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中华历史成语故事经典

时间:2023-02-21 04:00:32 作者:波波龙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波波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马的中华历史成语故事经典,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马的中华历史成语故事经典,希望大家喜欢!

篇1:马的中华历史成语故事经典

关于马的中华历史成语故事【经典】

1、指鹿为马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故事】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2、按图索骥

【出处】唐·张|《朝野佥载》卷六

伯乐令其子执《马经》画样以求马,经年无有似者。归以告父,乃更令求之,出见大虾蟆,谓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而不能具。”伯乐曰:“何也?”对曰:“其隆颅跌目脊郁缩,但蹄不如累趋尔。”伯乐曰:“此马好跳踯,不堪也!”子笑乃止。

【故事】

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心中思量:“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

3、牝牡骊黄

【出处】《列子·说符》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g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故事】

4、的卢救主

【出处】《世语》

刘备屯兵樊城,时荆州刺史刘表礼焉,然不甚信用。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等欲因取备。备觉之,佯如厕,潜遁去。其所乘马名“的卢”。备骑“的卢”走堕城西檀溪水,溺不能出。备亟曰:“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以过水。

【故事】

刘备在樊城驻扎兵马,这时荆州刺史刘表对他很有礼貌,然而刘备不怎么相信。刘表曾经邀请刘备去赴宴,他手下蔡瑁等人想要就此杀掉刘备。刘备觉察到了,假装上厕所,悄悄逃走了。他所骑乘的马名字叫做“的卢”。刘备骑着“的卢”逃跑时掉进了城西的檀溪河里,出不来了。刘备着急地说:“的卢啊,的卢啊!今天危险了!你要努力啊!”“的卢”就一下跃起三丈,于是得以渡过檀溪河水。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地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

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地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观察他所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篇2:《游刃有余》中华历史成语故事

《游刃有余》中华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著名的厨师叫庖丁。一天,魏惠王来看他宰牛,只见庖丁手起刀落,毫不费力地把牛的骨头和肉分解开来,全身的动作和刀的声响,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

魏惠王十分佩服地问道:“你的技术这样高超,是因为刀子磨得很快吧?”

庖丁笑笑说:“一般宰牛人用的刀子,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经常碰到骨头。一个宰牛能手可以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只用刀来割肉。可是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了,还像新刀一样锋利。为什么呢?刀刃是非常薄的,而肉和骨头中间有一条缝,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肉就会一块块地落下来。不过,碰到复杂的结构时,我也总是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敢马虎,动作很慢,下刀很轻,小心翼翼,直到完成全部的工作。”

魏惠王听罢,点点头赞赏地说:“说得好,从你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游刃有余”原本是说刀刃在骨缝之间移动,还绰绰有余,用以形容庖丁技术的高超。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办事很有把握,非常熟练,解决困难轻松利落。

词语辨析

成语性质:褒义词

近义词:挥洒自如、滚瓜烂熟、炉火纯青、得心应手、登峰造极、心手相应、驾轻就熟

反义词:捉襟见肘、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英文翻译:To do a job with skill and ease; to handle a difficult task with great ease

示例一:如果你能够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那么你做起事来就游刃有余了!

示例二:处理己事,游刃有余,乃是智者。

示例三:他经验丰富,办起事来总是游刃有余。

示例四:曹禺《胆剑篇》第二幕:“她已经完全掌握了吴宫的规则,应对进退,游刃有余了。”

示例五:茅盾《子夜》十七:从前他们又要办厂,又要做公债,也居然稳渡了两次险恶的**,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游刃有余。

典故

从前,梁惠王有一个厨师,他的名字叫庖丁,以宰牛的技术很高明而闻名。有一天,梁惠王去看他解牛,技术十分娴熟,进刀之迅速,出刀之利落,都让梁惠王看了以后极为赞叹。梁惠王问他为何如此神奇,他说:“我的技术高超,不只是因为熟练,而是由于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摸清了牛的骨骼结构,所以,我这把刀虽然用了十九年,解剖的牛已有几千头,可是刀口还是像新磨过的一样锋利。因为牛的骨节之间是有间隙的,而刀刃是磨得很薄的,用很薄的刀刃来分解有间隙的骨节,当然是宽绰而有余地的了。”见《庄子。养生主》这里借用这个成语比喻有了好的工匠,就算要修建很大的宫殿,很高的楼台也很轻易而毫不费事。现比喻干某事极其熟练。

庄子说的游刃有余的意思并非单指非常熟练,“以无厚而入有间”的含义,颇有见缝插针的变通之意,用之于生活学习之中,又颇有循序渐进的意味,比如整理一堆琐碎杂乱的难题,先把那些自己能看懂理顺的东西处理干净,顺势而为,剩下的难题也自然就不是问题了。庄子的思想乃是顺其自然的道家思路,游刃有余四字更是得其精要,不着急,不慌乱,以己之“无后”入彼之“有间”,自然就看似行云流水,熟练无比。只将其理解为做某一样事情非常熟练,不免浪费了这一番好道理。

篇3:有关马的成语故事_历史故事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_历史故事大全

车水马龙的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 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 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旭。 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 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 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 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 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 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旭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 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说,今年所以大 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者路呢?” 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 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相关阅读

有马字的成语

[马足龙沙]: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马足车尘]:比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马捉老鼠]:比喻瞎忙乱。

[马壮人强]:犹言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马仰人翻]:形容极忙乱或混乱的样子。

[马咽车阗]: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

[马水车龙]:犹言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马瘦毛长]: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马首欲东]:指东归;返回。

[马首是瞻]: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马上墙头]: 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马上看花]: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马上功成]:指凭武功建国。

[马上房子]: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马上得天下]:喻指武功建国。

[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马如游鱼]: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同“马如游龙”。

[马如游龙]: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马如流水]:形容人马熙攘。

[马去马归]:比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马前小卒]:卒:兵;走卒。旧指在车马前头供使唤奔走的人。现多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马前泼水]: 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马牛其风]:指马、牛奔逸。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马牛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马面牛头]: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马毛o磔]:o,同“猬”。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马马虎虎]: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马鹿易形]: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马鹿异形]: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马龙车水]: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马空冀北]: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

[马角乌头]: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角乌白]: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迹蛛丝]: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马工枚速]: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

[马革盛尸]: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篇4:中华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2015

1.瓜田李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典故: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2.老马迷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恒公率军出征,却在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马才能平安回国。从此,齐国上下对这匹识途老马倍加宠爱,渐渐地,老马迷失了自我。它常这样想,原来我有如此异能,我可是匹宝马啊!老马陷入了自我陶醉中。

过了一个月,齐恒公再次出征,为了防止迷路,齐恒公又带上了这匹老马。老马得意极了,把头抬得高高的,连正眼也不瞧那些战马一眼。不出齐恒公所料,途中又遇大雾,只好就地扎营。因大雾久久不散,粮食也吃完了,齐恒公只好率人回城取粮,又把老马牵了出来,让它带路。老马心想:我有异能,肯定能带大王回去。于是,老马随便选择了一条路,扬蹄前行,不料走了几个时辰,却发现是条死路。齐恒公怒极之下,一刀杀了老马。原来老马太骄傲,没有在沿途做下标记,因此迷了路。

老马刚醒悟,已是含泪于九泉之下了。

人随着岁月的跟跌,环境的变迁会有所变化,但是记载在心中的记忆永远不会流逝!自己的路和那份责任将有意识的指引我们前进。

3.海角天涯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

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

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释义为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或者事物的尽头。

篇5:中华经典成语故事

1、三顾茅庐(刘备)

[释义]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 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辨形] 庐;不能写作“芦”。

[近义] 礼贤下士

[反义] 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用法] 用作褒义。有时可用于讽刺某些人摆架子;一次两次请不来。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1)刘厂长~;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

(2)新任厂长~;终于把他请出来当总工程师。

[英译] call on sb。 repeatedly

中华成语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中华古代成语故事精选

经典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爱屋及乌

有名的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中四字成语故事

著名的历史成语故事

马的中华历史成语故事经典(锦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马的中华历史成语故事经典,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