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成功名言

时间:2022-12-19 04:17:00 作者:晚晴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晚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王守仁成功名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王守仁成功名言,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王守仁成功名言

1. 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2.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3.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4.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5.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6. 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7. 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8. 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9.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0.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1.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2.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

13.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14. 有志於聖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捨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15. 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16.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17.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8.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9. 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20. 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21.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22.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篇2:王守仁名言

王守仁名言推荐

1、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2、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5、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7、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8、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11、为学大病在好名。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6、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8、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9、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0、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篇3:王守仁名言名句

1、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5、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10、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7、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9、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2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21、为学大病在好名。

2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3、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4、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2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篇4:王守仁的名言

1、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

3、善心之,有善有意之,知善知是良知,善去是格物。

4、有志於人之者,外孔、孟之而他求,是日月之明,而希光於爝之微也,不亦乎?

5、人天地民物同,儒、佛、老、皆我之用,是之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小道。

6、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莫深於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四者而全。

7、夫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是也,而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非也,而其出於孔子者乎?

8、所以者,在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凡人,而肯,使此心乎天理,亦可人。

9、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0、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1、25、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2、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3、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1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16、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1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9、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20、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21、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22、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篇5:王守仁的名言

1、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

3、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4、有志於聖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捨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5、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6、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7、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8、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9、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0、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1、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2、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3、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1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16、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1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9、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20、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21、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22、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23、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24、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篇6:王守仁的名言

王守仁的名言汇总

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5、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9、为学大病在好名。

1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3、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4、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7、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1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0、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22、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2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4、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25、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26、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2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2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29、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篇7: 王守仁的名言

王守仁的名言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3、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4、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5、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6、人的资质不一样,施教不可躐等。

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8、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11、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2、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3、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4、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5、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7、为学大病在好名。

1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2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2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2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2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6、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27、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8、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9、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30、因此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篇8:王守仁“笨鸟先飞”

王守仁“笨鸟先飞”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王守仁出生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他父亲官至兵部尚书,但是,王守仁似乎一点儿也没有遗传到父亲的聪明。

他5岁还不能说话,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哑巴,有的人还以为他根本就是一个白痴。但是他父亲不这样看,他觉得王守仁只是生病了,他四处寻访名医,只要听说哪里有名医,他就派人去请。到王守仁6岁的时候终于把病医治好了。

王守仁病好之后,智力却显得一般。因为小时候不会说话,也没有读过书,因此,比起别的小孩子,他显得更笨拙一些。有人风言风语:“他这么迟才开始学说话,当然笨啦!也别指望他以后会有大出息。”

小守仁本来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笨,现在又听到别人这样嘲笑自己,心理更加难受。他跑到父亲怀里哭诉:“父亲,别人都说我笨,我真的很笨吗?”

父亲听了他的话说:“孩子,你不笨,

为父一定好好教你,你会有出息的。不用在乎别人的嘲笑,你自己发愤努力,争口气让那些人瞧瞧,好吗?”

有人父亲的鼓励,王守仁又有了信心。他始终记得父亲曾经给他讲过的“笨鸟先飞”的故事,并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平时读书,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两遍、三遍,甚十遍。他抓紧时间,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白天他认真听先生的课,放学后,趁着还没有吃饭或者吃饭后的时间,他一个人跑进父亲的书房,认真读书,直到家人催促他吃饭、睡觉。年年如此,从不间断。

父亲见守仁如此争气,心里很是高兴。他也耐心给小守仁辅导功课,有时还请一些大学者给他辅导。家里来了客人,谈论天下大事的时候,也让王守仁站在一边,向别人学习。母亲见了也非常欣慰,更加细心地照顾他。她不仅给他收拾出一间书房,还不许别人去打扰他读书。

就这样,在父母的鼓励支持和他自己的努力下,王守仁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先生的提问,他也回答得很有主见,最后竟成了先生的得意弟子。

就这样,王守仁凭借笨鸟先飞、刻苦勤奋的精神,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篇9:王守仁诗词

王守仁诗词

1.《夜宿天池,月下闻雷,次早知山下大雨》

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翻山麓。

晓来却问册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2.《化城寺》

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

化城高处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

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轻阴。

钵龙浮处云生座,岩虎归时风满林。

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

3.《忆龙泉山》

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4.《忆诸弟》

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

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

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

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

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

5.《移居胜果寺》

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

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

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

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

6.《兴隆卫书壁》

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王守仁诗词鉴赏

王喜名言

王蓉经典名言

关于成功的名言

成功勤奋有关名言

丘吉尔名言成功

关于已经成功的名言

名言警句成功名言

希拉里成功名言

卡卡成功名言

王守仁成功名言(合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王守仁成功名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