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阅读答案

时间:2023-03-08 04:00:26 作者:小柴小树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小柴小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阅读答案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②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③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梁孝元④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⑤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⑥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注]①比膊:指肩并肩。②较:明显。③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④梁孝元:指梁朝孝元帝。⑤典签:官职名。⑥西台:古时指江陵。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颇善属文,殊工草隶 工:擅长

B.无友不如己者 友:朋友

C.傥遭不世明达君子 傥:假如

D.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 湮: 埋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不纳其谏,以至亡国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 遂见用于小邑

D.每相狎侮,不加礼敬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开篇引用古人的话强调圣贤难得,为文章的'中心“慕贤”作了铺垫,接着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环境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交友须谨慎。

B.第二段作者批判了“贵耳贱目,重遥轻近”的流俗,并以孔子、宫之奇为例,指出这种流俗必会造成亡国的后果。

c.第三段通过记述“颇善属文,殊工草隶”的平民出身的丁觇不被重视的事例,揭露了封建士族等级制度下,贤才常被埋没的社会现象。

D.作者认为,人在少年时,心志与情绪都未确定,往往会受到所交往之人的熏渍、濡染,因此择友非常重要。“但优于我,便足贵之”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7.将原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5分)

(2)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5分)

.B.(友:结交,名词活用为动词。)

5.A.(之: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因为;C.遂:副词,竟然/连词,于是;D.相:副词,互相/偏指一方,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

6.B.(以孔子、宫之奇为例,主要是为了批判“贵耳贱目,重遥轻近”的流俗,虞国国君重遥轻近,不纳宫之奇之谏,以至亡国,是从国君角度来说重遥轻近的严重后果,但并不带有普遍意义。此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7.(1)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如同进入种满芝兰的花房,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无比芬芳;若是和坏人在一起,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会染上腥臭。(5分)

(2)对身居他乡异县的人,只要他稍稍有些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5分)

篇2: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阅读答案及翻译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阅读答案及翻译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每处1分)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盖穷则语多感慨,易于见长耳。若富贵中人,既不可忧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而已,诗安得佳?苟思所变计,惟有出游一法。即以所见风土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祲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

(选自张潮《幽梦影》)

20.“诗必穷而后工”由宋代文学家    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他性喜奖掖后进,晚年自号    。(2分)

21.除了“穷而后工”,还有什么方法也能写出好作品? (2分)

参考答案:

19.(6分)即以所见风土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祲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每处1分,多画不得分)

20.(2分)欧阳修;六一居士(各1分)

21.(2分)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意思对即可,仅答“出游”得1分)

参考译文:

古人说:“诗人一定要在经历困窘之后才可以写出精妙的诗歌。”这是因为经历困窘之后的话语饱含无限感慨,容易表达内心真实动人的感受。像富贵中生长的`人,既不能为贫穷担忧又不能为贫贱慨叹,所谈论的不过是风云月露罢了,诗又怎么可能写得好呢?如果想有所改变,唯一的方法只有外出游历。游历所看到的风土人情,或者正当兵火破坏之后的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的景象,或者正遇干旱、洪水、天灾人祸之后所见的悲惨景象,没有一件不可以在诗中表现出来。借用别人的困窘忧愁来给自己提供歌吟咏叹的材料,那就不用在经历困窘忧愁之后才能写出精妙的诗歌了。

篇3:《治国犹栽树》阅读答案

《治国犹栽树》阅读答案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征求不已 ②兼东征西讨

③遂致灭亡 ④惟欲清净

17.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词)(3分)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译文:

18.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参考答案:

16.①停止;②向东;③于是,就;④仅,只 (共4分,各1分)

17.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3分)

18.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2分,有安居乐业即得分)

篇4:治国犹栽树阅读答案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4分)

(1)炀帝意犹不足( ) (2)遂致灭亡( )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竟然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B.终于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C.居然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D.于是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小题3】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小题4】从文中看,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 、的君王。(4分)

答案

【小题1】(1)满足(2)导致(招引)(引来)

【小题2】 D

【小题3】)百姓不堪

【小题4】 勤恳治国、以民为本(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足”在文言文中是多义字,根据语境,结合上下文,应译为“满足”。“致”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即“导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另外根据上下文语境去推断,也是不错的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遂” “安乐”。“遂”根据语境推断,在句中应译为“于是”,“安乐”是安居乐业的意思。把这几个字词的意思连缀起来,故应选择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用原文回答”是审题的要点,在原文中从前向后寻找,关键语句是“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由此可知,“遂致灭亡”之前的语句就是答案,即“百姓不堪”。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做答。当然要求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词语)回答。

【小题4】试题分析:“哪些优秀品质”是审题的要点,寻找范围是正确答题的保障,答案应在选文后半部分寻找,即“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根据这些语句,我们可知,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君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侧面描写等加以推断。

篇5:治国犹栽树阅读答案

阮郎归 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我家。

11.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1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1.“春”在句中指代梅花,(1分)用“春”字既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热烈景象,营造出浓浓的春意氛围,又让人们联想到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梅花给人们带来了春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3分)

或:“春”运用借代的手法,作者借“春”代指梅花。(2分)既写出梅花热烈绽放的景象,又暗示着春天的来到,为下面写春风入西邻进行铺垫。(2分)

(解答这类题:①解释“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闺中女子(或者说是独守空房的思妇)。春风吹拂,梅花盛开,可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闭门不出,可见其孤独寂寞; 她肌肤雪白,面容娇美,然而却无心打扮,脸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见其心情不好;她折梅花想寄给远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苍茫,云雾弥漫,无法可寄,更让她怅惘伤感。(概括形象2分,具体分析2分)

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2分) 她整日闭门不出,也没有心绪打扮自己;看到梅花盛开,想折寄远行之人,却因日暮而不能。(2分)

(解答这类题:先总写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要注意四点: ①作品的情节对人物的刻画。②抓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③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④诗中作者的评论。常见提问模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做简要分析,解题步骤:形象——特征——意义(情感)。)

【诗词鉴赏】此词上片首句直接典用林和靖诗句来描写梅花的美妙和幽香;次句有“白玉堂前一树梅”的影子,间接点破首句的幽香来自梅花;“东风”即“春风”,此句的“西邻”和下句的“儿家”相对,意指西邻春风得意,而自己却门扉紧掩,暗含春风撩动春愁之意。

下片开头三句既是写梅更是写人,到此人梅一体、物我不分,尤其以“香腮粉未匀”来凸显思妇盼

郎不归而不事梳妆、无心打扮的落寞心情。“折梅寄相思”古已有之,但词中思妇却因“日暮云重”而无从遥寄。

此词的高妙之处不在以梅花喻闺中少妇,而在又以闺中少妇的处境、思绪来反映了作者身处逆境的惆怅心情和抱负难施的种种遗恨,同时也寄托了渴望被理解的心愿。

篇6:《治国犹栽树节选》阅读及答案

《治国犹栽树(节选)》阅读及答案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 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征求不已 已:

②惟欲清净 惟: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参考答案]

1.①停止;②只

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3.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篇7:孔子犹江海阅读理解和答案

孔子犹江海阅读理解和答案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说:同悦。④终业:完成学业。

【译文】

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则奚足以识之?

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

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

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

1.如,像

2.了解

二、

1.先生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

2.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

三、

1.善哉,子贡之言也!

2.孔子为人何如?

四、C

篇8:心犹首面文言文阅读答案

关于心犹首面文言文阅读答案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藏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心之和也;加粉,则思

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润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①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选自三国蔡邕《女训》)

【注释】

①摄:犹“整”,梳理的意思。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面一旦不修 ( )

(2)咸知饰其面 ( )

(3)惑矣 ( )

(4)傅脂,则思心之和也 ( )

(5)用栉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作者认为不修心的后果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文章将饰心比成修面,并且又将览照、傅脂、加粉、泽发、用栉、立髻、摄鬓等铺排写出,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趣?

【参考答案】

(八)1.(1)日 (2)都 (3)糊涂 (4)涂抹 (5)梳子 2.不修饰面容,愚笨的人认为是丑的;不修饰内心,贤德的人认为是恶的.。 3.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4.蔡邕认为女子既要注重外在的修饰,也要注重内心的修养。面容的美丽固然很重要,但当修饰面容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品德和学识的修养对女人来说更为重要。表达了女子应内外兼修的审美情趣。

篇9:《治国犹栽树》阅读题及答案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

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试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征求不已 ② 惟欲清净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参考答案】

1.①停止;②只

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3.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内心仍旧不满足,不停地向民间索取美女及珍玩,并且东讨西伐,用尽兵力随意发动战争,老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勤恳不息,只是希望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玩,使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那么枝繁叶茂。帝王能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玩,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也说神话阅读答案

《落叶也精彩》散文阅读答案

《列车也会“飞”》阅读答案

《有本事,你也撕》阅读答案

天使也会变魔鬼阅读答案

《情绪也让人中暑》阅读答案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阅读答案

《项籍者,下相人也》阅读答案

栾布者梁人也阅读答案

经典阅读及答案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阅读答案(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