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草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教师节诗歌鉴赏《寻隐者不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教师节诗歌鉴赏《寻隐者不遇》,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教师节诗歌鉴赏《寻隐者不遇》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寻:寻访。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地方。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教师节诗歌鉴赏《寻隐者不遇》]
篇2: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鉴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2、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学生。
3、言:回答,说。
4、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鉴赏】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寻隐者不遇》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寓问于答,几问几答。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诗人巧妙地以答见问,收到了言外见意的艺术效果。“我”的问话固然见于言外,“我”与“童子”往复问答的动作、情态及其内心活动也见于言外。四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写出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这首诗除了语音简练,形象鲜明,还很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篇3:寻隐者不遇诗词鉴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英译
When I questioned your pupil, under a pine-tree,
“My teacher,” he answered, “ went for herbs,
But toward which corner of the mountain,
How can I tell, through all these clouds ?”
鉴赏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篇4:寻隐者不遇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译文翻译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注释解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虽:一作“唯”。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著花:开花。
扣门:敲门。
西家:西邻。
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诗文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一五。下面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唐永德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陆羽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
篇5: 寻隐者不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贾岛的儿子病了,贾岛带着儿子跑了很多家医馆,可没有哪个医馆能治好他儿子,这让贾岛很是绝望。这时周围的邻居说:“贾岛,我们之前听说山上有位隐者,他非常精通医术,每次有病人快要不行的时候,每次他都能治好,你要不要去碰碰看运气?”,贾岛听完之后两眼直发光,忙问他家住哪?邻居表示不知道,贾岛叹了口气,之后飞速往山上跑去。
虽然一路上的景色十分迷人,但贾岛顾不上这些了,他只想能早点找到隐者治好儿子的病。可是,到了山脚,根本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上山,他东望望,西瞧瞧,突然发现其中一棵树与其它树显得格格不入,那是棵松树,又大又高,其它树却是樟树,于是贾岛便向着松树方向去找隐者的家。到了半山腰大松树下,果然是隐者的家,可来得很不是时候,隐者不在家,见到的只有他的童子,经过与童子一番交流后,童子说他师父采药去了,就在这山里,但山上云雾弥漫,又不知在哪个方向?
天啊!在如此之大的山里找一个人,简直是大海捞针,贾岛有点心灰意冷了,可是想到自已的儿子还被病通折磨着,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找到隐者,于是贾岛继续向深山出发寻找。跨过水沟,穿过从林,攀过悬崖,贾岛手上、脚上、脸上全都受伤了,但还是忍着痛咬着牙找啊找,终于找到了隐者。
隐者看着满身受伤的贾岛,便问是怎么回事?贾岛如实回答,隐士治好了他的伤,答应了他的请求,下山把他儿子的病给治好了,便感叹他的父爱之力是如此的伟大。
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树木的生存空间缩小。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修路、开路、扩路等情况越来越频繁,不少绿树甚至是百年古树被挪走。古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那么,究竟这些树木去哪了?它们被挖走之后还能存活吗?
这些我们不得而知,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它们跟我们一样,也是有生命意识的,也许在它们的世界里,我们才是“闯入者”。
篇6: 寻隐者不遇
唐朝时期,有一位大诗人名叫贾岛。一天,贾岛想拜访一下好友长孙霞。说起长孙霞,那可厉害了,诗文、音律、医学样样精通。可他对当时的朝廷不满,拒绝了全部的功名,隐居山中。
于是,贾岛便去长孙霞隐居的山中寻找。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找到那才难呢!何况,要从那么大的一座山中找到这么小的一个人,简直就是挑战不可能啊!而这,也让贾岛有些失望,因为他已经快找到天黑啦!有时候,相见的缘分就是时机,若时机未到,恐怕不会遇见!
唉!就在贾岛准备离去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一颗松树下有一簇“星星之火”!贾岛连忙跑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童子。贾岛十分欣喜,连忙问小童子:“你认识我的朋友长孙霞吗?”“长孙霞先生?真巧,他是我的师父!”小童子站起来,自豪地说。“真的?”贾岛听了立刻兴奋起来,因为他终于能再次见到多年不见的好朋友。小童子微微一笑:“那是当然!不过,先生,您贵姓呀?”“呃,我姓贾,名岛,你可以叫我贾先生。我和长孙霞先生已经认识很多年了。”贾岛蹲下身子,对小童子很和蔼地说。小童子两眼一亮:“是……是大诗人贾岛吗?我是你的粉丝,可以给我签个名吗?”“当然可以了,哦对了,你的师父在哪儿?我想见见他。”贾岛笑眯眯地给小童子签了个漂漂亮亮的名字。小童子严肃地说:“师父就在这个山里,现在山中采药。”“你能带我去找吗?”贾岛听了好友就在此山中两眼冒光。小童子摇摇头:“不能。对不起,贾先生。师父虽然在山中,可具体位置我也不知道。”“是啊,这山里云雾缭绕,谁会知道他在哪儿?”贾岛想想也是,只好离去了……
贾岛回到家中,想想这段经历,觉得挺有意思,就写下了这首诗:
篇7: 寻隐者不遇
暮春三月,烟雾弥漫,繁花似锦。高高的山上云雾缭绕,睡了一夜的小草贪婪地吮吸着甘露,小鸟唱着优美、婉转、清脆、悦耳的歌声。这时,从远处隐隐约约走来一个人,他,就是贾岛。
原来,贾岛要到山野中去拜访一位有着高洁的性格的隐者,贾岛想让他为自己指点迷津。不久,他就出发了。
贾岛历经了许多磨难,终于来到了这位隐者居住的山野。贾岛眺望着远处,路边杂草丛生,鲜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还有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贾岛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啊!多么清高、恬静、悠闲自在的生活啊!这地方简直是人间仙境啊!可见,这位隐者一定有着高洁的性格。”贾岛的心中有了一线希望,于是,他精神抖擞地前进。不一会儿,贾岛发现前方冒起一缕缕炊烟,快步走了过去,一看,是座茅草屋,他高兴极了,心想:这也去就是隐者的家了,待我过去敲门,去见见他。这时,贾岛耳边传来狗吠声,原来,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遛狗,于是,他走向孩子,亲切地问:“你是这里一位隐者的徒弟吗?”“是的。”说着,他挥了挥他那胖嘟嘟的小手天真地说道。贾岛激动地说:“那你的师傅在家吗?”童子使劲地晃了晃手说:“不在,他到山上采药去了。”“那你知道他在山的哪个位置采药吗?”贾岛说道。“我….我也不太清楚,师傅并没有告诉我,所以我也不知道具体在那儿,你还是改天再来吧!”童子无奈地说。
贾岛望望山上,云雾迷蒙,隐隐约约有一个人影在晃动,却又很快地消失在无边无际的云雾之中。这时,他诗兴大发,提起笔写下了这首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篇8: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没想到这首偶成之作,还成了千古名篇了!
篇9: 寻隐者不遇
一天清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去拜访隐居在山林之中的好朋友李温,向他请教一些问题。
山中的松柏苍劲有力,竹子青翠挺拔,溪流清澈见底,鸟鸣悦耳动听,清风徐徐拂过。绿油油的草地,镶嵌着各色各样的花儿,它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招来了唱着歌儿的小蜜蜂・・・・・・我一边爬山,一边欣赏风景,不由自主地陶醉在其中。这儿的风景真是美仑美奂,怪不得李温要隐居在这山林中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我沿着崎岖的山路,朝着大山深处走,心里不停地思考着要向李温请教的问题。不知不觉,经过漫长的、好几个时辰的山路,我终于看见了一间茅草房,旁边的松柏下有一个小孩正在嬉戏玩耍着。我走上前去,俯下身子,摸了摸他的头,然后亲切地问道:“你好,小朋友,你认识李温吗?”小孩仰起头,笑嘻嘻地说道:“认识呀,他就是我的师傅。”我听了心里一阵欢喜,心想:我跋山涉水来到这儿,这些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我急忙问道:“请问一下你师傅在吗?”“我的师傅不在”。小孩说道“他采药去了,采好药还要给山林中的病人治病呢!”
“那你师傅在哪里采药?”“不远不远,我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小孩连连挥手到。听了小孩的话,我心中燃起了一线希望,又问起来:“那我能找到他吗?”“你看。”小孩伸出小手指,指向山林深处说道:“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小孩说完又调皮地吐了吐舌头,耸了耸肩膀,继续玩去了。听了小孩的话,我彻底失望了,要在大山里找到李温谈何容易。
我抬起头来,看着山林深处,云雾缭绕,又转念一想:李温与世无争,喜欢隐居在这幽静的山林之中,不喜欢当官,不喜欢钱财,不喜欢名利,这种高洁品格,是多么让人敬佩,让人学习呀。我为何不放下世俗纷争的烦恼,来到山林之中,过上隐居山林、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生活呢?这该多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
篇10:《寻隐者不遇》
唐朝,有一个一流的诗人,名曰贾岛。有一天,贾岛心血来潮,想要结交一位隐居山林的贤士,于是他这个地方找找,那个地方找找,终于在一个靠近峨眉山的小镇里,听说峨眉山里有一座山,里面有一位品德高尚的贤士,便兴奋地向峨眉山行进。
走了2天,他终于看到了那座山,便鼓起劲,走到了那里,只见那里碧草遍地,鲜花数不胜数,颗颗高大的松树就像一个个身材魁梧的士兵静静的守护在这里的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路,远处的峨眉山云雾缭绕,显得若隐若现。贾岛不禁赞叹道:“真是美景配贤士,快哉,快哉!”贾岛继续向前走着,突然,他看见了几座破旧的茅屋,前面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孩子在和一只小狗玩耍,贾岛急忙一上前,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对这位小孩子说道:“小师傅,请问大贤士xxx是住在这吗?”那个小孩子一听,抬了抬头,笑了笑,骄傲地说:“当然了,先生,他可是我的师父呢!”接着又说:“先生,您是谁?找我师父干什么?”贾岛整理了一下衣服,微笑着说:“鄙人名曰贾岛,是来与令师结交的。”心里想:“呵呵,找到了弟子,找师父不是举手之劳尔?”小童子耸了耸肩,一咬手指,一脸抱歉的说道:“对不起,先生,我师父不在家,他已经去采药去了!”贾岛的心情一落千丈,不过,小童子又说:“我师父就在这座山中。”贾岛惊喜的问:“小师傅,请问令师在何处?”“嗯,这里的云雾太深了,我也看不见。”于是,贾岛又行了一个大礼,走了。
篇11:《寻隐者不遇》
山林幽深,我怀着希望来看望在深山里隐居多年的友人,看看他生活的怎么样。
到了,只见一棵棵高大的松树苍翠欲滴,小松鼠在松林间穿梭着,嘴里叼着颗松果,大概是想多准备些松果过冬吧。小鸟在松林开演唱会,山泉是乐师,在旁叮咚叮咚地伴奏。花儿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草儿则衬托着花儿的艳丽,深吸一口气,哇!真清香啊!这时,一个小孩子拿着一条棍子,在逗着狗玩。我感到很有趣,便走上前问:“孩子,你是谁啊?”那孩子举起手,指着用篱笆围起来的几间小茅屋说:“我是那家主人的小徒弟。”我看了看那几间小茅屋,大为惊讶,心想:那不正是友人所跟我提过的房子吗?可是友人在不在呢?问一问吧,“孩子,你师父在家吗?”
小孩子笑眯眯地说:“今天我师父不在家,他到山里采药去了,嘻嘻!还放我一天假哩!”
“你知道具体到哪里采药了吗?”我接着问。
小孩子回答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云雾弥漫,不知道他在哪个地方。”
我回过头,看着这座山,半山腰弥漫着厚厚的云雾,宛如仙女腰间的飘带。心里顿时一凉:好不容易抽空来看看友人,他却不在家,唉!可是他在深山中那悠闲的生活真令人着迷啊!
★ 寻隐者不遇 古诗
★ 寻隐者不遇的作文
教师节诗歌鉴赏《寻隐者不遇》(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