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在逃烤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小暑的传统活动及饮食禁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小暑的传统活动及饮食禁忌,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小暑的传统活动及饮食禁忌
小暑人们的传统活动有哪些
1、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暑羊的爱好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2、食新
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3、封斋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4、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上,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在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5、小暑舐牛
在山东临沂地区,每到小暑,人们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有;“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6、吃藕
此外,在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藕与“偶”同音,所以人们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藕与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钾和膳食纤维也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偎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小暑时节防暑注意事项
1、衣
小暑节气天气炎热,衣服要尽量穿得少一些,并且要选择透气性好的衣服。如果你是长期需要在太阳底下工作的人,那么建议你尽量不要穿深色系的衣服,特别是黑衣服,因为黑色的衣服最吸热。而对于办公一族,公司空调温度低,上下班温差大往往容易中暑,建议可以在办公室备一件小外套,吹空调时可以穿。
2、食
饮食上要尽量多吃清淡、消水利尿的食物,别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多喝养生汤,如绿豆粥、荷叶粥等。如果胃口实在不好,可多吃杨梅、西瓜,生津止渴、解暑降温。值得注意的是,小暑时节强调的补充水份,并不是让你去喝饮料或啤酒,因为它们虽能在第一时间让人感觉到凉爽,但过后会引起更多的水分流失,不利于人体降温。
3、住
如果有条件的话,用空调来调节室内的温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开空调切忌把温度调得太低,科学研究表明,26度的空调是最舒适且不易患病的。同时,可以在空调房里放一盆水,开空调更要注意补充水份,避免水份流失过多。或者风扇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可在早晨用水拖地,也可暂时使室内的温度降下来的。
4、行
日常最好避免在下午两点的时候外出,若是一定要出门的话,最好做好防晒措施,防紫外线眼镜、防晒霜等一样都不可少,同时应避免在太阳底下暴晒。如果可以的话,出行应尽量选择“清凉”的路线,比如道路两旁有树木的,或者有大型遮阳设施的场所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乘坐自己的爱车出门,要尽量把车放在阴凉的地方,车内可多放一些水解渴。
小暑的饮食禁忌
1、小暑节气饮食要做到:多喝汤清热解暑,多吃粥滋阴养生健脾胃,多吃瓜果生津止渴,多吃青菜利于消化排便。
2、小暑节气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喝汤最好喝绿豆汤,绿豆性凉,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绿豆加一些食物或药物可做成清热解暑可口的汤,如绿豆薄荷汤、绿豆南瓜汤、绿豆薏苡仁汤、绿豆银花汤。
3、多吃粥类食品,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对于身体大有好处。用于防暑的粥品有绿豆粥、荷叶粥、鲜藕粥、生芦根粥等。也可用决明子、白菊花各15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煮成粥,作为小暑的清凉饮料。另外用白心番薯、芥菜适量加入粳米中煮成粥食用,有解暑发汗的作用。
4、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瓜类中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篇2:小暑的时令蔬果及饮食禁忌
小暑养生吃什么时令蔬果
小暑时节时令蔬菜:刀豆
清代的《素食说略》中有关于四季豆的一段:“刀豆,一名四季豆。摘嫩荚,去其两边之硬丝,切断,以酱油炒熟。或以水淪,加酱油食、香油闷熟食均佳。若与豆腐烩汤亦美。洋刀豆、扁豆照作。”然而这里所提到的刀豆却是另一种豆类,如今所称的四季豆实则是“洋刀豆”,豆荚较刀豆更为丰厚鲜嫩,清炒或与肉类相佐均可,后者则更多用于入药。
小暑时节时令蔬菜:番茄
番茄在明清时期引入国内,由于来自西方故而又得名“西红柿”,番茄中的特有成分之一是番茄红素,也是目前自然界中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抗癌、抗辐射、抗衰老的作用尤其明显。然而这一成分只有溶于油脂后才更利于吸收,故而比起生吃或凉拌,煮熟后的番茄更加能发挥营养功效。夏日炎炎,番茄的防晒修复功能也堪称一流,一碗番茄鸡蛋或番茄牛腩是不错的选择。
小暑时节时令食材:绿豆
绿豆在中国栽培历史已逾两千年,国内吉林、辽宁、广西都是出产绿豆的大省。国人多用以煮粥、熬汤、制作糕点,味道清淡,也更加注重养生之用。陈果夫在民俗论著《国民生活历》中说的便足够全面:“绿豆,性甘寒,消积热,解百毒,润皮肤,和五脏,磨为粉,解诸热益气,故以之制饼,煮粥食,或汤饮,极为有益。”
小暑时节时令水果:西瓜
数九寒冬里吃西瓜早已不是稀罕事,然而提起这一水果,更多还是与盛夏有关的记忆。西瓜原产非洲,自从汉代被引入中国,便开始在神州大地上广为流传。文人墨客们似乎对它也颇为钟爱,历朝历代吟咏西瓜之诗极多,明朝瞿佑一首《红瓤瓜》还为它留下“青门绿玉房”的美称。西瓜瓤含糖、含水量极高,在夏日众多水果中最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本经逢原》即将之奉为“天生白虎汤”,更有“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之誉。除此之外,西瓜皮、西瓜子也都可食,并都有一定食疗功效。
小暑时节时令蔬菜:扁豆
扁豆的嫩荚和嫩豆可食用,炒、煮、腌渍、干制均可。子实有黑白之分,入药主要用白色扁豆,其豆粒加糖煮食也别有风味,可堪与莲子相媲美。《本草纲目》对此亦有说明:“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其软壳及黑鹊色者,其性微凉,但可供食,亦调脾胃。”此外又有红褐色的扁豆,即广西民间所谓“红雪豆”,也有清肝明目的食疗效果。然而和许多豆类一样,生扁豆所含的部分化学物质会对人体产生毒性,故而必得烹熟才能食用。
小暑时节时令蔬菜:豇豆
作蔬菜食用的豇豆品种甚多,一般根据外皮色泽分为白皮豇、青皮豇、花皮豇、红皮豇等。南方地区又称为饭豆、长豆角等,食用方法颇多,虽说是夏令时蔬,但冬季里也常吃到酸豆角或干豇豆烧肉,其中风味,并不逊于新鲜豇豆。无怪乎李时珍赞之“可菜、可果、可谷,备用最好,乃豆中之上品。”到了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则有更为讲究的食用方法:“豇豆炒肉,临上时,去肉存豆。以及嫩者,抽去其筋。”肉类成为豇豆的配角,鲜美滋味可见一斑了。
小暑节气吃什么
多喝汤
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多饮茶
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多吃粥
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多吃青菜
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小暑的饮食禁忌
1、小暑节气饮食要做到:多喝汤清热解暑,多吃粥滋阴养生健脾胃,多吃瓜果生津止渴,多吃青菜利于消化排便。
2、小暑节气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喝汤最好喝绿豆汤,绿豆性凉,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绿豆加一些食物或药物可做成清热解暑可口的汤,如绿豆薄荷汤、绿豆南瓜汤、绿豆薏苡仁汤、绿豆银花汤。
3、多吃粥类食品,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对于身体大有好处。用于防暑的粥品有绿豆粥、荷叶粥、鲜藕粥、生芦根粥等。也可用决明子、白菊花各15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煮成粥,作为小暑的清凉饮料。另外用白心番薯、芥菜适量加入粳米中煮成粥食用,有解暑发汗的作用。
4、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瓜类中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篇3:立秋的饮食禁忌及传统食物
1、不要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3、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4、应忌过燥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的食物。
另外,为迎接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热量的摄取大于散发,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应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红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此外,对于普通人,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要多吃些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偏酸、多汁的水果,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有疗效。
立秋养生常识
1、防暑降温要继续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一、虽然夏天的炎热已经过去了,但是解暑一类的食物还不能一下子就直接从餐桌上去掉。正常情况下,解暑类的食物能够补充人体内所需的水分以及减少人体汗液的流出。所以和一些绿豆汤和薄荷粥之类的是很有帮助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应该多吃一些,它们既可以补充人体流失的营养。
二、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 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2、还须防治“空调病”
炎热季节,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 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一、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二、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三、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 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3、食品、衣物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 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在70%以上,就很容易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 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易霉变的食物有:面包、蛋糕、熟肉、鱼虾、奶、鸡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类等。衣物、床单、被褥发生霉变,同样会导致皮肤过敏。
一、封闭式包装的熟肉打开后,一天内应吃完,如果时间较长,在没有确认变质的情况下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牛奶变质一定不能喝。霉变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不要吃。
二、经过清洗的水果更易发生溃烂,所以应现吃现洗。如果局部发生霉变,可以将霉变的部分削掉后,再往周围扩大去除一厘米,其他 部分可以食用。如果一半霉变,就应丢掉。
三、衣物洗后最好晾在阳台上,阳光照射、通风可防霉变。冬天衣褥也应每月拿出通风日晒,防止发霉。
篇4:立秋的饮食禁忌及传统食物
1、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2、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3、吃茄子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
4、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5、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6、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7、贴秋膘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
篇5:2022年清明节饮食禁忌和传统食物
霉变的甘蔗不能吃
有句俗话叫做“清明蔗,毒过蛇”,意思是说,由于清明前后气温升高,一些甘蔗容易发生霉变,这样的甘蔗里会产生三硝基丙酸这种化学物质。而这种毒素不到0.5克就可以使人发生中毒迹象。霉变甘蔗中毒起病急,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仅10分钟,最长可达数小时。
因此若发现甘蔗霉变、内里出现红心、或棕褐色、青黑色,有难闻气味,则千万不能食用,市售所谓鲜榨甘蔗汁,若不能确定所使用的甘蔗是否霉变,则也不应饮用。不过,清明节的甘蔗只要是新鲜的、没有变质的,还是可以正常食用。
受污染野菜不能吃
清明时节人们趁踏青、上坟祭祖之时顺路摘点野菜,这都是极为常见的。野菜的营养价值高,近年来倍受追捧。但是,并不是所有野菜都可食用,有些野菜是有毒的,那些在公路旁,污水边受到污染的野菜,其中可能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误摘食用就会导致中毒。
青团并非人人可食
清明寒食自然少不了青团,青团包括糖皮、青皮和白皮这几类,其主要食材是艾草和糯米,而糯米是很难消化的食物,肠胃功能不好的人要慎食,特别是患有胰腺炎、胃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
螺蛳清洗不当勿食
清明时节的田螺丰满、肥美,民间赐予其“清明螺,胜似鹅”的美誉,但是采食螺蛳要注意,田螺因生长在污处,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很容易引发霍乱、甲肝及其他肠道疾病。因此,食用螺蛳一定要清洗干净。
★ 寒露时节传统活动
★ 清明节的传统活动
★ 小暑朋友圈文案
★ 小暑的古诗
小暑的传统活动及饮食禁忌(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