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gsksvsuz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程默散文集序征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程默散文集序征文,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篇1:程默散文集序征文
程默散文集序征文1000字
所有的作家、诗人最初都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与一般文学爱好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仅爱好文学而且进行文学写作。在这种写作过程中,他们渐渐地并且也是必须地把文学的标准确定了下来(必须有标准才能进行写作)。这些标准被确立以后,又成为“期望的目标,并激发人们为之努力,某一个人会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现自己直接的或审美的价值”(杜威《经验与自然》)。
程默当然也是如此。“生活是一座土丘,将许多过往的事物掩埋,将多少不明确的意义风化吹走,只有文字将土丘下锈蚀的铁块拾起擦亮,将深埋其内的意蕴挖掘、标注,等待着人们修补和填充。”这段程默的自述可以看成是他在解释他爱上文学的原因。在这收录有他最初作品的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努力确立他的文学标准的足迹,看到他是如何逐步从一个文学爱好者转变成一个作者、作家的。
确立标准其实就是认识标准。就文学标准而言,极少有人能对“文学标准”做出贡献,一般能做的,就是确认出那个普适性的文学标准,并将它作为自己写作的标尺。程默这些散文中体现的正是这样的普适性的文学标准——通俗地说,普适性的文学标准就是将所写的.通过语言的文学性使用,使其文学化。很显然,这是从形式方面确立的文学标准。从形式方面确立文学标准不仅没有什么不妥,而且非常正确,因为,文学作品正是以其形式,而不是以其内容与非文学作品区别开来的。
但这不是说内容就不重要。相反,都掌握了文学的形式技巧,并且功力相当的作者们的作品,甚至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之所以有好有差,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写的东西的包涵力和体现力来决定的。程默的散文形式技巧并不出众,但常常让人比如我觉得可读,有的甚至可以细读,就在于他所写的“那些”。他写到的常常是非常平凡的人例如他母亲、他自己或乡村中其他人的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段,或者乡村中司空见惯的某现象某物事,例如大鼓、唢呐。但这是有他的独特体验或者思考的生活中的人和事或物,独特的体验或者思考使这些被他撷取的平常的人事和物事获得了独特的价值。仅举《剪影》为例。在这篇散文中,独特的体验或思考比比皆是——“深冬的田野多么安详,宁静放大了一切的响声”; 一位老农牵着一头耕牛出来饮水,“这熟悉的生活图景在清晨的薄雾里,让我感到了一丝寒意。”“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成为“面前这位形容枯槁的老人,或者成了那头站在饮水的池塘面前找寻一生记忆的耕牛”……这种体验的独特性,使散文获得了活力,以及丰富的未被完全说出的内涵。
再一点是程默散文中写到这些最底层——中国乡村农民的生存时常常伴随着的生与死。程默既写出了生的艰辛,也写到了艰辛的生中的安详和从容而产生的快乐(例如《静院》)。《场面》写的是乡村中老人的辞世和丧事,写得肃穆,淡然,“乡村里的大鼓和唢呐就是替亡人送葬准备的。”一般被认为是喜庆的乐器的大鼓和唢呐,却被程默发现它们被使用时其实是送葬。这个发现足以振聋发聩。
艰辛生存中的人们,有着许多艰辛的内心的和生活中的困惑与冲突,程默的散文对这种困惑与冲突有所揭示,而且程默让它们都获得了程度不同但都脆弱的和解与平衡。这些和解与平衡只能是脆弱的——世界上没有人能使它们获得牢固的和解与平衡。这种脆弱的和解与平衡有它的重要性:是继续生活下去的必须,也是生存的必需。而许多人生活中的从容,就建立在这种和解与平衡上。看出程默散文中的这一点,就知道程默的散文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有他的分量的。
能使自己的散文达到或者说拥有这些,其实是不容易的。
当然,程默的散文也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或者缺点,例如有的篇章结构有赘余,有的局部语言的使用也值得再考虑。但这些都是假以时日,可望以努力来改进的。
我和程默没有细腻的交往,只知道他大概30出头年纪,出生于农村生活在农村。去年底他来信说他的脑动脉长了几个血管瘤。前些天他又来信说想在做手术前将自己的散文结集出版,希望我能给他写个序——谨以此序祝贺他的散文结集,并祝他手术成功!
篇2:我的梦程我的梦征文
我的梦程我的梦征文
漫漫求学路,茵茵大学梦。十年学涯汗如雨下,愿三年后高考梦想成真。——题记
一、奋斗的日子
初三那些日子,我总是匆匆地上学,又匆匆地回家,匆匆地开始我一天在家的学习。可每当晚八点时睡魔便开始缠身,我开始昏睡,便索性地屈服了睡魔,奔向了我那温暖的小床。房里的灯一直亮着,等待着我的“回归”——醒来。十一点、一点、三点。。。我都从梦里跳了起来,做做解解几道题,又是倒头就睡。终于四点,我奔向了洗手间开始洗漱,这才完全清醒,也便开始了早晨为期3小时的读背任务。学了累,累了睡,睡了醒,醒了学,学了累。。。。。。疲惫的身影却一直在坚持着,坚持着……
二、峥嵘的岁月
那些日子,“颓废,颓废”成了我的.口头禅,我严格地要求自己必须走好每一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为我的中考铺垫,为我的梦想筑基。否则,我那一个个无情的巴掌将在我脸上啪啪响起。挫折一个个,一个个接踵而至,弄得我心惶惶。又看到了周围人过着安闲舒适的生活,而我却为了那个遥远的大学梦而长期奋斗时,我茫然了,我不懂得继续坚持下去是否还有意义。我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力地挣扎。直至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句话——“不要因为旅途的艰难与挫折,使你忘却了梦想的终点站。”不为别的,我选择了重新站起,为厦门大学那美丽的梦,再次疯狂地学习,奔赴中考。
三、欢乐的日子
还是那年的初三,那时而充满欢欣的日子。
记得每次大学梦牵着我走过了风风雨雨后,我迎来了生命中的绚丽彩虹。一次次考试成绩的崛起,一次次由衷的喜悦。记得,在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月考,我的分数已超过了总分的90%。那时我就像是一直快乐的小鸟,蹦来跳去的。因为我终于看到了梦的端倪,我隐约看到了厦门大学在向我招手。我的斗志越涨越高,中考我喜摘硕果,迎来了人生第一场灿烂无比的阳光。
曾几何时,大学梦让我在学涯里不断为之奋斗,为之拼搏,让我悟懂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曾几何时,大学梦让我鼓足了勇气——从失败中站起,也坚定了我挫败踌躇时的脚步;又曾几何时,大学梦牵着我不断超越自我,喜得的欢乐,更是坚定了我对大学梦你的执着追求……
篇3:程易田诗序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程易田诗序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年已晚幕,始为博士①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②;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
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③”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
①博士: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译文:
我生性愚昧无知,知道笃信古道,却不知道迎合时俗;时常惦记着把施恩于百姓作为自己的重任。凡是世人所谓投机取巧、行走捷径而取得成功的,我都不知道他们取得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因此我与达官贵人相背而行,最终没有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或“遇到赏识自己的人”)。隐退而努力学习,游息山野之间,虽然不是有过痛苦,但也不曾有过快乐的`。
我年龄已进入暮年,才开始在黟县担任博士。博士的官位卑下,生活贫穷而没有权势,最为人所轻视、怠慢。而黟、歙邻近,歙县多有英才贤士,注重品行和道义,重视结交朋友。一时的俊杰大多依傍我而相互切磋砥砺,有时高谈当今的事务,挂念生民的忧乐,不禁感慨叹息,面对面歌咏。大概我平生的快乐,没有什么可超过这个了。
程君易田,尤其被人称赞为著材宿彦(德才兼备之士),也早晚跟随着我。他所写的诗歌,措辞朴实而寄寓深远,我曾说他有陶潜的遗风。易田执意尊奉我,我也非常器重易田。虽然这样,我毕竟老了,今年我年龄已七十三岁了,将归乡隐居在枞阳江边。而易田年龄已过四十,却仍然被困在生员(秀才)之列;且家里又贫困,在家乡不足以养活自己,也将到汝阴谋生。心想长期与诸位君子相处,是不可获得的。
共同居住共同研讨,一边弦歌一边诵读,欣欣然而忘记了疲倦。欢聚不久,离散随之而来,我在此大概还能独自快乐吗,不能吗?由于平生未曾有过相处快乐的人,只是因为与诸君子相处而快乐,如今却又因为相聚不能恒久而心生不快乐。回忆独自生活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快乐,但也没有什么不快乐。然而今日的不快乐,是由昔日的快乐而招来的。那造物主对于人,又怎么能使他长期快乐呢?于是,拿来易田的题名为“濠上吟”的诗集,反复咀嚼吟诵其诗,更加赞叹其文章之古朴,与其人之心灵、容貌相符合。我叮嘱他将其诗作板刻成集,用来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或“而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它”)。而我为他的诗集作这样的序。
篇4:第 三 人 参 加 仲 裁 程 序 初 探
第 三 人 参 加 仲 裁 程 序 初 探
摘要:我国的仲裁立法对仲裁程序中可否存在第三人未作明确规定,法学理论界对此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仲裁实践中也是各行其是,从而破坏了法制的统一。一概无条件地允许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或一律不加区分地禁止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的观点和做法都是有失偏颇的,应当有条件地允许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关键词:仲裁;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仲裁作为一种非诉讼的解决民商事争议的方式,是指当事人根据自愿达成的协议,将发生争议的事项,经由一定机构以第三者身份居中作出裁决,从而确定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现代社会,以仲裁方式解决民商事争议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且备受欢迎。仲裁既不同于协商、民间调解等非具法律效力的争议解决方式,也与诉讼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就其本质而言,仲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司法行为,也非行政行为,而是一种“准司法”行为。在仲裁这种解决方式中包含了契约性因素和司法性因素这样两个方面的因素:[1] 基于契约性因素,仲裁手段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并有着诉讼无法比拟的灵活、快捷、经济等优点;而基于司法性因素,又使得仲裁裁决具有与诉讼判决相同的法律约束力。其中,仲裁所包含的契约性因素是其区别于诉讼的根本性特征之一,仲裁基于当事人完全独立的意思自治,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是仲裁程序发生的前提条件。对于仲裁,当事人享有充分的程序选择权和程序自主权。当事人对于是否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以及仲裁机构的选定,裁决过程中的有关程序事项诸如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审理的方式和开庭形式等均取决于当事人双方的共同意愿,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予以强迫。仲裁的契约性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应是当事人通过达成书面协议的方式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因为这既是仲裁机构取得仲裁权受理案件的前提,也是当事人放弃诉权、排除法院管辖的依据,并与各国所实行的或裁或审的制度相协调一致。没有体现当事人共同意愿的仲裁协议,任何一方仅凭自己的单方面意愿都不能将争议提交仲裁,仲裁机构也无权就该争议作出裁决。“当事人意思自治是整个仲裁制度的起点和基础。”[2]
仲裁程序中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是基于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而参加仲裁程序的当事人,他们都是基于签订的属其真实意思表示的书面仲裁协议而实现其以仲裁方式解决权益争执的意愿。司法实践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对于那些对仲裁当事人的争议标的提出部分或全部的独立请求,并申请参加仲裁的第三人或者对仲裁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标的没有独立的实体权利,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申请参加或由一方当事人要求仲裁庭追加的第三人,仲裁庭可否允许其参加当事人之间正在进行的仲裁程序,也就是说,仲裁程序中可否存在第三人。对此我国的仲裁立法未加以明确规定 ,从而导致了仲裁实践中的做法不一。法学理论界对于仲裁程序中的第三人问题也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为便于查明案件全部事实,彻底解决纠纷,并避免由于把两个相关联的仲裁请求分开审理而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决的情况发生,仲裁庭有权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追加第三人或接受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的请求。并将仲裁程序中第三人的概念定义为:对仲裁当事人的争议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参加到仲裁程序中的人。[3]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仲裁是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的,仲裁庭对案件的审理限于当事人同意的范围,仲裁庭有权决定当事人的请求是否成立,但无权追加所谓第三人或接受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的请求[4]。
分析比较上述两种关于仲裁程序第三人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不加区别和限制地允许第三人参加他人已经开始的'仲裁程序,仲裁庭未经当事人或第三人同意就决定追加第三人,便剥夺了当事人的自主权,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且往往导致仲裁裁决执行方面的困难,原当事人或第三人可能以未订有仲裁协议为由申请人民法院不予执行或撤销仲裁裁决。因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71条之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或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仲裁裁决,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执行。第二种观点是一律禁止第三人参加他人之间已经开始的仲裁程序,这又势必影响到纠纷处理的简捷、经济。因为第三人没有参加仲裁程序,仲裁裁决则对其不发生法律效力,裁决生效后认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第三人如果就同一争议事实提起诉讼,就须对已经生效的裁决重新审理,从而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并且第三人没有参加仲裁程序也不利于仲裁庭全面查明案件事实,不利于争议得到及时彻底地解决以达到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由此可见,一概无条件地允许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或一律不加区分地禁止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的观点和做法都是有失偏颇的。从第三人参加民事诉讼的目的来看,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益,即无论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都涉及到是否将依法享有一定的民事权利或承担一定的民事义务。仲裁程序中涉及到的第三人,其参加仲裁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益。如果一概禁止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如前所述将不利于纠纷的简捷、经济解决,不便于查明案件事实,彻底解决纠纷,无益于保护仲裁当事人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可能导致对两个相关联的案件因分开审理而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决的情况发生。再说,仲裁程序实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根本目的还在于保证迅速、公正地解决争议。既然如此,如果允许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更易于达到这一目的,从根本上说,就可以认为允许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一致的。另外,考察世界各国的仲裁立法,也并非没有规定仲裁程序第三人的立法例。1986年的荷兰民事诉讼法典第1045条对仲裁程序中的第三人就有这样的规定:“1、根据与仲裁程序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的书面请求,仲裁庭可以允许第三人参加或介入程序,仲裁庭应毫不迟疑地将一份请求发送给当事人;2、声称第三人应予赔偿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将一份通知送达第三人,另一份通知应毫不迟疑地发送给仲裁庭和其他当事人;3、如果第三人根据他与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之间的书面协议参加仲裁,其参加介入或联合索赔权由仲裁庭听取当事人意见后许可;4、一经准许参加,介入或联合索赔,第三人即成为仲裁程序中的一方当事人。”然而由于第三人没有参与订立仲裁协议,没有明确表达将争执的法律关系交由仲裁机构裁决的意愿,虽然该第三人对他人之间争议的仲裁事项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无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都不应将其直接当然地纳入仲裁程序中,仲裁庭没有理由未经当事人和第三人明确同意而直接追加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因为该种做法违背了自愿仲裁原则。没有订立仲裁协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无论其与已开始的仲裁事项有何种关系,在其没有明确表达仲裁意愿及没有取得原仲裁当事人的同意之前,都不能当然成为仲裁程序的当事人(即作为仲裁程序中的第三人)。如果仲裁庭在仲裁过程中发现该仲裁事项有涉及到第三人的情形,且确有必要追加第三人参加仲裁,可建议仲裁当事人(指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和第三人在自愿基础上共同达成一个仲裁协议,然后有仲裁庭根据该协议一并处理他们之间的争议。在第三人以书面形式申请
参加已经开始的仲裁程序的情形下,如果本诉当事人(指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未有书面明确表示反对者,则该第三人可以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或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已经开始的仲裁程序。因为第三人以书面申请参加他人已经开始的仲裁程序,说明其自愿接受仲裁管辖,自愿放弃以其他方式解决纠纷的权利,体现了意思自治。且本诉当事人没有明确的书面异议,可视为他们和第三人之间已达成了一个默示的仲裁协议,共同意愿接受该仲裁庭管辖,共同意愿接受其仲裁裁决约束。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如果只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书面要求追加其参加仲裁,在该第三人没有书面异议的情况下,则可将其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其理由也在于对申请追加不明确表示反对并参加到仲裁程序中来的第三人可视为其与原仲裁当事人已达成了默示的协议。又因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只与其中一方当事人有着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与另一方当事人比较而言关系不如这样密切,因此只要他同与其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一方当事人达成默示(或书面明示)协议即可参加到已开始的仲裁程序中。同样,如果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书面表示参加仲裁,只要与其有着法律上利害关系的那方当事人不明确表示反对,他即可作为第三人参加到已开始的仲裁程序而享有当事人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如果第三人与当事人之间不能达成仲裁协议,或者第三人申请参加仲裁程序而本诉当事人书面表示反对,或者本诉当事人要求追加第三人,而该第三人明确表示反对,可以将第三人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纠纷另案处理,也即或者由他们在本诉仲裁之外另行达成仲裁协议后申请仲裁,或者通过诉讼程序处理争议事项。对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的仲裁案件,仲裁庭必须合并审理,一并作出裁决。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的仲裁案件,仲裁庭应先解决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纠纷,然后再解决无独立请求的第三人与同他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但在一般请况下,仲裁庭无须裁决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履行一定的义务,因为仲裁庭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所作出的裁决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具有预决效力,该第三人可以根据仲裁庭的裁决结果判断自己的责任大小并由此作出行为选择。
仲裁程序中的第三人问题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讨,也需要在立法上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使仲裁制度更趋完善。法院对于因涉及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的裁决也因分清情况,区别对待,不可一概予以撤销抑或承认,从而通过司法对仲裁的监督和支持,使仲裁更好地发挥其作为一种争议解决方式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扬荣新.仲裁理论与实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2-3.
[2]江伟.当事人意思自治与现代仲裁法[J].法学杂志,1997,(1).
[3]谭兵.中国仲裁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128
[4]黄进.仲裁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04.
篇5:“乡愁乡建乡情乡愿”征文:读散文集《乡音乡情》有感
读成散文集《乡音乡情》有感而发
古往今来,故乡在以根文化为主要精神的国人眼里,是一种难已割舍的情感,这份感情融入文化血脉,随着岁月的增长日益浓郁;这份感情铭刻在心底,离家越远便越发沉重。是呀,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而故乡的面貌却总是那样熟悉而又陌生!多少故人已老去、多少往事已成烟云、多少物件不再拥有、多少风景只能永远珍藏在记忆之中。“江山有代新人出”,这是事物变革的发展规律,谁也无法阻挡,但那份醇厚的乡土之情和故乡之恋,始终萦绕在心头,令人难以忘怀,正如作者所言“随着年龄的增大,故乡的人物事件在我的记忆影像里越发清晰、鲜活、丰满……”。
深夜,寂静无声,手捧成新平同志的散文集《乡音乡情》(湖南人民出版社12月出版),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鼻而来,作者以细腻的眼光、独到的视角和充满“泥土味”的语言在时间幽深隧道里,收集了关于故乡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蕴含农村生活情调的柔美温馨画卷,故乡的那些人、事、物、景又鲜活地浮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体验到了那种久违的童时乐趣,那种铭刻在记忆深处的乡村风景,还有那种淡淡的乡愁。
白衣港是养育作者的故乡,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一个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这里“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也是一个饱受旱涝侵袭的地方,这里“天晴三天盼下雨,下雨三天涨大水。”正是这样一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群勤劳、善良、纯朴、坚韧的中国农民,他们深深地挚爱着这片肥沃的土地,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作同命运顽强抗争,演绎出一幕幕感天动地的人间活剧。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风土人情、这里的轶闻趣事,让人觉得是那么熟悉、那么亲近、那么让人感怀,那么使人眷恋。
通读完整部作品,首先打动人心的是作者故乡中的人物,一切都是那么原汗原味。作者对人物的刻画细腻而传神,尽管都是些普通老百姓,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没有曲折缠绵的儿女情长,但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却构成生活在湘南大地上一个个农民的缩影。《乡音乡情》共收辑了26篇描绘白衣港乡亲的`文章。这里有老中医、乡村木匠、篾匠、乡邮员、摆渡工、蹲点干部;有留守娃、半边户、乡下知青、民办老师;有南山大叔、哑表哥、玉英婶、罗锅叔等。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了对乡亲们的一往情深,读来催人向上,让人心头为之一振,如淡泊名利、识才、爱才的许台长;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阳书记;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向老师。也有不少文章读来让人心头沉重,嘘唏不已,如南山大叔,一个富有才气、仪表堂堂、心地善良的“乡间人才”,落寞的身子消失在夕阳里;多情的辣妹子湘兰为了寻找那份真挚的爱情而魂断湘江边;还有哑表哥、玉英婶、顺秋娘等弱势群体的不幸遭遇,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坎坷、世道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公。在他笔下,不管世道如何变化,农民身上最本真、最善良、最朴实、最美好的东西从来没消失过。这种淳朴自然的乡村人物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次,撞击读者心扉的是作者故乡的农耕场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生活场景渐渐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乡音乡情》中农事章节较好的保存了这份记忆。作者对故乡农事进行了抢救式的挖掘,再现了当年那些灰尘弥漫、热汗淋漓的劳动场面,唤醒了大家的亲切美好回忆,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作者有过多年农村生活经历,对繁重的农活有过切身的体验,并进行过细致的观察,深藏在记忆之中,多年后诉于笔端,活灵活现,读他关于农事的文章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的话说:“浸种育秧、开秧门、车塘水、‘双抢’……娓娓道来,何等飘逸洒脱,何等意气扬扬,
”就像一个“老农”在拉家常,充满了农村劳作的艰辛,同时又饱含着劳动的乐趣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在农村摸爬滚打了20余年,也许正是长期生活在农村,才能将这些原汁原味的家乡土话和民间谚语引用到文章中,仿佛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韵味。“种好一垄秧,秧好半年禾”体现了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春田日插日,夏田时争时”体现了珍惜时间抓住机遇的重要性;“乡里乡亲,伤着骨头连着筋”体现了邻里乡亲互帮互助之情;“辛苦插秧满稻田,低头看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才是道,虽是退步却向前”体现了当农民的坚韧与豁达……
再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那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细读《乡音乡情》中的一些章节,让人有当年贺敬之《回延安》的那种感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作者对故乡美景的描绘勾起许多人对家乡的回忆,在国人心中自己的故乡也何尝不是如此这般美丽动人!岁月沧桑,思念如影相随。《告别故乡的码头》、《我遥远的小县城》、《那日渐消逝的农耕图景》、《远去的帆影》这些篇章隐寓着逝者之不可追,古树、古井、古镇、古校、古渡、古洞这些美景无不暗示着昔日的辉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白衣港那千级码头就是古镇的灵魂之所在,是作者人生的起点,第一次去县城,第一次坐乌蓬船,第一次看着父辈们背着纤绳负重前行……那热闹非凡的大源古渡口、那人声鼎沸的大浦古街、那古朴安祥的萱洲古镇、那书声琅琅的平里古校……故乡的印象在作者心中是如此的娇艳无比、温柔如水,被一些读者称为“诗意化的历史”,为当代青少年的“最佳精神粮食”。这种充沛的诗意和绵密的物象传达着作者对于生命的独特体验。
时光总在流逝,生命仍在继续,然而故乡在记忆中不断模糊,故乡在不断沦陷,不仅是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更重要的是农村传统文化日渐凋零。在这激变的时代中,农村日益“空心化”,大批的农村人“逃离”黄色的土地与宁静的田园,进入繁华而喧嚣的城市。在城市不断崛起的同时,农村日渐衰落,昔日那“男耕女织”的田园图景日渐消逝,读《乡音乡情》就能深刻体会到作者这种失落和忧思。作者在农村所经历的许多童年趣事,如拜月亮、捞鱼虾、扯猪草、拾爆竹等对当今许多乡村儿童来说早已闻所未闻,就是拜年、划龙舟、耍龙灯等传统习俗也日益淡化。正如作者文中所言,“‘耍龙灯’仅仅留存在中年人的记忆中,孩子们只能从电视中看到耍龙舞狮的场景,却不知道白衣港龙灯队昔日的辉煌”(《耍龙灯》)。在浮躁心态、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农村的人情味也日益淡薄,当年拜年的那种热闹场面难以见到了,以至作者感怀,“真想回到那梦幻般的童年,与父老乡亲们一道走村串户,一路说笑,彼此交融,享受农家那种特有的乡情与温馨”(《拜年》)。
“月是故乡明,情是故乡深。”在当今大变革的时代,如何让农村重拾那份安宁祥和的氛围是当前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们的共同愿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作者的叹惋与沉思弥足珍贵”。在现代化背景下,冀望于回归小农经济已不现实,在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下,“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虽然将蓝图变为现实依然任重道远,但乡间田野春意正浓,美好前景值得期待,这也许是作者写《乡音乡情》一书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篇6:在VB 应 用 程 序 中 控 制Win95 的 启 动VB
在VB 应 用 程 序 中 控 制Win95 的 启 动 新 疆 钢 铁 集 团 公 司 自 动 化 技 术 公 司 王 卫 ---- 在 用Visual Basic 编 写Win95 应 用 程 序 时, 有 时 可 能 希 望 由 程 序 来 控 制 计 算 机 的 启 动 功 能, 比 如 当 应 用 程 序 对 系 统 注 册
在VB 应 用 程 序 中 控 制Win95 的 启 动
新 疆 钢 铁 集 团 公 司 自 动 化 技 术 公 司
王 卫
---- 在 用Visual Basic 编 写Win95 应 用 程 序 时, 有 时 可 能 希 望 由 程 序 来 控 制 计 算 机 的 启 动 功 能, 比 如 当 应 用 程 序 对 系 统 注 册 表 作 了 修 改 后 需 要 重 新 启 动Win95,
---- 那 么, 如 何 在 应 用 程 序 中 控 制Win95 的 启 动 呢 ? 由 于Visual Basic 自 身 没 有 提 供 相 关 的 命 令 和 函 数, 我 们 只 好 求 助 于Windows API 函 数ExitWindowsEx, 调 用 该 函 数, 我 们 可 以 完 成 重 新 启 动、关 机、强 制 关 闭 所 有 应 用 程 序 或 重 新 登 录 等 操 作, 下 面 是 该 函 数 的 函 数 声 明:
Declare Function ExitWindowsEx Lib
“user32” (ByVal uFlags As Long,
ByVal dwReserved As Long) As Long
---- ExitWindowsEx 函 数 有 两 个 参 数, 其 中 第 二 个 为 保 留 参 数, 第 一 个 参 数uFlags 用 来 决 定 调 用 函 数 时 的 具 体 动 作, 可 能 的 取 值 和 含 义 见 下 表:
U flags的值含义
0 重新登录
1 关闭计算机
2 重新启动
4 强制关闭所有应用程序
---- 下 面 以 一 个 小 程 序 为 例, 介 绍 如 何 在 程 序 中 控 制Win95 的 启 动:
---- 新 建 一 个 工 程, 添 加 一 个 普 通 窗 体Form1, 在 窗 体 上 放 置 一 个Frame. 控 件Frame1、一 个 命 令 按 钮 控 件Command1 和 一 个 包 含4 个 元 素 的 选 项 按 钮 控 件 数 组Option1,
再 给 工 程 添 加 一 个 代 码 模 块Module1, 在 其
---- 中 写 上 如 下 的 声 明( 注 意ExitWindowsEx 的 函 数 声 明 必 须 写 在 一 行 上):
Public Const LOGOFF = 0
Public Const SHUTDOWN = 1
Public Const REBOOT = 2
Public Const CLOSEPROGRAMES = 4
Declare Function ExitWindowsEx Lib “user32”
(ByVal uFlags As Long, ByVal dwReserved As Long) As Long
在窗体Form1的代码模块中编写
Command1的Click事件过程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How As Long
If Option1(0).Value = True Then
How = LOGOFF 注释:选择了重新登录
ElseIf Option1(1).Value = True Then
How = REBOOT 注释:选择了重新启动
ElseIf Option1(2).Value = True Then
How = SHUTDOWN 注释:选择了关闭计算机
Else
How = CLOSEPROGRAMES 注释:选择了关闭所有程序
End If
Call ExitWindowsEx(How, 0) 注释:执行操作
End Sub
---- 按 下F5, 运 行 本 程 序, 选 择 某 个 功 能, 然 后 按 下 确 认 按 钮, 嘿 ! 不 错 吧。 本 程 序 用Visual Basic 5.0 编 写, 在Pwin95 和Pwin97 环 境 下 运 行 正 常。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 默评范文
★ 毕淑敏散文集
★ 张爱玲散文集
★ 席慕容散文集
★ 张晓风散文集
★ 冰心散文集
★ 周国平散文集
★ 丰子恺散文集
★ 汪曾祺散文集
★ 季羡林散文集
程默散文集序征文(集锦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