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焦的秋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扬州的月亮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扬州的月亮散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 扬州的月亮散文
扬州的月亮散文
扬州的月亮,一定很圆,很亮,很温馨。
这轮月,照过吴宫,照过“街垂千步柳”,照过“入郭登桥出郭船”,照过白衫飘飘的杜牧,照过落魄江湖的姜夔。
这轮月一定很白,清亮如水。在这样的月下,有菱歌声,有采莲女归来,她们的身影,在月下,如一粒粒浮萍,青葱水嫩。她们的心,在月下,如一茎水草,轻盈飘摇。
扬州女孩是最美的,轻轻一笑,让人自失。扬州女孩,苗条如柳,轻盈如风,纤腰一握,临风起舞,让风流小杜,多年之后,赞不绝口。扬州女孩,能歌善舞的,“千家养女先教曲”,朱唇一启,吴侬软语,温润生春。
扬州女子,是扬州最美的一轮明月。
扬州明月,是扬州最美的一个女子。
她们,相互映衬,相伴相随,须臾不离。
扬州女子坐船,那轮月亮,就照在头顶,“小艇出港白衣湿”,映一层水色,使她们如荷花映水,弱柳扶风。扬州女孩清夜歌唱,那轮月亮,就挂在檐前,“霜落寒空月上楼”,白白一轮,剪下她们轻歌曼舞的影子。扬州女子相思时,那轮月亮,映衬着她们的泪光,映衬着“萧娘脸薄难胜泪”,让人心疼。
这轮月亮,曾映照着扬州女子所住楼台,“红楼月上时”,美丽着近水楼台,也美丽着远方游子的梦。这轮月亮,曾照耀着扬州女子的窗户,“高楼开窗玉腕横”,引得她们开窗望月,纤手微扬,让人断肠。
扬州月亮,总那么多情,那么水色氤氲,那么情致万千。
扬州女子,在这样的月下,总是那样的翩若惊鸿,净若白云。
这轮明月,照了高楼,照了板桥,照了阡陌小巷,也照了扬子桥。凡有扬州美女的地方,就有明月如霜,如水,如昨夜之梦。
扬州女孩夜游,月光泼洒一身,“月明衣上好风多”,伴随清风,吹衣飘飘,恍若仙子,清幽如梦,落尘不生。
扬州女子轻歌曼舞,月光,就“银床露冷侵歌扇”,裁下她们的影子,映照在粉墙上,纤细,清晰,自然曼妙。
扬州女孩“灯前互巧笑”时,月光,流洒窗外,白白一地,纤毫毕现。
难怪杜牧一来,忘记归去。
难怪人言“天下三份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难怪孟浩然要雇一只船,挥别友人,孤帆远影,“烟花三月下扬州”。
因为,扬州有明明之月,有如月美女,有如许风韵美景。
尤其那一夜,那个遥远的`唐朝夜晚。
二十四桥,一片水光,一群女孩,衣袂飘飘。一支长箫,一缕箫音,飘摇如丝,袅娜高空。这时,一轮明月,高挂柳梢头,高挂亭子的一角,千里银光,满天挥洒,空中流霜,皓皓一色。箫声,如一丝银线,在月光下泛起层层涟漪,逗起一个个银色的水花,打湿了杜牧的诗,也打湿了我们后世人的心。
这样的韵致,这样的月光,只属于扬州,属于扬州的女子。
杨花三月,春光如酒,清风如纱,草色如毯,花儿如眼。这时,不敢下扬州,下了扬州,让人断肠。
三月的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水色温润,清清一片;三月的扬州,“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让人衣袖生香,木屐沁绿;三月的扬州,“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让人神驰心软,醉卧不归。
下了扬州,你,就不想回家,就忘记了归家的路,就会如唐人一样长叹,“游人只合扬州老。”
当然,其中让你最痴迷的,是扬州的月亮,扬州月下的女子,她们柔顺如水,“纤腰间长袖”,长带当风;她们清新自然,“画船飞过衣香远”,犹如白鹤横空,给你留下一撇美好的想象;她们多情,婉转,轻轻皱眉,“颦蛾价倾城”,那种情态,婉约如雨。
这时,你会疑惑,是扬州的月亮优美了扬州女子,还是扬州女子优美着扬州的月亮。
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又或许,扬州女子,本身就是一轮圆满皎洁的月亮,亮在唐诗里,亮在宋词里,亮在中国文化的天空中吧。
篇2:扬州游记散文
扬州游记散文
记忆中扬州大概去过五六次,第一次去是上中学,当时我的一位同学父亲是镇江到瓜州这班船船长,我们一行五人早早地把自行车放到船上,然后搭船到瓜州,上岸后再一路骑行直至扬州。
第一次,印象已不深。后几次都是在扬州开会,可谓匆匆而来,急急而去,没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次,我携“同学少年“共游扬州,感觉颇佳颇深。
尽管行程倥偬,两个知名景点瘦西湖和平山堂都没去,仅在运河岸边和一个开放式公园转了转,觉得扬州确实很美,街面整洁干净,城市布局紧凑合理,运河逶迤曲折,穿城而过,亭台楼阁掩映在高楼大厦之间,更增添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抹古典的美。那天烟雨濛濛,视野不甚清晰,无意中也给这次行程和扬州城增加了几分诗意和朦胧。
扬州在隋唐时期已是中国经济、商业中心,地位相当今天的上海,当年扬广开凿大运河,三下扬州,最后一次把命都丢在这片繁华之地。历史上有很多文学大家都在扬州做过官,如杜牧、欧阳修、苏轼,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诗词文章,其中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以及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最为著名。天下总共三分明月,二分被扬州独占。可见扬州当年的繁荣富庶程度。迨至明清,扬州的盐商更是远近闻名,一次导游告诉我们:有一个盐商(名字记不清)吃一碗蛋炒饭需糜费白银一百两,其豪阔奢侈程度令人咋舌。清中叶,以金农、郑板桥、汪士慎等为代表八位画家结集扬州,他们画风接近,风格相似,形成一个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的一个画派,俗称“扬州八怪“。
扬州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底蕴的城市,值得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探寻千年古城的历史发展脉络,享受传统文明带来的心灵洗礼。
篇3:扬州行散文
扬州行散文
细雨敲窗,送一丝清凉。最美的季节,最美的江南,最美的时光。梦里的溪水,梦里的花飞,梦里的青石小巷。万倾水碧、千里青波、百园荷香;蜂恋花蕊,蝶与花飞,蜻蜓点水,慌慌碌碌的飞与静静寂寂的睡,动静中的相依相偎,怦然心动的美。醉在了江南的风雨,醉在了江南的烟花,醉在了江南的小桥流水,醉在了江南的画船轻舟,醉在了江南油纸伞下柔风扶柳,醉在了江南的水墨千秋。
墨染的山清水秀、粉墙黛瓦、烟锁重楼,双燕轻剪、飞花饶肩。江南的雨如痴如醉,轻轻缓缓、柔柔绵绵,烟雾一帘,风随雨卷,雨送风帘。盈窗、荡溪、绕花、缠叶,迷迷离离与乌篷船拥吻、牵绊、缱绻。这样的风雨随乌篷船飘过了远古的`钻木取火,飘过了金戈铁马,飘过了盛世繁华。乌篷船承载着多少悠扬的琴,绵绵的情、离别的歌。承载着渔家的希望、承载着盼归的喜悦、承载着江南的烟雨流光、承载着江南温婉四季。撑一篙乌篷船,梦回大唐、琴筝悠扬、水烟茫茫,吴音飘荡,清丽歌喉,一阙丽歌咏尽了盛世大唐,随歌载舞,舞出了羽衣霓裳,折扇轻摇,摇出了江南四季嫣然浮光。
琵琶一曲幽幽怨怨,青铜镜前,黛眉远山,朱唇轻染,剪烛窗前,莺燕呢喃,柔柔软软、缠缠绵绵、缱缱绻绻。
乌篷船又一篙顺流泊于古老运河渡口,河里轻舟飘荡,岸上人来人往,一朝步入画卷,梦回千年。运河蜿蜒于亭台楼阁的鳞次栉比间,城外小桥流水,杨柳轻抚,城内烟雨楼台,丝竹管弦,酒肆茶馆,繁华浓烟。
扬州美,最美瘦西湖。西湖的美,柔情似水,姣姣柔柔,妖娆妩媚。湖光与蓝天一色,静如处子、淡雅、温婉、悠闲。垂柳轻荡、万紫千红、百花馨香;蜂蝶飞扬、缠花戏蕊、一派轻狂;鱼戏青连、绿裙飘飞、芙蓉怒放。好一个二十四桥,好一个玉人,俏立桥头,素衣如皋、婀娜摇曳、葱指抚萧、音袅袅、穿水光、透花丛、环佩叮当、高山流水、洋洋盈耳、一曲吟罢,月练光华。这春宵一帘与风月无关,与富贵不染、与贪贱不连。静谧的夜,管什么千秋大业、管什么雨打窗台、管什么花落花开、又管什么水清山黛。
这颗古老运河上的明珠,是东海灿烂的霞,是天上七彩的虹,是夜色里月的华,是嫣然女子一袭轻莎,素心水湄,宁静从容婉约淡雅。思念你是笔落纸端的江南女子,一行行眷恋的诗章;思念你是舟车山水,一串串蜿蜒的过往;思念你是花开盈蕊,一袭袭醉人的馨香;思念你是如酥春雨一丝丝沁入心房;思念你是羽衣霓裳,一幕幕裙角飞扬。再一次牵你的手倾世温柔,牵你的手,痴情守候,牵你的手,尘缘泛舟,牵你的手风雨千秋。
篇4:哀扬州散文
哀扬州散文
我们这一代人所接受的启蒙教育应该都是大同小异的,以“文明古国,优良传统”为开头,以“半封建半殖民地”为结尾。听到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时,我们心底就油然而生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听到近代中国遭受世界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时,个个又都捶胸顿足,破口大骂。我们至今都无法说清,面对我们的历史,是应该自豪多一些呢,还是悲愤多一些?
我注意到中国历史风起云涌,竟与江北的一座小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座小城名叫扬州。
扬州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古城,至今已有近25的建城史,历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辉煌。春秋建城,汉代兴盛,唐代繁盛,明清鼎盛。纵观历史,每逢战争来临,就毁灭得彻底,一旦太平盛世,又很快恢复元气,为此,这座古城变得神秘而传奇。
扬州早在春秋时期就是吴王夫差的都城,吴国人在这里挖了一条中国最古老运河段,叫邗沟。邗沟巧妙地利用了江淮之间的天然水道和湖泊,人工开凿而成扬州城的雏形。然而,吴王夫差最初开邗沟是为了北进中原争霸,并没有想到此举后来造就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和航运交通的极大进步。又像后世的隋炀帝,世人都说是为了隋炀帝自己巡幸享乐才下令开凿大运河,其实历史歪曲了隋炀帝,应该还给他一个公正,不因“水殿龙舟”就彻底否认他的历史功绩,这都说后人诟病的结果。我们知道正因为隋朝建造的南北大运河,才有了大唐贞观之治的空前繁盛。
两宋时期的扬州,虽然社会经济曾一度发达,但随着金国入侵,南宋朝廷一路北逃,只是将扬州当做临时迁都的跳板,之后将扬州变成了与金国展开南北对抗的缓冲带,将一个经济重镇推向风口浪尖,于是,扬州废了建,建了废,直到明朝新政权建立,扬州又开始繁荣起来,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清兵入关,一场更大的灾难就要爆发。值得一提的是明末名将史可法,带领扬州人民抵抗清兵入侵,抵抗了十日,屠城了十日,而后又奇迹般的恢复元气,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达到鼎盛,这不得不令人费解。同在一个朝代,既可以做到覆灭得彻底,又可以做到繁荣到鼎盛,那么,扬州如何可以做到将覆灭和繁荣都做到极致?这是怎样的一群人?
带着无数的谜团,我走进扬州,小心翼翼地探寻扬州的历史遗迹,试图在别人不经意的角落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然而,现代的扬州与我的想像实在差距太远。扬州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就连街道上林林总总的广告牌与全国其他城市都一模一样,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特色。
直到瘦西湖的出现,才改变了我最初的看法。我眼中的瘦西湖才是扬州的精华,她相当完整地保留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历史原貌。在这里,我终于找到了久违的历史沧桑感,置身其中,恍若时光倒流。
瘦西湖起源于清代,是一条狭长的人工河流,经过三百年的打造,终于成为国内最美的河岸。如今,我站在当年乾隆爷驻足垂钓的地方,斜看白塔,正面是五亭桥,波光粼粼的湖面折射百年繁荣,那是一个王朝的幻影。
乾隆皇帝很喜欢南巡,所以才会在他的有生之年,六下江南,流连忘返,这还不够,他甚至将扬州的江南园林都搬到了北京的圆明园。可是他的子孙没一个像他一样下过江南,除了紫禁城和圆明园,再也看不到北京城之外的任何地方。
我们知道,扬州的'兴起与大运河息息相关。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是南北交通枢纽,历来得漕运、盐运之利,自古就是江南的富庶地区。可是,随着铁路的开通,满载历史的沧桑,饱含岁月的艰辛,京杭大运河,在运转了千年之后突然失去作用,成为一条“死河”,并很快被人遗忘。
从扬州悠久的历史来看,扬州是长时间繁华而后在很短的时间走向衰落,就像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扬州经历的这些持续的繁华和无情的衰落,是封建时代持续的繁华和近代社会条件下的无情的衰落。
扬州人显然不甘心这种落后,就像一个末代贵族,矛盾而纠结,久而久之演变成装腔作势,那是历史遗留下的一种普遍心态,所以我看到的扬州人大都是一副不紧不慢的生活状态,就算天要塌了,他们也不打算加快他们的脚步。
我心中一直存在一个疑问:扬州除了“烟花三月”和几处“亭台楼阁”,应该还有而更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种对文化锲而不舍的传承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在哪里?
有人说:江南民风文弱,可偏偏表现出好勇的一面,才有了扬州十日的殊死抵抗。文弱和好勇,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扬州?还有,为什么扬州人总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扮演一个民族脊梁的角色?
这也许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我却以为这一切与大运河有关。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实在是根深蒂固,令中国人世世代代守护在自己的土地上,无怨无悔,几千年下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很难改变。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结果就是要将中国人牢牢地栓在土地上,何曾想过农耕文明之外的世界?
神州大地的物资运输和南北贸易仅仅依靠一条人工运河就足够了,不必去面对波涛汹涌的海洋。所以大运河运转几千年,都不曾想过离运河不足百里的海洋,更不知海洋之外正在兴起的先进生产力,直到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国门时,中国人才意识到距离世界文明已经很远了。
中国人的愚昧,不是依靠中国人自身去发现,而是靠蛮夷的火炮来唤醒。这到底是运河的悲哀呢,还是中华文明的悲哀?
扬州之行告诉我,古运河是古代中国的文明,然而,内运河的繁华,随着河道关闭已经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是千年的嗟叹。扬州之行还告诉我,扬州的兴衰是中国历史自然进程的产物。扬州的繁华是农耕时代的繁华;近代社会是转向和建立工业社会,工业文明必定要淘汰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文明。扬州兴衰,从本质上反映着这一历史特征。
如今,我们哀其扬州之没落,也是哀其华夏之不幸,怒其华夏之不争,意在唤醒包括我在内的国人,不该沉浸在古老文明的幻想中沾沾自喜。
篇5:月亮散文
月亮散文
火红的夕阳慢慢的退到山的那一边了,房顶的红瓦,被夕阳的余晖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色,愈发的鲜艳好看。农舍屋顶袅袅的升起了炊烟,走在小镇上,空气中似乎飘散着晚饭的香味儿,缕缕晚风悠悠然的吹拂着肌肤,镇街两旁的路灯接二连三的亮了,天地间退去一天的燥热,小镇顿时安静了许多……
晚饭过后,沿着曲折的石板小路来到小河边,小河两岸绿草茵茵,野花簇簇,垂柳如烟含黛,河边青石上还温存着太阳的余温,把脚浸在河水里,立刻,一股清凉的感觉顺着脚趾涌遍全身……“城里妹子,还没睡呀?”我循声望去,原来是邻家大嫂顺着石阶走了下来,“没呐,这河边真凉快!”,我回应着。“是呀!这条小河也不知流了几百年了,下多大的雨也没见涨,再旱的天也没干涸过。还很清澈,要是大晴天,河里游鱼的骨头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大嫂边和我拉呱着边麻利的擦洗着身子,我静静地望着她,大嫂倒被我看的有了几分羞涩,她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凑到我身边说:“我家你大哥说我身上除了野味就没一点女人味儿,”说完竟自咯咯的笑了起来,大嫂皮肤黝黑,身板壮硕,做起事来风风火火,总喜欢骑一辆老款的铃木125摩托车,那速度足有100迈,大嫂还会做得一手地道的农家饭,这也是邻家大哥最为骄傲的地方。她包的野菜大包子、蒸的土豆丸子……那味道好吃极了!“晚上河边露水重,早点回去歇着吧!”一会儿功夫大嫂已洗漱完毕,边大声叮嘱我边往石阶上走去。这里的女人热情好客,从不矫情,这里的男人豁达坦荡,绝对的爷们儿。这里没有宋埠元桥、没有明砖清瓦、没有城市的喧嚣,有的只是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蓊蓊的苍绿和沁人心脾的山花香,我常在清闲的日子里,徜徉在山水间,于恬淡美好中静观那一树的花开花落,于小桥流水间倾听漫山鸟啼的委婉,拾秀撷英,采菊东篱下,悠然的闲散在南山脚下,这座普通的北方小镇,有我看不够的风景!
月亮升起来了,小河对岸的稻田被皎洁的月光涂鸦了一层淡淡的白霜。河堤 上的野花吸足了月亮的精华,恣意释放着山野的清香。清澈柔白的月辉透过柳荫洒在河面上,静谧斑驳的涟漪一圈圈的荡漾开来,我顺手掬起一捧细碎的月色,洒向河岸,不想却惊扰了草丛中亦或是在谈情说爱、亦或是在玩耍嬉戏的一对青蛙。呱呱叫着惊慌的“噗通、噗通、”跳进河里,将一池璀璨的月光砸的支离破碎。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小河边处处氤氲着夏夜的芳华,置身其中,心儿变得踏实而安详。我何不也学学名人?且也受用一回这无比恬美的“河畔月色”呢!
月上中天了,果然被邻家大嫂说着了——河边露水重。河面上慢慢升腾起一层浩渺的雾气,若有若无、似隐似现,夜色阑珊,回家的石板小路洒满洁白的月光,夜空中呈现出一种墨蓝色的风情,“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色如水,洗尽了世俗的铅华,朗月照乾坤,拂去人间萎靡的阴霾。我沐浴在清澈的月光中,于心中的荷塘,撑起一叶如月儿一样轻盈的兰舟,满荷玲珑的思绪,不受仄平的约束、不受韵脚的限制,在美妙的月色中自由荡漾!驶入我梦的家园!
一朵花,一棵树。一座房子,一条路。一座山,一条河。一只小船,一个我……
篇6:月亮啊月亮散文
月亮啊月亮散文
与往常一样,先生需要把车先开进家门前的小树林里才能调头,一年四季,林子里总是覆盖着厚厚的落叶,踩上去好像母亲的胸怀一样柔软。每每我总是抢先一步下车,好早一步看到,听到车响相继迎出来的母亲和父亲。
我看到母亲神色慌张的走出来,老远就打起手势招呼,先不要倒车,先不要倒车。我走过去听到母亲低声的嗫嚅:“你二哥……三轮车……腰……”我知道二哥的腰平日就有些劳损,这一不注意又犯了旧毛病。还是为了再确定一遍地又问:“是我二哥?”母亲说不是他,是我的父亲。
我跑进父亲的屋里,看父亲坐在床沿上,我快速的打量他的全身,只见他体恤衫露出来的右胳膊被擦伤了一片长长的刮痕,淡淡的血迹和湿泥土混和在一起,鲜亮亮的伤口,彰显着一目了然的痛。我双手抓起父亲的粗裂的手掌,泪水一下子涌出来:“爹,你的手在抖……”我听到身后的二哥嫂、侄女等一致喊来的建议:“去医院查查吧,查查放心。”父亲连续的摇着头;“不去,不去,不要紧,走几步就好了。”说着他吃力的'站起来弓着腰板,挪动双脚给我们走着看。
父亲的脸色带黄,也许还没从那突如其来的的惊吓中回神出来,头发凌乱,脸上挂着密密麻麻的汗珠。我怕被他看到我抑制不住的眼泪,跑出去。亲情面前,人们总是背对着伪装坚强。
我很纳闷,极少去地里干活的父亲,怎么竟坐着二哥的三轮车下地呢。母亲说,二哥听说我这次想带些紫薯回去,就抓紧去地里刨,没想让耳聋的父亲听到了,执意和他一块去帮忙刨的快。结果在回来的路上,经过很大的一个山坡上,车闸失灵,父亲从车上摔下来了。一阵强烈的内疚感再一次使我泪如决堤。
父亲在乡教育业,曾经是教学成绩相当出色的老师,退休后在家里比较悠然自得,唯一的劳动,就是特别认真的种植菜园。父亲知道我喜欢吃青菜,每次都从时令菜园里能采摘的菜,给我打包。偶尔干家务的他,只围着我转。上次回来,给我用木柴生火,煮熟一锅玉米,一锅花生。刚入秋那次我回家,怕我错过吃煮鲜花生的时间,他和母亲去那干旱的硬邦邦的花生地刨。这次,又是他自告奋勇的去为我忙活。
凭我们怎么要求,父亲也不答应去医院检查。他一再撵着我们走,去婆家那边过去的不要太晚了。懂事的二嫂,搬起父亲刚刚为我刨回来的紫薯,就向车里装去,一边嘱咐我:“你们走吧,就依了咱爹了,有事我给你打电话。”我听劝了大家的话,最终上了车,不敢抬头看每一个送我出行的人,我怕,一脸的泪水,带出全家人的感伤。
半个小时的路程,我无法控制眼泪。先生怕我这样过节会不安心,说可以把节日礼品放下后,再陪我返回,心里才多少有了些安慰。夕阳西斜,等我准备返回时,却遭到了母亲百般反对的理由,母亲一再强调,我们妯娌们聚一块也不容易,留在那里过十五才对。我无语。
万家灯火映悲欢,一轮明月诉离合。这中秋之夜啊,有多少心事被月色拾起,藏在了岁月一眨眼的瞬间……
篇7:散文:月亮是什么
散文:月亮是什么
月亮是什么?小时候凝望暮色四合、繁星闪烁的夜空,每每发现那轮大如圆盘亮如银玉的月亮,心中不禁涌起这样或者那样的遐想。
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从一片乌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窥探,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一扭身,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就像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色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光,真是好看极了。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树梢,留下温和的笑容。月亮圆圆的,像纺车、像纱线,永远都纺着她那浪漫的遐思。过了一会儿,“月亮姑娘”呆不住了,便在一片乌云的簇拥下,倏尔消失了。
听奶奶说,月亮乃是一小女子,这小女子啊就是月中嫦娥。我很是不明白,月亮它明明是一件东西,或者说是一个物品,千百年来,它圆了又缺,缺了由圆,圆圆缺缺,缺缺圆圆,周而复始,却始终悬挂在天空,怎么又变成一个小女子了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噢,原来婵娟是你的别名呀!奶奶说,当年后羿射杀九个太阳之后,解民于水深火热,百姓便拥他为王。后羿为王之后,整天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动辄胡乱杀人,变成了人人痛恨的暴君。后羿怕好景不长,便从王母娘娘那里求来了长生不老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怕后羿长生不死,贻害百姓,便毅然偷服了灵药,就奔到月亮上去了。从此远离人间烟火,忍受着孤独寂寞,一个人在冷冷清清的广寒宫里,怀抱着玉兔,静静地聆听吴刚砍树的声音。“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不知道到现在她还后不后悔?
在外国,月亮即月神塞勒涅。它是一位头戴金冠、手持火炬,金发披肩、温柔美丽的少女,乘着两匹白马拉得闪闪发光的.月车,车后常常跟随者一大群的追星粉丝——星星。你看,她来了,轻盈地走过,用她女性的温柔的光辉,照耀着江河湖泊、大地原野,照耀着世上的男男女女、芸芸众生。于是,外国的诗人感激她的恩惠,用诗赞美道:月亮轻步走下了云梯,毫无声息地穿过窗门的玻璃;于是她带着母亲的柔软的温和,俯伏在你上面,将她的颜色留在你的脸上……
月亮又是艺术之神,从古及今,那么多的诗人、文人和骚客都赞美歌颂她,从她那里获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唐代的李白、李商隐;宋代的苏轼、李清照,现代的朱自清、张爱玲等,诗中有仙气,文中有灵气,那都是因为有月亮在其中做他们的诗魂和文眼呀!西方文学家对于月亮往往赋予更多的人格魅力,如法国诗人波特莱尔在诗集《恶之花》中对月亮的描写;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李尔王》中那轮粗犷的月亮。
啊,是谁在弹奏钢琴!哦,我听清楚了,这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声音很动听,很美妙,“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我知道,我已醉眼迷离地沉醉在她雪白的胸脯,时间凝固了,我仿佛一缕轻烟羽化成仙,归于永恒。
篇8:初中扬州的月亮作文-月亮的作文
初中扬州的月亮作文-关于月亮的作文
寻一支竹,携上一管箫,一壶茶,独自泛舟于瘦西湖上。轻轻地,缓缓地,竹并不避开这垂柳,只径向前去。柳叶嫩嫩的,细细的,轻托着你的脸庞。天幕上一轮圆月,此时想着白兔捣药成的故事。
月光均匀地撒在湖面。湖面上波光闪烁,月色便朦胧在湖面的水气之上,夹杂着嫩柳的清香,使人赏心悦目。月光蹁跹着,低吟着。这光剔透,朴素,这光美丽,纯洁。
月下有晚练的人,有品茶吟诗的人,更多的是五、六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磕瓜子,一边拉家常的人。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月光的美好。
平躺于竹筏之上,饮一壶扬州绿茶。抬头仰望夜空,月亮明而大,白日的所有忧愁烦恼都抛于脑后船飘至五亭桥下,每个桥洞都有一轮明月,投一颗石子于洞下的月亮,月亮变得朦朦胧胧,仿佛有些支离破碎,又仿佛有些飘忽不定。尔后,便又复拢起来了。天下的星星密密麻麻的,衬托着月亮,使此时之月又有一番神韵。月亮的周围,镶了一道黄色的.边,月边没有半丝杂云,感叹道:明天又是个晴天!
天涯共此月,但扬州地平湖多,因此在扬州便能寻觅到许多月亮。天涯共此月,扬州的月,以她的柔、静、美,哺育了扬州这片热土上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愧于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誉。
提到扬州的月,不得不联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扬州的箫声和扬州的明月是紧密联系的,这应了有箫必有月,有月必有箫,箫以它的悠扬纯朴博得了文人墨客与绝代佳人的情物。
扬州的明月被世人所赞颂,因为她美得纯洁,美得剔透,美得不张扬,美得不妖娆。
【初中扬州的月亮作文-关于月亮的作文】
篇9:初中生作文:扬州的月亮
初中生作文:扬州的月亮
寻一支竹,携上一管箫,一壶茶,独自泛舟于瘦西湖上。轻轻地,缓缓地,竹并不避开这垂柳,只径向前去。柳叶嫩嫩的,细细的,轻托着你的脸庞。天幕上一轮圆月,此时想着“白兔捣药成”的故事。
月光均匀地撒在湖面。湖面上波光闪烁,月色便朦胧在湖面的水气之上,夹杂着嫩柳的清香,使人赏心悦目。月光蹁跹着,低吟着。这光剔透,朴素,这光美丽,纯洁。
月下有晚练的人,有品茶吟诗的人,更多的是五、六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磕瓜子,一边拉家常的人。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月光的美好。
平躺于竹筏之上,饮一壶扬州绿茶。抬头仰望夜空,月亮明而大,白日的所有忧愁烦恼都抛于脑后船飘至五亭桥下,每个桥洞都有一轮明月,投一颗石子于洞下的月亮,月亮变得朦朦胧胧,仿佛有些支离破碎,又仿佛有些飘忽不定。尔后,便又复拢起来了。天下的星星密密麻麻的,衬托着月亮,使此时之月又有一番神韵。月亮的周围,镶了一道黄色的边,月边没有半丝杂云,感叹道:“明天又是个晴天!”
天涯共此月,但扬州地平湖多,因此在扬州便能寻觅到“许多月亮”。天涯共此月,扬州的月,以她的柔、静、美,哺育了扬州这片热土上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愧于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誉。
提到扬州的月,不得不联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扬州的箫声和扬州的明月是紧密联系的,这应了有箫必有月,有月必有箫,箫以它的悠扬纯朴博得了文人墨客与绝代佳人的情物。
扬州的明月被世人所赞颂,因为她美得纯洁,美得剔透,美得不张扬,美得不妖娆。
篇10:关于月亮的诗句——《忆扬州》
出自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赏析
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他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的情重,衬出诗人自己情怀的不堪,这是深一层的写法。
前两句,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极写当日的别离景象,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用一个“难”字和一个“易”字表达出来,不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别离后无穷的思念。在这思念殷切的时候,诗人唯觉一片惆怅,没有可以诉说的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但它曾照过离人的泪眼,好比对人有情,而离别后偏偏照着愁人,又好像无动于衷,这便显得“可憎”。诗人在深夜抬头望月的时候,原本欲解脱这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所以说“明月无赖”。
古人律体绝句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说愁眉,说泪眼,虽然作者余情未尽,而其他的事情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的情态,体现了构思的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
张泌的《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与《忆扬州》几乎写同一内容。而在写法上,却是春兰秋菊,各占一时之选。张泌诗的谢家、曲栏,同于徐凝诗的愁眉、泪眼,意指所思之人。后两句,也同样以夜月寄怀。一个说春月多情,一个说明月无赖。虽然语言各异,但却诗意相同。
无赖二字,原本有褒和贬的两重意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为惊赏这种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 哀扬州散文
★ 红月亮的散文
★ 心中的月亮散文
★ 扬州诗词
★ 扬州导游词
★ 故乡的水月亮散文
★ 溪水里的月亮散文
扬州的月亮散文(合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