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冉阿树Ech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尊师守礼的古代名言,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尊师守礼的古代名言,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尊师守礼的古代名言
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佚名
4、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5、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6、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7、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8、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9、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
11、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12、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13、师道既,学风自善。——康有为
14、圣人无常师。——韩愈
15、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16、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7、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18、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韩愈
19、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2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2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
22、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2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24、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25、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26、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2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8、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2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
30、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3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3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3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4、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35、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清)王卓《今世说》
36、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韩愈
37、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
38、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39、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40、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41、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42、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夸美纽斯
43、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44、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45、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46、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47、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48、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49、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50、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篇2:尊师守礼的古代名言摘抄
尊师守礼的古代名言摘抄
教师节即将来临,你可曾记得有人悉心为你传道授业?你是否想为恩师送祝福?小学生小学频道提供了关于尊师守礼的古代名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佚名
4、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5、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6、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7、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8、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9、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
11、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12、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13、师道既,学风自善。——康有为
14、圣人无常师。 ——韩愈
15、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篇3:尊师名言
为大家提供关于尊师名言 ,希望大家会喜欢!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出自《朱舜水集劝兴》。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冀:希望。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出自《荀子性恶》。辨:慧。
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共2页,当前第1页12文章来源:unjs.com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篇4:尊师名言
尊师名言
尊师名言1、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4、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5、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我宁愿把有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法国]卢梭
6、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8、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10、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前苏联]捷尔任斯基
11、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威严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美国]海明威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没有激情,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德国]黑格尔
1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16、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17、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18、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9、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20、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21、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
22、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3、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24、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25、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篇5:尊师名言
尊师名言236则1、有的崇高地位,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前:列宁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4、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5、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捷尔任斯基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7、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8、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9、你是我年前的先生,你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
10、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1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2、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
13、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至于善。(宋朝:欧阳修
14、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1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16、教育之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伯克
17、师道既,学风自善。——康有为
18、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1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2、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2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24、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25、没有激情,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黑格尔
26、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
27、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9、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30、应当把我们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前:列宁
31、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32、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3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4、明更加宽容仁慈。——印度:泰戈尔
35、将日益提高和增加。——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
36、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3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唐代:韩愈
38、你是我年前的先生,你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
3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40、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务了。——夸美纽斯
41、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2、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能够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能够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能够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孔子
43、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44、凡是教师缺泛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和自由地发展。——英国:罗素
45、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46、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47、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48、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4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
50、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51、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52、教化之本,出于学校。——宋朝:苏洵
5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54、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5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56、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57、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58、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59、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60、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61、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62、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63、教育不应当只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礼貌更加宽容仁慈。——印度:泰戈尔
64、人不能够不就师矣。
65、君子隆师而亲友。
66、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67、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68、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爱默生
69、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仪;而饱暖无教,则又近于禽兽。(宋朝:朱熹
70、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71、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捷克:夸美纽斯
72、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73、只有受过一种适宜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捷克:夸美纽斯
74、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7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胡瑗
76、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7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78、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胡瑗
79、我崇拜伟人名人,但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师您。
80、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育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了。——德国:贝多芬
81、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82、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8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84、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85、而且是艺术事业。——前苏联:加里宁
8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87、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88、能及的事。我是凭经验这样说的。——德国:贝多芬
89、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90、只有受过一种适宜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捷克:夸美纽斯
9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朝:韩愈
92、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93、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啥也没有。——柏杨
94、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夸美纽斯
95、为学莫重于尊师。
96、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
97、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98、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唐代:韩愈
99、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10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01、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10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103、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04、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
105、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106、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107、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10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109、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110、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11、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112、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11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114、学校之设,固治国化民之本也。——田况
1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16、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前苏联:加里宁
11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118、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19、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
12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2、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123、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前苏联:别林斯基
12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
125、圣人无常师。——韩愈
126、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127、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128、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29、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前苏联:别林斯基
130、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
13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13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134、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法国:巴尔扎克
135、没有激情,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13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佚名
137、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138、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39、教育对于人的灵魂,如同雕刻之于大理石。哲学家圣人英雄智者善人或其他伟大人物,往往以一个庶民身份埋没着,经过适宜的教育而被捕发掘出来。——美国:爱迪生
140、师道既,学风自善。——康有为
14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142、成人的个性在童年成长。(英国:华兹华斯
143、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清王卓《今世说》
144、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夸美纽斯
14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46、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47、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148、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就是最佳的遗产。——英国:司各特
149、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50、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151、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5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
153、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54、成人的个性在童年成长。——英国:华兹华斯
155、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法国:巴尔扎克
156、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57、若要好,问三老。
15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159、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夸美纽斯
160、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16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162、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163、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佚名
164、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康德
16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166、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167、一个好学生能够发现自己老师的错误,但是恭恭敬敬的持续沉默,因为正是这些错误对他有所裨益,使他走上大道。——屠格涅夫
168、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职责最大,最光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作用和好处必将日益提高和增加。——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
169、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
17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71、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172、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幸福。——瑞典:诺贝尔
173、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韩愈
174、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
17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176、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布贝尔
177、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178、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79、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180、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181、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82、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至于善。——宋朝:欧阳修
183、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18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
18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86、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18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88、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189、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崇高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幸福。这是财富所不能及的事。我是凭经验这样说的。——德国:贝多芬
190、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191、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92、教育是廉价的国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9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94、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195、每教育好一个孩子,就减少一个败类。(法国:雨果
19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197、教育的目的在于品德的构成。——英国:斯宾塞
198、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99、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200、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20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02、没有大陆,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黑格尔
20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
20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05、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206、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0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08、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啥也没有。(柏杨
209、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210、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2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212、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213、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14、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15、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216、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17、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工厂。——捷克:夸美纽斯
218、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219、每教育好一个孩子,就减少一个败类。——法国:雨果
220、学校,王政之本也。——宋朝:欧阳修
221、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222、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223、善莫大于大学教育,恶莫大于无教育之大学。——鲍克
224、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225、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226、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227、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清王卓《今世说》
228、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229、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仪;而饱暖无教,则又近于禽兽。——宋朝:朱熹
230、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231、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232、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233、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捷克:夸美纽斯
234、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王夫之
235、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236、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篇6:尊师名言
精选尊师名言
1、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6、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7、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10、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
11、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
12、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1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1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16、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17、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8、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2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篇7: 尊师名言
尊师名言
1、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2、意思是:爱自我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我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3、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4、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5、?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6、?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7、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8、?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9、圣人无常师。——韩愈
10、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11、师者,因此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12、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13、?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14、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1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韩愈
16、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1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8、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19、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2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21、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我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22、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23、师者,因此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24、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25、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26、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
2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DD〖清〗郑燮
28、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9、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30、为别人照亮道路,自我务必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前苏联]捷尔任斯基
31、师者,因此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3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3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4、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35、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36、仰之弥高,钻之弥坚。DD《论语·子罕》
37、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
38、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
39、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40、?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1、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42、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培养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4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4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4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48、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
49、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5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51、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52、师道既,学风自善。——康有为
53、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54、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55、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56、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8、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5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60、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61、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夸美纽斯
62、为学莫重于尊师。
63、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64、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65、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6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我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67、没有激情,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黑格尔
68、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69、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70、?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71、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7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73、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当代谚语
7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75、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76、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77、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
78、?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79、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80、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81、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82、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8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84、?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85、圣人无常师。——韩愈
8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因此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88、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就应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我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等种子。--居里夫人
篇8:古代祭祀之礼
导言:在现代我们已经很少见到祭祀之礼了,那么古代的祭祀之礼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祭祀活动被称为吉礼。
篇9:古代祭祀之礼
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A、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主要内容有:
(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
(2)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B、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C、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D、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E、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其中
凶礼,是哀悯吊唁、抗灾救患之礼。
其礼包括 5 个方面的内容:
丧礼,是哀悼死者的礼仪;荒礼,是哀悼凶札,凶是指年谷不登,札是指疫疠流行,亦称“札 礼”,即天子和臣下以减膳、撤乐等礼仪表示同情;吊礼,即祸灾时应行的慰问礼仪;袷礼,是指 战败而丧失财物予以救援的礼仪;恤礼,是对遭寇乱的诸侯国派遣使者慰问、存恤。
先秦以后, 凶礼主要指丧葬礼仪,表现近祖崇拜,对象是新丧的亲属,整个仪式在服丧期间举行。
从《礼记》 到称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对凶礼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礼记·丧大记》记载了丧礼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从人之将死到亲人守丧的整套礼仪: “君大夫彻悬,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牖下。
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 属纩以俟绝气。
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
”这是人将要死亡时必须改寝和更 衣的规定。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
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有 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夫人坐于西方,内命妇姑姊妹子姓立于西方,外命妇率外宗哭于堂上北 面。
”这是人刚过世时关于亲属如何哭丧的规定。
“君之丧,三日,子夫人杖。
五日既殡,授大夫世妇杖,子大夫寝门之外杖,寝门之内辑之, 夫人世妇,在其次则杖,即位则使人执之,子有王命则去杖,国君之命则辑杖,听卜有事于尸则 去杖,大夫于君所则辑,于大夫所则杖。
”这是君王停丧和出殡时关于臣子、亲属如何执杖的规 定。
“期之丧, 三不食食, 疏食水饮, 不食菜果。
三月既葬, 食肉饮酒, 期终丧不食肉, 不饮酒。
”这是关于在殡后亲属如何饮食的规定。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古人治丧非常烦琐,甚至把如何哭丧也作了详细的制约,把哀痛的心 情规范为苛刻的形式。
孔子在《论语》中说:“礼不辞费”,古人对丧葬之礼更是不厌烦琐,所 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把丧葬祭祀提到了跟国防同等重要的位置,可见古人是非常看重凶 礼的。
《孔子圣迹图》观蜡论俗。
《礼记祭统》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在管理百姓的种种方法之中,没有比礼更重要的了。
“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祭礼。
祭礼,并不是外界有什么东西强迫这么办,而是古人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觉行动。
春夏秋冬,时序推移,人们心中敬畏天地,而奉之以礼。
人们感物伤时,触景生情,至孝之人不由地就会想起死去的亲人,这种感情的表达就是祭之以礼。
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完全理解祭礼的'意义。
而贤者的祭祀,一定会得到上天的赐福。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礼记曲礼》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
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
大夫祭五祀,岁遍。
士祭其先。
”郑玄注“五祀”为:“五祀,户、灶、中溜、门、行也。
”
天子祭天神地祗,祭四方五岳四渎之神,祭山川之神,祭户神、灶神、中溜神(地基主)、门神、行神,每年祭一遍。
诸侯祭所在地方之神,祭其境内的山川,祭户神、灶神、中溜神、门神、行神,每年祭一遍。
大夫祭户神、灶神、中溜神、门神、行神,每年祭一遍。
士人只祭其祖先。
《礼记曲礼》还说,“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
淫祀无福。
”对不应当祭祀的神进行祭祀,这叫“淫祀”。
淫祀是得不到神的保佑的。
《礼记礼运》记载,从前,孔子曾作为来宾参与蜡祭,祭毕,孔子出来到宫门外的高台上散步,不禁感慨而叹。
孔子的感叹,当是感叹鲁君的失礼。
孔子说:“真是可悲啊!我考察周代的礼,发现经过幽、厉之乱,已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就目前来说,只有鲁国还差强人意。
但是,鲁国举行的郊天谛祖,也不合乎礼的规定,鲁是周公的封国,竟然也如此数典忘祖,说明周礼真是衰败了。
祀国国君郊天谛禹,宋国国君郊夭谛契,因为他们是天子的嫡系后裔,一所以才可以奉行郊啼。
所以只有天子才可以祭天地,诸侯只能祭祀自己国土内的社神与谷神。
”
天地人为礼之三本
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礼记11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周礼春官》记载,周代最高神职“大宗伯”就“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礼记礼运》中孔子曰:“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
”孔子认为,礼,一定是源出于天,效法于地,布列效法于鬼神,通达于丧礼、祭礼、射礼、乡饮酒礼、冠礼、婚礼、觑礼、聘礼之中。
礼有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祭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只。
”凡祭祀天神、地祗、人鬼之礼属吉礼。
周代最高神职“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虔诚乃祭之道
一年四季都有祭祀:春祭叫构,夏祭叫谛,秋祭叫尝,冬祭叫悉。
四时之祭的用意,在于依循天地万化阴阳二气之盛衰先后,明示百姓以赏赐或刑杀之道。
祭祀是一件大事,祭祀时荐献的供品也要完备。
“礼莫大于敬”,孝顺的心再加上完备的祭品,这大概就是教化的根本吧。
《礼记祭统》曰:“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
”只要是天下生的,地上长的,只要是可以用来进献的,没有一样没有,这表示祭品的极其丰盛。
外观则要求祭品极其丰盛,内心则极其虔诚、尽其心志,这才算是祭祀的用心。
所以,天子才在南郊亲耕,以提供祭品;王后在北郊亲自养蚕,以提供祭服;诸侯在东郊亲耕,也是用以提供祭品;夫人在北郊亲自养蚕,也是用以提供祭服。
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诚信,有了诚信才算尽心,这就是“祭之道”。
到了将要举行祭祀的时候,君子就要斋戒。
★ 关于尊师的名言
★ 教师节尊师名言
★ 国外尊师的名言
★ 古代精选励志名言
★ 古代名言名句
★ 古代名言警句参考
★ 学习古代名言
★ 古代人生名言
尊师守礼的古代名言(通用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