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

时间:2023-03-08 04:00:31 作者:自由的id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自由的i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寓言故事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说明: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篇2:寓言故事郑人买履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文言文《郑人买履》。我听明白之后脱口而出:“他真傻呀!用脚试一试就可以了,非要回家去取尺码。他怎么不知道变通呢?”

《郑人买履》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郑国人想买鞋,他拿尺把脚量了一下,放在了座位上。他在集市上选好了鞋子后才想起来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想回家去取。卖鞋的人让他试一试合不合脚,他说只相信尺码。等他从家里 回来,集市散了,卖鞋的人走了,他没有买到鞋。

这个人没有买到鞋是因为他不会变通。又不是给别人买鞋,给自己买可以先试一试,合适就行了,这样就能买到鞋子。由这件事我想到了在金童上英语课时的一件事。我旁边的同学忘记带书了,我说让他和我合看一本,他坚持说要看自己的,非要他妈妈回家去拿。他一直在念叨书怎么还不拿来。心思全用到他妈妈拿书那儿了, 因为他家离得远,等他妈妈拿来书时都下课了。这一节课他都没有听讲,耽误了学习。看谁的书都能学到知识,自己的书没拿,为什么还非得等着看自己的呢?

在生活中,遇到事情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变通,要多想办法,不要像买鞋的郑国人一样被人笑话。

篇3:中国寓言故事:郑人买履

中国寓言故事: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篇4: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

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人的脑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样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观实际,自以为是的人不也像这个揣着鞋尺码去替自己买鞋的人一样愚蠢可笑吗?

篇5:郑人买履

在春秋时期,发生了很有趣很可笑的一件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郑国人的身上。

那是一个晚上,郑人发现自己的鞋子被老鼠咬破了,穿上鞋子,脚指头全露了出来,已经无法补了。他看了看自己的鞋子,又摇了摇脑袋,闭上了眼。突然,他睁开眼,眼珠骨碌一转,似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决定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他找出一截草绳,又找出一块布,用草绳量好脚的尺寸,又用毛笔在布上画出脚的形状,准备第二天上街买鞋呢!

第二天,他穿着长衫,穿着破鞋来到了集市。只见他东转转,西瞧瞧,哪儿也瞧不到鞋店。他想,鞋店在哪儿呢?为什么我找不到鞋店呢?买不到鞋可就糟糕了。他身后的人群也开始发现他鞋上的破洞,开始嘲笑他。这个郑人不为所动,继续寻找鞋店。等他找到鞋店时,都已经日上三竿了。

走进鞋店,他发现店老板正在整理鞋子,他的面前摆着很多双鞋子,每一双都是那样结实,那样好看,那样舒适,他看得眼花缭乱。他对老板说:“老板,老板,给我拿两双最舒适的鞋子!”老板说:“好,好,这就来!对了,您穿多少码的鞋子?”郑人说:“我带来了尺码,我拿给你看。”郑人一摸身上,尺码没带,他对店老板喊:“我把尺码掉在了家里,我这就去拿!”

他一走出店门,就跑了起来,可鞋子又没穿好,一下子摔到了水沟里。他顾不上这么多,爬起来继续跑。终于,他到了家,在家里翻柜倒箱,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可算是找到尺码了。他一看窗外,天已经快黑了,他又迈开大步奔向鞋店。可是,当他赶到时,鞋店已经关门了。郑人心里非常懊恼,心想今天我运气怎么这样背啊!不光新鞋没有买到,旧鞋也弄没了。老天爷啊!我到底是做错了什么?

到底是做错了什么,您说呢?

篇6:郑人买履

中华的古代的民间故事就是好玩,好笑,流传的故事里的这些人物真是傻透顶了,还记得那生搬硬套的郑国人吗?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有个郑国人想出去买双鞋子,怎么知道鞋子是否合适呢?于是他就在家把脚的大小量了量,准备带着去赶集。临到赶集的时候,匆匆忙忙之中,却把那尺寸忘在家里了。等他到了集市上,却找不到记下的尺寸,就赶紧对老板说:“哎呀,不好,我忘记带脚的尺寸了!”老板听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刚想说什么,他已经飞也似地跑了。那会天已经晚了,尽管他急急忙忙回家拿了记下的尺寸,再赶回到集市上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集市也已经散了。这个郑国人没有买到鞋子,很是苦恼。有人就问他:“你给谁买鞋呀?”“我自己”。“那你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为什么一定要带尺寸呢?直接用脚不是更好吗?”他回答说:“那怎么行,我宁可相信记下的尺寸,也不能相信自己的脚呀!”

读后,我们的感受太多。我们不仅为郑人的愚蠢感到可笑,还知道了文章的深刻含义。文章中的郑人没有自信,头脑简单、死板,生搬硬套,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所以买不到鞋。这是寓言中虚构的,但是,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缩影呢?

以前我有一个同学在做作业的时候,怎么也做不出来。就来向我求救,我问:“你怎么做的?”“按老师的方法做的。”他说,我看了看说:“这道题根本就不能用老师的公式来套啊!”可他还是固执地说:“老师的就是对的!”到这儿我也没辙了。

呵呵,以后要记住哦!做事情不能生搬硬套啊!

篇7:郑人买履

瞧瞧你,鞋都穿烂了,还不快去买一双!郑国一户人家中传来喧闹声,说出这句话的正是这户人家的女主人。

男主人正窘迫地站在一旁,一边听着妻子的数落一边答应着,他一本正经地那一根茅草对比着自己的脚,量好后便走出了家门。经过长途跋涉后,郑人终于来到了集市。集市中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叫卖声不绝于耳。郑人东张西望,寻找买鞋的小贩。这时,看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买鞋。郑人径直走过去,左挑右选,看中了一双黑布鞋。这时,小贩开口了:您穿多大的鞋呀?郑人摸摸口袋,想找出那根茅草,可口袋里却空空如也。郑人心里咯噔一声:茅草落在家里忘记带上了。郑人忙对小贩说:对不起呀!我量好尺码的茅草放家里了,容我回去取吧。说完,转身就走。小贩叫道:哎,客官,您可以……小贩的话还未说完,郑人便走远了。小贩嘀咕着:这人真是奇怪,难道不能直接在这里量吗?再说郑人,回到家里二话不说,拿起茅草就向集市跑。当他气喘吁吁地再一次出现在集市时,却发现买鞋小贩早就收摊回家了。

郑人没买到鞋,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妻子询问他时他一五一十地说了,妻子大叫:你这个榆木脑袋,怎么这么笨?郑人挠了挠脑袋,还是不知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篇8:郑人买履

这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郑国人,想为自己买一双新鞋子。去集市之前,这个人预先找来一小段绳子,用它比着自己的脚量好长短尺寸,然后就高高兴兴地出门了。谁知走得匆忙,量好的尺码却忘在家里没有带着。

郑国人来到集市,直奔卖鞋的店铺,他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精挑细选了一番,终于看好了一双中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连忙对鞋铺的老板说:“对不起,我把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取来尺码再买吧。”说完,转身就往家里跑。眼看天色不早,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但是,鞋铺打烊了,鞋子没买成。

郑国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邻居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邻居听了问道:“你买鞋时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只相信我自己亲自量好的尺码,不相信我的脚。”

智慧小语: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遵循规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个处事灵活而内心中正的人,应当破除偏执,遇事思虑周详,拿捏有度,该坚守尺度的时候,便要有择善固执的精神,该随机应变的时候,也要有从善如流的态度。如此方能处事圆融,自在无碍。

篇9:郑人买履

从前郑国有一个很爱劳动的人。有一天他做完活回到家,突然感到脚掌很痛很痛。坐下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的鞋又破了,脚掌也被磨得通红了。他气愤的自言自语到:“真见鬼,们村市场上卖的鞋质量都太差了,看来一定要到县里的市场上买鞋。”

他准备去市场上买鞋,但是他生怕自己的脚试错鞋。因此他花了一些时间用上好的线在自己的脚上左量量、右量量……最后他把自己量得最合适、最满意的那段线标好记号放在座位上。

这样他忘了拿尺码就踏上了去县里市场的路……他好不容易到了县里的市场上,他东张西望、东奔西走找到了一家质量良好的鞋店,左选挑右选终于找到了自己最中意的鞋。正要付钱时,卖鞋的人迷惑不解问到:“难到你不想试试鞋的大小吗?如果不合适岂不是吃亏了吗!”那人一听,想起量好的尺码,他一面夸卖鞋人有好心肠,一面伸手去捞衣包。可情况不妙――他翻遍了衣包就是没找到尺码,他只好向卖鞋的人说:“我忘了拿尺码了,一会再来买!”然后使劲跑回去拿自己的尺码。

当他拿到尺码重反市场时没商人再等他了,农民和卖鞋贩们都走了。他难过的看了看鞋,鞋上又多了一个大洞……

这会儿一个打更的人见他在夜色中徘徊,问他深夜了还在这干吗?他说:“忘了拿尺码,没卖到心爱的鞋子。”打更的人一听,捧腹大笑起来说:“用脚试一试就知道了吗,何必一定要尺码呢?”谁知那人却自豪的反驳道:“宁可相信手中的尺码,也不信自己的这双脚!”打更的人呼了一口气长叹到:“原来天下竟有这么固执、这么笨的人呐!”随即口吐白沫,晕了……

看来人遇到困难要多用各种办法灵活地解决身边的困难、问题,不能死板,不然定会耽搁许多事,还可能惹出大祸!

篇10:郑人买履

“具体的时间我不知道,地点大约在大都……”“什么?你没弄好?好,好,好……你等着被辞退吧!”郑人大叫。

郑人正让他的仆人为他换出门的衣服,他十分生气:“地面上有一粒灰尘,这简直是死罪!”他满腹的火气。

郑人出了门。他的衣服袖子十分宽大,一直拖到地上。明明不是君子,手里却拎着一本经书。衣服的袋子十分大,里面塞满了金银。他――不幸――并不聪明,但在金子银子的包围下,脑子并不重要。

郑人叉着腰,螃蟹似的走着。忽然,他看到一家鞋店。“啊!”他叫道,“鞋店!”他大摇大摆地走过去。

“给我这个强盗鞋!”郑人大声喝道。

“好……好……”店主十分惶恐:“小人……小人……给您……”店主打量了一下郑人,“这满脸横肉的人一定是强盗。”

“快点儿!”郑人拔出了刀。店主马上叫唤起来:“有人带刀,强盗!”郑人反而把刀收起来了。“叫官兵?痴心妄想!丞相是我儿子,王上是我侄子!”

这时,士兵赶了过来。“大人,什么事?”“把这个不识抬举的人抓走!”士兵便将店主拖走了。郑人呵呵冷笑了一声:“敢欺负我,哼!敢欺负丞相的爹,王上的叔叔?!”

在这段时间里,郑人不断让店里的伙计给他试鞋。郑人变着法儿戏弄伙计,他一会儿让他们拿大鞋,刚一拿到便说不喜欢;一会儿让他们拿小鞋,一拿到便骂:“谁让你们拿小鞋的?”

……

后来呢?后来郑人没有受到惩罚。

但大家都知道的,郑国很早就被灭了国。

篇11:郑人买履

先秦 韩非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将要,想要。

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放,搁在。(动词)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坐:通“座”,座位。

至:等到。

之:到……去,前往。(动词)

操:拿、携带。(动词)

已:已经。(时间副词)

得:得到;拿到。

履:鞋子,革履。(名词)

乃:于是(就)

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遂:于是。

曰:说。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吾:我。

市罢:集市散了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评点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篇12:郑人买履之后五年级寓言故事续写

郑人买履之后五年级寓言故事续写

郑国的那个人没有买到鞋子回家后,被他的妻子骂了一通:“你瞧瞧你,买双鞋都不会!现在好了,你穿什么鞋子出门呀?真是糊涂。唉,明天还得我帮你去买鞋,真是麻烦。”

第二天一早,妻子就拿着记郑人脚的尺码的纸条上了街,郑人坐在家里读一本书。

妻子到了集市,揣着钱,一眼就相中了一双做工精巧的鞋,卖这双鞋的是一个老人,她问老人:“这鞋多少钱呀?”老人打量了妻子一番,觉得这妇人的打扮像是挺富裕的,便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告诉妻子这鞋的价格,待妻子问他有没有合适的'尺码时,老人回答说没有,并趁机说道:“要不这样吧,您先把钱给我,明天早上我就把您需要的尺码的鞋给您带来,这样您明天可以直接来取鞋,也不用带钱来了,多方便呀。”妻子一心向善,也没有防人之心,心里想了想便答应了。

第三天,妻子出去拿鞋,哼着歌儿来到了集市,她东瞧西看,却没有找到卖鞋老人的踪迹。她急了,走遍了整个集市,却连老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了家。郑人正在家里等着新鞋呢,昨日听妻子说那鞋十分精致,他早就盼着能见识见识,妻子一进门他就迎了上去,却见妻子一脸愁容。妻子一见他就哭出声来:“呜呜,那老头骗我!他今天连人影都不见了,呜呜,咱们的钱也被他骗走了!”郑人一听,连忙安慰道:“呀,没事没事啊,别伤心,就当是给我们一个教训,以后虽不能坑害别人,但凡事也要多留几个心眼!好了,别哭了,抓紧时间再买双鞋去吧!啊。”妻子听到这话,终于抑制住了眼泪,又出门买鞋去了。

唉,我们一定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呀,千万别像老人一样欺骗别人,也不能像妻子那样毫无戒备地对人呀。

改写《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译文

郑人买履文言文

郑人买履扩写作文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意思

郑人买履扩写成故事

郑人买履的原文阅读

经典寓言故事全集

寓言故事

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合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