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数羊时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冰心诗》 4,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冰心诗》 4,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冰心诗
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参加过抗击日侵略军的战争,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那么她创作的诗,大家学习了哪些?
冰心《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篇2:冰心诗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冰心《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大事记/冰心
19,10月5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营。原名谢婉莹。祖父谢銮恩(子修)在福州城内道南祠授徒为业。父亲谢葆璋(镜如
)时任清政府“海圻”巡洋舰副舰长。母亲杨福慈,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文。
19,随家移居上海。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19,报考福州女子师范预科,虽然未上过小学,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录取了。
19,父亲到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海军部学司司长。初秋,她同母亲和三个弟弟由舅舅护送到北京,住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十四号。
19秋,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后改为女十二中)。
19,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19夏,毕业于贝满女子中学。秋,进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19,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后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
19,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
19,由许地山、瞿世英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诗集《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诗集《春水》由新潮社出版。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同时获金钥匙荣誉奖。
7月,开始为《晨报副镌》儿童世界专栏撰写《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通讯。29日开始刊登。通讯延续到1926年9月,共计29篇。8月,赴美国留学。
1926年,5月,通讯集《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6月,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得硕士学位。离美回国。9月,回母校燕京大学任教。
1929年,6月15日与吴文藻结婚。
1930年,任教北平女子文理学院。
1931年,生长子宗生(吴平)。诗《我劝你》、《惊爱如同一阵风》先后刊于《北斗》创刊号和第二期。
1932年,33岁,北新书局出版《冰心全集》(分《冰心小说集》、《冰心诗集》、《冰心散文集》三卷),她为全集写了自序。
转年,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5年,生长女宗远(吴冰)。北新书局出版短篇小说集《冬儿姑娘》。
1936年,10月1日,同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二十一人,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1937年,生次女宗黎(吴青)。
1938年,暑期离开北平,9月到达昆明市。
1941年,迁居重庆郊区歌乐山。开始以“男士”为笔名,在《星期评论》上发表《关于女人》,共九篇。3月15日,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三届理事。
1943年,开明书店出版《冰心著作集》(小说集、散文集、诗集三卷)。
1945年2月22日,全国文化界进步人士在《新华日报》(重庆版)上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冰心在“进言”上签了名。
1946年,到日本东京。1951年,全家回到中国。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她为选集写了《自序》。
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译作《印度童话集》。四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吉檀迦利》。
1957年,《中国少年报》发表短篇小说《小桔灯》。
1958年3月11日,开始撰写《再寄小读者》,到1960年,共写21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66年,受到抄家、批斗等迫害。不久,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保护,解除了她的一些困境。
1973年,参加中日友好协会访日代表团访问日本。
1978年,开始撰写《三寄小读者》通讯,刊于《儿童时代》,至1980年2月,共发表通讯10篇。
1979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
1982年,《灯光》《为〈东方少年〉创刊而写》,刊《光明日报》。
1982年《空巢》获全国短篇小说奖。
1985年,发表《关于男人》系列。
1987年11月14日与1988年6月30日,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我请求》、《我感谢》,呼吁提高教师地位。
1986年,为宋庆龄基金会捐款1万元。此后几年,又数次向福建家乡、安徽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
1995年,被黎巴嫩授予国家级勋章。
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篇3:《冰心诗》
《冰心诗三首》
母亲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青年人
青年人!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
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浮云似的
无力的生涯
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篇4:冰心诗
冰心诗四首
冰心的这四首诗选自诗集《繁星 春水》,是仿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飞鸟集》,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回忆,短小精悍,不追求韵律。在随意地挥写里蕴涵着朴素的哲理。
第一首《母亲》是童稚期寻求母爱的保护,表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侧重于母爱的付出。
第二首《纸船》是青年期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感恩和回报。着力于对母爱的感恩与汇报。
第三首《成功的花》以花喻人,写了成功的来之不易:是泪和血滋润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
第四首《嫩绿的芽儿》歌咏美好的青春、积极的生活,勉励青年要有服务、报效祖国的.忠心。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母亲》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篇5:《诗》 4
诗四首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朗诵这四首诗,要求能够正确背诵、默写。
2、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充分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篇6:《诗》 4
教学任务:《归田园居》和《使至塞上》
教学过程:(一)《归田园居》
(1)陶渊明及其《桃花源》
(2)熟读《归田园居》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①种豆的地点以及劳动成果
②劳作的辛苦与执著
③自己的田园之乐
(3)学生发挥想象 本文描写了什么场景?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表面上写劳作之乐,实际上“愿”有它的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4)联想:鄙弃官场生活的.诗文语句联想。
A、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鱼不须归。
B、柳宗元的《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C、刘禹锡《陋室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诗歌特点:平淡自然,不见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统一起来,形成了陶渊明的艺术特点。
(二)《使至塞上》
A、背景:开元25年(737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疆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
B、诗歌内容:
所行: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疆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所感: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比喻诗人觉得自己就象“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 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所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诗人的传神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所遇: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将官在燕然前线,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是诗歌却在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 冰心诗教案
★ 品味冰心的诗作文
★ 冰心散文集
★ 冰心散文
★ 读后感冰心
★ 冰心诗歌大全
★ 冰心的随笔
★ 冰心经典的散文
★ 冰心:信誓
《冰心诗》 4(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