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令狐楚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25 04:14:09 作者:三维樱桃号机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维樱桃号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少年行令狐楚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少年行令狐楚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少年行令狐楚阅读答案

,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是一首充满爱国热情的小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壮志。

少年行原文: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少年行字词解释:

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少年行翻译:

弓背如彩霞般明亮,宝剑像霜雪一样闪光,在瑟瑟秋风中,我驱马奔驰,西出咸阳。不收复河湟一带的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篇2:少年行令狐楚阅读答案

试题:

1.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

2.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1.猎猎秋风中披弓执剑、策马扬鞭奔赴战场的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

2.既交待了行军出发收复失地的目的,又表现了少年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少年行创作背景:无

少年行赏析:

这是一首出征诗。诗的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的飒爽英姿:他们身上的弓背如彩霞般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光,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出咸阳,奔向战场。后两句写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不驱除占我国土的异族敌人,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个人资料:

令狐楚(766或768~837)令狐之父,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初唐名臣令狐德焙蟠。唐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登进士第。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后为皇甫D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为彭阳郡公,开成元年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司空,谥文。

篇3:《少年行 「唐」令狐楚》阅读答案

《少年行 「唐」令狐楚》阅读答案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

2.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1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2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

第1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第2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能力。

参考答案:

1.猎猎秋风中披弓执剑、策马扬鞭奔赴战场的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

2.既交待了行军出发收复失地的目的,又表现了少年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篇4:令狐楚《少年行》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令狐楚《少年行》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少年行(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①,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

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翻译】:身后背着锃亮的弓箭拿着如披上霜的亮剑,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出咸阳。如果不收复河湟失地,就不打算回头望故乡。

【赏析】:诗的前两句重彩浓墨地渲染了将士们戎装出征的英武勇敢形象。“弓背霞明剑照霜”,侧重描绘将士随身携带的武器,从雕弓利剑被擦拭琢磨得寒光闪耀的形象中,可以折射出爱国将士们同仇敌忾、求战心切“ 秋风走马出咸阳”,侧重于描写将士的飒爽英姿。

“秋风”写出了出征的节令;“走马”二字则入神地传出了爱国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

诗的后两句重在抒写广大将士决心收复失地、克敌制胜的满腔爱国激情。河湟之地自安史乱后,已沦于敌手几十年。这些将士为收复河湟失地而出征,说明是正义之师;“不拟回头望故乡”,就写出了将士为正义而战、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心灵。

在表现技巧上,这首诗的层次分明,先景而后情,情景交融,使人能够透过前两句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的景物描写而感受到将士那起伏的胸波,又能令人循着后两句那冲腾着爱国主义热浪的心曲而进一步丰富起将士们威武豪迈的英雄形象,可谓情景跌宕,互藏其宅,读后令人为之振奋。

【阅读训练】:

1.本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2.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诗的前两句重彩浓墨地渲染了戎装出征的英武勇敢的青年将士形象。“弓背霞明剑照霜”,侧重描绘将士们随身携带的武器,从雕弓利剑被擦拭琢磨得寒光闪耀的形象中,折射出将士们装备精良、同仇敌忾、求战心切的情状。“ 秋风走马出咸阳”,描写了将士们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的情形,“走马”二字则入神地传出了爱国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描写青年将士们的飒爽英姿。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方式。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是间接抒情;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是直接抒情。

篇5:“令狐楚,字壳士”阅读答案

“令狐楚,字壳士”阅读答案

令狐楚,字壳士。生五岁,能为辞章。逮冠,贡进士,京兆尹将荐为第一,时许正伦轻薄士,有名长安间,能作蜚语,楚嫌其争,让而下之。既及第,桂管观察使王拱爱其材,将辟楚,惧不至,乃先奏而后聘。虽在拱所,以父官并州不得奉养,未尝与宴乐。满岁谢归。李说、严绶、郑儋继领太原,高其行,引在幕府,由掌书记至判官。德宗喜文,每省太原奏,必能辨楚所为,数称之。儋暴死,不及占后事,军大喧,将为乱。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圜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以亲丧解,既除,召授右拾遗。

宪宗时,累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其为文,于笺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俄出为华州刺史。后它学士比比宣事不切旨,帝抵其草,思楚之才。

擢河阳怀节度使,代乌重胤。始,重胤徙沧州,以河阳士三千从,士不乐,半道溃归,保北城,将转掠旁州。楚以数骑自往劳之。众甲而出,见楚不疑,乃皆降。楚斩其首恶,众遂定。穆宗即位,进门下侍郎。方营景陵,诏楚为使,而亲吏韦正牧、奉天令于翚等不偿佣钱十五万缗,楚献以为羡余,怨诉系路。诏捕翚等下狱诛,出楚为宣歙观察使。

会李逢吉复相,力起楚,以李绅在翰林沮之,不克。敬宗立,逐出绅,即拜楚为河南尹。迁宣武节度使。汴军以骄故,而韩弘弟兄务以峻法绳治,士偷于安,无革心。楚至,解去酷烈,以仁惠镌谕,人人悦喜,遂为善俗。入为户部尚书,俄拜东都留守,徙天平节度使。始,汴、郓帅每至,以州钱二百万入私藏,楚独辞不取。久之,徙节河东。召为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

楚外严重不可犯,而中宽厚,待士有礼。为政善抚御,治有绩,人人得所宜。疾甚,诸子进药,不肯御,曰:“士固有命,何事此物邪?”卒,年七十二。是夕,有大星陨寝上,其光烛廷。坐与家人诀,乃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楚嫌其争 嫌:厌恶

B.人皆传讽 讽:规劝

C.楚以数骑自往劳之 劳:慰劳

D.有大星陨寝上 寝:卧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乃先奏而后聘 泉涓涓而始流

B.而韩弘弟兄务以峻法绳治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于笺奏制令尤善 月出于东山之上

D.久之,徙节河东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进士后,令狐楚接受了王拱的聘任,之后,又先后受到李说、严绶、郑儋的`赏识,被聘请到太原府做官。

B.令狐楚才华出众,尤其善于写作奏章和诏令等,深得德宗、宪宗的青睐,这与“宣事不切旨”学士形成对比。

C.在兴建景陵时,亲吏韦正牧、奉天令于翚等克扣了工钱,据为己有,导致怨声载道,也让令狐楚受连累。

D.令狐楚很有才干,善于应对复杂形势,多次随机应变,稳定军心,同时,他自己又立身清正,礼遇士人。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虽在拱所,以父官并州不得奉养,未尝与宴乐。

(2)疾甚,诸子进药,不肯御,曰:“士固有命,何事此物邪?”。

参考答案:

4.B (3分) 5.B (3分) 6.C (3分)

7. (10分)

(1)令狐楚虽然身在王拱的官署,因为父亲在并州做官,不能奉养,所以不曾参与饮宴作乐。(“以”“官”“与”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令狐楚病重,几个儿子奉上药物,他不肯服用,说:“人本来就有命,哪里用得着这个东西?”(“甚”“诸”、“御”“固”“何事”各1分,句意1分,共6分)

篇6:少年行诗歌阅读及答案

少年行诗歌阅读及答案

江南节物①,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②。

寿阳妆罢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④。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节物:时令,节气。 ②借用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送驿站,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③寿阳妆:是寿阳公主梅落额头的故事。

④的的:明明白白的意思。 天真:自然本色。

8.这首词为咏梅之作,可前三句并未写梅,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答:

9.从全词看,本词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分)

答:

答案:

8.起了衬托的作用(1分)。点明地点为江南,时令为严冬,刻画出风雪肃杀、寒冷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2分)。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高洁坚贞、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2分)

9.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2分)借梅花的特征表达了自己虽经坎坷,但仍不畏挫折、保持高洁节操的思想感情。(2分)“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或从其生长环境分析)(1分)

篇7:令狐楚的爱国情怀诗词《少年行四首》(其三)

《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代•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诗人少年出征打仗时的情景: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乘马驰出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沙场。诗的后两句,语言简明有力,情感真挚,写出了诗人为收复失地而立下的强大决心。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这两句诗是作者的报国誓言:如果不能收复国家的河湟之地,我就绝不回头望那故乡。思乡是人之常情,对于沙场战士来说,战争的艰辛更容易产生思乡之愁,所以,岑参说“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而诗人令狐楚则坚定地表示,失地一刻不收,则一日不望故乡,一方面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急切想要收复失地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国土丧失敌手的扼腕和痛惜,刻画出一个忠心耿耿的爱国武将的形象。

扩展阅读:令狐楚的简介

令狐楚(766或768~837)唐代文学家。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逝世于山南西道节度使镇上。谥曰文。

令狐楚才思俊丽,能文工诗。“于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新唐书·令狐楚传》)。时古文家后继乏人,令狐楚遂得以四六文为世所称,“言文章者以冠”(刘禹锡《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其骈文“隶事生动,犹得子山(庚信)遗意”(高步瀛《唐宋文举要》)。李商隐的骈文即其所授。元和十二年(817),选进《御览诗》。晚年与刘禹锡、白居易唱和较多。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令狐楚《漆奁集》130卷,又《梁苑文类》3卷,《表奏集》10卷(自称《白云孺子表奏集》),均佚。《全唐文》收其文5卷,《全唐诗》收其诗50多首。所选《御览诗》,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选唐诗(十种)》本。事迹见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与新、旧《唐书》本传。

篇8:杂曲歌辞・少年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令狐楚,杂曲歌辞・少年行的意思,杂曲歌

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令狐楚,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的意思,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赏析 -诗词大全

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

作者:令狐楚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

如今年事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霜满中庭月过楼,金尊玉柱对清秋。

当年称意须为乐,不到天明未肯休。

篇9:少年行杨亿阅读答案

少年行杨亿阅读答案

少年行

杨亿

江南节物①,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②。

寿阳妆罢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④。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节物:时令,节气。 ②借用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送驿站,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③寿阳妆:是寿阳公主梅落额头的故事。

④的的:明明白白的意思。 天真:自然本色。

1.这首词为咏梅之作,可前三句并未写梅,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答:

2.从全词看,本词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分)

答:

答案:

1.起了衬托的作用(1分)。点明地点为江南,时令为严冬,刻画出风雪肃杀、寒冷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2分)。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高洁坚贞、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2分)

2.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2分)借梅花的`特征表达了自己虽经坎坷,但仍不畏挫折、保持高洁节操的思想感情。(2分)“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或从其生长环境分析)(1分)。“等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又”字表示自己同样人生旅途上历经**。(1分)

篇10:楚子阅读答案

楚子(楚成王)将围宋,使子文(楚前任令尹)治兵于睽①,终朝(zhāo)而毕,不戮一人。子玉(楚现任令尹)复治兵于蒍②,终日而毕,鞭七人,贯③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蒍贾④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zhěn)⑤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在乎是矣。狐偃⑥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搜(sōu,举行搜礼阅兵)于被庐⑦,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xh)可。臣亟(q,屡次)闻其言矣,说礼、乐而尚《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苟林父御戎,魏犨(chōu)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彰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通恭)。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⑧之教也。

【注释】①睽(ku):楚地,今地不详。②蒍(wěi):楚地,今地不详。③贯:用箭贯穿。④蒍贾:字伯赢,孙叔敖之父。⑤先轸:晋国名将。⑥狐偃:晋国大夫,字子犯。⑦被庐:晋地,今地不详。⑧文:晋侯,即晋文公重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诸内而败诸外诸:兼词,之于

B.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昏:通婚,联姻

C.及使郤縠将中率将:统率

D.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易:容易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之传政于子玉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举以败国,将何贺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晋侯始入而教其民其孰能讥之乎

D.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丹不忍以己之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玉治军严厉,好用刑罚。蒍贾认为子玉将会给楚国带来危害,子文举荐子玉担任楚国的令尹是一个错误。

B.楚成王与诸侯率军包围了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军不直接救宋,而首先讨伐曹、卫,最终解了宋国之围。

C.晋国为了解救宋国,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训练军队,选拔将领。赵衰推荐了郤縠,因为他多次听郤縠说过礼、乐方面的事情,说明他精通《诗》《书》,这是成功的根本保证。

D.晋文公接受了子犯的建议,很重视对百姓进行义信礼的教育,解救宋国,取得霸权,这就是晋文公对百姓施行教化的结果。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4分)

(2)报施救患,取威定霸,在乎是矣。(4分)

(3)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彰其用。(4分)

篇11:楚子阅读答案

10.D(易:交易,交换。)

11.A(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句末语气词,代词,哪里;C.代词,他的/语气词.难道;D.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原因,因为。)

12.C(因为他多次听郤縠说过礼、乐方面的事情,说明他精通《诗》《书》错。)

13.(1)超过三百辆战车,他就不能把这支军队带回到国内。假如他能回来我再祝贺,有什么迟后的呢?(乘苟各1分,何贺之有1分,句意1分。)

(2)报答恩施,拯救危难,取得威名,确立霸业,就在于这次行动啊。(报患是各1分,句意1分。)

(3)子犯说:百姓还不懂得信用。没有显示出他们的可用。(知信彰各1分,句意1分。)

篇12:《隋书·令狐熙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性严重,有雅量 重:持重

B.熙自是稍加饭粥 稍:稍微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禁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功进位上开府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①上闻而嘉之 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C.①今者乃以手教相谕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我辈其可违乎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 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

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3分)

(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3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4分)

春雨楚笛阅读答案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

郡,郡令狐楚,郡的意思,郡赏析

相思河,相思河令狐楚,相思河的意思,相思河赏析

汉苑行,汉苑行令狐楚,汉苑行的意思,汉苑行赏析

九日言怀,九日言怀令狐楚,九日言怀的意思,九日言怀赏析

苏秦之楚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少年行王维

诚信伴我少年行

经典阅读及答案

少年行令狐楚阅读答案(集锦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少年行令狐楚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