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由的风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辞官也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辞官也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辞官也难
辞官也难
吴涛
中国一向就是官本位,人生三万六千日的所有作为似乎都是为了获得个一官半职。对知识分子而言尤其如此,所谓“学而优则仕”是也,不闻有“学而优”则农、则工、则商......“大也是个官,小也是个官。大官小官不一般。”东北二人传中这十几个字的道白不能说不具有普遍意义。
我做过二年半的小官(其实准确地说是“吏”)--语文教研组长,在做到不满二年的时候就有了身受缧绁之苦的感慨,觉得自己跟蒲松龄笔下那位负责捉蟋蟀的成名很相似,就去与校长谈“辞官”。一次不成,两次;两次又不成,就又想到了蒲老先生的那句话--百计营谋不得脱。再后来索性来了个“挂印而去”。官终于辞了,以为每日里可以随心之所欲,教书育人,读书作文了,大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快意。然而这快意却是倏忽即逝,辞官前幻想的肥皂泡破碎得乱七八糟,肥皂水溅了满脸。
麻烦首先来自自己。我没有成“佛”,没有大彻大悟,没有辞掉中国人固有的心态。于是,校内校外,对着同事亲朋反反复复地去说明我是辞官而非被罢官,总是弄得人家既糊涂又明白哑口无言方才罢口。而我自己的内心里却还总是揣着个惴惴不安的小老鼠,生怕人家不相信我的话,自己的脸上实在没有光彩。
其次是学校领导。我的挂印恰在大校长走马上任不到一个月,二、三校长由原来的三、四校长顺次递升。好家伙,跟陶渊明的挂印偶合得天衣无缝。读过几卷书的定会想到陶令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向××××”,没读过书的也会想到那句“猪八戒摔耙子--×××(×)”的.歇后语。如此一来我岂不是倒了大楣?这些不是我庸人自扰凭空想出来的,在那一段时间里,就很有人善意地责备我,毫无恶意地给我后悔药吃。“不合作”“不捧场”“拆台”之类的言辞充斥了我的耳鼓,这其中就有一位是某校长的夫人。我就不得不开始了第二轮的辩解。可是似乎并无什么效果,人们不相信一个中国人辞官会是合作态度。也或许有人相信我的目的的非目的性,却也同时相信我的结果的结果。反过来,尽管那位校长夫人解释说是与我开玩笑,但我却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不是“半真半假”。
第三,在我挂印的时候,市委组织部、市教委正在准备为我们“聘任”一位副校长,有人以为我对此事有看法或者想一争高下而不得才“辞官”。这当然是极少数的混蛋想法,我不会混蛋到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对此类言辞我无话可说,没有去辩解。
第四,很多很多人认为我与组内的老师合不来、闹矛盾而辞官。不少外组的老师对我极“同情”,“语文组不好领导啊!不像我们××组”,弄得我简直就想哭。大家彼此都是挣饭吃,我为啥要跟人家过不去?他又有什么必要给我出难题?既然你好我也好又何来矛盾?这是我向人辩解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但令我蒙受了不白之冤,而且给语文组所有可敬可爱的老师们带来了人格的侮辱。我敢发誓,语文组跟××组一样好领导,不但好领导,而且工作做得多。我们的工作口号是:胖的拖瘦,瘦的拖垮,垮的拖死,死的拖出去。牢骚发了一大通,可不还是在努力地“拖人”与“被拖”吗?发发牢骚其实就是放个屁,浊气排出四体舒畅岂不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了吗?
第五是有人据此开始对我重新评价,对我这样一个“偏激”的,“不想做官”的人入党表示怀疑。在这些人眼里入党就是为做官,与信仰无关。我有时也想说上几句,可是一是觉得毫无必要,二是怕他听不懂,也就付之一笑。
第六也是有人从思想上来考查我的辞官,说我是在耶稣基督与佛祖释伽牟尼之间作选择时走入了信仰的二难境地难于自拔而思想发生了偏差作出了令人不解的走火入魔那类的怪事。呜呼哉!我何止读《圣经》《金刚经》《百喻经》?我还读《黄帝四经》《道德经》《南华经》,甚至也试图去读《可兰经》。莫非读“经”就是要入“教”?我无可奈何,看来读书也要转到东篱之下了。
介之推携老母遁入深山不作官,被活活烧死,人家那官辞得壮烈,辞得有节操;陶渊明归去来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官辞得洒脱;我呢?所辞根本连官都不是,却受了这么多的洋罪,一言以蔽之--窝囊!
几个月过去了,现在总算平静了,几乎没有人说三道四了,我终于真的有时间教书育人读书作文了,作这段故事为文,慨叹一声--辞官也难!
4月11日于饮鸩斋
(本文发于19第9期《中华散文》)
篇2:由俭入奢也难
由俭入奢也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好的日子就再也不能适应艰苦的岁月。
先说一个故事:
商纣王时,箕子看到纣王用象牙筷子,于是就预言到商朝的灭亡,他说用了象牙筷子,就会用犀*角制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那么他就会追求穿绫罗绸缎并且住富丽堂皇的'宫殿,照此下去定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致民不聊生,祸乱由此而起啊。
果不其然,一双小小的筷子,就为商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使用象牙筷,住大宫殿,对于纣王来说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让他从宫殿中搬出来,住回原来的房子,那就非常难了。
天下最痛苦的不是没有得到,而是得到后又失去。
而这,也就为灾难埋下了祸根。
所以,曾国藩就经常在家书中,教育子侄辈们,要时刻保持勤俭的家风。
余为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之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尔尚年幼,切不可贪爱奢华。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家中切不可另筹银钱,过于奢侈。遭此乱世,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为勤俭二字可以持久。
作为封疆大吏,曾国藩在女儿出嫁时只给了二百两白银,曾国荃听到这件事情后,怎么也不相信,于是打开箱子看完之后,才敢相信并再三嗟叹,然后自己赠送四百两白银给侄女。
勤俭,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种美德。
篇3:陶渊明辞官归隐
陶渊明辞官归隐
时代背景
淝水一战的胜利,谢安虽然为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但是,从此东晋王朝更加急剧地衰落下去,内乱不止,动荡不安。公元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发兵攻入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三四个月后,北府兵将领刘裕击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从此,东晋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就在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陶渊明。
主人公简介
陶渊明,一名陶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就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任安成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1] 到他的少年时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
尽管如此,陶渊明从小还是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了寡言少语、厌恶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这种个性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一生中,只在十三年当中断断续续地做了几次小官。
直到二十九岁时,陶渊明才谋得江州祭酒一职,却因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早早辞了职。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三十五岁时,到了荆州,在刺史桓玄属下当一名小吏,不到一年功夫,又因母亲去世辞职归家,一住又是五六年。
陶渊明终究是名将的后代,官场里知道他的人很多。公元4,当他四十一岁时,又被推荐到彭泽(今江西九江东北)当了县令。
好不容易在彭泽当了几十天县令,一天,陶渊明得到一个消息:东晋的权臣刘裕已封自己为车骑将军,总督各州军事;这个野心家只差一步就要夺取皇位了。
陶渊明预感到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十分灰心,便离开衙门回家去了。
妻子翟氏见陶渊明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好多问。翟氏端上酒菜,可陶渊明却不动筷,仍然坐在那里叹气。过了一会,陶渊明冷不丁地说:“我想辞职回家乡!”
翟氏一听就知道他又在官场上受气了,因为像这种辞职回家的话,陶渊明不知讲过多少次了。几个月前,陶渊明曾想辞职,还是翟氏提醒他,上百亩官田就要种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辞职吧。当时陶渊明总算听了妻子的话,口气缓了下来。这次翟氏仍然用官田收稻之事来劝他,陶渊明听了以后,长长叹了一口气:“唉,真没办法,难道我还是要做粮食的奴隶!”在翟氏体贴的慰劝下,陶渊明这才举起了酒杯。
时局的因素,加上陶渊明一副傲骨,他的辞官念头始终没有打消过。一天,衙役来报:过几天郡里派的督邮要到彭泽来视察。那个督邮陶渊明认识,是个专门依仗权势、阿谀逢迎,却又无知无识的花花公子。陶渊明想到自己将要整冠束带、强作笑脸去迎候这种小人,实在忍受不了。他的倔脾气又发作了:“我怎么能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卑鄙小人折腰呢?”
于是,陶渊明离开衙门,板着脸回到了家,冲着翟氏:“收拾行装,回乡!”
翟氏告诉他,稻谷只差几天就要收割了。
“随它去吧!”这回陶渊明已经铁了心要辞职了。翟氏问清原由后,也就不再劝说了,默默地去收拾行装。
第二天,陶渊明乘船离开了彭泽。他出任彭泽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十三年的仕途生涯终于结束。
从此,陶渊明在家乡过着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辞官后,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他归田后的二十多年,是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归园田居五首》、《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挽歌诗三首》等等。
其中,《桃花源记》更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诗文中通过虚构的手法,把桃花源描绘成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织,祥和无忧的安定社会。陶渊明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当时混乱时世、黑暗政治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的诗文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篇4:路再难也要走
受到打击了,不要垂头丧气。
不要认为自己天生可以把每件事都做好,但要努力把每件事都做到自己的最好。
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孤独,其实你就不懂什么是孤独!有家人,有朋友,没经历过风吹雨打,哪来的孤独?
不要觉得自己很重要,缺了你地球照样转,更不要认为自己无足轻重!对于你的父母来说,你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不要为了追求自己更美好的生活,而继续让父母处于永无止尽的劳累责任。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不应为我们而活。
要积极、不要堕落,不要把我们的颓废归咎于社会这个大环境。
为什么别人能为了理想而奋斗,堕落是因为内心的懒惰。
每天走路,关注一下脚下的草、身边的花、枝上的叶,他们如此卑微的生命都美丽的活着,相比之下,我们反而显得更渺小。
要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的事。
要为别人而活,做在乎自己的人喜欢的事。
有时间多出去走一走,看看大好河山,舒心畅气,养心养气。
不要对身边的事情过分挑剔,存在即合理。
既然不关乎我们的生死存亡,为什么还要给自己增添烦恼呢。
不要评论别人,特别是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人,我们只有资格批评我们爱的人。
在自己生气的时候不要说话,因为过后我们往往为这些话追悔莫及。
要原谅别人对你的.伤害,但不要养成习惯。
即使再不能理解你父母的想法,也不要指责他们。
要知道,他们才是全心全意为你好的人,你不能辜负他们。
表达你的爱,表现你的成长,让他们有收获的快乐。
要知道,我们是他们养育的。
时间最长的庄稼,他们把全部的精力心血都放在了这里,不要让一场洪水让他们颗粒无收,一夜白了发。
看到自己的快乐,追求自己的理想!
有个聊得来的伴,真好【2】
世上最好的缘,便是有个聊得来的伴,永远不嫌你的话多,不厌其烦且久处不厌,永远会陪在身边,念你冷暖且懂你悲欢。
可无话不谈,可肆无忌惮,没有压力更没有负担,可敞开心扉,可破晓心语,没有顾忌更没有秘密,可解读心情,可心有灵犀,即慰藉情感又牵手心灵。
有个聊得来的伴,真好
多少牵挂默默无声,多少感动泪含眼中,多少难过互诉心声,多少夜谈直到天明,压抑得以释放,心情瞬间敞亮,情结一旦解开,情感才会解放。
知你逞强背后的说谎,挺你人生奋斗的方向,怜你死撑坚强的彷徨,懂你不为人知的忧伤,气你照顾不好自己的模样。
其实每个人,所需要的并不多,无助时,有个拥抱有多重要,疲惫时,有个肩膀就是停靠,委屈时,有份体贴就是珍宝,脆弱后,有次投降就是救命稻草。
彼此的心一直在守候,不言天长地久,彼此的情默默在珍惜,直到时光最后,一生何求,有个懂你的人足够。
今天起,我只在乎对我好的人【3】
我不喜欢抛弃别人,更不喜欢,被别人抛弃,我习惯对身边人好,更习惯,身边人对我也好,不属于自己的感情,绝对不能强要。
费力不讨好的何必打扰,靠不拢的人心,必定是虚无缥缈,在乎自己的一定要抓牢,一旦错过了,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寻找。
今天起,我只在乎对我好的人
我没有那么多心计,你对我好一点,我就一辈子对你好,你对我漫不关心,我也没必要对你笑脸相迎,缘分入戏,我想做主角,不想跑龙套,感情入围,我想做唯一,不想添之一。
与其做别人眼中草,不如做他人心中宝,谁的心里都有一杆秤,谁轻谁重,称一称便知分晓,谁的感情都有一种温度,谁热谁冷,时间久了必现蹊跷。
不爱理你的人就别去打扰了,赔了笑脸还丢了尊严,不合适的鞋就别去硬塞了,磨了自己的脚还落下血泡,费尽心思去靠,却换来不需要,使劲对一个人好,却得到不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抓不住感情,要拿出点自己的魄儿,我可以爱得掏心掏肺,也可以走得干干脆脆,我可以在感情中弯腰,但绝不跪着祈求感情。
篇5:路再难也要走
累了,不要倒下。
想想家中的父母,也要挺住,告诉自己这不算什么。
倦了,不要放弃。
其实放弃的不是一些事物,是自己,珍惜自己。
烦了, 不要抱怨。
上帝不知道你是谁,要好好生活,享受你正在做的事情。
篇6: 好书藏也难散文
受母亲影响,六七岁时就能背诵“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虽然根本不解其意,但我酷爱唐宋词曲的痼疾正是在那时候染上的。
大革文化命那年,望着一向被母亲视为珍宝的书籍一摞一摞让火吞噬,我心里一阵阵刺痛。趁母亲不备,我偷偷地将龙榆生先生编箸的《唐宋名家词选》截了下来。当时,我还读不懂多少词曲,可我知道,这是母亲最喜爱的一本书,而且,她教我背诵的词曲,也全来自这上面。
这本死里逃生的书,伴我度过了无数寂寞无奈的日子,更让我从中领略到了词曲作为祖国文学瑰宝美妙绝伦的艺术魅力。我几乎每天都要找出来读上几阕。有一次不小心被母亲发现了,她居然没骂,只拿起书翻了翻,叹了口气。这样也好,从此以后,词选堂而皇之地成了我的“私有财产”。
1972年的一天,我正在与易安居士一起“寻寻觅觅”,母亲的同事刘老师来作客,无意间发现我的'词选,居然如获至宝,我自然也不放过与同好津津乐道的机会。只是,临走时刘老师向母亲借走了这本书。尽管我一个劲地使眼色,母亲视而不见。
我天天盼望词选早早归来。终于憋不住了,求母亲去讨还,母亲未置可否,好多天后才告诉我,书被弄丢了。我却不信,断定是刘老师掠人所美。
岁月荏苒,又过了八年。母亲偶然在图书馆里发现了再版的《唐宋名家词选》。遗憾的是,借来的书,终究不能长相厮守。我真想求母亲去“谎报军情”,佯称遗失,宁愿加倍受罚。可惜娘儿俩都没有那份勇气。百般无奈,母亲只得去找书店里的熟人帮忙,却被告知早已售罄,建议我们直接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系邮购。这一招还真灵,不出一个月,一本簇括全新的《唐宋名家词选》盖上了我的藏书印。
如今,我的词类集子已不下数十种,或许是那段特殊的经历,也可能是其本身的丰富内涵,我仍特别钟爱这本词选。我下定决心要好好珍藏,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她离我而去。
可是上个月,一位好友指名向我借这本词选,碍于情面,只好遵命,心里却老大不安。这几天一直在想,也许我该趁早再与出版社联系。索性多购几本,有备无患?
篇7:木兰诗中写木兰辞官
木兰诗中写木兰辞官
《木兰诗》中第4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的什么的情操?
《木兰诗》中第4段原文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木兰诗》中第4段意思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篇8:市长为何要辞官
市长为何要辞官
温州的朋友和吴敏一告别,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吴敏一,他也不会继续他在温州官场中的“游刃有余”。
实际上吴敏一也是把升任市长作为第一目标,在这个目标变得不可能后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下海经商。
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敏一等人的辞官仍蕴含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表明社会的变革发展到今天,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有了更多的可能。
吴敏一去意已决,转身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眼镜几乎掉下来。一位企业家握着他的手,“吴市长,保重!”这个中年男人也把脸转过去,眼圈红红。
温州的朋友和吴敏一告别,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吴敏一,他也不会继续他在温州官场中的“游刃有余”。
4月20日,这位原浙江省领导主要智囊之一,有着“学者型、智慧型、亲民型”官员之称,被当地政界人士称为温州施政史上高水平的、前卫的副市长,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彻底告别了政坛。
“世界上哪个正常国家把当官看作惟一甚至主要的价值取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辞官),打破那种认为当官是社会惟一价值取向的看法,‘上台为官,下台为民’,这应该是包括官场在内的中国社会的一个方向。”吴敏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吴敏一辞官的同时,温州市另一位副市长林培云,以及温州市政府秘书长何包根、副秘书长王运正也提出了辞职。温州4位要员的同时辞官立即在温州以至全国引起了震动,联想到近段时间以来江浙一带接连发生的“辞官下海风潮”,人们隐隐感到,中国的社会形态和政商观念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个人的选择途径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单个的辞官现象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宏大而急剧的变迁。
一不小心步入政界
吴敏一并不是一开始就想从政,“研究生毕业后,我更想在大学当一个老师或者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而不是去当官。”
天拂人意。1984年,吴敏一在复旦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即被分到浙江省计经委经济研究所,“我当时有怨气,因为我当时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而且导师也很喜欢我,我真的希望当时能够留校,做教书育人的工作。”
一位熟悉他的人认为,吴敏一有学术方面的天赋,当时中国的管理学、经济学研究尚在襁褓之中,而吴显然看到了这方面的前景。
尽管不想当官,但仕途之路还是不断向他招手。在经济研究所期间,学术上的见识使他崭露头角,1989年升任副所长,1993年升任所长,1995年调任省经济建设规划院副院长,副厅级。
对当官没有兴趣的吴敏一身不由己地接触到了政界,在1980年代中后期,吴敏一逐渐成为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经济决策智囊之一。当升任计经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之时,吴敏一更是感觉到向官场靠拢的好处。
“我在经济研究所时,最初还是想当一名学者,对当官没有兴趣。后来当了副所长发现,原来学术上的水平如果和职位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更积极的影响。”
这种积极影响体现在他可以成为省领导的座上宾,成为浙江省改革开放决策的核心智囊。时年,浙江省涉及经济改革的主要决策和重要文件不少有吴敏一参与。
浙江省“八五”规划,吴敏一便直接参与起草,“九五”规划更改由他主笔,其关于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方面的见解得到浙江省高层认可。
尽管可以参与决策,空间也很大,但是吴敏一感觉到一直做智囊或者政府咨询人士,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大的局限。“只能看见自己的想法由别人去实施,你提得再好也要有领导来采纳,采纳了还可以,如果不采纳呢?”熟悉官场规则的吴敏一显然知道,如果要摆脱这种束缚,只有走到决策前台,弃学从政。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吴敏一向领导“要官”,“换一个舞台。”不再临渊羡鱼,而是退而结网。
温州为官4年半
,年届不惑,吴敏一出任温州市副市长,40岁在中国官场绝不是“洗了睡”的年纪,如果仕途顺利很可能有一番作为。
吴敏一承认,他当时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所谓抱负在他看来就是能够尽最大的可能在官场中“周旋”,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其“人生价值”,即当官就要做出点事情来。
吴敏一说他几乎看遍了中国的官场小说,他希望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为官之道。
一位官场中人分析,看过官场小说的人不外乎两种:把当官看作一种职业,当官的目的.就是向上升: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副省长……
另一种人可以从那些小说中学会排除“干事”障碍的方法,在这个体制中尽量做到游刃有余,不因“干事”而使自己处于不利位置,温州一些政界人士把吴敏一看作后一种。
熟悉吴的人称,吴敏一其实在官场中已使出了浑身解数,既不至于与众不同,又把自己的知识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到了极致,“在一定意义上,他是新温州模式的代言人,信息化和IT理论在温州的传教士。”
'p>
温州一位政界人士总结吴敏一的几大政绩:温州数码城、建设信用温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企改革、促进民营企业提高层次、创名牌、帮助温州部分民营企业进行体制创新,走科技发展之路、创建社会保障体系等。'p>
而吴敏一最为得意的便是至今能够为温州上至政府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称道的“温州数码城”和“信用温州”。吴敏一使一个传统产业有强大力量的城市步入信息化时代,并奠定了温州今后几年不至于落后于其他城市的基础。F* ~Tj=z8[2aPKTAy p]w@|z?%pUf-D3c ~2 电子商务论文 ;q !fUIE}+ t Yu^& N (u9 Y
在和记者谈话中,吴敏一毫不谦虚地说,在信息化和IT理论方面,自己是国内的一个权威,他也认可了自己是“温州数码城的总设计师”的说法。
吴敏一也承认,数码城和信用温州建设得到了温州各界的支持,尤其是市领导和市人大,在其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自己既是发动者之一,也是忠实的执行者。
此外,吴敏一和前市长钱兴中等人在推出适度政府方面功不可没,“把政府的积极有为和市场的无为非常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事实上,吴敏一真正为官也只有四年半,吴敏一认为官给他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只有在官员的位置上才能干,官员如果干事能够为好多人谋利益,而官员如果不干事或做坏事,倒霉的是老百姓,而现有的官员体系中,又缺少制衡、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体制。论文市长为何要辞官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人生第三步
就在吴敏一被人们一致看好时,他却在今年2月突然递交了辞呈。
在给浙江省有关部门的信中吴敏一说:“考虑到自己各方面的因素,我决定辞去一切行政职务,离开行政部门,感谢党组织多年对我的关心和培养。我还会继续为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积极的贡献,恳请组织予以批准。”
吴敏一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希望成为下一届市长候选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能够成为市长候选人,就全力以赴为温州百姓多干些事情。“当得知自己不再有这种可能后,决定辞官下海。”
“我能不能当市长,这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有很多方面因素在里面,但对我个人来说,我没有什么怨言,当不了就不当。”
吴敏一今年45岁,这个年龄即使这次升不了,等过几年仍有机会。吴敏一为什么这么急迫地选择了人生的另一条路?他说,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官场中体现,如果等到50岁再辞官,“从做事情的角度,50岁在心理上是一个大限,到时候精力不容人,想做事情恐怕也没有时间了。”
吴敏一给自己设计的人生三步曲是求学、从政、经商。他决定,提前进入第三步―――经商。
尽管浙江省有关领导几番挽留,让他再考虑,甚至提出可以在省里给他安排职务,但吴敏一去意已决。
温州市原市长钱兴中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讲了三点,“第一,我也劝了他多少次,希望他留下;第二,我觉得一个人的出路不一定只有当官,所以他离开,我很理解;第三,这是打破官本位的一次很好的努力。”
钱兴中认为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觉得温州的官员都怎么样了似的,“温州经不起别人的非议了!”他恳请媒体不要对此进行炒作。
尽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由于此次辞官涉及两个副市长、两个政府秘书长,在温州政商各界还是引起不小震动。
“以前是一个一个的走,而这次一下子有四个人辞官,所以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温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温州政商文化研究者洪振宁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他断定,“这将形成一种风气。”
据记者了解,温州官员辞职经商实际上早有先例,1990年代到现在温州县级以上官员辞职经商已有多宗,这一名单可以开列很长:
温州市委宣传部原部长徐国林,温州市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邹丽华,平阳县委原书记、市委副秘书长董希华,洞头县委原书记、市政府副秘书长叶正猛,经委原副主任、乡镇企业局局长钟普明,永嘉县委原书记谢炳清,温州市委原副书记,后任省信访局负责人何树鑫……
洪振宁认为,辞官现象之所以在温州如此之多,首先是因为温州能提供较多的机会,其次是温州有它特有的重商主义传统,官本位意识相对淡薄。
“连有发展前途、如此年轻的吴敏一都可以不把当副市长‘当回事情’,他的辞职就有示范意义。当官、当大官不应成为一个人的努力的惟一方向。”
与吴敏一同时辞官的温州市政府原副秘书长王运正,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称,这是可喜的现象,“我在辞职报告中就讲了打破官本位的想法,而且我也说,我这也是为机构改革做贡献,腾出了位子,二十几个老百姓就要养一个官,不需要。”
然而温州市体改委原主任马津龙并不认为辞官事件意味着官本位的观念得到了根本转变,虽然温州民间力量和市场经济发达,但“温州官本位意识并不比其他地方要弱多少”。他说,如果不是有特殊原因,谁也不会离开官场。
实际上吴敏一也是把升任市长作为第一目标,在这个目标变得不可能后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下海经商。显然,在仅仅只进行了20多年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中国,要根本扭转“官本位”的影响不是易事,即使在重商氛围浓厚的温州也是如此。
篇9:陶渊明辞官原因新探
陶渊明辞官原因新探
王青
陶渊明的辞官原因,据萧统《陶渊明传》云:“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宋书隐逸 陶潜传》与《晋书隐逸陶潜传》所载略同。此事为大家所熟知,乃是文学史上的一件美谈。应该说,不肯折腰“拜迎长官”的清高以及对乡里小儿的鄙视,很符合晋朝上层社会以门第自高的风气。稍有疑问的是,此事发生在义熙元年(405),距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已近十三年。在任彭泽令之前,陶渊明还担任过江州祭酒、桓玄幕僚、刘裕镇军参军、刘敬宣建威参军等职,对官场应酬应该早已习惯;而且诸如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样的军府僚佐,晋见上司的礼节要求更为严格,不要说束带见之,跪拜叩首都是常事。顶头上司如刘裕、敬宣,也不是什么门第高贵之人。刘裕年轻时“名微位薄,盛流皆不与相知”(《宋书武帝纪上》),刘敬宣也是将门出身的下层士族,两人都是一介武夫,与乡里小儿相去不远,不耻于成为他俩之僚佐,却耻于束带见督邮,何也?更为可疑的是,对于陶渊明来说,不肯折腰拜迎长官原本是一件很值得夸耀的事,但在他本人所作的《归去来兮辞》之序中,却对辞官原因有不同的说法,其云: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本来准备干一年,为什么忽然一天也等不及,星夜辞官呢?在这段记述中,绝口不提是因为督邮将至,而是说立即辞官的直接原因是要奔程氏妹之丧。这个理由非常牵强。汉晋常例,是为父母守丧而辞官,从未有为妹妹奔丧而辞官的。实际上,陶渊明也并没有去武昌奔丧,而是直接回九江老家了。而在他当时写的《归去来兮辞》中,也并没有丧妹之痛的流露,而是充满了如释重负的愉悦。所以,我觉得陶渊明辞官,肯定有难以告人之隐衷在。
除了督邮将至、性格不适合为官、奔程氏妹之丧三因之外,前人对渊明辞官还有如下一些猜测。第一是说渊明辞官是悯晋祚之将移,故辞官以图置身治乱之外,全其后节。王B《自建昌州还经行庐山下记》说,义熙三年,“刘裕实杀殷仲文,将移晋祚。陶氏世为晋臣,义不事二姓,故托为之辞以去,若将以微罪行耳。”(《王忠文公集》卷六)陶澍对此说深表赞成,他在注中说:“初假督邮为名,至属文,又迂其说于妹丧自晦耳。其实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节。”(《陶靖节集》陶澍注语)此说不值一驳。刘裕篡位在元熙二年(420),距陶渊明辞官之年(义熙元年,405)有之遥。此时刘裕篡逆之迹未彰,陶渊明逆知后事岂能如此昭昭然也?第二是说,渊明曾仕桓玄,玄篡晋失败,余党率受牵连,渊明或亦因之蒙耻受谤;加上“质性自然”,“违己交病”,适值妹丧,便托辞远遁[①]。此说也不可信从。桓玄之乱甫一平定,陶渊明旋即进入刘裕和刘敬宣幕府,二人均为桓玄死敌。这说明,刘裕、敬宣全不介意渊明曾入桓玄幕府。据龚斌自己考证,桓玄篡逆之时,陶渊明正居家守母丧,完全没有参与谋逆之事,谤从何起?更何况,陶渊明在母死后所作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此文很可能作于平玄之后)中,对外祖孟嘉与桓温的关系丝毫不加避讳,相反却有夸耀之意,根本看不出曾因与桓家有关系而蒙耻受谤的痕迹。如果是因为与桓玄事有牵连而辞官,应该是深思熟虑,早有准备,但渊明辞官明显是临时决定,走得很仓促,“敛裳宵逝”,完全不像是深受谤言之苦而辞官。所以此说也很难站得住脚。
为了理解陶渊明为何辞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督邮这个官职的职掌。据《通典》卷三十三《职官》十五:督邮为郡佐之一,“汉有之,掌监属县……功曹之极位。汉尹翁归为河东督邮。时太守田延年分河东二十八县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举法皆得其罪。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又孙宝为京兆尹,以立秋日,署故吏侯文为东部督邮。敕之曰:‘今日始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由此我们知道,督郡属监察官,职掌监察属县长官,依法控告,鹰隼击杀,冷酷无情。陶渊明那位很著名的曾祖陶侃就曾经担任过这一官职。
其次,我们要了解一下陶渊明出仕的目的。各种材料都表明,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归去来兮辞》序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通过担任地方长官以致富在南朝似已成为惯例。《南齐书》卷三十二《张岱传》说皇帝因其弟张恕有功,要以恕为晋陵郡太守,张岱的答复是“若以家贫赐禄,臣所不辞,以功推事,臣门之耻。”此事一则说明南朝高门耻于实务,二来说明担任地方守、令乃是照顾贫穷者的一个门径。《冥祥记》的作者王琰也曾因为家境贫困而走王僧虔的路子,希望能得到一个地方长官的位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齐文》载有王僧虔《为王琰乞郡启》:“太子舍人王琰(阙十五字)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陶渊明担任彭泽令并不容易,同样是请托了其叔父(很可能即是担任太常的陶夔)之后,才得到这个职位。很显然,这绝不是因为郡县守令傣禄高,而是因为地方长官获得外快的途径多,而且我们可以看出,在南朝这些外快收入很可能已经合法化了。
第三,我们来看一看陶渊明担任彭泽令前后的经济状况。陶渊明出仕之前十分贫穷,“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颜延年《陶征士诔》),“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归去来兮辞》序)。这种状况在他出仕十年之后并未根本性的好转。他在《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中还说“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瑟空宇中,了无一可悦。”此时是元兴二年(403),陶渊明出仕已近十年。为什么呢?因为陶渊渊明以前担任的都是州郡或者军府的僚佐,无论是江州祭酒还是镇军参军、建威参军,都不是肥缺,类似于现在的工薪阶层,正常收入只是官俸或偶尔所得的赏赐。但在担任彭泽令八十余天以后,他的境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是“僮仆欢迎……有酒盈樽”;而且有车有舟:“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有房有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过上了小康生活。短短的八十余天时间,就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光靠官俸收入显然是不够的,肯定还有一些灰色收入,而这些收入在陶渊明任官期间尚未合法化,这也就是陶渊明在督邮来检查工作时辞官归田的真正原因。因为如果督邮查出什么不法之事的话,那就要真的成为严霜之诛的对象,受乡里小儿之辱了。知道了以上的情况,我们也可知道义熙末年官府征其为著作佐郎,陶渊明为何不就。因为著作佐郎同样是工薪阶层,无助于彻底脱贫。
职掌监察又以严厉闻名的官吏上任或者下州县,地方官吏闻风而逃的事例,在汉晋之时比比皆是。如李膺为青州刺史时,“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后汉书》卷六十六《陈蕃列传》)“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李膺列传》))范滂任清诏使至冀州时,“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而去。”(《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范滂列传》)晋朝时,王F任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晋书》卷四十二《王F列传》)刘毅“转司隶校尉,纠正豪右,京师肃然。司部守令望风投印绶者甚众。”(《晋书》卷四十五《刘毅列传》)所以,我很怀疑,陶渊明辞官可能是因为有臧污之行,所以才在督邮来县之前,望风挂印而去。我承认,这种推测不厚道,有厚诬古人之嫌,但如果我们对人性不抱太高的期望,就会遗憾地发现,这种推测可能是最接近生活的真相的。
篇10: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
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时,有的同学问:“陶渊明怎么就不喜欢做官呢?真奇怪!”有的同学说:“陶渊明因为厌恶官场的黑暗才辞官归隐的。”现在学习《归去来兮辞并序》了,学生对课文注解上的“一直厌恶官场”之说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仍旧大惑不解。这既反映了学生受当代社会思潮影响之深,也可见出学生对陶渊明所作所为及所处历史时代的隔膜与陌生。下面拟就此谈一些最基本的情况以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并就教于大家。
首先应该肯定地说,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并不是陶渊明本人不喜欢做官。第一,从家庭背景看,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均作过太守。外祖父孟嘉曾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所谓将门出虎子,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不可能不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第二,从“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等诗作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陶渊明青年时期就曾立下“大济于苍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第三,从陶渊明的个人经历看,陶渊明出生时,陶家已经衰落,所谓“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颜延之《陶征士大讲述诔》),“逢运之贫。箪瓢屡罄,希谷冬陈”(《自祭文》),好酒的陶渊明除了必须解决全家人的口粮问题吃饭问题外还得解决酿酒用粮,而出仕前陶渊明已经“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归去来兮辞并序》),为了“酒计”、生计,出仕做官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禄米无疑是最佳途径。因而,有如此形势,再加上“亲故多劝”,陶渊明在他二十九岁时便毅然走上了仕途且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州府召他任主簿,他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了几年。三十六岁时,作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四十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作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四十一岁辞归。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自觉着“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归去来兮辞并序》),便毅然出任彭泽令。只是在任职八十余天时,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又恰逢郡里派督邮来县里巡视,听到县吏“应束带见之”的告诫,陶渊明才发下了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萧统《陶渊明传》)”的惊天大誓并于当天解绶辞官回乡。
篇11: 读《辞官报恩》有感
读《辞官报恩》有感
读了《辞官报恩》有感一文,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故事讲述了荥阳中牟人潘岳在洛阳县做县令。后来,他母亲得了病,十分思念家乡,潘岳得知母亲的意思后,随即辞去了官职,护送着母亲回想。在他精心护理下,使母亲安度晚年。
潘岳他很孝敬自己的母亲,母亲思念家乡。他连官职都辞去了,为了送母亲回家。他的上司再三挽留,可他始终没有留下来,但他不贫恋荣华富贵,听从母意,帮母亲养老,他真是一个好儿子。他精心照顾自己的母亲,家里很贫穷,他为了养活自己的母亲竟然想尽办法去攒钱。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养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使母亲安度晚年。
我们作为父母的'子女,难道不应该孝敬父母吗?父母把我们生出来时,我们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料理。是父母他们用爱心、无限的辛劳、无限的心血、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无限的抚育我们、抚养我们、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培植我们。使我们健康,使我们幸福、使我快乐。父母给我们的慈恩,比天还高,更比海还深。孝心是宇宙人间永恒的真理。难道我们长大了就不应该回敬曾经带个我们无数个幸福、健康和快乐教我们做人的父母吗?所以,我们要永远真心孝顺父母的。报答我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 高二作文难吗
★ 难话题作文
★ 大学生入党难吗
★ 难的反义词是什么
★ 脑筋急转弯难的
辞官也难(精选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