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油脂的造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油脂的造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油脂的造句
油脂拼音
【注音】: you zhi
油脂解释
【意思】:油和脂肪的统称。
篇2:油脂的造句
1、汽油溶解油脂。
2、衣服被油脂渍住了。
3、如果你让油脂积存,排水管就会堵塞。
4、这些油脂是人造的的和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
5、例如在法国,油炸食品有时候是用鸭油脂或者马脂来煮的。
6、人们偏爱糖果和油脂就是一种精密的心理演化机制,我们不是有意识的去选择喜欢甜食和脂肪,只是它们的味道实在不错而已。
7、囊性痤疮(右图):囊性痤疮——痤疮最为严重的类型——发生于油脂和死皮细胞的堵塞深入到毛孔深处。
8、鸡蛋中丰富的蛋白质和培根中充分的油脂混合在一起为你的一天提供充分的能量。
9、格雷格说,“那些我所做的全部事情,只是把我的手伸了进去,在轴承四周涂上了油脂。”
10、反正只要是咸味,含淀粉和油脂的,我们就卖。
11、后来,一些人发现把动物的油脂或脂肪擦到皮革的内层,可以帮助皮革变柔软。
12、我相信日本健康的饮食主要归功于烹饪中的两点不同,那就是分量小和黄油油脂少。
13、如果你的选择是高油脂的炸薯条和奶昔,你会感觉很懒散,并很可能考砸。
14、但是,增加的油脂并不一定会导致粉刺和青春痘;你可能会长疖子,皮肤也会变得更油。
15、不要用毛巾,因为它会使这种油脂散布到全身。
16、豆类含有高蛋白,蔬菜含有高维生素,脂肪和油脂的脂肪含量高,它们也都有自己的优势。
17、一项最新调查表明,相比那些更瘦的',更有自制力的同龄人而言,体重肥胖者的味蕾对食物中油脂的敏感度更差。
18、坚果中的蛋白质和油脂还为我们提供了人体必须的能量。
19、他说:“藻类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你也可以给藻类注入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藻类能把吸收的二氧化碳转换成糖分、蛋白质和油脂。”
20、大蒜具有帮助消化脂肪和油脂,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和降低固醇水平的功能。
21、为预防油脂滴落,请选择瘦肉,像牛里脊肉、猪里脊肉、里面的臀肉和牛后腹肉排,并在烧烤前把看到的肥肉切掉,避免肉汁落在火焰或者煤炭上。
22、“锅中的油脂”,这是许多食谱的开端。
23、造成皮肤各处细菌种群差异的原因尚不明了,可能是肤质,例如毛发或油脂,可能是皮肤对细菌的暴露程度,也可能兼而有之。
24、在吃蔬菜时搭配一点油脂,能促进抗氧化物的释放。
25、很多食用油入口时几乎没什么味道,因为精制的过程中,除油脂分子以外,其它成分大都被去除了。
26、最有味道的食品是充满着糖和油脂的。
27、特拉沃尔塔因此片而获得奥斯卡提名。随后,他又在音乐剧《油脂》的电影版中饰演主要角色。
28、要是你觉得马铃薯和与煎锅里的热油脂炒一块儿能变得更味美,那么试试细粒糙米。
29、油性润滑液不能和乳胶避孕套同时使用,因为这些油脂会拉破乳胶避孕套。
篇3:油脂
油脂
一、建议课时分配:油脂1.5课时
二、具体建议如下:学生实验1课时 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例如,用来制造肥皂、油漆等)。油脂是一类重要的结构比较复杂的酯,所以,在“酯”节以后介绍油脂,便于在酯的分子结构、性质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油酯。 在学习本节的开始,首先要复习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的知识,进一步搞清楚羧酸、醇和酯的关系。学生学习油脂的分子结构一般感到有困难,原因是高级脂肪酸的分子比较大,种类又比较多,甘油又有3个羟基,因而高级脂 肪酸的甘油酯结构就比一般的酯复杂。如果学生能弄清楚酯的分子结构,以及羧酸、醇和酯的关系,学习油脂的'分子 结构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区分“酯”和“脂”的概念,区分“油”和“脂肪”的概念。 在学习油脂的物理性质时,首先要让学生回忆酯的物理性质: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这些也都是油脂的物理性质。其次,要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接触到的油脂的性质。例如,肉汤里的油漂在水面上,油不溶于水,用汽油可去衣服上的油渍等。 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有重要的影响。由不饱和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由饱和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在实际应用中,油脂的熔点有重要的意义。 油脂的化学性质主要介绍了与实际应用密切有关的氢化和水解两个反应。 油脂的氢化是使组成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跟烯烃的氢气加成反应相似。 油脂氢化的目的之一是使油脂的性质稳定。油脂分子中的不饱和双键在空气中可能跟氧气等起加成反应,使油脂变质。油脂氢化后,分子中没有双键,性质稳定,便于储藏、运输。目的之二是提高油脂的熔点,有利于制造肥皂和人造奶油等。 油脂的水解在工业上是为了制备脂肪酸(或脂肪酸盐) 和甘油。这两种产品都有广泛的用途。学习油脂的水解时最好先复习酯的水解。酯化和酯的水解是可逆反应,常温下反应很慢,必须在加热和在酸或碱作催化剂的情况下,才能加快反应。油脂的水解也是可逆反应,也需要用酸或碱作催化剂,而且加热的温度比一般酯的水解温度更高(例如用高温水蒸气)。 工业上生产肥皂的反应就是油脂的碱性水解。反应完毕后,要加食盐进行盐析。氯化钠能降低脂肪酸钠的溶解性。这正如碳酸钠溶液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性―样。甘油的溶解性很大,它在食盐溶液中也能溶解。肥皂中的高级脂肪酸钠有一个很长的非极性的烃基,它在强极性的食盐溶液中溶解度很小。[1] [2]
篇4:《油脂》
《油脂》
课题: 高二化学第五章第六节 《油脂》
怀远县包集中学 徐从理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重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肥皂的成份、工业制取原理和过程;
3、认识油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进行科普教育;
4、指导运用旧知认识新知的方法,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教学用品:投影仪、试管、胶头滴管、猪油、菜籽油、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教学思路与设想:
由于本节处于高二有机化学的最后,既具有探索新知,又具有运用旧知的作用。因此,本节教学从复习旧知识入手,由生活中的现象展开,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多回忆、多思考、多动笔,共同研讨中实现教学目标 。按照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 性质 用途为线索,最后总结重点知识、练习巩固结束课程。
教学过程 :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1、请与出甘油及几种已学的高级脂肪酸的结构式(教师巡查)
2、甘油与硬脂酸等能反应吗?试与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一个学生板演,教师不作评价)
[投影]1、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同右栏) O
2、酯的通式:R―C―O--R/
来自于: 酸 醇
[讲述]其它高级脂肪酸也可发生类似的反应。从它们的结构看,应属于 ? 类物质。它们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动物脂肪、植物油的成份统称油脂。这节课就来探讨油脂的有关化学知识。
[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6~157 序言部分
・学生书写后,同桌交换指正。
CH2―OH C17H35COOH(硬脂酸)
CH―OH C17H33COOH(油酸)
CH2―OH C15H31COOH(软脂酸)
・学生回答后,书写反应式:
CH2―OH
CH―OH +3C17H35COOH
CH2―OH
CH2OCOC17H35
CHOCOC17H35 +3H2O
CH2OCOC17H35
・观察投影订正写法,并与酯的通式比较。
・回答“酯类”。区别“脂”与“酯”的不同
・与生活中所见的实物相联系
・默读教材,对油脂作初步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
检查对已学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调节课堂气氛。为“油脂”的结构作铺垫。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进入新课
[板书]一、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试写出油脂的通式。O
[板书]通式:R1―C--O―CH2
R2―C―O―CH
R3―C―O―CH2
[设疑思考]通式中R1-、R2-、R3-可以相同吗?一定相同吗?――教师不作评价,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7“油脂的组成与结构”之第一、二段后回答上述问题。
[板书]单甘油酯――烃基相同
混甘油酯――烃基不同
烃基饱和呈固态;烃基不饱和则呈液态
・试写通式
・订正各自的写法结果,作笔记
・带着疑问默读后,回答:
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作笔记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抓住事物共同特征的能力
启发思考、调用旧知以获取新知,为“油脂氢化”埋下伏笔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激趣设问](1)炒菜时油脂遇水有什么现象?衣服上沾染油怎样清洗效果好?
(2)它们体现了油脂怎样的化学性质?
[边板书边小结]1、物理性质
油脂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在0.9~0.95g/cm3之间),易溶于有机溶剂等.
[边讲边演示]向猪油(或菜籽油)中分别加水和汽油的实验;指出工业上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油。
[启发思考]从油脂的'结构看,它们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回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议论:不溶于水――浮于水面上――熔化过程中挥发――有的有香味――用汽油清洗好……
・一同学总结,其他同学补充.
・记笔记
・联想酯的通性及萃取原理
・思考并回答(联系酯的通性)
训练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合理的推理
[板书]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①溴水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② KMnO4溶液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
[讨论]实验现象是 ? ; 这是因为 ? ;它表明油脂具有 ? 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由于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而呈液态,因此,这样的油脂兼有烯烃的性质。
[板书]2.1、油脂的氢化
要求学生试写油酸甘油酯(单甘油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检查后板书]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3COOCH+3H2 C17H35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不饱和烃基(液态) 饱和烃基(固态)
[投影]自制“硬化油的用途”胶片(内容略)
[依投影图讲述]加成反应主要发生在油酸的烃基上,油脂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因此称为油脂的硬化,产物称为人造脂肪(硬化油)。硬化油的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以生产肥皂、硬化油、甘油、人造奶油等。
・观察实验现象。
・自由起立回答:①菜籽油可使溴水及KMnO4溶液褪色,表明它具有不饱和烃基;②猪油使溴水褪色(可能是由于萃取作用)、遇KMnO4溶液分层却没有明显现象,表明烃基饱和
・学生静听,把熟悉的知识与现象串联起来,深化认识。
・(在提示加成比例后)试写
・学生记,分析反应前后的变化。
・看投影,
听讲述,
记摘要,
理解油脂硬化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以及总结结论的表达能力
训练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准确掌握油脂氢化反应的实质和特点
进行科普教育,体会化工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设疑]如前述油脂属于酯类,那么它应该具有酯类通性的 ? 性
[板书]2.2 油脂的水解
[启发回忆]酯类水解的条件, 要求写出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①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H2O ……
C17H35COO-CH2
[小结]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
[设疑]怎样才能使油脂的水解进行的非常彻底呢?
[师生共同分
篇5:油脂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酯油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所以本节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够进一步体会、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能在乙酸乙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关酯的性质。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看,本章是联系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其学习的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油脂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自制肥皂的实验,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即皂化反应。
2、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盐析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油脂的水解即皂化反应。
难点:肥皂的去污作用。
四、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在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
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
3.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
4.实验法。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按探究性实验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
二、说学法
(1)观察分析:通过药品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油脂的性质、结构有直观印象。
(2)初步推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根据油脂的结构推断其可能的性质,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新知识进行了探索。
(3)实验验证:在初步推断出油脂的可能性质之后,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构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新知识。
(4)总结归纳:在探索出油脂的性质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归纳出油脂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油脂结构真正理解并为油脂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的引入
在我们的通俗说法中,“油脂”两个字使连在一起出现的,“油”和“脂”指的是同一层含义吗?
2、推进新课
介绍高级脂肪酸、甘油的有关知识,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然后指出酸和醇可以反应生成酯,请同学们写出甘油和硬脂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产物的类别、命名、组成元素、分类。
学生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就可对油脂的性质作出初步推断。而这些推断是否正确可通过实验来验证。
3、油脂的'性质
首先通过观察其外表,总结油脂的物理性质。
分组实验:在试管中加溴水3mL,再加入1~2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对比试验:
a、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3mL,再加入1~2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
b、向试管中加10%的NaOH溶液3mL,滴加2~3滴酚酞试剂,再加入1~2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
对实验实验现象展开师生、生生讨论,最终得出油脂的化学性质。
4、肥皂的制备与去污原理
油脂的碱性水解所得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又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利用该原理来制备肥皂。现在就请大家动手,来制备一小块肥皂。
分组实验:P69活动与探究
提问:
①95%乙醇的起什么作用?
②怎样检验反应已经进行完全?
③最后加入的食盐起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P69资料卡,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751、2)
板书设计:酯油脂
一、油脂
1、组成元素:C、H、O
2、定义: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3、分类:油,常温下呈液态;脂肪,常温下呈固态。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水解: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
2、碱性水解: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3、工业制皂原理
四、油脂的用途:食用、工业原料
篇6:第三节 油脂
第三节 油脂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
3.使学生了解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
4.使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油脂的氢化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 :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油脂的结构和性质,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用具:
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肥皂的合成和肥皂去污原理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哪些能作为供能物质?
[生]糖类、油脂、蛋白质。
[引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第二类供能物质―油脂。
[板书]第三节 油脂
[展示]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样品。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油脂,它们外观有何不同?
[生]有的呈固态,有的呈液态。
脂肪:固态油脂油:液态油脂[师]对。室温下,动物油一般呈固态,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态,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总称。
[板书]油脂
[问]有些同学认为多汽肥肉,就会使人发胖,因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发胖吗?人体内的脂肪都是由摄入的动物油脂转化成的吗?
[生]不是。摄入过多的糖类了可以使人发胖,因为糖类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
[师]好些同学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实,人体中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持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靠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能量,满足机体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类提供能量的2倍还多!而且油脂还可以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因此,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适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学过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生]属于烃类。
[师]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油脂却属于酯类,下面我们来讨论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物课上讲过的三大营养素的代谢,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分解生成什么?
[生]甘油和脂肪酸。
[问]什么是甘油?
[生]丙三醇。
CH2―OHCH―OHCH2―OH[师]请大家写出其结构简式。
[学生板演]
[讲述]油脂就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们提到过哪些高级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师]请同学们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学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1COOH
[讲述]还有一种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叫软脂酸,化学式为C15H31COOH。
[副板书]软脂酸C15H31COOH
[问]这三种高级脂肪酸哪些是饱和的?哪些是不饱和的?
[生]硬脂酸和软脂酸是饱和酸,油酸是不饱和酸。
[师]请同学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写出上述三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C17H33COO―CH2C17H33COO―CHC17H33COO―CH2C15H31COO―CH2C15H31COO―CHC15H31COO―CH2C17H35COO―CH2C17H35COO―CHC17H35COO―CH2[学生活动]
[讲述]我们用同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油脂中有一个烃基是相同的,这样的油脂叫单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称为混甘油酯。若用R表示烃基,则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R1--COO―CH2R2--COO―CHR3--COO―CH2 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
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过渡]那么油脂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油脂,说出油脂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比水轻、不溶于水。
[问]在炒菜时,如果衣服上溅了油,往往用汽油擦洗,这是为什么?
[生]油能溶于汽油,且汽油易挥发。
[板书]易溶于有机溶剂。
[讲述]工业上也正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这一性质,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后的油锅如何洗涤?
[学生甲]用热碱液洗。
[学生乙]用洗洁净洗。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但用热碱液洗和用洗洁净洗反应原理是不同的,用热碱液洗涉及到了油脂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油脂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混合物,结构中往往含有不饱和烃基。那么依据油脂的结构特点,油脂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师]对。油脂和H2发生的加成反应叫油脂的氢化。下面请同学们以油酸甘油酯为例,写出油脂和氢气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1)油脂的氢化
C17H33COO―CH2C17H33COO―CHC17H33COO―CH2C17H35COO―CH2C17H35COO―CHC17H35COO―CH2 +3H2 →
[教师讲述并补充反应条件]这个反应常温下是不能进行的,往往需要催化剂和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进行。那么油脂的氢化反应在工业上有何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96第一段。
[过渡]油脂作为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那么酯类水解的条件是什么?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免费怎么造句
★ 渐渐造句
★ 和造句
★ 纸上谈兵造句
★ 欣欣向荣造句
★ 静悄悄造句
★ 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 德高望重造句
★ 甜菜造句
油脂的造句(通用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