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散文

时间:2023-01-11 03:41:44 作者:我数到三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我数到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天下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天下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散文,欢迎阅读!

篇1:天下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散文

天下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散文

周军律绝赏析 ——张亮

初识周军,身为律师和政协常委的他,我只知其好酒好言好义,煌煌于天地,常有沛然之情。后交往日益,才知他更好诗,好诗好的缠绵情浓,一鸣惊人,有诗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周军为诗,写景状物,游观感悟;品味人生,寄情咏怀;旨意高邈雄奇,意境悠远冲淡,诗画相嵌,美不言悦,大有王维之风,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犹“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之感。一如“清泉寺后隐,野雉林中眠。犬吠童迎客,钟悠僧问禅。”诗中寺后隐、林中眠、童迎客、僧问禅,画面逼真,情景相映;又如“逶迤踏雪行,一径入云天。壁峭人不语,涧深鹰感寒。”中的踏雪行、入云天、壁峭、鹰感寒,道尽自然造化之雄峻,令人肃然起敬。再如“一道昆仑水,奔腾向海头。曲折三万里,横纵五千州。”使人顿生豪迈之意,大有“浪打天门石壁开”“涛似连山喷雪来”的气势雄心,真想溯游而上,窥探高原冰崖滴水的源头,然后顺河而下数万里,在浩瀚的太平洋岸边拣拾一枚坚硬的贝壳,放在耳边细听,那生命饱经磨砺后的彻悟之声。

诗言志,更现情,如“含词未吐,气若幽兰”的气味。周军的诗显现出有谊有义,心胸通达,志在高远的情怀和韵致。既有“旬月未曾见,一朝在岸舟。岳渎气各异,秦晋水同流。”的兄弟情谊,山高水长;也有“镜中憔悴貌,笔下糊涂言。春浪犹拍岸,舟心自在天。”的人生感慨和蹈励自奋;更有“鸡鸣残月隐,笔断妙文出。陋室潜经史,南塬揽岳渎。”的雄远志向和过人眼界,使他在今后艰辛的心路历程中,即使无山无水无花伴,也能有志有诗就有梦。彰示了作者“品高谁可论,凭岸任风拂。”的超然风范和自信洒脱。

中国是诗的王国,渊源流长,灿如星汉。但真正能打动人心穿透时间的作品,却是那些有灵魂有担当有良知彰道义的诗作,她们充盈着“诗性正义”和“正道审美”,为后人提供了文以载道的标准和尺度。歌德指出:如果一个人的审美判断出了问题,那往往是他的道德出了问题。俄国诗人茨维塔耶娃也大声呼喊:“你甚至用我的血来测定/所有我用墨水写下的诗行”。周军之诗就有这种为天地立心为大众请命的慈悲情怀,以小见大,当头棒喝,直指根本,温暖人心。如他的《悯农民工》“将近除夕夜,何来泪满面?连年皆苦力,终日寡肥油。贵人高堂悦,民夫荒野愁。明光盛世里,褴褛对春羞。”这既是一种告诫,更是一种拷问,铮铮之声响彻天地。再如他的`《河南行-怜潼关商户黄金被骗》“中原多善良,何以盗强讻?入市罔欺主,潜林匿无踪。……厨中无斗米,榻上少棉绒。褴褛羞遮体,蜗居在户棚。……家慈染重疾,愁煞白头翁。大女未及?,小儿襁褓中。……途穷无可计,气伏告慰庭。……”一腔同情,几多悲愤,提臂一呼,声震苍穹。

当然,周军之诗题材广泛,种性繁多,景情思各呈风姿,在此,恕我不一一详叙。需要强调的是,他作品的美学成就,在我心里如同“雨后青山图画里,登临险处啸一声”,高邈期险,沉郁执着。既有夺人的风光,旖旎悦目;又有玉的温润细腻,散发着德义的光辉;更有一种穿透岁月的厚重力量,硬朗成铁,化溪成河,在生命的照壁上刻下了愈久愈显的灵魂。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身心倶陷诗歌海洋中的周军,虽然以梦为马,胸怀光明,呼朋唤友,追酒逐章,但为人低调,行事沉稳,像潜伏在原野的一株草。而时常,在静夜,在大美无垠的空旷背景下,我似乎都能听见那株草“噌噌”的拨节声。我知道,这是周军正奋力营造那个“飞起一片白云,落下珍珠点点”的诗歌王国。

走,走,走,不要停顿;行,行,行,波光潋滟。

20xx年3月3日

篇2:一片冰心在玉壶散文

一片冰心在玉壶散文

随着11月中旬北方第一场冬雪纷纷扬扬的降临,我这里终于拉开了冬天的序幕。在一派冰清玉洁的世界中,我感觉到了从来没有过的神清气爽和心灵的恬静。曾经的纷繁思绪仍然飞扬着,但感觉更加理智和凝重,曾经的激情澎湃还是那么的沸腾着,可已经像冰层下面的河中流水一样,有时仍会浪花飞溅、涛声荡漾,在更多的时光里已趋向了深沉和一种庄重。也许,这就是生活,是本真的现实生活,是一个北方男人与生俱来的性格。

路,还要走下去,诗,还要写下去,丰富多彩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美好牵挂的网友之间的交流也更应该升华下去。可是,生活的本质和主旋律是什么?是工作、是事业、是一个人生存价值的能力体现、是尽心尽力殚精竭虑的平静追求。缠绵、浪漫以及写作和网上的交流,仅仅是生活主流内容中的一部分,相当于烹制菜肴过程中的佐料而已。

你那里下雪了吗?我曾不止一次的问。你告诉我,不会,一般不会,作为一个没有冬天的城市,你生活的地方海浪依然波涛汹涌,大树依然英姿勃勃,木棉花依然竞相开放……可是,在诗情画意的氛围感受中,你却蓦然感觉到很寒冷,内心的极度寒冷。因为,你越来越加感觉到,在我的心中只有工作事业,只有推不开的社会应酬,只有只争朝夕的业余写作,就是没有时刻顾及到你的存在,一个被思念折磨、被缠绵萦绕、被牵挂摧残的你的存在。真的非常理解你的内心感受,你的这种愁苦的哀怨!

你,太寂寞了。老公为生活、为工作四处奔波、日理万机。孩子为学业、为自己的成长早出晚归,不愿也不可能与你进行温馨的交流。你,太孤独了。一个人在家独守空帷、自对寒灯打发时光,既体会不到家庭的温馨,也感受不到相依一个社会群体的充实。你的生活状态太枯燥了,无尽的读书让你总是不自觉地进入角色,为着主人公的流泪而流泪,快乐而快乐,忧伤而忧伤,一部《廊桥遗梦》居然会让你接连数日缠绵梦境,感慨万端。你,太感性了。我们相隔千山万水,此生基本无缘谋面,可自从网上相识相知以后,你在无数次慨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同时,总是发泄着无端的艾怨。你,太敏感了。每天,关注我的行踪、我的言行、我生活每一个细节的心情,既让我感动又让我无所适从。我们,都美其名曰这不是网恋,我们,都信誓旦旦绝不陷入网恋的泥浞,可事实是我们自觉不自觉地终于进入到了这可怕的.境界啊!

你那里没有冬天,为什么会寒冷?爱,是自私的,自私把友情变成了无情。自私,让你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从前的生活经历,没有伤害到你啊,而你却会耿耿于怀;我写给其他网友的诗作,没有牵扯到你啊,可你却会牢骚满腹;我推出《寂寞如初》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友谊啊,然而你居然会义愤填膺。当纯洁的友谊一旦进化到爱的境界的时候,友谊也就失去了固有的珍贵,当爱画地为牢、束缚了所有的自由的时候,爱的本身也就丧失了最可珍重的内涵意义。我理解你,理解你的感情,但我一直感觉友谊地久天长的基础,是理解、宽容和善解人意。不是吗?

喜欢你,一如既往地喜欢与你交流。也同样喜欢与网上所有的博友进行交流,在这种天南地北的真诚交流中,去开阔我的视野,增长我的知识,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美好。我觉得,这并不为过,既然这个世界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也就必然会去感知和体验这个大家的世界。

真诚的希望,你在不断地宽松解放自己生活状态的同时,也努力地解放从容自己的心灵。爱,尤其是网上的爱,最美好的境界应该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篇3:一片冰心在玉壶优美散文

一片冰心在玉壶优美散文

雪,漫天的飞扬,伸手接住其中的一片,掌心的温度将其融化,霎时的冰凉触动那颗跳动的心。亦如她的文字,清凉而触动心灵。

当,初读她的《闲情》“庭院无声。枕簟生凉。温暖的阳光,穿过苇帘,照在淡黄色的壁上。浓密的树影,在微风中徐徐动摇。窗外不时的有好鸟飞鸣。这时世上一切,都已抛弃隔绝,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树声,都含妙理。”在这舒适怡然的意境里我寻到了一个温软细腻,清新秀丽,令人忍不住怜爱的女子,一个崇尚爱的哲学的女子。在她的作品中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主旋律,我仰慕她,于是我拼命的想看清她,但她却让人越看越难以琢磨,或许我只有轻轻的,静静的,带着对她最虔诚的心去感悟她那充满爱的世界,才能真正的去读懂她。

阳光在空气中游走,轻缓地音乐在不大房间静静的流淌,此时的我惬意的翻开冰心的小说。

爱,可以让人变得慈悲。《超人》中的何彬一个用冷漠隔开世界将自己封闭起来的怪人,他拒绝爱与施舍,拒绝怜悯同情,拒绝人际交往,拒绝生机与阳光,机械地重复着机械的工作,他自以为看破了红尘,超越了自我,了解到了世界的真谛,认为自己已超越了万物,成为了“超人”。只因为他的世界从来都没有爱曾出现过。直到有一天夜晚那凄惨的呻吟唤醒了他内心爱的种子,从此开始逐渐的发芽。他的脑海里慢慢呈现出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里的花朵,他矛盾着,挣扎着,直到禄儿,一个爱的最质朴的化身,他用最平凡爱去真正的释放了另一个人心中被禁锢的爱。那半夜的一束金黄色的花儿,久久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花无眠还是人无眠?我们常说爱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其实是我们太浅鄙了,你看冰心不是就做到了吗。“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一起的。”其实世界真的很小,因为人与人之间一直都存在的爱,它把我们牵连起来,成为一个大的家庭。我们相亲相爱的牵着彼此的手......这就是冰心笔下的世界,相信爱能感化一切,爱充满着奇迹。

仰望天空,繁星似景,一江春水,揉碎时光,最好的年纪写下时光的心悸。

二十二岁时的青春是尴尬的。它没有了花季的懵懂与躁动,磨去了尖刻的'棱角,依旧是热情如火的岁月,却平添了几丝温柔和沉静。而冰心就在二十二岁时发表了这篇《繁星春水》。我想那时会有一个温婉的女子站在远离家乡的大海边沉淀着她的思绪,眼里饱含着深情,我知道她那是想家的愁绪。你看她写下“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读完后你就会明白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陌生的海外无亲无伴的孤独和她心中那漫漫的苦涩却无法向他人诉说的痛,她寄情于诗歌,所以在她的诗歌中才会让众多的游子感同身受,只因他们都拥有相同的心境,想念那伤痕累累的“母亲”。只是对于冰心而言她更渴望的是用自己的文字,去一点点的为它疗伤,将它保护起来。所以她成了“问题小说”的典型代表。而对于一个平凡的我来说,读完这篇诗歌时,我的心弦也在轻轻的拨动着,那是想念家人的旋律,初离家的惆怅也随着冰心的诗歌感情的升华而越来越浓,我深知,我没有冰心那般的才气,所以只能在午后的阳光下与几个和我相同境地的游子互相诉说着对家的眷恋,找回那逝去已久的熟悉感。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书上的字也开始变得模糊。我此刻只想闭上眼睛,等待着黑暗的降临。我深切的期盼着能在梦里与冰心有一个美丽的邂逅。然后我们相视一笑,这是一种美好的遇见。

篇4: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那首诗及赏析译文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译文对照

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 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篇5: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那首诗及赏析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⑴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辛渐:人的一位朋友。

⑵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⑶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⑷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⑹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作者简介

王昌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那首诗及赏析译文]

篇6: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那首诗及赏析译文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第二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先从“秋海阴”、“楚雪深”写起,以景起兴。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篇7: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赏析与典故

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 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篇8: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赏析与典故

⑴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辛渐:人的一位朋友。

⑵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⑶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⑷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⑹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⑺高楼:指芙蓉楼。

篇9: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赏析与典故

投笔从戎

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寇衡作品 王昌龄从军行诗意画寇衡作品 王昌龄从军行诗意画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

一片冰心

王昌龄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广泛精心的研读,终于在开元十五年,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终究心有不甘,他于开元二十二年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祀水尉。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王昌龄受到打击。在做了祀水尉五年后,即开元二十八年,他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到江宁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明显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

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远行,当时凄切心情可想而知。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里的南国烟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王昌龄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困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时也表明,他对时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心。

篇10: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赏析与典故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篇11: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赏析与典故

中唐

王昌龄的诗风和诗境最先影响的是中唐的皎然,他在王昌龄之后,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关于意境方面的论述是多方面的,研究也相当的深入,他继承了王昌龄以“境”论诗的方式,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

晚唐

其次便是晚唐时期的司空图,他在王昌龄提出的意境概念的启发下对意境作出了全面总结,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

宋代

宋代意境理论中最有成就的是南宋的严羽,他针对一部分宋诗以理胜而不讲求意境的倾向,在缅怀盛唐诗歌并在王昌龄及唐代所有对诗歌意境的审美经验的启发下,提出“兴趣”说。此说见诸于其论著《沧浪诗话》。

清代

清末的王国维是意境范畴发展史的最后一位总结者,亦是其终结者,集大成者。其著作《人间词话》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借鉴王昌龄等历代文人对“意境”范畴的探讨并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赏析与典故]

篇12:女儿一片冰心在玉壶优美散文

女儿一片冰心在玉壶优美散文

今天是六月儿童节。雨喧嚣轰鸣,电闪雷炸。一直高温闷热的天气在暴雨的冲刷下显得清新怡人舒爽。在暴雨声中,我登上了时光穿梭机又回到了从前,看到了自己的父母依然年轻着,忙碌着。

有父有母的家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温馨。全家齐力向前开动家的大帆船。妈是舵,爸是帆。我们这些孩子就是船上的浆。信念裹着齐心合力向着幸福的彼岸前进。那时候的日子才叫日子,那时候的家才叫家。那时候的生活才叫生活。心,温暖,蹋实。人,双脚站在土地上。不亢不卑,不仰不俯。心,坦然,安然,怡然。幸福着幸福,快乐着快乐……

想您了,爸。也想您了,妈。更想儿时那个其乐融融的家。好温暖,好幸福,好惬意。有爸有妈的地方才是家。而那个家却只能在心里,在梦里,不增不减,不消不散,不归不省。爸,您走了。远了,天上人间。近了,想您了,您在我的梦里。爸。明天是端午节。天堂也过端午节吧。应该如是吧。人们常说,天上人间一个样,所不同的只是空间的不同。天上四季如春,一片祥和没有纷争,也没有人间那么劳累,一切皆有作息时间表。那么,爸,您就好好休闲休闲不要再那么累了。看看书,观赏观赏风景。上上网,看看你喜欢的诗词,文史,书画之类的东西。网络上一切应有尽有。也可以敲敲字,让心舒畅。世上没有放不下的东西,何况是在天堂。我知道我人微言轻,总是劝不了您。所以我很难过,也很心疼您,这样说有点不太贴切,但事实上您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是。

去年盛夏的一个中午回家看您。看着您消瘦病憔的身体绻躺在堂屋地上的`席子上。我泪流满面,心,揪疼的一片一片碎裂而下。泪流到嘴里是那么的苦涩辛辣。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使命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问自己。这是我的父亲吗,这就是我一直敬重的父亲吗,那么消瘦,那么憔老。像一个急需要母亲来呵护的小孩。这样的变化竟然就在瞬息间一样。我转过身,抹去眼泪,笑着喊道,爸,爸。您朦朦胧胧中醒来……早几年,我就劝您该享享福。田园生活不是这种过法,是以休闲为主劳作为捕。您上无老要孝敬,下无小的要您抚养,儿女又不忤逆,您又有何放不下的。善待自己。千人好万人好,不如自己待自己好一点……那时,我告诉您。我就是这样想的也开始这样做的。对于我来说,我要善待的就是您和我的女儿与自己。其余的放下。礼尚往来。

文字如友,浅浅诉,人,淡淡醒,慢慢乐。

一片冰心在玉壶600字作文

一片冰心诗歌

问情经典散文

相会在春天散文

亲朋结婚祝福语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阅读答案及翻译

相思情,两地怨散文

母亲如年散文

思如鱼散文

疾如潮水散文

天下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散文(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天下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