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火宅单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TCP技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TCP技术,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 目录
篇1:TCP技术
电脑性能越好,对散热的要求就越高,散热技术是实现奔腾笔记本电脑的关键技术,1994年东芝宣布了世界第一台采用TCP技术的奔腾笔记本电脑T4900。TCP是指主板自动散热技术,可根据CPU工作的快慢来自动调节散热的需要,
东芝公司还发明了一种新的散热方法--冷板方法,比大多数PC厂商使用的方法散热效率提高6.5倍,1995年5月第一次将冷板方法用于Portege650。目前,东芝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以东芝最新推出的Satellite系列全内置结构笔记本电脑,既没有增加重量,同时也很好地延长了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寿命。
篇2:tcp/ip基础网管技术
tcp/ip协议体系结构简介
1、tcp/ip协议栈
四层模型
tcp/ip这个协议遵守一个四层的模型概念: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和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
模型的基层是网络接口层。负责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帧是独立的网络信息传输单元络接口层将帧放在网上,或从网上把帧取下来。
互联层
互联协议将数据包封装成internet数据报,并运行必要的路由算法。
这里有四个互联协议:
网际协议ip: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寻址和路由数据包。
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同一物理网络中的硬件主机地址。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icmp:发送消息,并报告有关数据包的传送错误。
互联组管理协议igmp:被ip主机拿来向本地多路广播路由器报告主机组成员。
传输层
传输协议在计算机之间提供通信会话。传输协议的选择根据数据传输方式而定。
两个传输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适合于一次传输大批数据的情况。并适用于要求得到响应的应用程序。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了无连接通信,且不对传送包进行可靠的保证。适合于一次传输小量数据,可靠性则由应用层来负责。
应用层
应用程序通过这一层访问网络。
网络接口技术
ip使用网络设备接口规范ndis向网络接口层提交帧。ip支持广域网和本地网接口技术。
串行线路协议
tcp/ipg一般通过internet串行线路协议slip或点对点协议ppp在串行线上进行数据传送。(是不是我们平时把它称之为异步通信,对于要拿linux提供建立远程连接的朋友应该多研究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2、arp
要在网络上通信,主机就必须知道对方主机的硬件地址(我们不是老遇到网卡的物理地址嘛)。地址解析就是将主机ip地址映射为硬件地址的过程。地址解析协议arp用于获得在同一物理网络中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解释本地ip地址(要了解地址解析工作过程的朋友看好了)
主机ip地址解析为硬件地址:
(1)当一台主机要与别的主机通信时,初始化arp请求。当该ip断定ip地址是本地时,源主机在arp缓存中查找目标主机的硬件地址。
(2)要是找不到映射的话,arp建立一个请求,源主机ip地址和硬件地址会被包括在请求中,该请求通过广播,使所有本地主机均能接收并处理。
(3)本地网上的每个主机都收到广播并寻找相符的ip地址。
(4)当目标主机断定请求中的ip地址与自己的相符时,直接发送一个arp答复,将自己的硬件地址传给源主机。以源主机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更新它的arp缓存。源主机收到回答后便建立起了通信。
解析远程ip地址
不同网络中的主机互相通信,arp广播的是源主机的缺省网关。
目标ip地址是一个远程网络主机的话,arp将广播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1)通信请求初始化时,得知目标ip地址为远程地址。源主机在本地路由表中查找,若无,源主机认为是缺省网关的ip地址。在arp缓存中查找符合该网关记录的ip地址(硬件地址)。
(2)若没找到该网关的记录,arp将广播请求网关地址而不是目标主机的地址。
路由器用自己的硬件地址响应源主机的arp请求。源主机则将数据包送到路由器以传送到目标主机的网络,最终达到目标主机。
(3)在路由器上,由ip决定目标ip地址是本地还是远程。如果是本地,路由器用arp(缓存或广播)获得硬件地址。如果是远程,路由器在其路由表中查找该网关,然后运用arp获得此网关的硬件地址。数据包被直接发送到下一个目标主机。
(4)目标主机收到请求后,形成icmp响应。因源主机在远程网上,将在本地路由表中查找源主机网的网关。找到网关后,arp即获取它的硬件地址。
(5)如果此网关的硬件地址不在arp缓存中,通过arp广播获得。一旦它获得硬件地址,icmp响应就送到路由器上,然后传到源主机。
arp缓存
为减少广播量,arp在缓存中保存地址映射以备用。arp缓存保存有动态项和静态项。动态项是自动添加和删除的,静态项则保留在cache中直到计算机重新启动。
arp缓存总是为本地子网保留硬件广播地址(0xffffffffffffh)作为一个永久项。此项使主机能够接受arp广播。当查看缓存
关 键 字:网管技术
篇3:TCP/IP协议
TCP/IP协议介绍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篇4:TCP/IP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象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
2. TCP
如果IP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TCP层。TCP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况下使用TCP(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但使用UDP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
3.UDP
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对于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使用UDP的服务包括NTP(网落时间协议)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骗UDP包比欺骗TCP包更容易,因为UDP没有建立初始化连接(也可以称为握手)(因为在两个系统间没有虚电路),也就是说,与UDP相关的服务面临着更大的危险。
4.ICMP
ICMP与IP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准确的路径,而‘Unreachable’信息则指出路径有问题。另外,如果路径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连接‘体面地’终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于ICMP的服务。
5. TCP和UDP的端口结构
TCP和UDP服务通常有一个客户/服务器的关系,例如,一个Telnet服务进程开始在系统上处于空闲状态,等待着连接。用户使用Telnet客户程序与服务进程建立一个连接。客户程序向服务进程写入信息,服务进程读出信息并发出响应,客户程序读出响应并向用户报告。因而,这个连接是双工的,可以用来进行读写。
两个系统间的多重Telnet连接是如何相互确认并协调一致呢?TCP或UDP连接唯一地使用每个信息中的如下四项进行确认:
源IP地址 发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端口 源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目的端口 目的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端口是一个软件结构,被客户程序或服务进程用来发送和接收信息。一个端口对应一个16比特的数。服务进程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这些端口号是‘广为人知’的,因为在建立与特定的主机或服务的连接时,需要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通讯。
篇5:TCP如何建立/拆除连接
TCP如何建立/拆除连接
TCP如何建立连接
图 1TCP 首部格式中SYN 标志位仅使用在建立TCP 连接的过程中,TCP 建立连接的过程被称为“三路握手“连接,即一般通信双方共需要传输三个数据包方能成功建立一个TCP 连接,我们通常将建立连接作为使用TCP 协议理所当然的前导过程,但很少去质疑这样一个建立连接过程的必要性。
实际上,使用TCP 协议必须首先建立一个连接是保证TCP 协议可靠性数据传输的基本前提(当然由于TCP 协议是一个有状态协议,必须通过某种机制进行通信双方状态上的同步,而建立连接就是这样一种机制)。
至于为何需要三个数据包,原因是建立连接过程中信息的交换必须至少使用三个数据包,从下文的分析来看,建立连接最多需要使用四个数据包。需要再次提到的是:SYN 标志位只是用在建立连接的三个(或者四个)数据包中,一旦连接建立完成后,之后发送的所有数据包不可设置SYN 标志位。单从保证数据可靠性传输角度而言,TCP 协议需要在正式数据传输之前首先进行某些信息的交换,这个信息即是双方的初始序列号(另外的一些信息包括最大报文长度通报等)。
诚如前文所述,序列号的使用对于 TCP 协议而言至关重要,在正式数据传输之前,双方必须得到对方的初始字节数据的编号,这样才有可能对其所接收数据的合法性进行判断,才有其它的对数据重复,数据重叠等一系列问题的进一步判别和解决。故交换各自的初始序列号必须在正式数据传输之前完成,我们美其名曰这个过程为连接建立过程。至于双方TCP 协议各自状态的更新主要是软件设计上可靠性保证的一个辅助,并非这个所谓的建立过程所主要关注的问题,
初始序列号的交换从最直接的角度来说需要四个数据包:
1>主机 A 向主机B 发送其初始序列号。
2>主机 B 向主机A 确认其发送的初始序列号。
3>主机 B 向主机A 发送其初始序列号。
4>主机 A 向主机B 确认其发送的初始序列号。
我们将<2><3>两步合为一步,即B 向A 确认其(A 之前发送的)初始序列号的同时发送其(即B 自己的)初始序列号。所谓确认数据包即将数据包的ACK 标志位设置为1 即可。注意这三个(或四个)数据包中SYN 标志位设置为1,而且SYN 标志位也仅在这三个(或四个)数据包中被设置为1。
此处有一个问题:即A,B 主机在通报各自初始序列号的同时能否传输一些正常数据,原理上可以(TCP 协议规范上并没有说不可以),但是大多数实现在通报初始序列号时都不附带正常数据,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过程,由此正式确立建立连接一说。
TCP如何拆除连接
当前连接的双方都可以发起拆除连接操作,但简单的拆除连接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为此,TCP采用四次握手的方式拆除连接。
四次握手与三次握手类似:
①1发拆除请求
②2收到请求,并发确认,1收到该确认后,不再发送数据,但任然会接收数据(半连接)
③2发拆除请求
④1收到请求,并确认,到此拆除完成
篇6:TCP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基本的协议之一,也就是TCP,我们一般谈及它的时候总是说TCP/IP协议栈。那么这个协议栈当中包含很多协议,今天我们只重点介绍传输控制协议TCP。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Transport layer)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说明(specified)。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送单元(MTU)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
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字节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字节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 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假设丢失了)将会被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首先,TCP建立连接之后,通信双方都同时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其次,他是全双工的;在保证可靠性上,采用超时重传和捎带确认机制。
在流量控制上,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协议中规定,对于窗口内未经确认的分组需要重传。
在拥塞控制上,采用慢启动算法,
什么是TCP/IP?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个工业标准的协议集,它是为广域网(WANs)设计的。它是由ARPANET网的研究机构发展起来的。
有时我们将TCP/IP描述为互联网协议集\\“Internet Protocol Suite\\”,TCP和IP是其中的两个协议(后面将会介绍)。由于TCP和IP是大家熟悉的协议,以至于用TCP/IP或IP/TCP这个词代替了整个协议集。这尽管有点奇怪,但没有必要去争论这个习惯。例如,有时我们讨论NFS 是基于TCP/IP时,尽管它根本没用到TCP(只用到IP,和另一种交互式 协议UDP而不是TCP)。
Internet是网络的集合,包括ARPANET、NSFNET、分布在各地的局域网、以及其它类型的网络,如(DDN,Defense Data Network美国国防数据网络),这些统称为Internet。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网络互联在一起。(因为大多数网络基本协议是由DDN组织开发的,所以以前有时DDN与Internet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相同的含义)。网络上的用户可以互相传送信息,除一些有授权限制和安全考虑外。一般的讲,互联网协议文档案是Internet委员会自己采纳的基本标准。 TCP/IP标准与其说由委员会指定,倒不如说由\\“舆论\\”来开发的。 任何人都可以提供一个文档,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需求注释) 方式公布。
TCP/IP的标准(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在一系列称为RFC的文档中公布。文档由技术专家、特别工作组、或RFC编辑修订。公布一个文档时,该文档被赋予一个RFC量,如RFC959说明FTP、RFC793说明TCP、RFC791说明IP等。 最初的RFC一直保留而从来不会被更新,如果修改了该文档,则该文档又以一个新号码公布。因此,重要的是要确认你拥有了关于某个专题的最新RFC文档。文后会列出主要的RFC文档号。
篇7:TCP片段的头部格式
TCP片段的头部格式
在深入TCP连接之前,我们需要对TCP片段的头部格式有一些了解,我们知道,TCP片段分为头部和数据。数据部分为TCP真正传输的文本流数据。下面为TCP片段的头部格式:
来自
先关注下面几点:
1. 一个TCP头部需要包含出发端口(source port)和目的地端口(destination port)。这些与IP头中的两个IP地址共同确定了连接。
2. 每个TCP片段都有序号(sequence number)。这些序号最终将数据部分的文本片段整理成为文本流。
3. ACK是一位(bit),
只有ACK位设定的时候,回复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才有效。ACK回复号说明了接收方期待接收的下一个片段,所以ACK回复号为最后接收到的片段序号加1。
很多时候,ACK回复“附着”在发送的数据片段中。TCP协议是双向的。比如A和B两个电脑。ACK回复是接收方回复给发送方 (比如A发送给B, B回复A)。但同时,B也可以是发送方,B有可能有数据发送给A,所以B就把ACK回复附着在它要发送给A的数据片段的头部。这样可以减少ACK所占用的交通流量。一个片段可以只包含ACK回复。一个纯粹的ACK回复片段不传送文本流,所以不消耗序列号。如果有下一个正常的数据片段,它的序号将与纯粹ACK回复片段的序号相同。
(ACK回复还可以“附着”在SYN片段和FIN片段)
4. ACK后面还有SYN和FIN,它们也各占据一位(bit)。
篇8:TCP网络知识总览
TCP状态转换图
TCP报文头
三次握手
client server
SYN_SENT --------- SYN J --------->
<-------- SYN K/ACK J+1 -- ESTABLISHED
--------- ACK K+1 ------->
ESTABLISHED
SYN包中可能携带以下信息
MSS(Maximum Segment Size),可由TCP_MAXSEG获取或设置,
TCP网络知识总览
,
篇9:如何重装TCP/IP协议
如何重装TCP/IP协议
有时侯我们遭遇流氓软件或病毒木马,好不容易清除了却无法上网了,估计
是TCP/IP协议被破坏了,这时就可以通过重新安装TCP/IP协议来解决,但是在
“本地连接”属性里面的TCP/IP协议“卸载”选项不可选,该怎么办呢?可通
过以下方法来解决:
1、单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删除以下两个键: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insock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insock2
如下图所示:
2、用记事本打开%winroot%\\inf\\nettcpip.inf文件,找到:
可在地址栏里直接输入上面的路径,即可打开nettcpip.inf文件,并定位到
“MS_TCPIP.PrimaryInstall”:
Characteristics = 0xa0 <------把此处的0Xa0改为0x80 保存退出,
%winroot%表示系统安装目录,一般情况下,这个值是“C:\\WINDOWS”。
3、打开本地连接的“TCP/IP属性”---“添加协议”——“从磁盘安装”
浏览找到刚刚保存的nettcpip.inf(%winroot%\\inf\\nettcpip.inf)文
件:
然后选择“TCP/IP协议”(不可选择那个Microsoft TCP/IP 版本6):
经过这一步之后,又返回网络连接的窗口,但这个时候,那个“卸载”按钮已经
是可用的了。点这个“卸载”按钮来把TCP/IP协议删除,然后重启一次电脑。
4、重启后再按照第3步,重新安装一次TCP/IP协议即可。
5、安装完成后再重启电脑一次,这时侯就可以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
设置一下IP地址就可以了!
★ 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 技术工作总结
★ 技术路线 范文
★ 技术实验报告范文
★ 技术总结总结
★ 技术合同是什么
★ 技术总结范文
★ 技术策划书
TCP技术(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