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征文:书缘

时间:2022-11-29 12:40:17 作者:瓜田李下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瓜田李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读书的征文:书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读书的征文:书缘,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读书的征文:书缘

李志超

我小时候,还没开始上小学,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偶然从我家的壁橱里发现了许多书。这些书都很陈旧,纸张已经发黄,有的甚至残缺不全。我虽不识字,但书里的许多插图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特别喜欢那本薄薄的、用毛边纸印刷的书,上面画着一些奇奇怪怪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譬如人面的马,一只脚的鸟,九条尾巴的狐狸,长着翅膀的人……我现在无法判断,这本书是不是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面提到的绘图的《山海经》,但我对它的喜爱绝不逊于当年的鲁迅。等父母下田参加队里的劳动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里的怪物。有时候跟小伙伴们在外面玩,忽然想起这本书,就偷偷地跑回家看。

后来我上了小学,开始认识一些字。念到二年级的时候,我读懂了几本叫做《中国成语故事》的系列书,也是爱不释手。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因为我会用一些课本里没有学过的成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们对我很羡慕,可没有人发现我的秘密,他们都不知道我家里藏着一个书的宝库。

后来我从父亲的口中了解到,家里的这些书都是他从大队部偷来的――文革中红卫兵抄了几个“反动分子”的家,把这些作为“罪证”的书搬到大队部,先开批斗大会,然后再把“反动书籍”烧毁。我父亲当时在大队当文书,利用职务之便,把十几本他喜欢的书偷回家。

在这些书里,还有一本几十页的手稿,是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在方格稿纸上的中篇小说《荔枝树下》。题目下面写着作者的姓名:李树砥。我当时还不认识他,但从别人的口中知道他是我们村里的一位“反动作家”,遭过批斗。我虽然也认为“反动作家”是坏人,但不知为什么,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对他却充满着崇拜。多年以后,我认识了李树砥老师,并且与他结为“忘年交”,我就把这份手稿交还给他。他接过稿子时显得十分激动,一再向我表示感谢,并且坚持留我在他家吃午饭。虽然我知道时过境迁,他的这部反映农村积极斗争的`小说再也没有发表的机会,但我理解他的心情,一个作家能够找回他遗失多年的作品,那份激动,绝不亚于一个父亲找回他丢失多年的孩子!

壁橱里的那些书,虽然只有十几本,却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时光。我从看图开始,到读懂上面的文字,从薄薄的《中国成语故事》,到厚厚的《青春之歌》,再到繁体字竖排印刷的《三国演义》,我把它们一本一本地啃下来。《三国演义》里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字,也有很多我不理解的话,读起来有点吃力,但我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它读完。等到念初中以后,我再一次读它,才不觉得费力。

后来,我家壁橱里的书被人偷走,一本不留,让我难过了很长的时间,直到现在还感到惋惜。

1980年我读初二年的时候,在新华书店里看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西游记》,上下两册,定价8元,我很想买,但8元钱对我来说绝对是巨款。我家里穷,让大人给我买书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就以买各种学习用品、学校收各种费用的名义,从家里开始骗钱,一毛两毛地骗,积少成多。

可等我好不容易凑足了8元钱,匆匆忙忙赶到新华书店的时候,却发现,原来那套8元钱的《西游记》卖完了,摆在书架上的,是另一套分为上、中、下三册的《西游记》,定价12元。我大失所望,十分难受。

但我并没有死心,相反,买书的欲望更加强烈,就像一团烈火在我心里熊熊燃烧。我受不了了,就开始偷家里的钱。不敢多偷,一次最多几毛钱。偷钱的时候心情很复杂,怕被发现,但更多的是愧疚,我知道父母挣钱很辛苦,他们活得也不容易。但不知为什么,为了买书,我还是忍不住做了于心不忍的事。

我读初三年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买到了《西游记》。怕家里人发现,我只能偷偷地读。由于读书太过投入,警惕性不足,我偷钱买书的事,最后还是让父亲知道了。可父亲却没有打我,只是不痛不痒地说了我几句,要求我以后一定要改正,绝对不能再偷家里的钱,不然养成偷盗的习惯,一生就全毁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以前真的是嗜书如命。我与书的故事,还有很多,不是在一篇短文里就可以写完的。

跟以前相比,我现在可以算个“有钱人”.有钱就任性,我买了许许多多的书,把家里的两个书柜都塞满了,想再添个书柜,无奈房子不够大,买来没地方放。我只好把读过的书装在一个个纸箱里,放在柜头、床下、墙角。我的两个孩子也喜欢读书,他们也买自己喜欢的书,我家里书满为患,可我们在网上书城看到自己喜欢的新书,还是忍不住要买。

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我不知从哪个地方拿到一本印刷十分精美的书,正准备细看,一个着装怪异的女人忽然出现在我面前――我当时的意识十分清楚,知道她是个神仙――她伸手把我手里的书夺走,并对我说:“这书不是给你的!”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认真研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希望能破解这个梦的含义,但始终找不到答案。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我心中豁然开朗:这个梦似乎在暗示我,这一生,我是在机缘巧合中与书结缘,沾了一点书香气,所以喜欢读书,喜欢写作,但我却没有当作家的命。虽然我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豆腐块”,但没能成为作家,因为我缺少成为作家所不可或缺的天赋。

篇2:书缘征文

书缘征文

小时候,家中就有很多书。

每次小憩后,就在书香四溢的氛围中略略品味一册册书籍。那一排排空灵隽秀的文字,一行行风流旷达的诗篇,总是令我爱不释手。从此,便与书结下了不可磨灭的情缘。

忆起鲁迅笔下《孔乙己》的惨淡,《阿Q》的无知……读他的作品,便知人性假丑恶,便知真正民族魂。

赏红楼的文字,又多了几分凄凉。宝玉黛玉的纠纠情感,大观园的浮华一梦。

皎白月光下,再翻开唐诗宋词,理会那其中的真善美和豪言壮志。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体会到了堂堂正气;“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仿佛真的身处在这样美妙的田园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心中又感受到了这豪情壮语的句句震撼。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书的.世界,与黛玉一起葬花;和易安“沉醉不知归路”;同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需归”。猛然,又看见了戴舒望屹立在雨巷中撑着油伞,痴痴地等着那位姑娘;还望到了一位诗人在康桥上吟着再见了,康桥;接着,又凝视着朱自清那令人感伤的父亲的背影。

当你进入了书的韵道和世界,就像去了桃花源,永不须归。

“一书一菩提”,我与书结下了永远的缘分,更与书中的人物结下了不解的情愫。

书籍是吾师,当然更是我的知己,和它相识到相知,是一个幸运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由于从小与书结缘的缘故,我也创作了一部长篇魔法童话小说和一部诗集。

同书有缘,此生无憾!

篇3:书缘

棋有棋迷,戏有戏迷,而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迷。

从我牙牙学语时,妈妈就开始教我背唐诗,《静夜思》、《草》、《春晓》等等。从而让我真正地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再稍大些,妈妈又开始给我讲一些童话、寓言之类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善与恶、是与非,并且让我知道了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也就是从那时起,每天晚上我都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直到妈妈实在累了,我才“放”妈妈睡觉。

升入二年级,爸爸陪我到书店买了好多儿童读物,借助上面的拼音,我又读懂了不少的故事,还认识了许多字。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也越来越多,读书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我从《百科知识大全》里知道了恐龙是卵生动物;我从《十万个为什么》知道了宇宙是无限的;我还从安徒生的童话里读懂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每当我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时,天南地北的事情我都一目了然。着不正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吗?

读书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每当放学回家,放下沉甸甸的书包,倚在沙发上,拿起一本课外书,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书陶冶了我的情操,开阔了我的视野;书是我前进道路上的指南,给我终生的启迪。

篇4:书缘

书海浩渺,五彩斑斓,10岁的我与它结下了不解的缘。我酷爱读书,当你看见我读书的神情,你一定会被我的专注感染。

其实在我4岁之前,并不知书为何物,所以妈妈在我小时候给我买的书都成了我的摧残对象,妈妈为了把我培养顾一个书香女孩,真是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想出了个办法。

妈妈从书店给我买了一本《经典童话》,晚上妈妈向我神秘地招手,我很好奇就过去了,妈妈把我领进书房,我看见桌上有本书,才知道,原来,妈妈要给我讲故事。

妈妈讲得是《灰姑娘》,一开始,我还是东张西望,我慢慢地被故事情节给迷住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妈妈,故事讲完了,我还陶醉于其中,于是,我又让妈妈再讲一个,直到妈妈讲烦了为止。此后,我每天都主动要求妈妈讲,一直到二年级,妈妈觉得我能自己读为止。

在我读书时,我好像已经溶入了书中,我陪灰姑娘一起为失去母亲而伤心,我为锡兵的坚定而震憾,一起陪汤姆索亚去历险。书简直是一个魔法师,把一篇篇故事变成电影映在我的大脑中,让我永远记住每一个故事。

由此,我知道,人的生命中是不能没有书的。

篇5:书缘

读书,让我着迷,让我陶醉。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在我那书香满屋的小天地里,儿时的小人书已经放在一旁了,代替它的是一本本少年小说:《一千零一夜》、《非常女生》、《三国演义》、《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就想的事》……在别人的眼中,我是“成熟”的,大概是因为我看书多了,说话像个小大人罢了。

从小我就迷恋看书。妈妈说我一岁半就喜欢上了书,那时在家带我的保姆小珍姐每天晚上都讲故事和读诗给我听……上幼儿园时妈妈给我订了好多幼儿书啊!每天放学我都坐在椅子上翻看,看得不吃饭,眼睛都不眨一下……现在,上小学了,认识的字也渐渐增多了。一年级被评为“识字大王”,二年级有了“小作家”的称号,三年级我的作文就成为同学们的范文了。语文老师说我是她的骄傲,同学们的榜样!这难道不是书带给我的礼物吗?

有了书,我知道了芸芸众生里的思想感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壮志难酬的感慨;“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满怀幽怨的情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朱自清也感怀人生匆匆。

转眼间,我和书做friend八年了!

我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读一篇文章,就像杨梅树贪婪地吸取雨露,一点点,一点点,把好词好句都收集起来,文章读完,好词好句也收集了,真是一举两得啊!每当我看见一个个词句落在我的好词本里,那种满足感是不可言语的。也许像在沙滩上看见贝壳,一个个拾起来;也许像在大草原里看见鲜花,一朵朵摘在手中。

我觉得读书最大的收获是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受益良多!大班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有一回妈妈和我散步时说她讨厌爸爸,而我回她一句:“讨厌也要喜欢,不喜欢也要习惯,我们是一家人,应该和睦相处开开心心,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嘛!”妈妈惊讶了,感动了,于是妈妈迁就爸爸了。一年级时我还送了一首诗给妈妈,是《窗》:

窗,你外面是多姿多彩的世界;

窗,你外面是一片海洋;

窗,你外面是欢乐的人群。

打开窗吧,你可以看见这一切的景象。

妈妈非常喜欢这首诗,爸爸也亲笔写了“佩服”两个字给我,乐得我心里像灌了蜜似的。随着这首诗爸爸妈妈的感情就好起来了。

生活是精彩的,读书是快乐的。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要读好书,将来孝顺父母、贡献社会!

篇6:书缘

书香缕缕,沁人心脾。乘心灵的扁舟,荡漾在书海中,倾听历史,与诗意对话,何等快乐。

曾经的我并不喜欢读书,相比较,活泼好动的我更喜欢在大自然中玩耍、体验。那时,书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很模糊的名词。为了培养我对书籍的兴趣,睡觉前,爸爸总是给我讲一些童话书上的故事,我渐渐沉醉其中。坚强的丑小鸭,可爱的小红帽,美丽的小美人鱼……他们一个一个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书为一个渴望拥抱美好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窗,从此,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给心灵一点时间,徜徉在书中,遥望繁星春水,欣赏荷塘月色,感受平凡的世界。

我被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感染;被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的精神感动;为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动容。这些诗句深深影响了我,向我传达着积极向上的力量。

我随郝思嘉一起回望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跟绿山墙的安妮一起享受生活,自由想象;我和简爱结伴,自尊自强地生活,努力追求幸福;与保尔一同为信仰奋斗。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这些书教给了我坚强,诠释了什么是努力,它们就像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照亮我的整个世界。

我喜欢冰心的散文,像雪一样纯洁,像蒲公英一样轻灵,像彩虹一样美好,充满了纯真与哲理。《小橘灯》和《繁星春水》像皎洁的月光,带给你恬静与安宁。在书中,我遨游着,享受着,快乐着……

书不仅给我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还给我的学习带来很大帮助。让我窃喜的是,在一次重要的英语考试中,英语阅读很长、生词很多,但我正好在一本书上看到过那篇文章的中文内容。所以,别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出来的题我很轻松就答出来了。这让我更加体会到多读书的好处。

我与书的缘分就像这书香,缠缠绵绵,氤氲不散。这美丽的缘分将伴我快乐成长。

篇7:书缘

从开始读第一本书起,我注定和书结下不解之缘。也许是受了我的影响。学问不大的爸爸妈妈也乐于和书打交道。

尽管家里书并不多,但只要家里有人买回来几本书,几本杂志甚至一份报纸,我们都会像接饥饿的狼一样争先恐后。妈妈倚仗着自己是家庭主妇,劳苦功高,来个“苦肉计”夺走了“食物”。正沾沾自喜时,爸爸又会冷不防地来个“螳螂捕蝉”,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我这个躲在“螳螂”背后的“黄雀”,坐收渔人之利。

不过,最终我们还好似会一起享受书带给我们的快乐,毕竟“有福同享”!在读书时,爸妈偶有不懂之处,我便义不容辞,开始谈及我学到的“皮毛”了。即便偶尔我的解释会让爸爸妈妈听得稀里糊涂。

看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我们家总免不了一场“唇枪舌战”,各抒己见,虽然到最后不能分出胜负,甚至会由于意见不合相互赌气,但还是觉得收获不小,受益匪浅。是的,交换一个苹果,我们得到的仍然只是一个苹果,但交换一种思想,我们便学到了新的思想,获得新的知识。

有了书的相伴,独自在家,我就不会感到寂寞,书中一般的惊心动魄甚至一句肺腑之言都能令我身临其境,一起体验故事人物的欢乐与艰辛……爸妈也同样如此,捧一本书,捧一份心情。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确,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知识,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通向光明的彼岸。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回首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书亦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推进器。

因为书,我感激爸爸妈妈为我创造了如此好的学习条件,营造了如此温馨的学习氛围。我和爸爸妈妈同样深爱着这个家――这个到处洋溢着书香的家!

篇8:书缘

对现在的我来说,读书是件快乐的事,许多书很吸引人,那就是作者写的故事曲折有趣,我们看了会迫不及待地想往下看。之前我不喜欢读书,但现在非常喜欢。想知道我与书的故事吗?那就听我来说一说。

本学期老师让读《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我开始读的时候,感觉这本书没意思,就马马虎虎地看,把读书当作是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来完成。有一天,我想既然老师让我们读《一千零一夜》,肯定是有道理的.。于是,我认认真真读了一篇,发现这本书不仅有趣,而且能教会我很多知识。我下定决心,以后读书我一定要认认真真的读。从那以后,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在,我喜欢上了读书,并从书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书陪伴我成长,在书中,我会为冻死在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而哭泣;会为淘气包马小跳哈哈大笑;会为斑羚飞渡中头羊的领导才能而折服;会为书中的各种小试验而亲自动手实践……

书不但让我获得知识,享受快乐,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在书的海洋中,我愿意做一条小鱼,尽情欢唱,自由游弋。

篇9:书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名言。在我小时候,妈妈就教我认字,当我感到不耐烦时她却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教我。等我会认字了,她就教我写字,一写错就要罚,所以我总是受到惩罚。

六岁那年,爸爸说要带我去图书馆借书,那个叫图书馆的地方深深地吸引了当时幼小的我。到了那个“神秘“的地方,我才发现什么是书海,图书馆里的书多得像山。爸爸领着我来到一个书架前,他对我说要读完这个图书馆里的书,并且要记下读后感,我欢快地答应了。当我刚读书时,还有许多不会读的字,我便依靠会读的字,词来延续下面的故事,久而久之我渐渐发现自己编的故事还蛮有趣的。

转眼过去了两年,我已经读了好多书了,妈妈也经常买书回来给我读。一天,妈妈买了本《故事大王》。我喜欢得爱不释手,还没顾上读就向邻居小伙伴炫耀去了。可是到了后来我却高兴不起来了,那本爱捉迷藏的《故事大王》又和我玩起了躲猫猫,急得我焦头烂额,妈妈会不会生气呢?我只好回到家向妈妈承认错误,谁知妈妈并没有生气,反而亮出了《故事大王》,妈妈还说我是个小马虎。

读书使人快乐,也能留下多姿多彩的美好回忆。

篇10:书缘

我从一出生就和书有了不解之缘,书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从我记事那天开始我就知道我睡觉的那张床底下有中国的四大名著,现在我已经快十岁了,我依然保存着那套书。我三岁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读完了《西游记》。里面的内容别具一格,生动极了,深深的吸引着我,我仿佛看到了唐僧一心去西天取得真经的决心,仿佛看到了孙悟空降妖除魔的样子,仿佛看到了他们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排除万难最终取得真经的圆满结果。

八岁那年我读完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卧龙先生的聪明才智,使我很佩服他,刘备保家卫国的精神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赵云飞马救主不惜自己的精神让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来赞扬他...... 再后来我也一知半解的读完了《红楼梦》,就这样我读完了四大名著,我觉得我太了不起了!

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喜欢上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丛书。我喜欢马小跳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诚实守信从不撒谎。我每天都在书店里“安居乐业 ”,没出十天 我就看完了六本书。我从马小跳身上悟出了童年的快乐和一些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书就是人的生命,是我们这一代的希望!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喜欢读书。浓浓的书香将伴随我快乐成长!

篇11:书缘

如果说书是一阵春雨,那我便是被春雨滋润的小草;如果说书是一片森林,那我便是森林里活蹦乱跳的小白兔;如果说书是一片草原,那我便是一匹自由奔跑的骏马。掐指一算,我与书已有六年的缘分了。

清晨,当第一缕曙光划破黑寂,我早已起床,点一盏小灯,泡一壶花茶,倚在窗边静静地看书。书,总能让我沉醉其中。读到兴奋处,我便心花怒放;读到生气处,我便怒火中烧;读到伤心处,我便默默流泪……

书,见证了我的成长。上学前班时,我开始看幼儿版《西游记》,那是一种画多字少的幼儿图书。那时我的阅读量小,一本书要两三个星期才能读完。上小学一二年级了,随着我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我就开始看《水浒传》《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童话和寓言带我在童话里畅游的同时,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三四年级,在老师和同学的推荐下,我又看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说岳全传》《三国演义》……这些书让我遨游历史,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现在,我又开始“啃”《三国志》这些我喜欢的书了,只要我一碰到书,我往往就废寝忘食了。

书是我的好朋友,它给了我精神上的依托和思想上的充实。我愿变成一只书虫,去吮吸书中的甘露,更加完美、创新自我!

演讲稿-书缘

书缘-作文750字

读书征文

读书征文范文

书缘的初二作文1000字

与书相约征文

读书征文400字

读书征文1000字

大学生读书征文范文

元旦征文读书范文

读书的征文:书缘(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读书的征文:书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