!

4、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

5、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战斗。

6、体育就是和平。()

7、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

篇3:顾拜旦名言

1、体育就是和平。——顾拜旦

2、参与比取胜更重要。——顾拜旦

3、对人生而言,重要的决不是凯旋,而是战斗。——顾拜旦

4、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战斗。——顾拜旦

5、生活的本质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奋斗!——顾拜旦

篇4:顾拜旦名言

1、先生们,请牢记这铿锵有力的名言。这个论点能够扩展到诸多领域。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

2、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3、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提高与和平的化身。

4、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必须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必须弱。

个人评价

严格来说,皮埃尔·德·顾拜旦的专业不是体育,由于他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他立下了教育救国,体育救国的志向,并决心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不懈的努力,为其发展奋斗终生。

顾拜旦在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可他执着地发展体育事业的意志从不动摇。他坚忍不拔,顽强苦奋。18第一届奥运会因经费困难几乎流产,他亲赴雅典,拜会首相和王储,日夜奔波想尽办法,最终顺利举行。第二届巴黎奥运会,又遇世博会同时举办,两者产生矛盾。顾拜旦被迫辞职,还不时遭到讥笑和唾骂,但他忍辱负重,从不气馁。他从1883年20岁时就开始了复兴奥运会的工作,直到他1937年9月2日逝世,整整为奥林匹克运动奋斗了54年。他不顾家庭的不快和困难,对工作不分巨细都亲自操办:文件,宣传,设计图案……,他四处奔走联络各方,广交朋友争取支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的功绩是不朽的。

顾拜旦原则性强,他坚持奥运会是属于世界的,应当在全世界各不一样城市举办,而希腊人认为奥运会是希腊的,雅典应是奥运会的永久举办地。由于顾拜旦的坚持原则才使奥运会有今日的辉煌。顾拜旦对和平,友谊,提高宗旨的原则,对反对歧视,坚持平等的原则,对奥运与文化的教育的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对逆向代表制等原则的坚持不渝,如今已成效显著地写入奥林匹克宪章中。

人物简介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1937),法国体育活动家、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有“奥林匹克之父”之称。顾拜旦出身法国贵族,从小就热爱各项运动,长大后更是为奥林匹克鞠躬尽瘁。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设计了奥运会会徽、奥运会会旗。顾拜旦逝世后,遵其要求,遗体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洛桑,心脏埋于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奥林匹亚。

生平作为

求学时期

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年诞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信仰天主教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保皇派官僚,母亲从事慈善事业,是一位虔诚的教徒。顾拜旦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幼时被送进军校。从少年时代,他就对体育有了广泛的兴趣,喜爱拳击、划船、击剑和骑马等项运动。他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入学后,他很敬佩博学多才的修辞学教师卡龙神甫,所以缘故,对文史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并饶有兴味地涉猎了古希腊的灿烂文化。中学毕业后,他先入军事学院就读,继而攻读教育。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国留学。在那里,他潜心研究了英国教育史,撰写过有关18世纪英国儿童教育家汤姆士·阿诺特之教育思想的学术论文。阿诺特以往说过:

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这句名言在顾拜旦的心灵中,诱发起致力于体育教育的火花。当时,他还考查了英国教育和体育的现状,对那里学校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郊游十分赞赏,期望在法国各学校中也能设置体育课,培养学生团体主义思想和刻苦锻炼、强健体魄的精神。那时,他对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失利深感痛心,期望经过改革教育,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

倡导体育思想

在古希腊文化的熏陶和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的影响下,他逐渐萌发了改革法国教育制度和倡导体育运动的思想。大学毕业后,顾拜旦没有听从其父母的规劝,涉足军界、法律界,毅然选择了从事教育和体育的道路。回国后,他陆续发表了《1870年后的法国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运动的指导原理》、《运动心理之梦想》、《英国与希腊回忆记》、《英国教育学》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发展体育的提议,引起法国人民的注意,并产生了必须的国际影响。

古代奥运会遗址

1875年至1881年间,在欧洲考古工作者们的努力下,处于毁坏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不断被挖掘出来了,并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结果。所以,顾拜旦同其他一些对奥林匹亚感兴趣的人士一样,都能及时、详细地倾听到公布的情景。对此,他提出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挖掘计划。当时他曾写道:“德国人发掘了奥林匹亚的遗址,可是法兰西为什么不能着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

从1875年开始,一向到1881年,考古学家在希腊连续发掘出古代奥运会的文物遗址,这引起了皮埃尔的兴趣和关注。在1890年,他最终有机会访问希腊的奥林匹亚山,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他认为宏扬古代奥林匹克精神能够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

为现代奥运会倾注心血

为捍卫奥林匹克精神的纯洁性,19,顾拜旦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期间,发表了他的名作《体育颂》。热情地沤歌了体育,抒发了他的奥林匹克梦想。为此,他荣获了该届奥运会文学艺术比赛的金质奖章。

19,顾拜旦精心地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旗,即一面中间由蓝、黑、红、黄、绿五只彩色圆环相套接成白色无边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他还倡议燃放奥林匹克火焰、设立奥林匹克杯等。在确定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的问题上,顾拜旦最初觉得应以“团结、友好、和平”的口号来指导比赛。之后,他的一个朋友狄东神甫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得到顾拜旦的赞赏,认为它体现了人类永远向上、不断进取的伟大精神,以后便倡议它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

此外,顾拜旦还在体育方面开拓了运动心理学的领域。他先后发表了《运动心理学试论》(1913年)和《竞技运动教育学》(19)等名作;还发表了有关运动分类的见解,为体育学术研究做出了自我的贡献。

从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男爵一向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负责该组织的领导工作。在他任职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发展到40个。同时,在他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动辞去担任28年之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但他被聘为终生名誉主席。

逝世

1937年9月2日,顾拜旦男爵因心脏病在洛桑与世长辞,终年74岁。遵照他生前的遗愿,顾拜旦的遗体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脏则安葬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奥林匹亚。他期望即使自我已长眠于地下,但其心脏仍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脉搏一齐跳动。

复兴奥运会之旅

在1892年12月25日,皮埃尔·德·顾拜旦发表演讲,在演讲中首次提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

1894年在巴黎举办了国际体育会议,决定在希腊创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并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

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成立,当时希腊文学家维凯拉斯(ΔημτριοΒικλα)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而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秘书长。

为了实现自我的志向,顾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峡,对英国体育运动开展的情景进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国和英国中等教育制度比较》的报告,对英国将户外竞技游戏纳人教育资料给予很高评价,主张在法国学生中也开展竞技游戏,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顾拜旦针对学生因学业过重而过分劳累的问题提出:“惟一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游戏。”当年,顾拜旦就任法国学校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翌年,在圣克莱的推动下,成立了“法国体育运动联合会”。同年,顾拜旦代表法国参加了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体育训练大会。与会期间,他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体育发展的动态,敏锐地感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在走向国际化,一批国际性的单项体育联合会组织相继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1892年建立了“国际赛艇联合会”和“国际滑冰联合会”等。这些组织都为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考察各国开展体育运动的情景,顾拜旦不辞辛劳地访问了欧洲一些国家。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访问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的奥林匹亚。当他看到古奥运会的遗址时,十分感慨,并产生了举办由各国参加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想以此增进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

这一年,顾拜旦受法国政府委托,负责调查、研究大学的体育工作,于是,他借此机会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出了体育状况调查表。经过调查,他发现国际上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因而使他意识到,能够凭借古希腊体育的历史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同时深切地感到,应当尽快地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来,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来指导比赛,以消除体育领域内存在着的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于是,他便进取着手进行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工作。

1891年,顾拜旦改组了“尤利西蒙委员会”为“体育高级理事会”。同年他还创办了《体育评论》杂志,井以此为阵地,热情宣传他的体育主张。当时,顾拜旦的崇拜者狄东神甫创办了一个学术性的俱乐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顾拜旦十分欣赏和赞同这个口号,以后便把它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因为它体现了人类永远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在“法国体育联合会”成立3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

为使这一倡议迅速得以实现,顾拜旦提议“法国体育联合会”发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国重要“体育联合会”代表参加的“国际性体育会议”,具体磋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事宜。为此,成立了一个以顾拜旦为首,由英国、美国和法国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筹委会”,嗣后,他又远涉重洋,奔赴英国、美国等地方国家,进一步宣传复兴奥运会的主张。在他的推动下,1893年在巴黎召开了国际性的体育协商会议,讨论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

经过顾拜旦及其同事们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筹备,“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于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胜利召开。来自12个欧美国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一致经过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并规定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为了筹办现代奥运会,还正式成立了奥运会的永久性的领导机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希腊著名诗人泽·维凯拉斯被选为第一任主席,顾拜旦当选为秘书长。会议还决定,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在希腊举行。以后按古奥运会的传统,每4年举行一次。

1894年10月,顾拜旦再次对奥林匹亚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为了节俭资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奥林匹亚举办运动会的打算,决定按古希腊风格,在雅典新造一个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体育场举办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经顾拜旦的多方奔走、进取努力,在希腊富商乔治·阿维罗夫资助下,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4月5日在雅典胜利召开。

顾拜旦要求运动会能在世界各地举行,反对把希腊作为运动会的永久会址。他认为古代奥运会的光辉历史是希腊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仅有使它在不一样国家、不一样地区广泛传播,成为国际性活动,才能使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更具生命力。

篇5: 顾拜旦的名言

顾拜旦的名言

1、一个平易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阿谁平易近族必然强;一个平易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阿谁平易近族必然弱。

2、体育就是和平。

3、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4、对人生而言,主要的决不是凯旋,而是战役。

5、对人生而言,重要的'决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6、生活的本质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奋斗!

7、体育就是和平。

8、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

9、体育是斑斓艺术公理英勇声誉乐趣活力前进与和平的化身。

10、奥林匹克最主要的不是成功,而是战役。

11、师长教师们,请服膺这铿锵有力的名言。这个论点能够扩大到诸多范畴。对人生而言,主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役。传布这些格言,是为了培养加倍硬朗的人类——从而令人类加倍严谨谨慎而又英勇崇高。

12、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必须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必须弱。

13、介入比取胜更主要

14、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战斗。

15、正如在糊口中最主要的工作不是成功,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16、主要的不是取胜,而是介入。

篇6:顾拜旦英文简介

皮埃尔·德·顾拜旦简介

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1863 ~ 1937), is a famous French educator, international sports activist, educator and historian, the founder of the modern Olympic movement. January 1, 1863 was born in Paris, France, a very wealthy aristocratic family. From 1896 to 1925, he served as chairman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nd designed the Olympic emblem, the Olympic Games flag. Because of his immortal achievements in the Olympic, the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as “the father of the Olympic”.

皮埃尔·德·顾拜旦生平作为

School period

Pierre de Coubertin was born in Paris in 1863, a Catholic family of faith in Paris. Father is a royalist bureaucrats, mothers engaged in charity, is a devout believer. Coubertin is the youngest child in her family and is sent to the military school when she is young. From the young age, he has a wide range of sports interest, love boxing, boating, fencing and horse riding and other sports. He was smart and studious. After graduation, he admired the learned rhetoric teacher Karon priest, so the reaso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have a strong interest, and with great interest to the ancient Greek culture. After graduating from high school, he first entered the military academy, and then study education. For further study, he went to study in the UK. Where he studied the history of British education, wrote the 18th century British children educator Thomas Arnold's educational ideas of academic papers. Arnott once said:

Movement is an activity of youth self education. This famous quote in the heart of Coubertin, induced to focus on physical education sparks. At that time, he also examined the status of British education and sports, where the school's physical educatio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and frequent outings are very much appreciated in the French schools can also set up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students collectivism and hard work Exercise, strong physical spirit. At that time, he was deeply saddened by the defeat of France in the 1870 Franco-Prussian War, hoping to revive France by reforming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human constitution.

Advocate sports though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ncient Greek culture and the British bourgeois education at that time, he gradually germinated the reform of the French education system and advocate the idea of sports.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Coubertin did not listen to his parents to persuade, involved in the military, the legal profession, decided to engage in education and sports on the road. After returning home, he published the “history of France after 1870”,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movement”, “ideal of sports psychology”, “British and Greek memories”, “British education” And a series of works, put forward a lot of reform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recommendation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French people, and had a certai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cient Olympic ruins

Between 1875 and 1881, under the efforts of European archaeologists, the ruins of the immortal ancient Olympic Games were constantly being excavated, and the results of excavation were quickly announced every year. Therefore, Coubertin, like some of the other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Olympia, can listen to the announcement in a timely and detailed manner. In this regard, he put forward a very valuable mining plan. At that time he wrote: “The Germans unearthed the ruins of Olympia, but why can not France begin to restore her ancient glorious history?

From 1875 onwards, until 1881, archaeologists in Greece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the ancient Olympic cultural relics, which caused Pierre's interest and concern. In 1890, he finally had the opportunity to visit the Greek Olympia, the birthplace of the ancient Olympic movement. He believes that the promotion of the ancient Olympic spir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Revival of the Olympic Games

On December 25, 1892, Pierre de Coubertin gave a speech and made his first ”revival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in his speech.

In 1894 in Paris held an international sports conference, decided to set up the first modern Olympic Games in Greece, and the provisions of every four years.

On June 23, 1894,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when the Greek writer Vikkelas (Δημήτριος Βικέλας) served as Chairman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nd Coubertin served as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ambition, Coubertin West crossing the English Channel, the British sports carried out the investigation carried out. In 1887, he made a ”French and British secondary education system contrast“ report, the British outdoor sports game content to give a high evaluation, advocated in the French students also play competitive games, and focus on sports to reform education. In May 1888, Coubertin raised the question of being too tired for students to be overworked. ”The only solution is to let the children play.“ In that year, Coubertin becam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French School Sports Training Preparatory Committee. The following year, in the promotion of St. Clai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nch sports federation.“ In the same year, Coubertin represented France in the sports training conference held in Boston,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meeting, he further understood the dynamics of world sports development, keenly fel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is moving towa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individual sports federation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 example, in 1881 established the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 in 1892 established the ”International Rowing Fed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kating Federation“ and so on. These organizations have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In order to further examine the situation of sports in various countries, Coubertin has worked tirelessly to visit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In 1890, his life for the first time visited the birthplace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 Greece's Olympia. When he saw the ruins of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he was very attentive and had the idea of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attended by all countries, hoping to enhanc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athletes.

This year, Coubertin was commissioned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university's sport, and he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send a questionnaire on the state of the sport to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he foun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are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confusion, opposing emotions are very serious, the growing commercialization of sports. Thus making him realize that with the ancient Greek sport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he traditional influence,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sports, and deeply felt that as soon as possible to the ancient Olympic spirit,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founded, with ”unity, friendship, peace “Spirit to guide the game,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field of sports there are all kinds of confusion in the negative tendencies. So, he actively embarked on the creation of modern Olympic Games.

In 1891, Coubertin reorganized the ”Ulysses Committee“ as ”Sports High Council“. In the same year he also founded the ”Sports Review“ magazine, well in this position, warmly promote his sports ideas. At that time, the worship of Coubertin Di Dong priest founded an academic club, put forward the ”faster, higher, stronger“ slogan. Coubertin admired and endorsed the slogan and used it as a slogan for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Games. Because it embodies the human forever and progressive spirit.

November 25, 1892, Coubertin in the ”French Sports Federation,“ the third anniversary of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published a speech entitled ”revival of the Olympic“ speech, the first time he formally put forward the initiative to set up a modern Olympic Gam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initiative quickly, Coubertin proposed the ”French Sports Federation“ to launch and convene an important ”sports federation“ representativ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Conference“, the specific consultations on the revival of the Olympic Games. To this end, set up a chapel, led by the United Kingd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rench community of celebrities composed of ”the Preparatory Committee“, and later, he traveled to the ocean, went to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local countrie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vival of the Olympic Games Advocate. Under his impetus, an international sports consultation was held in Paris in 1893 to discuss the issue of the creation of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and careful preparation by Coubertin and his colleagues, the ”Restoration of the Olympic Games Congress“ was held in Paris from 18 to 24 June 1894. 79 representatives from 12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ttended the meeting. At this historic meeting, unanimously through the restoration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charter, to determine the purpose of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and provides only allow amateur athletes to participate. In order to organize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but also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Olympic Games permanent leadership -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Greek famous poet Ze Vikelas was elected as the first president, Coubertin was elected Secretary-General. The meeting also decided that the first modern Olympic Games was held in Greece in April 1896. After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by the tradition, held every four years.

In October 1894, Coubertin visited the Olympia region again. In order to save money and transportation convenience, he canceled the Olympic Games in Olympia, the intention of the ancient Greek style, decided to build a new audience in Athens, the stadium held the first modern Olympic Games.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was held in Athens on April 5, 1896, with the help of the Greek wealthy businessman George Aveirov.

Coubertin asked the Games to be held around the world, against Greece as a permanent venue for the Games. He believes that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is the Greek nation, but also all mankind, only to make i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regions widely disseminated and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ev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Olympic spirit flourish and more vitality.

For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effort

In order to defend the purity of the Olympic spirit, in 1912, Coubertin during the Stockholm Olympic Games, published his masterpiece ”Sports Ode“. Warmly retorted songs, to express his Olympic ideal. To this end, he won the gold medal of the Olympic Games literature and art competition.

In 1913, Coubertin carefully designed the flag for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that is, the middle of the blue, black, red, yellow, green five colored ring set into a white borderless flag. It symbolizes the unity of the five continents, as well as the world athletes in a fair, frank competition and friendly spirit at the Olympic Games meet.

He also advocated the release of the Olympic flam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lympic Cup and so on. On the issue of determining the slogan of the Olympic Games, Coubertin initially felt that the game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slogan of ”unity, friendship and peace“. Later, one of his friends, Dean the elders, put forward the slogan of ”faster, higher and stronger“, and received the appreciation of Coubertin that it embodied the great spirit of mankind's progress and progress, and then it was The slogan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Games. [2]

In addition, Coubertin has also opened up sports in the field of sports psychology. He has published the ”Sports Psychology“ (1913) and ”Athletic Education“ (1919) and other masterpieces; also publish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orts insights for sports academic research made its own contribution.

From 1896 to 1925, Baron Coubertin served as Chairman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Responsible for the organization's leadership work. During his tenure, the IOC members moved from 14 to 40. At the same time, in his support, has set up more than 20 international special sports federation. In 1924, he was resigned as a 28-year-old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but he was hired as honorary chairman.

Died

September 2, 1937, Coubertin Baron because of heart disease in Lausanne died, aged 74 years ol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ishes of his lifetime, Coubertin's body buried in Lausanne, Switzerland, and its heart is buried in the birthplace of the ancient Greek Olympic - Olympia. He hopes that even if he has been sleeping in the ground, but the heart can still be beaten with the pulse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顾拜旦英文简介相关

篇7:现代奥运会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

现代奥运会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

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年1月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作为一名贵族家庭的'孩子,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对文学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为民众服务,顾拜旦拒绝了家人为他在军队中谋取的职们,还放弃了前程似锦的仕途之路。

Pierr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 was born in Paris in 1863. His family originated in Normandy where he spent many of his summers in the family Chateau de Mirville, near Le Havre. He refused the military career planned for him by his family, as well as renouncing a promising political career. By the age of 24 he had already decided the aim of his life: he would help bring back the noble spirit of France by reforming its old-fashioned and unimaginative education system.

Coubertin, whose father was an artist and mother a musician, was raised in cultivated and aristocratic surroundings. He had always been deeply interested in questions of education. For him, education was the key to the future of society, and he sought the means to make France rise once more after its defeat in the war in 1870.

Coubertin was a very active sportsman and practiced the sports of boxing, fencing, horse-riding and rowing. He was convinced that sport was the springboard for moral energy and he defended his idea with rare tenacity.

It was this conviction that led him to announce at the age of 31 that he wanted to revive the Olympic Games. He made this announcement in a meeting at the Union of French Societies of Athletic Sports (USFSA), for which he was Secretary General. No one really believed him and his statement was greeted with little enthusiasm.

Coubertin, however, was not discouraged and on 23 June, 1894 he founded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n a ceremony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Sorbonne in Paris. Demetrius Vikelas from Greece became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IOC.

Two years later, in 1896,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of the modern era were held in Athens. On that occasion Coubertin was elected the second president of the IOC and he remained president until 1925. Due to the 1st World W

篇8:顾拜旦的成功名言

1. 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战斗。

2. 体育就是和平。

3. 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

4. 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

5. 对人生而言,重要的决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6. 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

7.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8. 先生们,请牢记这铿锵有力的名言。这个论点可以扩展到诸多领域。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

9. 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篇9:台湾酒店业之父严长寿励志故事

严长寿,194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基隆高中毕业,是台湾地区饭店业的专业经理人。被誉为台湾酒店业之父。现为亚都丽致大饭店总裁;丽致管理顾问董事长;公益平台基金会董事长。曾任美国运通台湾区总经理;圆山饭店总经理;台湾观光协会会长。

台湾酒店业之父严长寿23岁时从美国运通公司的一个传达室小伙计开始做起——就是帮别人做那种纯粹跑腿、服务等最简单的事情,可是5年后他28岁时就成为了美国运通在台湾地区的总经理。这5年,他丝毫没有靠任何个人的关系、背景,全部都是靠他在一件件事情、一项项工作和一个个职位上卓越的表现。这不是来自成绩,而是来自大家的口碑。

一、诚实是人生的基础

严长寿只有高中学历,23岁才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接着一步一步地上来,成为了总经理。后来,台湾亚都饭店的董事长在做旅游业的过程中认识了严长寿,觉得这个人真的很不错。所以当他准备创建一家五星级大饭店的时候,就想请严长寿去负责这家饭店。结果这件事惊动了美国运通总部,他们向严长寿表态:“我们让你做美国运通亚太地区的总裁以及美国运通总部副总裁,请你不要离开。”严长寿衡量了一下,还是选择了离开,跟亚都的开创者共同创业,32岁时成为亚都大饭店的总裁。后来他使亚都饭店成为全台湾服务质量最好、客人口碑最好、股东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家饭店。

严长寿对事情的判断、态度以及价值观和做法都很平实,我们很多人的想法、做法、看法,也跟他一样,有着惊人的相似。比如,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不会习惯地去把这件事情分成内外、你我。他在做小伙计的时候,就很乐意去帮助身边所有的人解决问题,他认为这样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此很努力地付出,所以他在的每一个地方,身边的人都对他非常好,而且他学习进步得也非常快。

在当小伙计的时候,秘书自然会把他当小伙计来使唤。可是他对于这些事情的反应,决不是在心里面赌气地说,你欺负我,我以后要超越你,爬到你头上去。他反而会想到父亲对他的教导:“难得吃亏,吃亏是福。”而这个“吃亏是福”的哲学,就成为他磨炼自己很重要的思想基础。有了这个思想基础,他的态度就一直很端正,然后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去努力。

几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被它俘虏,那就会使你偏离方向和正途。这样的诱惑严长寿也多次碰到。

比如,运通公司在成立旅游部门的时候,严长寿协助采购一些办公用品。在采购的过程中,有一台电动打字机,价格在五六万元左右。有个朋友告诉他说,有的经销商会从香港进口二手货,整一整、清一清,然后卖给台湾岛内的公司,所以验货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后来他们经过报价、比价之后,跟一家贸易商订货,谈妥价格,签好合约。结果那个贸易商在两天之后跑来找严长寿聊天,走的时候还塞了一个信封给他,信封里面有8000块钱,等于他4个月的薪水。其实这些塞回扣、红包的事情常常会发生在采购、总务这些人身上,可是严长寿不假思索地就去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总经理。总经理认为既然合约都已经签了,账也已经结了,东西还是要买,于是就把这笔钱转到福委会,变成员工的福利基金。

一个月过后,订的货送来了,两个箱子是原封不动的,两个是已经拆封过的,另外一台打印机更是什么包装盒子也没有,直接抱来公司的。严长寿查看了一下,发现三台有使用过的痕迹,于是要求对方更换。但对方保证说,这些都是新货,并辩白说箱子是海关拆验的。但严长寿还是坚持让对方把货抱回去。结果三天后,这个贸易商通过另外一个人传话给总经理说:“贵公司有一个姓严的年轻人索取回扣,还故意找茬,刁难厂商。”其实这也是常情,你拿了人家的回扣,人家当然塞不好的东西给你,而如果有拒收的胆量,就可以很专业地判断这件事情的真实情况。结果,总经理听了哈哈大笑,回答说:“这件事情我当时就知道了,8000元在我这里,你随时可以拿回去,否则我将把这些钱转做员工福利基金!”想想看,严长寿当初要是收下这8000元的回扣,他在美国运通就不会有将来,也不可能在5年后,当上美国运通的台湾总经理。你看这些事情是不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呢?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事件,可是对严长寿有很大的影响,让他明白工作的过程中充满着诱惑和陷阱,一不小心就可能使自己陷进去,身败名裂。可见,在工作中奠定思想和价值观的根基是多么重要。

二、在精细中追求卓越

严长寿的神奇,还体现在很多这样的细节之中,他的很多行为能带给人们极大的启发。严长寿在美国运通公司踏踏实实地做了6个月的传达小伙计之后,因为努力,得到一个升迁机会,由传达小伙计变成公司接待外国团体来台湾的机场接机代表。这个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先清点团体行李,然后把行李押送回饭店,一一清点之后,再送到客人房间。虽然这个工作没有什么大学问,可是他居然通过这个工作,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方向。他看到导游带着外国人到处去旅游,非常羡慕,而他自己又是一个好动的人,不喜欢守在办公室里。带队出去旅游,介绍世界风情,这个梦想太具吸引力了,所以他立定志向做一名导游。

比如说他带一个游轮团,早上6点在基隆靠岸,晚上6点要离开,而船上的游客在前一站日本的时候,已经报名参加12个小时的台湾观光活动,时间如此紧凑,致使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单纯地把它当作任务来完成,或者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得到最大满意度,两者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后者的价值显然更大。这样的想法,逼他不断去研究,如何在这12个小时内做得最好。这种以客户满意度为宗旨的理念,让他很快累积了好口碑。

有一天中午,接到美国运通打来的电话,说美国运通的董事长正搭乘私人飞机往台湾,可是却忘了办签证,问他如何解决。眼看3个小时后飞机就要降落了,他马上打电话给美国驻台湾的代表,可是却得知那名代表去打高尔夫了,严长寿转接了高尔夫球场好几个洞的休息站才联络到他。接着联络相关单位的人,结果一名负责人去了一所大学演讲,好不容易找到他,却被告知这件事不在他的权责范围之内,只好再去联络警务处、外事署。就这样守着电话一直打,等到董事长的专机降落的时候,他刚刚把这件事情圆满地处理好,让他的老板可以去补办临时签证。由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追求卓越,不断学习和思考,他的视野日益开阔,后来居然想到要去改变公司的生意模式。

严长寿在亚都的时候,曾经列举四项服务业最重要的准则,就是每位员工都要打从心底去体认的基本理念。

1.每个员工都是主人。也就是说,要让客人在接触第一线员工的时候,就像受到主人亲自接待一样。服务业的组织就像一座倒金字塔,最先接触到顾客的,往往不是真正的老板,而是许许多多的一般员工,一定要让他们能以“做主人”的心情,去接触、服务顾客。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要同时充分授权给第一线。

2.尊重每个顾客的独特性。以厨师而言,顾客的要求不一定是“对”的,但是他一定会有自己的偏好。你要去迎合他的偏好,才是成功的服务。假如你坚持自己才是对的,去跟客人争输赢,即使你争赢了,最后输的还是自己。

3.“好”的服务是“有求必应”的服务,但“卓越”的服务,是能够“想在顾客前面”的服务。真正体贴的服务,是在顾客还没有提出要求之前,就预先替他设想周到。

4.绝不轻易说“不”。在这个行业里,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断然拒绝,而要婉转地让客人设法体认。有时候客人提出的要求实在难以实现,你千万不能说: “公司规定不可以”或者“我做不到”,而要让对方感受到你愿意帮忙的诚意,顾客才能比较容易地接受这个事实。其中许多技巧和耐性,都需要自己慢慢体会。

人生最难的,不是如何奋斗,而是如何抉择。唯有接受挫折,才能迈向成熟。

篇10: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励志故事

“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梦想与坚守

“天眼之父”南仁东作文600字

天眼之父南仁东作文800字

南仁东传读后感

“天眼”之父南仁东故事事迹

“咱们也建一个吧”

没有南仁东,很难想象“天眼”会伫立于世。二十多年来,从fast的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到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模型试验,南仁东似乎为这只“天眼”着了魔,把余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它。

故事得从1993年讲起。

那年,日本东京召开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提出要建设下一代射电望远镜,为、后的射电天文学发展做打算。

“咱们也建一个吧。”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

从这么一句话开始,南仁东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这二十几年,南老师没干别的。”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这些年,南仁东的努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在国际上,用钢结构建造的射电望远镜,口径突破100米已经是工程的极限。想建更大口径的望远镜,就要选择一个又大又圆的坑,借助地势来实现。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坑洼无数,成了天然的候选目标。

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

“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甘恒谦说,南仁东爬的山路连那里的农民看了都摇头。那个时候,南仁东的体力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然后,他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

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他担心因为一丁点儿意外而迟到。

那段时间,经常需要写个三五千字的项目介绍,要得很急。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酌,常常弄到凌晨。他怕稍有疏漏,影响项目的成败。

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夜以继日的付出,让这个恢弘的望远镜工程在南仁东的头脑中逐渐成型。

跟随南仁东做博士后的岳友岭回忆,本科时就听南仁东讲射电天文方法课。那是十几年前,fast大部分技术的攻关开始取得突破。南仁东就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fast各个细节的具体情况,研究到了什么程度,离预期还有多远。

,fast终于正式立项。南仁东更拼命了。

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攻克太多难关,南仁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他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遇到特别有难度的事,南仁东会长时间沉默不语。

fast开始建造时,大家发现,南仁东总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南老师对fast是如此了解,从最初讨论到每一个细节设计,所有关键技术他都了如指掌。”岳友岭说。

南仁东则偶尔会跟学生提起,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上学时还曾在机械制图比赛里拿过第一名。尽管清华大学有专门的机械制图专业。

岳友岭参与了fast工程钢索设计部分。fast上的钢索需要伸缩变形,这就需要计算钢索的耐疲劳程度。岳友岭记得,刚开始大家根据fast 30年的寿命初步预估,钢索需要承受约600万次拉伸。南仁东却算出了另一个答案:200万次。后来大家经过多次计算模拟,发现南仁东是对的,600万次的估计远远超出寿命所需,是不合理的。

“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钢,钢索接头部分用什么技术解决,用什么样的工艺支撑fast的外形,南老师都一清二楚。”岳友岭回忆。

在设计fast馈源舱时,最初有4个塔和6个塔等多种设想,但馈源舱的姿态调整一直不能满足科研需求。南仁东曾提出,设计一个带有流体配重的馈源舱。

“这是个非常好的构想,需要极有创造力才行。很难有人想到,用这么简单的设计来应对如此复杂的难题。”甘恒谦说,虽然南仁东的提议因为过于超前而最终未被采用,但这件事让他对南老师在工程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

青丝熬成白发

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项目每个工程难题,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

学生们知道,巨大的“天眼”里,熔铸了南仁东的心血,更熔铸了他的感情。在fast建造过程中,这位低调沉默的硬汉常常触景生情吟诗咏志。底,fast奠基时,奠基石上就刻着南仁东亲自拟的对联:“北筑鸟巢迎圣火,南修窝凼落星辰。”

去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到有的历程。岳友岭从视频中看到了南仁东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感慨万千:“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也许,他只是太累了。也许,他只想化作星辰,与“天眼”长伴!

“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梦想与坚守

9月15日,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岁。

此前的23年时间里,南仁东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人们习惯称它为“中国天眼”。

“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借助这只“天眼”,科学家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有望在未来10年到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24年前,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坐不住了,一把推开同事房间的门:“我们也建一个吧!”

南仁东当时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拥有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待遇,一天的薪水顶得上国内一年,可他却说:“我得回国。”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

有人告诉他,贵州的喀斯特洼地多,能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天眼”台址,南仁东跳上了从北京到贵州的火车。1994年到,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不少地方连路都没有,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天眼”之艰,不只有选址。

这是一个涉及领域极其宽泛的大科学工程,天文学、力学、机械、结构、电子学、测量与控制、岩土……从纸面设计到建造运行,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天眼”之难,还有工程预算。

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天眼”项目。

“天眼”成了南仁东倾注心血的孩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25日,“天眼”项目正式落成启用,习近平主席亲自致信表示祝贺。这一天,中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了新的高度。

“南老师这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他的同事和学生们说。23载,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南仁东心无旁骛,殚精竭虑,终有所成。

23载“天眼”梦,梦圆他却离去,但是我们相信,南仁东先生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会永远印刻在国人的心中。

“天眼之父”南仁东作文600字

做一个勇士吧,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而一路勇往无前吧!

“勇士”这个词意义很大,要从头说起,抗日期间为国为党牺牲的同志们算是勇士,为国家创造辉煌的也是勇士,勇士有好多种,而勇士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在我心里那个“勇士”,名叫南仁东。你或许不了解他,更或许不认识他,他或许很“小”,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他干出了不普通的事,20震动全世界“天眼”正式启用,那一刻,世界和中国都为之一振!那一刻“天眼之父”的他却没有看见这一天,他就是“天眼”的总设计师南仁东。

小时候,他成绩优秀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大学毕业当一名工人,又开始研究天文,因为他在天文方面十分优秀,交流到日本天文台做客座教授,但他在中国射电望远镜落后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回国,要建一个属于中国的最大的那只“眼” ——“天眼”。24年的坚持,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被拒绝,面对着基本不可能的实验,面对所有人对自己的否认,他无怨无悔,从未放弃。

是的,他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院士的称谓,更没有享受属于他美好的人生,但他只有一个梦想。他选择放弃一切美好和优异的待遇去追求他心中的梦!绝不放弃那份梦想!直到奋斗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梦想的实现距离他的离世紧紧相差25天,但我想远在天边的他,一定会聆听到这个消息。

做一个勇士吧!为祖国做点事!做个勇士吧!让自己刚强!做一个勇士吧!学会忍耐!做个勇士吧!学会默默无闻,学会坚守!

南仁东,我心中的勇士!

天眼之父南仁东作文800字

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

“天眼”能接收到137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借助这只“天眼”,科学家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察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天眼”之父南仁东功不可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有望在未来保持先进地位。但24年前,“天眼”还未建成的时候,东京国际无线电科技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无线电的环境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无线电信号增多会影响射电望远镜的准确性),接受更多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坐不住了,一把推开同事的门:“我们也建一个吧。”

南仁东当时在日本国际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拥有世界级别的科研待遇和条件。可他却说我得回国,而后立刻踏上了归国之路。

南仁东这条逐梦之路异常艰辛,单为FAST选址就耗用了他的时间。建设FAST的理想地址是远离电磁波干扰的山谷里,以确保准确度。为了寻找这样的地方,南仁东带着300张卫星遥感图,几乎走过了中国西南的所有大山,踏遍了大山里的所有洼地。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子,南仁东去了;一些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的路,南仁东去了;一些从未有人踏足过的荒野,南仁东也去了。在实地探查了80多个洼地后,终于找到了建造FAST的最佳地点。

地址选好后,南仁东又继续了他的逐梦之路。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反射面技术是FAST的最大创新点之一,目的是通过改变单元反射面的位置来保持抛面形状。如果FAST要追踪某一颗天体就可以通过移动数千的单元来实现。但对反射面上馈源舱定位要求很高,而馈源舱是由钢索吊起来的,所以对钢索强度和定位系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南仁东和他的团队提出新方案,但在模型试验时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馈源舱指向一直达不到最大观测角标准。又经过了很长时间研究、测试寻找愿意的厂家,为FAST提供经验和产品,终于成功建成了“天眼”,南仁东让他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但不幸的是,“天眼”建成还没到一周年,南仁东就去世了。

当个人名利和报效国家不可兼得时,南仁东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何为爱国,何为奉献;当事业面临艰难险阻,目标看去遥不可及时,南仁东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何为梦想,何为坚守。

南仁东是我心中的英雄。

南仁东传读后感

年轻的教授在学生们的簇拥下回到办公室。他的眼中含有一丝犹豫。老朋友们的劝告时时在他耳边回响,但祖国的召唤更铭刻在他的心中。最后他眼神坚定,望向东方——“我决定回去!”

这一幕是在《南仁东传》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处。众所周知,天文台的科研成就决定了国家的天文水平,而射电望远镜更是天文台的核心。当时,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是欧美国家的阿雷西博。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借用,不仅要耗费巨资,还得看人家心情。南仁东想为祖国建设一台这样的望远镜,让祖国的天文水平有所提升,不再受制于他国。他那时是日本天文台华人客座教授,日薪即为国内年薪,正是人们眼中的“有钱人”。要回国意味着他要放弃很多……

我钦佩他的地方就在于:他在祖国与利益中选择了前者,并为祖国奉献到自己最后一滴汗水流尽。为何他会投入祖国的怀抱?我们从小就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养育我们,给予无私的爱,我们就要报恩。放到国家层面上,祖国将我们从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有为青年,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令人可赞的是,目前许多人出国深造后,海归为国奉献,或在国外进行关爱华人活动,这种行为是十分值得赞赏与学习的。

南仁东建造中国射电望远镜后期,由于过度劳累,染上了肺癌。基建工人、科学家同事与他的家人都无比焦虑、担心,不安的情绪弥漫了整个工地。“我不忌讳那两个字,”南仁东朝着病魔笑道,“我的性命,与建望远镜,与为祖国奉献,与为人类探索相比,又有多重要呢?”

资治通鉴中有句话叫: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南仁东正是有着一颗坚定、顽强的心,一直战斗到生命的终结,就连染上不治之症后也毫不在意,依然关注着天文台的建造,默默地与病毒抗击。这场斗争的胜利者是南仁东,他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依旧向国家奉献,虽死,无憾!

南仁东的一生有梦想、有友谊、有亲情、有名望,但他还是鞠躬尽瘁,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祖国,从容而平静地闭上双眼,就像南夫人说的那样——“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乃至为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去做些点点滴滴又实实在在的贡献。“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也要向南仁东爷爷学习,跟紧时代的步伐,用赤诚、坚定的心去开创未来!

顾拜旦名言

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的故事

奥林匹克格言

奥林匹克格言是什么

汉语拼音之父

清华名人潘光旦的读书故事

世界名人美国之父华盛顿的故事

奥林匹克作文大赛范文

奥林匹克新格言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励志故事(合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励志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