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做什么好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风的味道杂文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风的味道杂文随笔,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风的味道杂文随笔
风的味道杂文随笔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工作的大楼紧挨着一所中学,休息的时候我总喜欢看着学校的操场。操场上的同学们不知疲倦的奔跑,玩着自创的游戏也乐此不疲。男生推着装篮球的车子就可以玩一个下午,女生则喜欢靠在球场的围栏边发呆。
一阵风吹来,带着喧闹的嘈杂的叫喊,风中的味道让我回想起我的中学时代,那时每当放学,我总喜欢迎着这样的风,深吸一口气,胸中就盈满了回家的喜悦。
那些风有味道吗?或许有,又或许没有,只是我已自然地将风的味道与我的记忆相连。望着厨房的窗台感受到的烟火气,下火车时扑面而来的.家乡的空气,傍晚独自散步时晚风的气息,我执拗的将它们的味道记住,仿佛也将美好的时光一并留存,等待下一次轻风拂面的时候把记忆带回心里。
又到一年毕业季,看着小我一届的学妹拍摄毕业照,去年我拍照时的情景又清晰的浮现在眼里。那个时候的我虽有不舍,却还没有深刻的意识到我将失去什么。但是一年过去了,下班的时候我迎着同样的风,心里却再也无法涌出那样纯粹的喜悦。
离开学校意味着离开宁静的避风港,离开学术的殿堂,投入到忙碌的生活琐事中。你会发现可能一周你都读不完一本书,每天急匆匆的过去,剩下的只有茫茫然的惆怅。你的理想去哪了?我每天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很喜欢许巍歌里唱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但如果失去幻想和展望的能力,我们终将失去远方。而将自己的思维与眼界困守在一个地方,我们失去的将是鲜活的灵魂与思想。
我不想在二十年后成为今天我所不愿成为的人,为了让我思想的泉水绝不干涸,我要永无止境的,拼尽全力的,向前奔跑。
篇2:躁风杂文随笔
躁风杂文随笔
西安的风这么热,这么躁,总该捎走点什么吧。
像是一整天听着无聊无用的课积攒下来的悲惶,被老友摇晃从心尖上抖落下来的那点点冰屑,和我对你的那点喜欢。
偷偷瞥着眼看剪短了头发坐在后面的你,在低头写字。一盆的牵挂,只好全都翻覆在心里。你说,伸手。递来了糖,就像还在读本科那时候一样。这一年里,那些压抑而隐秘的心意好似乱麻在繁杂的生活缝隙里盘根错节,不依不饶。
我接过糖,眯起眼睛。还没松口气,你惯例翘起的嘴角又那么拽起乱麻,死死牵扯住我自以为活得云中雾里,不恋尘世的三魂七魄,将有生之年从未有过的'不知所措一股脑泄来,又成冰凌,锢住了我这张油嘴,这条滑舌。
我能说什么呢?
是“哇,你身上的光更亮了~”
是“我超级想你~”
是“你现在有男朋友了没?”
还是“你好哇,世界~”
……
我张了张嘴,一句谢谢。
不可及。
从教室慌张逃出来,拿了书在图书馆门前草地坐下。西安的风这么热,这么躁……
却都绕过我的灵魂。
篇3:致风杂文随笔
致风杂文随笔
1
多少年的生命节序,时断时续的像风筝与线轴在风中轻飘,从未真正意义的泯灭,困扰居然也极度壮观。
风,致力诸多的叛逆与肢解的思想碎片,无论飘到哪里,它都以一种安然的姿态回到生命的根部。
2
曾经在某个影子的'包裹下,被寄到东来又寄到西,长长的线程有开始不知结局,这大概是我前半生或许最懵懂的一团乱棋,而棋子才是摇醒混沌的钢纤。
最初,奔向风,爱上风。
终果,撤离风,不在风里,这是一个多么艰苦的命运行程。
3
回忆风一样的流浪,那山,那水,那按捺不住的情怀,洒满八千里的云月长路,与风再一起,疼过太阳的暖。
风吹那拉提草原,风漫博尔塔拉,风袭农庄与果园。
4
与风别离,怎知一份孤单?
与风回眸,怎知一份痛念,划过西域的幽蓝碧空。
许多年后,风依旧,思绪依旧上演一个蓝天白云,又怎么能够忘记你,风!
5
翻阅生命页数,风在动。
转眼间,牛羊满山坡,秀草也风情,花影凋零,终是风行日暖。
感叹岁月凉词,风俨然一种情绪,不管多少年,它都与你旖旎相依,不离不弃,迷连着彼此的生命秘籍而眷念。
篇4:晋风杂文随笔
晋风杂文随笔
魏晋风度向来与众不同。由于乱世与官场垄断,魏晋之士不像其他朝代的文人那样在意儒学。魏处于三国时期,谋士和将士居多,兵法战术在此时较为广泛地流传,儒学等不过是用来提升自我修养的辅助。而晋之士更多倾向于道家哲学、道教和玄学。因此在儒学为主题的古代中国,魏晋可以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从四书五经里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来。
晋朝文化可以看作是继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个文学、艺术等精神邻域的文化盛世。晋朝文学以五言诗、骈文和赋为主,这为后世唐宋的文学盛况奠定了基础。同时晋朝的宗教信仰和学派思想将佛教和道教融入其中,而不再是单一的儒家思想,这也是宋朝儒学改革的渊源所在。
晋朝以“道”为主体思想,但在此我认为有必要区分几个概念:道家、道家哲学、道教和玄学。简单来说,道家是老子集合上古道学思想的精华而创造的完整系统的理论。道家哲学重点落在哲学,是用来阐释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的原理。道教是建立在道家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神仙宗教信仰,由道家于东汉演变而来。玄学是道家众多学派的一支。玄学出自《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特指魏晋时期出现的研究老庄的思想主流。值得一提的是,玄学是除了儒学之外唯一被列为官学的'学问。
竹林七贤是西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以嵇康和阮籍的思想为主。西晋的风气格外开放,清谈会、吸食五石散等活动皆可看作玄学的“宗教活动”。这应该与当时“自然无为”、“越明教而放自然”的思想有关。
东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是简文帝司马昱,纵然他在政治上多被人诟病,但他在玄学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是玄学的倡导者,在他的推动下,在东晋中期前的玄学有了丰富的发展。谥号简文的“简”意为清虚寡欲,即是在说明简文帝司马昱善于玄学。
晋士崇尚道的原因,或许与时代相关,不再多赘述。然而当动荡的社会、官场的尔虞我诈、家族的未来与个人的交友、来往紧紧联系,这些看似淡然的背后是疲惫不堪。因此有的人归隐山林,试图逃脱荣华背后的心酸。更多的人无法摆脱这个枷锁,却又不想因此沉寂,只好用一些特殊的办法暂时逃离那座围城。彼时道教已经有了雏形,许多人渴望借此机会成为自己远离世俗的契机,却深陷现实的泥沼苦苦挣扎而不得,只能郁郁地仰望空中的鹤之姿。
我很喜欢大道至简这个词,它的意思是大的道理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但我觉得这里的解释清楚之下隐藏了更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这要靠我们自己去领悟了。就像这晋风,时至今日,我们只能靠着史书上的记载和想象描摹一个向往的时代。
篇5:躲风杂文随笔
躲风杂文随笔
风声,今晚的风让人感觉很陌生
害怕大风,害怕听到门窗剧烈地晃动
此时我猜天上的星星应该只有些许
可能明早醒来时发现已经晴转小雨
或许天空晴久了偶尔会阴雨两天放个松
就像上个月暴雨过后忽然28度的晴空
钟表依旧在摆动,就像一些永远不愿醒来的梦
不会停止,但也不仅仅如此
时针与分针永远都保持着距离
就好像内心与外表永远都隔着一层用来伪装的皮
手机的亮光,破旧的铁窗,以及街上被大风吹得满天乱飞的.纸张
只有墙,只有墙才能将大风阻挡,留下了莫名其妙的彷徨
然后被那微弱的亮光,钉在床的中央,看着灵魂,躺在自己身旁
篇6:家乡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家乡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生于小城,长于小城。如今,离开小城也已然有九年之久。恋家的我虽会时常回家,可一离开,还是会想念。想念至亲,想念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于我而言,是妈的焖面。色清味淡,绿绿的豆角,白白的面条,颇有些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意味。作为地道的山西人,这道焖面的最大亮点便是老陈醋,蒜罐里捣几瓣蒜,倒些醋,最后淋在碗里的焖面上,霎时酸味扑鼻,在我心中,这永远都是最正宗的山西焖面。偶尔周末晚班火车回家,我都会一个下午加晚上都耐着饥饿,为的是肚子里还能再盛下一碗妈做的荷包鸡蛋方便面。挑剔的我从小便不吃方便面中的自带调料,每次都要让妈亲自给我调好酱油醋料,面一定要是偏硬的,荷包蛋一定要是溏心的,最后还一定要淋几滴芝麻香油,星星点点的漂浮在汤面上,若是寒冬,这一碗荷包蛋方便面简直就是我的安胃暖身法宝。倘若遇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妈总会给我做上一份病号饭——一碗浓浓的小疙瘩拌汤。绿绿的菠菜,嫩黄的鸡蛋,红红的西红柿,鲜艳的呈现在一小碗拌汤里,一看就会胃口大开,下肚更是浑身舒畅。若只是小感冒发烧,这一碗便是上佳的治愈良药。
儿时的假期,总是会在外婆家和奶奶家轮流度过。外婆家,我的常备饭菜必是外公的`土豆丝和外婆的土豆白面窝窝头。外公土豆丝不会很细,入口也偏软,却是汁多味浓,配着白馒头蘸汁吃,上好。外婆的土豆白面窝窝头出锅时总是很香,大大的蒸屉上手捏的窝头似一座座各异的小山丘,冒着蒸腾的热气,夹着面香,料香。窝窝头在蒸以前已放好了盐和五香粉(貌似是,不是很确定),每次出锅,我总会馋馋的趁热掰一块来吃,软糯糯,香喷喷。每次离开,外婆也总会给我带好多,回家后,妈会给我切成片,热油翻炒,再喷蒜,又是另一种滋味。奶奶在我心中的味道,一定是软软的鸡蛋饼。奶奶苦日子过多了,即便后来生活好了,也是习惯了的省吃俭用,每次给我做鸡蛋饼,最多也只是在面糊里放两个鸡蛋。一大盆的稀面糊,奶奶能烫出来一厚摞薄薄的鸡蛋饼,虽放的鸡蛋少,饼却还是软中带有着劲道,这点我至今不得要领。我吃饼喜欢蘸醋,奶奶总会在醋料里放入捣好的芝麻面,芝麻香、陈醋香伴着蛋饼,即使不配别的菜,我也总是能吃好多。
每次离家时,总会有各种的瓶瓶罐罐随身,三姨腌制的糖蒜,大爷炝炒的芥梗丝,二姑做的辣椒酱,好姨炸的面筋。。。。。。三姨的糖蒜是用家的陈醋腌的,虽不似白醋腌出的蒜瓣那么清透,却也是酸甜适中,清脆爽口。大爷以前是老家村子里远近闻名的厨师,做得一手好菜,但我最爱的还是那一瓶瓶呛鼻的芥梗丝。这是我记事儿以来冬天家中必备的下饭小菜,炝炒好的芥梗丝一定要在密闭的罐子里封存一段,待到开瓶时,总是伴有着比芥末辣更呛鼻的辣味,这便是炝得上好的一瓶。大爷的刀工很好,方正均匀的细丝,粗细恰好满足了清脆又软糯的口感,对于挑剔的我而言,这一定是冬日必备的下饭良品。二姑的辣椒酱我一直不明具体的做法,只是入口时会在微辣中带有些酸甜,细腻中又会偶遇似花生般的脆物,一定是焖面饸饹面必备的佐品。好姨炸的面筋金黄干脆,切片也薄厚适中,既不会磨牙,又不失嚼头。偶尔也会配有些米饭在其中,面香,米香,油香,各种香脆简直完胜市面上的任何大牌薯片零食。
家的味道于我而言,是酸,是甜,是辣或是咸,但归根到底,都是浓浓的思念。小年夜,在异乡,突然很想厨师大爷除夕夜满桌的年夜饭,突然很想妈做的方便面,突然很想四矿口的面皮,突然很想福寿街的小丸子,突然很想城区电影院的砂锅凉面,突然很想天桥坡上的泉宝冰激凌,突然很想华龙的糖葫芦和烤爆的烤肠,突然想。
其实,我只是突然很想回家。
篇7:童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童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趁着假期带着女儿出去转转,驱车来到了根大生态园。
女儿很兴奋,一到目的地就像撒欢的小狗儿到处乱跑,还采了许多野花。受她感染,我也低下头去探寻那野花,偶然间发现了小时候吃的一种植物——毛菇扭。
记忆瞬间就打开了,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村上的孩子们都出来找“野味”。所谓的野味就是一些可以吃的草啊,像这种毛菇扭就是非常受当时的我们的青睐。这种草一般生长在干涸的小沟边和小河边,也有在茂密的野草堆里的。毛菇扭的成熟期很短,一开春的'三月底到四月初,等再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出白白的絮了,就不好吃了。
我们那时还会找一些茅草根吃,甜甜的。还有一种有点红的草,味道是酸甜,据说吃多了会流鼻血。
晚上回家把白天采的毛菇扭剥开一棵放嘴里嚼了嚼,感觉一点味道没有。再剥开一棵,尝了一下,也没有味道。女儿好奇,凑过来也剥了一棵放嘴里,“呸,”女儿叫起来:“妈妈,这一点都不好吃啊!”
是啊,是不好吃。
可是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那时的毛菇扭就是好吃啊。
我还记得那时和妹妹还有村上的几个小伙伴在一条干涸的小沟里采毛菇扭,一边哼着歌一边采开心地采着,时不时地剥几棵往嘴里塞,觉得世界最美味也就是它了。妹妹突然叫了起来“啊,蛇。”我们一看可不是嘛,一条小蛇在那里游动,我们几个撒腿就往上跑,一个个心有余悸地,我们几个都是女孩子都怕蛇怕得要命。看到蛇没有追过来,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大笑起来,后来就盘腿坐下来数谁采的毛菇扭最多,已经把蛇带给我们的惊吓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不禁又剥开一棵慢慢嚼了起来,越嚼越甜,原来这是童年的味道啊!
篇8:阳光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阳光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阳光到底有没有味道,朋友你可知否!
午后,一缕温暖的阳光透过透明的玻璃窗,倾泻在了我的'家。我最喜欢沐浴阳光,赶紧端来把小凳坐上去,把身体放进阳光里,可两只脚只能放在阴暗处了,我又换了个姿势,把两只脚放在阳光里,可我的身子只能放在阴暗处了。因为小小的家,高居六层,阳光只能在上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左右吝啬的光顾我家一会儿,还只是一个角落而已,其余时间它都去给别人家送光明了。
我端了把小凳,再搬来一张高椅子 ,把自己身体各部位尽可能多的溶进阳光里,把手机放在椅子上面看简书。心随着简友们文章中的人和事,起伏着。看他们或喜或悲,或输或赢,或得到或失去……
泡一盏香茶,看着茶香袅袅升腾;听一段舒缓的音乐,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得到憩息;读一段优美的文字,让自己欣赏品味……我抿上一小口茶,微微的闭上眼,听着最爱的歌曲“最浪漫的事”,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此时阳光在我的小屋就只留下一点小尾巴了,我匆忙把一只脚放进这亮光里,想留住最后的这点光,永远温暖自己。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似乎闻到了阳光的味道,它是淡淡的香甜,但越品越觉得它醇厚有味。
篇9:生活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生活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生活的味道。
它很难形容出来,只有感觉才能感觉到。
记得小时候生活的味道最浓的时候是在夏天,拿着凉席,躺在外面,看着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后来生活的味道是每天早上出去上学,回来可以吃到妈妈做的可口饭菜,顺其自然的吃完饭写作业。
后来上大学了,生活的味道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下,室友也成了我们生活味道的一个来源。
再后来,去了温哥华,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最开始很不适应,很想家,因为那里没有生活的.味道,你熟悉的味道。
后来慢慢习惯了,偶尔也会跑出小时候的那种生活的味道,很是怀念,那也是最想家的时候。
现在回来工作了,生活的味道?我不知道是什么,我还在摸索着,这种味道我喜欢吗?我能习惯吗?
生活真的有很多的味道,到底哪一种是我们最喜欢,最舒服的,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愿你早点找到你的味道,适应你的味道。
篇10:月亮的味道杂文随笔
月亮的味道杂文随笔
喜欢的衣服坏了,按照这个牌子反反复复地找
直到出现类似的开心的不得了,立马买了下来
喜欢的歌手,只有这几个,也不喜欢跟别人抢
反反复复,新的歌,旧的歌
一下子就看中的书包,已经第二个了
总觉得它贴着我的标签,有阳光有艾可有英语课的味道
一眼就迷恋的双鱼座男子
我从来没有停止过 寻找这个影子
我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戴着大大的眼镜 只为看清你
就算只是相似的衬衣 白皙的手指 说话的语气 厚厚的书本
都变成你的印记 从未在我的脑海中抹去
我知道你的生日 我天天研究你的schedule 几乎快背出来
我好想订喜欢的`枪炮玫瑰给你
有的时候 毫无防备的 我们目光相撞 我看得见你目光里的在意
夫复何求
我以前说过,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男子,便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
现在我知道我们不能也不会相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你身上美好的品质,带着你喜欢的我的样子,生活下去
当我知道自己的月亮星座是双鱼的时候
我感叹我们的相似早就有源远的定论
我记得你身上月光森林般的气息
也记得初见的欣喜
我还那么年轻 梦还那么长
人海中再没有第二个人与我相关
我只愿你好
篇11:家的味道杂文随笔
家的味道杂文随笔
我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我和孩子的爸爸是在上大学时认识的,毕业后都在北京一家小企业工作,俩人一直感情很好。
在结婚了,不久就怀孕了,由于怕工作中的辐射对宝宝不好。决然选择了离职,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房租是相当高的,离职后为了节省房租我就离开了北京回农村老家住着。从此也就开始了两地分居!
老公家里离我家很远,我对他们那里也不熟,刚一开始住在他们家各种不适应,于是每天晚上等老公的电话成了我的期盼,回来快生了,我也得了产前抑郁症,身体上的不适,加上地域的'不适更加重了我的抑郁!终于预产期到了,老公也回来了,我心里算是得到了安慰。
我满月后老公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两地分居的生活又开始了,虽然有公婆帮我带孩子,但总感觉生活少点什么……
就在今年,我说服自己走出去。过上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三口,哪怕苦点累点。现在每天白天一个人带孩子,晚上老公下班回来我们一起带孩子,儿子和老公玩的不亦乐乎,每天看着他们快乐的互动,我心里是那么那么的幸福!!虽然房子不大,但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篇12:故乡的味道杂文随笔
故乡的味道杂文随笔
若不是润六月,老家的花椒已经熟了。
现在想来,回老家摘花椒有多少次已经不记得了。前十年花椒很多,不仅有父亲的也有弟弟的,算下来好几十颗呢,很得当回事哩。后来弟弟妹妹出门打工了,花椒树少了,摘花椒的人也少了,同样也得当回事。
山里人家,花椒也不在一块,东边几十颗,西边几十颗。离村也有远近。好就好在父亲和弟弟的花椒就在村外附近,不需要带干粮,中午也能回家吃饭。
按说我回家帮忙摘花椒是应该的,但我真有点不想回去。主要是热。花椒成熟的季节就是七月流火。老家赤璧接近河南,气温很高。县城的伏天每日还有个小阵雨降温,老家的太阳真是硬朗,就不下雨。问起父亲来,父亲呵呵一笑,其实下雨是不对的。你想啊,这要是天天下雨,这花椒采摘下来就晒不红了,成色就有问题。我想想父亲的理由也很充分。县城天天下雨,是没有花椒的缘故呗。
若久住老家也能顶得住热。但我长期在县城工作,不能说每日一张报一根烟一杯茶吧,最起码晒不着。即便下乡检查工作在太阳下呆一会也是呆一会罢了。况且这呆一会或者呆多大会全靠自己的意愿行事。回老家摘花椒则不同,站在花椒树下,太阳热辣辣的当空照着,热汗热津津的在脸上流着,还要盯紧了花椒圪针,稍不留新就会被扎手,再稍不留神揉一下眼,花椒水麻辣辣的睁不开眼。摘一会看看手机,咦,这时间怎么不动呢。
前几年父亲身体还行,我们都是烟鬼,摘一会父亲就蹲下抽烟,他抽烟也会递给我一支说歇歇吧,抽根烟再摘。有一次去到地里,他一摸口袋说坏了,没带烟。我一摸口袋也惊奇,我也没带。父子俩大眼瞪小眼一阵,我说我回家拿吧。开着偏三斗摩托轰轰着回家取了烟和打火机,这花椒才得以顺利摘完。
原来没车的时候,就在老家住,老家的饭是不错,但读者你实在是不知道老家的环境。老家的厨房我们叫饭厦,大部分在室外。搭个小棚子,就在小棚子里做饭。那时候也没自来水,饭厦外一口水缸,缸外写着清水满缸,其实是一种愿望,缸里的水还是有点浑浊。这也就罢了。老家的小蝇子(不是苍蝇)实在是多,饭厦里锅盖上、墙壁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小蝇子。人进去“轰”一声不知去向,人走了“嗡”一声又返回。中午想睡一个安稳觉也难,小蝇子嗡嗡着就在脸前飞来飞去,趴在手上痒痒的,飞在脸上刺刺的,总不能安稳入睡。晚上的蚊子就别说了。好像迎接久别回老家的亲人一样,一晚上就在旁边嘤嘤的飞来飞去给你说话打招呼。搭理它吧,他“嘤”一声飞走了,不搭理它吧,就在脸前“嘤嘤”着,也不知说个啥。算是没法子。
后来,我给弟弟算过一笔帐,我说,你这花椒每斤10元钱,抛去人工工资,算下来还不如出去打工。后来弟弟妹妹果然就出门打工了。虽不是主要原因,起码也是原因之一吧,因为老家的.人一年的开销就靠这花椒卖了钱呢。
突然想到一件事,每年的中秋节串亲戚,礼尚往来不足为奇,能主动给你花椒的亲戚肯定是很不错的亲戚。一般情况下,连让都不会让你。
其实这都是客观原因,说起来还真想回去。因为弟弟妹妹出门打工,留下的花椒死的死伤的伤,没几颗了。就由父亲来管理。八十多岁的父亲也是力不从身,大妹妹每年需要请假回去。我呢,就喜欢凑个热闹。
有车之后,不需要到老家过夜,晚上返回县城,早上开车再回,一点都不耽误事。妹妹笑着说,哥呀,你是有车,要是没车,是不是就不回家了。我白一眼妹妹,这话说的,没车就不来了呀。说甚哩。其实就是,回家摘花椒不在是因为花椒需要摘,而且是因为还有一个老父亲在家呢。
父亲八十多了,也去地里。去地里也是一种标志和象征性的。他摘一会就坐下,我们也劝他说,爹呀,你就歇着,我们来摘就是。父亲呵呵一笑,我老了,不像年轻时候了。我们就说,您就给我们访古就是了。父亲倒也高兴,就紧一句慢一句给我们讲故事,讲老家的故事讲他小时候的故事。我们呢,也把摘花椒当作一种休闲。摘一会就拿手机拍照分享在微信朋友圈里,或者摆个造型拍照了也分享在朋友圈里。父亲也喜欢热闹,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竟也会撅嘴眯眼摆一个很酷的造型。
快到中午了,我们就回家。在院里支锅造饭。或南瓜拉面活豆角焖饭或者煮油饼,反正都是小时候可口的饭菜。饭毕,父亲就安排我的孩子、妻子去空调家休息,我和父亲在堂屋休息或者聊家常。父亲年轻时候属于话少的人,母亲不在之后,也不知咋了,是岁月还是年老,父亲也像以前的母亲一样喜欢叨叨一个不停,我们就坐在旁边哼哼哈哈鼓励他讲下去。有许多时候都是谈论共同关心的话题,有时候岔题了,我们也鼓励他说下去。妹妹说,爹高兴就好。
摘花椒结束后,父亲总要拿秤给我们没人分一些花椒。种花椒树的人反而不怎么吃花椒,我就拿些来包成一个小包放到车里。一开车门,满口花椒味。单位同事见了,问这是什么味?我说什么味?故乡的味。
篇13:初夏的味道杂文随笔
初夏的味道杂文随笔
初夏渐渐来了,早上健身回来,吃个早餐,回到宿舍,觉得这和煦的阳光不能浪费。于是乎,把三床被子统统拿到四楼的阳台猛晒一翻,擦了床板,洗了竹席,刷了鞋子,再洗了个澡。
现在越来越习惯每天起床后洗个澡,先用热水,后用冷水,张开毛孔,褪去污垢,再收缩,这是Jackling教我的,和洗脸一般。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正有效,也就照做了。
清洗一翻过后,做了几篇四级词汇题,整理错题,一眨眼功夫又到了午饭时间。以前很少去荔山餐厅,因为曾经的一次让我大跌眼镜,昨晚竟又走了进去,决定再尝试一遍。要了份鸡肉,些许白菜,再加碗炖南瓜,价格6.9,打饭的MM挺漂亮,挺有气质,关键是给的鸡肉是我吃过的餐厅中最多的。于是今天又去了一次。
午饭过后,困意也就油然而生,看过一个报道,说是吃完饭后,胃的'消化需要大脑提供能量。Anyway,先到阳台看了下被子,凑上去闻闻,从小就喜欢被阳光晒过的被子的味道,莫名的。竹席已经干了,收了,回去睡个懒懒的午觉,伴着,阳光的味道。
醒过来已经2:15, 泡了一杯红茶,吃了两片小饼干,tea time也就完了,开始下半天的工作的任务。谁也不知道会做什么,发生什么,但是可以预知和控制的是,自己的心态,和这个季节相连的味道。
篇14:家乡的味道杂文随笔
家乡的味道杂文随笔
在外许久,也大江南北地走,自诩已经是尝过了不少美味,但每当饥肠辘辘之时,内心深处想起来的还是家里的味道。
上个月连做了四个项目后放假一周,我迅速回了家。周二下班后放假,周三上午9点我已从北京到了兰州中山机场,乘火车下午三点钟到家,面对惊喜不已的父母,我宣布:我是来吃东西的。
甘肃的乡下吃肉少,小时候家里都是一年养一头猪,每天要用吃饭后的泔水喂猪,年下杀猪后,有些部位,排骨、猪腿什么的都是煮着吃的。家乡盛产花椒,都是用八角、花椒等大料慢慢将肉煮到一抖就从骨头上掉下来,然后一家人一人端一碗,就着大笼蒸的馒头吃,年菜中的重要内容。其余的肉,肥瘦肉分来,肥肉切片,瘦肉切丁,放上粗盐粒,在灶上大锅中翻炒,火苗旺盛,直至将猪油熬出,连油带肉放到坛子里,一年的炒菜用猪油就是了。以前平时买肉少,做菜时挖上一块带着肉的猪油放进锅里,肉香便会渗进菜里;甘肃人中午吃菜,晚上吃面。傍晚时分在村里走上一圈,家家户户案板都在响,家家的媳妇都在擀面条,宽的、细的、柳叶的。
村子里自家的面条分两味:我们叫甜饭或酸饭(甘肃面条叫“饭”,米饭就是米饭了)。甜饭是统称,甘肃人做菜基本不放糖,仅用于与酸饭区分。酸饭也叫浆水面,其主要原料就是酸菜。此处酸菜与东北不同,主要原料是芹菜或卷心菜,切成细条,春天也会用新长出的'蒲公英来做,那就是上品了。这些菜在大锅中煮水抄一下后都会连水带菜倒入大缸中,缸中会留一些以前的酸菜做“结子”,也是就发酵的真菌来源。过上三两天,菜成了褐色,清香解暑,用来下面条,先是用菜油(家乡做酸饭不放肉或猪油)炒下蒜瓣什么的,香味爆出后倒下酸菜和浆水,清香扑鼻,随后酸菜倒出,下面,面至9成熟后再将酸菜连浆水倒入锅中,须臾便成。吃酸菜面每家配菜不同,最常用的是韭菜咸菜,新长出的韭菜切细,加上油盐一拌,与酸菜面就是绝配,也有炒辣椒的,甘肃产辣椒,新鲜的辣香。
辣椒是重要的调味品与蔬菜,我从小便被教会如何辨认各种辣椒的口感和辣度,在集市上买回最辣的辣椒是生存必备技能。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奶奶在一个小平底锅中炒的辣椒,只用油和盐,慢慢小火炒成,就是软软的白面烙饼或馒头,我一次能吃一盘。长大后回家,每回我妈都要在我在火车上时打电话问我想吃什么,我的答案经年不变:洋芋茄子辣椒。
洋芋是土豆。甘肃产土豆,我家以前也种。集市上去买土豆,好的就是又白又亮又大的,也有以前是老品种的麻色的。我心心念念的洋芋茄子辣椒很简单,就是将土豆切片,辣椒切丝,茄子切成什么样看我妈心情,油盐花椒粉炒成,蔬菜的天然味道在花椒的香气中烘托出来~
另外的最爱是土豆泥和洋芋饽饽。土豆上锅蒸熟,捣成泥,油盐炒一下,蒜泥捣成,两者相配,浑然天成。洋芋饽饽做法类似,饽饽是宽面条,切成方块,与土豆一起蒸熟捣在一起,同样热油泼的蒜泥相配,每次都会忘记要减肥。
这次回家是在秋季,中秋前后山里的核桃下来了。满街都是成堆的核桃,上面的青皮也去,褶皱中留着黑色的残留。弄开后核桃肉上的黄白的皮是可以剥下来的,雪白的果肉一瓣瓣剥出来,甘香清甜,一天能吃2斤,中秋前后可以吃掉一年的核桃分量。
从西贝点的外卖送到了,剩余的,下次再说。
篇15:牛奶味道棒棒糖杂文随笔
牛奶味道棒棒糖杂文随笔
如果风能带走我的声音。
那我会说喜欢你。
“织田作,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安吾日常掉线的“Lupin”内,单手撑腮的太宰一脸期待的望着织田作,边自问自答,“是儿童节哟~国际儿童节。为了让大家都感受到节日气息,我送给所有来闹事的.人一份大礼了~”
织田安静地看了眼他手上的石膏,又把目光转向了已经喝得差不多了的白兰地,小声的“啊”了一句:“手也是这样折的?”
“怎么可能。”太宰便立刻摆了摆自己的石膏手,笑容里添了份一闪即逝的嫌弃,“这是某个小矮子发疯打的。”
“这样?那就没办法了呢…”
“是呢。”两人沉默了一会,唱片到了尾巴声音停下来的时候,太宰才又重新笑起来开口道:“织田作,你那些孩子今天有和你要礼物吗?你送他们什么了?”正所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太宰坐直身子转了一圈,用背靠着桌子,望向织田作。
他正在掏口袋,似乎是在从一堆杂物里摸索出一个自己想要的东西,时间花得有些久,他便抽空回了太宰的话:“棒棒糖。”
“啊什么?”
织田作掏了出来。
一个牛奶味的、绑了小丝带的有着蓝色包装纸的棒棒糖,被推到了一脸怔愣的太宰的面前。
“国际儿童节快乐,太宰。”
太宰醒过来,瞬间的颤抖惊动了停在他脸上的瓢虫。那双鸢色的眼睛睁开,继而又闭上。他一下没忍住笑出声来,随后又安静了。太宰撑着草坪站起来,先擦了擦自己刚靠着的石碑,然后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
他手里攥着什么,有着蓝色的包装纸和一根塑料棒露出来。
他把它放在石碑上,和一朵鲜切花放在一块。是根棒棒糖。
棒棒糖。牛奶味的,用小丝带打了个蝴蝶结。太宰治勾起嘴角,这时才想起要拍拍自己衣服裤子上的草屑。
“国际儿童节快乐,织田作。”
★ 夜雨杂文随笔
★ 情感随笔杂文
★ 杂文随笔夜行
★ 第三者杂文随笔
★ 笨拙杂文随笔
★ 青春杂文随笔
★ 落差杂文随笔
风的味道杂文随笔(通用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