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mimer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教无定法”,这一点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体现得尤为明显。李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动静相宜,脉络清晰,听完之后掩卷沉思,感慨颇多:
一、“自主合作探究”法,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本课采用了“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合作学习,深刻感悟”“探究学习,拓展延伸”等环节,教学结构脉络清晰,尤其是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地球“易碎”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掀起了“争做课堂小主人”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二、以读悟情,以读促写,注重朗读训练
语文与朗读不分家,朗读是语文的生命。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非常注重感情朗读训练,例如在讲到“地球的可爱体现在哪些地方”时,教师相机启发引导:读到“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教师启发说:你读这个句子时心情怎样,应该读出什么感情,试试看。在感情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分析完地球的“可爱”“易碎”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环节后,李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地球,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势在必行!保护地球,刻不容缓!用“如果——,地球会更可爱;如果——,地球会更易碎”进行说话训练,充分激发了学生保护地球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亮丽醒目,画龙点睛
我一直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这句话对于语文课尤为明显。李老师的这节课的板书醒目、新颖,让人享受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彰显了本节课的重点,令人回味无穷:板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一个写满“可爱:晶莹球体、人类母亲、慷慨无私。易碎:渺小、资源有限、难以移居”等文字的地球。下面是一个简笔画人物形象,他笔直虔诚地站立,仰面朝天,瞻仰地球,双臂伸展。寓意人类要保护地球,
总之,这是一节既有看点,又有重点的课,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引起了听课教师的共鸣。
篇2: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岑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文章语言优美且严谨、准确。
教学中,岑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抓住“美丽”“有限”“渺小”“唯一”四个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地球不能被破坏。四个特点,岑老师侧重教学“美丽”和“有限”。尤其是“美丽”,岑老师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感受,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地球图片,又如看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地球的美,还有带领学生美读等。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下,思绪飞扬,想象丰富,不仅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广袤的平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蔚蓝的大海,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金黄的稻谷……理解“有限”时,岑老师补充了大量的资料,告诉学生地球上的能源危机以及动植物灭绝的事实。美丽的地球,本来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由于人类的不加爱惜,滥砍滥伐,后来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多么残酷的事实,多么明显的对比啊!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她渺小,资源有限,所以人类只能爱护她,珍惜她。 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指导说明方法是必须的。岑老师抓重点句引导学生发现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等方法,把知识点的学习和朗读指导结合起来,使说明方法的教学不枯燥,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学目标形成统一。
篇3:《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是第四单元《珍爱我们的家园》中的开篇之作,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本组课文都是科普作品。《只有一个地球》在本单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单元要求学生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蓝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整节课教者对语文课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互助性课堂教学,进行了充分地展示。真是“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啊!
一、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蓝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蓝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又出示了一组文字资料:地球资源的现状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进而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的出路何在?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精心保护地球!”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当然,这也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蓝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它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蓝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渺小之后,产生了强烈的保护地球之情,而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一段,再指名让学生在全班朗读,感受地球的渺小。老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使他们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
四、联系实际,提升情感。
在讲“地球资源为什么会枯竭”这部分时,教师让学生评选“地球头号杀手”,课文即将结束时,蓝老师让学生以“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对那些无情地破坏地球的人们说些什么?”来进行小练笔,还出示了这样的句式:人类啊,人类!这样学生的语言文字得到了训练,也宣泄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今后应该怎样从小事做起。使学生意识到要保护地球就要付诸行动,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自主意识。
总之,这是一节活泼、生动、有效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课堂上蓝老师发挥了良好的素质与主导能力,学生能积极参与,充分发言,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是难能可贵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的评述,评的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篇4:《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着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整篇文章时,始终是以“地球母亲向我们述说”为线索,来体悟文本的。这样处理,使学生与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位母亲的述说,人格化的语言,人性化的处理,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使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这节课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二、挖掘文本内在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王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他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王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联系实际,教师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把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当然,这也是在学生读文感知文本内容,又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王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对地球热爱之情。而后,深情地读出这句话。在讲“地球资源有限”这部分时,教师加强了朗读指导,使学生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
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如果在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适时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的评述,评的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篇5:《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今天我们语文研修1组的老师汇聚在一起,就林文英老师设计的四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进行了评课,现就会议内容进行了记录:
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针对执教教师的第二次听课展开评课。
下面请各位老师就自己的观课角度评议林英老师设计的四年级《只有一个地球》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从本次的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孩子能力也不弱,可是就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如果老师只是走过程,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很难得到快速提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程。
(二)学生参与情况分析:(刘圆圆、刘玲燕、滕宗芳)
通过数字统计显示,我们了解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个体、主动参与为主,同时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略少,但全体学生仍然都能得到活动。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姜老师的这节课,正是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对于坐在教室左边、右边、后边的学生没有忽略,反倒是刻意的关注这些学生,给这些学生发言的机会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姜林师特别关注班级内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关注这几个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来看,这节课的条理性比较好,目标也明确精炼,师生互动默契,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几个方面都是我们本次磨课想要达到的目标,在讲课中的到很好的体现,同时看到老师们的努力和进步。
(三)教师提问的有效度:(于凌云、鞠远志、邵玲君)
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道,让语文课成为吸引孩子的万花筒,让语文课变成孩子成长的舞台。在享受精彩的阅读课堂的同时,我选择教师课堂提问这一角度,对本次教学过程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我发现林老师的课堂提问关注了思考性、启发、想象性,在有效的课堂提问的引导下,实现了学生课堂阅读的有效性。
针对林老师课堂教学过程及以上数据统计,我总结林老师本节课的课堂的提问的有效性在于以下几方面:
1、关注了课堂提问的引导性
2、关注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3、关注了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邵玲君总结:
林老师对于这节课准备的很充分,能够很好的去根据磨课的主要任务去探索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设计流程清晰,课堂氛围好,学生参与度高,要对个别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会更好。群组其他成员都能够很好的从个人的观课角度结合统计的数据去分析问题,每位听课教师能够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受到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很清晰,流畅。今天的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
篇6:《只有一个地球》优秀初中评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优秀初中评课稿
一、对文本的处理,以人格化的语言呈现在师生面前。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着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整篇文章时,始终是以地球母亲向我们述说为线索,来体悟文本的。这样处理,使学生与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位母亲的述说,人格化的语言,人性化的处理,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使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这节课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二、挖掘文本内在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王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他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王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联系实际,教师安排学生 收集相关资料,把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当然,这也是在学生读文感知文本内容,又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王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对地球热爱之情。而后,深情地读出这句话。在讲地球资源有限这部分时,教师加强了朗读指导,使学生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
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如果在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适时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的评述,评的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篇7: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岑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文章语言优美且严谨、准确。
教学中,岑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抓住“美丽”“有限”“渺小”“唯一”四个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地球不能被破坏。四个特点,岑老师侧重教学“美丽”和“有限”。尤其是“美丽”,岑老师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感受,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地球图片,又如看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地球的美,还有带领学生美读等。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下,思绪飞扬,想象丰富,不仅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广袤的平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蔚蓝的大海,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金黄的稻谷……理解“有限”时,岑老师补充了大量的'资料,告诉学生地球上的能源危机以及动植物灭绝的事实。美丽的地球,本来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由于人类的不加爱惜,滥砍滥伐,后来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多么残酷的事实,多么明显的对比啊!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她渺小,资源有限,所以人类只能爱护她,珍惜她。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指导说明方法是必须的。岑老师抓重点句引导学生发现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等方法,把知识点的学习和朗读指导结合起来,使说明方法的教学不枯燥,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学目标形成统一。
篇8: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的评课稿
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的评课稿
黎仁东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整节课老师对语文课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贯彻阅读实验达标精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充分地展示。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文本的处理,以人格化的语言呈现在师生面前。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师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整篇文章时,始终是以“地球母亲向我们述说”为线索,来体悟文本的。这样处理,使学生与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位母亲的述说,人格化的语言,人性化的处理,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使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这节课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二、挖掘文本内在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黎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他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黎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联系实际,教师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把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当然,这也是在学生读文感知文本内容,又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黎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对地球热爱之情。而后,深情地读出这句话。在讲“地球资源有限”这部分时,教师加强了朗读指导,使学生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
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如果在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适时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的评述,评的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篇9:只有一个地球精选
有人说:“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推进器”。成长就是对细节的反思积累起来的高度。教师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就应该不断更新,重构自己的教育思想,提炼升华教育实践,增长智慧。前几天在中山小学执教了一堂市级教研课《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当走下课堂的一刹那,我就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真的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我所执教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课时目标力求通过了解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其他的一些污染问题,感受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了解世界环境面临的难题,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我的设计思路是:谈话导入,汇报调查情况,初步感知水是生命之源。接着出示世界水资源储量表,从数据中直观地感受到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然后来动手分一分,画一画,更加真切地感受水资源的有限,以真实的调查了解有限水资源被污染的现状。在了解森林资源的环节中,以大量的图片呈现给学生,感受到森林不仅能带给我们美感,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具体的文字资料下了解森林资源骤减的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最后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面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被污染,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展望未来,我们要做些什么。课堂始终以学生的调查为基础,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课堂的学习者,而老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设计好教学环节,胸怀两次试教的感悟,我从容走进课堂:带着憧憬,带着期望,期待着出现那一幕幕的伤心无无奈,期待着课堂上出现随波涌起的豪情与壮志,期待着孩子们心中的那一份使命感与责任感……可当我从讲台上走下的那一刻,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失败了,感觉好无奈啊!先让我把教学定格在那伤心的一幕幕吧!
镜头一:当市教研员把话筒递给我的那一刻,我满心的想着,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我只是一个合作者,学习者。当我和孩子们简单的聊过之后,看了看表,天哪,离上课还有好几分钟,做什么呢?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只是不时地看手表,我想我的样子一定狼狈又无奈,当离上课还有两分钟的时候,我又看手表,还好,杨老师替我解了围,说就上课吧!终于可以开始上课了!当我说出我的第一句话时,感觉声音像在空中飘着,那样的苍白。
镜头二:当我播放森林美景图时,满心期待出现优美的音乐,学生发出赞叹声,没想到电脑也跟我开了个玩笑,竟然自动关机了,那一刻,真的好想哭啊!明明试过很多次的课件怎么会在关键时刻出故障呢?我该怎么办?我相信我当时的表情是最无奈的。
镜头三:当我宣布就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汇报交流时,孩子们似乎很不情愿地翻出资料,没有出现预想的那种热情,交流的欲望,更没有预先想象地那样出现了丽水水资源被污染的严重现状时的那种悲哀与伤心,孩子们的一脸地漠然。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课堂上的出现的这些局面?执教当晚夜深人静时,我坐在电脑前,耳边听到的是十指敲打键盘的声音,胸中涌起的是翻江倒海般的思绪……
一、教学的智慧
灵动的课堂需要有教学智慧的教师,而我最缺少的就是课堂上临时的应变能力,沉着冷静的大气与勇气。当面对台下听课老师那一双双眼睛时,我退缩了,当我碰到电脑意外的关机时,我懵了。而这一切都需要老师镇静,放松的心态,随机应变。而这样的能力并不是老师上了一,两节课就有质的飞跃的,而是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磨练,一点一滴的积累,我还需要更多的历练,更多的挑战和考验。
二、老师的观念
虽然我的意识中,课堂是学生的,我只是他们学习的引领者。但是在课堂上,我还是紧紧地抓住给学生不放,四人小组的讨论是在老师的吩咐下做的,课堂上的发言是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举手的,孩子学得非常被动。为了完成我的教学任务,为了完成我预先设计的板书,我错过了很多精彩的东西,如学生有独到见解的发言,我没有积极引导使其成为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学生带过来的被污染的水,我都没有让其在课堂上呈现。为了完成我预先的教学设计,也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讨论,交流。当我提了一个问题,环顾一周,举手的仍然寥寥无几,我就不再启发了,不再等待了,急着进行我的下一个环节了。
伤心之余,所幸还有值得庆幸的事,那就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其一:学会了做课件。以前每次上课总是要请别人帮
忙做课件,为了省力,总是很少自己在那里思考,而这一次,因为课的设计改动很多,所以课件也要一次次地修改,我总不好意思一次次地麻烦别人,所以自己慢慢地摸索,告诉的会忘记,而做过的记忆就特别深刻了。想着下一次别人不会,我还可以当老师了,挺开心的;其二:孩子的收获。虽然在课堂上,孩子们没有发挥出我预期的效果,但是,在上课之前,我曾引导孩子去收集了很多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就像我,为了上好这一课,曾经上网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看很多的视频资料,也曾经去调查市区河道的污染情况。也有很多孩子已经更近一步地认识到了地球资源的有限,在最后的'“我为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有限的资源”献计献策环节中,很多孩子曾说到,要建议家长少开车,多步行,减少大气污染,还有的孩子谈到,以前用水大手大脚,今后要学会节约,尽量让水二次使用,如用洗脸的水冲厕所,还有的孩子谈到,今后要建议家长买菜的时候用菜篮子,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这样就能减少白色污染,土地资源就能节约等等,孩子们的认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孩子或多或少的已经意识到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枯竭了,我们将很难从别处得到补充,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了;其三:当课上完的时候,就有很多的老师向我要了课件和教案,说自己在上这一课时,就有了一个很充分的准备。我想,这样也不失为一件坏事,不管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课堂,总能够留给大家很多思考的东西。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感谢我们的教研王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锻炼展示的机会,感谢王老师课前的意见和建议。我知道自己离一个优秀的品德教师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会一直去努力。继续坚持我们的品德教学要努力的方向:并不是孩子们在课堂上说了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触动了孩子们的心,是否真正引起了孩子们的深思,是否能给他以后的行为带来些许的变化……让我为了这样的一天而奋发努力!
篇10:只有一个地球精选
今天听了吕雅丽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听完之后掩卷沉思,感慨颇多:
首先吕老师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各种形式的阅读。无论是小学低端还是高段,朗读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部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吕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非常注重感情朗读训练,例如在讲到“地球的可爱”时,教师相机启发引导学生读出地球的可爱,读到“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教师启发说:你读这个句子时心情怎样,应该读出什么感情,试试看。在感情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其实,适时的指导学生各种学习方法,及时做批注,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拓展延伸,升华情感,通过学生自由回答,小组讨论,老师出示数据和图片总结,让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星球,了解地球对我们人类的贡献和不可替代性,明白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讲完这节课,我翻看单元目标和课后题才发现,吕老师已经悄无声息的把课后题的问题和这一单元中要求的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一单元目标都巧妙的融入课堂中。让学生无形中找到了答案。这给了我惊喜,也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反思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不是独立的,应该是浑然一体的!今后我在备课时一定会努力做到顾及各方面。
总之,这是一节既有看点,又有重点的课,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 地球只有一个
★ 只有一个地球征文
★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集锦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