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唯美文章

时间:2022-12-07 07:06:51 作者:南淮炽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南淮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茶的唯美文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茶的唯美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茶的唯美文章

有关茶的唯美文章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分别说明了茶是中国老百姓生活和文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一】茶入人生

我不谙茶道,对茶更谈不上高深的研究了,偶尔受朋友之邀品品茶,大多时候还是在家里或单位办公室里,独坐独饮,这个时候的自己,虽说没什么品茶的高品位,但却多了些茶中品人生的小滋味,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渐渐领悟了茶如人生、茶道即人道的道理,品茶品出了人生的况味。

不是吗?“茶”字的涵义不就是人在草木中吗?

茶的初始如人生。

炒制好茶需要在温锅中慢慢揉炒,长达数个小时,茶叶才会慢慢集聚。

而若要炒制粗茶,那就简单了,把锅加热,半个小时就够了,但这样的茶饮起来索然无味。

人生亦如此,每个人出生时几乎是平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炒茶一样,将会慢慢敌发生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 品味为什么高低不同,有时候不是因为你的自身问题,而是看在现实生活的这口锅里,你的灵魂被揉炒了多少回,这里面蕴含着很深奥的道理。

茶的经历如人生。

这得先从茶和人生的起步说起,茶的起步是从沏茶开始的,需要先用开水将茶壶、茶杯等淋洗一遍,这也叫“暖壶”,是为了放心的喝茶。

人生的起步不也是这样吗?需要将大环境、小岗位都安排好了,这才便于安心地工作,里面渗透着很深的“茶道”和人生的道理。

然后,将茶叶放入壶中,用开水冲茶,这个时候,你定静地注视着茶壶或茶杯,就会发现,茶叶都一边飘摇着、舒展着争先恐后地想飘到最上面,密密地拥挤到一起,似乎都想争得最上一层,来释放自己的芳香,可刚刚沏下的茶叶,芳香能有几何?这时的主人是不会去品茶的芳香的。

后来,在同伴相互拥挤的过程中,仅凭一点浮力的茶叶就根本支撑不住了,加之经水的浸泡,增加了体重,一片片茶叶摇摇晃晃,慢慢地沉到半空,大多都沉到了茶壶或杯子的底部,沉淀了的茶叶,这才渐渐地释放出浓郁的芳香。

由此反观我们的人生,茶壶和茶杯就如同我们人生的大小“舞台”,刚刚踏入工作的这把“大壶”或“杯子”时,都会好高骛远,凭一时的冲动,纷纷冲向事业的上面或前头,想尽快展示个人的能力和才华,都想往上冲,上面自然就会拥挤不堪。

再说了,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人,能有多少才华值得施展?这样一来,有的就会被碰的头破血流,有的在拥挤中也没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生活的打磨,先进思想的灌输,就会一步步地沉淀,思想就会慢慢地沉思,也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才华。

人生的经历正如茶的经历,人们在人生这把“大壶”中,不停地飘荡,在不同的位置起伏,展示出每个阶段不同的才华。

茶的颜色如人生。

沏茶的时候,茶的颜色会由浅慢慢地变深,浓到极处,煞是好看,由于茶的种类不同,大致可由浅绿、浅黄、浅红色,形成深绿、深黄、深红色,这时候赏茶色会赏心悦目,到了最好的状态,各种茶色再慢慢地由深变浅,直到很浅很淡,这就是沏茶的规律。

人生也是这样,起初,无论是事业和人生都很淡然,慢慢地随着不断发展,在事业和人生中就会有新的起色,发展到一定阶段,还会轰轰烈烈,到达事业顶峰的时候,还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后因时势、年龄、环境、机遇等因素不断地发生变化,就会慢慢地退步,直到最终退休,这也是人生的规律,也是人生如茶的地方。

再就是在每个人的人生中也不一样,有的人在事业上是滚水沏茶,事业如茶一样浓烈;有的人是冷水沏茶,事业如茶一样慢慢浓,在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前发展;有的人是温水沏茶,说浓不浓,说淡不淡,平淡人生。

茶的味道如人生。

我们品茶的时候,起初总是感到是苦味,再细细地品味,就会感到变为涩味,往下咽的时候,就会感到是甘味。

这不正是人生的规律吗?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起步的时候都会很难,“万事开头难”正是说的这个道理,每个人都要品尝人生初始的苦味,后经艰苦拼搏,以苦为乐,迎难而上,才感到苦味渐渐淡了,接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涩味,这个时候才有了希望,也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如果畏难发愁,就会半途而废,如果急起直追,将会到达胜利的彼岸,最后品尝到的是人生的“甘味”,这是人生的最大收获。

“茶里乾坤大,壶里日月长”。

既然茶如人生,我们不妨像炒茶一样把自己的人生慢慢揉炒,像沏茶一样一步步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像观察茶的颜色一样把握好人生的规律,再像品茶的味道一样品尝人生的甘甜。

通过品茶,真正感悟人生的真谛。

乔显德

【二】喝茶时光

喝茶时光

午饭后,是奶奶的喝茶时间,每天雷打不动。

那时我总爱央求奶奶给我倒一碗,奶奶会说:“小孩子是不能喝茶的”,但最终拗不过,就会让我喝一碗。

儿时的我不懂茶的味道,只是觉得和奶奶争闹一番很好玩。

渐渐地我上学了,晚上做功课,看到父母喝茶,自己也会跟着喝一杯。

那时家乡还没通自来水,饮用的是地下水,有些咸,泡的茶也很涩,但是茶比白开水好喝些,那一杯杯茶伴随我度过了无数的夜晚,直到我离家到县城读书。

后来,我进入工厂参加工作,繁忙的工作已让我无暇喝茶了,往往泡了一杯茶后,就去忙工作了,等想起喝茶时,茶已凉,此时的茶已没有了清香,于是就把茶换成了白开水,白开水什么时候喝也可以啊。

再后来,奶奶离世。

我成家、生子,下班后,要做家务、照顾儿子,更忙了,喝茶对我成了一种奢望。

去年中秋节时回家看望父母,家里早已通了自来水,还是引的黄河水呢。

饭后父亲照例泡了一壶茶,因为很久没有回家了,所以和父亲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从工作、生活到烦恼、快乐,从没觉得和父亲的关系竟如此融洽。

看到现在的我过得很好,母亲很满足,我幸福就是母亲最大的幸福。

想起年少的叛逆、轻狂,想起和父亲剑拔弩张的日子,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父亲脸上的皱纹,不禁感叹岁月催人老啊。

看到我们在喝茶,儿子跑过来,也要喝,我说:“小孩子是不能喝茶的”,儿子不依,仍喝了几口,喝完,说:“真好喝!”我们都笑,儿子也笑。

现在每次和父母在一起喝茶,陪他们聊天,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我喜欢这温暖的喝茶时光。

【三】魂牵梦萦家乡茶

回到家乡的感觉总是那么美好,浓厚的茶香,总是让我魂牵梦萦。

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曾经红遍大地。

从小就是背着小竹篮,哼着这首歌,有板有眼地跟着父母去采茶,那黄土地总是散发着迷人的青青幽香,多少年过去了,一直留在记忆里,不曾抹去,也不会远去。

家乡的四月才是茶香的季节,高山茶成为家乡特别的富产,也促成了家乡茶文化深厚的底蕴。

多少年来,家乡一直是江南重要的产茶区。

那些零零碎碎,大大小小的土角落,随意种上几棵茶叶树,来年就能长出让人喜爱的嫩叶。

时世的变迁,却难以改变一代又一代人对茶叶的追求。

在那个大集体的时代,无论是整片的茶园地,还是零星的野山茶叶树,都属于集体所有,不可以随意采摘。

到了采茶叶的季节,生产队里让村民自行拉成小组,大多是三、五户为一个采摘小组,采茶叶大多是妇女和那些稍大一些孩子的事。

那时的学校,也会在采茶季节放几天假。

孩子们对这样的假期是很高兴的事。

因为有些不太听话的孩子,既不用上学,也不会去采茶叶,就像小山羊一样,放养了事。

有些听话一些的孩子,会很高兴地提着一只小竹篮,跟着那些“婆婆、妈妈”走进茶园。

不过,有些小帅哥,也是常常会被人取笑的,因为,采茶叶是妇女们的事。

在大集体的时代,采茶叶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喜欢唱山歌的妇女,总是一边采茶叶,一边哼着小曲;喜欢拉家常的妇女,说东道西,说长道短,嘴是不会闲着的;有些年龄稍长一些的,孩子们会叫上一声阿婆,阿婆会讲许多希奇古怪的事情。

与我家一个组的,有一个阿婆,小脚,也不识字,但肚子里还是装着不少的东西,讲给我们听。

有的是当地流传的,也有是村子里先前发生的,还有些是编一些孩子们父母的事。

事实上,这也是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最好的办法。

早些时候,家乡的茶叶都是手工制成,后来,才是慢慢实现了机械换人,制作工艺也随之变化着。

农村改革分地到户后,那个大集体也就是化整为零了,原先那些成片的茶园也不复存在,小时候那种采茶的热烈场面也不再出现,只是,无论如何变化,时代总是向前的,山村里的人们,采茶也不再是唯一的生计,家家户户都自行购买了全自动的制茶机械,还能享受政府补贴。

现在茶农,进入了一个在劳动中享受生活的时代。

时代的变迁,难以割舍人们对茶叶的依恋。

对于家乡先辈们来说,茶叶是生活中迎来送往之待客必不可少的,也是大家多少年来生活的主要收入。

土地还是那些土地,而茶叶已经不是原先的那种茶叶,人亦不是原先的那些人。

原先的生产队集体已成为历史,早被单户的家庭所替代,现在的人们已经不是以生产茶叶来维持生活,告别了靠土地来养活自己的年代。

小山村,新农村,新生活,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美好的生活得以真正拥有。

村里有一对老夫妻,养育了三个子女,我是叫着这对老夫妻阿公阿婆长大的。

阿公阿婆引以为自豪的是培养出一位进入北大的儿子,也是我们这个小山村唯一的北大学生,读法律专业,毕业后就理顺成章地成为一名律师。

村里人说,年收入不低于100万元。

阿公阿婆虽有三个子女,但自从有了这个有出息的儿子以后,两位老人的生活费全由这个儿子承担。

阿公阿婆已是七十有几,体力当然大不如以前。

这个儿子也是很少回家,平时弄点钱给阿公阿婆,出手大方,还总是说,这点钱不够我在北京上一次饭馆呢。

过惯了省吃俭用的日子,老人都会精打细算。

有一次,老人的邻居以赞赏的`口气对他们的儿子说,你家生活条件那么好,你给父母的钱,他们都是花不完的,在采茶的季节里,两位老人还那么辛苦地去采茶叶。

儿子听了以后脸色大变,先是怀疑兄长和姐姐把父母的钱拿去花了,还厉声质问自己的父母,自己给了钱,不在家养老,还要去采茶叶。

在儿子心目中,自己的父母出去采茶叶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阿公阿婆宁可风吹雨打太阳晒,不是为了那么一点钱,老人是舍不得那些一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的茶叶地被荒芜,也是割舍不了一辈子没离开过的那份土地情。

生活总是向前的,家乡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还是放不下那一片土地,放不下手中的锄头。

一片片的茶叶,凝结着一代又一代茶农的情,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代人的变换,也难以让家乡人放弃黄土地,那是一种依恋,那是一种感情,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期望。

阿公阿婆虽然吃穿不用愁,在这样的季节里,那些散发着青香的片片茶叶,怎么也舍不得闲在家里的。

人的一生需要有那么一种信念,一种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山的阿公阿婆,尊重自然,尊重生活,总是舍不得那些黄土地被荒芜,因为那是一种情,一种养育之情。

篇2:茶的文章

那一年,才子胡兰成与才女张爱玲缔结婚约,珠联璧合的一段姻缘,形式有点草草。

她提笔蘸墨写道: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他接笔补道: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之后,他去了武汉,在那里认识了护士小周。

黄昏,在汉江岸边,双双并肩散步,你侬我侬。

再后来,他又去了温州,身边的女人是秀美,一个读书,一个刺绣,花好月圆的样子。

而她,在上海,对他,无一日不思念。

她渡水辗转,去温州的乡下找他。

人在渡上,看那有水有天、有路有桥的江南风光,她觉得欢喜而亲切,只因,这里有他的气息。

短暂的搁留,心酸多过欢喜。

是他太幼稚了,还是她太宠他了?他以为她爱他,就会爱他的一切,甚至包括他爱的别的女人。

世间还有这般道理?!而她以为,他应毫不犹豫地选才女的她。

只是不料,他不选!他是妹妹好,姐姐也好。

男人眼里,才女是虚衔。

叹,才女只懂舞弄文字,却不懂识人。

文人的情话好比戏子口里的唱词,绕梁三日的动听,但,不可信,更不可久信。

这厢才说过细碎的软语,转身那厢又与人耳鬓厮磨了。

怕凉了姐姐,又怕冷了妹妹,多情至于滥情,滥情至于无情。

一时脑热,爱了也就罢了,怎可以轻易脱身呢!她不懂。

40年代那样的一个乱世,许多人谨慎封笔,韬光养晦,她却独树一帜,赶乱世成名了。

因为文字,他拜访她,她认识他。

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可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也是因为那个乱世,他躲到温州乡下,在他回沪的最后一次相见后,她搬家,并给他去了一封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

你是早就不喜欢我了……你不要来寻我,即便你写信来,我也是不看的了!好个“我已经不喜欢你了”,像一夜花尽似的凄凉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可我看她,她的爱情,更像一杯茶。

她是爱茶的,以至于她笔下的人物,或悲或喜的爱情,都与茶有了一点儿关联。

《倾城之恋》里,范柳原第一次请柳白苏上香港的上海馆子吃饭,饭毕,范柳原将玻璃杯里的剩下的茶一饮而尽,然后迎着亮瞧杯底的一片残茶,竟像一片蓊郁的森林了。

绿色的茶叶贴着玻璃壁,横斜有致,像翠生生的芭蕉。

错杂在杯底的茶叶,像末膝的蔓草与蓬蒿。

迎着一片光亮,用心看,一片残渣中也见出美了。

一对精明自私的庸俗男女,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在一座倾覆的城里,竟也刹那间感受到了平凡夫妻的那一点真心。

苍凉。

像暗夜的一点星火,叫人看到了一点光色,却也更见出了暗夜的浓稠和幽深。

而她自己呢,这个爱茶写茶的女人?乱世为壶,那个他是煮她的沸水。

她在沸腾里舒展,生色,吐香;然后,人走,茶凉,香随晚风逝。

篇3:茶的文章

老公从外地给我带来一盒上等的西湖龙井,将茶叶放在杯中,加入开水时,淡淡的香味也一下子散开了。

或许是因为茶好的原因,总是觉得没泡两次便没有滋味了。

他见此笑着说:“凡事都是如此,美好的滋味,很快就会离我们远去,而只有在拥有的时候,细细地品味,才不至于心存遗憾。”

他的话的确有道理,茶如人生,是个很好的比喻。

如果将人生比喻成这杯茶,多数的时候,也许是平平淡淡,也只有少数的时候,才会让我们品尝到不同的滋味。

而无论好与坏,都是我们所要承受的。

一杯茶,我泡了三次,味道便淡了。

可是我却舍不得倒掉,依旧细细地品味其中的味道。

虽然淡,却淡得幽香。

茶中滋味只一时,人生当中的各种滋味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年初恋心跳的感觉,与心爱的人牵手的感觉,还有为人之母的那份喜悦,过去了,也便过去了。

拥有的时候,就细细品味,好好珍惜。

就像我每天泡的茶,一遍茶浓,二遍茶香,三遍茶淡,每一次的续水,都让我感受到不同的滋味,只有静下心来细细品尝才不至于辜负了这茶。

而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篇4:茶的文章散文

一日,朋友茶社开业,邀我前去品茶、赏茶。

来到茶社,朋友热情相迎。

一进门,便看到茶社的迎墙上错落有致的四个大字“缘,自茶香”。

好一个“缘”字,“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便是对缘字的诠释,“士为知己者死,女卫悦己者容”,只有缘字当头,才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名利易得,缘字难求。

缘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共鸣,一种相通,一种默契。

茶香有缘,有爱才有缘。

朋友丰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在随想之际,朋友已经备好茶具,邀我落座,共同品茶。

舒缓的古筝音乐,古韵悠悠,静雅而清新,如高山流水,如珍珠落玉盘,茶香伴着古韵在纯净的空气中轻轻流淌。

朋友的茶道技艺精湛细腻,一丝不苟,每一个步骤都那么平静淡定,优雅从容,一看便知是爱茶之人。

绿茶清新淡雅,幽香渺渺,略带青涩,犹如闺中待嫁女儿,纯洁无暇,清秀靓丽,羞涩可人。

我喜欢冬日悠闲的下午,坐在阳台上,洁净的玻璃杯泡上一杯龙井茶,紧实的叶片在水流的冲击下翻滚向上,停在杯口,在温水的浸泡下,慢慢舒张开来,犹如仙女下凡,花雨如蝶,翩然而下,沉落杯底,嫩芽舒展,叶尖朝上,竖立水中,如春日新绿,煞是赏心悦目……仿佛看到蓝天下,白云间,采茶女儿轻歌曼舞,玉指轻挑,将天地之精华纳入腰间小篓,掬在你面前,不由得让人心旷神怡……碧绿的茶汤,清澈而透亮,细看之下,竟有纤细的毫毛漂浮于其间,袅袅茶香,沾在杯口,粘在水面,慢慢弥散开来……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朦胧中,恍若置身于春意萌动的西湖畔,柳芽翠绿,柳枝轻摇,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烟雨蒙蒙的断桥边,妩媚清秀的白娘子,轻移莲花步,手把纸油伞,身姿曼妙,期盼着与许仙的千年邂逅……岁月流转,物是人非,柔美而纯粹的爱情故事成就了断桥的永恒,成就了流芳百世的西湖佳品……

朋友相聚,泡上一壶铁观音,当紫砂壶颜色渐渐有浅变深,温润亮泽,仿佛茶香飘散在空气中。

如涓涓细流般斟入杯中,金黄亮丽的茶汤,瞬间弥散的茶香,尽收眼底,弥漫在鼻尖,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

呷上一小口,在口中轻轻流转,暗香游走于味蕾之间,平滑而圆润,芳香而甘醇,毫无苦涩之感,久久不能散去,直至沁入心脾,沁入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唇齿留香,茶香飘逸,如沐春风,如坐云端,幽香醉人……我向来对铁观音有一种崇敬之心,或许来自于对它名字的敬畏,抑或是对它高尚品质的敬仰。

它毫无娇柔造作之感,无论是精美珍贵的紫砂壶,还是普普通通的茶杯,坚实紧凑的铁观音入杯“铮铮”作响,清脆悦耳,韵味十足。

无论是温热水还是沸水冲泡,舒展开来,叶片大而厚实,油绿润泽。

不论是高官权贵,还是平头百姓,它都以同样宽厚的姿态展现在你面前,满满的.充盈着你的茶杯,不似绿茶那般芽叶分明,冲泡讲究,居高临下。

北方绿茶具有北方泥土的厚重,带有浓浓的板栗香,它体现了北方汉子的朴实与豪爽,更耐冲泡。

红茶热情奔放,香味十足,略带淡淡的药香,可驻颜养身。

花茶香袭逼人,让人不由得欣喜若狂……

经过了漫长的冬季,阳春三月,茶树嫩芽萌发,正值享受阳光灿烂,空气清新之际,突然被看似无情的双手置于烈火的炙烤之中,仿佛青春被无情扼杀,生命被无情终止。

然而,经过力与火的砺炼,生命被赋予了无限的韵味,它浴火重生,完成了对生命更高层次的追求,促成了生命价值的完美体现,成为世人面前的尚品。

如果不经过凤凰涅槃般的蜕变,或许它只能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的一棵杂草野树吧!

篇5:茶的文章散文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喜欢上了喝茶,而且很奇怪,从不喝浓茶。

人说茶愈泡愈香,而我却觉得越浓反而教苦。

所以,从第一次喝茶开始,便渐养成了一种习惯,放茶叶时就那么一丁点,宁可多换几次,也不愿尝到苦味。

说到茶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有点甜但其中有夹杂着一股芳香,总之,是怪怪的。

而且我还试着品尝过好几种茶,真所谓是各俱特色,虽然我不懂茶道,但打开茶盒那么深深的一闻,茶叶所散发出的那股醇香,也能知道个大概。

好茶在色泽味觉上都有其独到的特色。

人说喝茶会上瘾,如今我看来,却有道理。

以前渴了找个杯子倒上白开水也喝的起劲,而今却不同了,看着杯子里没点东西,就老觉得不得劲,尤其是在看书或看电视的时候,冲一杯清茶放在身边,不经意的那起来喝一口,那感觉可谓是妙哉。

夜晚,独坐床头,看着杯中的茶水,大脑顿时涌起一串串思绪。

其实,人这一生,不就像在泡一杯茶吗,人有贫富贵贱,茶有名优劣次,不同的人泡制不同的茶,也可能有的茶泡的时间长,有的也许很短。

但它们却有其共同处,无论什么样的茶都需要开水来泡,同样,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要生活在一个蓝天下,同样的水,有的泡出来很香很醇,可也有的会很苦很涩,那么人呢?喜怒哀乐。

看着刚放入的茶叶,色泽是那样的鲜艳,饱满。

可冲一次,两次或几次之后,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同时,其味道也在慢慢变化着,从无味到有味再到无味,最后被倒掉。

也可能,在还没被品到味的时候就倒掉了,更甚至,味香正浓的时候,杯子打破了。

茶叶,没有选择,也许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一切。

而它也接受了命运。

从而使它感受到分解自己的身体可以使别人得到享受,快乐,是多么自豪与荣耀。

那么人类,你呢?你不可以选择吗?你不能抗拒吗?同样的天空下,为什么有人喝的茶是香甜的,而你却喝苦涩的呢?你服气吗?

觉醒吧,奋斗吧,我们所要的茶,不仅是味香色纯,还要平平稳稳,连续不断的冲到最后一水,喝一杯完完整整的人生茶,踏踏实实的走这段人生路。

我喜欢喝茶,喝真正属于我的茶,你呢?

篇6:茶的文章散文

我不太喜欢饮品,各种酒类、饮料、还有茶,只是喜欢喝白开水,淡淡的、无味的,纯净的没有任何掺杂!

有一天朋友请我喝茶,绿色的茶叶在沸水的冲泡下,上下翻浮,看着绿茶在玻璃杯里,快乐的舞动尽情的伸展,突然觉的我就是那一片绿茶在岁月的风尘中,日渐枯干,只等待一杯沸水让我重新舒展跳动!我突然爱上了绿茶,不只是它鲜活的颜色,还有它淡淡的苦涩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它在热水中沸腾的瞬间,给人以热情与启发!沸腾过后,慢慢沉淀下来的是一种宁静、一种美、就像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情感,多年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更深层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

就这样爱上了绿茶,更喜欢在夜里昏黄的灯光下泡一杯绿茶,一定是要透明玻璃杯的,就这样静静的看着,看着杯中的绿茶,像看到采茶女柔软纤长的手指,而在呼吸间,随你到前生来世,很多的时候,心灵的默契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

就像这绿茶……

我经常在想找几个好友,远离这喧嚣的城市,在高山流水的亭下,用清冽的泉水泡上一大壶绿茶,围坐一起细说那些悠然如花岁月,我们不是真正的隐士虽离不了尘世的繁华,但与朋友促膝的品茶岂不是人生一快事!

人都说茶如人生,以前还没真正去想过,现在想想却是很贴切,人生如茶,从鲜活的茶叶,到岁月的风干,又到沸水的冲腾,最后慢慢的沉淀,就像人生。

人生如茶,经过众多烦琐的程序,最后形成了一杯清茶,各中的滋味只有自己去慢慢品尝、慢慢回味……

篇7:茶的优美文章

人生的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景观,不同的韵致,细细品来,他们与那风味各异的佳茗颇有相通之处。

这真是自然的造化了。

“人之初,如玉璞”。

小孩逢人不讲过年话,乐了就笑,委屈了就哭,《曾子杀猪》的掌故,就是喻言童心容不得谎言玷污的道理。

小孩不做亏心事,至于偶尔做了坏事,都是成人的教唆和影响,其主要罪过,不在孩子本身。

小孩的思想一尘不染,吞了一粒橘核,都梦着肚里长出一棵金果飘香的橘树。

童心,最纯、最净。

小小人儿,多像一盅淡淡的绿茶!天然、澄碧、透澈。

水气袅袅如诗,馨香缕缕似梦,如诗似梦的还有年轻的恋情。

青年,如一杯花茶,浓郁爽口,鲜灵芳香。

爱神尤垂青于青年,无论是“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苦苦追寻,还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初恋萌动,或是“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山盟海誓,抑或“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别愁离情,都有着一种美丽,一份动人。

爱情滋润了年轻的生命,青年因爱情的慧泽愈发具有人情味。

中年呢?中年是金秋的稻穗,颗粒饱满、瓷实;中年是十月的阳光,温暖却不炙人。

我觉得,中年更似一壶酽酽的绿茶,色泽丰润,细细品之,味厚而甘醇。

人到中年,不为琼瑶的爱情故事而泪湿枕巾,也不拿某明星的签字抬高自己的身价,上有高堂,下有妻小,难得喘口气,偶有闲暇,也该翻翻案上积尘的书了,或者做好晚餐,迎接疲惫的妻子下班。

人到中年,不再挖空心思撒个谎骗取领导的准假,也不在茶余饭后取笑别人露了脚趾的袜子。

为人不狂,处惊不慌,说话给人一个台阶,做事总该留有余地。

成熟、厚道,是中年的秉性。

王蒙先生说:小孩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

我想,这参透了人生的强大的人,该是指老人了。

人到老年,功名心淡漠了,有了难得的宽容,崇尚返璞归真,对友谊更加珍爱,为人更加坦诚。

几十年的沟沟坎坎不仅写在脸上,而且锻造出他们高标的人格、深邃的思想。

诗云:人格是最美的风景,思想是最好的财富。

可见,老人是宝。

老年,很像一盅乌龙茶,兼蓄了绿茶的清、红茶的醇,有“绿叶红镶边”的神韵。

所以,默读老人,如啜饮乌龙茶,令我们齿颊留香回味不已的,最是他们不屈不息的精神。

茶的唯美散文

描写茶的唯美散文

一杯茶一本书唯美句子

关于思念亲人的唯美文章

心情的唯美文章

情人节的唯美文章

励志青春的唯美文章

写感动的唯美文章

励志大学生的唯美文章

必看的青春唯美励志文章

茶的唯美文章(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茶的唯美文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