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仁《鹧鸪天 惜别》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对比阅读

时间:2022-12-11 06:18:11 作者:cindylee123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indylee12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严仁《鹧鸪天 惜别》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对比阅读,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严仁《鹧鸪天 惜别》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对比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严仁《鹧鸪天 惜别》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对比阅读

严仁《鹧鸪天 惜别》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对比阅读

鹧鸪天 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①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捩柂:转动船舵。

1. 从字数看,《鹧鸪天》属于 ▲ 。这两首词都主要用了 ▲ 意象,抒写惜别之情。(2分)

2. 这两首词都写到送别引起的“恨”。请比较分析“恨”的差异。(5分)

参考答案

1.小令 流水或者江水

2.严词主要抒写离别之恨。一曲哀弦,愁肠欲断。扬帆转舵,蒲帆如心情般沉重。离别在即,爱人伫立楼头,泪眼相送。碧草黄柳更反衬离别的`忧伤,离愁别恨恰似流水般绵长。(2分)辛词名为送人而作,虽有离别之恨,但更多的是身世浮沉、世道艰难之恨。“功名馀事且加餐”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激之辞。“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既写行人前路茫茫,亦含小人当道蒙蔽世人之意。“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用反问句表达“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之事”这层意思。“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含蓄表达“人世险恶、世道艰难更胜离别之恨、行旅之悲”这层意思。(3分)要分别写出二首词抒发“恨”的不同内涵。意近即可。

篇2:严仁——《鹧鸪天·惜别》

【年代】:宋

【作者】:严仁——《鹧鸪天·惜别》

【内容】

一曲危弦断客肠。

津桥捩拖转牙樯。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

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群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鉴赏】:

离愁别恨,也是一个亘古常新的主题。但在写法上却各有不同,因而词的艺术感染力也就各异。严仁的这首词,以借景抒情取胜。

“一曲危弦断客肠”。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便给通篇定下了基调,接着,作者又将笔对准到河桥附近的帆船上:人已进船,船舵和桅、“一转”,包含几许离愁别恨!这一句由将别而即别,词意推进一层,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帆随云动,写出了似为云所“带”的主观感觉。“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

以上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

下片直接抒写离情别意。头两句仍为写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正是“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结拍二句改设问为肯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然的感情蕴积。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浓厚的惜别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别之情滔滔而出,亲切可感,表现出作者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篇3:严仁《鹧鸪天·惜别》阅读答案

8.描写了—幕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共5分,分析场景2分,赏析“重”字3分)

9.①“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从词的风格来看,这是一首 词。(2分)

(2)诗歌是怎样表现离情别绪的?请结合词的上阕或下阕加以简析。(6分)

篇4:严仁《鹧鸪天·惜别》阅读答案

(1)婉约

(2)示例一:上阕。①一、二句写别时:“一曲”句,写楼上别筵情景,奠定了离别哀伤的基调,宴席将散,一曲离歌令人愁肠欲断,不忍离别;(2分)“津桥”句,借人已上船、船已起航,写不得不别的无奈,使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2分)②三、四句写别后:“江心”句从行人的角度来写,“带”与“重”,借行者的主观感觉,表现离别的沉重与不舍;“楼上”句从送行者的角度来写,从对方着笔,借风吹粉泪,渲染离情,将别情的抒发推上了高峰。三、四句各写一方,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2分)

示例二:下阕。①以乐景衬衷情,草碧柳黄,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别的忧伤。(2分)②化无形为有形(或运用通感的手法),“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2分)③巧设比喻(或衬托),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伤别之情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2分)

篇5:严仁《鹧鸪天·惜别》阅读答案

离愁别恨,也是一个亘古常新的主题。但在写法上却各有不同,因而词的艺术感染力也就各异。严仁的这首词,以借景抒情取胜。

“一曲危弦断客肠”。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便给通篇定下了基调,接着,作者又将笔对准到河桥附近的帆船上:人已进船,船舵和桅、“一转”,包含几许离愁别恨!这一句由将别而即别,词意推进一层,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帆随云动,写出了似为云所“带”的主观感觉。“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

以上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

下片直接抒写离情别意。头两句仍为写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正是“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结拍二句改设问为肯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然的感情蕴积。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浓厚的惜别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别之情滔滔而出,亲切可感,表现出作者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篇6:严仁《鹧鸪天·惜别》阅读答案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拖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拖(liè 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8.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9.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篇7: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原词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⑴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名《渭城曲》,别名《阳关曲》、《阳关》,为送别之曲。

⑵馀,多余;加餐,多吃饭。《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唐杜甫《垂老别》诗:“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⑶无穷:无尽,无边。

⑷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⑸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⑹未是:还不是。**恶:唐刘禹锡《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⑺别有:更有。行路难:白居易《太行路》:“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鹧鸪天·送人》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读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赏析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赏析的内容

鹧鸪天苏轼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

辛弃疾的《鹧鸪天·戏题村舍》全文及赏析

鹧鸪天原文解析

辛弃疾: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赏析

古诗欣赏之鹧鸪天

鹧鸪天佳人翻译赏析

严仁《鹧鸪天 惜别》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对比阅读(推荐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严仁《鹧鸪天 惜别》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对比阅读,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