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神里绫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最美的对视的阅读答案,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最美的对视的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对视》阅读答案
有一天,萌萌望着我,忽然说:“妈妈,你的眼睛中有我。”
接着,他又问:“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于是,我望着他说:“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
“知道。”我说,“你聪明,顽皮,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还做鬼脸儿……”
“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此想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阅读思考
1、短文中不少句子里用了“眼中”、“眼里”、“眼睛里”。这些词语有两中意思:①就是视觉器官的眼睛里;②有“心目中”的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中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条:
(1)妈妈,你的`眼中有我。(答案) (2)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答案)(3)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答案) (4)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答案)(5)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答案) (6)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着别人(答案)
2、短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母子对话。第二部分写由对话引起的联想,点明中心。第三部分表达作者真诚的希望。请根据提示,用“‖”在原文中分段。
3、作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这一点”指什么?对作者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一点指:答案理解:比如说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觉得那是很有意义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或许在别人眼中就不是那么想的。
4、读了这篇含义深刻的小散文,你明白了什么?
篇2:对视阅读答案
对视
有一天,萌萌望着我,忽然说:“妈妈,你的眼睛中有我。”
接着,他又问:“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于是,我望着他说:“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
“知道。”我说,“你聪明,顽皮,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还做鬼脸儿……”
“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此想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1、短文中不少句子里用了“眼中”、“眼里”、“眼睛里”。这些词语有两中意思:①就是视觉器官的眼睛里;②有“心目中”的意思。
请你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中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条:
(1)妈妈,你的眼中有我。( )
(2)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
(3)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
(4)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
(5)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
(6)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着别人( )
2、作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注视这一点,那该多好。句中“这一点”是指什么?对作者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读了这篇小散文,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
1、短文中不少句子里用了“眼中”、“眼里”、“眼睛里”。这些词语有两中意思:①就是视觉器官的眼睛里;②有“心目中”的意思。
请你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中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条:
(1)妈妈,你的眼中有我。(①就是视觉器官的眼睛里)
(2)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①就是视觉器官的眼睛里)
(3)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①就是视觉器官的眼睛里)
(4)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②有“心目中”的意思)
(5)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②有“心目中”的意思)
(6)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着别人(②有“心目中”的意思)
2、作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注视这一点,那该多好。句中“这一点”是指什么?对作者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一点指的是时时刻刻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子。如果我们能够时刻注意到我们在别人眼里的自己,那么我们就会把别人当标尺来衡量自己,那么对自己将是很大的提高,和完美。
3、读了这篇小散文,你明白了什么?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缺点,很多不足之处,如果我们在做事,对人之前能够看到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子,那么我们做事的结果将是完美的。
[对视阅读答案]
篇3:《最美的对视》阅读答案
孙道荣
(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6)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x~.JL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9)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10)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O.5克的挚爱”。
(11)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12)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13)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14)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15)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9月17日《黄山日报》)
17.结合第(6)~(9)段中某一具体细节,说说母亲这个“最美的人”身上体现出的美德。(5分)
答:
18.体会本文用“0.5克的挚爱”指代“眼角膜”的深层含义。(5分)
答:
19.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像,试将“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6分)
答:
20.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
篇4:《最美的对视》阅读答案
17.早在六年前,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 (1分)老母亲死活不肯答应做白内障手术;(1分)老母 亲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分)这些细节表现了母亲热心公益、关心他 人,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 文章细节的分析。第⑥〜⑨段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要找出与母亲相关的细节进行分析。
18.“ 5克”是眼角膜的重量,(1分)“挚爱”是深 爱,(1分)两者之间形成了反差,写出了母亲捐献“眼角膜”精神的伟大。(3分)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深层含义,“5克”极言其轻,而“挚爱”又是深爱。“让5克 的挚爱”和“眼角膜”表达的意思相同,将两词替换进行 比较后就能感受到它们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19.示例:妈妈,如果您在九泉之下有知,您应该感到欣慰,您的眼睛复活了,您让这个男孩重见了光明,看到了这缤纷的世界。您的眼睛永远地亮着呢。(6分) 解析:此题考査分析、想像能力。人物的动作神态是人物心理的具体表现,解答时先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凝望”和“热泪盈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然后用描写的方法将这一心理描述出来。
20.照座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1分) 再次点题,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旨,(2分)突出了母亲令人可敬的品质,是“最美的人”。(2分)解析: 此题考査文中重点段落的作用。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一般是总结前文、呼应开头,照应题目;内容上是揭示主旨、突出中心等,要联系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篇5:《最美的对视》语文阅读和答案
《最美的对视》语文阅读和答案
(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6)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x~.JL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9)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10)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O.5克的挚爱”。
(11)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12)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13)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14)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15)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 9月17日 《黄山日报》)
17.结合第(6)~(9)段中某一具体细节,说说母亲这个“最美的人”身上体现出的美德。(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体会本文用“0.5克的挚爱”指代“眼角膜”的深层含义。(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试将“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早在六年前,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 (1分)老母亲死活不肯答应做白内障手术;(1分)老母亲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分)这些细节表现了母亲热心公益、关心他 人,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 文章细节的分析。第⑥?⑨段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要找出与母亲相关的细节进行分析。
18.“ 5克”是眼角膜的重量,(1分)“挚爱”是深 爱,(1分)两者之间形成了反差,写出了母亲捐献“眼角膜”精神的伟大。(3分)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深层含义,“5克”极言其轻,而“挚爱”又是深爱。“让5克 的挚爱”和“眼角膜”表达的意思相同,将两词替换进行 比较后就能感受到它们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想像能力。人物的动作神态是人物心理的具体表现,解答时先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凝望”和“热泪盈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然后用描写的方法将这一心理描述出来。
20.照座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1分) 再次点题,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旨,(2分)突出了母亲令人可敬的品质,是“最美的人”。(2分)解析: 此题考査文中重点段落的作用。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一般是总结前文、呼应开头,照应题目;内容上是揭示主旨、突出中心等,要联系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篇6:最美的对视的阅读答案
最美的对视的阅读答案
最美的对视的阅读答案
(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6)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x~.JL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9)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10)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O.5克的挚爱”。
(11)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12)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13)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14)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15)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 209月17日 《黄山日报》)
17.结合第(6)~(9)段中某一具体细节,说说母亲这个“最美的人”身上体现出的美德。(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体会本文用“0.5克的挚爱”指代“眼角膜”的深层含义。(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试将“她”此刻的出来。(不超过6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早在六年前,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 (1分)老母亲死活不肯答应做白内障手术;(1分)老母亲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分)这些细节表现了母亲热心公益、关心他 人,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 文章细节的分析。第⑥?⑨段中有许多细节,要找出与母亲相关的细节进行分析。
18.“ 5克”是眼角膜的重量,(1分)“挚爱”是深 爱,(1分)两者之间形成了反差,写出了母亲捐献“眼角膜”精神的伟大。(3分)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深层含义,“5克”极言其轻,而“挚爱”又是深爱。“让5克 的挚爱”和“眼角膜”表达的意思相同,将两词替换进行 比较后就能感受到它们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19.示例:妈妈,如果您在九泉之下有知,您应该感到欣慰,您的眼睛复活了,您让这个男孩重见了光明,看到了这缤纷的世界。您的眼睛永远地亮着呢。(6分)
篇7:最美的对视阅读题及答案
孙道荣
①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②站在她面前的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③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眼角膜,得以重见光明。
④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⑤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⑥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⑦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摸摸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医院做白内障手术,说这是个小手术,可能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到了医院却又死活不肯做手术了。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看得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在场的眼科医生完全怔住了,他们被老人的固执己见感动了,没有像对待其他固执己见的病人那样,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耐心地给老人解释做白内障手术不会损伤眼角膜。老人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⑧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母亲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们悲痛之中也许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自己的捐献心愿。
⑨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永远地走了,走得平静,走得安详,走得圣洁。
⑩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
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6.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下面的侧面描写对表现老人有什么作用?(3分)
在场的眼科医生完全怔住了,他们被老人的固执己见感动了,没有像对待其他固执己见的病人那样,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耐心地给老人解释做白内障手术不会损伤眼角膜。
(2)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3分)
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17.请紧扣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18.《最美的对视》“美”在文中谁的身上?为什么?结合原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6分)
参考答案:
15.捐献眼角膜的老母亲的女儿与受捐的小男孩相互凝视。
16.(l)用眼科医生的“怔住”“耐心做解释”侧面突出老母亲固执己见要捐献眼角膜的爱心的伟大。
(2)示例l:“深情地凝视”“深深鞠了一躬”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让小男孩深深的谢意与感动。
示例2:“凝视着她,凝视着她”,运用反复的修辞,突出了小男孩深深的谢意与感动。
17.内容上点明文章的主旨,表达对捐献者的无私与受捐者心怀感恩的讴歌赞美;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
18.示例1:美在捐助者老母亲身上,老母亲固执己见地要捐献眼角膜,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示例2:美在老母亲的一对儿女身上,他们支持老母亲的决定,并且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说明他们像母亲一样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示例3:美在受捐助的小男孩身上,他因得到老人的眼角膜而重获光明,向老人的女儿深深鞠躬表明他是知恩图报的人,相信他会把爱心传递下去。
篇8:与一块土地的对视的阅读答案
与一块土地的对视的阅读答案
①我站在风里对着它观望。那是一块棱角分明的土地。父亲耕种的土地,葱绿、翠绿、碧绿、墨绿,深深浅浅,顺着汗流的姿势曲伸、铺展。庄稼们过分自由和幸福,因此过分繁荣,留住了风和时光,轻轻摇晃。
②天高气爽的日子,父亲在向阳的坡地里挖红苕,双臂一抡,锄头吃进土里,再使劲一掀,几块红苕裹在泥块里忽闪着面孔。父亲丢开锄头,弯腰,双手掰开泥块,取出红苕,像给大地接生。幸福得自己快要哭出来。而风挟着鸟影在夕阳中归巢于身旁的那片树林。
③我对红苕的美好记忆来源于由红苕提炼而成的硬实金黄却香甜无比的麻糖。每场赶集,父亲都会带回来一块。我避开弟妹,一个人到村口的田坎上手搭凉棚翘首等父亲归来,那是我儿时最得意的狡猾。由于卖乖而分得一块最大的麻糖,我会在那晚为自已的狡猾偷着乐得睡不着觉。
④祖父的牙齿快掉光了,他把麻糖装进瓷碗里放到锅上蒸成糖水。像饮酒一样有滋有味地抿。这种吃法着实让我在七八岁时羡慕了很久。麻糖多时,我会大块大块痛快地嚼咬。如雷贯耳,地动山摇。麻糖少时,我就舍不得地含着,让甜水流到咽喉,不咽,坚持到最后,再咕咚下去,就甜进心里。在同村伙伴面前,我让麻糖在牙齿间冲撞,左而右,右而左,声音震耳,咣当如擂响一面锣,炫耀得旁若无人。麻糖鼓在腮边时,少说话,嘴角漏风会把糖水漏下去,这时赶快咝咝抽气就能收回。麻糖吃多了。我的龋齿在我七八岁的光景时,就甜掉了。有一颗牙滑进肚里,嘴角淌出血来,我一整天都恐慌却假装沉默,不说一句话。晚上,忍了一天的泪水肆恣流淌在枕边。不知不觉我梦见一条菜花蛇在草丛中偷偷地笑,也在蜕皮,不出半点声音。我的泪水在梦中风干,而曾想复仇的目光在后来的成长岁月中被许多个温馨的月夜溶解。
⑤父亲开始挖井存储红苕。白天黑夜地蹲在井底,我们吊土时顺便吊下去食物。父亲有事了从底下喊一句话,瓮声瓮气的回声从井口冒出来,却变了调。我们把头探进去回应一声,听见声音落到井底。此时骨子里天生的那份对亲情的顾惜和依恋开始滋生我对井的恐惧,我怕父亲不再上来。那种恐惧沿袭至今,无法回避,也从没想过去回避。
⑥太阳落山后,田地里漫开一层淡淡的幽暗。慈悲的'母亲用火柴点燃一堆堆风干的豆梗、玉米秆、海椒秆、红苕藤。它们魂归自然。周围弥散开草木的烟火味,干燥、清香,让我想起凤凰的涅槃,凄美、希冀、激动。青烟从地里扶摇而上,直抵云霄。我站在地里仰酸了颈脖,相信那烟是它们的魂,在轮回中能化成一季春雨再回到这提地里找到它们的前生。晚风急急地在地里打着旋,想尽量多带走一些灰烬。我忽然莫名地想让自已也燃烧在一场风里。
⑦火在灰里还没有熄尽。祖母说这种火灰最好烧洋芋。从火灰中掏出的洋芋,由于滚烫就从这只手翻到那只手。翻来翻去的过程中,洋芋连皮带肉就被吞进肚里,只分把钟的时间,村东边的二叔公被一只洋芋哽死过去。亏得祖父铁锤大的拳头落在他背心,抖出了那只还冒着热气的洋芋。祖母说那是饿极了的日子,肚子是生死之途的唯一进口或出口。生命的脆弱在一只洋芋的大小或吃一只洋芋的快慢中演绎得淋漓尽致。小时,我是多么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苦难,而对于我们,现在依然如此,饥饿的恐惧不过是常挂在祖母嘴边的一阵风,随时都会无声无息地消散。意识中那只洋芋的香味从上一秒持续到下一秒,只是无法抵达今天的鼻孔。
⑧收割后的土地,空旷、恬静、温馨,如一位生产后的母亲,来不及擦拭汗水,脸上就荡漾开微笑。在她面前站久了,有一些东西飘散了出来,它们如花瓣随风,气息的芳香直抵我心深处。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16.你如何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3分)
17.第四段描写了吃麻糖的几种情况?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18.文章第七自然段讲述了村东边的二叔公吃洋芋的故事,作者的意图是什么?(3分)
19.请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段80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5分)
20.你读完本文后,有怎样的感悟?请用两个短语概括,并分别加以简要说明。(4分)
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写我站在风里对着它观望有点出题目的作用,进而运用拟人的修辞来写庄稼,引发作者的回忆,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B.我一整天都恐慌却假装沉默,不说一句话。中的恐慌是我对牙齿掉进肚子里的担忧。
C.我们把头探进去回应一声,听见声音落到井底。此时骨子里天生的那份对亲情的顾惜和依恋开始滋生我对井的恐惧中的恐惧反映我害怕自己掉进井里,同时也担心父亲的生命安全。
D.本文从土地开始抒写,想到在土地上劳作的父亲,既而引出对儿时的回忆,以及祖辈苦难的生活。由物及人,由物及情,土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情感载体。
E.小时,我是多么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苦难,而对于我们,现在依然如此,饥饿的恐惧不过是常挂在祖母嘴边的一阵风,随时都会无声无息地消散。作者意在表明,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饥饿的恐惧早已成为过去。
参考答案
16.内容情感上:选取典型的生活场景,写父亲在向阳的坡地里挖红苕的场景,蕴含深挚的感情,表现了父亲对土地、粮食的热爱。【2分,内容概括1分;情感1分,要明晰情感的对象土地、粮食(红苕也可)没有或不全,不得分】
艺术特色上:运用比喻的修辞,通过动作描写,使父亲挖红苕的场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父亲幸福得自己快要哭出来的情感更加合理。【1分,写出比喻或动作描写其一即可,没有分析不得分】
17.祖父吃麻糖时,我羡慕。麻糖多时,我痛快享受。麻糖少时,我珍惜,舍不得。在同村伙伴面前吃时,我得意炫耀。【2分,吃麻糖的四种情况占1分,写错一种或少一种均不得分;我的四种心理活动占1分,写错一种或少一种均不得分】
18.二叔公急于吃洋芋险些致死与今天我们已闻不到洋芋的香味形成对比,突出了在极度饥饿的日子里,洋芋决定了人们的生存和死亡,突出了土地对人们生存的重要性。【2分,准确答出过去和现在形成对比占1分,分析对比的作用占1分】
而洋芋的香味,我们今天已闻不到,说明了我们对土地的疏远,隐含的作者淡淡的失落以及对土地的眷恋,起到了暗示主旨的作用。【1分,答出暗示主旨,并加以说明得1分】
19.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把土地比作母亲,表达对土地的热爱与感谢。【2分,比喻、拟人1分,作用1分】
在土地上站久了,土地不仅仅是一块可以用来耕耘的土地,更承载和见证了无数亲情。这些亲情和爱,如同花香,温暖感动了我的心灵。【2分,答出土地和亲情的关系得2分,只说出其中一方面得1分】
呼应标题,深化文章主旨。【1分,答出其中之一即得分】
20.【4分,本文内容是关于土地、粮食、亲情、记忆的,与之相关的短语即可酌情给分。只写短语,没有说明匹配,不得分。写为词语的,慎重给分,要仔细揣摩学生表述。】
答案示例:热爱土地,守护亲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土地的感情变得淡漠,多少耕地被侵占,改而建起高楼大厦。现代化的社会,亲情的味道也渐渐变淡。乡村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不能阻止人们奔向大城市的脚步。绝大多数年轻人根本没有经过挨饿的日子,更无法感受土地如母亲孕育生命的伟大。因此,对土地的敬仰与感恩;对亲情的维系与守护,不应该从我们的心中消失。
21.C E 【4分】
篇9:最美的对视阅读附答案
孙道荣
(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6)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x~.JL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9)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10)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
那“O.5克的挚爱”。
(11)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12)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13)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14)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15)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9月17日《黄山日报》)
17.结合第(6)~(9)段中某一具体细节,说说母亲这个“最美的人”身上体现出的美德。(5分)
答:
18.体会本文用“0.5克的挚爱”指代“眼角膜”的深层含义。(5分)
答:
19.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像,试将“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6分)
答:
20.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7.早在六年前,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 (1分)老母亲死活不肯答应做白内障手术;(1分)老母 亲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分)这些细节表现了母亲热心公益、关心他 人,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分析。第⑥?⑨段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要找出与母亲相关的细节进行分析。
18.“ 5克”是眼角膜的重量,(1分)“挚爱”是深 爱,(1分)两者之间形成了反差,写出了母亲捐献“眼角膜”精神的伟大。(3分)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深层含义,“5克”极言其轻,而“挚爱”又是深爱。“让5克 的挚爱”和“眼角膜”表达的意思相同,将两词替换进行 比较后就能感受到它们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19.示例:妈妈,如果您在九泉之下有知,您应该感到欣慰,您的眼睛复活了,您让这个男孩重见了光明,看到了这缤纷的世界。您的眼睛永远地亮着呢。(6分)解析:此题考査分析、想像能力。人物的动作神态是人物心理的具体表现,解答时先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凝望”和“热泪盈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然后用描写的方法将这一心理描述出来。
20.照座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1分) 再次点题,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旨,(2分)突出了母亲令人可敬的品质,是“最美的人”。(2分)解析: 此题考査文中重点段落的作用。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一般是总结前文、呼应开头,照应题目;内容上是揭示主旨、突出中心等,要联系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篇10:最美女孩阅读答案
“这是社会捐赠给我的。你们更需要,快拿着……”
“我不能收,真的不能……”
11月11日,在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因救人被车撞伤的龙口姑娘刁娜在出院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坐着轮椅,去看望被她救下的王园园,把社会各界捐给自己的1万元善款转赠给她。
连日来,23岁的刁娜在滚滚车流中勇救伤者的故事迅速传开,在网上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刁娜的义举,让一场充满着鲜血和眼泪的悲剧,有了温情的结局;受伤者、施救者、肇事者三方因为一场车祸而结缘,他们相互鼓励,共渡难关。这一事件让人们感受到了善良的力量,也激发着全社会向善的力量。
10月23日临近傍晚,山东省龙口市飘起了细雨,骑电动车下班的职工王园园被车撞倒在地,女孩头上、身上都是血,生命垂危,孤独地躺在寒风呼啸的夜幕下……
刁娜和丈夫开车经过此地,看到了倒在路中央的王园园。“这里车来车往,天色已暗,万一过往车辆一不留神可能会再次撞上她……”刁娜不敢多想。为了避免受伤的王园园遭受二次伤害,她和丈夫立刻停车施救,喊话,打手势,指挥过往车辆,拨打120……
几分钟里,10多辆车在刁娜的指挥下绕行。天渐黑,丈夫刚上车去拿提示牌,就听到“砰”的一声,他赶紧下车,发现刁娜被一辆轿车撞倒在地……
受伤女子王园园和刁娜一起被送到医院。经诊断,刁娜右腿严重骨折。伤者王园园虽然脑部、耳膜和肋骨等多处受伤,但因抢救及时,已脱离了生命危险,而刁娜为此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
这起车祸打破了刁娜平静的生活。
“一下子来这么多的媒体,我很不适应。”突然面对数十家媒体的轮番采访“轰炸”,刁娜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说我‘以身挡车’有点过了。”刁娜解释,“当时看到车祸有人受伤后,我站在路中间距离受伤者10多米的地方,疏导过往车辆,防止受伤者再次被碾压,突然一辆吉利轿车要强行超前面的车,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车已经来到我面前了……”
在刁娜的病房,有一位中年妇女跑前跑后地忙活,起初我们以为她是刁娜的亲属,经询问之后才知道,她是肇事者的母亲杜女士。她对记者说:“当时,天阴得厉害,我儿子因对面车开大灯刺眼看不清误撞了刁娜……她伤成这样,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她也很不容易,我们已原谅肇事司机了。”刁娜很平和地对我们说。
王园园的丈夫戴勇业,更是对刁娜的义举感动不已。“刁娜成就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庭。那个时段是车流高峰期,如果不是刁娜,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戴勇业说,他的母亲在家照顾3岁的孩子,他自己要照顾妻子,没有时间天天来看刁娜,但他们永远忘不了刁娜的救命之恩。“这种事情每个人都能做,就看有没有心!”说起将社会善款转赠给王园园时,刁娜再一次重申自己的观点:“我用我的一条腿换了一条命,值了!不需要回报。”
最近一周,刁娜一直在发烧。据医生说,骨折处固定的钢板,要在一年半后才能取出来。目前膝盖部位还在肿胀,按照医嘱,刁娜每天要做两遍康复训练。
“做锻炼时,会疼……老疼了!”“不知什么时候能下地走路,真想穿着高跟鞋去逛街……”
说这些话时,刁娜很不好意思地笑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以人物对话开篇,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
①女孩头上、身上都是血,生命垂危,孤独地躺在寒风呼啸的夜幕下……
②她和丈夫立刻停车施救,喊话,打手势,指挥过往车辆,拨打120……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一组短句描写人物迅速有序的动作,突出了救人场面的紧张急迫。
(3)结合全文,概括“最美女孩”刁娜美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新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联系社会现实和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文章开头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点明主旨,统领全文;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为下文埋下伏笔;④点明环境,渲染气氛;等等。解答本题,既要把握文章具体内容,又要注意题干的限定,分条作答。
【答案】 展示了一个善款转赠的场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2)【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第一句话,要注意分析语境,把握句子的内容及刁娜救人的意义。分析第二句话,要注意句子形式上的特点,本句运用一组短句,节奏感强;动词的频繁使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救人场面的紧张。
【答案】 ①描写了女孩受伤之重、场景之惨;体现出刁娜及时相救的重要性。
(3)【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文章中刁娜救人之前和救人之后的言行都体现出了她的美。考生对其言行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①舍己救人(见义勇为):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不顾自己的安危,用自己的一条腿换来别人一条命。②宽容大度(富有爱心):原谅理解肇事者,把社会捐赠给自己的善款转赠给受害者。
(4)【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从本篇新闻稿件中,我们看到了刁娜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恰恰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大力弘扬和学习的。考生解答本题时,既要考虑文章内容,又要结合社会现实。答案有观点,有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①当今社会,摔倒的老人不敢扶、轧伤的孩子无人救等现象时有发生,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这些善行变得迟疑不决。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冷眼旁观,应像刁娜那样自觉地伸出援助之手,让助人为乐蔚然成风。③当面对事故灾难时,我们应该互相理解、互相救助、共同面对,而不是互相指责、互相埋怨。(意思对即可)
篇11:谁最美阅读答案
谁最美阅读答案
花儿世界要举行盛大的选美比赛,谁都梦想自己成为花儿皇后。
“我一定要做花儿皇后,那时我就会出人头地,高人一等。”牡丹花一边打扮,一边自言自语。她把自己漂亮的裙子全捧了出来,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穿了一层又一层……
“我一定要做花儿皇后,那时我就会被所有的人喜欢,被所有的人赞美。”玫瑰花心里默默地说。她躲在小房子里卷着每一条裙子的边儿,然后又往裙子上拼命洒香水……
“我一定要做花儿皇后,那时我就会成为典雅王国的形象大使,让所有的花儿羡慕得眼睛发红。”水仙花反复研究自己裙子搭配的效果,做着形象大使的美梦……
选美比赛开始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花儿们迫不及待地走出了自己的小房子。
可是,有一种小小的花儿躲在自己的小房子里迟迟不敢出来。原来,她们整天忙着装点绿色的原野,让人们早一点感受春天的气息,自己却顾不上裁剪漂亮的衣服,只有一条既不鲜艳又不美丽的短裙,那么窄,那么小。
听见外面的喧笑声,她们焦急地说:“怎么办?怎么办?”
“我们不参加选美比赛,大家会扫兴的。”小小苦菜花儿异口同声地说,“为了大家的欢乐,为了世界的美丽,我们走出去!”
“一、二、三!”一刹那,千千万万朵小小苦菜花儿铺天盖地缀满枝头,大地气象一新。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牡丹花、玫瑰花和水仙花想当选花儿皇后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小苦菜花儿参加选美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美比赛前,牡丹花、玫瑰花和水仙花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小苦菜花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花儿世界选关比赛的评委,你认为谁最美,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让所有人赞美、羡慕;大家的欢乐,为了世界的美丽。
(2)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躲在自己的小房子里迟迟不敢出来。
2、小小苦菜花,她们选美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更美,而是为了大家的欢乐,为了世界的美丽。
篇12:《最美是百合》阅读答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商店了。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13、请简要概括本文故事情节。(3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1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阿纯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5、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4分)
(1)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2)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
16、小说以“最美是百合”为标题,好在哪里?(4分)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童话》阅读答案
★ 往事阅读答案
★ 《冬天》阅读答案
★ 小时了了阅读答案
★ 千金市骨阅读答案
最美的对视的阅读答案(锦集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