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踏尽公卿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 目录
篇1: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
开学几天,在全班同学基本都相互认识的情况下,有天下午大家在玩积木的时候,浩浩突然跌倒并放声大哭,后了解原因是因为天天拿了浩浩的一块积木不还,浩浩在追天天的过程中不慎跌倒,所以大哭。当时我安慰天天说:“不哭,不哭,老师给你两块积木。”然后我对周围的小朋友问道:“谁愿意把自己的积木给两块给天天同学的啊?”,令我尴尬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小朋友愿意,甚至还有的小朋友把手里的积木往身后藏去。最后虽然通过开导,让浩浩和天天相互道歉,两个小朋友很开心的玩在一起,但是这个事情却反映很多问题。
案例分析:
浩浩是个可爱的大男孩,虎头虎脑,身体比较壮实,身高在班里是排第一的;天天性格比较内向,由奶奶天天接送,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对于当天浩浩、天天两个小朋友的行为其实不难理解,浩浩之所以拿了天天的积木可能就是无心的,在天天讨要的的过程中起了玩心,又比较高大所以故意不还,和天天玩起了追逐游戏。天天同学自小被家里宠着,家长千依百顺,性格比较自私,容不得别人拿自己的东西,所以才会为了一块积木一直追着浩浩不放。最后周围的同学不肯给积木给天天的主要原因也应该是小孩子,都比较自私,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自小习惯了好东西都是自己的,没有跟别人分享的习惯,所以都袖手旁观,不肯送出积木。
案例思考: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都是刚刚脱离家长无时无刻的照顾,虽然性格远远没有定型,但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已经具备了一些性格特征。因为这些子女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事事都顺着。而且孩子的天性本来就是比较自私,自我保护意识强,对于自己的东西占有欲强,而上幼儿园以前又缺乏同龄玩伴,家长也基本不教好东西要和伙伴分享,学会谦让和助人为乐,所以孩子基本上都比较自私,也没有什么帮助别人的念头。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协调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帮助孩子改掉自私、所有好东西都要、舍不得和人分享的习惯和认识,为孩子树立学会分享,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性格。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抓典型,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占有欲、攻击性特别强的孩子,加强个家长的交流、沟通,通过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习惯和认识,树立好的性格。
第二,通过园所宣传栏,家长会等渠道对孩子的这一普遍情况对家长进行说明,并突出这种性格和认识对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大多数家长的重视,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更加清晰、正确的认识,并对孩子进行专门教育,从而帮助我们幼儿园教育分担教育压力,增加教育成效。
第三,作为老师,我们比家长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针对小班的孩子还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教育,我们可以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的习惯和认识进行改造。比如说,比如说进行帮助同学有奖游戏,只要是帮助了同学,哪怕是再小的帮助都对孩子进行鼓励或是奖励,在孩子心中树立帮助别人是好事的观点。针对一些孩子占有欲强,自私的情况,完全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可以开展送礼竞速游戏,比比看谁先把自己的小东西送完,早送完有奖;还可以开展交换小游戏,引导孩子之间通过互通有无,从而获得一些小奖品等等。
篇2: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
如何让孩子们安静的午睡在我们班是个很头疼的问题,今天中午又有几个小朋友不休息了,他们睁着眼睛东瞧瞧西看看,如果老师在旁边守着还是挺听话的自己也能睡着!如果老师有事走开了他们就开始叽叽喳喳说话,在床上乱蹦!我一直在想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突然之间灵机一动我侧身装出一副倾听的样子:“嗯我听到了一种声音”我小声对那几个没睡着的小朋友说。他们反应很快!也装出倾听的样子来“我怎么没听见啊!”我说:“那是因为小朋友说话声音太大把小精灵给吓跑了!你们把眼睛和嘴巴都闭上没声音一会小精灵就会出来和你们说话了你们快把眼睛闭上吧试一试!大眼睛也累了顺便让他们休息一下吧!”我说完这些话小朋友们慢慢把眼睛闭上没一会工夫就睡着了。孩子就是孩子其实他们的思想很简单,关键是我们要站在他们的思想上去思考问题!
孤独的“小公主”
我们班有个叫芮芮的小朋友,小名语语,非常可爱。这孩子年龄虽小,但是很聪明。大约来幼儿园两个星期左右,语语妈妈向我反映孩子不合群,让她很担忧。家长这种担忧情绪的表现让我们意识到接下来我们的日常生活指导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首先,我安慰家长,告诉她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宝贝 的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这种表现是新入园宝宝们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想有什么就有什么,想玩啥就玩啥,吃的喝的应有尽有,却忽略了与同伴在一起玩时所能激发各方面的潜能。
其次,我们老师会尽多的创造机会和游戏活动来帮助宝宝们学会怎样与伙伴交流相处,让孩子在幼儿园大家庭中共同游戏,共同体验集体活动快乐的时候找到自己与社会他人亲近的良好态度。我相信孤独的“小公主”会慢慢地变成活泼的“小公主”。
篇3: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
开学时,新入园的源源小朋友连续两周不肯吃饭,除了肯吃自己带来的小点心,喂她只会哭闹。老师们是急在心头,愁在眉头。
怎么办?不吃饭怎么行?不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怎么行?
又到午餐时间了,源源睁着两只大大的眼睛,圆溜溜的眼珠咕噜噜地转,接着,她看到了我手里捧着的饭碗,“哇”的一声又大哭了起来,怎么办呢?总的试试吧,我先把源源抱到怀里,试着小声地跟她商量:“今天源源表现很棒,我请源源吃一口,尝尝厨房阿姨做的饭菜怎么样?要不要给阿姨评个五角星?”源源还是哇哇大哭,我又强调:“今天只吃一口,品尝一下就好。”商量了很久,源源见我一直坚持,终于一边哭一边张开了嘴,我小心翼翼地把饭菜喂到源源的嘴里,轻轻地安抚着她,以免她在哭泣的时候被饭菜呛到,源源含着饭渐渐停止了哭泣,慢慢地嚼着饭菜咽了下去。我没有喂第二口,我要遵守和她的约定。接着,我试着和她一起评说了今天的饭菜,并肯定了她的见解。
第二天,我如法炮制。不过这一次源源吃了第二口、第三口,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评出厨房阿姨的“手艺”。我告诉源源,厨房阿姨烧菜更用心了,因为她想得到源源的五角星呢!
第三天,源源破天荒吃了小半碗,我告诉她:“因为源源肯吃了,吃得更多了,所以阿姨烧得更好吃了!她以后要是吃得更多,阿姨一定会烧得更好。”
一个星期后,源源能吃下整整一碗饭了,看着倔强的她一点点在进步,我们别提多高兴了。后来,我了解到她喜欢吃面条,不喜欢吃海带,我就有意地根据她的喜好多添少盛,并对她吃得多、吃得好的时候多加鼓励、赞扬,树立起她的自信心,我欣喜地看到,源源在慢慢进步。
动点脑筋,用上耐心,孩子的信心,孩子的进步会更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篇4: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
新学期开始了,宝宝班的孩子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难免会对父母、爷爷奶奶有所依恋,哭闹不停,但也有安静,乖巧不吵不闹的孩子。比如,我们班的吴雪菲。她就是一个聪明、漂亮,又讨人喜欢的小姑娘。入园第一天,她就被幼儿园漂亮环境所吸引,一会玩玩具,一会抱娃娃,一会又跑过去看哭的孩子,情绪十分愉快,我很高兴又这样适应能力强的孩子。
几天过去了,由于哭闹的孩子还是较多,我便让雪菲自己选择喜欢的活动,她和其他几个不哭闹的小朋友玩得十分开心。
可是今天中午吃饭时,我正忙着喂几个不愿自己吃饭的孩子,抬头一看,雪菲的饭菜一口都没动,我忙鼓励她说:“雪菲最能干了,会自己吃饭。”一会儿只见雪菲眼里满是泪水,一声不吭的走到我身边,轻轻拉着我。我抱起她,轻轻地问:“怎么了?不高兴吗?”只见雪菲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我似乎明白了,像雪菲这样的孩子,同样也会对亲人依恋,同样对陌生环境不安,只是表现的不像哭闹的孩子那样强烈。
于是,我给雪菲喂了几口饭,让她渐渐平静下来,并愉快的吃好了饭。接下来的午睡、下午活动中,我总是有意无意的关注她,或温柔的抚摸她、轻拍她,或投以鼓励、赞许的目光,让雪菲时时感受到我的亲切、友善的体贴,很快她就在新群体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老师、小朋友相处的很开心。
雪菲的事提醒了我,每个新入园孩子的不适应都各有不同。做为老师要善于因人而异及时排解和疏导,尤其是别忽视那些入园表现好、适应快的孩子。只有看到孩子们每天都有进步,才是老师最大的安慰。
篇5: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
记得有一次我去小二班带班,感触颇深。真是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吓一跳。小二班的孩子们能干极了。午睡起床时,大部分孩子开始自己穿外套、裤子、鞋子。我只需帮个别孩子穿就行了。再看看我们班,孩子们起来就会喊:“老师,快帮我穿。我不会。”就算是我们帮忙穿,有些孩子还是一动不动,像个洋娃娃似的任我们摆布。个别孩子如果你不帮他,他就一屁股坐那,直到你妥协。点心时间,孩子们都自己尝试着撕面包袋,有的用手,有的用牙齿咬,有的去美工区拿剪刀剪。有的孩子不会,会有其他已经解开的孩子帮忙。再看看我们班,孩子们拿到面包就开始求助:“老师,我打不开。”而老师则会很顺其自然地帮孩子解开包装。
这次的半日活动让我意识到我们班的问题:孩子的自理能力差。解决这个问题已是刻不容缓了。仔细回想我平时带班时的各个环节,有很多地方剥夺了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比如为了节省时间,每次洗手前都是老师帮孩子们卷袖子。午睡起床时为了不让孩子感冒,以最快速度帮孩子们穿好衣服。看到孩子有鼻涕,直接把餐巾纸递到孩子手上。类似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可以说,我们班孩子自理能力差,除了家里家长们处处包办代替外,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处处帮助、替代孩子做事,想照顾好孩子,这不是在爱孩子,是害孩子。作为老师,更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更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自我反省后,我开始行动。比如点心时间吃面包,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把面包分下去,而是让孩子自己去餐车上拿。拿好后自己想办法打开。有些孩子听后试了一下就嚷嚷:“老师,我打不开,你帮我打开吧。”我摇摇头说:“想要吃到面包就得自己想办法。”有些孩子听后跃跃欲试,用手撕、用牙齿咬、用剪刀剪。不一会儿,有几个孩子成功了。这几个孩子开心极了,得意洋洋地去向别的孩子传授方法。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事件中,孩子们锻炼了动手能力,明白动脑筋、多尝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获得了成就感。可惜以前这一切都被我随手帮孩子打开这一动作给粉碎了。
以后我就试着“偷偷懒”吧,多让孩子自己来!
篇6:小班教养笔记随笔
今日孩子们的早点是圆圆的芝麻饼干和方方的薄饼干还有小馒头。说实话,孩子们每一天的早点都差不多,所以孩子们吃这些饼干的时侯兴趣都不太浓,异常是小饼干,好多孩子都不要吃了,对于方方的薄饼干孩子们是最喜欢的,所以都盯着方方的饼干吃,动作较慢的孩子有时吃不到。孩子们开始吃了,看到他们兴趣不高的样貌,我也拿起一盘饼干说:“我吃小小的馒头”说完就吃了一个小馒头,我又说:“我吃圆圆的芝麻饼干。”就这样我按顺序边说边吃,把三种饼干都吃到了,孩子们看到我吃饼干的样貌,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也开始一边说一边吃,并且也把三种饼干都吃了,平时不爱说话的悦悦也边说边吃。待孩子们吃完点心后,我发现今日的盘子里没有留下以前一向吃剩的小馒头,个盘子里的所有饼干都吃完了,并且今日吃饼干的速也快了很多。虽然他们说说、吃吃,但在这过程中他们也会到了“安规律排序”领。其实一天的工作中,有时随性很强,但都充满了教育性。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经验和知识会更加丰富。有时我们教师动一下脑筋,孩子才会真正在玩玩中学到本领!
篇7:小班教养随笔笔记
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小事,如果能适时帮助孩子,正确指导孩子,那么孩子将会在这无数的小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乐乐和洋洋(化名)同时拿着一个球,谁也不肯让,我说:“是谁先拿的谁先玩。”可他们两都说是自己先拿到的。我猜想,他们两个一定都很想玩这个球,便启发他们说:“你们看,姗姗和奇奇(化名)两个人玩一个球多开心呀,你们两个也可以一起玩球呀!”两个孩子愉快的答应了。可在玩的过程中,却始终看见他们俩一个人抱着球跑,另一个人追。这样的游戏算两个人一起玩球吗?他们两个虽然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可实际行动却告诉我,他们俩不想一起玩一个球。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两则小故事:一位母亲拿来两个大小不一的苹果请自己的两个孩子吃,弟弟抢先说:“要最大,最红的”母亲瞪了一眼,责备说:“要把好东西让给别人,别只想着自己。”哥哥灵机一动说:“我要最小的,把大的给弟弟。”母亲表扬了哥哥,并将大的苹果奖给了哥哥。从此,哥哥学会了说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终走进了监狱。
同样的情景,母亲说:“谁都想得到大的苹果,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两快,每人负责一块,谁干得又快又好,谁就吃又大又红的苹果。”最后,孩子通过努力得到了最大最红的苹果,也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要努力。两则小故事的情景相同,由于母亲的教育方式不一样,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从分苹果的小故事中,让我领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不仅仅是在传授一个道理,而是让受教育者在你传授的道理中学会辨别是非,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我想,他们一直不能共同玩一个球,是因为他们始终还是认为球是自己先拿到的,应该归自己玩。要想让他们共同玩一个球,必须解开这个心结。
我走到他们旁边问到:“你们俩愿意一起玩球吗?”
“我想投球,可扬扬非要拍球。”乐乐说,
“那怎么办呢?”我问,
“我先拍,拍一会儿再把球给他投。”扬扬说,
“不,我先投。”乐乐也不甘示弱。
问题又回到了这里:谁先玩球?
“你们俩都想先玩,我们用比赛的方式来决定,谁赢了,谁先玩,行吗?”
“好!”
和他们商量后决定,把球放到一个指定的地点,谁先跑到指定地点拿到球谁就先玩,玩一会让给另一个人玩。就这样,两个孩子也欣然接受了结果。再玩球时,扬扬拍球,乐乐在一旁帮他数数,当扬扬连着拍了很多次时,乐乐开心的在一旁鼓掌。扬扬投球时,乐乐站在一旁……
当然,玩球的事只是一件小事,但孩子的成长,正是由生活中这一件件小事的积累,形成了他们的人生观和对生活的态度,可见正确的引导和适时地教育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真可谓是生活无小事,教育无小事。
篇8:小班教养随笔笔记
一天自由活动时,美美哭着跑过来告诉我说:“小见咬我的手指头。”只见美美手上有一个深深地齿痕,别的小朋友看到美美哭了,也纷纷指责小见起来,还有的小朋友跑去把小见拉到我这边来,可是他拼命地往回拽就是不过来。
小见小朋友平时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可就是有点随便、自私,每次玩积木他都会把自己的篮子里装得满满的,做别的事情也是这样,各种事情从来也不会让自己吃亏,如果真是抢不过了,他就打,就咬,此类事情发生过很多次,和他谈心交流后,会好转几天,可是过几天又恢复原状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才知道原来他在家里也是这样的,家里的人都是事事依着他,让着他,才使他养成了自私的习惯。
这是独生子女惯有的特点,试想几个长辈共守着这样一个宝贝,孩子怎会不养成随便、自私的习惯呢?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孩子,对孩子有了正确的认识。首先,我们老师在幼儿园里应该多培养该孩子的自控能力。比如: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同时利用各种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向他们宣传幼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父母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控意识。引导家长用恰当的语言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帮助,使孩子全面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共同教育,慢慢的小见咬人的事情再也没发生过。
篇9: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
观察过程:
龙晓凤是我们班新来的一位小朋友,性格很内向,在幼儿园很少和老师小朋友说话。开学已经一周了,我拿出已学的字宝宝让小朋友来认,我先出示一张字卡对小朋友说,看哪位小朋友还认识这个字宝宝?”我一说完小朋友都很踊跃的把自己的小手举起来了,龙晓凤只是看了看我手上的字宝宝,我看着她说:“龙晓凤,你能告诉老师这个字宝宝怎么读吗?她缓缓地站起来,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说话,我微笑地对她说:“不要怕,老师知道你是最棒的!”只见她小声地读:“蜜,小蜜蜂的蜜”我让小朋友为她鼓掌,表扬了她。
措施:
1、创造条件,让她多开口说话。
2、多鼓励她,并多开设一些谈话活动。
3、平时在班里我们老师也应该多和她交流主动接近她。
效果:
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龙晓凤的性格活泼活泼开朗了许多,发现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候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容,有时候点她回答问题,也不会向以前那么小声地回答我,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显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乐成长!
篇10: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首先,在送孩子入园前一定要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马上会送他去一个新的环境。不要让孩子觉得害怕,告诉孩子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陪他玩、有很多的玩具、有喜爱他的老师,让孩子对入园有着很大的期待。有些家长经常以上幼儿园来威胁孩子当做是惩罚:你再不听话就送你到幼儿园关起来让老师来管教你……这样是不对的,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孩子心里留下了阴影,会造成孩子惧怕上幼儿园。
孩子刚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肯定会有不适应,入园前要给孩子打预防针:幼儿园里爸爸、妈妈不能陪你,如果要小便一定要告诉老师,有什么事要告诉老师请 老师帮忙……让孩子觉得在幼儿园里看不到父母的时候 老师是最亲的人、最可以依赖的人。千万别教孩子:有什么事就叫老师给妈妈打电话……要知道现在的孩子虽小,电话、电脑这些玩意还是早就知道的,心灵深处就会觉得我有什么事老师就会打电话叫爸爸、妈妈来看我。
刚入园的一段时间孩子肯定会有哭闹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有的父母就会很舍不得,有的爷爷奶奶看到孙子哭就舍不得走,一直在幼儿园里陪着。要不就是在窗外偷偷的看孩子的情况。这样是非常不好的`,给老师的正常安排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的孩子本来是不哭的,但看着别的孩子有家长的陪同自己没有也会跟着哭闹,最后演变成“黄河大合唱”全部一起哭,这是让老师最头疼的。做为父母应该配合老师一起让孩子赶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早上送了孩子到教室后放下了就算孩子哭闹也必须快点走人,不要跟着劝,越劝越舍不得,越走不了。你走后老师会安抚,这样孩子渐渐的知道他哭也是没有用的,幼儿园还是要上的,爸爸、妈妈还是不能陪的。(哎,俺教书的时候遇上过一个孩子足足哭了一学期,真是把我闹的头都痛了,还好第二学期终于适应过来了)
留意家长园地。家长园地里会有一些育儿小知识,帮助父母培养孩子。更重要的是老师会把学期目标、月计划、周计划都公布在家长园地里。如果你不看肯定不会知道老师要教些什么、达到哪种目标、需要家长做哪些配合……
加强与老师的交流:寻问孩子当天的表现情况、向老师说说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这些都更加便于老师和父母撑握孩子的心理状况。
相信做到这些一定能让孩子初入园后老师对你刮目相看,同时也能帮助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篇11: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总会发现有几个孩子会走神,或者做出令人烦恼的事。此时,老师如果停下教学来进行教育,这不仅仅打断了孩子们的思路,而且效果不必须很理想。但如果老师能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程的状况下,用表情、体态语等非言语手段给予用心的提示,则效果会事半功倍。这时的你,该如何选取呢?
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中,本来教室里只听到我讲故事声音,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啊―嚏!”重重地打了一声喷嚏,这时全班孩子开始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于是我拍了几下手示意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但孩子们似乎没有停止笑声的意思,声音十分得吵,甚至有两位孩子已经趴到了地上。我下意识地将一只手盖在了自己的耳朵上,顿时孩子们也开始模仿起我的动作,我立刻伸出食指放在嘴边,冲他们眨眨眼。啊呀,教室里一下子静悄悄的。我拍拍手,然后又拍拍腿,大家个个坐得端端正正。于是我伸出大拇指表扬他们,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顺利地开展完我的教学活动。
由于每位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都不同,对于小班孩子来讲,他们处于好奇心萌发阶段,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与神态。在平时生活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现象随即做出各种反应。
在这件事件中,我巧妙利用非言语交际手段,调动了孩子们的用心情绪。对于这种方法,我们还能够将其运用到平时生活教育中。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发现极个别孩子不认真听讲,能够走过去轻轻地摸摸他的头;当孩子们在玩玩具时,发生争执或者乱扔玩具,能够皱皱眉头表示不满或者摇摇手阻止他们;当发现孩子们大吵大闹时,能够带领他们学习小猫等动作,学会轻轻说话。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并能正确地领会其中的暗示,自觉、愉快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孩子们还很小,为了让他们愉快地理解老师的教育,同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要做的还有许多……
篇12: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
这天上午我组织幼儿上了一节游戏课,“抢椅子”的游戏,在游戏中我讲解了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我请了十个小朋友为一组。游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第一次铃声停后李子玉被淘汰了,之后第二次第三次,但是在第五次问题来了铃声停后李俊瑶和崔新坤同时抢到了一把椅子。这时他们两个又同时站起来让座了最后李俊瑶留下来。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两位为了一个玩具差点吵起来。这是怎样啦?事后我问崔新坤这天怎样不争了呢。他的回答好让我欣慰。老师你不是说小朋友间要互相帮忙、互相谦让。是的,我们在平时活动中就是让幼儿懂得大家在一齐关心、爱护、帮忙谦让,世界才是七彩的,生活是完美的,丰富多彩。
篇13: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我的“小班生活”感受。
到新幼工作已是第四年的开始了,由于生宝宝,我错过了一次带小班的机会,所以那时的我很羡慕小班的老师,从老师们的随笔中,让我感受到了小班孩子的天真可爱,与他们在一齐每一天都有开心搞笑的事发生。
盼望着带小班的孩子,最后,今年我如愿以偿的迎接到了我的第一届小班孩子。迎接到了一位聪明能干的配班老师张冬琴老师,还有做事勤快利索的保育员陈老师。那时的我很欣喜,对孩子、对自己、对班级、对工作都抱以了满腔的热情。也给自己制定了自我成长计划。
开学初,听有经验的老师说,小班的孩子其实最不好带了。常规培养挺难得。那时心里挺矛盾,一是期盼,期盼在我们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的转变和成长。二是害怕,害怕没经验的自己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
时间很快,孩子们来园已经一个多月了。从刚开始哭着不愿来幼儿园,到此刻高高兴兴的吵着来幼儿园,从刚开始的不愿睡觉,到此刻的自觉入睡,从刚开始的饭粒掉满地,到此刻的有意识持续干净,从刚开始的不会排队,到此刻的快速准确排队等等,都是我们老师值得自豪、高兴的事情。我更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会更出色。
一个多月来,给我的感受是辛苦、忙碌、欣喜、期盼。让我感受到了做为小班老师的不易。我们时刻都要调整好心态,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小,他们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我们老师的帮忙,这些琐碎的事,老师绝对不能视而不见,都需要我们的耐心引导。小班孩子理解潜力较差,好奇心又个性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而这时的我们就像姐姐一样热心的帮忙他们,并妥善的解决问题。个性是对于刚入园哭闹的孩子,没有耐心是不行的,他们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我们三位老师就耐心的安慰他们,和他们多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及时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主动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们喜欢和我们老师在一齐玩,在孩子们的心中占有地位,实践证明,孩子们都能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没有了哭闹的情绪。
接下来我们就要慢慢引导幼儿进行常规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我想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及时给予拥抱、及时给予孩子小礼物,等等。让孩子从我们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名幼儿的表现,如:孩子们的饭量,挑食状况;孩子们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多和孩子沟通,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了解孩子的转变和成长。
我想: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耐心细致,努力学习。尽自己的所能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好。让每个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对孩子负责、对自己负责。
篇14: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
小班教养笔记:胜利者务必是唯一的吗?
“抢椅子”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一。在我执教的十年中,“抢椅子”被一批批的孩子玩了一遍又一遍,我从未对它的规则有过任何质疑。
一天,我又带着孩子们玩起了“抢椅子”的游戏。游戏开始了,小朋友围着椅子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只剩下两位小朋友和――张小椅子。激烈的竞争开始了,铃鼓声越来越短促,小朋友的呐喊声越来越响亮,当铃鼓声停止时,两个小朋友都以最快的速度去抢椅子,结果一张小椅子一人抢到一半。
按照竞赛规则,胜利者务必是唯一的。于是,我想让他们用“石头、剪刀、布”决出胜负或重新开始比赛。谁知,两个小朋友却笑眯眯地坐在一齐,其中一个孩子天真地昂起小脸对我说“老师,你看,我们没有抢,我们两个人合着坐小椅子。我们是不是都能够得到小红花呢”孩子的友善和率真忽然让我有些不安。
平时,我们总是告诉孩子要友好谦让、相互合作。为什么在一场游戏中,却要让孩子将一些难得的品行与习惯统统抛开,去参与一次毫无好处的竞争呢再者,游戏中的胜利者为什么务必是唯一的呢当孩子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时,为什么必须要把残酷的竞争意识强加给他们呢孩子们成功而快乐地合坐一张小椅子,不正是他们对传统游戏的新注解,不正是他们创造性、灵活性、参与性与自主性的体现吗适宜的教育应能尊重并融合幼儿用心的思维,并借助孩子的力量推陈出新。
★ 教养笔记-引导
★ 小班教养总结
★ 幼儿园小班随笔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共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