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视事东阁阅读理解的答案

时间:2022-12-18 18:40:20 作者:再见朱利奥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再见朱利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太祖视事东阁阅读理解的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太祖视事东阁阅读理解的答案,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太祖视事东阁》阅读答案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浣濯:洗涤。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参考答案:

12、好实行

13、D

14、喜赐

15、C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2分)

(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11 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12.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分别用原文一个字回答)(2分)

13.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参考答案:

10.(2分)(1)好;(2)做,行事。

11.(3分)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12. (2分) 喜 赐

13. C(3分)(从文中“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可知)

篇2:《太祖视事东阁》阅读答案

太祖(明帝朱元璋)在东阁办公,天气很热,汗水湿透衣服,侍从给太祖换衣服,换下来的衣服都送到浣洗衣服的人(洗过之后继续穿)。参军宋思颜看见了说:“主公亲自厉行节俭,真是以身作则,告示大家,老臣担心您只是今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希望您能够坚持一直这么做。”太祖听后非常高兴:“你说的太好了。别人也可能会说,但可能只会考虑眼前,而不能考虑到长远;或者只是忧虑到已经发生的,而不能忧虑到将来要发生的。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于是赏赐金币给宋思颜。

篇3:太祖视事东阁古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太祖视事东阁古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问题:

1.解释文中的加粗词

(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3.太祖的`______神情和_______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

4.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参考答案:

1.(1)好(2)做

2.B

3.喜,赐

4.C

篇4:《太祖视事东阁》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太祖视事东阁》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1.(12分)(2012,上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参军③宋思颜日:“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日:“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①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②浣濯;洗涤。

③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①此言甚善( )②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3)太祖“口”的神情和“口”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粗给予奖赏

答案及解析

基础测试

1.(1)①好②实行(2)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和词语分析能力,难度中等。皇帝的近臣和侍从在古代称为“左右”,这里提到的“左右”为皇帝拿衣服换,指的是皇帝身边的侍从。这句翻译要弄清楚“更”“进”“经”的含义,其中“进”的常见解释为“进献“觐见”,从侍从的表现来看,应该是“进献”。而A、B两个选项中“进”的含义是错误的。从分析来看,侍从不可能把准备洗涤的衣服给皇帝穿,所以C项不能选。另外,“更”从上下文来看,翻译成“交替”更为恰当。做此类题,一定要对文章有正确的整体感知,对关键的词语从生活常理、常见解释上去分析。

(3)喜赐(4)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意图,难度中等。在短小的文章中,从人物的语言可以直接得知他们的意图。从“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愿始终如此”来看,正确的选项应该是C。

A项中宋思颜谏言的`目的不只是赞扬太祖,更是提出自己的担忧,并提出希望。B项中提到的“对太祖的忠心”,理解不是最恰当的。宋思颜说这话时的真正目的不在此;此外,“忠心”是太祖对宋思颜的评价。D项中的内容是最不恰当的,这是最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做此类试题,一定要抓住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因果的差别等。

篇5:《太祖视事东阁》文言文翻译

《太祖视事东阁》文言文翻译

原文: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释:

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翻译:

太祖(明帝朱元璋)在东阁办公,天气很热,汗水湿透衣服,侍从给太祖换衣服,换下来的衣服都送到浣洗衣服的人(洗过之后继续穿)。参军宋思颜看见了说:“主公亲自厉行节俭,真是以身作则,告示大家,老臣担心您只是今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希望您能够坚持一直这么做。”太祖听后非常高兴:“你说的太好了。别人也可能会说,但可能只会考虑眼前,而不能考虑到长远;或者只是忧虑到已经发生的,而不能忧虑到将来要发生的。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于是赏赐金币给宋思颜。

(文章出自《典故纪闻》,主要是讲太祖节俭,参军宋思颜敢于说出忠言,他担心太祖只是流于现在,而不会坚持做到节俭。或者只是在人前做到,人后不会如此。)

练习

(选自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12.解释文中的加框词(4分)

(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13.对文中画线句(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______”的神情和“______”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答案

12.好,做

13. B(未经洗涤的)

14.喜,赐

15. C(从文中“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可知)[3]

篇6:太祖视事东阁译文与注释

太祖视事东阁译文与注释

原文: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释:

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翻译:

太祖(明帝朱元璋)在东阁办公,天气很热,汗水湿透衣服,侍从给太祖换衣服,换下来的`衣服都送到浣洗衣服的人(洗过之后继续穿)。参军宋思颜看见了说:主公亲自厉行节俭,真是以身作则,告示大家,老臣担心您只是今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希望您能够坚持一直这么做。太祖听后非常高兴:你说的太好了。别人也可能会说,但可能只会考虑眼前,而不能考虑到长远;或者只是忧虑到已经发生的,而不能忧虑到将来要发生的。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于是赏赐金币给宋思颜。

篇7:西阁阅读理解及答案

西阁阅读理解及答案

西阁

僧志文①

杨柳蒹葭覆水滨,徘徊南望倚阑频。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岚积远山秋气象,月升高阁夜精神。

惊飞一阵鸥鹭起,莲叶舟中把钓人。

【注】①志文:南宋诗僧,“志文”为其法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柳蒹葭覆盖水滨,展示了一个静谧而幽深的环境,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B.“徘徊”“南望”以及频频“倚阑”,这些动作反映出了人物内心的不平静。

C.第五、六句从白天到黑夜的写景方式与李清照《醉花阴》相同,较为常见。

D.一阵鸥鹭飞起,惊动莲叶丛中的.钓鱼人,这使得全诗静中有动,活泼起来。

15、诗的第三、四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4、答案:D. 解析:“一阵鸥鹭飞起,惊动莲叶丛中的钓鱼人”错误,应是钓鱼人惊动了鸥鹭。

15、答案:写时光像飞鸟一样翩翩而过,世事如棋局一样不断翻新。(2分)表达了时光飞逝、难以挽留的感叹(2分)及世事变迁、变化无常的感慨。(2分)

篇8:《东轩记》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东轩记》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宋)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③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即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参考译文1:

我因罪被贬后,成为筠州盐酒专卖的收税官,还没到任,筠州连降暴雨,筠水暴涨,淹没了城南的街市,城北的堤岸,冲毁刺史官府的大门。盐酒税的官舍正好在江边,被洪水毁坏得更为严重。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郡守怜悯我无处可归,便答应了。直到这年的十二月,才能够将倾斜的地方扶正,将倒塌缺损的地方补齐,又在办公厅堂的东面开出了一小块地作为轩,种了两株杉树,一百棵竹子,作为我读书和休闲的场所。然而负责管理酒税的以前共有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这样)我白天就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收取卖猪卖鱼人的税金,与做买卖的人们斤斤计较,尽职尽责。晚上回来,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倒下便睡,一觉醒来已大亮。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责料理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稳地生活。每天早晚从它的旁边经过,看到它,常常暗自发笑。

我过去年纪小的时候读书,曾私下感到奇怪,颜渊用一个竹器盛饭,一个瓢盛水,居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渊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官还可以养活自己,也不妨碍学习,何至于困窘贫穷如此自讨苦吃呢?等来到筠州,在柴米油盐的事中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自由放任于道德修炼的地方,但是,办一件事,每每遭受阻碍而滞留任上。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原来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

唉,读书人,当他尚不懂深刻的人生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认为只要能够获取丰厚钱财生儿育女,自认为很快乐了。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顾,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穷饥饿而无怨无悔,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当然如果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却希望差不多达到颜回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大概是做不到的'吧!像孔子周游列国,处高位时作鲁国的司寇,居下位是作管理畜牧、仓库的官,只是他所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做。那大概更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

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唯希望时间长了,世人或许哀怜我,让我能够回到家里,将我父亲留下的破旧的房屋修缮成小小的房屋居住其间,这之后再去探求颜渊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岁已大。然而连这一点也是不敢奢望的。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贫窭(jù巨):贫乏,贫穷 ④睎:仰慕,向往。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败刺史府门 败:冲毁 B.旦则复出营职 营:料理

C.而不害于学 害:害怕 D.独幸岁月之久 幸:希望

3.下列四组中,全都是表现作者不得志人生中“超然”情怀的一组是(3分)

①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②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 ③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④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⑤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⑥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A.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辙被贬筠州,尽管任盐酒税官,但处境可谓穷愁,际遇实属可伤,充满了失意之感,文章表达了作者谪居一隅的抑郁之情。

B.文章叙述盐酒税官舍被冲毁、轩成却不能安的现实,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生活的反思,庆幸自己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C.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D.身处逆境,对做官心灰意冷,作者寄望回归田园,潜心学习,求得精神之乐,以此终老故里,蕴含了对人生之乐的深情呼唤。

5.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3分)

(2)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3分)

答案

2、(3分)C(害:妨害)

3、(3分)B(①是对上司的请求,④是颜回的行为,⑤是循理求道之后的士人之行为)

4、(3分)B(“终能分享颜氏之乐”文中无此信息)

5、(3分)(1)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我一个人。(得分点:适、罢去和委,各1分)

(3分)(2)我已经因为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被束缚生活的害处,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得分点:谴、桎梏和势,各1分)

篇9:书边事阅读理解及答案

书边事阅读理解及答案

调角断①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流水,长愿向南流。

【注】断:占尽。

(1)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3分)

(2)首联“调角断清秋”中的'“断”字,“征人倚戍楼”中“倚”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4分)

答:

答案.

(1)描写了一种和平安宁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和平的思想感情。

(2)“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用“倚”字,写出了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大意对即可。)

篇10:古诗戊辰即事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

古诗戊辰即事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戊辰即事①

(宋)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注】 ①戊辰: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8.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西湖插柳”改为“栽桑树养吴蚕”,你认为这符合情理吗?请说说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析:本题考查对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作者从青衫这类具体的.事物着笔,却与“和戎”这件大事相联,表达的主题当然也是非常深刻的,这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既委婉又具有讽刺意味。

答案:以小见大的手法。(2分)以诗人的身份,尚无青衫可穿,普通人民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诗人以无青衫这一件小事情,反映出战争、战败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大课题,讽刺了统治者无能、腐朽,只会剥夺、欺压人民。以此二句反映战败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十分恰切。(3分)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作者在行文中把看似不合情理的事情入诗,却极具合理的成分,这当然来源于作者的表达意图——讽刺。答题时,要注意深入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把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荒唐至极,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怎么能行。“衣”与“食”事关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3分)这两句诗意在讽刺,其特点是运用对比,前句写统治者的娇奢淫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3分)

《臣僚见太祖》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桃花源记及答案

牡蛎阅读理解答案

春风阅读理解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及其答案

泥石流阅读理解答案

暴雨阅读理解及答案

噪音阅读理解答案

入迷阅读理解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太祖视事东阁阅读理解的答案(锦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太祖视事东阁阅读理解的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