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鸣人不说暗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云”管理工具 Windows Intune初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云”管理工具 Windows Intune初探,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云”管理工具 Windows Intune初探
当地时间4月20日,微软正式对外公布了一项基于微软云计算的全新网络服务:Windows Intune,它是面向中小规模企业(即配备有25-500台PC)的桌面管理工具,通过网络为安装Windows的PC提供远程管理和安全服务,在大量中小企业的迫切需求和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下,微软适时的推出了这项服务,相比传统的远程管理软件,Windows Intune直接通过微软服务器来实现,可以让中小企业节省一笔可观的前期投资以及服务器等设备限制。
目前,这项服务刚刚进入测试阶段,测试对象仅限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波多黎各的企业用户,并且名额有限。该消息公布后没多久,报名希望参与测试的用户就已经超过了名额限制,尤其可见中小企业对于这类服务需求有多高了。
对于广大无缘此次测试的用户来说,我们只能通过其他一些途径来简单的了解一下Windows Intune究竟能干些什么。
首先,这项新服务能让用户更加方便的通过Windows云服务和Windows 7系统随时对PC进行远程管理,除了提供核心的云服务外,微软还为Windows 7企业版提供了一些相关升级以及Microsoft Desktop Optimization Pack(微软桌面优化包)。
目前,Windows系统已经可以利用云服务来简化一些PC的管理工作,而Windows Intune可以进一步提高云服务的利用率,大家所熟知的Windows自动更新就是云服务的一种。在不久的将来,通过Windows Intune的云服务,中小企业可以在管理PC方面做得更多,而且不需要他们在前期基础设施上投入过多的资金,
・通过基于Web的控制台来管理电脑:Windows Intune提供了一套基于Web的控制台,管理员们能从任何可联网的地方来使用这个控制台,从而实现远程管理PC。
・更新管理:企业管理员们可以通过它来集中控制员工计算机的补丁更新工作。
・防范恶意软件:Windows Intune可以让管理员们通过内建的微软恶意软件保护引擎来帮助防范最新恶意软件的威胁,而这一防范措施同样只需通过基于Web的控制台就可以随时完成。
・主动监控PC:在接受到威胁警报时主动排查并解决问题,有效避免对终端用户甚至是对企业造成影响。
・提供远程协助:不论你或你的用户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远程协助功能来帮助解决问题对方。
・跟踪硬件和软件清单:追踪企业硬件和软件资产的使用情况,并对它们进行有效管理。
・制订安全策略:集中对更新、防火墙、以及恶意软件保护策略进行管理,即使是不在企业局域网内的PC。
这里有一段官方的演示视频,各位可以参考一下(需要Silverlight支持)。
Windows Intune是一项类似Business Productivity Online Suite的订阅服务,待正式发布后,企业用户可以通过 www.microsoft.com/online 进行订购。
最后,在Windows Intune所提供Microsoft Desktop Optimization Pack (MDOP)里,管理员们还可以获得一些实用的高级工具,以应对一些复杂的或者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如驱动恢复和虚拟化。举个例子,管理员可以使用诊断和恢复工具箱(Microsoft Diagnostics and Recovery Toolset)对一些系统损坏的PC进行本地修复以及数据恢复。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篇2:常见时间管理工具
时间管理有很多种方法和系统,而Getting Things Done(GTD)就是其中一套行之有效,也是现在最受欢迎的系统,GTD翻译过来就是“把事情做完”,GTD的核心理念概括一句话,就是:你必须记录下来你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自己一一去执行了。GTD的五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
GTD的工具软件非常多,用户群虽然不多,但都非常精准且高端,目前GTD产品竞争激烈,大部分GTD产品都是在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利用增值服务进行盈利,下面月光博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具有手机端的免费GTD应用。
图片来源:tencent。
Remember The Milk
Remember the Milk(RTM)是一个老牌的任务时间管理工具,最初在由一个只有两个人的澳大利亚公司发布,截至4月,Remember the Milk有超过200万用户,207月,这一数字已上升到250万,3月已达到350万。
Remember The Milk可以通过手机,邮件等很多方式添加任务。可以帮助用户在任何地方管理任务,获得任务电子邮件、IM 提醒,共享任务,离线管理,手机访问,在 Google Calendar 显示任务等等。拥有非常完善的功能以及强大的任务管理流程。
Remember The Milk的手机版有免费以收费版。收费账户支持黑莓/WM/Outlook 的任务同步,以及 iPhone 客户端。免费版好像不支持同步。
Remember The Milk支持简体中文。
Toodledo
Toodledo一个功能强大的任务管理器,功能较为完善,并且Toodledo支持开放API,应用很多,非常灵活。
Toodledo的Web版基础功能是免费,用户可以升级为付费用户,其iPhone版也是收费的,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iPhone版可以和 Toodledo.com 网站上的一切信息快速同步,包括其中最流行的在线任务助理。
Toodledo并没有官方的Android版本,但很多第三方开发商利用其提供的API制作了不少Android版本的Toodledo应用。
Wunderlist
Wunderlist是一款免费的todolist应用程序,
让用户记录做笔记、建立项目上交日期并在其他平台上同步细节,包括iOS、Windows和Linux。Wunderlist是Mac应用程序商店最有用的一个免费程序。
Wunderlist能够实现云端同步,将用户的任务清单同步到Windows, Mac, iPhone和iPad上,能让用户随时随地进行管理或者与他人分享。除此之外,还有发布推送通知,邮件提醒,邮件任务管理,任意添加任务和到期时间,添加备注说明,还可以为特别重要的任务添加星星符号。在苹果的iTunes上,Wunderlist的排名要高于Remember The Milk。
Wunderkit
Wunderkit是一个办公管理平台,可帮助用户处理个人和商业事务。其和Wunderlist是同一开发商制作的产品。
办公软件通常都不提供社交功能,办公社交功能允许用户创建一个项目或任务,用户可以邀请同事加入开发。Wunderkit可以让企业用户进行项目交流,执行任务管理。
当用户在平台上开设一个新的工作区时,可以将其设置为私有或公开。即使用户使其公开,也不会公开笔记和任务。工作区公共资料便是很好的解决途径,iOS开发者可以获得用户反馈信息,与用户展开交流。通过这种方式,Wunderkit为用户提供Twitter式页面,用户可以关注更新,以及发表评论。
Wunderkit的任务管理功能非常出色,这与6Wunderkinder的Wunderlist不无关系。用户可以创建一些列任务列表,列表可附有标签,日期等。借助评论、收藏等社交功能,Wunderkit的每个条目都非常互动。Wunderkit的笔记功能对注释笔记没有限制。
Doit.im
Doit.im是国内创业企业开发的GTD 产品,原先是免费,最近将同步功能变成收费服务。功能全面,支持iOS、Android等客户端。
Doit.im号称有300万免费用户,目前免费版24小时只能同步一次,收费版支持随时同步,价格为100元人民币/年。
Easydo
EasyDo是盛大麦库项目组开发的一个轻量Todo list应用,可基于麦库平台进行多端同步。有iPhone、Android和Web版。功能较为简单,只有todo list功能,但是移动端体验比较好。EasyDo基于盛大麦库的开放平台开发, 应用数据存储在麦库平台并完全通过麦库api进行同步。
其他
除了上述产品之外,Evernote和Dropbox虽然不是专门的GTD应用,但也可以用来做GTD,用户只需要将信息记录到一个单独的文件中,即可在Web和手机端同步使用。在iOS还有Mac上还有一款名为OmniFocus的GTD应用,也比较流行,但是价格非常昂贵。
篇3:Redis管理工具:Redis Commander
Redis Commander是一个采用 node.js 编写的 Redis管理工具,
用法:
$ redis-commander --helpOptions: --redis-port The port to find redis on. [string] --redis-host The host to find redis on. [string] --redis-socketThe unix-socket to find redis on. [string] --redis-password The redis password. [string] --redis-db The redis database. [string] --http-auth-username, --http-u The http authorisation username. [string] --http-auth-password, --http-p The http authorisation password. [string] --port, -p The port to run the server on. [string] [default: 8081]
项目主页:www.open-open.com/lib/view/home/1404281877624
篇4:TokyoTyrant 管理工具 TokyoTyrant AS3
TokyoTyrant 是一个高性能的 key-value 型数据库,应用潜力比较强,但是目前管理工具等等都不齐全,
由于公司项目需要,为方便项目开发,
我们利用 AIR平台开发了一个简易的 TokyoTyrant 管理工具。
本项目是 AS3 与 TokyoTyrant 的核心数据接口。
==主要功能==
* 解析了 TokyoTyrant 的二进制协议。
* 提供方便的静态方法给业务访问。
项目主页:www.open-open.com/lib/view/home/1322727866327
篇5:现场管理工具之二――标准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
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准,我们比较一下下面二个表,感受一下什么是可操作性。
下面是国内某企业的《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指南,开机前应检查油位、油位计。
2)、检查设定值,将压缩机运行几分钟,检查是否正常工作。
3)、定期检查显示屏上的读数和信息。
4)、检查加载过程中冷凝液的排放情况,检查空气过滤器,保养指示器,停机后排放冷凝液。
5)、当压力低于或高于主要参数表中限定值时,机组不能运行。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标准:
・内容难,或难以执行定义的任务
・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
・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
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
当机器工具或仪器已经改变时
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
・当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
・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如环境的问题)时
・当法律和规章(产品赔偿责任法律)已经改变时
・标准(ISO等)已经改变
三、标准化的过程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指望本月发出红头文件,下个月各种符合要求的标准就完成了。在进行标准化时一定要有耐心,有些人会认为我把经验写出来后就变得不重要,工作与薪水都不保险了,有这种想法十分正常,完全可以理解。因此,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非常重要,比如管理看板、合理化提案制度、部门/公司改善发表大会、改善能手、标准化竞赛等等,让做得好的有成就感,做得不好的有压力,逐步引导,最终完成有效的标准化过程。
现场管理的工作都要按照“五按五干五检”,即:
・按程序、按线路、按标准、按时间、按操作指令
・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按什么线路干、干到什么程度
・由谁来检查、什么时间检查、检查什么项目、检查的标准是什么、检查的结果由谁来落实
用这样的要求来规范、评价及检查每项工作,使现场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标准化在国内许多企业有体系、制度、意识上的障碍,但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才能真正让“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篇6:三大绩效管理工具
一、目标管理 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提出“目标管理”这一概念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是因为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那么这个领域里的所有工作都将被忽视,这些工作也将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的领导者必须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在确定组织目标后,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分解过程,将目标和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以便到最后督促组织目标实现和控制员工绩效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相对于其他绩效管理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1、重视员工、自主授权,工作空间大。
上下级双向沟通后通过目标设计体系把目标分解到个人,之后,员工便可以按照自身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完成目标,其自主空间大,也十分了解上级一段时间内对自身的要求是什么。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预警机制,领导则可以很少的干预员工,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授予员工相应的资源配置的权力。
2、严谨的目标体系。
通过专门的设计过程,将组织目标逐一分解到各单位,这需要高层领导反复讨论组织目标并达成统一意见,各下级在参与获知自身目标时了解权、责、利的对等。
3、重视成果
整个目标实现过程,监督的成分很少,但目标实现与否与员工切身利益(奖金、晋升等)密切相关。这个过程要注意的是识别那些结果糟糕和努力导向错误的事情,以“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胜败论英雄”理论来定论。
在程序方面,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
1、设置目标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整个环节最重要的部分,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影响到财务利润、人员士气、团队氛围等多方面。一个好的设置目标过程应该有两个要点:a领导切身参与,且反复讨论修正。(最好以绩效委员会议的形式)b一个良好的工具模板,以方便下级分解目标和管理目标。
2、实现目标
我们把实现目标当作一个过程来分析。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把握,一个是预警机制、一个是调整修正机制。目标管理下,预警机制在保证充分授权、结果导向的同时,也保证了目标进度的可控性;调整机制是指在战略出现调整或者新的重要任务出现时,目标也需要相应调整。这两个机制在实现的过程中意义重大。建议一个企业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监控和调整。
3、评估目标
目标的评估指依据前期设置的目标原件来一一审核完成情况,并进行最终打分,并强制排名,最终与绩效工资或奖金挂钩,以实现以货币形式激励员工。其次,值得一提的是需要建议一个投诉渠道,以防止领导打分打客观。
二、关键绩效指标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r)
这个是大家最熟悉的绩效考核方法了,
用一句话来解释关键绩效考核法就是“将战略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再找出与小目标相关的流程,提炼出流程中的重要可量化指标来进行考核的方法。”
采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企业需要十分好的运营管理,流程十分清晰、计划及时而有预见性。
既然称为关键绩效指标,那一眼就能看出符合20/80定理,即能通过对小部分指标的控制来实现大部分的组织效能,那么对关键指标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常用的分析方法就是鱼骨分析法,案例如下:
一个企业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领先企业,那么如何推导出它的kpi来实现组织目标呢?
现实中的很多企业喜欢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这样几个维度来设置KPI,然后进行评分,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白痴的绩效考核方法。笔者个人认为KPI的实施较MBO要难,若定制kpi模式时想让每个部门的维度一样,倒可以建议参考BSC的框架,即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方面来设置。
三、平衡记分卡 BSC (Balanced Score card )
刚才谈到BSC,就是所谓目前众多企业追捧的绩效方法,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先生撰写的《平衡记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 75 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
那么什么是BSC呢?它与其他考核方法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要想实现它又需要什么先决条件呢?我们一一来了解。
(一)BSC含义
BSC与以往绩效工具不同,它不再以单纯的财务指标为衡量标准,相对应的它加入了未来驱动因素(即客户因素、内部运营因素、学习成长因素),即在保证短期效益的同时,更保证了组织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包括良好的财务现状、良好的客户关系、简单和高效的内部流程、优秀的人才和梯队建设。也可以说BSC保证的是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或者说保证企业四个方面最大化之间的平衡,即股东价值最大化、顾客价值最大化、任务价值最大化、员工价值最大化。
(二)BSC的特点
A、将传统的绩效管理中人员考核的工具变成组织战略实施的工具;
B、使管理者可以运用它管理长期与短期、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三)实施bsc的条件
在实施bsc前,需要完备的、协调一致的营销、财务、作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体来说,你的企业有无全面预算案、有没有培训开发系统(尤其中层晋升课程体系)、有没有质量管理、若没有,建议不要做。
作为企业的绩效体系构建人员,对于绩效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受于许多因素困扰,有些企业有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但少了领导的参与与推进;有些企业高层十分重视,却麻木的采用bsc、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却让全体员工深感复杂和反感。所以做好绩效任重道远。
篇7:设备管理工具论文
设备管理工具论文
摘 要:机电技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一、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设备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是生产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以往机电维修管理模式的演变是与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目前已建立了设备维修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并逐步引入了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但从整体上,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仍然采用计划预修为主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管理模式;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仍然主要是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致使约1/3的工作量由于时机不准而做无效维修,设备开机率低、维修时间长,有时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
现阶段我们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和企业生产的特点决定要对设备寿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追求设备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应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处理的机构和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维修管理决策服务,并应通过组织企业各部门全员全过程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同时,应用现代化方法,如: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系统论、信息论、决策论等;以及先进的技术,如: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经济合理地组织设备的维修管理,将是今后我们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二、设备维修管理基本模式的发展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是随着生产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事后维修、计划维修、预防维修、以及处于发展中的运用可靠性维修理论和故障监测及诊断技术的主动维修或视情维修。
进入工业社会后就产生了设备的维修问题。最初由于设备简单,维修费用少,设备维修管理主要是实行事后维修管理模式,即设备坏了才修。事后维修的结果,致使停机时间增加且无法保证机器的正常和及时使用,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流程生产和简单的流水作业,生产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事后维修管理所造成的非计划停机就成为突出问题。这使人们认识到应该积极地设法预防设备的故障。
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机影响了成品的交货期,以及因紧急排除故障所需支付的突击加班费用等,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有效地组织设备的修理和维护工作。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之后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4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已成为目前最受人们重视的维修管理模式之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是预防维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预防等方面,通过使用维修计划软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维修计划,并自动提示所需要的维修事宜。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来设备损坏后才进行的被动维修,而逐步过渡到基本消除故障,进而控制维修费用和对生产的影响。这种维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可靠性维修技术,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确保设备在要求的寿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当看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无论多么完美,一旦发生故障,还必须由人来完成设备的修理、恢复工作。而这就无法排除人为因素,如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情绪、心理等影响。因此未来的设备将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按既定的程序来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出现免维修的机电设备。
三、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议
(1)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加强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在现有条件下,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2)建立和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标准,积极开展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研究。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修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系统研究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找出设备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大力推广无维修设计。
(3)借助于监测仪器等硬件大力开展视情维修。视情维修是一种非常好的维修管理模式,运用得当会带来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结合实际,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从时间维修逐步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保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经济的设备周期费用。
(4)建立和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维修管理。由计算机完成维修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并对维修计划做出预测和决策。应做到数据规范准确、传递及时、决策可靠、反馈畅通,并向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维修管理系统方向发展。
四、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自动化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很多领域都引入了机电设备的应用,通过机电设备的应用来减少人工,并且机电设备的应用已经成了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影响着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所以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上要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晖.浅谈机电设备日常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1)
[2]叶本端.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与改善[J].现代商贸工业.2007(05)
[3]李季,吕厚轶,周斌.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技术问题及改善办法[J].湖南农机.2011(03)
篇8:时间任务管理工具浅谈
一个人无论是否工作,总有一堆事情需要处理,这些事情基本都有个期限,
对程序员来说,使用软件来帮助人管理这些任务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不是原想的那么简单。
我最初的建模是将任务卡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比如说9:00-10:00进行硬盘文件的整理。然后将根据完成状态将任务分成待办和已办两栏。
对简单任务,这样做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是稍复杂任务呢,比如说完成一个软件功能,这就不合适了。
首先,时间预估上就存在问题,原来估计一个小时完成任务,但实际发现一个小时完成不了,这就需要加入安全程度提示,在期限内显示绿色,不在期限类显示红色,超期限越久红色越深。这就比以前复杂了,但还好,前台可以解决,后台模型不用调整。
其次,任务可能复杂化,即完成一个任务前,必须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这样任务就有了前导后继性质,有点类似甘特图了。这就必须修改后台模型,前台表现上也要更复杂化。
其三,任务状态不一定是完成和未完成两种状态,还有可能有挂起,等待中,废止或是其它自定义状态,这需要增加一张表来表示任务的状态,
其四,任务可能有子任务,子任务完成后任务才能确认完成,子任务可能还有孙任务。这就会成为一个树状模型,需要id,pid来进行组织。
这还是任务方面,如果再引入人员,则复杂度还会增加。
首先,对一个任务来说,有创建者,执行者,确认者三个角色的参与,复杂任务中,这三个角色都不该是一个人。
其次,除了创建者之外,执行者,确认者都可能存在多个人,一对一的设计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其三,人员管理不能扁平化,应该按职位,部门,角色来管理,这样,一个权限系统是必须存在的。
到这里,我们发现,至少具备任务系统和权限系统才能把软件撑起来。
另外,任务也分长期任务和短期任务,短期任务可以放待办已办里面,长期任务也这么放,会使人厌烦的。试想待办里面天天都有一个任务未完成,谁都会闹心。 那么合理的表现一个任务,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又要能显示出来,还不能闹心。
任务的表现还需要复杂化一些,需要用Feckedtor这种网页编辑器来描述一个任务,文本框简陋了,任务需要带附件,那么系统还需要一个上传下载子系统。
到这里,我发现真正完成以上功能已经要很化一些时间了,真是一粒沙中一个王国。
篇9:关于敏捷项目管理工具
最近extremeprogramming讨论组有一个关于工具的讨论很热闹,也激发了灵感,去写一篇分享我的看法。
很多团队中喜欢使用一个电子化的项目管理工具。有支持传统的CMM方式的甘特图的管理工具(mpp, excel...),也有支持敏捷和Scrum的工具。很多公司也愿意开发这样的产品来迎合这样的需求。PM经常要求大家去sharepoint或者source control中更新mpp或者excel反映开发进度。如果要修改Release plan和task plan,PM也会到sharepoint或者source control里面去修改。这些工具能够支持生成很炫的图表,而且比较方便。对PM来说很有满足感。
但是在我们的团队中,提倡大家使用简单工具,例如:用白板来反应迭代的进度,通过故事墙story wall来反映release plan。为什么?。
Tell, Don“t Ask。Ron Jeffries有一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区别tell和ask的区别,”Whether she calls you, or you call her“。其实这也是一个Pullinformation和Push(broadcast) information的区别。电子表格,工具往往需要打开电脑,点击文件或者链接才能看到,因此总是one click away。除非你去经常查看电子文件或者工具,你往往不知道里面是否有更新。而PM往往想当然认为自己更新了MPP或者Excel他的team member就会立刻知道(其实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这样的)。尽管很多工具提供email或者RSS通知,比如sharepoint,但是这样的话,往往这样的mail很多,而且直接就做一条Rule送到垃圾箱了,很少有人会去关心,
其实这是一种Pull模式,也就是Ask。但是白板和故事墙就不一样了,它们反映的总是最新的状态,项目进度,项目计划,任何时候人们想要了解,只要抬一下头就可以了。这是一种Push模式,白板和故事墙会把最新的信息广播(broadcast)到整个团队,任何对项目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看到。
更好的交互性、更简单。大家可以在白板上挪动卡片,需要用手、眼,还要说。这个比在电子工具里面去更新状态的用户体验要好的多,这个是任何电子工具不能替代的。而且不需要培训,任何人都会在白板上挪动卡片。
支持并发修改。大家同时可以修改白板,不需要Merge。也不需要等待其他人修改完,check in之后。
反应进度,问题。任何人只要走进团队的工作区域,项目的状态,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而这个是很难通过电子的工具替代的。
当然有时候公司的高层也会关心项目进度,给他总结整理报告对团队也是不小的负担。很简单,用数码相机,即实时又有效。
不过也不是完全否定电子工具,只不过很多情况下简单的东西效果反而比一些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工具实用得多。
Cheers!
Daniel
来自:www.cnblogs.com/tengzy/archive/2009/02/17/1392799.html
篇10:BUG管理工具URTracker
URTracker 3.0是一款为BUG/缺陷跟踪、问题跟踪、任务跟踪、客户服务跟踪以及项目管理而设计的基于Web的事务跟踪软件, 她可以帮助您和您的团队记录工作中的问题,管理和跟踪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并且积累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知识。为什么要使用事务跟踪软件?
URTracker面向个人和小型团队,提供支持10个用户的免费版本。
URTracker为您提供了全面的问题管理功能、优秀的定制和扩展能力、友好的用户界面、及时的服务以及低廉的价格。
URTracker支持创建多个项目,并对每个项目定义其独特的问题描述字段、人员角色及分组,以及工作流程。其灵活性,是您能够将URTracker同时应用于如下的方面:
产品缺陷/bug跟踪(Defect/bug Tracking)
工作任务跟踪(Task Tracking)
问题解决过程跟踪(Problem Tracking)
产品需求管理(Request Management)
客户服务过程跟踪(Customer Support Tracking)
知识库管理(Knowledge Base management)
IT帮助台(Help Desk)
ITIL事件和问题管理(Inicident Management & Problem Management)
其它类型的事务跟踪(Issue Tracking)
使用URTracker的好处
对团队
确保每个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记录和跟踪
构造规范的问题处理流程
更高的团队效率和团队工作氛围
更好的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
累积信息和知识,促进团队成长
为团队提供有效的交互平台,有效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明显提高项目成功率
对管理人员
对项目或产品更明确的整体把握
流程化处理问题,简化管理
很容易的了解当前每个问题的进展,不再需要去询问和催办
很容易的了解每个成员的工作负荷,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均衡
对普通成员
随时了解需要处理什么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
轻松吸取他人经验,共享自己的知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新成员更轻松的了解项目历史,更快的进入状态
充分记录和体现自己对团队所做贡献
URTracker不仅仅是一个软件工具,更是工作方式的重大改进!
★ 云英语作文
★ 云500字作文
★ 马云演讲稿大全
★ 网抑云语录
★ 云计算报告
★ 马云语录大全
★ 我是云
★ 云的词语
“云”管理工具 Windows Intune初探(通用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