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罩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探究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探究活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探究活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探究活动
1.大自然中除了文中所描绘的翠鸟外,还有许许多多种鸟,请同学们交流收集的有关鸟类知识的资料或图片、照片等等。可以“我喜欢的鸟“为题在课上交流,下面资料供参考。
青海湖有一座鸟岛,它位于湖的西北部。长近500米,宽约150米,近0.8平方公里。每年五、六月份,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赤麻鸭、黑硕鹤、鸬鹚等10多种候鸟,成群结队返回故乡,数量达10万只。它们衔草运枝,搬土叼泥,搭窝建巢,产蛋育雏,忙忙碌碌。一登上鸟岛,各式各样的鸟巢密密麻麻,五光十色的鸟蛋满地皆是,令人眼花缭乱。群鸟翩翩飞翔,遮天蔽日,甚为壮观,可谓天下一奇。现在鸟岛已设立自然保护区。
2.如果家里有养鸟的同学,请你留心观察它的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以及在饲养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记叙下来。附《爷爷的`鸟》《我和麻雀的故事》
3.在充分读书,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想象,给“捉鱼”这部分制作几张动画片。
自制动画片:
4.创办一期墙报:可以有有关鸟类的知识,图片,保护鸟的倡议,自作画等。
篇2: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教案
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教案1。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
课时安排:
3课时
流程展示:
展示翠鸟标本、导言入课
↓↓
投影学习目标投影学习方法
↓↓
学生质疑
↓
据疑板书导学
↓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
投影翠鸟外形图VCD翠鸟鸣叫、飞行、等鱼时画面
↓↓
学生看图、说图文字投影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
投影文字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VCD翠鸟捉鱼时动作
↓↓
动画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完成形成性习题2
↓↓
完成形成性练习题1→查标,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文
↓
结束
《翠鸟》教学设计简介
《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特点为:
开课即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该课的教学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有据可依。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教案1》。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图画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读勾划的良好自学习惯,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2句:锐利的眼
篇3:语文 -翠鸟
语文 -翠鸟
翠鸟
作者:小林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年看是谁呀!(一个戴着翠鸟头饰的学生出来,自我介绍)
生:同学们,你们好!我叫翠鸟,我们家族生长在中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你们说我长得漂亮吗?(漂亮)我不仅漂亮,还有高超的捉鱼本领,所以你们广东人又称我为钓鱼郎;你们愿意跟我交个朋友吗?
师:同学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你们的新朋友翠鸟吗?(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翠鸟》。(板书课题)
二、 形象感知、质疑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师.总结出三点:
① 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② 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③ 翠鸟的家在哪里?
2、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预习第13课?预习时把课文读了几遍?
3、 一边听录音范读课文,一边看.课件出示的图像。
4、 自读课文,思考上面三个问题。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指名按课文中叙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课件依次出运河翠鸟各部分轮廓)
3、 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
4、 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讲座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5、 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
6、 你们认为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名子写得最精彩?引导学生鉴赏、朗读。重点句:“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衬衫。”(这是什么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7、 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认真观察;②喜爱;③按顺序,抓住特点)
8、 齐读该段
四、 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 分组读
2、 从你们朗读时的表情,我可以看出你们都非常喜欢翠鸟,那么你们愿不愿意当翠鸟呢?(愿意)
3、 师生角色扮演、对话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把身份换一下,同学们就是一只可爱的翠鸟了。而且就是从欧洲来的,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出示身份证)我们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都是你们鸟类的好朋友。我想来采访一下各位翠鸟们,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我的采访?
△ △采访开始,师依次开始提问:
① 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为什么?
② 噢,叫声清脆。叫几声给我听听吧!(生纷纷放开嗓子学鸟叫)
③ 你们的声音真好听!我听说,你们还有一个外号叫“钓鱼郎”,可见你们捉鱼的本领很高。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捉鱼的?(播放翠鸟捉鱼时的动画)
④ [.课件出示“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⑤ 你们捉鱼时用了哪些动作?(点击,在相应动词下出示“△”)
⑥ 谁能给我试范一下,你们是怎样捉鱼的?(一生表演,其他同学齐读该句)
⑦ 你们说自己捕鱼的本领高,飞的速度快,有什么可以证明呢?
⑧ 你们家在哪里呢?我很想去你们家去看看。
⑨ 你们从那么远飞到这里来,为的是什么呢?
⑩
篇4:小学语文翠鸟课件
小学语文翠鸟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引导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同学们按照要求自同学们字、词。
1.引导同学们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同学们回忆读课文自同学们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查字典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同学们按要求自同学们字、词。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自同学们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1)读准字音。
“翠”、“饲”是平舌音;“赤”、“衬”是翘舌音;“艳”、“衬”是前鼻音;“灵”是后鼻音。]
2.指导同学们识记字形:
“翠”上下结构,上面的“羽”字应去掉钩,下面的“卒”一竖不能超过“从”。
“赤”上下结构,下面的“”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希”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的第二笔为一大点。
“逮”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隶”最后一笔是反捺。
“褐”、“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最后的两笔是撇、点。
“腹”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是“日”。
3.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褐( ) 衬( ) 疾( ) 待( )
喝( ) 衫( ) 急( ) 持( )
锐( ) 饲( ) 希( ) 泡( )
说( ) 词( ) 稀( ) 饱( )
(三)理解词语:
1.让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在同学们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同学们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疾”字为例。“疾”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疾飞”。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查字典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种解释:(1)病,身体不舒适;(2)恨;(3)快,迅速;(4)疼痛。本着根据词义选取字义的方法,“疾”字在“疾飞”一词中应选取“快,迅速”的字义。“疾飞”的意思是很快地飞。联系课文内容,“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同学们便可悟出“疾飞”一词是指翠鸟飞得很快。
3.出示词语,让同学们作巩固练习。
锐利——“锐”是尖刻的意思。锐利即尖锐、锋利。课文中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鲜艳——又鲜明又美丽。课文中指翠鸟的羽毛色彩非常美丽、好看。
清脆——“脆”指声音响亮、清爽。课文中指翠鸟的鸣叫声清亮好听。
(四)介绍翠鸟。
1.翠鸟:又称叼鱼郎,也叫鱼狗,羽毛青绿色,尾巴短,捕食小鱼。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同学们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同学们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同学们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同学们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4.出示重点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经过讨论,要让同学们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同学们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二是突出写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而且这双小爪子能“紧紧地抓住苇秆”。这就为下文翠鸟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作了铺垫。
(4)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突出介绍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同样为下文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作了铺垫,同时这样一番描写,把一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出示图片,让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叙述翠鸟的外形特征。
(6)教师将翠鸟的图片分解为头、背、腹、爪子四部分,让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将图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边说一边依次贴出,使图片还原,也可采用此种方法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第2自然段有两句话,主要介绍翠鸟的两个活动特点:
(1)爱贴着水面疾飞;(2)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3)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同学们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义。“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这说明翠鸟飞行时动作十分敏捷。“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同学们联系上文理解句义。“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联系上文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它那“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表现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课堂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2)指名读有关句子。
(3)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讨论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同学们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同学们联系下文“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的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不落空。
(5)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让同学们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6)出示句子,让同学们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7)出示带点词的意思,让同学们采用出示反馈牌的方法选择正确的解释。
(8)讨论句义。
在这句话中,作者先说小鱼“机灵”,再说“难以逃脱”,借以反衬出翠鸟的目光极其尖锐,说明翠鸟在观察露出水面的小鱼时十分机警,再联系上文,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样捕捉水面上的小鱼当然是既迅捷而又准确不落空了。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句间联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句式训练的方法,引导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弄清句间联系。
例:
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________。
2.翠鸟目光锐利是因为它有________。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________。
通过这样的句式练习让同学们认识到翠鸟捕鱼本领高超,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五)让同学们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篇5:小学语文《翠鸟》说课稿
小学语文《翠鸟》说课稿
一、说教材
《翠鸟》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
3.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4.品德目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设重点为:
1.学习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2.理解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
(三)设难点为: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看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边观看翠鸟图片,边口述翠鸟的外形特点,注意有顺序地描述。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三)对比读下面两段话
1.课文第一自然段:它长得可真漂亮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它十分漂亮,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还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对比朗读后让学生自由议议,感觉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四)过渡:翠鸟不仅长得十分漂亮而且还是捉鱼的能手呢,读二、三自然段,比一比,谁把翠鸟读活了?把你最喜欢的'词和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由读二、三自然段,指导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灵活、神速。
(五)对比读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体会贴着、蹬开、像箭一样用词的贴切
再找出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如:
1.一眨眼,翠鸟又轻轻地落在苇秆上了。
2.一会儿,翠鸟又站在苇秆上了。
(六)激趣过渡:翠鸟那么美丽可爱,你想捉一只来饲养吗?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想的,老渔翁怎么说的?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1)老渔翁怎么知道我们想捉翠鸟?
(2)老渔翁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听了老渔翁的话,脸有些发红,并打消了这个念头?
3.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有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4.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七)积累好词、佳句
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抄下来。
(八)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九)课后活动
1.举行背诵比赛。背一、二自然段,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背诵全文。
2.用彩笔画静态的或动态的翠鸟。
★ 语文学习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探究活动(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