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小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登快阁阅读题及答案,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登快阁阅读题及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登快阁阅读题及答案
登快阁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痴儿:呆子,指自己。②朱弦已为佳人绝: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③青眼聊因美酒横: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青眼,表示重视。聊,暂且。④弄:演奏。
【问题】
9.(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一联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9.(1)对仗工整(1分),用大景与小景相互映衬(1分),创造出空旷辽远、澄澈空明的意境(1分)
(2)对仕宦生活的厌倦(1分),知音难觅的孤独(1分),以及归隐故土的渴望(1分)。
篇2:登快阁阅读以及答案
登快阁阅读以及答案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4分,“高远明净”2分,分析两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2)作者希望乘船归隐,与长笛、白鸥为伴,表达了对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4分,内容2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篇3:《登快阁 》阅读训练及答案
《登快阁 》阅读训练及答案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②。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①此诗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时作,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县东澄江之上的快阁览胜。“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吕氏春秋》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
(2)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篇4: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1.(5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意合即可)
2.(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答: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5.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3分)
答: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任写3点记满分)
6.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3分)
答: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的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7.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答: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①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②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③归隐情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篇5: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
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
“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篇6: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篇7:登快阁黄庭坚阅读和答案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绝,青眼④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地名,在江西太和县。黄庭坚时任知县。②痴儿:作者自比。③朱弦:《吕氏春秋》:“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④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 有人说这首诗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
(2)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异同。
(3)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9、(1)①作者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
(2)两首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明净;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3)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典故写出了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
篇8:登快阁黄庭坚阅读和答案
痴儿:呆子,指作者自己。了却:做完。
东西:东西两边。千山:众山。
澄江:清澈江。
朱弦已为佳人绝:琴弦已经为知音者断绝。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
青眼聊因美酒横:只对美酒有兴趣。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一般世俗人青眼看喜欢人。青眼表示重视。聊,暂且。
弄:演奏。与白鸥盟:与白鸥结友,表示要辞官隐退。
我也是一介愚钝书生,尽管在人生旅途中遭遇过很多困难和不幸,却始终是痴心不改,总是尽心尽力地把为官一方事情做好。今天结束案牍劳作之后,有幸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倚着栏杆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万木萧疏,天地更显得空旷辽远,而在朗朗明月下清澈江水如同一条明净白练伸向远方。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兴致了,好在身边还有美酒相伴,总可以提起一点精神。想想自己为官以来坎坷人生羁绊,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结伴逍遥,那该是更好归宿。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分宁(近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创江西诗派。
宋神宗元丰五年,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快阁上览胜。这首著名七律就是写登临快阁时通过倚阁观望江天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图画,抒发是为官在外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思乡之情,咏叹是世无知己之感慨。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意思是终于解脱了“案牍之劳形”,快到外面快阁上轻松一下吧!诗人开门见山就流露了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期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愉悦。至此,“痴儿”似是对自己以往漫漫人生痴心不改有所感悟,觉得为官太累了,应该放松一下沉重孤寂心情。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描写,作了渲染、铺垫和引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是诗人“倚晚晴”所见。远望起伏连绵秋山,树叶已落尽了,浩瀚天空此时也显得更加空旷辽远,澄净如玉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向远方,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宽广、清澈胸怀真实写照。读这样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伤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豁然境界。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二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之故事书己之情。诗人意思是说,知音不在,我又与谁弄琴?只好小酌美酒,聊以解忧了。这是写诗人“倚晚晴”所感,感身边无朋友,无知己;感自己有志向,有抱负不能得以实现。另外,一个“聊”字,一个“横”字,又流露了诗人无以言表孤独、寂寞和无奈。
结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以白鸥盟”写是诗人联想与想象,也是诗人想要归宿,意思是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伴着悠扬笛声,回到那遥远故乡,和那里白鸥结盟,过上逍遥自得生活。从全诗结构看,这一联既照映了开头,也是登阁“倚晚晴”所见所感顺理成章结果。诗作从首联“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就流露了对官场生涯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渴望;然后在颔联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千山落木,澄江月明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同“公家事”之“了却”形成了鲜明对照;在颈联处诗人以巧妙地使用典故预示自己在良辰美景中,内心孤独、寂寞与忧烦,然而,解脱出路何在呢?自然引出结句联想和想象:只有乘上归舟,吹着“长笛”,回到遥远故乡,过上白鸥一样逍遥自得生活。
诗作遣词凝练,意韵隽永,节奏如行云流水,特别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历来被誉为千古传颂之佳句。
篇9:登快阁的阅读答案
登快阁的阅读答案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②痴儿:指作者自己。③朱弦:琴的代称。④佳人:知心朋友。
8.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
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意合即可)
9.(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篇10: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②。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此诗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时作,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县东澄江之上的快阁览胜。“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吕氏春秋》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
(2)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黄庭坚《登快阁》赏析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我也真是一介愚笨的书生,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遭遇多少困难、多少不幸,却总是痴心不改,克勤克俭、兢兢业业地治理好自己管辖的地方。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晚上,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好在身边还有美酒相伴,总可以提起一点精神。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黄庭坚当时在江西吉州太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黄庭坚《登快阁》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多处用典。前句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
“倚晚霞”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写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
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会天就黑了,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五六二句同样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晋书·阮籍传》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横”字生动,写尽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
从全诗的结构看,结尾相当精彩:起首处诗人从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此诗也可见这样的特点。
篇11: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登快阁①
[宋]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③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④。
[注] 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②痴儿:作者自称。③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
答案:
6.(1)(3分)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篇12: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登快阁①
[宋]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③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④。
[注] 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②痴儿:作者自称。③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
答案:
6.(1)(3分)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2篇】
★ 登快阁黄庭坚
★ 登快阁黄庭坚原文
★ 阅读题及答案
★ 好兄弟阅读题答案
登快阁阅读题及答案(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