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阴影与黑暗情感散文

时间:2023-01-16 04:13:12 作者:fortress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fortres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离婚的阴影与黑暗情感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离婚的阴影与黑暗情感散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离婚的阴影与黑暗情感散文

离婚的阴影与黑暗情感散文

还是抹不掉离婚的阴影与黑暗,事实也终于打败了自信。那一刻我没了主张,手足冰冷,仿佛掉进了一座千年冰窟,更有一种掩面而逃的感觉,有缺憾的东西总是那样铭心刻骨,却又是那样的不能触及,于是将这份不真的爱打上烙印尘封起来,自尊和清高地装作满不在乎。

其实我要找的人是能陪我走过每一个驿站,下雨时帮我撑伞,口渴时替我开饮料,望着对方时,我们相视而笑。当我们老了走不动时,轻抚他的白发,握着他的手说出那句老掉牙的话“老家伙,我爱你”然后为他泡上一杯茶,守住那份温馨。曾几何时,他就是寻觅的那个人,爱一个人哪怕一秒钟,倾注的也是一生一世的情。再也不会爱了,从心底里延伸出一种疲惫,贯穿了四肢以至大脑,在爱与痛的边缘苦苦地煎熬自己,才知道自己原本只是个女人,不然不会伤心流泪,我把自己输得精光,日渐憔悴,对于爱情,我要求不高,要么争取,要么放弃,选择后者,我会一生等候。

没有男主角的爱情,就像一杯陈年老酿,一小口都回味无穷,太复杂的东西是一种负担,还是简单好。

好友说,你也可以挖墙角呀,你怎么敢肯定别人的地基就牢。泰戈尔说“失去太阳时,你在哭泣,那时,你也会失去星星”我无言。

青灯照壁,寒风敲窗,夜深人静,我写下这些。

哎,一生一世的牵挂已没有选择,只是你对一切未曾明了。

已经十二点整了,喝了点酒。

人一到山穷水尽之际,很自然会在摔跤之后随手往身旁一抓,抓到什么是什么,总之不要空空的两手,更添凄惨。

眼泪没能流下来,其情更惨。

我离他远去了,此去经年苍天易老。静夜醒来,仿佛看见火焰将我与他的往事烧成灰烬,祭祀我青春的自此终结,而我终于可以在痛苦里微笑着说——爱情无非就是这样。

人们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都可能会有自己曾经的恋人和现在的爱人,那些充满甜蜜的缺憾的感情,不管经历多少风雨坎坷的考验,不管它曾经是多么的难忘,它可以成为美好的回忆,也可以演变成真挚的友情(对我来说根本不可能,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写?),但绝不能冲淡对将来婚姻的责任。

男人,为什么总是不能善始善终。

跟家中的那一位,不谈爱情.

在外头逢场作戏,不必爱情。

万一发生婚外恋,也不一定是爱情。

爱情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应该是两情眷恋,生死相许的,那就是说,最低限度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之内,只要有对方,就是一切,为了拥有一切,不惜放弃其他,义无反顾,绝不妥协。

人生,拥有爱情的日子有多少?

怕是问十个女人,十个女人都憧憬爱情,不受年龄困扰限制……

男人呢?唉!不能寄予厚望。

世界顷刻间静止了。

一片混乱的记忆里,难堪、彷徨、尴尬等情绪一涌而至,浮袭心头,滚烫到脸上来,我下意识的动作就是立即站起来,冲出房门,真想借助这个举止去逃避现实。

此地不能留,触景会伤情。

时间会让皱纹爬上光洁的额头,让丰润的肌肤渐次枯萎,依仗青春的骄傲也和青春一起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我还剩下什么?

今夜的我,宁愿做个木头人。

不再是多梦的时节了,处处碰壁之后的我努力学者深沉,学者无所谓,学者平平静静,普普通通。

然而,今天不同,已近子夜,我仍然无法入睡,没有丝毫的倦意,于是索性爬起,一个人走到窗前。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又怎样寂寞的月夜啊,完全是席慕容笔下的皎洁,真好!我独自享受这份纯情,似乎有半个世纪没有这样的心境,这样的闲情逸致了,一股浓浓的温馨围住了我——抬起头,天空中那娇小的月亮如一只小精灵,越发地温柔端庄,含情脉脉,我痴痴地望着,直望得两眼模糊……我呆立着,百感交集,无数的往事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是哭还是笑。

一个人走在街上,一个人的开始。

冬意正浓,树上是光秃秃的,路上到处是风吹来的杂物,行人走过,脚底传来空洞而凄绝的声音,寂寂的道上,走着我寂寂的身影,肃穆而又寂寥,好久没有走这么远的路了。

离别没什么,寂寞没什么,

凄风和冷雨没什么,

长夜也没什么,

只要,只要让我的心,

眠在你永远的温柔里。

走在路上,看着那些不多的行人,不知他们是否和我一样的孤独。

一个人,喝了些酒。

没有爱情的日子却有闲适的痛苦,我也常常会被莫名的孤寂包围,在一些无法成眠的夜晚和临窗独立的拂晓,这种感觉,就会变本加厉。

我熄了灯,默默地坐在屋子的角落里,想了很多,我发觉我心中那份固执开始一点一滴地减弱,变成了一种强烈的渴求。

太快了,三十岁了,告别昨天就意味着要把那令人深思的往事埋藏在心底,把幸福小心地藏起来,我曾有过幸福的感觉吗?不知道!

不晓得什么时候,幸福与欢乐已黯然退去了,蓦然回首,所有的笑靥已褪成一片暗淡的日子。忍不住,任蓄满心池的泪水奔涌洒落,告诉自己说浪漫和纯真都是无辜的,然而,面对自己痛楚的眼神和那种种人为的无奈,却再也不肯说那个“错”字。虽然是太仓促的安排,虽然是不太精心的台词,然而为这样一次倾心美丽的“永远”,却是无怨无悔的,心甘情愿,却也在拒绝着下一次。

很矛盾。

无言无助的日子,残忍地教会我去坦然面对注定的东西,接受那必经的幸福和哀伤,然而梧桐更美,飘雪的黄昏,不知窗内的灯光是否依然如昨?占满心头的仍是这份不变的沉思吗?

其实,我只不过在寻求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而已,可是,我在内心深处承受了那么久无爱的孤独,过了那么久“每天抱着寂寞入睡”的日子。

真烦。

一个人,没有人问寒问暖,一个人,没有人体贴关心,心中也不是个滋味儿,空荡荡的房间,冰冷冷的心,一片死气沉沉,心中也会想有人常伴,可又谈何容易。就在今夜,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苍老得连“感情”都不愿轻碰,茫然的很,可怜兮,谁会懂得接受我这个容易受伤的女人。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怎样度明日,何处有答声。

是否该给自己判个“无期徒刑”,从此永远做一个感情牢笼里的囚犯,永远不再谈感情,永远不去想做人妻,为人母的事,现在的我只能在等待中徘徊,在徘徊中等待,只有让时间告诉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我不承认情感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曾绊住了双脚,我从不认为是被许多美丽的词句迷惑而奉献出狂热的情感——他们怎么说,我不在乎。

我好烦,好烦,好烦……

心好乱,好乱,好乱……

没有人可以理解我那种绝望到底的悲切和无助,那种了无生趣的痛楚……没有人能了解,没有人能懂。

我眼眶里有一阵潮湿,头脑里有一阵晕眩,一切变冷了,好冷好冷。

我并没有“埋葬”我的欢乐,我是“失去”了我的欢乐,这两者的意义应该是不同的。

奇怪,人类生老病死,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却永远这样的固定,毫不间断地转移过去了,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转至豆豆西网:www.doudouc.com)一年,体会到许多生死离别的悲哀,体会到那种心不在焉的`迷惘,那种遗世独立的冷漠,那种万念俱灰的落寞,那种缠缠绵绵的忧郁,那种……

我身上到底背负着多少无奈,眉尖心上,到底坠着多少哀怨,自己也不懂。

他是送走了我的欢乐,却也是另一种幸。

一切如昨,真的是一切依旧,平淡得要命,心里的创伤已无药可救,活得没有一丝生气。一潭死水,什么时候能泛起一些波澜。

天很冷,只是依旧很蓝,黑黑的蓝。

已经是遥远的事了,像一个梦,一个沉浸在北极寒冷底层的梦,我皱紧眉头,不,不要想,不能想,我下意识地咬紧牙关,心头的悸痛已化作一团烟雾,把我从头到脚都笼罩得牢牢的。

好困了,却不想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个爱笑爱玩爱闹的我丢了,那些清新可人的日子远离了。长大了,竟有些惶惶,放弃了幼稚的想法,告别了不切实际的承诺,看着别人的脸色,猜着别人的心事,自己的心情变得好沉好累好不知所措,长大是一件不太美丽的事,不禁觉得应为失去的岁月唱段挽歌。

命中注定的得与失,渺小的我是改变不了的。

我只能用忙碌来打发自己,只能把眼泪留给自己,只能折磨自己,我越来越厌恶乱糟糟的环境——在你面前的眼睛你看到了,你背后的眼却有许多是看不见的。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有那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涩与惆怅。可是,我毕竟真诚地努力地生活了一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一天地过来了,当然也应该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昨天、今天、明天应该是没什么不同的。但是,就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那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变了。

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之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诀别了。

心灵的一角涌出一种诗意,一种美丽,一种真诚,一种迷恋。之后,累了,倦了,乏了。一种感觉紧紧压迫着我,不是解脱,不是快乐,也不是忧伤。我说不清,我觉得自己老了,失去了如春叶般的晶莹与光泽,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获……

狂热之后的空虚,躁动之后的茫然,无奈的愤怒,怀疑的痛苦,都因了毕竟年轻的生命又向未来张望了。

浇花赏月的日子需要,懒懒躺着或沐浴阳光或捧着书本细阅也需要,但那只是生活的一种点缀。失意的日子人人都有,轰轰烈烈的失败或成功后,总有惆怅袭来,但那只是生活的一种小插曲,一个小段落。

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不是真。

时间浅浅地笑着,仿佛很快乐,生命无非是这样。

十年了,岁月如梭,时光荏苒。

那些曾经早已淡出了我的生活,我仿佛是讲述了一段别人的故事,仿佛是描述了一段路过的风景,仅此而已。

一个人走过了七年的岁月,之后,我找到了今天的幸福,平淡的婚姻生活,覆盖了我的生命,人生何处不相逢,不是吗?

想起孙楠唱过的一首歌: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就算你我有前世的约定,也还要用心去寻找……

祝愿我所有的朋友都能寻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

祝你幸福!

篇2:我离婚了情感散文

我离婚了情感散文1200字

幸福的日子总感觉很短,不知不觉,我到武汉已经两年了。两年里,我老婆小丽催了无数次要我回长沙算了。可我每次都以创业正在发展为由搪塞。谁料,在一个炎热的日子里,我收到了一张法院的传票,我老婆小丽要跟我离婚。

说实在的,这两年我跟小翠过得真的很快乐很开心,我花80万元在武汉黄鹤楼旁边买了一套高层商品房,花10多万元买了一部北京现代汽车,还添置一些生活用品。日子过得还蛮充实。现在小丽要跟我离婚,我想都没有想,跟小翠说:我去老家办点业务,过几个日子就回。

我开着现代车回到了老家,爸爸妈妈说:自从我去了武汉,小丽也只回来住过几次。也就是你回家的那几次。她家里有的是钱,有钱人一般气粗,她们是不会跟我们低三下四说什么好话的。婚房里,很多东西都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可以想象,对于我,小丽也许没有过多的留恋。没有我的日子,她也许过得更加浪漫和自由。

开庭那天,小丽一副饱受世态炎凉的姿态,对我,也没有什么亲热的话语,冷冰冰的一直看着我,好像一下子就要看透我这两年时间里一切的所作所为。

看着小丽苍白的脸,我心里闪过几丝愧疚。

是啊,当初新婚的甜蜜,小丽何尝不想做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可谁曾想到,因为我的贪婪和无耻,结婚之后就没有让她真正的过上几天甜蜜的日子就借口创业远走他乡。虽说小丽当时也百般阻扰,苦苦挽留。却最终在我巧舌如簧的劝说下坚信天下好男人志在四方的道理。虽然那时小丽也要求跟我一起去武汉,我却信誓旦旦的告诉她,距离不会疏远我们的爱,我会经常坐飞机回来的。可在武汉整整两年的时间里,我到底回来过几次?跟她亲热过几次?回家时小丽那痴情的挽留,家人的劝说也无法阻挡我“创业”的雄心。直到后来也许她听到了关于我的一些风言风语才毅然决定离婚的。可能在她的心里,到现在还存留着我们能够继续保持着结婚时的那种幸福。只是她不想再向我低头而已。我知道她的性格,她不是那种温柔痛哭流涕的女人。明明心里一百个愿意,她嘴里绝对是不会说出半个好字出来的人。

开庭之后,小丽的矜持和我的倔强最终没有让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我知道我这样做确实对不起小丽,可我,真的没法不坚持我龌龊的原则。

在法院经过原、被告质证,论证,合议庭商议,最后再次确认双方无法调解之后,当庭判决我和小丽离婚。小丽的家人和她也只字未提曾经给我的380万元创业基金。也许,在她们的心里,还残留着一条让我可以返回的缝隙。

当法官宣布完结果之后,小丽突然趴在原告席上放声大哭,那哭声,真的'让我痛彻心扉。那种撕心裂肺的抽泣,仿佛在无情的鞭打着我这颗无耻的心。好几次,我真的想冲过去搂着小丽给她拍拍肩安慰安慰她。可我不能,也不想,更不敢。虽然我知道她和她家里真的待我不薄,可我的心已经不属于小丽。我知道无爱的婚姻远比任何折磨来得残酷。爱情是自私的,人性也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幸福,我不可能去太多的顾忌别人的感受。毕竟,不管怎么样,我都得伤害一个善良女人的心。为了钱,为了我的爱。我可管不了那么多了。因为我跟小丽的婚姻一开始就存在着欺骗,只是那主角是我而已。在小丽家人愤恨的眼光中,我饱含眼泪,决然的走出了法院的大门。

现在,我和小翠在武汉过得很幸福,我也给了她一个真实的名份,虽然这名份对于我来说有点不道德,甚至于是有点可耻。但,也只有小翠,才是我心里真正的女人。对于小丽,我也只能在无数个寂静的夜里,默默的为她祈祷,愿她在被我伤害、欺骗之后找到真正属于她的幸福。

篇3:黑暗与光明的经典散文

黑暗与光明的经典散文

黑暗,它是光明的影子,而正因为它是影子,没人会注意到它。人们的心里总有那么一个晦暗的角落,它承载着人们的痛苦、绝望、亦或是不堪回首的过往。很多时候,人们希望有那么一个人能走到那个角落,能把光明带进去,能让那个角落感受到温暖。但是,没有人愿意。人们所想看见的只有光明,对于黑暗,人们总是避之不及。

孩子的童真是这个世界上的一抹纯净,是最纯洁的心灵。但是如果这个心灵从未接触过一点黑暗,那么这份纯净就会变了味,变得扭曲、不堪。我与我的表弟表妹就是黑暗与光明的两个极端对比。从小我的母亲就会告诉我:“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很多事你都要明白了。”我的母亲总会告诉我这个世界会有多危险,会有多少坏人,得要小心翼翼才能平安。以至于现在我的性格便是敏感、多疑,我总会把我的想法藏在心里,怕说出来就会受到伤害。我的社交很广,真心的.确是寥寥无几,甚至可以说,在内心深处,我对于社交是十分恐惧的。有的时候,我总会感觉黑暗的双手掐着我的脖子喘不过气来,我想过消极对待一切,我甚至想过结束这个生命。我的母亲希望我是个独立自主的孩子,总是让我比别的孩子更早独立。

三岁学会自己吃饭穿衣,七岁学会扫地洗碗,八岁上小学之后便直接住宿,一周回去一次,我开始学会洗衣做饭,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我11岁那年的暑假,母亲在外地工作,父亲受伤住院,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给我留了钱之后,我独自一人生活了一个月。上初中之后,我便是一个月回家一次。我渐渐地变得独立,也像母亲希望的那样说话变得圆滑。我总是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总是可以很冷静地对待一切突发事件,甚至可以说,我渐渐地变得对周围所有人失去了感情。我曾无数次和母亲大声吼叫别告诉我这个世界的黑暗了,我已经被黑暗吞噬了。母亲只是笑笑,她告诉我,她做的一切只是想让我在这个世界更好地活下去。

后来我渐渐地听从母亲的意愿,不再吼叫,也不再在母亲面前出现她所厌恶的眼泪了。随着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和母亲发现我对于朋友的感情远远超过了亲情。母亲哭过,求过,希望我和她之间的隔阂能消失。我与母亲说我无能为力。就算我与我的母亲血肉相连,但是这种亲情早已被时间与黑暗冲逝了。我也在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依靠的也只是友情,并没有亲情。毕竟我与母亲心灵之间已经是隔着山海,母亲甚至没有我的朋友了解我。我的阿姨,她总是柔声细语地告诉着表弟表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她不会想到,她的孩子根本连一句话也没听进去。表妹八岁了,刚上小学,她有一个宠她极致的奶奶,喂她吃饭,帮她穿衣,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都帮她做的妥妥当当。表妹像个公主一样,拥有着美好的童年,她受不得一点伤痛,她像个易碎物品,轻拿轻放,就算她骄傲自满,也因为她所谓的童真倍受宠爱。表妹像她的母亲一样温柔,她直言直语不会受到任何反驳,对于她的一切,只会有肯定。表弟三岁,他有可爱的面庞,笑容永远是那么治愈。他想得到的,就会出现在他的手里。就因为这样,他总是觉得不会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他想得到别人的东西,可以直接抢过来,如果不得手,他可以选择哭闹,这样那个东西终归会是他的。

他做错事,他的母亲会告诉他他该怎么做,就算他不听进去,他的母亲也不会因此对他大打出手或者责备。我曾因为表弟表妹的任性对他们出手过,但是换来的就只有家里人的一顿责备。后来我不再管他们,他们想要的,我都会给,在这同时,我的良心受到了质疑,我在想,是不是我毁了他们,是不是我选择的懦弱不管造就了他们的任性。可是,我对他们的教育,只会换来周围人的白眼,在他们的眼力,我是一个脾气暴躁冷血至极的姐姐,所以,我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我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黑暗,造就了这个带着面具的我,假的性格,假的微笑,假的话语,甚至假的心灵。而表弟表妹从未接触过光明,造就了他们的骄傲自满,任性无礼。我与他们是黑暗与光明的两个极端,是两个教育失败的极端。

对于教育,我们有太多值得深思的事情,也是所有家长都在关心的问题。但是,没有多少家长能拿捏好孩子对于黑暗与光明的认知…

篇4:光明与黑暗高一散文

光明与黑暗高一散文

一般来说,大家都是喜爱光明,摒弃黑暗的。而我,喜欢光明,但不崇尚,因为,黑暗更纯粹,更自由,而它,也是光明的媒介。

我觉得,我身边以光明的.身份行事的人们,都有着或多或少黑暗的掺杂,这就像人无完人,并没有什么不可取。只是,当你借光明的身份处黑暗的事时,这便让人万分憎恶。出于这种考虑,我更喜欢以一种黑暗的身份处以光明之事,这是对那些人的*。也就是说,在黑暗中,走向光明。

另来,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着不少,足以把这一切解释清楚。所以,我倒不是很确定,是否有一种情怀,在当今社会,能够在自以为是的人眼里是黑暗的,但却是光明,一种比光明更淡泊、平静、抚慰人心的情愫。而我,在几经波折之后,依旧没有放弃这种信念,谁知道,阴阳相融,是一种怎样的美。

一个地方,若没有黑暗,那请问,什么是光明?反之亦然。我希望,能有一天,光明也尽能纯粹。

也许,所谓阴阳相融,不过是不加修饰的一种自然之美。

篇5:离婚把男人打倒-情感散文

离婚把男人打倒-情感散文

“离婚”是现代家庭最大的精神与经济危机。所以,至今尚无人敢创设“婚姻保险”来加以保障。英国每年共有50万人饱受离婚的折磨,而原因多半是由于人们对婚姻的责任还没认识请楚之前,就匆匆忙忙地结婚了。

如何面对离婚后的生活,是那些离婚男性最重要的事。他们必须忘却过去的欢乐时光,而原本熟稔的生活情趣与责任,也都变得晦涩与无奈。

离婚以后,男人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他们失去了原来的亲密关系,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生活的重心。而寂寞也是一项难以克服的感觉,即使重新拾回以往的自由,也无法弥补。男人需要一段相当长的适应期,才能安然地面对独身生活。

离婚双方因为内心的痛苦与愤恨,常会引发暴力的想法。他们甚至会彼此殴打,或损害对方的物品以泄愤,甚而有谋杀对方的意图。这些都是婚姻失败的挫折感所引起的报复心理。

离婚的`打击,通常会使人自我反省,而在性格上有所改进,这或许可以使下次婚姻得以改善。据国内统计资料显示,离婚者中有60%的人负有抚养不满16岁子女的义务,但如在结束旧有的创伤之前,夫妻就各自发展新的感情生活的话,他们的子女将产生相当严重的心理压力。

也许,在离婚这一不幸的现实中,最积极的一个方面就是它迫使男人第一次把妻子看成完完全全的人,而不是他理想中的偶象。意识到这一点,对于硬性的,主角意识强烈的男性来说,是残酷无情的。他曾把自己想象为绝对保护者、供养者,而把妻子想象为无私、无助、不谙世故之辈。

在办理离婚手续期间,甚至那些表面上非常贤慧的女人,也变成狡猾、具有攻击性的对手了,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她也许亲自出场,或者请一位精明而又讲求实际的代理人替她辩护,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在后一种情况下,她可以对律师的任何索求不承担个人道义上的责任。

一般来说,离婚时,双方都会将长期压抑的怒气一古脑儿地发泄出来。沉痛的教训是:婚姻后期那种从爱到恨,从吸引到反感的情感转移并非离婚本身所致,也不意味着双方情感发生了突变。相反,离婚过程本身只是长期潜伏的、不满情绪的大发作。在我们社会里,求婚和结婚时那种浪漫、充满幻想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使某种消极的情绪,一直被压抑着,在这种趋势中,丈夫和妻子必须看到彼此的积极方面,而回避那些消极的情感、摩擦以及那些可怕的隐患。结果,那些情感一旦得以发泄,就会成为一种难以控制的、恶狠狠的、不可调和的敌意。

恋爱中的男性总是片面看待他所恋的女人,盲目地相信她与其他所有女人都绝然不同、温柔顺从,对他尤其如此。亲朋好友一眼便能看出的这个女人的缺点,她的情人或未婚夫却能够视而不见,不以为然,甚至倾向于拒不承认,心里想着:“他们不理解她”,“他们对她没有我了解得请楚。”直到婚姻关系行将破裂时,他才如梦初醒。

篇6:离婚与孩子双语散文

离婚与孩子双语散文

Barbara Dafoe Whitehead

巴巴拉·达福·怀特黑德

Divorce is transforming the lives of American children.In the past World War 2 generation, morethan 80 percent of children grew up with both biological parents. Today only half will do so.Each year more than a million children experience family breakup: about as many are born outof wedlock.

离婚正在改变美国儿童的生活。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代人中,80%以上的儿童都在亲生父母身边长大。今天只有半数是如此。每年有一百多万儿童的家庭破裂,这与非婚生儿的数量大体相同。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family disruption have grown. Overall child well-being has declined,despite historically high public spending. The teen suicide rate has almosttripled. Juvenile crime has increased and become more violent. School performance has beenpoor.

与此同时,家庭破裂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尽管政府的开支历来很大,儿童总的生活水平却有所下降。青少年的自杀率几乎增长了两倍。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而且暴力案件越来越多,而学业成绩甚差。

Given such a dramatic impact on children’s lives, one might expect today’s high divorce rate tobe viewed more widely as a national crises. Yet, those who argue that it poses a serious threatare dismissed as being pessimistic or nostalgic, unwilling to accept the new facts of life. Thedominant view in the popular culture is that the changes in family structure are, on balance,positive. And until recently there was little hard evidence to confirm or dispute thisassumption.

儿童的生活既然受到如此显著的影响,有人可能把当今的高离婚率视作一场全国性的危机。然而,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却被斥之为过分悲观或怀旧,被认为是不愿接受新的生活现实。大众文化普遍认为,家庭结构的变化总的说来是积极的。但直到最近还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可以证实或反驳这种说法。

A 1940s book on divorce asserted:” Children are entitled to the affection and association oftwo parents, not one.” In the 1950s most Americans believed parents should stay in anunhappy marriage to avoid damaging the children.

40年代的一本论述离婚的书曾称:“孩子有权享有父母双方而不是其中一方的宠爱和关怀”。50年代,多数美国人认为,做父母的即使婚姻不美满,也要维持下去,以免伤害孩子。

But by mid-1970s what had once been regarded as hostile to children’s best interests wasconsidered essential to adults’ happiness. “A two-parent home is not the only emotionalstructure within which a child can be happy and healthy,” a popular divorce book of this eraproclaimed. “The parents wh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will be best able to take care of theirchildren.”

但到70年代中期,人们的观念有所改变,原先说离婚会伤害子女们的最高利益,此时则认为离婚是关乎成人幸福的大事。当年一本论述离婚的畅销书声称:“双亲家庭并不是唯一能让孩子过得健康快乐的情感寄托所,做父母的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好孩子。”

As this optimistic view took shape, many expects believe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divorce on children was like a bad cold. There was a phase of acute discomfort, then a shortrecovery。 Kids would be back on their feet in no time, with no lasting harm.

这种乐观的看法一形成,就有许多专家认为,离异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好比患了重感冒:开始一段时间会极不舒服,接着是短暂的恢复期。不久孩子得到康复,痛苦渐渐消失。

By the early 1980s, however, nearly two decades had passed since the changes in family life hadbegun. During the intervening years a fuller body of empirical research had emerged: studiesthat used large samples, or followed families through time, or did both. Moreover, several of thestudies offered a child’s-eye view of family disruption.

然而到80年代初,家庭生活中发生的这种婚姻变化已经历了近二十个年头。在此期间,大量以经验为依据的研究工作脱颖而出:或广泛调查大批实例,或长期跟踪家庭进行研究,或双管齐下。而且,不少研究还提供了孩子对家庭破裂的看法。

In 1971 Judith Wallerstein, a clinical psychologist, and her staff began interviewing middle-class children in the San Francisco area at the time their parents broke up. She discovered thechildren seemed to be doing worse. Five years after breakup, her research shows, more than athird of the children were experiencing moderate or severe depression. At ten years asignificant number to be troubled, drifting, underachieving. At 15 years many, now adults,were struggling to establish strong love relationships of their own.

1971年,临床心理学家朱迪斯·沃勒斯坦及其工作人员开始走访旧金山地区一些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当时他们父母的关系已破裂,有的已离异一年之久。她并没有发现孩子的感情有什么奇迹般的恢复;事实上,这些孩子的情况似乎每况愈下。

Five years after breakup, her research shows, more than a third of the children wereexperiencing moderate or severe depression. At ten years a significant number appeared tobe troubled, drifting, underachieving. At 15 years many, now adults, were struggling toestablish strong love relationships of their own.

她的研究表明,在家庭破裂5年后,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患有中度或严重的抑郁症。后,有一大批孩子表现得心情苦恼,变化无常,学习成绩差,后,许多人都已成年了,就拼命建立自己真正心爱的牢固关系。

Research shows that girls in single-parent families are at greater risk for teenage marriage,nonmarital birth, and divorce than girls in two-parent families---and that this is true regardlessof race or income. Also, children in disrupted families are nearly twice as likely to drop out ofhigh school. Boys are at greater risk of dropping out than girls and are more prone toaggressive behavior.

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女孩的冒险性大于双亲家庭的女孩:性早熟,十几岁结婚,少年怀孕,非婚生育,离婚 —— 而且不分种族、肤色和收入,都是如此。再者,家庭分裂的孩子中学退学率几乎要高出一倍。男孩比女孩更容易退学,更好寻衅闹事。

Scholars also fi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ccording to a 1980 study by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30 parent of Two-parent elementarystudents ranks as high achievers, as compared with 17 percent of single-parent of single-parent students. The children in single-parent families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be truant orreceive disciplinary action.

学者们还发现,在学业成绩上也有显著差异。根椐1980年全国小学校长协会的一项调查,在双亲家庭的小学生中,有百分之三十为优等生,而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中只有百分之十七为优等生。单亲家庭的子女逃学或受处分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Since most children live with their mothers after divorce, one might expect that the mother-childbond would even be strengthened. Yet research shows that only half the children whosemothers were protective before a divorce. Moreover, the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s deterioratedover time.

由于多数孩子在父母离婚后跟母亲过,有人以为母子关系会因此而加深,但研究表明,仅有半数孩子的母亲在离婚后还能保持离婚前的那种慈幼关系。何况这种母子关系是随时间而衰退的。

Family disruption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central cause of many vexing social problems, aswell.

有人提出,家庭破裂还是引发许多恼人的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

Nationally, over 70 percent of juveniles in state reform institutions come from homes withoutboth parents present. Family breakup is thought to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igh crime ratesin the nation’s cities. And, according to one study, its influence is independent of race orincome.

从全国来看,在州立管教所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少年犯来自非双亲家庭。家庭破裂是全国城市犯罪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一项调查还说,其影响所及,非种族或收入所能限制。

Nowhere has the impact of family breakup been more profound than in our schools. Acrossthe nation, principals report a dramatic rise in the aggressive, acting-out behaviorcharacteristic of children living in single-parent families.

我们的学校受到家庭破裂的影响最大。校长们的报告指出,在全国范围内,住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所特有的那种寻衅闹事的发泄行为已明显增加。

Over the past 25 years Americans have been conducting a vast natural experiment in family life.The results are becoming clear. Adults have benefited from the changes, but not children.Indeed, this may be the first generation to do worse psychologically and socially than theirparents.

在过去的25年里,美国人一直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着一项庞大而又顺乎自然的试验。其结果日见明朗。成从变化中得益,儿童则不然。说真的,这一代子女,也许是心理上、社会上都不如自己父母的第一代人。

The novelist Pat Conroy has observed that“each divorce is the death of a small civilization. ”Noone feels this more acutely than children.

小说家帕特·康洛伊说过:“每一起离异都是一小点文明的泯灭。”痛感于此者,莫过于儿童了。

篇7:《生命与情感》散文

《生命与情感》散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孟德的感慨是那么的深沉,有时候生命的存在与情感的寄托在每个人心中的感悟是不同的,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解。

人生是短暂的,但如何赋予它丰富多彩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意义,每一个个体的存在本身就要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圣贤伟人,凡夫俗子莫不如此。人们留给世界的各不相同,有轻有重、有大有小,但他们作为生命的`存在,那绝对应该相等,不能厚此薄彼。诚然如此,那么这个世界会更加精彩,更加富足、更加和谐。大约上古的贤人们所谓的大同正应了这样的好愿望了。那是人类的终极理想,那是社会的最高境界,与马克思的西方思想如出一辙,但我们的祖先可是早了几千年,大约直到今天,这些东西都只能是良好的愿望和理想的理论,其操作性还要更难些。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与众不同的,用简单的逻辑和说教统一,人为的铸就一个模型让大家来效法与遵从,大约是不能上前台的,形象倒是越模糊越好,似乎总能让人在其身上找出自己心里为其复原的投影,似曾相识。正如一些宗教的教义,是可知的不可知论,好让人有自己的心理和情感寄托。

人有时从某个方面讲是应该有点情感寄托的,从羊的跪乳,鸦的反乳来说,动物世界这总是定则,动物比植物高级,不仅仅是胞细和生殖的细密,更多的是情感的依偎,简单的也好,深情的也罢,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去说,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大约自然存在的原本便是合理的。

合理的便是自然的,自然的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本能的朴素的美。回味生命中的一点一滴,对于历史长河,人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对于情感而言,人生又是何其漫长,爱的缠绵,恨的入骨。那都是时间在作怪,时间一昼一夜漫长的折磨,让心无法静下来,感情才拽了那么长,那么远。深深的回味生命的集合,不管是快还是痛,总归是值得回味的记忆。

许多东西其实都是一样的,就看你如何理解和诠释了。

篇8:与情感的散文

外层是红火,内层是纯白;一边是战斗,一边是平和;这里有挣扎,那里却有挣扎后的感悟!

——题记

在果实盛开的六月,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果香味儿。我稍微一抬头,一伸手,便可以摘下那火红火红的荔枝,剥去外壳,饱满而晶莹的果肉诱惑我的视觉;果香味儿甜而清爽,时刻刺激着我的味蕾。荔枝是这个季节给予的恩赐,给苦涩的六月增添一份甜美。

荔枝的果香依旧残留在唇边,似乎不曾淡去。

可我,短暂的假期成为往事,暂时告别了家,此时已是黄昏。

思绪在路上肆意地窜出来。前往学校的路似乎有些远,或许是我心中的结在作怪。一路上的无名花,参差地点缀在绿野丛草中,随着山谷风的方向摇曳着;身后的家,渐行渐远。我晓得这次离家,承载着家的寄望,更是自己肩上的重任。因为我准备着一场无比艰巨的战斗——高考。

不知在那天边可会有尽头,只知逝去光阴不会再回头,每一滴汗水伴每一个梦想。不知不觉全溜走,不经意间在这圈中转过了高中的岁月,只感到在这圈里经过顺流逆流。

蓦然又回首,几多艰苦我默默接受,几多心酸亦未曾放手。过去的艰苦辛酸我不在乎,只想跟着心中的梦继续走。怎能让梦想化为梦?!即使千杯醉,酒醒时,我也会抬头望天空。去期待着我的期待。何况我没千杯醉呢!

当我静静地漫步在校园时,依然有孤独的背影在黎明前那残存月色中伴着我。春晓前我还能够体会这里到处是一派静谧,多想告诉自己好好珍惜这段不寻常的时刻。每当想起这样的画面时,便忘掉了那心中的躁气。

高考不会被永远定格着,只有时针不息的转动。我面对现实时,也会有许多的不安,有时要忘记不安,仅需一笑而过。其实我心中亦苦亦乐,你说要我放开一切,我且做不到。唯有在水茫茫中泛起**来,才不在迷茫中迷失,也不致使平庸走完这段路。

高考即将启程,万千考生的挣扎尚未结束;扬帆起航的孩子,注定要为这场战斗洒下一把青春的热血。我把热血化作沉默,悄悄地储蓄着能量,哪怕有一天它被丢弃在某个角落,也不曾忘却它的使命。我沉默着,一语不发地仰起头,凝望着天际。

无声的语言,并非完全听不见,沉默或许是对自己最佳的慰藉方式。残酷的现实浸染在昏天暗地的六月,使许多曾经默默追梦的心灵再度破碎。他们已难以想象这样沉重的打击,恐怕很多美好的梦会因此断送,心里挤不出半点喜悦,沉默会是最好的回应。

随着岁月的消磨,不是燃烧,就是腐烂,我们还年轻,未来的路还远。我们岂能因为高考这道令人费神的坎断送自己的人生。今天会难以选择心仪的大学,明天也许会匆匆忙忙去生计,现在只能沉默作罢。其实,沉默亦不全是黑暗的世界,无声的语言,时时触及你我的情感,不畅时沉默相待,是对自己思考。

再说,败笔,何尝不是一次艰辛的'人生历程,如果把它当作磨砺心智的动力,我相信那将会是耐人寻味的经历。既然高考不是,那么人生更应寻找另一个起点。起码我们努力过竞争过于心无愧,可进可退。现实,我们无法挣脱!但我们更没理由怯弱!

想想高空上的乌云,电闪雷鸣,狂风骤雨之后,只为我照亮黎明的曙光。

篇9:与情感的散文

一阵清冽的微风吹过,轻抚过我的脸颊,心间却是为之一颤。抬起头,天空永远如此蓝,永远如此澄澈,美得炫目,好像永远也不会有烦恼,简单的令人心生羡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竟也变得如此的孩子气,会因为一点小事和朋友争吵,十几岁的年纪,我们都是如此倔强,学不会低头,学不会认错,学不会妥协,不愿服输。我们都如此坚信:错过的终会错过。于是,我们终于堂而皇之的错过。

虽然可惜,但这也是我们最可爱的地方,那时的我们不会隐藏,不会委婉,不会算计,不屑伪装。身上散发着挥之不去的张扬的气息,虽然直接,虽然伤人,但我们凛冽得像是一块冰,一眼望到底。即使锋利,但却简单。

在这之后,我们会遇见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而终有一天,我们会变成自己最初最不喜欢的那一种人。十几岁的年纪之所以被我们格外珍惜,是因为我们明白我们再也回不去。

过了很久以后,当我们再次抬起头,我们会发现,无论过了多久,无论我们经历过多少个物是人非,头顶的那一片天空,依旧蔚蓝如洗,依旧如故。而那一刻,我们又会想起谁呢?是曾经亏欠的人,是一直想念的人,还是曾经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人呢?

那一刻,也许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篇10:与情感的散文

与情感有关的散文集锦

未目民

记不得这是第几个夜晚这样子了,时好时坏的时候总是有的,我也时常有劝过自己,可是总是有些收效甚微,有时候我大概也会这样想自己,先前,自己的一生总没有多大的成就和模样,无论怎样的奋斗,没有取得多少出息,有时候自己也会在想,是不是我的这一生也总不会大概总是这个样子吧,算是对自己的怀疑吧,虽然自己一直都表现的很不认输,但是事实的确如自己的怀疑,我也只好自己苦笑了。

就像是现在,不得不承认一样,虽然我多想心无杂念,笑对平凡人生,可是自己终究是无法做到,我虽信佛,但是不会悟禅,所以也自然无法做到在每个选择和决定以及奔走的路上,可以时常让自己心如止水,忙碌时自然可以暂时忘却,但每当闲暇下来,思绪总是有许多错综复杂,一个人有时候所做的选择,笑起来的那张充满坚强和自信的脸容的背后心却是另外一个样子,只是不予旁人看罢了,就像有些选择,有些决定未必自觉情愿,奔走的路上未必会有人愿意与你陪伴……我也时常提起,一个人终是孤独的,再炽热的热情也无法超越在孤单和无助时彼此珍惜相依的温暖。爱是幸福的,也是残酷的,心也一样,暂时的开心应该感谢有时的忙碌,我非圣人,肉眼凡胎亦是七情六欲,孤单时不眠孤单,孤独时亦有孤独!白天尚此,夜晚尤甚。正像此时现在。

快乐和开心的理由可以千万种不同,撒谎的借口亦可多样,但是一个人的孤单和孤独却大多只有一个——心事!有时候是淡淡的,有时候是强烈的,此时身在远乡,许多时候总难以不去思考,我大抵是没有屈原的胸怀,胸怀国家及江山社稷,也是没有思考者一样的哲学家去苦苦的冥想人类及世界及生命及人生的价值及意义等等,我只是一个凡人,一个俗世的凡人,随时都在也一直都在悄无声息的淹没于茫茫人海,生无几人知,死亦无几人知,我们活着的意义只是为了存在,在这个或那个地方默默地不为人关注的存在着,生存着,努力着,奋斗着也坚强着,为了生存奔走,忙碌,微笑,坚强,甚至来不及擦一下脸上流淌的汗水亦或是转过头去避一避眼角滑落的潮润!这便是男人,一个不伦高低身价品质的内心,心底里的与生俱来的呼唤。

这是男人的`坚强,亦也正是男人的脆弱。

一个人的内心,到底可以装下多少思绪?你有多少幸福,有多少在乎,有多少期待和盼望,亦有多少思念和孤单。幸福和开心于有在乎,有爱、有支持和鼓励,沮丧源于冷漠也将死于冷漠!犹在这遥远的远乡,即来,则必要为之拼取:坚强,因为孤单,孤单,因为渴望,渴望,因为在乎,在乎,因为有心,有爱。至于人心,至于爱恨,至于怎样及其它,如果没有认真来过,又有多少能说得明白呢!

心有脆弱,不为孤单,只是在乎……

青春小记

我们只是青春的祭奠品,在慌忙中匆匆变成了成年人,我们的人生再也经不起虚掷和挥霍,我们要心如止水的面向未来了。

可这真的是我们要的结果吗?

我不甘心。我的青春我要自己主宰,别人没有这个权利。命运,我要抓在自己的手里,何须去顾忌什么。

青春,就是要努力奋斗。

我所说的奋斗,不是努力去打拼一片江山出来,而是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青春变得有价值有意义,而不是“只要疯不死,就往死里疯”,更不是一板一眼的追求名利,那样的人生就如同行尸走肉,有什么意义?

我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写手,或是一位热爱美食的旅行家,亦或是一位电台小主播。不要多么的成功,只要我感到,生活充实有意义,就是perfect!

趁青春,何不好好疯一疯?

坦荡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记得几年前的自己,十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说话做事都循着旁人的眼光唯恐在他们眼里自己成为另类,别人对自己稍有误会便拼了命的去解释。到最后弄得自己心里翻江倒海,别人也更加不会怎么高看你。

现在终于明白,真正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了解你的人没必要解释。你需要做的只是让自己内心坦荡荡,自己问心无愧还在乎谁会不会去误解你,担那些不必要的心,最后弄得自己身心俱疲,甚至负能量地怀疑自己,何苦呢?

凭良心做事,用真心待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底线,任何理由都不能逾越它否则就失去了最本真的东西。人活一世,误解或伤害在所难免,但这些都会是暂时的,只要自己无愧于心,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所有人会明白你的善良与宽厚,你一直坚守的那份温暖也会继续升温。

所以保持一颗平常心,遭人误解不必急于解释,给自己一份淡然处之的平和心境,送别人一份豁达坦荡的态度,不争论,不辩解,不烦不闹。相信总有一天,所有人会明白你。他们误解你,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走进过你,还没有真正读懂你。

夏之笔

(一)

读书,是要写读书笔记的,可是为什么要在看书看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摘录呢?

想想,我看得好好的,我已经陶醉在书中的意境中了,别让我回到冰冷空白的纸张上。我都吝啬于做记号了,优美的句子我是肯定有印象的,至少等到我换到下一个场景前,我会去慢慢回味的。所以别阻挡我,你可曾想象一个人在讲故事时被别人打断是何等的恼羞成怒!这不是讨论,不是讲解,你不懂大可等故事讲完再提问,别坏了他讲故事的兴致。

所以,就让我沉浸在书中吧,我会回来的,但不是现在。

(二)

闺蜜问我有什么歌好听,我竟然不知所以的手忙脚乱,我不断搜寻好歌,等到一大串流行歌曲跳出来的时候,我忽然不觉得有多好听了。任何一首歌只有在真正符合当时的心情的时候才会显得格外好听,当你准备再回味一遍时已经无趣了。正如你偶然在广播中听到一首特别好听的歌,而你却千方百计的找来这首歌,知道了歌名,歌手,歌词,刹那间,你却觉得乏味了。所以我没有把那些歌复制粘贴给闺蜜,我只说了一句,生活本来就是首歌。

(三)

我向来都爱在河畔散步,看那些小鱼在水里游啊游,我一靠近,他们便敏感地躲开了,这可勾起了我想抓他们的欲望了。我本该去拿网兜的,但为什么我呆住了?我看到了自己的倒影,成像在小鱼的眼里该是如何惊恐。我这个庞然大物,相较于小的可怜的鱼儿,纵然我知道有鲨鱼什么的比我大,但这些小鱼不知道啊,我怎么忍心让他们直视我这个巨人呢?哦,不,我可不是巨人,我只是个怪物,我只是个怪物,那么,就让怪物回到他应该待的那个冰冷的石窟中去吧。

(四)

有人在叫我,外面传来的声音,却只呼唤了我两遍,便再也没有声音了,是我的幻听吗?我走出家门,眼前一亮。

下了许久的雨,刷的锃亮的绿叶,这些都是书里描绘的呀。我曾想象了千万遍的,现在就在我眼前,那么真实,就在我身边,这不是幻象。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我在家里凭空想象呢?

我却是该去找寻真实了,去看看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去嗅嗅花香,去淋一场雨,好润湿干涸的心。

啊!我该感谢这个声音了,把我拯救了出来的声音,那是大自然呼唤我的声音呀!

放下手中的书,摘下眼镜,去看看,生活本来就是一本书。

情感散文朗诵

发觉情感散文

情感散文:冬雪

散文网 情感文章

她情感散文

情感的散文

树欲静而风不止情感散文

旅行情感散文

路情感散文

车站情感散文

离婚的阴影与黑暗情感散文(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离婚的阴影与黑暗情感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