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闰章《钱塘观潮》

时间:2022-12-04 04:11:05 作者:AVIVA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VIV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施闰章《钱塘观潮》,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施闰章《钱塘观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钱塘观潮 施闰章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诗句赏析:

首联,紧扣雨中观潮之特点,以雨为背景,突出“涛飞江上台”,为下文进一步描绘钱塘江潮的磅礴声势作铺垫。

颔联,以千万匹骏马飞驰而来比喻钱塘江潮震天动地的涛声,以其仿佛席卷着群山奔腾而来比喻江潮不可抵挡的`气势,与宋代词人潘阆的词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酒泉子》“长忆观潮”)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将状写潮涌之声势与吟咏弄潮儿的弄潮之气魄结合起来。宋代词人周密的散文《观潮》有一段描写弄潮儿的文字:“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泝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着墨无多,却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弄潮儿披发纹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的情景,令人拍案叫绝。施闰章的这两句诗描写弄潮儿,用语更少,别具一格。它写弄潮儿,却不明言,而以“轻舟”借代。驾驭“轻舟”的正是勇敢矫健的弄潮儿,故写“轻舟”,也即写弄潮儿。不写斯人,而斯人自见,这是其精妙之处。江潮汹涌澎湃,“绝岸愁倾覆”,可“轻舟”偏要投身急流之中,“故溯洄”。这里,诗人未具体描写弄潮之场面,而以“愁”与“故”相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潮惊涛拍岸的气势,更衬托出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可谓这两句诗的又一妙处。

尾联,发诗人观潮之慨。史载,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其父伍奢、兄伍尚都被楚平王杀害,他逃奔吴国,先佐吴王阖闾伐楚国,后又佐吴王夫差(阖闾之子)打败越国。最终,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迫伍子胥自杀,并下令将其尸首装入“鸱夷革”抛进江中。①后来传说伍子胥怨恨吴王夫差,死后驱水为涛,因而,钱塘江潮又有“子胥潮”之称。②施诗尾联发诗人观潮之后的感慨,由观潮联想到伍子胥及其传说,为伍子胥的冤死而鸣不平,笔墨转换自然,耐人寻味。

篇2:施闰章《钱塘观潮》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飞涛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钱塘潮”,浙江流至杭县城东南,称钱塘江,江的两岸有龛赭二山,南北对峙,称鳖子门,海潮因受鳖子门的键束,来势如万马奔腾,阴历八月十八日,午潮更大,极为壮观。

赏析

这首五律写钱塘观潮,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作者在雨中观潮,望钱塘外的海色,在雨中本是迷蒙不清的,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开展。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

次联:“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潮水来时,声音像千骑马在奔腾,气势像挟万山卷来。

三联:“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绝岸”,指断岸。岸的削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但江中的弄潮儿却敢于驾着轻舟,随着潮头起伏腾跃,在水上回旋。这在观潮中写出弄潮儿的高超本领。

末联:“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鸱夷”,一种皮袋,相传战国时代的伍子胥忠于吴王夫差,夫差听信谗言把他逼死,并把他的`尸体装在皮袋里投入江中。

人民同情他的冤死,说钱塘江的潮水是伍子胥的怨愤激成的。因此作者在观潮时想起伍子胥的冤死,为他悲哀。这首诗主要写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汉枚乘《七发》里写八月观广陵曲江的潮水,用“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来形容,这里作“声驱千骑疾”,有了发展,再作“气卷万山来”,这是创新了。

拓展

《十七日观潮》

年代: 宋 作者: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释:

1.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

2.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3.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

4.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5.失手:因没拿住(玉环)而倒翻。

6.晴天句: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7.晚日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译文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篇3:施闰章的钱塘观潮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十七日观潮》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对比赏析

自古以来,钱塘江潮被誉为“壮观天下无”的一大胜景。每年农历八月中旬,尤其是八月十七日、十八日,钱塘江口形成涌潮,高达数米的波涛,宛若“玉城雪岭”,直立江面,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如此天下胜景,吸引了一代代人,也造就了不少传世诗篇。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七绝《十七日观潮》(三首之三)与清代诗人施闰章的五律《钱塘观潮》便是这方面的力作。这两首诗均描绘了钱塘江潮动人心魄的声势,也都造语新妙,但又各具特色,各尽其妙。

先看陈师道的《十七日观潮》(之三)。前两句巧比妙喻,以一概万。“漫漫平沙走白虹”,写钱塘江潮像白虹似的朝着宽阔平坦的江岸奔腾而来。诗人以奔腾的白虹比喻江潮掀起的冲天巨浪,这至少有三妙。虹是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色圆弧,诗人以之喻江潮,突出其水急浪高,此一妙也;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而诗人却偏偏以“白虹”来作比,舍虹之原色,而取其气势,此二妙也;虹本来是静止的,诗人却将它写成动态的,用以比喻奔腾的潮水,新颖别致,此三妙也。

“瑶台失手玉杯空”这句以传说中居住在瑶台里的神仙失手倒空了玉杯里的琼浆比喻波浪翻滚、汹涌奔腾的江潮,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后两句“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以倒映在钱塘江中的“晴天”与“晚日”来续写江潮。这里,诗人不明言江潮波浪起伏,汹涌澎湃,而写明朗的天空和灿烂的夕阳映在江水中的倒影,一在摆来荡去,一在时浮时沉,仿佛是江潮在摇动蓝天,浮沉夕阳,形象生动。尤其是“摇动”、“浮沉”诸语下得精妙,才使整个画面动了、活了。

再看施闰章的《钱塘观潮》。此诗写诗人雨中观潮所见所感。

首联,紧扣雨中观潮之特点,以雨为背景,突出“涛飞江上台”,为下文进一步描绘钱塘江潮的磅礴声势作铺垫。

颔联,以千万匹骏马飞驰而来比喻钱塘江潮震天动地的涛声,以其仿佛席卷着群山奔腾而来比喻江潮不可抵挡的气势,与宋代词人潘阆的词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酒泉子》“长忆观潮”)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将状写潮涌之声势与吟咏弄潮儿的弄潮之气魄结合起来。宋代词人周密的散文《观潮》有一段描写弄潮儿的文字:“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泝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着墨无多,却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弄潮儿披发纹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的情景,令人拍案叫绝。施闰章的这两句诗描写弄潮儿,用语更少,别具一格。它写弄潮儿,却不明言,而以“轻舟”借代。驾驭“轻舟”的正是勇敢矫健的弄潮儿,故写“轻舟”,也即写弄潮儿。不写斯人,而斯人自见,这是其精妙之处。江潮汹涌澎湃,“绝岸愁倾覆”,可“轻舟”偏要投身急流之中,“故溯洄”。这里,诗人未具体描写弄潮之场面,而以“愁”与“故”相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潮惊涛拍岸的气势,更衬托出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可谓这两句诗的又一妙处。

尾联,发诗人观潮之慨。史载,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其父伍奢、兄伍尚都被楚平王杀害,他逃奔吴国,先佐吴王阖闾伐楚国,后又佐吴王夫差(阖闾之子)打败越国。最终,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迫伍子胥自杀,并下令将其尸首装入“鸱夷革”抛进江中。①后来传说伍子胥怨恨吴王夫差,死后驱水为涛,因而,钱塘江潮又有“子胥潮”之称。②施诗尾联发诗人观潮之后的感慨,由观潮联想到伍子胥及其传说,为伍子胥的冤死而鸣不平,笔墨转换自然,耐人寻味。

从以上对陈师道《十七日观潮》(之三)与施闰章《钱塘观潮》的'简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首诗都以生花妙笔状写“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但二者各有千秋。

陈诗通篇写诗人观潮时所见雄奇景象,这在诗中是一目了然的。

施诗则不仅写诗人观潮时所见,而且写其所闻、所感。“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气卷万山来”,“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这些着重写所见;“声驱千骑疾”,这是写所闻;“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这是写所感。施诗既绘潮水奔腾之状,又传弄潮儿之神,发诗人观潮之慨,含蕴丰富。就其包孕的内容而言,施诗要胜过陈诗,而仅就写景而言,施诗与陈诗则各有千秋。

在摹写钱塘江潮的奔腾之状方面,陈诗采用了两个比喻,一是取喻于自然景象“虹”,二是取喻于神话,一实一虚,虚实结合,取喻精当,想象奇特,极具艺术感染力。施诗也采用了两个比喻,都取喻于实体“千骑”与“万山”,正是这两个贴切生动的比喻,使钱塘江潮震天动地的涛声与江潮不可抵挡的气势更为具体可感。就取喻精当而言,施诗与陈诗实难分轩轾。

《十七日观潮》(之三)与《钱塘观潮》也都注重炼字,且各有特点。前者,“走”、“失手”、“摇动”、“浮沉”等动词下得精妙,加之巧比妙喻,使得钱塘江潮波浪翻滚、汹涌奔腾、摇落青天、浮沉夕阳的胜景展现于读者的面前。后者,以“飞”字状波涛,新颖生动;以“驱”、“疾”与“卷”等字配合巧比妙喻,便传神地状写出了钱塘江潮的磅礴声势;以“故”与“愁”字对举,凸现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

【注释】

①见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史记》第7册,中华书局1982年校点本,第2180页。

②参阅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又,冯梦龙、蔡元放编:《东周列国志》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787-792页。

篇4:施闰章的理学情结

施闰章的理学情结

施闰章作为清初诗坛上“宣城体”的领军人物,其文集却多处体现出有关理学思想和理学活动的内容,而其所谓的理学活动仅是他对家族先人理学成就和活动的追录和仿效而已.根据文集探究他与“理学”间的微妙关联,认为:彰显家学是形成施闰章理学情结的`主要动因,弃“理”成文则是施闰章自身素质和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结果.

作 者:程慧 CHENG Hui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7 24(6) 分类号:B244.7(254) 关键词:施闰章   理学   家学  

篇5:钱塘观潮

钱塘观潮

钱塘观潮是浙江省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中秋佳节前后为观潮最佳时节。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已成为当地的习俗。钱塘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形成原因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钱塘江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却只是少数,钱塘潮能荣幸地列入这少数之中,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

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所以,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促成了钱塘江涌潮。

规律

潮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农历初一、十五涨大潮。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出现两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称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这种潮。有些地方,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

“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至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钱江潮”每日两潮,间隔约12小时,每天来潮往后推迟约45分钟,成规律地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篇6:钱塘观潮

观赏钱塘息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钱塘江钱塘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旅游攻略

观潮景区

钱塘江潮涌简称钱江潮,又称海宁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被誉为“天 下奇观。海宁潮也与“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并称为“天下四绝。

观潮景包含陈阁老宅,海神庙,王国维故居、花旗雅室、国棋圣院、民俗风情馆、金庸书院以及观潮胜地公园 。

景区地址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

交通路线

1、上海方向:由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或由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道(X709)到景区;

2、杭州方向:由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 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或由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 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道(X709)到景区;

3、江苏方向:由乍嘉苏高速(G15W)转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X709)到景区,或由杭宁高速(G25)经杭州绕城高速转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

4、宁波方向:经跨海大桥,转杭浦高速(G92北线)往杭州方向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

5、海宁市区至景区:海宁市区内至海宁大道(X103),转01省道(S101),再转观潮大道(X709)即至景区,车程约40分钟。

篇7:施闰章《燕子矶》阅读答案

施闰章《燕子矶》阅读答案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滨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1)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2)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鲜明对照,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3)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答出2点即得4分)

2.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他却浑然不知。(2分)诗人借钓者形象,抒发了对朝代更替、世事浮沉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恬淡宁静、高洁身守的生活和向往之情。(2分)

篇8:施闰章:过湖北山家

《过湖北山家》

作者:施闰章

路回临石岸,

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

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

行酒尽儿孙。

老矣吾将隐,

前峰恰对门。

钱塘观潮介绍

观潮教案

观潮说课稿

观潮课件

《观潮》学案

冬施方案

争章情况怎么写

刻章介绍信

法人章介绍信

刻章介绍信模板

施闰章《钱塘观潮》(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施闰章《钱塘观潮》,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