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杏花的散文

时间:2022-11-29 15:06:36 作者:jessjia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essji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赞美杏花的散文,下面给大家分享赞美杏花的散文,欢迎阅读!

篇1:赞美杏花的散文

我走在路上,蓦然瞥见邻家门前的杏花树上,花儿含苞待放,细看来,花瓣微翘,花蕊隐约其间,红白相间,莫不灵巧动人,这是早春以来我第一次看到杏花开放,早春迟暮,冷气凛人,离着赏花季节“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尚有时日。

看到杏花开放,我心情大好,杏花虽然没有“美人把梅嗅”的风姿,却清淡雅致,不与百花争艳,很早的就把它的清秀展示于世人,“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春雨杏花寒”,不待春风遍,杏花独自开,洁白如雪。昨日归去时,还是梅花绽放,今日归来,犹见杏花开,再假以时日,便是桃花,梨花,玉兰盛开的季节,而杏花便淡然隐去......

这个季节,春雨迟迟未来,想必至仲春,清明时节便是春雨飘洒的时日,杏花微雨,多是文人笔下的赞美之词,也是纳兰容若的“杏花微雨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里所说的雨。流年一瞬,杏花将它的美展示人间,“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而后悄然而逝。春天乃思人的季节,杏花飞舞,睹花思人,我们的爱情更愿意如杏花之高洁,如杏花之淡雅,流年思语,在每一个杏花翻飞的季节,诉说对彼此的想念,“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情人最断肠”,我与你,在杏花未谢的时日,思最重,念更深......

篇2:赞美杏花的散文

我不想把你写进我的文字里,因为,我不爱你,也不喜欢你,但,也不讨厌你。你说:我们是两条道上的人,就像秀才遇到兵一样,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可以交流的话题,两个世界的人,在山道的转弯处偶遇了。

是的,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我来自理想的天国,带着唯美的浪漫与天真,飘然而至,在山道的转角处伫足,等待,山顶上,那一树粉嫩的绽放;你呢,你很现实,珍惜现在的每一分钟的快乐,你认为:男人和女人的吸引,就是异性的吸引,因此,你说我的保守,一万个男人也不会喜欢我。我笑了,心想:喜欢一个人,是有理由的,就像你不喜欢我,不喜欢我的理由是因为我的保守;那么,你的什么地方可以让我喜欢呢?况且,我是多么的爱我的他!在我的心里,没有人能占据他的一点点领地。

认识你,我没有感觉是上天所赐予的良机,错过你,我也不会感觉是命中注定的意外。山路上,你走你的,我行我的,尽管我们的终点都在山顶,但,沿途的风景在我们的眼中,欣赏的感性与理性一定是不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赋予生命的树木花草缘分很深,同在一山一土上枯荣,可惜的是,不同的种类是不能繁衍生育,草只能属于草,树只能属于树,大树与小草不能混为一谈,所以,缘分再深,也是生命中的异类在和谐共处,如同你和我。

灰暗的冬季天空,被春天的东风染蓝,黑褐的树木及枯黄的野草,都在逐渐泛绿,山顶上那棵杏树,积蓄了一年的渴望,期盼我的脚步,叩响它的`心门。

这个季节来临时,我心无旁骛的每天去山顶上看它,它,没有围栏、没有樊篱、在山顶的翠风亭的东角傲然而立。当然,我也看见了你,你每天也准时地来到山顶,做各种健身运动,如,绕着翠风亭跑几十圈,在亭台的栏杆与杏树间的青石甬路上做几百个俯卧撑,从甬路向亭台的石阶,再向上的楼阁的石阶,要有二三十个级,你来回蹦十次之多,你做过手术不久,身体正是恢复期,每天的健身运动,是必须的。这是我们每天相视的后来,我问你答的。而你对我的询问,却是你自己回答了,你知道我每天与杏树密语,一脸期待。

杏树的枝干从褐色变成暗红,枝条从暗红变成紫红,再到花蕾缀满,我陪伴它大约二十多天啦,期间,你在默默地陪伴着我。有一天,你有电话来了,你的妈妈包好饺子等你去吃,你要早点下山,便对我说:回去吧,山顶游人少,万一有坏人,一个女人怎么办?不放心。

不放心?我每天抵达山顶时,你已经在做健身运动了,我每天下山时,你总是尾随其后,当我走上游人多行的山路融入人群里,却不知道你哪里去了?怪不得你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真是个累赘!那天,你劝我回去,担心我的安全,原来每天,不是因为我这个累赘迟迟不走,你是不用做起没完的健身运动的,你用默默情怀,呵护生命中一次不能开花、更不能结果的相遇。

也不尽然是默默情怀,就在杏花即将怒放的下午,你竟然问我喜欢不喜欢你?我想巧妙地回复,说了一句:不敢喜欢。你为这句话做了诠释,因为家有老公,所以不敢喜欢,其实还是喜欢。我笑而不语,你有自尊心,我怎么能够伤害你,喜欢一个人是有充足的理由的,你别做梦了。你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保守,哪个男人会喜欢你?你又说:你真是个好女人呐,找媳妇还得找你这样的、、、我依旧笑而不语。

杏花也笑了,粲然的笑了。那一树粉红嫩瓣,充满且端庄,在没有樊篱与栅栏的旷野山巅怒放了,它的美艳惹得不少游人前来观赏,镁光灯不时的闪烁,特别是那群俊男靓女们,争先恐后的摆出各种姿势,唯恐花季的年华没有留下凭证。勤劳的蜜蜂又怎么会遗漏这树蜜意呢?来来往往地穿梭于团团花瓣之间,用最大的张力采取香甜,完全没有顾及镁光灯下,它们的舞姿是否优美,反而,它们还不时地边舞边唱: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就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杏花开了,开得怡然,开得泰若,开得圣洁,开得让人肃然起敬,因而,人们爱惜它,舍不得去折它的枝;它用它的美艳、它的芳香,它的善良,带给欣赏它的、懂得它的人们以无限的喜悦与遐想,真可谓天地之间一景色。

我有好几天没有再去看杏花了,理由既简单又充分,我只想把那一树美好封存在记忆里,不愿看到花落为泥,因为我会伤感的。

你,一定还是照常不误去山顶做健身运动,我的缺席,也许,第一天,感到纳闷,怎么没有来?第二天,会不会来?第三天,不来了?以后,你不会再想我是谁?时间没有烙印,也就不用抚平。

杏花明年还会开,我还是我。

篇3:赞美杏花的散文

在万紫千红中,我最爱杏花。还是在中学时代读古人佳句,我就对诸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之类的诗句印象很深。每每见到或伫立于院落之中,或疏枝于墙头之上的杏花,不免要停步注目,顾盼流连。

固然,“杏花村”牧童笛声的悠扬,村醪的香醇,杏花的烂漫,似乎与我无缘。而“杏花春雨江南”却是我最熟识不过的了。

请不妨想一想,当你脱下捂春的冬装,一身轻爽,再在清丽的春光朗日天气欣赏那最早开花,堪称“春来第一枝”的杏花时的情景吧!看惯了冰冷的雪花,枯黄的芦苇,光秃秃的枝丫,乍看到色彩明朗、绚烂的杏花,伴着阳春大地的新绿,陡然跳出了悦目的轻红,肥胖的蜜蜂于红杏枝头闹着春意。---眼见得江南又要姹紫嫣红了,怎不叫人心旷神怡,油然而生振奋之情呢!

倘你有心观赏杏花,每年快到清明,就该留意了。在杏花初开之时,大地还是群芳沉寂、新绿初露的。杏花一绽,才唤得桃、梨花相继竞放,柳丝一吐新絮,拂春弄姿,鸢飞草长的江南的春天才算真的到了。

在晴空暖日中看杏花是美的,在润物无声的春雨中赏杏花却又是别有一番情趣。雨天的杏花开的就是快。前两天,我才看过的满园杏树那虬劲的枝条上星星点点的花芽和密密丛丛的花蕾,经连夜的春雨一润,竟像在一夜之间长大了,个个展瓣吐蕊,绽成了淡雅素净的花朵。一簇簇、一排排,缀满了还没有来得及长出叶子的枝条。经年的老树上,杏花秀成了团团锦簇,仿佛有人用泼墨法点染上了轻淡的红晕和素白的粉团;近几年才新栽的小树上,花又显得稀疏错落,初露芳华。细瞧已开的花朵,被春风轻点后衔露凝玉;待开的,孕香含苞,现蕾的,斑红点透;分明是融汇了梨花的白和桃花的红。春风滤过的空气吸一口沁人心脾,满园的杏花在雨雾中飞红散香,远远看去,杏园上如罩了一层粉白色的薄纱,飘落了一片清净的云霞……

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容华绝代的西施,在如云的杏花下,水袖曼舞,风情万种。范蠡抚琴而歌:“一枝红艳带雨浓,袖舞东风薄几重……”

我伸出手去,接住如丝的细雨:湿润、清凉、晶莹。再看枝枝杏花,在细雨轻风中摇曳,白而不惨,红而不炽,小花瓣儿已被春雨细洗得不着纤尘,还仍在敞开胸襟承迎这上天之浩泽。难怪陆放翁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呢!

雨色冥蒙之中,园外坡下阡陌相连的冬麦地已透出了青葱的绿色。暖日融融中,村落小道,农人牵出盘角的水牛,或赶出一群还未脱黄的鹅儿去田间放牧了。渐渐地,路上三五成群的人多起来了,或漫步于花前树下,或游走于田间小陌……

在纷乱的脚步、纷乱的杏花春雨中,江南又一个春天到了!

篇4:杏花散文

杏花散文

我喜欢杏花,并非她在春天里开的烂漫,也不是她易于出墙。而是在我的心底深处,掩藏着一段对杏花的情感和眷恋,只有当春天杏花开的灿烂时,只有当我看到满树争放的杏花时,那些过往了的岁月,才从尘封的记忆中挣脱出来,向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从脑海中闪过。

四十年前,和我的同龄人一样,从学校的大门迈出,踏上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那是一个临山的小村,村里的土地不多,也不肥沃,直白的说那是一个很穷的小村,我们的宿舍就在村东,那年,我十五岁。从城市中来的十五岁孩子不会干农活,队长很开明,交派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给我,放牛,还很严肃的对我叮嘱,“别让它们吃庄稼”。

牛很乖,我每天早上把它们轰到山脚下,它们便会自己慢慢的顺着山坡边吃草边往山上走,而一到下午它们又会掉过头来往山下走,傍晚我就在山脚下等着它们,饮它们水喝,把它们赶回圈里。日复一日,优哉的我终日在山间追兔撵鸟,看蚂蚁打架。然而好景不常,那天我照例在山脚下等着暮归的牛们,向往常一样清点着数目,1、2、3、4、5、6七头牛怎么剩了六头,再数还是六头,我的脑袋一下大了起来,往山上望去,光秃秃的山上什么也没有,只有那六头往山下边吃草边走的牛,及至近前我发现少了一头黑色牤牛,焦急的我有些六神无主了。匆匆的圈起了剩下的牛,顺手抄起一根拇指般粗的酸枣棍,我不敢向队长报告,只好在暮色中先自己去找,山前山后、沟里沟外就是没有那头牛的影子。天渐渐的黑了,就在万般无奈之时,远出传来低沉的牛叫,我顺着声音寻去,离村边不远的一棵柳树上栓着那头黑牛,我顾不得多想,上前就去解系在牛脖子上的绳子。“谁的牛”,“队里的”。这时我才看到另一棵树下蹲着的另一个人,“它吃我麦子了”我要解绳子的手停在了空中,树旁的麦田有牛糟蹋过的痕迹,我知道那片地是自留地。时间凝固住了,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姑娘的嗓音喊我;“还不把牛轰走”听声音我知道是杏花,她也刚毕业,家就在这村。我三把两把解开绳子,手中的酸枣棍论圆了砸在牤牛的胯上,牛塌了塌腰,我的手震的生痛。

杏花住在村西,我只知道她姓张、这村里姓张的人多。第二天放牛回来绕了个小圈儿,从村西走,还未到杏花家门口我就大声的吆喝着牛,杏花就在家门口,正端着瓢喝水,“今天牛少了吗?”,“多了”,我忘了昨天的尴尬。

“怎么多了?”杏花有些惊讶。

“不知谁家的牛在饮水,我一块给轰回来了”。

没等我笑出声,杏花瓢中的水全泼在我的身上,笑声是杏花的,门在杏花身后关上。湿淋淋的我轰着牛一路小跑的往回走,身后又传来杏花的声音,“我—爹—没—和—队—长说”。

以后放牛回来常从村西进村,偶尔遇到杏花的娘,我会叫“大婶儿”大婶儿会说“晚上家喝粥来”那时粮食少,村里都是早晚喝粥,我们“知青”也不例外,有时在食堂没吃饱,便真的去杏花家,杏花娘粥熬的很稠,很香,里面总是放上一些白薯干,煮的软软的,有些甜味,去了杏花便会给我盛一大碗,端着粥碗在嘴边一转,半碗没了,再一转碗里只剩下几块白薯干,于是,嘴里嚼着白薯干,听杏花娘讲村里的故事,讲村里的人物。

杏花家房后有两棵很大的杏树,夏天,杏熟了,杏花便带我去摘杏。我会爬到很高的树梢,在树上专拣那些熟透了的杏吃,杏花便在树下指点,“这有一个,那有一个”。等吃的实在不能在吃的时候,望望树下的杏花依旧在仰头看着,便用力的一摇树,杏向下雨般的落下,砸的杏花会笑着跑的很远,尔后,我们会把落在地上的杏儿拾到一起,那时没有市场,我们就剥去杏皮和杏肉只留杏核,杏花娘会把杏核砸开,把里面的杏仁用凉水一拔,和咸菜拌在一起,很香。

春天又到了,杏树上缀满了暗红色的花蕾,三个两个并在一起,五个八个聚成一堆,密密的.,在枝枝叉叉上拥挤着,等待着,渐渐的越长越大,越大越红,远远望去如同一片霞光,然后在一个早晨一起迸发,小山村的春意被这杏树渲染的很浓很浓,我和杏花就站在树下,看那一只只蜜蜂在花丛中忙碌,一片片花瓣从树上飘落。杏花告诉我,她娘就是在杏花开的时候生的她,我说;“你什么时候结杏儿”。于是,在那小院里,在两棵杏树之间,我跑杏花在后面追,直到实在跑不动了,就靠在树上,看着追上来的杏花那两只瞪大的眼睛说;“你的眼睛真象杏核”嫣然一笑中,杏花举着的拳头垂了下来。

杏还没黄,传来知青要返城的消息,那一阵心里惶惶的,不知命运又要把我们抛到那条船上,既无心上工,也无心去找杏花,有一次在路上遇到杏花;“真的要走吗?”杏花问我。“可能”,“还来吗”?“不来了,你们这里太穷”我率直的说,沉默中杏花有些惆怅,那一路我们的话都不多。

真的要走了,我去和杏花道别,她娘告诉我杏花去她姨家了。我把城里的地址留给了杏花的娘。

四十年过去了,我真的没再去过那个小山村,杏花也没来找过我,人生的驿站一个接一个,许多往事在忙碌中渐渐的淡忘了,惟有春天中的杏花常让我回忆起那些不更事的岁月,真不知如今杏花眉上的皱纹添了多少,鬓角上又会有几缕银丝……,而在我心里存留的永远只是那个明眸浩齿,嫣然一笑脸上便会有两个浅浅酒窝的杏花,因为我在心底把她藏的很深,很深。

篇5:赞美杏花的诗句

赞美杏花的诗句

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2.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4.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5.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杨叶:杨柳唐·岑参《送杨子》

6.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宋·范成大《棠梨》

7.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8. 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裴回。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 --白居易 《重寻杏园》

9. 春光深处曲江西,八座风流信马蹄。鹤发杏花相映好,羡君终日醉如泥。 --权德舆 《酬赵尚书杏园花下醉后见寄》

10.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1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12.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3.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14.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5.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宋·释志南《绝句》

16.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宋·苏轼《蝶恋花》

17. 谢恩新入凤凰城,乱定相逢合眼明。千万求方好将息,杏花寒食的同行。 ——王建 《留别张广文》

18.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9. 云色鲛绡拭泪颜,一帘春雨杏花寒。几时重会鸳鸯侣,月下吹笙和彩鸾。 ——唐彦谦 《无题十首》

20. 云阙朝回尘骑合,杏花春尽曲江闲。怜君虽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元稹 《题李十一修行里居壁》

21. 云晴春鸟满江村,还似长安旧日闻。红杏花前应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韦庄 《闻春鸟》

22. 月帔飘飖摘杏花,相邀洞口劝流霞。半酣乍奏云和曲,疑是龟山阿母家。 ——权德舆 《戏赠张炼师》

23.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唐·温庭筠《菩萨蛮》

24. 一去潇湘头欲白,今朝始见杏花春。从来迁客应无数,重到花前有几人。 ——张籍 《同白侍郎杏园赠刘郎中》

25.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宋宋·张良臣《偶题》

26.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杨叶:杨柳唐·岑参《送杨子》

27.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宋·范成大《棠梨》

28. 一去潇湘头欲白,今朝始见杏花春。从来迁客应无数,重到花前有几人。 --张籍 《同白侍郎杏园赠刘郎中》

29. 溪头一径入青崖,处处仙居隔杏花。更见峰西幽客说,云中犹有两三家。--张籍 《寻仙》

30. 少将风月怨平湖,见尽扶桑水到枯。相约杏花坛上去,画栏红紫斗樗蒲。 --李群玉 《湘妃庙》

31. 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 --张籍 《哭孟寂》

32.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李商隐 《日日》

篇6:杏花开了散文

杏花开了散文

家里的杏花开了,银装素裹,蝶飞凤舞,煞是好看。

妻子在朋友圈分享了图片,还配了一句话:

今年的杏花又开了,却原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这满树的杏花再次见证了我流逝的岁月和我日益成熟的心!

我的天啊,这多愁善感的少女心,颇有林黛玉的味道。不,应该是看破透红尘,甚至对现实有些不满和绝望的少妇啊。

想不到不喜欢写文字,只喜欢追剧追小说的傻大妞也会有如此的感慨。

我在下边回复道:还有一股酸溜溜的味道啊!

我们的同学在下边回复道:这是说谁呢,这么样说你老婆,不会是不想混了吧!

我吓得赶紧回了句:你们想多了,我说得杏子。

在老家,很多人家都会在院子里种上一棵杏树,在果园里,不论是种桃树、苹果还是梨,也都会在果园里栽种上棵杏树,就我为了讨个吉利,借谐音图个好运,因为它的寓意是:杏子幸子,兴盛兴腾。总之,杏树充满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家院子里的这颗杏树,说来有些年头了。它原来是我奶奶家院子里自己冒的一棵小杏苗。在奶奶家的院子里长了三年后,正好我们搬了新家,于是就将树苗搬到了我们家。

当时树苗还不大,所以栽植的比较靠墙根,后来杏树越来越高,树冠越来越大,遮住了很大一片树荫,树下种菜也不爱长了。

另一方面,树枝给北边的`窗子遮了阴凉,使北屋夏天也没那么热了。

西边的越过了矮墙,真的成了一枝红杏出墙来了。

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棵树成了我们家院子里一道靓丽风景线。

每年这棵树都会结很多杏子,待到麦熟季节,杏子也会熟,所以好杏也叫“麦黄杏”,意思是麦子熟了的时候杏最黄。

我家这棵树是小榛杏,个头不大,但是很甜,略微有点酸味。

每年杏子熟时,吃都来不及,因为都不缺。我母亲每年都会给我奶奶家、姥姥家送去,左邻右舍分着吃,时间久了熟透了就会被麻雀给啄了。

在老家有句俗语“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顾名思义,桃子可以多吃,杏子和李子不能吃多了,否则对身体不好。

我对此向来不管不顾,酸甜的杏子很开胃,我每次都当饭吃。母亲总是不让我多吃,妻子也说我跟个怀孕的女人似的,酸儿辣女,怎么那么爱吃。

家里有了这颗杏树,后来父亲又买了一棵,院子太小,栽的离原来这颗太近,怕不爱长,于是第二年就挪了,可是树越长越大,院子里都没地方种菜了。恰好我三姨来了,我们把书给她了。

这下院子里也宽敞了,也有种菜的地方了。

今年的杏树又开花了,?又是一树梨花,难怪古诗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虽然这是形容雪景,但是也确实反映了梨花盛开的样子。今晚的月光很亮,月光下洁白的杏花安静的女放。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估计杏子又收了,希望人也如期盼的那样,兴盛兴腾!

简宝玉分享会写作交流的群日更打卡第二天!

篇7:杏花时节经典散文

杏花时节经典散文

进城以后,过春节时父亲照旧自己写春联,不仅屋外的门要贴春联,里间的屋门也要贴春联,屋里屋外,贴得红红的,这完全是按农村老家的风俗习惯,父亲最喜欢写的一副春联是:“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我对这副春联尤感亲切,它使我想起农村老家的景象:每到春天,家家的小院,临村的山坡上,杏花竞放,漫山红遍。山上开的杏花,不仅来自人栽种的杏树,也有野山杏树。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人们都饿着肚子,人们的眼睛,比山上的野草还绿,是没有人欣赏这像野火一样燃烧的杏花的。但是,满山的杏花,还是能带给人一些欣慰:当杏花开后,度过春天,进入夏季,杏子成熟,山杏的果仁儿,可以和碎米、米糠、野菜一起做成杏仁粥,起到充饥果腹的作用,杏儿粥的味道是苦苦的,香香的,很好吃,吃多了,嘴唇发麻,这是轻微中毒的表现。时至今如,当我闻到那浓浓的杏花香,总感到有一种山杏仁的味道。

以后,我们家搬进了城市,我对山村那片像野火一样的杏花的记忆,总和我的一段童年联系在一起。

每年春天,也有杏花在城市开放。杏花,成了这座城市的另一道风景。这座城市有一条街,叫地直街,顾名思义,这条街是地区首府所在地,街道的一侧,除了首府大院,集中了地区行署的直属机关,这些机关都用一道红色的围墙围裹着,春天绽放的杏花,大多都来自这些围墙内。街道的另一侧,是这座城市唯一的一座公园,公园里也有很多杏树,每到春天,花红似锦。街道两边,载着细柳,柳丝乍绿,朦胧如烟,与杏花相映衬,成了这座城市一道亮丽而婉约的风景。

那几年,也就是我们进城后的那几年,地直街的杏花开得特别红火,几乎所有大院里的杏枝,都伸到了院外,半条街都是红的。然而,杏花开得最浓艳的地方,也是这座城市气氛最阴冷的地方:杏花掩映下的红墙,用白石灰刷写着大字标语:打到xxx,打到xxx,这些名字是红墙里的重要人物——在杏花盛开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人们关心的是这场政治运动,没人欣赏这开得红红火火的杏花。

我父亲不是红墙中人,但也受到了这场运动的冲击,我们全家人的日子是在苍白的时空里度过的。每天上下学,我走在杏花盛开的街上,可心情亮不起来,杏花,就像笼罩在这条街上的一团红色云雾……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时期,是杏花开得最旺盛的时期,后来,一些年龄大一些的人也这样回忆说,这个城市的杏花,从来没有像那时那样开放过。

那时,美是一种罪恶,包括来自大自然的美。养花是被禁止的。家家居室里和阳台上花卉,被当做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产物,成了革命的对象。街上的的那些杏树,除了春季那暂短的花期,它更有夏季的阴凉和果实,而果实和阴凉是没有阶级性的,至少造反派们还没有找到,他们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那场没有硝烟的轰轰烈烈的战斗,忽略了这些杏花的存在,反倒给这些杏花留下自由开放的时间和空间。

后来,动荡的日子平静下来,父亲也灰复了正常的工作。春节前,他拿回一组画,作为年画。画幅是竖式的,四幅为一套,是纯古色古香的国画,画的全是自然风光,使人眼目一新,同时也感到惊奇和困惑,因为这完全违背了当时的政治现状:当时所有的画,其内容都是革命样板戏剧照中的英雄人物,或者是工农兵人物。四幅画按春夏秋冬景致排序,首幅画的标题为《杏林十里》:起伏的山峦,杏花红遍,灿若朝霞。第二幅标题为《柳荫深处》:翠柳丛中,摆放着几只蜂箱。另两幅画,记不清标题了,只记得有一幅画的是核桃。后来才弄清楚,这是国家外贸部门发行的农产品出口宣传画,父亲在外贸部门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单位的节日礼物,获得了一套这种宣传画。经济领域的春风,吹开了纸上的'杏林,这是一个好兆头。社会的气候似乎也开始回暖了,地直街上带着打到xxx字样的用白灰涂写的标语也不见了,不过,街上的杏花却减少了。红墙院内的人,开始打造身边的环境,扩大场地,铺设草坪,杏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

使人们真正告别杏花的,是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整条地直街被重建,新建筑代替了旧建筑,杏树的影子从此在街上消失了。新街道宽阔敞亮,也栽上了新的树木,然而我心中却充满了对那片杏花的眷恋——不知何时,她已成为我的梦中恋人!

一天,我看到本市的一条新闻报导,说市区的某街道,栽植了单一的树种:桃树。为的是叫本市市民或外地游客,能欣赏到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桃花一条街,现在已是桃花开放……我心中大喜,桃花是杏花的姐妹,桃花面依如杏花面,我立即骑着自行车前去拜访,我来到那条街,见果然有桃花开放在街道的两边,形成了两条长长的锦带。但此花开非彼花开,奔驰的车辆,喧闹的人流,夺去了花开的静谧与清幽,也夺去了芳香与色彩,虽粉絮满枝,但风韵全无,我心中不免一阵怅惘,有一种失落感,忽然想起了唐代诗人崔护的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将其改动了一下,作为本文的结尾:

去年今日此城中,

人面杏花相映红。

杏花不知何处去,

人面依稀笑春风。

篇8:杏花联-散文

杏花联-散文

杏,清香甘甜,果肥肉厚。杏花,是春天的使者,它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喜爱,有“一枝红杏出墙来”、“依然十里杏花红”和“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佳句。

杏花,有报春花的美称,用于春联,反映春色的有“点点滴滴杏花雨,丝丝缕缕杨柳风”,“风描春柳绿,雨绘杏花红”;“冬去矣,天降杏花雨;春来也,地拂杨柳风”;“黄花绿浪衬红杏,丽日蓝天缀白云”。

古今文人墨客都偏爱杏花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所拟。作者把塞上、江南的自然风光,描绘得何等艳丽,使人获得美感和精神享受。

“万家爆竹夜,坐十二重屏,华堂犹忆同观平复帖;卅里杏花天,逢二三点雨,寒食不堪重上倚云亭。”这是学者张伯驹的一副居室杏花联。作者回忆旧日赏读晋朝陆机的《平复帖》,渴望在杏花春雨中,与老友重上倚云亭痛饮畅谈的情景跃然纸上,富有情感,读后备感亲切、喜人。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中郎绿绮,太史黄庭。”这是古人的`杏花联,联中含四位文人学士和四种颜色,不能说不妙。

清代学者彭元瑞为书房拟一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彭元瑞在杏花开放之日参加省乡试,一举得中,并步步高升,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联语切人切境,格调清新,既陶冶情操,又催人奋进。

传说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自从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心中闷闷不乐,南逃避难到桃花坞。一年岁末,她在树下摘半篮梅花,把糨糊涂在一截白纸上,用梅花瓣贴成半副上联:“独梅隆冬遗孀户”,桃花坞对面有个杏花村,村里一个知识广博的读书人,看了上联后,心感李清照有再嫁之意,于是在二月杏花开时,采了半篮杏花,用杏花瓣贴在裁好的糨糊纸上,贴到李清照家的门上作为下联:“杏林春暖第一家。”李清照看后,甚为高兴。两人情投意合,此后在一起过着美好日子。

因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使杏花和酒肆结缘,一些酒楼酒店贴有杏花联:“竹叶杯中溪山万里;杏花村里风月一帘。”“画栋前临杨柳岸;青帘高挂杏花村。”

山西名酒“竹叶青”和“汾酒”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大奖,有人撰联赞曰:“佳酿首推竹叶,醇醪独出杏花。”“竹叶杯中,万里溪山闲送绿;杏花村里,一帘风月独飘香。”盛赞之下,这两种酒誉满环球。

杏花与杜牧难解难分,相得益彰,正如杨柳与号称“五柳先生”的陶渊明一样。何以见得?有安徽大观楼联为证:“东望石城,春唤杜牧何之,故国杏花太零落;南招彭泽,隐问陶明在否,隔江杨柳要平分。”

这里再说一个杜牧与杏云姑娘的故事:唐朝会昌年间,杜牧被委为池州刺史,上任仅几天,听说池州城内酒店有一位姑娘,聪明伶俐,名叫杏云,他便抽空前去拜访。杜牧在酒店坐定后,杏云姑娘端来两碟小菜,拿来酒壶、杯筷到桌上,顺口说:“一把酒壶手中拿。”杜牧随口接道:“两朵杏花腮边开。”

两人就这样连续对答,杜牧出对,杏云姑娘应答如流,杜牧甚为高兴。当杜牧付了账,起身要走时,杏云姑娘上前问道:“先生尊姓大名?”杜牧没有直接回答,而说出一副对联:“半边林靠半边坡;一头牛挂一卷文。”聪明的杏云姑娘一听,不禁失声说:“啊!原来是刺史杜牧大人。”

衙役问道:“姑娘,你姓啥?”杏云姑娘指着酒店正面的对联说:“我的名和姓在对联中。”杜牧和衙役顺着杏云姑娘的手指方向望,那副对联是:“但凭水流浇红杏;借助火光烧彩云。”上下联末尾一个字是“杏云”的名字,可姓呢?找不出答案。

牡牧说:“有水能浇,有火则烧,那无火无水呢?”衙役思索一会儿,“啊”了一声:“杏云姑娘原来姓尧。”

赞美祖国的散文

赞美母亲河的散文

杏花话题作文

写杏花的

关于赞美老师的散文900字

四年级杏花日记300字

学生作文:杏花公园

杏花缘五年级作文

杏花的优秀作文

那年,杏花微雨诗歌散文

赞美杏花的散文(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赞美杏花的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