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道中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

时间:2023-09-22 03:39:14 作者:小自在天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小自在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金陵道中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金陵道中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篇1:金陵道中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

金陵道中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8.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

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评分:答出一种角度即得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 。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评分:答出一种写 法,分析得当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共2分。

篇2:《凭阑人·金陵道中》阅读答案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8.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

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评分:答出一种角度即得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 。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评分:答出一种写 法,分析得当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共2分。

篇3:道中 阅读答案

陈与义

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

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

破水双鸥影,掀泥百草芽。

川原有高下,随处着人家。

[注]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陈与义离衡岳,去邵阳妻族周氏处,道中所作。是年,陈与义年41岁,自靖康元年(1126年)避乱南奔已有五个年头。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雨子”二字新颖别致,描绘出春初雨点刚住又急剧落下的山中景象;路边曲折的溪水默默伴随行人,引人注目。

B、颔联是宏观,是远景。山边的驿路,无穷无尽地向前伸展去。桃李盛开,山村笼罩在一片春色中。“迢迢”是远望情景,却能使人产生“长路悠悠,何处才是尽头”的惆怅不堪之情。

C、颈联是微观,是近景。雨后,一对对轻鸥掠水而过,泥土松软,草芽破土而出,表现出无限生机。

D、尾联继续描写眼前近景。高下起伏的河川、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描绘出一幅宁静、安谧的画卷。

16、纪昀评此诗“夷犹有致”。本诗在摄相取景、选声配色方面力避前代诗人山水行旅诗的惯常蹊径,它落笔淡远,寄兴深微。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议论“思”与“学”的关系时,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而孔子在《〈论语〉十则》中指出:“ , 。”

(2)白居易的《琵琶行》用语简洁凝练,仅仅“ ”一句就交代了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 ”一句就点明了季节特征,渲染了事件发生时的落寞氛围。

(3)苏轼《赤壁赋》中先用“ ”来描写在辽阔江面,上行船就好像驾风而行,再用“ ”来描绘飘飘然的自己似乎已经成为仙人。

篇4:道中 阅读答案

15、D 尾联河川、原野、烟火均为远景。

16、(1)诗歌“落笔淡远”,缘于选取的意象,如“曲折的溪水、盛开的桃李、越冬的草芽、高下起伏的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等,宁静淡雅,一派平和气象。

(2)时局动荡不安,诗人写此诗时,正避乱南奔,颠沛流离。所以诗中和平宁静的景物描写,恰与客子流荡无归的际遇相对照。

(3)诗歌寓情于景,字面虽全是客观写景,却把忧危愁苦、急剧跳动的忧国之心寓于景中,含蓄深婉,耐人寻味。

(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7、(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篇5:道中寒食阅读答案

道中寒食阅读答案

陈与义【注】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8.请指出本诗最后一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阅读答案:

8、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手法”2分,“赏析”3分。如果考生手法答从情景关系角度答也可以。如果考生考生写出“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可酌情给分。)

9.①奔波仕途,怀才不遇、一事无成的潦倒失意之情。诗的前两联,诗人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功业无成,只能以诗抒怀,虚度人生。②思念家乡、内心愁苦、孤独寂寞之情。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评分细则:感情概括准确两点4分;联系诗句分析到位得2分。)

篇6:黄州道中阅读答案

张养浩

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

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

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

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③话旧游。

黄州道中字词解释:

①黄州,地名,元朝为黄州路,今属湖北省。

②张养浩: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兼擅诗、文。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先后担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历经宦海**。

③沈既济《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后世称之为“黄粱梦”或“邯郸梦”。

篇7:黄州道中阅读答案

试题:

1.颈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4分)

2.请结合诗句分析全诗蕴涵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意象叠加、寓情于景、烘托、视听结合(2分任答两种)通过落日、断鸿、远路、西风、长笛、高楼六种景物的组合渲染出一直凄清悠远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迷惘悲凉的感情(2分)。

2.通过濯足、断鸿等处抒发了诗人因多年为官仕途坎坷万里飘零而自然生发出对乡土的怀念之情(2分);通过黄粱一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虽然看清官场险恶希望回归田园但功业未竟道义未行欲退不甘还是无可奈何地留在官场的矛盾痛苦的心情(2分)。

黄州道中创作背景:无

黄州道中赏析:无

个人资料: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篇8:道中寒食阅读及答案

陈与义【注】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8.请指出本诗最后一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

8、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手法”2分,“赏析”3分。如果考生手法答从情景关系角度答也可以。如果考生考生写出“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可酌情给分。)

9.①奔波仕途,怀才不遇、一事无成的潦倒失意之情。诗的前两联,诗人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功业无成,只能以诗抒怀,虚度人生。②思念家乡、内心愁苦、孤独寂寞之情。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评分细则:感情概括准确两点4分;联系诗句分析到位得2分。)

篇9:金陵驿阅读答案

金陵驿二首是宋代文天祥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将亡国之痛绘显得让人切身感伤。

原文:

金陵驿二首

作者:文天祥

其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其二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问题:

(l)诗歌最后一句“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乔吉《凭栏人·金陵道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襄邑道中》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初冬道中》阅读答案

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诗词

《金陵驿》诗词鉴赏

《金陵晓发》阅读答案及赏析

金陵三迁有感阅读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解释

金陵道中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金陵道中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