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采访

时间:2022-12-17 00:05:54 作者:VC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V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寒假采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寒假采访,供大家参考。

篇1:寒假采访

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星期五的一天早上,我们九位同学在朱依滢和她妹妹堵琳玥的带领下,来到了无锡第四人民医院采访医护人员。

我们刚来到肿瘤科医生的办公室,朱依滢便积极地打起了招呼:“叔叔阿姨们好!”说完,我们分为两组,每组采访一位工作空闲的医生。先是别的同学问:“你们一天最多治疗几个病人?”“肿瘤会传染吗?”“我奶奶得过脂肪瘤,那该怎么办呢?”……我从中也知道了虽然他们一天最多治疗二十几个人,肿瘤不会传染,但他们还是很辛苦的。另外,我还知道了脂肪瘤也分大小,如果小的话不用管它,只要定期看医生,用药就行了,如果变大了,就要去开刀取掉。

我趁大家在做笔记,走上前问道:“哪些肿瘤比较难治?”“恶性的肿瘤都难治的。”医生想了想说道。我快速地做了个笔记后,又刨根问底道:“怎么预防肿瘤呢?”“目前还没有准确方法,但只要健康饮食,多锻炼身体……”还没等医生说完,堵琳玥便插道:“不吃垃圾食品!”“对,还不能多吃油腻食品。”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最后,我们还去采访了另一位肿瘤医生和前台的护士阿姨们,他们都十分喜爱这份工作,虽然忙,但只要能帮助他人,就心满意足了。

通过这次采访,我知道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是如此繁忙,遇到肿瘤该怎么办,怎样预防肿瘤……就这样,我们开开心心地满载而归了。

篇2:寒假采访

昨天下午四点钟,我们的旅游车终于到达安吉的滑雪场--江南天池。

还没走进大门,我就看到大路两旁都是厚厚的积雪,白白的一片!我和爸爸、哥哥兴奋地玩起了雪仗。我和爸爸是一组,哥哥一个人是一组。我和爸爸捏起雪球马上往哥哥身上扔,雪球碰到哥哥的棉衣就散了。哥哥也不甘示弱,拼命地捏雪球打我们。幸好爸爸人大力气大,帮我挡住了许多雪球。妈妈叫我们不要在路上打雪仗,不然路上都是雪,别人都不好走路了。

滑雪

终于看到江南天池中的大雪场了!这个雪场宽100米,长900米,好大好大!雪场里面人山人海,有的在滑雪,有的在玩雪。我本来最想堆雪人的,可这里的雪实在是有点硬,雪人堆不起来。爸爸告诉我,这些雪是人造雪,就是很硬的,一堆雪人就会散掉的。我有点失望!只好听从爸爸妈妈的安排去滑雪了!

爸爸妈妈租来雪具,每人都有一双雪地靴子,有两根雪板,可以把雪地靴子放在上面的,还有两根棒子,像是拐杖,上面有扶手,下面是尖尖的头,可以插在雪地了,以免我们摔倒。

穿好雪地靴子,踩在雪板上,我手里拿着雪杖,小心翼翼地进了大雪场。一开始滑雪,我就摔了一个大跟头,怎么也爬不起来,幸好身旁有一位热心的阿姨帮我扶起来。我继续踩着雪板,扶着雪杖往前滑,可是脚下的雪板一点也不听我的话,拼命地往后滑,我的身子也跟着往后退。就这样,我一连摔了好几个跟头。那个热心的阿姨告诉我,一定要把雪杖往雪地里按,再用力往前滑。就这样,我慢慢地学会了滑雪。

几个人当中,要数我滑雪学得最快,爸爸说这跟我平常会滑旱冰有关。

瞧,照片中的我滑得很不错吧!

篇3:寒假采访

X年X月X日星期X阴/晴

众所周知,我们期待已久的寒假终于到来了,这或许是你们千盼万盼的时候,而我确是度过了一个倒霉的寒假生活。

倒霉一:作业太多。什么“一本练字,20篇字帖…。。”看着就让我头大了三个圈。哎,看来计划又要泡汤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写呗,早写完早玩。就这样我奋笔写书,可我这么一个生性好动的女孩怎能忍受这样的无趣生活?于是我放下笔,飞出门去玩了,不知当初那一股早写早玩的劲头去哪了?改成了早玩晚写,代价是开学一个星期前天天熬夜写作业,害我成了熊猫眼,我美丽的小脸蛋就这样毁了,哎!

倒霉二:人家可以出去旅游,我却只能做我的“宅女”。这可是有根据的。每一次我问爸爸:“咱们今年去哪玩啊?”

“你说的算。”

“去滑冰吧?”

“不行,万一掉河洞里呢!”

“那去动物园吧?”

“动物都冬眠了。”

“那带我去游乐场吧?”

“不行,我受不了那刺激的东西,还没空!”

“奥,那不去了”

“这样才对嘛,好闺女你会省钱了啊!”每到这时,我都会失望的回到屋里想:”我什么时候能去玩啊!”

倒霉三:甜头没吃到,倒吃到了苦头。这回寒假我生病了,妈妈带着我东奔西跑,打针,吃药(超苦超苦的),每到吃饭后我都要吃上那6,7种的药,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几个星期后,我被授予美称“药罐子”哎,倒霉。

怎么回事,这个寒假我怎么总是跟倒霉着头?吃饭被噎,喝水被呛,走路摔跤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到头啊!

篇4:采访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采访了一位在理发店工作的叔叔。

来到理发店,我们先在门口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虽然这家理发店不是很大,但看到里面排队的人们,我想:生意一定还不错。我们轻轻地敲了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进去,我有礼貌地说:“叔叔,我们是《南湖晚报》的小记者,耽误您一些时间,可以采访一下您吗?”叔叔笑眯眯地说:“当然可以啦!我接受你们的采访。”我问:“您工作苦不苦?”叔叔说:“虽然辛苦,不过我很愿意。”我再问:“您一天工作多少小时?”“12小时。”我和小伙伴们吃惊极了!心想:一天才24小时,这位叔叔要工作要12小时是挺辛苦的。接着,我又问:“叔叔,您每天能赚多少钱?”叔叔想了想,答道:“这不好说,多的时候几百元,少的时候几十元,不过我们做生意的,不管怎样,只能每天守着。”我想:是啊,做生意和我们学习一样,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我又问了好几个问题,叔叔也一一作了回答。采访结束,我们齐声说:“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叔叔再见!”“再见!”这次采访真有趣!

篇5:采访

采访

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好不容易在报社找到了一份记者的工作,实践着在学校里学到的取与舍的平衡。

今天,我接到一个重要的采访任务――去采访一位当地有名的大慈善家。这位大慈善家的善举真是不胜枚举:捐资建学校、老人院,又搞什么基金的。听说最近,他又在为无家可归的露宿者建楼房,真不愧是大善人。

接到这任务,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能在新任职期间接到如此重要的任务,紧张的是我在担心大慈善家会不会对我这无名小卒不屑一顾。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大慈善家的门。谁料,迎接我的是一张笑容灿烂的脸和一副亲切和蔼的态度。我的.心中不禁一赞: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大善人。采访顺利开始了,又很成功地完成了。

我一路兴奋的踏上归途。走着走着,却发现刚才的采访记录还留在大慈善家的家里了。我马上折回。

我正准备敲门。这时门后传来扯着嗓门大喊的声音:“你给我看着办!”

我细听,是大慈善家的声音。咦?怎么大善人像天气那样忽然360度大改变?我一脸疑惑。

“你给我用最少的钱把那幢楼给改起来!”

“您这不是叫我偷工减料吗?这样似乎不大好吧……”这时,屋内传来另一男子的声音。

“什么偷工减料?我出那么一大笔钱盖幢房子给那些穷鬼住,算是仁至义尽了。少几块砖又不会死人。你快点干,我的名誉可全靠它了!”

天啊,那“大慈善家”竟是这样的人,我终于看清了。他用良心去换取他所爱慕的名誉;他用众人的性命去争取他所倾于的虚荣。

我恍然大悟。我头也不会地走了。那份采访记录,我没有取回。我不要用自己的虚伪赢得老编几句赞许的话或是升职加薪,我不要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份采访稿我写了,并很快印成了铅字,在大街小巷流传着。我看着那些读者读到这则采访时愕然的神情,我知道了自己真正掌握了取与舍的平衡。

不过,可怜的我又得在街上流连,重新找一份工作……

篇6:采访稿

1.采访稿

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2.采访稿格式

X级X班采访稿

采访人: (XX专业 班级 学号)

被采访老师: (XX专业) 采访时间: X月X日(第X周) 采访地点:

魏:(后面是提问内容) 李:(老师对问题的解答)魏: 李: 魏: 李

至少提出三个问题,以上已魏同学和李老师为例。

篇7:采访稿

我是小主人新闻报社的实习小记者。十。一期间,老师安排我们到“虹桥上海城”进行实地采访,了解节日期间人们是怎样度过的。

我们来到“虹桥上海城”,只见那儿人山人海。原先“虹桥上海城”是个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节日里当然是热闹非凡啦。我们各自找到采访对象,就分散了。我看准一个小妹妹,就走过去问:“小妹妹,我是小主人新闻报社的记者,我能采访你一下吗?”小妹妹高兴地说:“好的。”我问了她几岁,喜欢怎样过节。她告诉我,她七岁半,这天和爸爸妈妈一齐来刚开张的“虹桥上海城”是参加小主人生日游活动的,爸爸妈妈能够去放心购物,好多老师会带她和其他小朋友一齐玩各种游戏,她开心极了,这天天还没亮,她就催爸爸妈妈快点起床了。我觉得她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我又问她,这个长假每一天都安排这么丰富的活动吗?她撅起了小嘴说:“才不是呢!明天我要去弹琴,还要上英语课,还有学校的功课没做完呢。要是天天这样我就开心死喽!”原先,这么小的妹妹,已经负担很重了呀!我拍拍她的头说:“那你的本领很大呀,将来你演奏钢琴的时候,姐姐为你鼓掌。”小妹妹又高兴地笑了,我让她在我的采访本上签了名。在“虹桥上海城”内走着,发现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我想,采访外国人在中国过节就应是一件有好处的是。于是,我来到一位金发姐姐面前,友好地说:“Hello! May I interview you?(你好,我能采访你吗)”

她听明白了,也回答说:“Of course(当然能够)”我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又问了她:“Are you happy today?(这天你高兴吗)”“Where are you from?(你从哪里来)”等问题。她一一做了回答。透过采访,我明白了这位姐姐今年二十二岁,是英国来的留学生,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哥哥,她十分爱自我的家和祖国,但也喜欢中国。她还签上了名字——Anna,原先她叫安娜。

采访了一段时光后,同学们到大厅集合,互相交流采访收获。大家侃侃而谈,十分开心。

透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了解了节日里孩子们的情绪,还明白要和外国人交谈,学好英语是多么有用。我想,下次我还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这能锻炼我的胆子,更因为这是一次难忘的活动。

篇8:采访稿

英国《XXXX报》网站15日载文说,1990年,英国有6.5万种新书面世。去年,英国新书出版总量已经增加到了令人吃惊的16.1万种,远远高于法国、德国甚至美国。然而,几乎全世界每一个IT专家都认为,图书市场面临着来自电子书籍的一个革命性挑战。

英国出版业联合会主席理查德·查金说: 我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为书籍出版有关技术方面的事情担忧。 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图书出版业将会变得面目全非。

这一切可能已经提前到来。集成电路已经改变了音乐制作、电影以及电视。一家印刷出版公司的总编辑保罗·卡尔说,书籍出版业发生同样的变化只是时间问题。

卡尔说: 在今后5年到10年,也可能更快,我们将看到一种美观、重量极轻的便携式电子书页装置,它能让书籍爱好者直接从因特网上合法或非法地下载各种书籍。

当这个时代来临时,电子阅读器将能存储成百上千种书籍,并支持一种数字权限管理技术,从而使出版商能够控制它们的版权被利用的方式,例如他们不希望电子阅读器能将各种书籍传输到他们朋友的阅读器上。只要按动按钮,电子阅读器就能够检索一本书的内容。

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的负责人奈杰尔·牛顿是Google最坦率的批评者。他确信 在今后7年到10年中,有50%的书籍销售将会是下载书籍。当电子阅读器成为大量上市的产品,这种转变的确会非常快。很快将形成一个双重模式的'市场 。

这个预言具有合理性。电子书籍不会取代旧的模式,就像汽车不会取代自行车,或打字机不会取代钢笔一样。

尽管查金是新技术的热情拥护者,但他并不认为 人们真的打算在电脑屏幕上阅读小说。 电子书籍的先进性在于参考性和资料性书籍。他说,这里反映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 英国没有哪一家大型图书出版商真的乐意接受新技术 。

采访范文600

采访的范文

采访计划

校园采访稿范文

采访发言稿

采访稿范文采访教师

采访策划书

采访提纲格式

采访稿600字范文

人物采访稿

寒假采访(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寒假采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