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琦创业成功故事

时间:2022-12-14 04:59:09 作者:未满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未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季琦创业成功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季琦创业成功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季琦传奇创业故事

出身低微的农民大学生季琦,乡下小孩进城,生存和生活有太多困难,这些困难并没有压倒他。他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上成功路。

先来看季琦传奇创业故事

1966年 10月出生;

1992年 3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机器人硕士专业;

与梁建章、沈南鹏、范敏共同创建携程旅行网,出任总裁。12月携程在纳斯达克上市,今天的市值将近60亿美元。

创办如家连锁酒店,出任CEO。

创办汉庭连锁酒店,出任CEO。汉庭于3月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目前市值超过十亿美元,同年进入《Hotels》杂志评选的“世界酒店25强”。

季琦辞去汉庭CEO。

季琦重新出任汉庭CEO,大刀阔斧进行革新。205月,汉庭收购了国内最大的中端酒店品牌星程,将其且收窄星程的品牌战线,将110家门店调到70家,加上中端品牌全季,汉庭中端酒店将近100家,占公司酒店总数的10%。2012年11月,汉庭改名华住,取“中华住宿”之意,相继推出禧玥、全季、星程、汉庭和海友等品牌酒店,涵盖高、中、低不同档次。2012年,汉庭第三季度营收增42.6%至8.936亿元,净利润增63.8%至1.036亿元。

季琦,19岁离开农村来到上海念大学。

80年代,农村的孩子被城里人嘲笑是“乡下人”。

只是因为他不会说上海话。

理科专业枯燥乏味,

选错专业的季琦就钻到图书馆里看各种杂书。

理科生季琦对他的专业并不感冒,

毕业了,大学生就业难呀,工作难找呀。

工作难找咋办?考研究生呀。

在上海工作过几年,期间也创过业。

94年,季琦的老婆在美国工作,他跟着去了美国。

被美国创业氛围刺激,95年回到上海选择创业。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

出身低微的农民大学生季琦,乡下小孩进城,生存和生活有太多困难,这些困难并没有压倒他。发现了大学专业不适合自己,大学期间看很多文史哲书籍,毕业选择进一步读书。除了季琦与生俱来的激情,他的目标感和他情怀才能帮助他走下去。

出身能决定我们的起点,不一定决定我们的终点,抱怨出身与条件,只是听天由命的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季琦对携程还是有点遗憾,“从钱的角度说,我现在不需要创业了,可能钱比现在还多”。

为了“如家”,睡遍了上海的同行。

如家出现之前,中国只有锦江之星和新亚之星两家连锁酒店。(邦哥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呀)

研究生毕业之后,季琦就没差过钱。90年代,研究生是当时的绝对高级知识分子。传说,他90年代上班就拿着“大哥大”。知识改变命运呀,读书还是要认真。后来,携程上市后,作为创始人的季琦又分了大笔钱。

创立如家,钱已经不是要命的难题。

他睡遍了上海和宁波的锦江之星酒店。他带了尺子,带了本子,带了胶卷相机。他用尺子量数据,用本子记录价格、房间数,家具的数据(上世界末的数据狂人)。把竞争对手摸透。知己知彼,才能干掉你。

他有个习惯, 每到一家酒店就要和服务员,工作人员聊天。把客源资料记录下来,拐外抹角打探点成本结构等问题。了解了对手的一切,下一步要做的就会非常顺利。

华住酒店董事长,哥只是个传说

华住酒店集团(原汉庭)旗下拥有“禧玥”,“漫心”,“全季”,“星程”,“汉庭”,“海友”,“怡莱”等七大酒店品牌,超2000家门店遍布全国。

在中国超过 200个城市里已经拥有2100多家酒店和30000多名员工。

季琦很喜欢收藏,华住酒店装修风格某些地方很像日式风格。他的解释:日式风格你不觉得很像中国唐宋的风格吗?

平凡人也能选择不平凡的活着,激情永远不要挺!!!

季琦谈早期创业

时势造英雄,初始团队都是人才

一个企业做大了以后,发现能干的人都是最早加入公司的人,我从我的三个企业都发现这个事情。是不是因为这些人特别能干,特别聪明?

后来我想明白了,这就是“时势造英雄”。他们可能是英雄,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也成不了英雄。

大家知道湖北有一个将军村吗?一个村里出了100多个将军,我也不觉得那个村的风水特别好,是时代选择了这个村。

创业团队组建从三SHU开始

我认为找创业团队,不是去51JOB这些网站上去招,而是要从身边来找。创业团队组建三SHU,三个词读音是一样的。

第一个熟人

创业团队一定要找身边的人,熟人,朋友,同学,亲戚,网友,这是找团队最有效的方法。这些人是知根知底的,失败的风险会小很多。

第二个俗人,就是平常人

像三国时代的关羽,关羽不见得是猛士,是三国演义成就了他,祖国大地也有像关羽的人。俗人有一个什么特点呢,饥饿感。你要找平常的有饥饿感的人。

第三个是淑人

淑人就是品德好的人。才能不好可以给他换岗位,但是品德不好替换的成本就很高。在初始团队里面,成员的品德或者人品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不能找的有两种人。

第一,不要找企业里面做过高管的人,他们是雅人。

第二种是创业成功,或者是创业失败了的人。

创业成功了的人觉得自己很牛,或者是失败了,想法也一样。这些人都有过曾经沧海,交流成本高,改变的成本也高。

在创业的初期,不是去中心化而是要中心化,不是去组织化而是要独裁化。

所有的权利、所有的思想都要聚焦在一个人身上,最好是一个人,不要两个人,叫做中心化。因为创业的时候,所有的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时间很宝贵,因为你的对手比你快,他就先上市了,先融资了。钱也很宝贵,你是拿股权来换来的钱,股权是最贵的融资。人才也肯定非常宝贵了,我们找不到一流的人才,只能找平常人。

这样的情况下,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聚焦,做的事情聚焦,关注点聚焦,决策聚焦。创业公司要想成功,就是要中心化和独裁化,这是我对创业初期的想法。

篇2:汉庭老板季琦的创业成功故事

1966年 10月出生;

1992年 3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机器人硕士专业;

19 与梁建章、沈南鹏、范敏共同创建携程旅行网,出任总裁。2012月携程在纳斯达克上市,今天的市值将近60亿美元。

20 创办如家连锁酒店,出任CEO。

20 创办汉庭连锁酒店,出任CEO。汉庭于203月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目前市值超过十亿美元,同年进入《Hotels》杂志评选的“世界酒店25强”。

20 季琦辞去汉庭CEO。

2012年 季琦重新出任汉庭CEO,大刀阔斧进行革新。2012年5月,汉庭收购了国内最大的中端酒店品牌星程,将其且收窄星程的品牌战线,将110家门店调到70家,加上中端品牌全季,汉庭中端酒店将近100家,占公司酒店总数的10%。2012年11月,汉庭改名华住,取“中华住宿”之意,相继推出禧h、全季、星程、汉庭和海友等品牌酒店,涵盖高、中、低不同档次。2012年,汉庭第三季度营收增42.6%至8.936亿元,净利润增63.8%至1.036亿元。

季琦,19岁离开农村来到上海念大学。

80年代,农村的孩子被城里人嘲笑是“乡下人”。

只是因为他不会说上海话。

理科专业枯燥乏味,

选错专业的季琦就钻到图书馆里看各种杂书。

理科生季琦对他的专业并不感冒,

毕业了,大学生就业难呀,工作难找呀。

工作难找咋办?考研究生呀。

在上海工作过几年,期间也创过业。

94年,季琦的老婆在美国工作,他跟着去了美国。

被美国创业氛围刺激,95年回到上海选择创业。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

出身低微的农民大学生季琦,乡下小孩进城,生存和生活有太多困难,这些困难并没有压倒他。发现了大学专业不适合自己,大学期间看很多文史哲书籍,毕业选择进一步读书。除了季琦与生俱来的激情,他的目标感和他情怀才能帮助他走下去。

出身能决定我们的起点,不一定决定我们的终点,抱怨出身与条件,只是听天由命的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季琦对携程还是有点遗憾,“从钱的角度说,我现在不需要创业了,可能钱比现在还多”。

为了“如家”,睡遍了上海的同行。

如家出现之前,中国只有锦江之星和新亚之星两家连锁酒店。(邦哥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呀)

研究生毕业之后,季琦就没差过钱。90年代,研究生是当时的绝对高级知识分子。传说,他90年代上班就拿着“大哥大”。知识改变命运呀,读书还是要认真。后来,携程上市后,作为创始人的季琦又分了大笔钱。

创立如家,钱已经不是要命的难题。

他睡遍了上海和宁波的锦江之星酒店。他带了尺子,带了本子,带了胶卷相机。他用尺子量数据,用本子记录价格、房间数,家具的数据(上世界末的数据狂人)。把竞争对手摸透。知己知彼,才能干掉你。

他有个习惯, 每到一家酒店就要和服务员,工作人员聊天。把客源资料记录下来,拐外抹角打探点成本结构等问题。了解了对手的一切,下一步要做的就会非常顺利。

华住酒店董事长,哥只是个传说

华住酒店集团(原汉庭)旗下拥有“禧h”,“漫心”,“全季”,“星程”,“汉庭”,“海友”,“怡莱”等七大酒店品牌,超2000家门店遍布全国。

在中国超过 200个城市里已经拥有2100多家酒店和30000多名员工。

季琦很喜欢收藏,华住酒店装修风格某些地方很像日式风格。他的解释:日式风格你不觉得很像中国唐宋的风格吗?

平凡人也能选择不平凡的活着,激情永远不要挺!!!

季琦谈早期创业

时势造英雄,初始团队都是人才

一个企业做大了以后,发现能干的人都是最早加入公司的人,我从我的三个企业都发现这个事情。是不是因为这些人特别能干,特别聪明?

后来我想明白了,这就是“时势造英雄”。他们可能是英雄,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也成不了英雄。

大家知道湖北有一个将军村吗?一个村里出了100多个将军,我也不觉得那个村的风水特别好,是时代选择了这个村。

创业团队组建从三SHU开始

我认为找创业团队,不是去51JOB这些网站上去招,而是要从身边来找。创业团队组建三SHU,三个词读音是一样的。

第一个熟人

创业团队一定要找身边的人,熟人,朋友,同学,亲戚,网友,这是找团队最有效的方法。这些人是知根知底的,失败的风险会小很多。

第二个俗人,就是平常人

像三国时代的关羽,关羽不见得是猛士,是三国演义成就了他,祖国大地也有像关羽的人。俗人有一个什么特点呢,饥饿感。你要找平常的有饥饿感的人。

第三个是淑人

淑人就是品德好的人。才能不好可以给他换岗位,但是品德不好替换的成本就很高。在初始团队里面,成员的品德或者人品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不能找的有两种人。

第一,不要找企业里面做过高管的人,他们是雅人。

第二种是创业成功,或者是创业失败了的人。

创业成功了的人觉得自己很牛,或者是失败了,想法也一样。这些人都有过曾经沧海,交流成本高,改变的成本也高。

在创业的初期,不是去中心化而是要中心化,不是去组织化而是要独裁化。

所有的权利、所有的思想都要聚焦在一个人身上,最好是一个人,不要两个人,叫做中心化。因为创业的时候,所有的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时间很宝贵,因为你的对手比你快,他就先上市了,先融资了。钱也很宝贵,你是拿股权来换来的钱,股权是最贵的融资。人才也肯定非常宝贵了,我们找不到一流的人才,只能找平常人。

这样的情况下,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聚焦,做的事情聚焦,关注点聚焦,决策聚焦。创业公司要想成功,就是要中心化和独裁化,这是我对创业初期的想法。

篇3:创业教父季琦:后半生不再创业

“上市的时候很开心,但开心仅仅维持了几分钟,”被业内称为“创业教父”的季琦这样形容他第三次创业成功的心情。

美国当地时间3月26日,季琦敲响了纳斯达克的开市钟,将他创办的汉庭连锁酒店送上美国股市。对于季琦来说,这是继携程、如家之后,他在10年之间创立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第3家上市公司。

据汉庭投资人、IDG资本副董事长熊晓鸽回忆,在携程和如家上市时,季琦很低调,敲钟仪式都没参加,但这一次季琦却例外前往,可见持股62.67%的季琦对汉庭寄予厚望。

“我不会离开汉庭再去创业了,”季琦说,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潜力非常大,要把自己后半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汉庭,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好的酒店集团。他相信,未来的世界酒店排行榜会因中国企业而改写。

创业成功感谢国家

记者:你创立的携程、如家和汉庭三家企业如今都成功上市了,它们为你赚取了多少财富?

季琦:钱的问题我没有算过,但这三家企业,汉庭赚的钱是最少的,而且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我把我很多的钱都投入到汉庭去了。事实上,在携程时我已经赚了足够多的钱,已经可以生活得很好,剩下的就是做事业了,我觉得算钱的问题也没多大意思。

记者:能做成三家上市公司,有什么诀窍吗?

季琦:十年内做了三个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我觉得最主要中国有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给了我这个创业的机会,成长快速,人是被潮流推着走,我个人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我比较运气吧,正好赶上这个好时候,我相信在纳斯达克上市可能要打破我这个纪录还蛮难的。

在中国,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是3亿,这为中国服务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我能创业成功真的是要感谢国家,这个是很真诚的。

记者:你会不会离开汉庭,再去创业?

季琦:不会。我的理想是把汉庭做成我的事业,做成全球最好的酒店集团。现在,欧洲最大的酒店集团雅高集团的市值是40多亿美元,6000家酒店,而汉庭才8个多亿美元,200家酒店。我想这个目标可能要花费我一辈子的时间,也可能是,也许是30年、一辈子,但这比赚多少钱有意思多了。

发现巨大空白市场

记者:当初为何离开携程和如家再去创业?

季琦:我们当时创立携程的时候,都太年轻了,精力比较旺盛,我们当时还争着去上凤凰卫视(笑),那时候觉得创业是种挑战。

离开携程是因为代表携程去创立如家,我还拿着携程的工资呢。,我还是携程的创始总裁,那时看到一个网友留言,抱怨全国没有一家经济型的品牌酒店,他不要求酒店有多么奢华,但要求干净、安全,价格还不能太贵。因为发现了这一巨大的空白市场,所以携程决定派我去创立一家经济型酒店。

当我创立如家之后,又发现有些客户除了干净安全之外,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能否做得更有品位一些,能否有一个会议间,使商务客人更方便一点。于是,我希望能提供更“高端”一点的经济型酒店,就离开如家,开始创立汉庭。

记者:除了汉庭,如家和七天都已登陆海外资本市场,你觉得投资者为什么看重中国经济型酒店概念?

季琦: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现在中国的品牌型经济酒店还不到整个酒店市场的1%,而未来这一比例将会上升到50%。30年后,中国酒店的格局应该是五家左右著名的品牌,行业龙头的规模应该在10000家以上,世界酒店排行榜会因中国企业而改写。

美国速8酒店大概有2000多家连锁酒店,中国目前最大的经济型酒店如家也就600多家开业酒店,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服务业至少还有30年的再增长,整个行业还有数十倍的增长空间。

希望竞争对手做好

记者:汉庭和如家都是你创立的,你如何看待这两家今后的竞争?

季琦:我刚才说了,中国的品牌经济型酒店市场总额还不到1%,这么大的市场,如家和汉庭就像两个小兄弟在里面跑,你说能遇到的机会是多大?所以它们之间的竞争是微乎其微的,更多的是品牌经济型酒店和其他旅馆之间的。

而且我希望如家业绩好,我记得沃尔玛创始人说过,他非常感谢对手,如果没有优秀的对手就不会有这么好的全球零售巨头,所以我不仅希望如家股票价格涨,也希望7天业绩好。

记者:创业过程中你会遇到什么样的压力?

季琦:在美国路演和最后上市的时候心情是有些紧张的,因为以前都是风险投资来注资我们,但现在是民众来买我们的股票,对于我们业绩的压力会很大。上市的时候很开心,但开心仅仅维持了几分钟,因为股票的涨幅很大,成为一种新的压力,更希望股价能够平稳增长。

创业对我来说并不期待掌声,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个挑战,过程挺有意思的,为了缓解压力,我创业早期的时候打游戏,但后来因为颈椎不太好,就旅游、看书、拍照、听音乐。音乐我喜欢古典的,尤其是莫扎特的钢琴独奏,听了马上就能让人安静下来。

对话人物

季琦 1966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如东县;1992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毕业,随后任职于长江计算机集团上海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1994年旅居美国;1995年任北京中化英华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创办上海协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任总经理;创办携程任总裁;创办如家连锁酒店任CEO;创办汉庭连锁酒店任CEO,同年2月组建力山投资公司任CEO。

■ 链接

携程四君子

携程网4位创始人季琦、沈南鹏、范敏和梁建章系上海交大校友,创办携程成功后,被业内称为“携程四君子”。

1999年5月,4人共同创建了携程旅行网,并按照各自的专长进行了分工:梁建章任首席执行官,沈南鹏任首席财务官,季琦任总裁,范敏任执行副总裁。

随着携程、如家和汉庭先后上市,4人均功成名就身家过亿。如今,沈南鹏是红杉资本中国区合伙人,范敏继续执掌携程任CEO,梁建章任携程董事长。

与“携程系”相关的还有:曾任携程副总裁的郑南雁创办7天连锁酒店,去年在美国上市;曾任携程副总裁的吴海担任过艺龙副总裁,创办了桔子连锁酒店,正在筹备上市。

本报记者 李媚玲

篇4:季琦:冒险者的创业游戏

季琦深深呼出一口气,抬手触摸面前的显示器,一蓬纸屑喷向空中,掌声也响起来,美国时间3月26日,季琦创立的汉庭酒店集团(NASDAQ:HTHT),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这是44岁的季琦第三次将企业推上纳斯达克。在此之前,还有上市的携程旅行网(NASDAQ:CTRP)和上市的如家酒店(NASDAQ:HMIN)。一周后,汉庭市值超过10亿美元,这成就了季琦的一项纪录,创造了3家市值过10亿美元的企业。

更早前,“连续创业客”、“创业教父”这些头衔已经被慷慨赠与季琦,IDG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在季琦的三次创业中接连投资,鼎晖合伙人黄炎称他为“蓝筹创业者”。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季琦说,自己的性格是“开拓性的”,“敢冒险”,“有号召力”,“有激情”,总之“适合创业”。

但是仅凭这些,显然不足以把他推到今日的功成名就。那么,是什么让他保持创业的激情?激情过后他用什么去推动企业发展?

其实,汉庭的投资人现在更担心的是,季琦会不会喜新厌旧,撒手汉庭另起炉灶四度创业?这是汉庭上市后,季琦最多被问到的问题。

创业教父汉庭上市10天后的一个下午,季琦坐在上海市区的一辆公共汽车上。

“三站地外有家锦江之星,比汉庭便宜十块,就有好多客人坐公交车去那边住。”季琦要亲自感受一下这“10块钱的车程”。

这不像刚刚从美国纳斯达克融资1.1亿美元的企业家,仍旧像个刚刚创业的拓荒者。

9月,汉庭COO张拓履新为汉庭CEO,季琦任执行董事长,工作重心上移。但是,季琦仍旧要亲自对每家酒店勘址。

公司上市后,计划每年新增180-200家店。这意味着季琦每两天就要确定一家酒店的位置。

现在已经众所周知的是,20季琦创办如家酒店之前,就是带着相机尺子,住遍了上海的锦江之星。这是7年前他有耐心有兴趣去做最基本的工作。

现在也一样,因为他认为这最有效。“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激情总会过去。关键在于还要有将激情转换为持久的执行能力。坚韧,坚持往前走。”

季琦自己创业已经,但是他在企业管理风格上一直没有“定型”,他似乎一直没有“重复成功经验”、“守业”心态。即便在成功创办如家后,在汉庭的企业定位、发展节奏甚至创业心态上,他也一直在不断调整,去找到不同时期的最佳状态。

时常游走在第一线的他,时常根据需求来调整企业的定位。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连锁酒店有3家,另外两家如家和七天,都是坚持单一品牌战略,汉庭在品牌战略上却已历经调整。

汉庭在20成立指出,定位在商务连锁酒店。两年后,季琦断然将定位下沉,以汉庭快捷品牌大举进入100-200元的经济连锁酒店市场。9 月,汉庭又推出99元的汉庭客栈。

从中档酒店市场切入或许与季琦离开如家时签订为期两年的同业竞止协议不无关系,汉庭客栈(后更名为汉庭海友)也有可能是受了七天酒店77元特价房的影响,但是如果看到汉庭对中档、经济、廉价三个档次的连锁酒店都要染指,就觉得季琦的战略定位过于庞杂,未免低估了这位创业教父的野心。创业,还是守业?

这么多年过去了,季琦还是不断提到20的一个下午。雅高有人来携程季琦的办公室推销“雅高”的餐卡,虽然生意没谈成,临走时他扔下两本介绍他们公司的书,其中一本叫《一个银河系的诞生》。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季琦把这本书的发生地点替换成中国,“在中国要做个雅高,不是一样能成?”从酒店这个词第一次进入季琦的大脑,他的终极想象就是雅高这样的巨头。从携程出来做经济型酒店如家,是通过选择一个相对基数更庞大的消费者群,并不代表季琦的野心就到此止步。

汉庭现在已经有三个档次的酒店,季琦希望通过自己经营来实现成长,再高档的酒店,“现在汉庭上市了,可以通过收购来实现。”

梁建章、沈南鹏、季琦、范敏被称作“携程四君子”,这个称谓有几层含义:这四个人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形成了一个默契互补的团队并以此将一家创立3年的公司推上纳斯达克;另外还有一层含义是,这四个创业伙伴,即便再有理念分歧,也仍旧保持了君子之风,并没有谁在公开场合说过合作伙伴的不是。

季琦在携程上市后,从携程出来创办如家,在如家上市的前一年,离开如家创办汉庭,局外人也能看得出里面或多或少总有些不如意。 2005年,记者在汉庭上海第一家店(虹桥店)见到季琦。他当时的身份是力山投资董事长,他强调汉庭由自己全资成立,“想完全自己做主。”显得咄咄逼人。

但是39岁的季琦可不是刚愎自用只想享受独断专权快感的愣头青。两年之后的7月,汉庭融资8500万美元,投资者为鼎晖创投基金、成为基金、北极光创投、IDG-Accel成长基金和保银资本五家投资机构。

酒店连锁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季琦太清楚这点,但是,“过去”让他一定要汉庭的命运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我选的投资者,都是已经在中国赚到钱的,懂得中国,希望能够获得中国增长的人。”他不想要急于求成的投资者,这个时候,他很怕那些急着上市的投资者扰乱他的战略节奏。

一年后,汉庭完成第二轮私募,金额为5500万美元,投资者仍旧是第一轮投资者。这轮融资汉庭甚至没有对外发布消息,原因是融资完成得非常困难。“有一半的钱都是我自己投的。”这可能是季琦第一次透露这次融资的细节,“我留下能够保障家人生活的费用,然后把所有钱都投进了汉庭。”

当时季琦所有的钱,就是携程和如家上市后股票 的大部分资金。虽然这笔钱足够他奢侈度过一生,但这已经不能满足他。

“我想做个自己的事业。”季琦出生在江苏省如东县,小时候的贫困生活让他“永远没有安全感”,只有不断前进、不断战胜别人甚至不断战胜自己,他才能“获得成就感去克服不安全感”。

他不能忍受汉庭拿不到融资,进而拿不到那些必须拿下的酒店,他宁愿拿自己过去赚到的所有来赌一个更大的汉庭。

但不可否认,这是最坏的融资时机。20,经济连锁酒店行业整体发烧,季琦未能幸免。“门店增长速度过快,为了拿下一个门店恶性竞争,进入了不该进入的城市。”季琦现在这样总结。而且,经济连锁酒店标杆企业如家接连两季度财务报表出现亏损,被业界视作行业泡沫已经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

前进强迫症2007年4月14日,季琦在他的汉庭酒店东单店,等待雅高集团创始人保罗。杜布吕先生的来访。这次会面被视作汉庭试图与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合作的一次尝试。但是,季琦从这次会面中得到了远比他想象多得多的东西。

“规模不重要,质量最重要。”74岁的杜布吕把这句话对季琦说了三次,作为对三个不同问题的答案。

这句话来的正是时候,如果时间再早几个月,季琦未见得能听的进去。此时,正在大干快上的季琦已经模糊感到有什么不对,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他终止了几个项目的谈判,甚至宁可赔偿违约金也退掉了几个项目。

“我现在不再想规模速度的问题了,我想把酒店当作一辈子的事业来做,慢慢做,做好它。”在206月融资会后,季琦这样说道。这几乎是记者见到他心态最从容的一次。

篇5:“创业英雄”季琦的财富密码

“创业英雄”季琦的财富密码

“没有挑战。一点挑战性都没有。”

扫了一眼茶几上的采访提纲,季琦迅速地点燃一支咖啡色的雪茄,摸着圆乎乎的半寸小平头,狡黠地一笑。

这是一条爽直、有趣的汉子,擅长插科打诨,喜欢时不时来几句行走江湖的切口,处处透露出生意人的精明与世故。飞往另一个城市之前,他和记者握握手,不无遗憾。“没有挑战,真是一点挑战都没有。”

真是一点挑战都没有。3月26日一早,他敲响了纳斯达克的开市钟,把自己一手创办的汉庭连锁酒店集团送上美国股市。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继与沈南鹏等4人联合创办携程、如家之后,季琦10年间作为创始人第三次把企业推上美国股市。“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业英雄。”IDG的熊晓鸽对季琦的评价不吝美词。

闪光灯下,季琦摆着《时代》周刊“乔布斯王者归来”封面的Pose,很配合,很耐心。抬高头颅,意气风发,这一刻,与心目中的偶像无比接近。

“一到刮风下雨的日子就兴奋”

季琦彻底失眠了。他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上压着一块重重的石头。

这是2008年一个黑沉沉的夜。一场即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面地蔓延开来,华尔街大批著名的投行、银行岌岌可危。汉庭原本计划中的第二轮融资遭遇了麻烦。

一家世界大投行愿意向他提供一笔高达1.2亿美元的资金,但那是要求极为苛刻的债务融资。季琦不知道这个冬天会是多久。“如果这个冬天延续两年以上,我们还不出钱来,就得做低价稀释股权,把公司白白送给别人。”

倘若接受了这笔钱,还可以风光地堵住别人的嘴――此时,坊间关于汉庭资金链濒临断裂的流言四起。而曾经的老部下郑南雁刚刚对外高调宣布:7天连锁酒店拿到9500万美元债务融资。

放慢开店速度,这也是他不愿意的。卸任如家CEO之时,季琦和如家签署了一份同业竞争禁止协议,两年内不会涉足与如家相同的市场。2007年才杀回经济型酒店的汉庭要后来居上,必须保持一个超常的发展速度――在人心惶惶的情况下,他相信,正是低成本扩张最好的时候。

又是一宿无眠。天亮后,眼圈黑黑的季琦做出了一个决定――不接受任何债务融资。

在任何场合表现得无比镇定的季琦悄然动用一切的人脉资源,重新启动第二轮融资。“真是很痛苦、很周折。一家一家地找,一家一家地谈,一家一家地讨价还价。”2008年7月,相识十多年的熊晓鸽和鼎晖创投最终送来了雪中之炭――8500万美元股权投资。

两年后,首次坦露当日凶险之下的内心恐惧,季琦依然心有余悸。“今天看来,这个是非常聪明的决定。危机给了我们机会。在大家都难的时候,你比别人更坚定一些,看得更远一些,那就能用很小的力得到很大的回报。”

如今他可以底气十足地对外宣称:“汉庭目前是所有经济型酒店中,现金流最丰富的酒店。”

前景不甚明朗的两年时间里,季琦顶着资金压力,使汉庭完成了从创业公司到专业化管理公司的转型:搜罗了包括汉庭现任CEO张拓、COO张敏在内的一批管理人才,对企业进行系统性的流程改造。在艰难的大环境下,汉庭快步奔跑,进入了中国经济连锁酒店品牌的第一梯队。

屈指算来,10年3次创业,季琦每次都会和天灾人祸狭路相逢:创办携程时,遭遇互联网泡沫破灭,挺到了业务模式转型;如家时期碰到“非典”,一片风声鹤唳,他一意坚持,如家拿下租金最高的上海徐家汇的地盘。

这个自称“一到刮风下雨就会兴奋,几天风平浪静就会觉得没劲”的江苏南通人,从来就不是一个赌徒。十多年前从上海交大毕业,为了区区一个户口挂靠问题,季琦放弃了一份原本很有前途的工作,甘愿挤在一个国营小单位里混日子。

“第一次创业做携程,那是为了财富梦,穷小子想发大财;第二次做如家,接近了自我实现,进入一个新行业;现在做汉庭就是为了理想,为了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了。”

“有了钱后做什么?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吃一碗面,然后打车回来。”这是农村穷孩子季琦大学时和同学对“发达后”的想象。有钱后,他一时怀念起**时代最爱的,还真开车满上海转,在浦东一个犄角旮旯找到了发酵面皮、酥底的“大壶春”生煎馒头。

在他一篇题为《生命的两个假设》博客文章里,季琦掐头去尾地记录下那次抉择的心曲。在文中,他提出两个假设――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3天或者3个月,假如还要活上150年,你会分别怎样决定自己的人生。“3天或3个月的假设告诉我们:一生中,哪些事情是应该去做的;150年的假设告诉我们:一生中,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去做的。”

“这会是我的惊叹号”

从2005年开始,中国经济型酒店业燃起一股狂热的投资热潮。在如家登陆美国股市的刺激下,7天连锁、莫泰168、格林豪泰、速8都以一年新开几百家门店的速度疯狂地跑马圈地,一时间群雄并起。诸侯中有不少就是季琦当年的兄弟们。

“我当时想,如果我重新回来做,一定能做得更好,还能成为最好的一个。”合约束缚失效后,他果断杀回经济型酒店市场,把2005年创办时定位中端市场的汉庭产品线往下扩容:以200左右/晚、定位商旅客户的汉庭快捷为主打,同时开发针对低端市场、100到150元/晚的汉庭客栈。

经过5年的模仿和学习,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商业模式已基本成型。一手奶大的孩子――如家门店网络无所不在,号称“成本杀手”的7天连锁以低价策略短时间里快速占领市场。从2005到刚刚结束的路演,季琦需要对自己、团队、投资者反复说明一个问题:相比如家、7天连锁、锦江之星,汉庭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在季琦设定的模型里,汉庭的核心客户是每天有200到300元出差报销额度的商旅人士,他们常常带着笔记本电脑,喜欢居住在市中心和交通方便地点,最在意的是“洗好澡,睡好觉,上好网”。“在这3点,我们是同行里做得最好,接近三四星酒店的标准,又在成本控制之内”。

“汉庭的特色就是一个‘好’――在各个细节我们总是比同行好上那么一点。”崇拜乔布斯的季琦喜欢拿苹果的产品来类比:服务更好一点,设计更漂亮一点,价格比同类稍微高一些。

他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对细节的关注达到一个极至:床头多设置一个宽带接入口,客人冬天可以窝在被子里使用笔记本电脑;考虑到商务人士的颈椎问题,从一家五星酒店的枕头得到启发,最后设计出“一面荞麦、一面海绵”的双面枕;(励志名言  )最得意的是申请了专利的汉庭卫生间――淋浴房和座厕合用一扇门、取消卫生间的隔断,看上去别致而通透,并平衡花费在透明洗浴间上的成本……

在这个最缺乏用户忠诚度的经济型酒店市场,汉庭竭力培养起自己的忠诚客户:推出了可能是行业内最优惠的会员奖励体系;率先在全国推出“无停留离店”服务;特殊设计的会员卡可以刷成一卡通,囊括门卡、购物、梯禁等等在内的副功能。

几年里,他和高管们跑遍美国东西海岸、欧洲和日本考察各种形态的连锁酒店。每年有100多个夜晚,季琦在某个城市的一张陌生的床上度过。有时为了节约费用,几人挤一个房间。前台服务员总以一种怪异的眼神打量着这几个中国男人――“后来才意识到,我们被当作同性恋了。”

也有不少失败尝试。汉庭早期在客房墙上挂法国画家莫奈的画,随着门店的扩张和居高不下的成本,最后只得由手工画改成了照片,同样因为成本夭折的还有他一度非常喜欢、在吴江路门店试点的壁炉。

竞争激烈的行业充斥着同样好学不倦的聪明人。两面的荞麦枕头很快被7天模仿,而汉庭卫生间的设计其实也是在香港holidayinn的基础上改进。“是很容易被跟进。关键是我们在不断地改进。我们是全民、全系统性在改进。”

汉庭内部设立金点子奖,员工都提出点子,由专门的委员会筛选、固定、形成标准,在局部的几个店试点,再全面推广。如果一个扫地的阿姨想出个点子让公司节省了500万,她就能拿到5万的奖金。汉庭门卡的“梯禁”设计就是来自“金点子”。

季琦觉得自己站在一个金矿之上。在这个正在崛起的巨大消费市场,“紧紧抓住消费者的致命需求,用合适的成本去满足他们,赚取规模利润”,再加上一点运气,就是他连续创业成功的唯一秘诀。

**时代,季琦就是个不安分的人,他喜欢自比美国的创业狂人吉姆。克拉克。这一次,他却想把汉庭作为一个长期的事业。他牢牢掌握汉庭的控股权,IPO之后,他依然拥有董事会50%以上的投票权。

“很多人会问我这个问题,季琦你什么时候去创办第四个企业?我说No.如果我花10年的时间把汉庭做成世界最好的酒店集团,那我还可能去干其他的事。现在看来,这个过程恐怕10年不够。”

“对我来说,到汉庭,我要画上个感叹号,把它作为我这一生事业和人生的高峰和顶点,把我的创造力通过这个感叹号刹住。”“我想,如果上帝多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再活上50年,我肯定会创出很多公司来。我相信我一定可以的。”

4个男人和财富密码

这是一个南通人和3个上海人起头的财富故事。

10年后,这4个男人已是功成名就的亿万富翁:身为红杉资本中国区合伙人的沈南鹏俨然是中国的“投资教父”,一次又一次把中国企业送上国际资本市场;季琦创办了汉庭连锁,实现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老将范敏继续执掌携程;最潇洒的是“神童”梁建章,回到美国读书、休息。

“别传”系列的主角则是在酒店旅游相关行业打出一片江山的“携程系”:曾经的携程副总裁郑南雁与投资人何伯权合伙创办7天连锁,2009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另一副总裁吴海担任过艺龙的副总裁,如今创办了特色经济型连锁――桔子酒店,也在上市冲刺阶段。此外,还有更多携程早期的员工默默地创业。

1999年,“做点小生意”的季琦和朋友梁建章一起喝酒,两人商量着也弄个旅游网站做做。随后,梁建章找到代表德意志银行四处“投钱”的沈南鹏,季琦则软磨硬泡拉来了国企饭店老总的范敏。

没有带头大哥,更不是水泊梁山的忠义堂。这4个交大校友一开始就以契约精神,明确各自的股份,根据各自经历大体定下了人事架构。

这几乎是一个“绝配”组合:做民企出身的季琦有**、锐意开拓;来自华尔街的沈南鹏擅长融资;搞IT咨询的梁建章偏理性,善于把握系统,眼光长远;国企出身的范敏则善于经营,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平衡得好。在这个躁动和充满机遇的历史时代,他们都在快速而惊人地蜕变。

创业之初,季琦承担着最多重任――直到第二轮450万美元融资到位前,另外3位都还没真正“下海”。他的确是早期创业主角的最佳人选。这个大三开始就骑着三轮车帮人组装电脑成为“万元户”的外省青年,已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熟知这个不成熟市场的游戏规则和生存之道。

半年后,当携程找到“订酒店、订机票”的赢利模式,4人职务发生了首次微妙的调整:季琦由CEO转任联席CEO,及至总裁,就由擅长内部精细管理的梁建章担任惟一CEO.

在订酒店时,梁建章发现200-300元之间的酒店客房特别热销,在公务出差人员里很有市场。在他的提议下,携程和首旅2002年共同投资经济型酒店如家快捷。4人中公认的创业高手季琦再次被派出去打江山。两年多里,季琦住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含辛茹苦地在京、沪两地开了38家旅馆。正在此时,如家董事会“请走”了季琦,原百安居副总裁孙坚成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CEO.

沈南鹏曾公开谈到,请走季琦是“如家做得最对的一件事”。“他可以创办如家,但当如家发展到一个高峰,需要从20家、30家扩张到200家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懂得连锁经营的职业经理人来统领企业。”在另一个场合,季琦提及沈,称其为“沈先生”。

这一度曾给外界对4人关系留下想象空间。然而,传闻也仅仅是传闻。

朱瑛石在《第一团队:如家和携程》中这样说:从创办携程到如家,梁、沈、季、范的4人团队是中国新式企业里构成最复杂、职位变动和交接最多的一个,但却是过渡最平滑、传闻最少的一个。在短短几年里,4人两次成功地将企业推向纳斯达克,并一直保持着优异业绩。“他们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高效团队的榜样,最终获得了共赢结局。”

“我们之间肯定有过矛盾,但都是技术性的冲突,毕竟我们的价值观、个性和长处都不同。当年携程、如家的成功,除了幸运,就是因为我们4人的不同。”有了自己一摊事业的季琦,也会很动情地怀念当初4人手拉着手一起迈过坎的日子。

生意归生意。离开如家、试水商业地产的季琦很快找到一条后续的生财之路――以他多年选门店位置的眼光买楼,然后当如家的加盟商。一谈到这,季琦压低了高昂的嗓门,神色中略有几分难为情。

四十不惑。10年的历练,让季琦真诚地相信自己“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在部下眼里,这个“脾气急躁、对细节苛求”的老板比过去变得更有耐心、更有包容力。

谈到当年的兄弟们对他“缺乏驾御一个大企业的能力”的评价,“那是南鹏、南雁他们对我的奉承,而不是批评。”季琦嘿嘿一笑,灵巧地扭转了局面。抓着打火机的右手下意识地反复点着雪茄。一旁的属下反击,“好像他自己(沈南鹏)也没有管理过公司?”他大度地说,“我不做那个评价。至少他投资确实做得好。”

“事实证明,我创业非常行,携程这几个人没有比我更行,是吧?为了证明一个人的评价是错误的,搭上一生用来证明,也没有必要吧?”“再说,我还没有长期地十年八年地去管理过一个企业,所以,我不一定管理不好。我也没有做过投资,说不定我做投资也不错呢?”

“我的优点也是我的最大缺点,我的最大缺点也是我的优点。所以,最大化的充分利用自己的特点,这一生已经很足够,很精彩了。”

关于创业成功案例故事

农民工创业成功故事

白手起家成功创业故事推荐

关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

小老板成功创业故事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软件创业成功的故事

关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创业成功心得体会

80后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3个

季琦创业成功故事(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季琦创业成功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