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29 03:41:44 作者:快乐小滢宝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快乐小滢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1.默写这首词。(16分)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10 分)

答: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30 字内)。(12分)

答: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4.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10分)

答: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5.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4分)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2分)

答: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7.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分)

答:表大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虽被贬官,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

9.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8分)

10.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季节,从(鸣蝉、稻花香、蛙声),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 (6分)

11.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4分)

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篇2: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词题是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词上片写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和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和_______ 。

答案

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2.清风半夜鸣蝉

3.xiàn 现

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5.月明风清 蝉鸣 蛙噪 黄沙道 天气时阴时晴 旧游之地 夜行乡间 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篇3: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 )人

A.南宋

B.北宋

C.南唐

正确答案:A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

A.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B.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正确答案:A

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多选题)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正确答案:A C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解析:

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篇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 )人

A.南宋

B.北宋

C.南唐

正确答案:A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

A.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B.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正确答案:A

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多选题)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正确答案:A C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解析:

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篇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l 分);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 字内)。

参考答案: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3、词中以( )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参考答案:七八个星天外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嗅觉 听觉 点出季节,不是直接描写而是从身边的感受入手,让人感觉审在其中,也使得词作鲜活写出静中之闹。反衬出夜色之静,衬托出了作者的高兴的心情。

5、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大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虽被贬官,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的心胸。

6、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7、这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从( ),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 )。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 )季节,从( 鸣蝉。稻花香,蛙声),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 )。

8、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9、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意思是( )

参考答案:“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名,即题目 “夜”是时间 “黄沙道”是地点 意思是晚上在黄沙道上行走

篇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正确答案:A

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多选题)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正确答案:A C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词题是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词上片写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和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和_______ 。

答案

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2.清风半夜鸣蝉

3.xiàn 现

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5.月明风清 蝉鸣 蛙噪 黄沙道 天气时阴时晴 旧游之地 夜行乡间 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篇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词题是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词上片写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和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和_______ 。

试题答案:

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2.清风半夜鸣蝉

3.xiàn 现

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5.月明风清 蝉鸣 蛙噪 黄沙道 天气时阴时晴 旧游之地 夜行乡间 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篇8:《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9.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3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透露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

3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忽见”二字,流露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样大雨将至而终得“茅店”的惊喜之情。

32.《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篇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 )人。

A、南宋

B、北宋

C、南唐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

篇1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多选题)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

参考答案:

1、A

2、A

3、A C

4、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简单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方法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朗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通用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