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邦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钱塘观潮介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钱塘观潮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钱塘观潮介绍
钱塘观潮介绍
钱塘观潮是浙江省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中秋佳节前后为观潮最佳时节。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已成为当地的习俗。钱塘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相关作品
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余亚飞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高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观潮
观赏钱塘息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钱塘江钱塘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形成原因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钱塘江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却只是少数,钱塘潮能荣幸地列入这少数之中,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
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所以,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促成了钱塘江涌潮。
规律
潮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农历初一、十五涨大潮。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出现两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称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这种潮。有些地方,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
“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至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钱江潮”每日两潮,间隔约12小时,每天来潮往后推迟约45分钟,成规律地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篇2:钱塘观潮
钱塘观潮
钱塘观潮是浙江省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中秋佳节前后为观潮最佳时节。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已成为当地的习俗。钱塘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形成原因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钱塘江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却只是少数,钱塘潮能荣幸地列入这少数之中,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
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所以,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促成了钱塘江涌潮。
规律
潮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农历初一、十五涨大潮。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出现两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称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这种潮。有些地方,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
“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至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钱江潮”每日两潮,间隔约12小时,每天来潮往后推迟约45分钟,成规律地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篇3:钱塘观潮
观赏钱塘息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钱塘江钱塘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旅游攻略
观潮景区
钱塘江潮涌简称钱江潮,又称海宁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被誉为“天 下奇观。海宁潮也与“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并称为“天下四绝。
观潮景包含陈阁老宅,海神庙,王国维故居、花旗雅室、国棋圣院、民俗风情馆、金庸书院以及观潮胜地公园 。
景区地址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
交通路线
1、上海方向:由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或由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道(X709)到景区;
2、杭州方向:由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 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或由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 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道(X709)到景区;
3、江苏方向:由乍嘉苏高速(G15W)转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X709)到景区,或由杭宁高速(G25)经杭州绕城高速转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
4、宁波方向:经跨海大桥,转杭浦高速(G92北线)往杭州方向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
5、海宁市区至景区:海宁市区内至海宁大道(X103),转01省道(S101),再转观潮大道(X709)即至景区,车程约40分钟。
篇4:浪淘沙·钱塘观潮
王锡
遥望海门开,匹练初来,须臾万马蹴飞埃。白雪洒空红日暗,疾走风雷。
乘醉上高台,俯仰徘徊。眼前陵谷总堪哀。安得钱王张万弩,重射潮回。
注释:
1、海门:指杭州湾。匹练:谓潮初起时像一匹白练。洁白而不染色的熟绢日练。谢眺诗:“澄江静如练。”须臾万马蹴飞埃转瞬之间,潮水向万匹白马踏着飞埃奔腾而来。
2、“白雪”句:谓浪激涛飞,如白雪洒空,使日色暗淡。此句从颜色方面写潮。疾走风雷:言潮来如风雷滚滚。此句从声音方面写潮。
3、“眼前”句:陵变为谷,谷变为陵,喻事物在不断地变化。
作者简介:
王锡字寡光,晋末宋初、琅邪郡临沂县人。王洽曾孙,王珣之孙,太保王弘之子,袭父爵为华容县公;王锡(499~534)字公嘏,王琳之第二子也,南朝·梁人物;王锡,清代词作者。著有《啸竹堂诗馀》,其中《浪淘沙·钱塘观潮》一词颇具盛名。
篇5:描写钱塘观潮对联
描写钱塘观潮对联
万里奔来,浩浩荡荡,敢是龙王率众,共赴尘寰同赏月?
一川起伏,层层叠叠,疑为人海攻城,齐鸣雷鼓欲翻天。
篇6: 钱塘观潮诗词鉴赏
《十七日观潮》(三首之三)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篇7: 钱塘观潮诗词鉴赏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自古以来,钱塘江潮被誉为“壮观天下无”的一大胜景。每年农历八月中旬,尤其是八月十七日、十八日,钱塘江口形成涌潮,高达数米的波涛,宛若“玉城雪岭”,直立江面,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如此天下胜景,吸引了一代代人,也造就了不少传世诗篇。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七绝《十七日观潮》(三首之三)与清代诗人施闰章的五律《钱塘观潮》便是这方面的力作。这两首诗均描绘了钱塘江潮动人心魄的声势,也都造语新妙,但又各具特色,各尽其妙。
先看陈师道的《十七日观潮》(之三)。前两句巧比妙喻,以一概万。“漫漫平沙走白虹”,写钱塘江潮像白虹似的朝着宽阔平坦的江岸奔腾而来。诗人以奔腾的白虹比喻江潮掀起的冲天巨浪,这至少有三妙。虹是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色圆弧,诗人以之喻江潮,突出其水急浪高,此一妙也;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而诗人却偏偏以“白虹”来作比,舍虹之原色,而取其气势,此二妙也;虹本来是静止的,诗人却将它写成动态的,用以比喻奔腾的潮水,新颖别致,此三妙也。
“瑶台失手玉杯空”这句以传说中居住在瑶台里的神仙失手倒空了玉杯里的琼浆比喻波浪翻滚、汹涌奔腾的.江潮,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后两句“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以倒映在钱塘江中的“晴天”与“晚日”来续写江潮。这里,诗人不明言江潮波浪起伏,汹涌澎湃,而写明朗的天空和灿烂的夕阳映在江水中的倒影,一在摆来荡去,一在时浮时沉,仿佛是江潮在摇动蓝天,浮沉夕阳,形象生动。尤其是“摇动”、“浮沉”诸语下得精妙,才使整个画面动了、活了。
再看施闰章的《钱塘观潮》。此诗写诗人雨中观潮所见所感。
首联,紧扣雨中观潮之特点,以雨为背景,突出“涛飞江上台”,为下文进一步描绘钱塘江潮的磅礴声势作铺垫。
颔联,以千万匹骏马飞驰而来比喻钱塘江潮震天动地的涛声,以其仿佛席卷着群山奔腾而来比喻江潮不可抵挡的气势,与宋代词人潘阆的词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酒泉子》“长忆观潮”)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将状写潮涌之声势与吟咏弄潮儿的弄潮之气魄结合起来。宋代词人周密的散文《观潮》有一段描写弄潮儿的文字:“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泝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着墨无多,却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弄潮儿披发纹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的情景,令人拍案叫绝。施闰章的这两句诗描写弄潮儿,用语更少,别具一格。它写弄潮儿,却不明言,而以“轻舟”借代。驾驭“轻舟”的正是勇敢矫健的弄潮儿,故写“轻舟”,也即写弄潮儿。不写斯人,而斯人自见,这是其精妙之处。江潮汹涌澎湃,“绝岸愁倾覆”,可“轻舟”偏要投身急流之中,“故溯洄”。这里,诗人未具体描写弄潮之场面,而以“愁”与“故”相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潮惊涛拍岸的气势,更衬托出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可谓这两句诗的又一妙处。
尾联,发诗人观潮之慨。史载,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其父伍奢、兄伍尚都被楚平王杀害,他逃奔吴国,先佐吴王阖闾伐楚国,后又佐吴王夫差(阖闾之子)打败越国。最终,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迫伍子胥自杀,并下令将其尸首装入“鸱夷革”抛进江中。①后来传说伍子胥怨恨吴王夫差,死后驱水为涛,因而,钱塘江潮又有“子胥潮”之称。②施诗尾联发诗人观潮之后的感慨,由观潮联想到伍子胥及其传说,为伍子胥的冤死而鸣不平,笔墨转换自然,耐人寻味。
从以上对陈师道《十七日观潮》(之三)与施闰章《钱塘观潮》的简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首诗都以生花妙笔状写“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但二者各有千秋。
陈诗通篇写诗人观潮时所见雄奇景象,这在诗中是一目了然的。
施诗则不仅写诗人观潮时所见,而且写其所闻、所感。“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气卷万山来”,“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这些着重写所见;“声驱千骑疾”,这是写所闻;“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这是写所感。施诗既绘潮水奔腾之状,又传弄潮儿之神,发诗人观潮之慨,含蕴丰富。就其包孕的内容而言,施诗要胜过陈诗,而仅就写景而言,施诗与陈诗则各有千秋。
在摹写钱塘江潮的奔腾之状方面,陈诗采用了两个比喻,一是取喻于自然景象“虹”,二是取喻于神话,一实一虚,虚实结合,取喻精当,想象奇特,极具艺术感染力。施诗也采用了两个比喻,都取喻于实体“千骑”与“万山”,正是这两个贴切生动的比喻,使钱塘江潮震天动地的涛声与江潮不可抵挡的气势更为具体可感。就取喻精当而言,施诗与陈诗实难分轩轾。
《十七日观潮》(之三)与《钱塘观潮》也都注重炼字,且各有特点。前者,“走”、“失手”、“摇动”、“浮沉”等动词下得精妙,加之巧比妙喻,使得钱塘江潮波浪翻滚、汹涌奔腾、摇落青天、浮沉夕阳的胜景展现于读者的面前。后者,以“飞”字状波涛,新颖生动;以“驱”、“疾”与“卷”等字配合巧比妙喻,便传神地状写出了钱塘江潮的磅礴声势;以“故”与“愁”字对举,凸现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
【注释】
①见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史记》第7册,中华书局1982年校点本,第2180页。
②参阅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又,冯梦龙、蔡元放编:《东周列国志》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787-792页。
篇8:钱塘观潮古诗鉴赏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①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注】①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展开。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
B.颔联“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拟、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仿佛驱赶着千军万马,又仿佛将千万座山席卷而来的气势,惊心动魄。
C.“绝岸愁倾覆”中运用一个“愁”字,通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了诗人对潮水冲垮堤岸的`担忧之情。
D.“轻舟故溯洄”一个“故”字,写江中弄潮儿故意在潮水上涨时随着潮头起伏腾跃,在水中回旋,写出了弄潮儿的高超本领。“故”与“愁”两字的对举富有生趣。
E.前三联写观潮所见之景象,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写实中渗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小题2】诗歌的尾联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2】①最后一联,把钱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气势,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满遗恨的冤魂兴起的(2分)。②借以江潮的怒态象征伍子胥的“遗恨”之大之强(1分)。③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充满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2分)。④深化了诗歌的思想主题(1分)。
篇9:钱塘观潮 施闰章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诗句赏析:
首联,紧扣雨中观潮之特点,以雨为背景,突出“涛飞江上台”,为下文进一步描绘钱塘江潮的磅礴声势作铺垫。
颔联,以千万匹骏马飞驰而来比喻钱塘江潮震天动地的涛声,以其仿佛席卷着群山奔腾而来比喻江潮不可抵挡的`气势,与宋代词人潘阆的词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酒泉子》“长忆观潮”)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将状写潮涌之声势与吟咏弄潮儿的弄潮之气魄结合起来。宋代词人周密的散文《观潮》有一段描写弄潮儿的文字:“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泝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着墨无多,却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弄潮儿披发纹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的情景,令人拍案叫绝。施闰章的这两句诗描写弄潮儿,用语更少,别具一格。它写弄潮儿,却不明言,而以“轻舟”借代。驾驭“轻舟”的正是勇敢矫健的弄潮儿,故写“轻舟”,也即写弄潮儿。不写斯人,而斯人自见,这是其精妙之处。江潮汹涌澎湃,“绝岸愁倾覆”,可“轻舟”偏要投身急流之中,“故溯洄”。这里,诗人未具体描写弄潮之场面,而以“愁”与“故”相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潮惊涛拍岸的气势,更衬托出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可谓这两句诗的又一妙处。
尾联,发诗人观潮之慨。史载,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其父伍奢、兄伍尚都被楚平王杀害,他逃奔吴国,先佐吴王阖闾伐楚国,后又佐吴王夫差(阖闾之子)打败越国。最终,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迫伍子胥自杀,并下令将其尸首装入“鸱夷革”抛进江中。①后来传说伍子胥怨恨吴王夫差,死后驱水为涛,因而,钱塘江潮又有“子胥潮”之称。②施诗尾联发诗人观潮之后的感慨,由观潮联想到伍子胥及其传说,为伍子胥的冤死而鸣不平,笔墨转换自然,耐人寻味。
篇10:钱塘观潮的作文300字
钱塘观潮的作文300字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因为它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而且钱塘江大潮的景色非常壮观。
农历正月初四是一月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下午一点左右,我来到海宁市盐官镇的观潮公园。我站在观潮台上,只见观潮景区早已人山人海。我向前望去,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镇海古塔、中山亭屹立在江边。大家都昂首东望,等着江潮的来临。
二点左右,从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好似电闪雷鸣。有人大声地呼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我们赶紧向东望去,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好似“一线天”。潮水渐渐涌近,以汹涌澎湃之势铺天盖地地扑来,如银子堆砌的城廓,又如给浙江系上了一条白玉的腰带,人群霎时激动起来。
“一线天”飞快地向我们移来,那条白线逐渐变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波涛汹涌,形成一堵水墙。江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形成了汹涌澎湃、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
潮水已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许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那时江水已经涨了两米多高。
钱塘江潮的景色真是壮观啊!
篇11:浪淘沙 钱塘观潮 王锡
王锡
遥望海菛开,匹练初来,须臾万马蹴飞埃。白雪洒空红日暗,疾走风雷。
乘醉上高台,俯仰徘徊,眼前陵谷总堪哀。安得钱王张万弩,重射潮回。
译文:
八月的海涛咆哮地从地面卷来,浪头高达数丈拍触山崖依旧退回。
八月涛声吼地去,头高数丈触山回。
没有多久潮水已退到海门去了,它在临走的时候卷起的沙堆洁白得好象雪堆。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夜间,当你仰望星空和银河出神的时候,你也许会想,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现在怎么样了?要是能到他们那里去作客该多好啊。这首诗写的就是那样美妙的幻想。不过,启发诗人幻想的不是天上的银河,而是地上的黄河。
雄浑壮丽的黄河,百转千回,风涛万里,泥沙滚滚,从天边浩荡奔流而下,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可是,天上不是有一条银河吗?这来自天上的黄河一定是跟银河相通了。于是诗人欢呼起来:来吧,沿着这黄河往上走,直走到银河边上,上牛郎织女家瞧瞧吧!诗人在召唤谁和他同去呢?当然是他的读者,有我,有你,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朋友。
这首诗是赞美黄河。正是万里黄河的磅礴气势,触发了诗人的豪情和联想,使他从黄河望到天边,想到天上,又从天上的银河想到牛郎织女的。
篇12:施闰章《钱塘观潮》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飞涛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钱塘潮”,浙江流至杭县城东南,称钱塘江,江的两岸有龛赭二山,南北对峙,称鳖子门,海潮因受鳖子门的键束,来势如万马奔腾,阴历八月十八日,午潮更大,极为壮观。
赏析
这首五律写钱塘观潮,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作者在雨中观潮,望钱塘外的海色,在雨中本是迷蒙不清的,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开展。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
次联:“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潮水来时,声音像千骑马在奔腾,气势像挟万山卷来。
三联:“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绝岸”,指断岸。岸的削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但江中的弄潮儿却敢于驾着轻舟,随着潮头起伏腾跃,在水上回旋。这在观潮中写出弄潮儿的高超本领。
末联:“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鸱夷”,一种皮袋,相传战国时代的伍子胥忠于吴王夫差,夫差听信谗言把他逼死,并把他的`尸体装在皮袋里投入江中。
人民同情他的冤死,说钱塘江的潮水是伍子胥的怨愤激成的。因此作者在观潮时想起伍子胥的冤死,为他悲哀。这首诗主要写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汉枚乘《七发》里写八月观广陵曲江的潮水,用“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来形容,这里作“声驱千骑疾”,有了发展,再作“气卷万山来”,这是创新了。
拓展
《十七日观潮》
年代: 宋 作者: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释:
1.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
2.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3.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
4.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5.失手:因没拿住(玉环)而倒翻。
6.晴天句: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7.晚日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译文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篇13:浪淘沙钱塘观潮王锡
王 锡
遥望海门开,匹练初来,须臾万马蹴飞埃。白雪洒空红日暗,疾走风雷。
乘醉上高台,俯仰徘徊。眼前陵谷总堪哀。安得钱王张万弩,重射潮回。
注释:
①陵谷:这里是指陵变成谷,谷变成陵。
②钱王:指吴越王钱镠。传说钱镠曾“俾张弓弩”,逆而射潮,以保杭州不受钱塘潮的侵害。
作者简介:
简述:
王锡,字寡光,晋末宋初、琅邪郡临沂县人。王洽曾孙,王珣之孙,太保王弘之子,袭父爵为华容县公。
史书记载:
王锡,字寡光,琅邪临沂人。太保王弘之子,袭公爵。位太子左卫率、江夏内史,高自位遇。太尉江夏王刘义恭当朝,锡箕踞大坐,殆无推敬。卒,子王僧亮嗣。
篇14:王锡《浪淘沙·钱塘观潮》
王锡
遥望海门开,匹练初来,须臾万马蹴飞埃。白雪洒空红日暗,疾走风雷。
乘醉上高台,俯仰徘徊。眼前陵谷总堪哀。安得钱王张万弩,重射潮回。
注释:
1、海门:指杭州湾。匹练:谓潮初起时像一匹白练。洁白而不染色的熟绢日练。谢眺诗:“澄江静如练。”须臾万马蹴飞埃转瞬之间,潮水向万匹白马踏着飞埃奔腾而来。
2、“白雪”句:谓浪激涛飞,如白雪洒空,使日色暗淡。此句从颜色方面写潮。疾走风雷:言潮来如风雷滚滚。此句从声音方面写潮。
3、“眼前”句:陵变为谷,谷变为陵,喻事物在不断地变化。
作者简介:
王锡字寡光,晋末宋初、琅邪郡临沂县人。王洽曾孙,王珣之孙,太保王弘之子,袭父爵为华容县公;王锡(499~534)字公嘏,王琳之第二子也,南朝·梁人物;王锡,清代词作者。著有《啸竹堂诗馀》,其中《浪淘沙·钱塘观潮》一词颇具盛名。
知识扩展:
钱塘江观潮的地点一般有三个,其中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距离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
第一处: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此处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第二处:盐官镇东八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
第三处: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这里的好处是可以欣赏到“回头潮”
盐官观潮景区3大好玩的地方
钱塘江潮涌简称钱江潮,又称海宁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被誉为“天 下奇观”。
海宁潮也与“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并称为“天下四绝”。
观潮胜地公园、陈阁老宅、金庸书院、海神庙、王国维故居、花居雅舍、江南民俗风情馆、国棋圣院等等。
海宁潮是一个壮观无比的自然动态奇观,其和“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合称为“天下四绝”。当江潮从东而涌来时,似一条银线,渐渐地“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潮头高达10米,汹涌向前。滔天浊浪,轰响如雷,万马奔腾,惊心动魄。
观潮时间
浙江钱塘潮,以阴历8月18日为最。
地理位置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其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西南,皖、赣两省交界处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的东坡。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流。
篇15:徐志摩钱塘观潮的故事
徐志摩钱塘观潮的故事
1923年9月28日,徐志摩陪同任叔永、陈衡哲等一班中外名流,由上海乘看潮专车,逶迤南下。车抵斜桥时,杭州一行人已等候在那里了,船上加胡适、曹诚英、陶行知等共约十人,这一帮游客向杭州湾进发,然后弃舟步行,径往观潮胜地盐官镇……
徐志摩与胡适 创立新月社
1923年伊始,徐志摩就收到一封词锋凌厉的劝诫信,写信人正是乃师梁启超。老先生为何如此激忿?1922年3月,张幼仪被动答应只作徐家媳妇、不为志摩之妻的约定后,徐志摩刊布离婚申明。张幼仪此番远涉重洋万里寻夫,为的是团聚,得到的却是分离,一时舆论哗然。心中点燃了新期待的徐志摩,1922年9月,断然离欧回国。故国秋风,游子归来,然而他面临的,不独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无奈,更有恩师质疑的尴尬。
徐志摩在与前辈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之后,豁然亮出爱之大纛:“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所谓“唯一灵魂之伴侣”,正是清风秀骨的林徽因。林虽然也写诗,却天生建筑师坯子,她懂得结构的重要,她心里清楚,她与他,形成不了稳固的结构。可叹你在那里慷慨激昂,却是错把友情当爱情,她只能渐行渐远了。桃花流水春去也,到底意难平。
1923年初,为了在乱世中,保持一份激情和雅兴,徐志摩与胡适等情趣相投的文化人,发起不定期的聚餐会,进而由聚餐会改立新月社,并在北京石虎胡同租了一所房子,作为活动场所。情场前途未卜,为了诗,为了友情,徐志摩终于与友人共同打造了一所诗巢,或是一处营地。
徐志摩无疑是一粒奇异的情种,但他毕竟还有一颗跳动的诗心。风正起于青苹之末,潮始孕于波涛之下。命里注定,他既要在情海里飞舟,也要在诗海里扬帆。
那一年的钱塘观潮
这年8月下旬始,徐志摩因祖母去世在家居丧。因为闷得慌,便给胡适写信诉苦:“不知怎的,像是鸽子的翎毛让人剪了,再也飞腾不起来。”
之前,在西子湖畔,胡适与曹诚英之恋悄然拉开了帷幕。在胡适婚礼上作伴娘的三嫂之妹曹诚英,离婚后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同乡汪静之对曹诚英一往情深,无奈曹是汪已故未婚妻的姑姑。正当曹举棋不定之时,旧雨剪烛,胡适像一道光,恰到好处地照射过来,双双很快坠入爱河。其后胡适恋恋不舍地回到上海。此间,免不了鸿雁传书,终于在曹诚英的呼唤声中,6月8日,胡适回到杭州,24日便在湖畔烟霞洞筑下爱巢。
据《武林旧事》记载:“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而观潮的.胜地,恰在海宁。1923年9月28日这一天,正值农历八月十八。静极思动的徐志摩,要在这一天,推波助澜,际会当今风流人物。
9月25日是中秋节,徐与堂弟同游西湖,因时间晚了,没去烟霞洞访胡适,第二天,径往烟霞洞,而胡适却与高梦旦一早去了花坞。27日徐志摩与胡适、陶行知约定,翌日在斜桥会合,同往海宁观潮,然后匆匆赶往上海,面邀任永叔、朱经农诸人。
陶行知这一年被推选为南京安徽公学校长。他率先在公学推行三三新学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与美国中学教育接轨。这个学制是在胡适力主下刚获通过的,陶行知用这种实际行动响应了这位安徽老乡。9月,陶行知由北京南下,先去上海商务印书馆找朱经农。他带来了《平民千字课》手稿,请时任印书馆编辑的朱经农再修改修改,不久该书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办完这件事后,陶行知便由上海来到杭州找老乡胡适。
经紧张的穿梭联络,28日,徐志摩陪同任叔永、莎菲(陈衡哲)、朱经农、莎菲的美国老师Ellery、汪精卫(任叔永代邀)一班中外名流,由上海乘看潮专车,逶迤南下,众人在斜桥下火车。车抵斜桥时,杭州一行人已等候在那里了,船上加胡适、曹诚英、陶行知等共约十人,这一帮游客,分乘两船,向杭州湾进发。这一段水路,至少十来公里,然后弃舟步行,径往观潮胜地盐官镇。
斜桥会合当儿,临近正午时分,午餐也准备齐全。于是,“大家集在一只船里用餐,十个人挤在小舱里,满满的臂膀都掉不过来。饭菜是大白肉、粉皮包头鱼、豆腐小白菜、芋艿,大家吃得很快活。我替曹女士蒸了一个大芋头,大家都笑了。”关于这一餐船宴,84年后的,当代作家洪烛,在《海燕·都市美文》上发文,别有一番描绘:“他们一边欣赏两岸风光,一边吃了一餐富有当地特色的船菜,菜谱是:小白菜芋艿、鲜菱豆腐、清炒虾仁、粉皮鲫鱼、雪菜豆板泥、水晶蹄膀、芙蓉蛋汤,胡适他们赞不绝口。”显然,在菜谱的记述上,两者略有差异,但我想洪烛一定另有资料来源吧。
说是观潮,但看潮又似乎不是这一天的重头戏,不知何故,连主人的日记,都略而不提。也许这班人,未到海边,早就心潮澎湃了吧。徐志摩说:“我原定请他们看夜潮,看后即开船到硖石,一早吃锦霞馆的羊肉面,再到俞桥去看了枫叶,再乘早车动身各分南北。后来叔永夫妇执意要回去,结果一半落北,一半上南,我被他们拉到杭州去了。过临平与曹女士看暝色里的山影,黑鳞云里隐现的初星,西天边火饰似的红霞。”
杭州原班人马回去时,多了一个徐志摩,还多了一个汪精卫。秋天恰是持螯赏菊的大好时光,他们曾一同到楼外楼吃蟹,吃蟹有讲究,汪精卫可能不善此道,徐志摩因而讥他为“大外行”。
陶行知笔下的 徐志摩
按推测,这次观潮的主客,应当是烟霞洞那一对情侣——胡适与曹诚英。但从《西湖日记》里我们看不到这一点,至多读到一两句徐对曹的格外殷勤的记录,而用笔最多的,反而是披着孙中山信徒外衣的政坛明星汪精卫:
“……叔永介绍了汪精卫。一九一八年在南京船里曾经见过他一面,他真是个美男子,可爱!适之说他若是女人一定死心塌地的爱他,他是男子,他也爱他……精卫酒量极好,他一个人喝了大半瓶的白玫瑰。我们讲了一路的诗,精卫是做旧诗的,但他却不偏执,他说他很知道新诗的好处。但他自己因为不曾感悟到新诗应有的新音节,所以不曾尝试……”
放下徐的日记,且让我们把镜头稍稍向前推移一下:1924年,孙中山先生仙逝,《总理遗嘱》由汪精卫执笔记录,它表明,这位政坛明星的脚,离中国的权力中心不过一步之遥了——那天他大概有众星捧月的快感,海阔天高,诗酒酬唱,怎能不意气风发?
又是一年秋光好,在新月社的一次活动中,徐志摩结识京师名媛陆小曼,陆虽是北大教授王庚的妻子,但一个倾慕其才情,一个迷恋其风情,两情一拍即合。徐与陆也许更不是一副好的结构,但他俩同具诗人气质,只要愿意,一步登上月宫,折丹桂,邀吴刚,岂奈我何?不过后来,胡适与陆小曼之间又上演了一场没有爆发的“四角纠纷”——当年有传言,说最初是胡适看上陆小曼,无法跟太太离婚,小曼才转而许身志摩的。待到徐志摩和陆小曼的风流事传遍九城,而胡适又尽力撮合……这些,当然是后话了。
陶行知闻讯,回忆前年观潮途中的一番对话,写了一篇《精卫与志摩的喜事观》,发表在《申报·自由谈》上。他与汪终究不是一路人,但以他与志摩的友谊,对其人生取向,自然有所惋惜:失了恋才写出好诗来,歌德失掉夏绿蒂而《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却占据了普天下青年们的心灵,志摩知道这个道理却不能终身奉行;小曼答了一声Yes之后,诗神便向志摩不告而别了。他当然还会做诗,只是没有从前的那么好;在爱读诗的人们看来是何等重大的一个损失啊。
篇16:《观潮》资料介绍
《观潮》资料介绍
钱塘江简介
钱塘江,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最好的地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古称浙江、渐江、罗刹江和之江,是祖国东南名川,浙江省最大河流。钱塘江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8887平方公里,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江干流在杭州市境内,建德梅城以上泛称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别称为桐江、富春江、钱塘江。钱塘江两岸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线。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地区的青芝埭尖,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写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点,故称之江。现丰钱塘江或之江称全江。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100公里,至钱塘江口缩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宁盐官,仅为2.5公里。河床纵剖面有庞大的沙坎隆起,从乍浦起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仓前附近达到顶点,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闻堰。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响,潮波破裂汹涌,形成天下奇观“钱塘江潮”。钱塘江干支流开发历史悠久,沿河两岸许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迹。在这辽阔的钱江流域,特产富饶,人杰地灵,风土民情,丰富有趣,被称为“黄金旅游带”。
钱塘江大潮典故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 观潮教案
★ 观潮说课稿
★ 观潮课件
★ 《观潮》学案
★ 观潮教学实录
★ 观潮 教学设计
★ 观潮的教案
钱塘观潮介绍(共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