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天的古诗

时间:2022-11-30 04:31:35 作者:仢瓯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仢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杜甫春天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杜甫春天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杜甫春天的古诗

杜甫春天的古诗大全

立春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

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丽春

杜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

暮春

杜甫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

巫峡常吹千里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春水生二绝

杜甫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杜甫的典故】

在唐王朝,尤其是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王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

其实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等忠心爱国者为丞相,大力整顿相应弊政,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以至被后世称之为“开元盛世”。然而,玄宗后来居然任用了奸诈成性的李林甫为相,政治便开始出现腐败的苗头。天宝四年(745年),他在封杨玉环为贵妃后,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遂越发腐败了。此后他还依次封赠玉环的姊妹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及秦国夫人。她们出入宫廷,肆无忌惮,可以想见她们那“势倾天下”的吓人权力了。

而杨玉环的`堂兄杨钊也由于杨贵妃的得势而平步青云,在他担任御史时就被玄宗赐名“国忠”,以示恩宠。天宝十一载(752年),李林甫死后,原本是武则天面首张易之的儿子而其后却冒姓杨的杨国忠,居然做上了丞相;而玄宗也竟然把全国的军政事务交给杨国忠处理。此时的杨家,由于他们兄妹“势倾天下”,遂开始了结党营私,专干些非法的事情,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终于导致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

就如所有腐败现象的前期一样,杨家兄妹之间不但花天酒地,而且杨国忠还毫无廉耻地跟虢国夫人通奸。他们如此x乱的生活,居然也得到了玄宗皇帝的纵容;而老百姓则固然是有苦难言。

在古历三月三日这个作为传统节日的上巳节,人们为了除去不祥气氛,便又到水边去“修禊”。天宝十二年,杨家一帮人不但去参加了这样的活动,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到曲江附近游春野宴,喧闹异常。大诗人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这些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篇2:杜甫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杜甫春天的古诗大全]

篇3:杜甫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杜甫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漫兴九首

唐代: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译文

其一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古代女子十五岁正当青春,体态最为婀娜多姿,妩媚而动人。

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其二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其三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

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其四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其五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注释

(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3)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篇4:古诗杜甫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篇5:古诗杜甫

1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4、《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5、《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6、《寒食》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17、《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8、《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9、《送灵州李判官》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

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20、《登白马潭》

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篇6:古诗杜甫简单

杜甫四句古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畔独步寻花

篇7:古诗杜甫简单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奉乞桃栽一百根,

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树,

濯锦江边未满园。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华轩蔼蔼他年到,

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

幸分苍柳拂波涛。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草堂堑西无树木,

非子谁复见幽心。

饱闻桤木三年大,

与致西边十亩阴。

诣徐卿觅果栽

草堂少花今欲栽,

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

果园坊里为求来。

少年行

马上谁家白面郎,

临阶下马蹋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

指点银瓶素酒尝。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朱樱此日垂朱实,

郭外谁家负郭田。

万里相逢贪握手,

高才仰望足离筵。

答杨梓州

闷到杨公池水头,

坐逢杨子镇东州。

却向青溪不相见,

回船应载阿戎游。

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池鹅一群,

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

为报笼随王右军。

篇8:杜甫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哪些

杜甫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哪些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是一个惹人情思的季节,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振奋,也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的感伤。为大家分享了杜甫描写春天的诗歌,欢迎欣赏!

《丽春》

唐代:杜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翻译:春天来了,花草盛开,丽春花在春天里开得是最好的。花刚开的时候颜色是最好看的,盛开时非常的灿烂。那么多的桃花的枝条,不管移到哪里都是可以成活的。那么为何丽春花如此贵重呢?说出来害怕被你们知道了。

赏析:《丽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词,全诗诗人写的是在春日里美好的景象,而在春日景象中诗人是独爱丽春花的。全诗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国都已经被攻破了,只有山河还在,春天里的长安是一片凄凉,到处都是荒芜的景象。我的'心情是非常感伤的,对着花儿流泪,听着鸟鸣叫时心情繁重。战火还在燃烧着,此时一封家书是非常的珍贵。看着这样的情景,愁白的头发越来越稀少了,甚至连簪子都已经是插不上了。

赏析:《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经典古诗。这首诗的前四句,诗人写的是春天时候长安一片落败的景象,诗人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这首诗后面四句写的诗人记挂亲人,心系国家的情怀。这首诗的感情是非常深沉,而又言简意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多好的春雨,好像已经是知道了季节的变换,春天来了,春雨也就自然而然下了。伴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的下落了,静静的滋润着万物。野外的小路上一片又一片漆黑的乌云,只有江面上的小船还独自亮着一盏灯。清晨的时候观赏在春雨滋润下的春花,一朵又一朵已经开遍在了美丽的成都里。

赏析:《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在成都草堂时所作的一篇名作之一。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的特点以及在春雨的滋润下成都的美丽象,全诗热情的讴歌了滋润万物的春雨,全诗画境与意境浑然一体!

《绝句》第一首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春天来了,翠绿的柳树在河岸边舒展开自己的枝条,吸引来两只可爱的黄鹂鸟在柳树上不停的鸣叫着。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天空中飞去。从小小的窗户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旧被白雪所覆盖着,而那远远的湖泊里,是那将要远征的东吴战船。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只黄鹂鸟在鸣叫,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上了天空,这句话一个行为,以及一个动作,在我们的面前就展开了一幅明媚的春光景色。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一句话表达出了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由物来生情。

《绝句》第二首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春天来了,江山沐浴在春光之中是多么的美丽啊,一阵又一阵的春风送来了百花的香气。飞翔的燕子正忙着衔泥土来筑巢,而鸳鸯正在沙滩上晒着明媚的阳光。

赏析:《绝句》第二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春远》

唐代: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翻译:春天来了,花儿盛开了,桃树柳树的枝条轻轻的飘荡着。春日白天是比较长的,只见鸟儿在鸣叫,在远处看独独只见到柴扉。关中数几年都是乱的,只有吐蕃近在西山。故乡啊,是回不了的,只能在军营中思念亲人。

赏析:《春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首诗的前四句诗人描写的是暮春时的景象,后四句诗人表达的是对于春日的感怀之情。

在诗人杜甫的笔下,我们感受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诗人通过描写春天,不仅仅是赞美春天,诗人还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情景相融合,浑然一体!

篇9:七夕古诗杜甫

七夕古诗杜甫

《牵牛织女》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作品赏析

【鹤注】当是公初至夔时,因所见而赋之。依梁氏编在大历元年。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①。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②。神光竟难候③此事终蒙胧④。飒然精灵合⑤,何必秋遂逢。

(首言牛女会合,出于俗传之妄。朱注:牛女会合,自汉人已有其说。吴均《齐谐》又譔桂阳成武丁事以实之,世俗多为所惑,公故力辟其诬。)

①《齐谐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忽谓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吾向已被召。”弟曰:“何事织女渡河?”曰:“暂诣牵牛。”《尔雅》:“河鼓谓之牵牛。”《晋志》:织女二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宝。陆机诗:“牵牛西北回,织女东南顾。”

②周处《风土记》:“七月七日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织女,言此二星辰当会。少年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奕奕正白气,有光暖五色,以此为征,便拜而乞愿。”

③《汉武帝纪》:祭后土,神光三烛。

④支遁诗:朦胧望幽人。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

⑤夏侯湛《东方朔像赞》:“精灵永职。”

亭亭新妆立①,龙驾具层空②。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称家随丰俭③,..白屋达公宫④。膳夫翊堂殿⑤,鸣玉凄房拢⑥。曝衣遍天下⑦,曳月扬微风⑧。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⑨。初筵裛重露⑩,日出甘所终。

(此见七夕祈请,乃世俗之好事。新妆龙驾,想望织女也。称家句,言贫富皆然。白屋句,言朝野皆然。膳夫鸣玉,言贵贱皆然。曝衣瓜果,引证七夕事。裛露照日,谓终夜虔祀。)

①《杜臆》:亭亭二句,指织女,乃俗论如此。《世说》:亭亭玉立。庾信《七夕赋》:“嫌朝妆之半故,怜晚拭之全新。”

②谢脁《七夕赋》:“回龙驾之容裔。”

③《记》:“称家之有无。”

④《说苑》:穷巷白屋。白屋,茅屋也。【綖注】明皇贵妃七夕长生殿有感牛女事,知当时宫中有此俗矣。《左传》:有守于公宫。

⑤《西京赋》:“膳夫驰骑。”注:“宰夫也。”《嵇康传》:鸣玉殿省。

⑥庾信《七夕赋》:“此时并舍房栊,共往庭中。”凄房栊,言室内一空。

⑦《西京杂记》:太液池西有汉武曝衣楼,七夕出后衣曝于楼上。崔寔《四民月令》:七月七夕,曝经书及衣裳。

⑧谢庄赋:“曳云表之素月。”李德林诗:“微风动罗带。”

⑨《荆楚岁时记》:“七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蟢子网于瓜上者,则以为得巧。”

⑩《诗》:“宾之初筵。”陶潜诗:“裛露掇其英。”

(11)《庄子》:“日出而作。”

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①。防身动如律②,竭力机杼中③。虽无舅姑事④,敢昧织作功。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⑤,恩始夫妇恭⑥。小大有佳期⑦,戒之在至公⑧。方圆苟龃龉⑨,丈夫多英雄⑩。

(此因织女而及夫妇,见人情不可苟合。女子待嫁,未免忧心忡忡,但以礼律身,唯勤事织作而已。盖夫妇之道,通于君臣,臣一失节,则君将不容矣。妇一失身,则夫将见绝矣。故知大而仕进,小而婚配,皆当出于至公也。牛女渡河,说既荒唐,旧俗乞巧,显涉私情,故以夫妇人伦之道讽谕世人。君臣句,特比语耳。此章,八句起,后两段各十四句。)

①《诗》:“忧心忡忡。”

②陈琳檄文:“如律令。”李善注:“文书下如律令,言当履绳墨,动不失律令也。”

③古诗:“扎扎弄机杼。”

④《记》:“逮事舅姑。”无舅姑,未嫁夫也。

⑤刘伶《酒德颂》:“陈设礼法。”

⑥《内则》:“礼始于谨夫妇。”

⑦《楚辞》:“与佳期兮夕张。”

⑧《论语》:“戒之在色。”

⑨《九辩》:“圆凿而方柄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⑩孔融书:“盛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张綖曰:《易》言物不可以苟合,故借牛女无私会之事,以兴男女无苟合之道。又因男女无苟合之道,以比君臣无苟合之义。盖合必以礼者,女之佳期。进必以正者,士之佳期。如或不在至公,恐英雄丈夫,必不以不令之女而为妇。刚明正大之主,又岂以不令之士而为臣哉。是诗,触类旁通,高古严正,可见古作诗者之意。

罗大经曰:朱文公尝病《女戒》鄙浅,欲别集古语成一书。立篇目,曰正静,曰卑弱,曰孝爱,曰和睦,曰俭质,曰宽惠,曰讲学。且言如杜诗云“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凡此等句,便可入正静。他皆仿此。尝以书属刘静春先生子澄纂辑,迄不能成,公盖欲以配小学书也。

洪迈《容斋随笔》曰:《洞微志》载苏德哥为徐肇祀其先人曰:当夜半鬼宿渡之后。翟公巽作《祭仪》十卷云:或祭于昏,或祭于旦,皆非是。当以鬼宿渡河为候。而鬼宿渡河,常在中夜,必使人仰瞻以俟之。予按天上经星,终古不动,鬼宿随天西行,春昏见于南,夏晨见于东,秋夜半见于东,冬昏见于东。安有所谓渡河及常在中夜之理。织于昏晨,与鬼宿正相反,其理则同。杜诗云“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梁刘孝仪诗云“欲待黄昏至,含娇浅渡河”。唐人七夕诗皆有此说,此自是牵俗遣词之过。故杜老又有诗云“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竟难候,此事终蒙胧”,盖自洞晓其实非也。

篇10:古诗绝句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文学特点

诗文表述

语言

杜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格律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内容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 。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主要思想

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诗人。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就是一种企望入仕,在仕途大业中实现自己“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即渴望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兼济苍生。三十五岁以前,是杜甫的读书和壮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杜甫的经济状况也较好,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在这长期的壮游中,杜甫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经想到退隐,作一个“潇洒送日月”的巢父、许由,杜甫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决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杜甫也曾有这样的诗句“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又如“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等,这些诗句无一不反映出杜甫身上那种渴望济世扬名,渴望建功立业的雄怀大志,但是杜甫的.这种理想和抱负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忧患意识之上的。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而是积极号召。他哀悼那为国牺牲的“四万义军”,他告诫文武官吏要“戮力扫搀枪”,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实际斗争,这就使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如他的诗歌《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通过远眺,想到了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社会状况,从而凭依窗轩,胸怀家园,不禁涕泪交流。又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在这首诗中,由于听到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而惊喜若狂。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流落漂泊之时所作。由于安史之乱,社会显得一片狼藉,所以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社会归于安定。因此当他想到国家遭殃,战火不熄,生灵涂炭的时候就流泪不止,而当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于是又喜极而泣,不能自抑。可见,杜甫的忧来自于国家,喜亦是来自于国家,这就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759年七月,杜甫弃官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在漂泊的十一年中,他经常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他爱和劳动人民往来,而憎厌官僚,所以说:“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杜甫的生活仍然很苦,在他逝世的那一年,还因为避臧介之乱而挨了五天饿。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在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晏行》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和前期不同的,是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形式也更多样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性地赋予七言律诗以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年、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国家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篇11:杜甫的古诗

杜甫的古诗集锦

登兖州城楼——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张氏隐居——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杜甫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杜甫

秋水通钩洫,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杜甫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巳上人茅斋——杜甫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房兵曹胡马诗——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能横行。

画鹰——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杜甫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夜宴左氏庄——杜甫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龙门——杜甫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篇12:杜甫古诗赏析

杜甫古诗赏析

古诗《夜二首》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白夜月休弦,灯花半委眠。号山无定鹿,落树有惊蝉。

暂忆江东鲙,兼怀雪下船。蛮歌犯星起,空觉在天边。

城郭悲笳暮,村墟过翼稀。甲兵年数久,赋敛夜深归。

暗树依岩落,明河绕塞微。斗斜人更望,月细鹊休飞。

古诗《引水》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作品赏析

【鹤注】大历元年至夔州作。鲁訔曰:夔俗无井,以竹引山泉而饮,蟠窟山腹间,有至数百丈者。

【注解】: 月峡瞿唐云作顶①,乱石峥嵘俗无井②。云安沽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③。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人生流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④。

(此为夔俗引水而作也。夔州取泉,胜于云安沽水,但旅况艰难,一水未足以解忧耳。上下两韵分截。)

①《寰宇记》:三峡谓巫峡、巴峡、明月峡,惟明月峡在利州绵谷县界。又云:明月峡,在渝州巴县东八十里。《华阳国志》:巴郡江州县有明月峡。即此。《水经注》:江水又东径广溪峡,峡中有瞿唐、黄龛二滩,夏水回复,泝沿所忌。云作顶,言地高接云。②鹤曰:夔与云安有盐井,而罕有凿井汲泉者。《酉阳杂俎》:云安井,自大江诉别派凡三十里。近井十五里,澄清如镜,舟揖无虞。近江十五里,皆滩石险恶,难于沿泝。天师翟乾祐于汉城山上结坛考召,追命群龙,谕以滩波之险,使皆平之。一夕之间,风雷震击,十四里尽为平潭,惟一滩仍旧,龙亦不至。乾祐复严勅神吏追之,又三日,一女子至曰:“某所以不来者,欲助天师广济物之功耳。云安之贫民,自江口负财货至近井潭,以给衣食者众矣。今若轻舟利涉,平江无虞,即贫民无佣负之所,绝衣食之路。余宁险滩波以赡佣负,不能利舟揖以安富商也。”乾枯善其言,使诸龙皆复其故,风雷顷刻,而长滩如旧。③诛曰:《汉·地理志):鱼复,属巴郡,古庸国。《左传》:文十六年,鱼人逐楚师。是也。《水经注》:江水又东迳鱼复县故城南,故鱼国也。鱼复,即唐奉节县,属夔州。白帝城,在夔州府治东五里。④《庄子》:“期斗升水之活。”卢照邻侍:“赖此百忧宽。”何直,言当不得宽忧也。

杜甫的古诗

杜甫《不见》古诗赏析

杜甫古诗《望岳》

春天诗句古诗

关于春天的古诗大全

春天古诗25首

春天的古诗

关于春天的古诗

有关春天的古诗

杜甫表达思念的古诗

杜甫春天的古诗(集锦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杜甫春天的古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