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獣电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流水写意现代文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流水写意现代文阅读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流水写意现代文阅读答案
流水写意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流水总是这样的,从一个山谷整装出发,满山奔走。流水的步态闪闪妩媚。流水的表情清亮秀美。流水的腰肢柔弱坚韧。流水像一个亦歌亦舞的诗人,以青山为题,以音乐为伴,写一首一泻千里的长诗。
②两岸的山谷危崖峭壁,崖壁的树木郁郁葱葱,清新的绿色云诡雾谲,灿烂的花朵儿孙满堂。披红戴绿的流水,犹如一支出嫁的唢呐,踩着宫商角徵羽,一段一段地道白,一程一程地数板,把两岸景物唱得斑斓绚丽,一派温情。花鼓戏的韵律、黄梅戏的节奏、河南梆子的念词,都如飞流直泻的秦腔秦调,在黄土地上高高低低,深深浅浅,信天漫游,这些水底跑动的音乐,常在寂静的山谷哗哗呼啸,清澈的嗓子和音符,成群结队地爬上石壁、挂在树梢。叮叮咚咚的流泉,则让我们想起琵琶、吉他、古筝、古笙,想起这些宫弦里楚楚动人的女人。一曲流水,就是一只长袖,飞动深宫欲海,民间衷情。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其实,流水本身就是女人柔弱无骨的精灵,摇摆的风姿,绰约秀丽,牵动两岸民俗、两岸风情。
③莺飞草长的时候,流水丰腴得又嫩又胖。一河一河的新绿,既似一锅划不开的米粥,又似一匹扯不断的丝绸,典雅素丽,流淌着胭脂的芬芳。看山山是绿的,看树树是绿的,看天天是绿的,看云云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在绿水里掠过似的,绿淋淋的,滴!顺着流水的源头,我们看到流水插满了桃花和柳条的,打马过庄。碰到有炊烟的地方,流水打一个结才走。碰到有果实的地方,流水打一个结才走。流水,总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旅人,有打不完的胭脂扣,拧不完的感情结。它恋山,山是它坚强厚实的胸膛。它恋树,树是它灵巧修长的手指。它恋草,草是它飘逸秀美的长发。当然,它也恋村,村是它安居乐业的家园。那些村子与花朵往往就在流水最美的地方绽放着,饭香与落花,飘泊在河床。
④剥开一座又一座青山,流水的肩头不仅落满了四季景色,也落满了风雨雪霜。鱼是流水最负盛名的舞蹈演员,飞翔的舞蹈,带动水乡民情。成群结队的鱼群,自由多变的舞型,像一梭子扫来扫去的子弹,击倒我们。蓄谋已久的鱼杆,就在这里纷纷下饵,长一根短一根,诱惑单纯的演员们。跳舞的鱼们被勾引上钩,满街的鱼香,在空中独行。那些船,是一只只远行的鞋子,在流水上面来来回回地跑了多年龙套,此刻歇息了,伴随鱼鹰休生养性;而桨,依然是一支推窗作画的笔,在水中入墨,水中切题,把一河水乡描得温情丛生。
⑤顺着流水,一个楚国的三闾大夫涉水而来,高高的个,飘飞的须,一袭长衫,满目苦泪。求索,碰壁,再求索,再碰壁,金质的思想与水质的灵魂,使得他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世俗只需要愚昧,皇帝只需要昏庸,一切权贵都只需要谗言、媚笑、马屁,他只能选择雷电风雨的时候,把清白的良心投入清白的流水,只能以死作一次不朽的抗争。从此,一尾伤痕累累的鱼,总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游过来,让我们想起楚辞,想起离骚,想起端午龙船和那颗倔强沉浮、永不屈服的心。所有酷似汨罗的流水,就从离骚楚辞里流来,千年万年的端午龙舟,在离骚楚辞里竞渡。方块的汉字,竹制的书简,都密密麻麻地坐在船上,划着桨,擂着鼓,把一页页历史搅得天翻地覆、欢声雷动。屈原的诗与辞,繁茂地包围着我们,珮环叮当,衣裙窸窣,洗涤我们的肮脏与黑暗。
⑥无论涉水而过,还是隔水而居,我们都割不开流水的莫逆亲情。我们可以没衣穿没饭吃,但不能没水喝,没有水,我们就不能活。因此,让我们热爱流水,珍惜流水,让流水的光华,世世代代,与人相伴。听!流水的歌声,正从我们面前奔跑而过。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部分写流水从“一个山谷整装出发”,用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流水的源头。作者从“步态”“表情”“腰肢”三个方面为我们刻画了流水“妩媚”“清亮秀美”“柔弱坚韧”的特点。
B.“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灵动的流水,将流水欢快、活泼的形象印在读者的脑海深处。
C.第③段中作者写流水“恋山”“恋树”“恋草”“恋村”,将流水拟人化,表达出对流水的喜爱之情,极富诗意,让我们读来亲切自然。
D.“蓄谋已久的鱼杆……诱惑单纯的演员们”,“蓄谋已久”“诱惑”用词准确,把垂钓者阴险、狡诈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出对流水中的鱼儿遭遇的无限同情之意。
E.这篇散文以“流水写意”为题,作者驰骋想象,描绘了流水从山谷出发,流经青山大地的图景,抒发了对流水孕育两岸,世世代代带给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的感激之情。
(2)第⑤段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第②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文章内容、行文特点的理解与分析。B项,“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有误,“新鲜的笑脸”应是比喻的手法;D项,对用词分析错误,从后文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正好与此相反,而是写水乡渔民的幸福生活;E项,不全面,从最后一段来看,作者还表达了对流水的“热爱”之情。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2)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把握作者思路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全文主要内容,然后具体分析本段的内容特点。第二问是考查作用,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同,与上下文内容的关系不同,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解答此类题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眼。
答案:作者描述了拥有“金质的思想与水质的灵魂”的屈原这一类人因与世俗格格不入,将“清白的良心投入清白的流水”,殉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历史终将记起他们,流水也会不断地涤荡我们的灵魂。(4分)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从内容上来看,丰富了流水的内涵,使生生不息的流水富有了文化和历史的意蕴。从行文来看,作者匠心独运,先写自然的流水,再写流水历史中悲情的一面,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分)
(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是散文,散文的语言要求凝练、生动、优美,这些特点在这篇文章中有了很好的体现。作者紧紧扣住“流水”的特点,文思飞扬,调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或实或虚,行云流水,再加上文言功力深厚,使得本文语言摇曳多姿。
答案:①层次感强。如第一句作者由“山谷”写到“树木”和“绿”,再写到“花朵”,有条不紊,具体可感。(2分)②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一曲流水,就是一只长袖,飞动深宫欲海,民间衷情。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等。(2分)③生动。作者善于使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披红戴绿的流水,犹如一支出嫁的唢呐”“清澈的嗓子和音符,成群结队地爬上石壁、挂在树梢”等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2分)
(4)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探究作品的情感意蕴,要依据文本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进行合理分析。
答案:①对生生不息的流水的喜爱之情。作者以优美的笔调描绘出活泼、灵动的流水飞越山川大地的美姿,喜爱之情溢于言表。(2分)②对流水哺育水乡百姓的感激之情。文中写流水恋村,写水乡温情丛生,都流露出对流水的赞美和感激之意。(2分)③对流水承载着历史意蕴的深刻反思。以清白的灵魂投入清白之水的屈原的悲剧,让后人不断地反省自我,洗涤我们灵魂深处的污垢。(2分)④希望人们喜欢流水,珍惜流水。既然无法割舍与流水的莫逆亲情,我们就应该珍爱流水,让流水永远在心中流淌。(2分)
高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通读法
不明思议,通读法就是什么什么书都看一遍,通常刚入门的人都会这样,不知道读什么好,就拿起什么就读什么。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妨像秋叶大叔一样,反复读几本相对结构化、体系化的关于某一领域框架和业务的入门经典书,反复读,读透了,某个领域的方法论就有了。
二、图读法
图读法的意思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把书本中的框架提取出来,图读法不仅可以开动左脑,发挥提炼抽象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动了你的右脑,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发挥你的形象化表达和展示能力。
三、逆读法:“传道书”的读法
“传道书”是作者貌似很专业,很大咖,或者提出的观点很有名但其实有偏颇的书。读这些书可以反着作者的观点来说。但读之前最好学点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才能看的时候看出冲突,哪些逻辑是错的。
四、目标阅读法
有些同学总是疑惑自己阅读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你不妨试试目标阅读方法,比如读《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你专看赵云的一些章节片段,再专挑张飞的一些片段来看,这样有目标的阅读,读一本书,书自然就浮凸起来。
五、由厚到薄
读一些专业书籍,可以采用肢解和综合的方法。书变厚: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
书变薄: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这是每个科学家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样,并不是学得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青年同学读书要学会消化。
阅读理解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题型方法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篇2:流水写意阅读答案
流水写意阅读答案
①流水总是这样的,从一个山谷整装出发,满山奔走。流水的步态闪闪妩媚。流水的表情清亮秀美。流水的腰肢柔弱坚韧。流水像一个亦歌亦舞的诗人,以青山为题,以音乐为伴,写一首一泻千里的长诗。
②两岸的山谷危崖峭壁,崖壁的树木郁郁葱葱,清新的绿色云诡雾谲,灿烂的花朵儿孙满堂。披红戴绿的流水,犹如一支出嫁的唢呐,踩着宫商角徵羽,一段一段地道白,一程一程地数板,把两岸景物唱得斑斓绚丽,一派温情。花鼓戏的韵律、黄梅戏的节奏、河南梆子的念词,都如飞流直泻的秦腔秦调,在黄土地上高高低低,深深浅浅,信天漫游,这些水底跑动的音乐,常在寂静的山谷哗哗呼啸,清澈的嗓子和音符,成群结队地爬上石壁、挂在树梢。叮叮咚咚的流泉,则让我们想起琵琶、吉他、古筝、古笙,想起这些宫弦里楚楚动人的女人。一曲流水,就是一只长袖,飞动深宫欲海,民间衷情。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其实,流水本身就是女人柔弱无骨的精灵,摇摆的风姿,绰约秀丽,牵动两岸民俗、两岸风情。
③莺飞草长的时候,流水丰腴得又嫩又胖。一河一河的新绿,既似一锅划不开的米粥,又似一匹扯不断的丝绸,典雅素丽,流淌着胭脂的芬芳。看山山是绿的,看树树是绿的,看天天是绿的,看云云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在绿水里掠过似的,绿淋淋的,滴!顺着流水的源头,我们看到流水插满了桃花和柳条的,打马过庄。碰到有炊烟的地方,流水打一个结才走。碰到有果实的地方,流水打一个结才走。流水,总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旅人,有打不完的胭脂扣,拧不完的感情结。它恋山,山是它坚强厚实的胸膛。它恋树,树是它灵巧修长的手指。它恋草,草是它飘逸秀美的长发。当然,它也恋村,村是它安居乐业的家园。那些村子与花朵往往就在流水最美的地方绽放着,饭香与落花,飘泊在河床。
④剥开一座又一座青山,流水的肩头不仅落满了四季景色,也落满了风雨雪霜。鱼是流水最负盛名的舞蹈演员,飞翔的舞蹈,带动水乡民情。成群结队的鱼群,自由多变的舞型,像一梭子扫来扫去的子弹,击倒我们。蓄谋已久的鱼杆,就在这里纷纷下饵,长一根短一根,诱惑单纯的演员们。跳舞的鱼们被勾引上钩,满街的鱼香,在空中独行。那些船,是一只只远行的鞋子,在流水上面来来回回地跑了多年龙套,此刻歇息了,伴随鱼鹰休生养性;而桨,依然是一支推窗作画的笔,在水中入墨,水中切题,把一河水乡描得温情丛生。
⑤顺着流水,一个楚国的三闾大夫涉水而来,高高的个,飘飞的须,一袭长衫,满目苦泪。求索,碰壁,再求索,再碰壁,金质的思想与水质的灵魂,使得他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世俗只需要愚昧,皇帝只需要昏庸,一切权贵都只需要谗言、媚笑、马屁,他只能选择雷电风雨的时候,把清白的良心投入清白的流水,只能以死作一次不朽的抗争。从此,一尾伤痕累累的鱼,总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游过来,让我们想起楚辞,想起离骚,想起端午龙船和那颗倔强沉浮、永不屈服的心。所有酷似汨罗的流水,就从离骚楚辞里流来,千年万年的端午龙舟,在离骚楚辞里竞渡。方块的汉字,竹制的书简,都密密麻麻地坐在船上,划着桨,擂着鼓,把一页页历史搅得天翻地覆、欢声雷动。屈原的诗与辞,繁茂地包围着我们,珮环叮当,衣裙窸窣,洗涤我们的肮脏与黑暗。
⑥无论涉水而过,还是隔水而居,我们都割不开流水的莫逆亲情。我们可以没衣穿没饭吃,但不能没水喝,没有水,我们就不能活。因此,让我们热爱流水,珍惜流水,让流水的光华,世世代代,与人相伴。听!流水的歌声,正从我们面前奔跑而过。
(节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部分写流水从“一个山谷整装出发”,用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流水的源头。作者从“步态”“表情”“腰肢”三个方面为我们刻画了流水“妩媚”“清亮秀美”“柔弱坚韧”的特点。
B.“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灵动的流水,将流水欢快、活泼的形象印在读者的脑海深处。
C.第③段中作者写流水“恋山”“恋树”“恋草”“恋村”,将流水拟人化,表达出对流水的喜爱之情,极富诗意,让我们读来亲切自然。
D.“蓄谋已久的鱼杆……诱惑单纯的演员们”,“蓄谋已久”“诱惑”用词准确,把垂钓者阴险、狡诈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出对流水中的鱼儿遭遇的无限同情之意。
E.这篇散文以“流水写意”为题,作者驰骋想象,描绘了流水从山谷出发,流经青山大地的图景,抒发了对流水孕育两岸,世世代代带给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的感激之情。
(2)第⑤段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3)以第②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
答:
(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B项,“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有误,“新鲜的笑脸”应是比喻的手法;D项,对用词分析错误,从后文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正好与此相反,而是写水乡渔民的.幸福生活;E项,不全面,从最后一段来看,作者还表达了对流水的“热爱”之情。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2)作者描述了拥有“金质的思想与水质的灵魂”的屈原这一类人因与世俗格格不入,将“清白的良心投入清白的流水”,殉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历史终将记起他们,流水也会不断地涤荡我们的灵魂。(4分)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从内容上来看,丰富了流水的内涵,使生生不息的流水富有了文化和历史的意蕴。从行文来看,作者匠心独运,先写自然的流水,再写流水历史中悲情的一面,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分)
(3)①层次感强。如第一句作者由“山谷”写到“树木”和“绿”,再写到“花朵”,有条不紊,具体可感。(2分)
②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一曲流水,就是一只长袖,飞动深宫欲海,民间衷情。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等。(2分)
③生动。作者善于使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披红戴绿的流水,犹如一支出嫁的唢呐”“清澈的嗓子和音符,成群结队地爬上石壁、挂在树梢”等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2分)
(4)①对生生不息的流水的喜爱之情。作者以优美的笔调描绘出活泼、灵动的流水飞越山川大地的美姿,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②对流水哺育水乡百姓的感激之情。文中写流水恋村,写水乡温情丛生,都流露出对流水的赞美和感激之意。
③对流水承载着历史意蕴的深刻反思。以清白的灵魂投入清白之水的屈原的悲剧,让后人不断地反省自我,洗涤我们灵魂深处的污垢。
④希望人们喜欢流水,珍惜流水。既然无法割舍与流水的莫逆亲情,我们就应该珍爱流水,让流水永远在心中流淌。
篇3:《流水和高山》阅读答案
赵丽宏
⑴在九寨沟,欣赏那些水晶一般清澈晶莹的流水时,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⑵在黄山,惊叹着群山千姿百态的变化时,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⑶坐船经过长江三峡的时侯,面对着汹涌的急流和峻峭的危岩,我的心里回响着音乐.
……
⑷面对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贝多芬和莫扎特.
⑸ 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荫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这样的景象,决不会破坏它们带来的美感.莫扎特的旋律中有欢乐,也有悲伤,但,没有发现他的愤怒.莫扎特可以把人间的一切情绪都转化为美妙动人的旋律,甚至他的厌恶.这是他的神奇所在.
⑹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很难忘记第一次听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时的印象,当钢琴高亢激昂的声音突然从协奏的音乐中迸出时,我的眼前也出现了流水,不过这不是莫扎特的那种缓缓而动的优雅的流水,而是从悬崖绝壁上倾泻下来的飞瀑,是从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上一泻千里的急流,这急流挟裹着崩溃的积雪和碎裂的冰块,它们互相碰撞着,发出惊天动地、C 的轰鸣.
⑺听 A 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你会 D 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⑻听 B 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 E .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
⑼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⑽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分. ——文章有删节
18.请根据前文的内容判断⑺、⑻两段的A、B处应分别填上哪一位音乐家的名字.(2分)
19.从所列的词语中挑选三个词语分别填入C、D、E处,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准确.(3分)
目不暇接、情不自禁、撼人心魄、瞠目结舌、毛骨悚然
20.仔细阅读第⑹段,理解贝多芬音乐的特点,然后仿造第⑸段“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一句的表达方式,也写一个句子形象描述出贝多芬音乐的特点.(3分)
21.同样是用“水”来比喻,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时心里呈现出的“水”的形态是不同的.如果换用“山”来作比喻,结合文章的描写,你认为莫扎特音乐更像 ,而贝多芬的音乐更像 .(2分)
22.结合全篇内容,谈谈标题中的“流水”和“高山”的寓意.(2分)
参考答案
18.(2分)莫扎特 贝多芬
19.(3分)C:撼人心魄 D:情不自禁 E:目不暇接
20.(3分)示例:贝多芬的音乐犹如激越的飞瀑,从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上倾泻而下.(抓住第6段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意近即可)
21.(2分)开放题,所用语句只要是用“山”的形态来比喻两位音乐家的音乐特点,并且能表现出莫扎特音乐的阴柔美和贝多芬音乐的阳刚美即可
22.(2分)示例:作者用“流水”和“高山”来比喻不同音乐的特点.如莫扎特的音乐如流水一样潺潺,贝多芬的音乐像高山一样巍巍(意近即可).
篇4:《西皮流水》阅读答案
①北京人有一好:唱京戏。
②有位小说家专门研究过这无伤大雅的业余爱好,总结出两个字,叫做“找乐”,后来以此为题写成一部颇著名的小说,把北京人唱京戏的种种心态描摹个够。
③我经历过几次这种“找乐”的场面,觉得其中很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似乎在“找乐”之外,还应该多一点什么,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道不明。
④有一次是在浴池里,热气腾腾的水蒸气闷得人昏沉沉的,冷不丁地亮出一嗓子“西皮流水”,挺地道的马派②,脆、俏,吐字利落,待热气略微消散,才见到一位朋友正面对墙角,头微颔,臂略抬,一脸庄重,全副身心地进入了诸葛孔明借东风时的角色。
⑤更妙的是这位朋友唱完、换气的当口,四周竟冒出好几声“好”来。于是他又接着唱,这回是《甘露寺》的乔玄乔国老,劝孙权留神,别杀大耳刘备,尤其一段“西皮流水”有味道:“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这段“西皮流水”确实如潺潺流水,韵味丁冬,令人不能不叫一声“好”。马派的唱腔甜润流畅,做派潇洒飘逸,由于在浴池里,所以除了唱功之外,别的无法欣赏,这位票友的做派如何只能待考了。
⑥自从听过浴池清唱之后,我便常常在家里欣赏名家唱段。听谭富英的《洪羊洞》、杨宝森的《击鼓骂曹》、李少春的《野猪林》,端的是一种极惬意的享受。尤其饰林冲的李少春,嗓音宽厚纯正,把个英雄失意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⑦京剧是中国的国粹③,又是老北京的骄傲,外地人若非爱之弥深者,一般体味不到京剧的妙处。有一次我携小女儿到日坛公园赏秋,穿过修竹茂林,在一处大亭子里看到了一群“找乐”的人们。他们中间的两个老人,斜倚在栏杆上,左腿上垫块手帕,手帕上柱立把京胡,脚下踏只小方凳,分明是两位极合格的琴师。二人调好弦,头一点,胡琴就清清亮亮地响了起来,他们拉的是过门,刚一结束,人群中自动走出一位中年汉子,皮夹克,扎着抢眼的紫红领带,洋气十足,但一开口,却是言派④的《捉放曹》,讲究的是脑后音。这汉子似乎与二位老人极熟,唱上几句,还嗽嗽嗓子,然后再旁若无人地接着唱。周围观众很多,评头品足者更多,我仔细端详一下,发现俱是四五十岁的人,有的轻声随唱,有的用手打着节拍,有的闭目点头,似进入到陶醉的`状态。听着京胡悠扬高亢的旋律,你不能不为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所折服,同时更为公园中的这群戏迷所倾倒。我相信只要在这大亭子里尽兴高唱了自己喜好的京剧唱段之后,准能得到一种宣泄的快乐,郁闷和忧愁也一定不复存在。
⑧北京一些时髦的酒吧里,目前流行“卡拉OK”,自告奋勇到麦克风前去唱歌者,大有人在,也正是这种业余歌手支撑了“卡拉OK”的生意,遂成为一种时尚。但与公园里、浴池内的京剧清唱家们相比,我似乎更喜爱后者,他们更接近自然、更贴近艺术。或者说,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升华之后的余韵流响,有着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甭管怎么说吧,只要在北京居住,你就不能不喜欢上京剧,尤其是干脆利落的“西皮流水”。特别当你在秋风飒飒的公园里,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黯然神伤时,一声高亢的京胡,两句脆俏的唱腔,确有遏云裂帛的音响效果,让你心神为之一爽。
⑨不怕您笑话,我如今也常常吼上几嗓子,虽然还不敢到公园或浴池里去显摆,可自我娱乐是足够用了。您想想,林冲在雪地里踉踉跄跄走着,还唱着不屈服的抗争之歌,“雄心欲把星河挽,空怀雪刃未除奸”,咱们体验一下英雄的心态,也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不是?
①[西皮流水]京剧的一种声腔板式。
②[马派]京剧流派之一,以马连良为代表。
③[国粹]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④[言派]京剧流派之一,以言菊朋为代表。
篇5:《西皮流水》阅读答案
1.从全文看,作者成为一个能“常常吼上几嗓子”的戏迷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每处限5字以内)(2分)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冒”字都写出了什么。(3分)
3.第⑦段中描写了戏迷“找乐”的场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限26字以内)(3分)
4.结合文章,围绕“京剧”谈谈你的认识。(限100字以内)(6分)
篇6:《西皮流水》阅读答案
1.答案示例:浴池听清唱 公园遇戏迷(共2分。每处1分)
2.答案要点:
①叫好者的脱口而出(叫好者的情不自禁);
②叫好者欣赏水平高(票友唱得地道、戏迷随处可遇、京剧艺术有群众基础)。
(共3分。共2个要点,第一个要点2分,第二个要点1分)
3.答案:公园里众戏迷或拉,或唱,或听,自得其乐。(共3分。共3个要点,“地点”、“人物活动”、“情境”各1分)
4.“认识”示例一:京剧有着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
示例二:喜欢上京剧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示例三:青少年了解京剧艺术确实很有必要。
(共6分。“认识”正确,给2分。结合文章,给1分。有分析,给1分。语言表达给2分:每2个错别字扣1分,每个病句扣1分)
《西皮流水》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西皮流水》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篇7: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精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试题。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①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②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没有留心。
1.我不爱放风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两个“他”的含义是:
①指_____________
②指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第二段内容写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一段中分别从肖像、神态、动作三方面描写小兄弟的词语。(每一条至少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划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这些文字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2.①风筝 ②小兄弟
3.时间:有一天
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
人物:我、小兄弟
起因:多日不很看见他了
经过:发现他在小屋里做风筝
结果:“我”给他折断、踏扁了。
4.肖像:瘦得不堪(多病);神态:呆看(出神);动作:跳跃(惊呼)
5.语句: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形象。
篇8:现代文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为形而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和”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可以说,一个“和”字,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同”的这种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而“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与优劣有着深刻的洞识。《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国晏婴与齐景公论“和”“同”之别,他指出:“和如羹焉”,和“五味”才成美味佳肴;“声亦如味”,和“六律”、“七音”方为悦耳动听的音乐。相反,“同之不可也如是”,一种调料难免乏味,一种声音让人厌烦。在此基础上,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与《中庸》所载的孔子“君子和而不流”的说法,意义相近。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原则的人讥为“乡愿”,即好好先生,他批评说:“乡愿,德之贼也。”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说:“所谓中庸,实无异于乡愿……若夫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则一国皆称愿人。所谓中庸者,是国愿,是有甚于乡愿者也。”章太炎的这段话是很有见地的,他提出儒家虽然力图划清“中庸”与“乡愿”之界限,但是“中庸”的随时而动,与“乡愿”的见风使舵实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应该说,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并不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而是指它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他所批评的孔子,也并非孔子本人,乃是专制政治的符号性存在。孔子及其价值理念,在后世没能摆脱被毒化与同化的厄运。
在精神层面,“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含有反抗政治强权或文化霸权的压迫与同化之意;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
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完全涵盖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而“同”则忽略个性存在。
B.“和”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而“同”则排斥异己,消灭差别。
C.“和”强调事物的相成相济、互动互补,而“同”则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甚至灭亡。
D.“和”强调多样性的统一,强调多样性的坚守,而“同”体现出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
2.下列有关古人对“和”的认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晏婴与齐景公分别以美味佳肴与动听的音乐为喻,强调了“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B.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君子与小人最根本的区分标准。
C.在章太炎看来,不论其实质,还是危害程度,“中庸”与“乡愿”没有本质区别。
D.古人对于“和”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往往与道德或政治产生某种必然的'联系。
3.下列各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和”字的汉字构成与最初意义来看,“和”主要应该与某种具体的器物有关。
B.“和”所强调的多样性坚守正是万物相互交融的门径,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C.“和而不同”既有反抗压迫、反抗同化的内涵,又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要义。
D.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
参考答案:
1.A(A.对“和”的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2.D(A.“晏婴与齐景公分别以……本质区别”的说法不正确,从文中的表述看,应是“晏婴以……本质区别”;B.孔子提出的两个结论性的观点不带有明确的目的关系;C.章太炎认为,两者在危害程度上是不同的。)
3.B(原文是说“‘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阅读答案
篇9:现代文阅读答案
关于现代文阅读答案
(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
1、概括文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闻一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自然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划线的词语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此文段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写闻一多在学术方面,实干苦干,硕果累累。(意思对即可)
2、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意思对即可)
3、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意思对即可)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意思对即可)
5、表现了闻一多在学术研究上的刻苦勤奋。(意思对即可)
6、比喻。突出了纸上的字写得密,写得整齐,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在学术上下的功夫之深。(意思对即可)
7、言之成理即可。
流水写意现代文阅读答案(通用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