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对联

时间:2023-01-20 03:54:49 作者:有够尼玛无语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有够尼玛无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祭祀对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祭祀对联,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祭祀对联

祭祀对联大全

上联:为国捐躯

下联:成仁取义

上联:母仪千古

下联:女史流芳

上联:正气留千古

下联:丹心照万年

上联:女星沈宝婺

下联:仙驾返瑶池

上联:落花春已去

下联:残月夜难圆

上联:天不遗一老

下联:人已是千秋

上联:陇上犹留劳迹

下联:堂前共仰遗容

上联:一生俭朴留典范

下联:半世勤芝传嘉风

上联:勤俭度日遵遗训

下联:努力工作报余恩

热门对联

秋风鹤唳,夜月鹃啼 独剪西窗,梅残东阁

慈颜已逝,风木与悲

白云悬影望,鸟鸟切遐思

花为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

花落胭脂春去早,魂销锦帐梦来惊

西地驾已归王母,南国辉空仰婺星

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观佛前身

经典对联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篇2:祭祀对联

祭祀对联

上联:陇上犹留劳迹

下联:堂前共仰遗容

上联:一生俭朴留典范

下联:半世勤芝传嘉风

上联:勤俭度日遵遗训

下联:努力工作报余恩

上联:事业已归前辈录

下联:典型留与后人看

上联:完来大璞眼天地

下联:留得和风惠子孙

上联:着作等身身不老

下联:子孙维业业长存

上联:等闲暂别犹惊梦

下联:此后何缘再晤言

上联:桃花流水杳然去

下联:明月春风何处游

上联:风凄暝色愁杨柳

下联:月吊宵声哭杜鹃

上联:三径寒松含露泣

下联:半窗残竹带风号

上联:白马素车愁入梦

下联:青天碧海怅招魂

上联:明月不长圆,过了中秋终是缺

上联:高风安可仰,如何一别再难逢

上联:为国捐躯

下联:成仁取义

上联:正气留千古

下联:丹心照万年

上联:舍已为人当仁不让

下联:赴汤蹈火见义勇为

上联:继承先烈革命传统

下联:发扬前辈爱国精神

上联: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

上联:花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

上联: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

上联: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上联:功同日月先烈英名垂青史

上联:誉满山河英雄遗志展宏图

上联:天不遗一老

下联:人已是千秋

上联:驾返蓬莱骑鲸西归

下联:哲人其萎鹤归华表

上联:三更月冷鹃犹泣

下联:万里云空鹤自飞

上联:椿形已随云气散

下联:鹤声犹带月光寒

上联:扶桑此日骑鲸去

下联:华表何年化鹤来

上联:月阶夜静蛩声切

下联:竹院秋音鹤梦凉

上联:龙隐海天云万里

下联:鹤归华表月三更

上联:大雅云亡梁木坏

下联:老成凋谢泰山颓

上联:骑鲸去后行云黯

下联:化鹤归来霁月寒

上联:平生风义兼师友

下联:来世因缘结弟兄

上联:千里吊君惟有泪

下联:十年知已不因文

上联:明月清风怀入梦

下联:残山余水读遗诗

上联:人间未遂青去志

下联:天上先成白玉楼

上联:未弭前思顿成永别

下联:追寻笑绪皆为悲端

上联:海阔天空忽悲西去

下联:乌啼月落犹望现归

上联:女星沈宝婺

下联:仙驾返瑶池

上联:落花春已去

下联:残月夜难圆

上联:宝婺星沉 凤落长空

下联:驾返瑶池 淑德可风

上联:母仪千古

下联:女史流芳

上联:蝶化竟成辞世梦

下联:鹤鸣犹作步虚声

上联:绮阁当风空有影

下联:晚萱经雨不留芳

上联:画堂省识春风面

下联:环佩空归月夜魂

上联:慈竹霜寒丹凤集

下联:桐花香萎白云悬

篇3:祭祀对联

民间常用对联

于学刚选编

一、春联

通用对联

1.江山千古秀,天地一家春。

2.三阳从地起,五福自天来。

3.腊雪培元气,春风鼓太和。

4.禹地山河正,尧天日月明。

5.凤舞文明世,龙飞大有年。

6.盛世称人瑞,德宅庆丰年。

7.福同春日茂,运共岁华心。

8.祥光满屋人才旺,瑞气盈门福寿齐。

9.治家以勤俭为先,立身以孝悌为本。

10.一统太平真富贵,九重春色大文章。

11.但将忠厚培元气,惟读诗书发异香。

12.新蒲细柳皆春色,紫燕黄鹂俱好音。

13.绿水常言三春如意,青山不语四季呈祥。

14.翠竹掩红楼别开天地,青山依绿水点缀乾坤。

15.诗书门第风光古,礼乐人家气象新。

16.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17.舜日尧天万民增福泽,和风甘雨四海沐春晖。

18.岁岁辞旧岁往岁逊今岁,春春迎新春来春胜去春。

19.含笑腊梅唤醒奇葩千树,溢香春笋挺起翠竹万枝。

20.四序更新巍巍乎万里长城三春不老,一元复始灿灿兮千年古国九鼎生光。

[横批]

和为贵  一元复始 三阳开泰 五福临门

二仪呈祥 四时平安 六合同春 七星高照

九重春色 万紫千红 百福临门五谷丰登

万里合风  出门见喜竹报平安 花开富贵

园亭对联

21.一林红杏,满树碧桃。

22.桃李成蹊径,江山入画图。

23.琴书多古意,园林无俗情。

24.芳草斜阳外,落花流水间。

25.水色山光皆画本,花香鸟语尽诗情。

26.奇石尽含千古秀,异花常占四时春。

27.半窗月落梅无影,三径风来竹有声。

28.园中草木春无数,湖上山林画不如。

29.树影不随明月去,荷香时与好风来。

30.半点红尘飞不到,一林清气静宜人。

31.剪月裁云好花四季,穿林叠石流水一湾。

32.长桥卧波新亭延月,荷香醉客柳色迷人。

十分春色八节康宁人才两旺天宝元和

33.翠竹苍松六月秋风凉枕簟,奇花异卉四时春气蔼楼台。

34.沿阶花木著奇观一亭春色,近水楼台多幻影满院清风。

35.引水挹山光蔚一片赤城霞气,开帘供野趣裁四时玄圃仙花。

36.槛外风光不古不今图画,窗前鸟语非丝非竹笙簧。

37.竹杖敲苔倚窗小梅索句,帘波侵笋闭门明月关心。

38.水云乡松竹径鸥鸟伴凤凰巢醉帽吟鞭烟雨偏宜晴亦好,盘谷序辋川图谪仙诗居士谱酒群花队主人起舞客高歌。

轩斋对联

39、桂香清院落,梅影小窗纱。

40、户牖观天地,诗书见古今。

41、琴清鹤自舞,花笑鸟当歌。

42、结宇依青嶂,当轩暗绿筠。

43、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

44、林亭以外无闲事,天地之间一快人。

45、轻硏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

46、竹荫遮几琴书润,花气熏窗笔砚香。

僧房对联

47、参禅常入定,补衲不生尘。

48、山深鸟语皆成韵,闲翻贝叶添新藏。

49、几片白云铺草榻,一轮明月浸蒲团。

50、云壑已通物外意,禅堂不著世间尘。

经堂对联

51、谈经留夜月,补衲剪春云。

52、展经猿识字,听法虎知非。

53、礼罢六时飘瑞雪,讲来诸法雨天花。

54、凌云飞锡闻梵语,望景长吟度白云。

55、绕座法轮回宝月。满庭春雨散花天。

56、法雨洒西方共仰天花散影,慈云布中国新翻贝叶成文。 楼阁对联

57、飞阁凌银汉,高楼接碧霄。

58、绿云横阁顶,明月上楼头。

59、长剑一杯酒,高楼万里心。

60、远山碧千里,夕阳红半楼。

61、水同天一色,风与月并清。

6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63、黄鹤楼中吹玉笛,苍龙阁上画丹青。

64、无我无人观自在,兆空兆色见如来。

6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66、半榻清风云乍散,一楼明月雨初停。

67、珠帘暮卷西山雨,飞阁傍临东野春。

68、湖海豪情元龙高卧,神仙遐想黄鹤来游。

池沼对联

69、鸟语高低树,池开上下天。

70、松云窗外蔼,池水阁边明。

71、桃花临水岸,柳絮袭人衣。

72、花浮水面添文趣,月印波心悟化机。

73、池边柳绕回环路,水面鱼游自在行。

74、得意鱼龙能变化,忘机鸥鸟自浮沉。

园林对联

75、红梅同雪放,黄鸟为春歌。

76、摇竹一身雨,摘花满袖香。

77、石榻看云坐,溪窗听雨眠。

78、横琴 弹流水,倚槛听鸟音。

79、杏沾春色花含笑,柳点明霞月代烟。

80、绿柳红梅一望尽随山色里,苍松吉柏四时常在画图中。 戏台对联

81、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

82、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83、一声占尽秋江水,万舞齐开玉树花。

84、天下事无非是戏,世间人何须认真。

85、响过行云一曲升平千圣乐,歌翻白雪五音调和万民欢。

86、凡事莫争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佛殿对联

87、观音竹绕菩提路,罗汉松围般若台。

88、座涌莲花超净土,经繙贝叶写南华。

篇4:祭祀对联

1、

2、满门忠节传宇内 世代宗亲在人间 千百年祖宗如在  亿万世子孙同荐

3、祖功宗德流芳远  子孝孙贤世泽长。

4、雅言不外诗书礼; 家教无非孝弟慈。

5、水源木本承先泽; 寒冬腊月展孝思。

6、寒冬腊月怀先泽;  霞蔚云蒸启后人。

7、教孝教忠开世德; 且耕且读振家声。

8、祖德流芳思木本;  宗功浩大想水源。

9、树发千枝根共本;  江水源同流万派。

10、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世代文明。

11、千枝归一本; 世代源流远;

12、祖功垂福泽宗德衍家声

篇5: 祭祀先祖对联

祭祀先祖对联

上联:陇上犹留劳迹

下联:堂前共仰遗容

上联:一生俭朴留典范

下联:半世勤芝传嘉风

上联:勤俭度日遵遗训

下联:努力工作报余恩

上联:事业已归前辈录

下联:典型留与后人看

上联:完来大璞眼天地

下联:留得和风惠子孙

上联:着作等身身不老

下联:子孙维业业长存

上联:等闲暂别犹惊梦

下联:此后何缘再晤言

上联:桃花流水杳然去

下联:明月春风何处游

上联:风凄暝色愁杨柳

下联:月吊宵声哭杜鹃

上联:三径寒松含露泣

下联:半窗残竹带风号

上联:白马素车愁入梦

下联:青天碧海怅招魂

上联:明月不长圆,过了中秋终是缺

上联:高风安可仰,如何一别再难逢

上联:为国捐躯

下联:成仁取义

上联:正气留千古

下联:丹心照万年

上联:舍已为人当仁不让

下联:赴汤蹈火见义勇为

上联:继承先烈革命传统

下联:发扬前辈爱国精神

上联: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

上联:花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

上联: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

上联: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上联:功同日月先烈英名垂青史

上联:誉满山河英雄遗志展宏图

上联:天不遗一老

下联:人已是千秋

上联:驾返蓬莱骑鲸西归

下联:哲人其萎鹤归华表

上联:三更月冷鹃犹泣

下联:万里云空鹤自飞

上联:椿形已随云气散

下联:鹤声犹带月光寒

上联:扶桑此日骑鲸去

下联:华表何年化鹤来

上联:月阶夜静蛩声切

下联:竹院秋音鹤梦凉

上联:龙隐海天云万里

下联:鹤归华表月三更

上联:大雅云亡梁木坏

下联:老成凋谢泰山颓

上联:骑鲸去后行云黯

下联:化鹤归来霁月寒

上联:平生风义兼师友

下联:来世因缘结弟兄

上联:千里吊君惟有泪

下联:十年知已不因文

上联:明月清风怀入梦

下联:残山余水读遗诗

上联:人间未遂青去志

下联:天上先成白玉楼

上联:未弭前思顿成永别

下联:追寻笑绪皆为悲端

上联:海阔天空忽悲西去

下联:乌啼月落犹望现归

上联:女星沈宝婺

下联:仙驾返瑶池

上联:落花春已去

下联:残月夜难圆

上联:宝婺星沉 凤落长空

下联:驾返瑶池 淑德可风

上联:母仪千古

下联:女史流芳

上联:蝶化竟成辞世梦

下联:鹤鸣犹作步虚声

上联:绮阁当风空有影

下联:晚萱经雨不留芳

上联:画堂省识春风面

下联:环佩空归月夜魂

上联:慈竹霜寒丹凤集

下联:桐花香萎白云悬

上联:诜洞剐拖屯平磬

下联:婺星匿彩驾返蓬莱

上联:白去居空悠然而尽

下联:黄叶满地凄其以悲

上联:绮阁风寒伤心鹤唳

下联:兰阶月冷泣血萱花

上联:梦断北堂春雨梨花千古恨

下联: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上联:一夜秋风狂摧祖竹

下联: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上联:寂寞乾坤,邈笑一公何所在

下联:凄迷风雨,哀哉两字弗堪闻

上联:慈竹风摧,鹤唳一时悲属纩

下联:西山日落,鸠扶只影恨含饴

上联:厚谊附饴含,从前雅嗜枣梨,辱赐宠言蒙眷爱

下联:深恩承岳戴,此后傥闻丝竹,缅怀往事益欷[

上联:倚门人去三更月

下联:泣杖儿悲五夜寒

上联:情切一堂,红泪相看都是血

下联:哀生诸子,斑[忽变尽成麻

上联:严亲早逝恩未报

下联:慈母别世恨终天

上联:终天唯有思亲泪

下联:寸草痛无益母灵

上联: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

下联: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上联:烟雨凄寞,万里名花凝血泪

下联: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上联:沧海慨横流,跨鹤空山归上界

下联:少微惊隐曜,啼鹃清夜哭先生

上联:挂剑若为情,黄菊花开人去后

下联:思君在何处,白杨秋净月明时

上联:樽酒昔言欢,烛剪西窗犹忆风姿磊落

下联:人琴今已杳,梅残东阁只余月影横斜

上联:齿德产推尊,月旦有评,慈惠常留众口颂

下联:斗山今安仰,风流长往,典型堪作后人师

篇6:祭祀

祭祀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礼仪中最重要的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o、人鬼。天神称祀,地o称祭,宗庙称享。祭祀的法则详细记载于儒教圣经《周礼》、《礼记》中,并有《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经书进行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天神地o只能由天子祭祀。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清...

目录简介相关文献简介

祭祀(jì sì)

祭祀,从内容上包括场地、仪式、祭文(祝祷、词)、祭品等内容。

仪式:有祭礼、祭典;

节日:有 祭典 、祭日 、庙会 ;

对象:祭 亡灵 、祭天地、祭神灵(神和 世界 万物),有 祭祖 、祭烈士、祭死难者;

手段:有 活祭 、牲祭,包括活 人祭 ; 祭品,祭祀用品包括活人、动物和其他祭品;

根据仪式大小分类,有官方祭典(公祭)、民间祭祀活动包括家祭,有祭饭(祭席)、祭食;

设施和用具,有祭祀建筑、祭祀用具、祭品。

祭祀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发生着变化,近几年新兴的网上祭祀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在 国家 民政部的倡导下,正在被人们广泛采用。有人预测,未来网上祭祀将成为人们主要的祭祀活动之一。

《 说文解字 》中,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也。祀:祭也,祭不已也。

英译:offer sacrifice to gods or ancestors

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 礼俗仪式 ,被称为 吉礼 。“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 灵魂 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把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 神灵 唱歌、跳舞。进入文明社会后,物质的丰裕,使祭祀礼节越来越复杂,祭品也越来越讲究,并有了一定的规范。

彝族祭祀 法器

毕摩 具有多重身份,从宗教职能来看他是祭司,是彝族原始宗教礼仪的主持者,是沟通“人与神”的中介。在古代彝族 “君、臣、师”的'社会结构中,毕摩担任着“师”的职责。毕摩通晓彝族文字,是彝族知识分子、经史学者,又是彝族文化的代表者、传承者。

一个具有权威的毕摩,须具备宗教、经籍、历史、地理、历法及星占、医学病理、艺术、宗教仪式、民间口传文学等各方的知识。历史上,毕摩规范了彝族文字,规范了部分民间习俗,编撰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

毕摩文化博大精深,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以万计的毕摩经籍,内容涉及范围广、学术价值高,是探索民族史、地方史、彝族文化渊源和其它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资料,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摩经籍,是以毕摩为收集、加工、整理和编撰主体,广泛应用于原始宗教仪式的经文典籍,它反映了彝族传统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彝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符号载体,是彝族毕摩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毕摩做法事,除携带经书外,还要带上法器。毕摩法器主要有:

1、法帽:竹篾编织的斗笠,是毕摩与神接触的保护伞,重大法事必须戴上,每做过一次祭祖大典后要在法帽上订一层羊毛毡。在法帽带上系一对鹰爪,据说所念之经更灵。

2、法衣:用羊毛织成的特制毡衫,或用丝织品、麻织品制成,有黄、红两色。丧事法事披黄色,嫁娶喜法事披红色。

3、法扇:祝福、超度、请神、招神、驱鬼时用,用铜、竹或木做成。法扇上雕刻有鹰或虎像,或涂以土漆,供毕摩在庄重场合使用。

4、法铃:做法时唤醒神灵和请神用。为铜制喇叭型,有铜柄或木柄可持摇,用以传送人、神、鬼之间的信息,显法威。

法扇,乌蒙部世袭毕摩披毡,乌蒙部世袭毕摩法裤,乌蒙部世袭毕摩法衣,乌蒙部世袭毕摩法帽,毕摩法帽,毕摩法铃,毕摩法铃

相关文献

《 管子 ・轻重己》说:“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 夏至 ,而麦熟。 天子 祀于太宗,其盛以麦。……以夏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夏尽而秋始,而黍熟。天子祀于太祖,其盛以黍。……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郊,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白,*玉笏,带锡监,吹埙*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 卿大夫 列士,循于百姓,号曰 祭月 ,牺牲以彘。……以秋日至始,数九十二日, 天子 北出九十二里而坛,服黑而*黑,朝诸侯 卿大夫 列士,号曰祭辰。”

《史记・周本纪》:“汉兴九十有馀载,天子将封泰山,东 巡狩 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 史记 ・ 白起 王翦列传》:“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汉 王充 《论衡・解除》:“祭祀无鬼神,故通人不务焉。”

唐 柳宗元 《监祭使壁记》:“圣人之于祭祀,非必神之也,盖亦附之教也。”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以上卿之礼,葬要离于阊门城下,曰:‘藉子之勇,为吾守门。’追赠其妻子。与专诸同立庙,岁时祭祀。”

《 红楼梦 》第九四回:“除了祭祀喜庆,无事叫他不用到这里来。”

艾芜《 都江堰 的神话故事》:“ 李冰 父子的庙宇,巍然建立在 岷江 岸边玉垒山上,享受人民的祭祀。”

《 礼记 ・祭法》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古代制定祭礼的原则是,只有为国为民作出了贡献的人才能享祀。

篇7:祭祀

祭祀_写传统习俗的作文1000字

我们家乡有一个传统,在年关的时候,村里的人会聚到一起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爸爸作为家里的长子,每年都要回去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今年我有幸一起回去观看了这次祭祖。

在祭祖的前一周,村里的每户人家都会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务,而布置场地和准备桌椅的任务就落到了我们家。

我打量着村里最大的祠堂。祠堂历经风雨,仍屹立在这不算大的村子里,它是村民们的保护神和唯一的信仰。沐浴在阳光下的祠堂安静而祥和。

爸爸和村里的人忙碌的布置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无比的认真和严肃,为本就安静的祠堂增添了一丝紧张的气氛。我不禁被这种气氛感染,原本漫不经心的态度也不由得产生了些许的期待。

祭祀开始当天,还在被窝里的我被拽了出来,洗漱完毕,便像扯线木偶般被换上了衣服。衣服很奇怪,摸上去滑滑的,不知道是什么材料,款式和汉服很像,穿在身上颇有古人风范。还没完没等我好好欣赏,就被急急忙忙地赶到了祠堂前厅候着。

首先,有几个看上去德高望重的老人站上了高台,噼里啪啦说了一堆开场白。接着,又拿出族谱开始点名,最后又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就匆匆下了台。然后便来了一群打扮怪异的.人,他们在台上摆开阵势,伴随着鼓声手舞足蹈起来,领头的还在不停地唱着什么。我尽力的竖起耳朵去听,却奈何就是听不懂,无奈只能在心里嘀咕,肯定有是什么祈福降雨的,真没意思,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个。爸爸看到我走神了,推了我一下,用眼神警告我,我只好装作顺从的样子继续看着。

好不容易等那些人跳完,又进入了上香环节,平时我对拜来拜去什么的很不喜欢,所以趁着大人不注意想偷偷溜走。但还没等我踏出祠堂,被眼尖的爸爸又揪了回去。爸爸把香递过来给我,我看着袅袅燃烧的烟,挣扎了一会儿才不情不愿地接了过来。走到牌位面前,我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漫不经心地开始叩拜,敷衍的上香。末了,我抬头看着上位的牌位,脑子里突然想到,当年祖宗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定居,这么多年又经历什么才能生存下来,如果没有他们,应该就没有我了吧。想着,我祖先们肃然起敬,开始懊悔刚才的敷衍。为了弥补,在第二轮上香时,我显得格外认真、严肃,我想用行动来减少内心的自责和不安。面对突然认真起来的我,爸爸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上午的仪式结束后,我已经身心疲惫,但反观其他人,却还是一脸的神采奕奕,我对他们是无比的佩服。

等到饭点,一锅锅的饭菜被端了上来,人们围着祠堂大院吃起了大锅饭。这种阵势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觉得新奇无比,虽然菜看起来不是很好,但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我仍吃得津津有味。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浓浓的传统文化的风情。人们对祖先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将我打动,祭祀不是封建,更多的是寄托现在的人对祖先的尊重和崇拜。吃大锅饭也让我感受到邻里间相处的美好和温馨。

篇8:祭祀作文

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年的清明可谓是一个“三无”的清明。今年清明没有“雨纷纷”,人们也没有“欲断魂”,祭扫的方式也依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大的改变。今年的清明还是俩字,焚烧!

清明放假,跟着外公外婆去海宁为曾祖父扫墓。葬曾祖父的这块墓地,没有管理的人员,坟也是这里一块那里一块,常青树也是这里两棵那里两棵的。外公外婆正在准备祭扫的物品,我闲来无聊,小范围的在墓地里逛逛,发现今天来扫墓的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所以祭扫的方式也都如出一撤:焚烧!等到外公外婆准备好祭扫物品时,前来扫墓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都大包小包,扛着,背着,走进了墓地。人们带到东西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些供品,和焚烧用的纸钱什么的。焚烧的味道越来越浓来,转眼看看外公外婆,嗨,也都在烧纸钱,谁叫他们也是老年人群呢。“我说,外婆,你们就不能够不烧啊,我都咳成这样了!”我不经抱怨道。外婆却淡淡然地飘来一句:“小孩子家的,你懂什么。”我受不了这味儿,赶紧回到了车子里,离开了这“焚烧现场”。

虽然这只是浙江省海宁市乡下的一小块墓地,但是我想这足以说明,人们祭扫的方式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真是焚烧俩字不离清明啊!

人们为什么就一定要用这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怀念呢,为什么不能换一种环保一点、安全一点的祭扫方式呢?像这样焚烧纸钱,很容易造成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我觉得人们应该要逐渐养成一种意识,要改去这些不安全不环保的祭扫方式,当然,要改掉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需要时间。

虽然说有很多人还在用传统的方式祭扫,但是也有很多不错的祭扫方式,比如网上祭扫。人们可以利用网络为逝者敬香,献花或为逝者留言。这么说吧,网上祭扫又是现代技术的体现,又不失中国的传统习俗,又环保节能,又省时省力。

希望下一个清明节可以从三无成为二无,没有“雨纷纷”,人们没有“欲断魂”,祭扫方式却有着大大的改变。做一个安全文明的小公民,过一个安全明文的清明节。

篇9:祭祀作文

清明将至,又到了祭拜先人,追忆逝者的传统时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少奇异、庸俗的祭奠方式:吹打念经,鸣锣开道,纸灰飞天,阻塞交通;而形形色色低级庸俗的祭品,也让人看了直皱眉头。

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古人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祭祀活动的封建庸俗之风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清明平添了污浊之气。庸俗之风缘何而来?愚昧无知使然。有人认为,先人活在世上享受的和没享受的,在“阴间”也一样不能够缺,这是扭曲的虚荣心和奢靡欲望在作怪;而被称为“白事大了”的中介提供的“超前”游说服务,也在推波助澜,传统民俗中掺杂了腐朽和庸俗的东西,就离民俗的本质越来越远,一种背离时代的进程风俗如果为更多人所接受,迷失了健康的方向,将会带来更大的负面作用,甚至成为先进文化的桎梏。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殡葬行业”了检查清理,发面了“禁烧令”,从流通渠道上堵住了殡葬迷信用品进入市场,并且对公共志气的迷信活动进行劝阻,制止或处罚。然而,“堵”的同时还需要必要的疏导,需要将科学、健康、文明的观念充实的传统民信习惯中,形成一种文明的`社会氛围。

让清明重现“清洁而明净”,提倡文明、健康、环保、回收自然的祭尊方式,体现着中国人追随现代文明的决心和勇气。要让清明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成为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所以,做为90后的我们,要远离那些腐朽和庸俗的东西,我们要建设文化社会,对于现在人们这种低级的行为,我们要提醒和防止人们,让他们别在这条庸俗的道路上“迷”下去,我们要呼吁全社会的人在清明祭祀中用最原本、最民质的方式体现出来。为此,我们要做出一个榜样,我们要禁止“吹打念经,鸣锣开道”等等的出现。

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跟我们一起“奋斗”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让文明祭祀成为一种纷纷的现象,不要因不文明而对社会产生危害而使自己内疚。

祭祀致辞

倡议书文明祭祀

祭祀春天散文

文明祭祀倡议书合集

清明环保祭祀倡议书

清明节祭祀的作文

有关清明节祭祀先人感想精选

文明祭祀宣传标语

清明祭祀感想作文

清明节祭祀活动心得精选

祭祀对联(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祭祀对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