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飘零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望谟二中秋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计划 备课资料(七年级上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望谟二中秋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计划 备课资料(七年级上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目录
- 第1篇:望谟二中秋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计划 备课资料(七年级上册)第2篇:七年级语文备课计划第3篇: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总结第4篇: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集体备课计划第5篇:三个太阳 备课资料(七年级上册)第6篇:七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 备课资料(七年级)第7篇:古诗文竞赛试题 备课资料(七年级上册)第8篇:七年级语文第四五单元 备课资料(七年级)第9篇: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1词组 备课资料(人教版英语七年级)第10篇:七年级上册英语start1-3词组 备课资料(人教版英语七年级)第11篇:七年级期末复习之字词 备课资料(七年级上册)第12篇:《论语》精粹1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望谟二中秋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计划 备课资料(七年级上册)
望谟二中秋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计划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013-第一学期)
组长:段太尧
组员:岑继熙 罗文学 柳太波 韦性作 刘艳花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教研室和语文教研组教学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我校七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圆满地完成备课任务。特拟定本次集体备课方案:
二、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
备课环节:课题研讨(预定单元)--个人初备--共同备课--个人细备
课题研讨:根据本组上课教学进度确定备第三单元。
个人初备:提前预习第三单元所有课程→准备好每篇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自学指导(问题讨论)和上课的思路,方式方法等。
共同备课:共同讨论→优化教案设计→确定执笔教师。
个人细备:根据教师个体上课班级基础,再进行细备。
个人备课:
三、备课组工作目标和任务
1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统一备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备课组教师间相互勉励,取长补短,配合学校教导处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活动。
3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备课组集体备课确定课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教学计划,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讨论教学策略及施教方法等。
四、备课要求
1.备课组教师参照七年级本学期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或调整各班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保证全年级教学的有序进行。
2.课堂教学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实效性,做到程序规范,环节紧扣,知识落实,能力提高。备课教师要做到 “四优”、“五备”。“四优”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反思”内容;“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3.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关爱中下生,做好补差工作,尽快提高他们的成绩,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学习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因为多媒体不但能强化课前研究,而且还能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提高视觉、辅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馈检测等。
5.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工作
1.开展备课活动。每周三下午五六节课进行备课活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五楼心里教育中心办公室),按年级所有教师全部到位。由组内人员轮流担任主备人,每篇课文安排好中心发言人,主备老师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教学过程。其他教师做好相应的记录,填好备课记录。在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商量,根据班级实际设计好、修改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使用的“旁批”。主备人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
2.探讨教学疑难问题。除了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各位教师平时在办公室积极开展讨教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如讨论作业的布置以及新授知识的巩固措施,交流在本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的问题,本周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地方、交流后进生辅导措施、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等。
六、集体备课说明:
上课中若遇到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主备和内容
1执笔人按备课组安排进度提前一天准备好下一课教学内容、备好具体课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重点习题的确定和处理方法、作业的布置以及新授知识的巩固措施等,重点思考学生要掌握什么。(教师要做简单预习笔记,可写在课本上、教参上、练闯考等参考用书上,不必拘泥于形式)每位老师提前疏通教材,主备人准备好交流的材料,研讨时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表述出来,把自己的教学建议说出来,其他人要做好相应的记录。
2.每次集体研讨后的方案由主备人整理好,并发到备课组每个成员手中或电脑中,给大家作为备课的参考,备课组长交一份给教研组长,以备听课抽查。组内人员严格按照研讨后的教案进行上课。
初中七年级语文组
二O一三年十月十五日
陈熙
篇2:七年级语文备课计划
一、学情分析:
眼下,学生进入初中度过了一学期,他们基本上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生活了。师生之间的教学磨合初步达成,彼此能相互适应了。学生已明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师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商情商、学习能力和后续潜能了。所有这些都是因素,为下学期进行课堂微课改,提供了坚守的基础和必备的条件。期末测试结果显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依然不高,亟待提升其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七(下)课文跟旧版一样,只是多了“作文指导”的章节。所以,对老师们来说无碍。纵观整册教材,可以总结出几个要点:
教材内容以成长、爱国、立志、文化、探险、动物分类,建立六个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主题相一致,再辅以一定的写作实践指导,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意义重大。知识与能力方面,规定学生要达到以下要求:
“结合个人经历和体验,学习文章表达技巧”;“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技巧”;“理清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这些教学要求有的与上学期重复,意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升。
三、备课组活动与备课议题
1、单元教学集体备课研讨,以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为讨论内容,重点研讨实现目标的教学策略是什么,学生课堂活动环节和课后复习练习要点。安排本年级的两名教师参加本校的公开课教学。
2、专题研讨活动,本学期至少研讨三个议题:一是如何开展导优辅差活动、导优辅差的内容要领有哪些;二是课堂上如何做到少讲多练、把舞台让给学生以提高教学效率;三是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和兴趣、如何让学生热爱生活学会感恩,将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四、本学期教课课时安排:本学期教学时间只有十六周,扣除期中考一周,真正上课时间只有十五周时间。第一单元内容上学期基本教完,只需复习一两节课。每周教学时数为5节,现将上课程序安排如下。
篇3: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根据我校20xx秋季开学准备工作的要求,本着教学与考试的一致性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整合备课教师集体智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为目的。今天各年级各备课组长开展集体备课,完成第一周的上课内容的任务要求,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在备课组长蔡雄娇老师的指导下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明确了第一周的教学目标,即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更好的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三动”。集体备课具体安排情况总结如下:
1.提前布置,分头准备
①首先由七年级备课组长蔡雄娇老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七年级语文教师分工任务。
②其次,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定课题,课题的选定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小学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二是讨论本学期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③最后由备课组长蔡雄娇老师负责监督备课进展,而黄开仁老师和安文平老师以及罗君老师则一起讨论研究如何才能更好的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点,以及由黄彩萍老师负责收集总结小学教学资料。
2.集体探讨,各抒己见
本次活动主要讨论教什么?怎么教?怎么才能教的更好等话题。在这次话题中,七年级语文组老师积极踊跃发言,最终决定先从小学的重点知识点抓起,以便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等。
总而言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的去思考。
篇4: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集体备课计划
关于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集体备课计划
一、本册教材内容
第一册教材共四章:第1章 “科学入门”,第2章“观察生物”,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1章主要讲科学实验、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的重要性;第2章主要讲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动植物的区别、细胞结构、显微镜的使用、常见动植物、生物的多样性。第3章主要讲地球仪和地图、岩石的分类、火山和地震及泥石流、板块结构、地形和地形图。第4章主要讲物质的构成、质量及测量、密度、比热、物态变化、物理化学性质。
二、教材重点难点:
第1章实验正确操作、科学测量。
第2章细胞结构及多样性、显微镜实验操作、生物多样性。
第3章地图和地形图、火山和地震。
第4章物质微观构成、质量测量、密度、物态变化。
三、学情分析:
本册的教材内容和小学科学,一下子加深了许多,知识点增多,难度增大,从第一章一开始就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了,知识点除有大量需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及计算,思维难度加大了;而作业本的题目往往又超出课堂教学范围,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
四、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要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学习(尤其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参与有效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以“1+6读-导-思-展-议-测-评”“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的潜能开发,不断完善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我对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做了如下要求:
教学目标上:培养学生乐学、好学、会学的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终极目标。
教育对象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科学内容体系。
教学过程上:开展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人人参与,全过程参与,多感官参与,强调学生是主体。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强化预习、课堂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流程。
第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第三,重视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精练教师的教学语言
第四,课堂上充分利用教学信息资源。
教学环节上:循循善诱,有梯度地指点,循着学生的思路将学生存在的问题,解剖成一个个有序的小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分步指导。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积极拓展实验教学途径,实施探究性学习,有效地开展《科学》课程教学。
五、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一些情况,本人认真思考并准备通过以下一些措施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提高学生总体学习成绩:
1、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力争每题弄懂的习惯,为此本学期将人人一个“揪错本”。通过评选活动,提升学生主动揪错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能迅速适应八年级课程的节奏而高效的学习
2、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落实“1+6读-导-思-展-议-测-评”六个环节,尽量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
4、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5、提优补差的措施:
①.利用姿优班,提升学有余力的同学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②.降低教学难度和深度,积极关注后进生,认真开展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厌学到好学轨道上来。
③.作好作业的订正和面批工作,多做耐心和细致的讲解,降低学习的的门槛,不让每一个学生落伍。
篇5:三个太阳 备课资料(七年级上册)
三个太阳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通讯的特点
2、能运用文体知识分析文章内容,说出在南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3、能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
1、 通讯的特点
2、 南极精神
三、教学难点
1、 表现南极精神的方法
2、 语言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设计
要表现一种精神,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一定非常重视,因为环境越险恶,就越能表现人的品质,所以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就在于尽可能渲染南极的恶劣条件。教学时,可以播放有关南极的电视资料片,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对南极有更清晰的了解。本文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运用精读文本的方法分析科考队员在南极的表现,从而感悟南极精神,领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 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通讯的特点
2、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课前学习:1、 查阅资料2、 掌握字词
第一教时
第一板块:课堂交流
1、关于通讯: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通讯有三大特点:材料的典型性。它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更全面深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报道的真实性。它必须内容真实,不虚构,不夸张;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它同时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象。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2、关于字词
(1)给加点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亘古( ) 钦佩( ) 船舷( ) 真挚( ) 踮脚( ) 混沌( ) 暴虐( ) 吞噬( ) 铠甲( ) 抿住( ) 伫立( ) 剔透( ) 翩跹( ) 蓦地( ) 紧蹙( ) 粗犷( ) 俯瞰( ) 惊心动魄( )步履( ) 蹒跚( ) 呕心沥血( )
(2)理解词义:钦佩:敬重佩服。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周折:事情进程曲折,不顺利。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真挚:真诚恳切。寡言:很少说话,不爱说话。 寡,少。混沌:文中形容模糊一团的景象。 暴虐:凶恶残酷。剔透:通彻透明。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心地:内心。
第二板块 观感影视资料《南极》观看要求:1、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字数不限)2、 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在这样的条件下人将怎样生活?观后交流(师生点评)
第三板块 阅读文本阅读要求:1、 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2、 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归纳:描写环境的语句1、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
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3、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4、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作用:为表现人物的品质作铺垫。
课后学习完成阅读要求的第二题
第二教时
第一板块 学习交流文中所写人物:一群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具体有:考察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风凌厉,沉默寡言但内心似火。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地球物理研究生,以苦为乐。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既以事业为重,又有骨肉亲情。女画家。主要写了女画家。执着,牢记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发现:
第二板块 精读课文精读要求:1、写人离不开写事,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所写的典型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在这些材料的组合上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按要求阅读。交流讨论:主要事件:1、 极力争取去南极2、 途中投放漂流瓶3、踏上南极与大家一起修码头4、暴风雪中卸货物5、长城站里过生日6、长城站后山感怀7、油罐山上画长城站全貌8、凝神精思画壁画9、考察队员论壁画这些事件的作用: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课后学习1、 找出一二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部分并说明理由2、 找出一二处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语言并作简要分析第三教时第一板块 精彩描写赏析示例:P55-P59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现了女画家为画好壁画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第二板块 精彩语言赏析示例:1、'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2、'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先写层层雪浪似大海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停'的感觉;再写座座山丘如龙宫宝殿,由于冰山闪亮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继写条条雪墙如银龙,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这一幅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仁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拟人、反问的运用,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都使文章或生动形象,或情满行间,或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第三板块 问题讨论1、 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2、 你是如何理解壁画中三个太阳的含义的?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业:女画家来到南极后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海。请你展开想象,以这个情节为开头创作一个故事。附有关南极的资料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距离最近的南美洲950千米。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最温暖的沿海地区平均温度-17C-20C左右,最寒冷的内陆地区平均温度-30C-55C左右。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
马佳丽
篇6:七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 备课资料(七年级)
七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第一单元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
7月,法国科学家夏尔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上撰文宣称:他们已经找到“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科学原因--在动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化学分子2MB2,正是由于这种分子的存在,所以幼婴天生与母亲亲近些。不管这一发现最终能否被认证,但有一点,“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被世人广泛认同的。但是,今天,我要为我们的父亲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深沉的爱,让我们懂得:人长大一点,就意味着多一份责任……英子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这样一曲颂歌。让我们一同走进父爱的篇章,为我们的父亲们献上一束鲜花,祝愿天底下所有的父亲永远健康。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亲曾经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3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心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林海音创作颇丰,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代表作有散文集《窗》《两地》,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
●相关知识《城南旧事》简介--20世纪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寻找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文题资讯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本文题目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第一单元3 丑小鸭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可他一生经历坎坷:7岁时,因为患了猩红病,导致耳聋。8岁上学,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仅读了三个月的书。贩过菜,卖过报。后来在母亲的教育下,他勤奋学习,努力实践,终于实现了他最初的愿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时,他说:“要成功,首先必须立定目标,然后集中精力向目标迈进。”是啊,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要你坚定信念,永远不放弃对目标的追寻,你就一定会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全名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安徒生一生创作了共计童话168篇,被译成80种文字。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柳树下的梦》《幸运的贝儿》《皇帝的新装》等。
●相关知识关于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故事情节往往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语言通俗生动;常常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具、玩具等可以写成有思想、有行为、有性格的形象,使它们人格化。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奇特的'幻想性和强烈的夸张性。“丑小鸭”和“志”--“丑小鸭”原是世界知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同名童话中的主人公,这位作为主人公的小鸭子被其他动物视为丑得出奇,因而处处受到歧视。安徒生用同情的笔触和诗一般的语言,把“丑小鸭”的遭遇写得生动感人,因而成为闻名世界的一个名篇,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事实上,这篇故事就是“言志”的作品。安徒生通过它象征性地描绘了他自己少年时代所经历的坎坷和难以想像的困难,以及他如何在这种逆境中奋斗不懈去实现他的“志”。因而这篇作品也就一直被认为是安徒生的自我写照--一篇自传。
●文题资讯《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叶君健译。有删节。丑小鸭是这篇童话的主人公,他奇丑无比,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白天鹅。如今“丑小鸭”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第一单元4 诗两首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会时时洒满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会不期而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哀,也不要哭泣,只要春天还在,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应该坚信:阳光一定会再来。让我们一同踏上《未选择的路》去迎接阳光和风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让它成为我们成长历程中的一次痛苦的历练吧。
● 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近代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代表作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岛》《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
●写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相关知识象征--象征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往往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文题资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诗题运用假设提出问题,激发人类去思考,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胸怀和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苦,比直接告诉人们答案,更具有暗示性和更丰富的想像空间。《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以此作为诗题,既点明本诗的写作重点是写那条未选择的路,又能深化诗歌的主题。通过诗人对未选择的路的吟咏与感叹,表达诗人对人生的选择问题的思考,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第一单元5 伤仲永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是韩愈对欧阳弈家训的一句话,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就不懂得道理。的确,每个人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如果固步自封,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才能,最终就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同学们,让我们一同解读《伤仲永》,牢记这个深刻的教训吧。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宋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著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宋说》等。
●相关知识人类的智商--人类的智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人的智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作用的结果。因此,人的智力是有可塑性的,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儿童、少年,可塑性更强。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只要个人努力,智力水平就会提高。相反,若是周围环境不好,所受到的教育不利,个人又不努力,智力水平就会降低。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称为“头脑迟钝”的学生,但后来经过他刻苦努力,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的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观点。这种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值得玩味。
●文题资讯《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伤,哀伤。本文是一篇随笔,以《伤仲永》为题,写可“伤”之事,论“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并借此说明后天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6 黄河颂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世应难继此才。”一代代文人墨客,面对滔滔黄河,无不激情澎湃,用他们如椽之笔,为黄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颂歌。抗日战争期间,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今天,就让我们踩着那雄健有力的节拍,再一次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颂》吧!
●作者简介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笔名光未然、华夫,19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出版《街头创作集》,第二年三月创作《黄河大合唱》。1940年后写出长篇叙事诗《屈原》《阿细的先鸡》《阿细人的歌》等。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主编。曾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
●写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月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相关知识关于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的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每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泥沙,每年平均输沙量达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徙。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关于《黄河颂》--《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文题资讯《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版)。这是一首颂诗,诗题直接点明歌颂的对象和歌颂的主题,即代表英雄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的颂歌,也是对中华民族唱出的颂歌。
文本浏览:
(朗诵词)(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气魄]文中指气势。,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段解]开宗明义,说出要“歌颂黄河”的主题。(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澎湃]形容黄河波浪互相撞击的样子和气势。,掀起万丈狂澜[狂澜]巨大的波浪。;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层解]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3)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文中指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人保护作用。。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层解]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层解]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
评点感知:
(1)诗人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这是歌词写作的需要,也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需要。接着直接揭示黄河形象和它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最后点明“歌颂黄河”这一主题。(歌词)(2)诗歌由“我”落笔,由“我”的“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两岸。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为下文的“颂”作铺垫。(3)作者首先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的发源地,高度赞扬了黄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孕育作用。“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撷取一点,突出黄河在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影响力。接着作者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像一个巨人”,写出了黄河形象。“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具体化了黄河的呵护作用。最后作者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伟大精神”。“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写出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民族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体现了黄河在精神上对中华民族的滋润作用。歌词这一部分从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的伟大。(4)诗人直抒胸臆,强烈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采用这种直接抒情的手法,与全诗的气韵格调保持一致,同时,也是由诗的主题和特定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整体把握重点集释
●内容概述《黄河颂》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构成。朗诵词开宗明义说出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先写“望”中所见,描绘了黄河波涛澎湃,“浊流宛转”,浩浩荡荡的气势。接着,分三个层次赞颂黄河,赞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赞颂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滋润。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地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中心思想诗人用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1备璐拭骺煨劢。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全诗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2弊⒅乜袒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美。诗中“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戴宗文
篇7:古诗文竞赛试题 备课资料(七年级上册)
古诗文竞赛试题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将答案填在题号前的括号里)
( ) 1.诗句“春潮带雨晚来( ),野( )无人舟自横” 中括号里应填的字是
A. 急 度 B.急 渡 C. 疾 度 D.疾 渡
( ) 2.诗句“李杜诗篇万口传”中的“李杜”指
A.李白 杜牧 B.李白 杜甫
C. 李商隐 杜牧 D.李商隐 杜甫
( ) 3.下面诗句中没有表达“哀伤”情感的一项是
A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B.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二、填空题:(除第五小题1分外,其余每条横线2分,共17分,将答案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 )气传金( ),寒光照铁衣。 _______ _______
2.日( )仲永环( )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 _______
3.山际( )来烟,竹中( )落日。 _______ _______
4.独坐幽( )里,弹琴复长( )。 _______ _______
5.( )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_______ _______
三、默写上句或下句。(每条横线2分,共20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1.渴,欲得饮, 。《山海经 夸父逐日》
2.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3.问渠那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4._______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5.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
7.江山代有才人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
8. 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9.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10.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
四、根据提示或要求默写:(每条横线1分,共20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1.《木兰诗》中写木兰矫健雄姿、行军迅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5.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6.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
7.《次北固山下》中阐述新旧更替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中有很多描写黄河的诗句,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共37分)
(一) 口技 (2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 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J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索索,盆器倾倒,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
(1)会宾客大宴 ( )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3)满坐寂然 ( ) (4)不能名其一处也 ( )
(5)妇抚儿乳 ( ) (6)两股战战 ( )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B. 妇/拍而呜之
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 下面各组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的时间概念是相同的 ( )
(2分)
A.少顷 既而 B.是时 一时
C.俄而 未几 D.忽然 既而
4. 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虽人有百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5. 上文写口技人描摹音响,表演了两个场景,请简要归纳。(4分)
第一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
6.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4分)
答:结构上:
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方面:
(二)两小儿辩日 (15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盆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7分)
(1)两小儿辩斗 ( ) (2)而日中时远也( )
(3)孔子不能决也 ( )(4)及其日中如探汤( )( )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
2.翻译句子 (2分)
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为:
3.“两小儿辩斗”表现古人
的`精神。(2分)
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1)
(2) (4分)
七年级古诗文竞赛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B 3. A
二、填空题:(除第五小题1分外,其余每条横线2分,共17分)
1.朔 柝 2.扳 谒 3.见 窥 4.篁 啸 5.璧 6. 深
三、默写上句或下句。每条横线2分,共20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1.饮于河、渭 2. 影入平羌江水流 3.为有源头活水来 4.独怜幽草涧边生 5.岐王宅里寻常见 6.闲敲棋子落灯花 7.各领风骚数百 8.荷笠带斜阳 9.凭君传语报平安
四、根据提示或要求默写:(每条横线1分,共20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或: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共37分)
(一)口技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空1分,共6分)
(1)适逢,正赶上 (2)只 (3)通“座”座位 (4)说出(5)动词,喂奶 (6)大腿
2、A (2分)
3、C (2分)
4、(1)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1分)房屋倒塌 的声音(1分)
(2)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0.5分)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手指头(0.5分),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1分)
5、第一个场景: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2分)
第一个场景: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2分)
6、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2分)
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方面:有侧面烘托的作用,突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2分)
(二)两小儿辩日 (15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空1分,共6分)
(1)争辩,争论 (2)正午 (3)判断 (4)到了;热水(5)认为 ;距离
2、翻译句子 (2分)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
4、(1)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2)也说明了孔子“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蔺瑶
篇8:七年级语文第四五单元 备课资料(七年级)
七年级语文第四五单元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第四单元17 安塞腰鼓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有一部电影叫《黄土地》,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欧洲。它靠什么征服了西欧的观众呢?靠的是有“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自此,每逢国庆庆典,我们总能看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场面。这生长在黄土地上的如火一样热烈的音乐和舞蹈,以其恢宏的气势,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宣泄,感受到铿锵有力的阳刚之美。今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生命激情。
●作者简介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人。现任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他最早写诗,后来专写散文。他的作品都是以黄土高原为内容,具有浓郁的黄土高原特色。
●文化资讯关于安塞腰鼓的源流--陕北高原是边关要塞,安塞腰鼓最开始可能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凯旋的欢迎曲。后来战争擂鼓的场面消失了,但这种仪式却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陕北的乡村城镇,腰鼓成了一种娱乐形式,再演变成为黄土高原人民一种文化生活形式。
第四单元18 竹影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有一首儿歌这样唱道:“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影子让我们想起了童年,也许我们也是个爱同影子玩耍的孩子。你可曾想过在同影子游戏中,常常伴有科学和艺术的“影子”?《竹影》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件事:几个少年描画竹影,在游戏中受到中国画的艺术熏陶。
●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浙江人。自幼爱好美术,19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习,19赴日本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开始美术和文学创作。1943年起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他的散文以对孩子的入微的观察和体贴为主要内容,为人们所称道,为孩子们所喜爱。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率真集》等。他的散文、漫画作品表现了一种清幽玄妙的情趣,给人以雅逸愉悦之感。
●相关知识中国画与西洋画--东西方文化不同,所以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同。概括起来说,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它们大致有如下不同:
中国画西洋画盛用线条线条不显著不注重透视法注重透视法不重背景重视背景以自然为题材以人物为题材
●文题资讯文章以“竹影”为题,是因为描画竹子的影子是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同时竹影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如:有影子就间接点明时间是有太阳或是月夜,影子还让人产生联想。
●文化资讯有关竹子和画竹的论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稍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oY谷堰竹记》(这段高论就是成语“胸有成竹”的出处)胸中之竹并非眼见之竹,手中之竹又非胸中之竹。 枝长叶少,枝短叶多。世间如此,英雄奈何。栽竹拂枝,拂尘洒露。君子取之,最有用处。--郑板桥《墨竹画谱》
第四单元19 观舞记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你知道杨丽萍和“孔雀舞”吗?舞蹈演员通过自己的动作、姿态、服饰,还有舞台布置、音乐,来展现自己的心灵,达到与观众的情感沟通。今天,冰心的《观舞记》将会给我们带来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享受。
●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福建人。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被人称为海的女儿、世纪老人。她的作品主要以歌颂母爱和儿童为内容,诗集有《繁星》《春水》;儿童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相关知识名家谈冰心--清纯是冰心文学的魅力。--(日本)荻野修二冰心女士的作品,以一种奇迹的模样出现,生着翅膀,飞到各个青年的心上去,冰心女士的名字,也成为无人不知的名字了。--沈从文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巴金
●文化资讯印度舞历史悠久,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主要特点是音乐优美、服饰华贵,动作灵动飞扬,具有浓郁的民族情调。
●文题资讯作者观看了卡拉玛姐妹表演的印度舞蹈,深为其高妙的技艺折服,于是写下这篇文章。以“观舞记”为题,点明事件,题目简洁。
第四单元20 口 技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专栏节目叫“曲苑杂坛”,内容主要有相声、小品、评书、笑话、魔术、杂技等,而这些在过去被称为“民间技艺”的,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能在“天桥”摆地摊以谋生。今天,我们就去见识一位技艺高超的口技艺人。
●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原籍福建晋江。清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赋》等。
●文题资讯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所收录的多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
●相关知识口技--口技是我国民间传统技艺。是艺人通过自己的口,模仿各种声音。过去口技艺人地位低,只能摆地摊糊口。现在,我们把它当成一门艺术。
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在地球的南纬90度有一个以两位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科学实验站:阿蒙森--斯科特站,为的就是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90多年前他们各自带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考察者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到达五个星期,并顺利回到了挪威,斯科特等五人却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历史记住了英雄阿蒙森,但也决不会忘记斯科特,他也是真正的英雄。不信,请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其所作的传记《伟大的悲剧》。
●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有早期诗集《银弦》和《往日的花环》。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他曾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人作过传记,主要作品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主要的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等。惟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
●相关知识人类最早探索南极简况--196月1日,斯科特带领一支英国探险队前往南极。19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到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夺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达到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晚到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为什么阿蒙森的探险队能够成功,而斯科特却长眠雪域?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计划,后者则凭借推理设想来制定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抵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着雪橇前行。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
●文题资讯《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伟大”与“悲剧”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斯科特一行虽然在探险中牺牲了,但这“悲剧”中,他们始终扮演着英雄的角色,在这“悲”中正展示着“伟大”的魅力所在。它启示我们怎样看待真正的英雄。
●文化资讯为什么探险者选择1月进行南极活动,而不是选在7月?其实我们学了地理知识就知道:南极位于南半球,他们的冬夏季刚好与北半球相反。1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是那里一年中最暖和的季节。因此他们选择这个时期本来是没有错误的。只是南极大陆号称“风极”,那儿风雪一年四季都相当惊人。所以,斯科特他们才会接连遭遇暴风雪袭击。
文本浏览:(1)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拽(zhuài)]拉。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无垠]没有界限;没有边际。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就像……一样]这是英国小说家笛福(1660-1731)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一个情节。。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段解]斯科特一行快要到达极地时,却发现阿蒙森已经先到了。(2)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癫(diān)狂]由精神病引起的语言或行动异常。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段解]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极点,却悲哀的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 [(1)~(2)为第一部分,着力渲染他们沮丧的心理,使文章一开头就笼罩在浓浓的悲剧色彩中。](3)他们怏怏不乐[怏怏(yàngyàng)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凛冽(lǐnliè)]刺骨的寒冷。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段解]斯科特一行插上英国国旗,离开南极点。(4)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在前往极点的途中只要遵循罗盘[罗盘]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的指引,而现在他们还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必须小心翼翼,绝对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在那里储存着他们的食物、衣服和凝聚着热量的几加仑[加仑]英美制容量单位,英制1加仑等于4.546升,美制1加仑等于3.785升。煤油。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况且他们体内已缺乏那种初来时的充沛精力,因为那时候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温暖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段解]总写返回的困难:路线不能偏差,体力不如以前。(5)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超人的力量。而现在,他们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皮肤不受损伤、为了自己终将死去的肉体的生存、为了没有任何光彩的回家而斗争。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毋(wú)宁]不如。说更害怕回家。[段解]写探险队员们既盼望回家又害怕回家的矛盾心理。(6)阅读那几天的日记是可怕的。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吞噬(shì)]吞食。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他们往往一连几天畏缩不前,走错路,每当他们到达一个贮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日记的字里行间重新闪现出信心的火焰。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段解]透过斯科特的日记写在恶劣的环境中队员们的生活,重点刻画了威尔逊博士的形象。
(7)然而,人的勇气终于渐渐地被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销蚀[销蚀(shí)]销损腐蚀。。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他们的脚早已冻烂。食物的定量愈来愈少,一天只能吃一顿热餐,由于热量不够,他们的身体已变得非常虚弱。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从他语无伦次[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第一次吃上比较丰盛的一餐。[段解]人的勇气逐渐销蚀,连身强力壮的埃文斯都发疯了,最后死去。(8)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必需的用品--燃料,他们必须尽量节省热能,而热能恰恰是他们防御严寒的惟一武器。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他们胆怯地睁着眼睛不能入睡,他们几乎再也没有力气把毡鞋的底翻过来。但他们必须继续拖着身子往前走,他们中间的奥茨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风刮得比任何时候都厉害。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段解]燃料的缺乏,急需防御严寒的热量是决定队员们生命的关键。(9)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段解]在最艰难的时刻,队员们仍然团结合作,不愿意丢下受伤的奥茨。(10)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段解]为了大家奥茨毅然的选择了死亡。(11)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羸(léi)弱]瘦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步履]行走。。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告罄(qìng)]指财物用完。,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段解]面对绝境,队员们毅然作出了选择:爬进睡袋,等待死神的来临。(12)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13)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遗孀(yíshuāng)]某人死后,他的妻子被称为他的遗孀。”。[段解(12)(13)]斯科特海军上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书信。[(3)~(13)为第二部分,这些勇敢的探险家们在返程的路上遇到了可怕的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全军覆没。这部分作者以写实的手法,记叙了悲剧的发生,同时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14)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段解]南极春天到来的时候,营救队找到了英雄们的尸体。(15)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16)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段解(15)(16)]作者最后的议论。作者行文时无法压抑自己的感情,赞叹溢于言表。 [(14)~(16)为第三部分,基地的伙伴们寻找英雄的遗体以及他们的遗物。强调尽管他们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悲剧。]
评点感知:
(1)开头概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一个“拽”字写出了人物梦想即将实现时的急切心理,与下文的失望形成反差,更有力的凸显人物的形象。“不安”“盯着”“战栗”“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像鲁滨孙……”这些动作、心理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惊恐之状。(2)极力渲染探险队员们的沮丧,心理描写极其传神。“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句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沮丧、悲哀的心情。其实作者本人并不这样认为,这一点从其为斯科特作传上就可以看出来。国旗不可能“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其实这都是人的主观感受,作者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及其同伴们的心情。在失败的斯科特的眼里,挪威国旗就是对手阿蒙森的代名词。这一处的细节描写再现了人物的形象:斯科特诚实、守信的品德使他不容拒绝。有这一细节,人物的人格魅力得以显现。(3)略写在极点的活动。一句“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进一步描述了人物的心情。“不祥的预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4)较为详细的交代困难,有利于读者认识后文中英雄牺牲的原因,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特别对体力消耗的介绍,更能反映他们的毅力。(5)抓住人物心理,“盼望回家”是对生命的热爱,“害怕回家”是失败后的沮丧。矛盾的斗争正是生活的真实,细腻、传神。(6)“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作者直接站出来议论,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对威尔逊博士的细节描写“……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活画出热爱科学,坚毅执著的形象。(7)“鲁莽大胆”贬义词褒用,极具赞美之情。“身强力壮”一词不能去掉,以此凸现环境的恶劣是常人无法承受的。由此可见他们内心的淳朴与善良,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8)“惟一”表明别无他法,燃料此时决定的是队员们的生命。“胆怯的睁着眼”“没有力气……翻过来”说明队员们的体力已经消耗得非常严重。由“失望”到“绝望”,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已经到了生死考验的时刻。(9)引述日记中的记载,进一步点明境况的危急。表明了他们坚毅执著,不言放弃的品格。 加线句是又一处细节描写:不幸的奥茨为了不拖累大家要求队友们抛下自己, 遭到了队友们的坚决反对。凸现了他们互相关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10)“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从容的面对死亡,视死如归。人物此时的心情真实的流露:面对队友作出的选择除了感动外,还能说什么呢?(11)采用“典型环境”去写“典型人物”,从环境状况、身体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详写探险队员们最后的时刻。“疲惫、羸弱”“蹒跚的步履”等词极显身体的虚弱。“(天气)愈来愈可怕”、“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零下40摄氏度”表明环境的恶劣与艰难。而“极少的煤油”“燃料已经告罄”“(只能)饿死或冻死”表明英雄们已别无选择。不仅表现了英雄的性格,而且还显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12)“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回忆的美好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 朋友的怀想。海市蜃楼是美好的,但也是无法实现的。这样写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以心灵冲击。(13)加线句子表明他已经完全作好了为科学献身的准备;也显示出他对世界、亲人的眷恋、关爱,进一步表现了其人格的魅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14)“他们曾……挡了回来”与上文的环境描写相照应,进一步表明英雄的牺牲是客观造成的。细节:“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再次突出了斯科特对战友们无私的爱。(15)他们其实是真正的英雄。(16)这句话在全文中是个主旨句,起到点题作用。“毁灭了自己”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失败了,肉体倒下了。“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指心灵受到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必将激励后人。
第五单元22 荒岛余生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在欧美的许多国家,有一部作品一直被当作青少年人的必读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它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逆境中不悲观绝望,努力看到积极因素,去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它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部小说的节选《荒岛余生》。
●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他的一生经历非常坎坷,经过商,当过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而几度入狱。笛福59岁开始写作小说。17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形象,在欧洲小说史上是一项创举。17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四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罗克萨那》。但这些小说以《鲁滨孙漂流记》流传最广,被认为是其代表作。
●相关知识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梗概--鲁滨孙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商人家庭。由于他一心要遨游四海、了解世界,终于不听父亲的劝告而离家去做了船员。他在非洲海岸遭到海盗袭击成了奴隶,逃脱后在巴西开始经营种植业并发了财。为了补充庄园的劳动力他登上了去非洲的航海之途。途中突遇风暴,他只身一人漂流到无人荒岛上。他从遇难船上运出粮食、衣物、工具等物,开始了在岛上的独立生活。《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后来搭救了一个土人,把他收为仆人。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孙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孙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收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小说除了精彩离奇的故事外,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滨孙的性格。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决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自己搭房子、打猎、种谷子、驯山羊、晒葡萄干、做桌子……在岛上的第24年,他还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个忠实的仆人。就这样鲁滨孙在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与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现在,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文题资讯《荒岛余生》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徐霞村译。题目就点明了故事的地点和内容,即写的是鲁滨孙初到荒岛面临怎样生存,度过余生的问题。
第五单元23 登上地球之巅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巍巍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被誉为“世界的第三极”,而其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是世界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然而,1960年,在这“死亡之路”上,我国登山队员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今天,我们就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走近这些登上地球最高峰的勇士们。
●作者简介郭超人(1934-2000),湖北武穴人,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曾任新华社社长。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相关知识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与尼泊尔的边界上,它是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海拔884813米,也是世界的最高峰,被称为“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珠穆朗玛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背景介绍--1960年5月,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从珠穆朗玛峰的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停下来。这里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人,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在大本营他们战天斗地,与风雪搏斗,为尽早征服顶峰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为确保登山成功,登山队进行了许多适应性的行军。登山队决定把夺取珠峰的战斗分为四个“战役”进行,分别制定到达6400米、7600米、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的计划,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3月27日傍晚,登山队员完成了第一个“战役”,安全返回大本营。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了,打响了第二个“战役”。这一次的难度明显比第一阶段高,冰崩和雪崩随时都可能出现。登山队员十多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硬是打通了通往北坳的大道。4月11日,队长史占春带领队员沿着副队长许况打通的道路,终于上升到7300米的高度,为第三次行军到达8000米以上的进军路线,进行了必要的侦察并确定了初步方案。29日,登山队开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行军过程中,有的人因为缺氧而晕倒,但困难吓不倒他们,经过两天的奋斗,他们终于安全到达7600米,这是我国当时登山史的新高度。5月2日,登山队开始了对被人称为8000米以上高度的“死亡地带”的征服,第二天晚上,他们战胜了被认为不可征服的“第二台阶”,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并安全返回大本营,胜利地“超额完成了第三次适应性行军”任务。5月24日上午,登顶的总攻终于打响,四名精选的队员从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刺。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节选的。
●文题资讯《登上地球之巅》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体育新闻选1949-1999,新华出版社版)。文题交代了文章的内容,同时又给人一种自豪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戴宗文
篇9: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1词组 备课资料(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Unit One
首名 first name 你的首名叫什么? What’s your first name?
中间名 middle name 我能知道你的名字吗? May I know your name?
给名 given name 给这婴儿取名玛丽 name the baby Mary
全名 full name 你的全名是什么? What’s your full name?
姓 last name=family name 你姓什么? What’s your last name(family name)?
英语中的数字 number in English 房间号码 room number=the number of the room
传真机号码 fax number 你的房间号码是多少? What’s the number of your room?
我是一号/ 第一名 I’m Number One 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家谱 family tree 他的家是个小家庭 His family is small.
我有个幸福的家庭 I have a happy family 我全家都在看电视 My family are watching TV.
格林夫妇(格林一家人) the Greens 格林一家个子都很高 The Greens are all tall
王家 the Wangs 王家是我的朋友 The Wangs are my friends
the Wang family 王家是我的邻居 The Wang family is my neighbor
忙碌的星期天 a busy Sunday 见到你真高兴(初次见面) Nice(Glad, Happy)to meet you.
多大了 how old 他的妹妹多大了? How old is your sister?
热闹的街道 a busy street 她十二岁了 She is 12 years old
今天是个忙碌的日子 It’s a busy day 这是个秘密 It’s a secret[]
在第一排 in Row One 哪一排 what (which)row []
在三班 in Class Three 哪个班级 what (which)class
在图一 in Picture One 你在第几排? what (which)row are you in?
在一年级五班 in Class Five Grade One 你在那个班级 What class (which)are you in?
身份证 ID Card 学生证、校卡 school ID card
英语单词 English words 你认识多少英语单词? How many English words do you know?
多少(可数名词) how many 屋子里有多少人?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room?
多少(不可数名词) how much 你有多少钱? How much money do you have?
拿出 take out 回答问题 answer the question
填写 fill in 错误的回答 the wrong answer
放进 put in 门上的钥匙 the key to the door
把它放进包里 put it in the bag 问题的答案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一些新单词 some new words 接电话 answer the telephone
在你笔记本上 in your notebook 问某人一个问题 ask sb. a question
打牌 play cards 你可以问我几个问题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
一片面包 a piece of bread 住在同一条街 live in(on)the same street
五张纸 five pieces of paper 住在同一栋房子里 live in the same house
一杯水 a glass of water 住在同一栋楼里 live in the same building
三杯茶 three cups of tea 住在同一座城市 live in the same city
四箱鸡蛋 four boxes of eggs 在同一所学校学习study in the same school
篇10:七年级上册英语start1-3词组 备课资料(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Starter unit 1~3
上午好! Good morning. 你叫什么名字? What’s your name?
下午好 Good afternoon 我叫李明 My name is Li Ming.
晚上好 Good evening 你好吗? How are you?
晚安 Good night 我很好 I’m fine.=I’m OK= I’m all right.
在上午 in the morning 你父亲好吗? How is your father?
在下午 in the afternoon 他很好 He’s fine.=He’s OK.=He’s all right
在晚上 in the evening 这本书怎么样? How is the book?
在夜里 at night 很不错 It’s very good.
字母A. It’s letter A. 你没事吧? Are you OK?=Are you all right?
中学 middle school 我没事 I’m OK= I’m all right.
这是什么? What’s this 这是一枝钢笔。 It’s a pen.
那是什么 What’s that? 那是一个桔子。 It’s an orange.
用英语 in English 第一课 Lesson One=the first lesson
用汉语 in Chinese 第一单元 Unit One=the first unit
这个用英语怎么说? What’s this in English? 地图 It’s a map.
这个用汉语怎么说? What’s this in Chinese? 书 It’s “书”。
这是谁? Who’s this? 这是我哥哥 It’s my brother
那是谁? Who’s that? 那是我姐姐 It’s my sister
在这里 be here 大家都到齐了吗? Is everyone here?
谁没在这儿? Who’s not here? 安妮没来 Ann is not here.
在家 (be)at home=be in 我想她在家里 I think she’s at home.
在学校(上学) (be)at school 我想他不在学校 I don’t think he is at school
在上班 (be)at work 我爸爸在工作 My father is at work=My father is working.
他是谁? Who’s he? 他是我爸爸 He’s my father
这个男孩是谁? Who’s this boy? 是我哥哥 It’s my brother
那个女孩是谁? Who’s that girl? 是我姐姐 It’s my sister
彩色电视 color television 把墙涂成白色 Color the wall white
什么颜色 what color 你的车是什么颜色? What color is your car?
请拼写它 Spell it,please. 你能拼写一下你的名字吗? Can you spell your name?
请拼写一下你的名字 Please spell your name 你的名字怎么拼写? How do you spell your name?
看 look at 橡皮怎么拼写? How do you spell eraser?
看这副图片 look at this picture 谢谢您! Thank you=Thanks
您好 How do you do? 不客气 That’s all right=You’re welcome
你是……吗? Are you…? 再见 See you later=See you=Goodbye
欢迎到中国来 Welcome to China 舞蹈家兼歌唱家 a dancer and singer
黑白相间 black and white 一个舞蹈家和一个歌唱家 a dancer and a singer
很正确 very right 今天天气很好 Today’s very fine
很老了、很旧了 very old 正确的回答 the right answer
很好看 very nice 你的自行车很漂亮 Your bike is very nice
身体好 very well 你看上去很好 You look very well
画得好 draw well 她能画好 She can draw well
舞跳得好 dance well 她妹妹舞跳得好 Her sister dances well
大写字母 big letter 这是一块很好的橡皮 This is a very good eraser.
小写字母 small letter 那是一所很好的英语学校 That’s very good English school.
行,可以,好 all right=OK=okay 这所学校还可以 This school is all right
浅红 light red 她对每个人都(友)好 She is nice to everyone
深绿 dark green 将单词与颜色匹配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colors
篇11:七年级期末复习之字词 备课资料(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期末复习之字词专题 备课资料(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
浏( )览 诠( )释 chōng ( )憬 bì( )益 miǎn ( )tiǎn ( ) cháng( )徉 流tǎng( ) tǎng( )若 lín( ) 峋 翩( )然 依偎( )瑕疵( )粗lì ( ) 挑剔( )huáng ( )惑 跌宕( ) 踌chú( ) 斑驳( ) 藏匿( ) 涟漪( ) xī( )沥 xī( )利 chā( ) 异 chén( ) 醉 táo( )醉 xuàn( )丽 yì( )境
yī( )稀 寂mò( ) 雕lòu( ) juān( )刻 xiāng( ) qiàn( ) míng( )刻 际( )遇 浪màn( ) bèng( )溅 qióng( )窿 积zǎn( ) 沉diàn( )安 xiàng( ) bá ( ) shè ( ) shè( )足 xù( )语 絮( )叨( ) 慈xiáng( ) bìng( ) 弃 qīng( )灵 和ǎi( ) 怪pǐ( ) 古pǔ( ) 严谨( ) 安tián( ) 洒tuō( )
xiāo ( )sǎ( ) 撷( )取 huò( )达 抚( )慰 慰藉( ) chóu ( )chàng( ) 自xù( ) 荟( )萃( ) 霎( ) 时 刹( )那 跻( )身 pìn( )请 履( )历 概率( ) 衰朽( ) diān( )bǒ( ) 帐péng( ) 驰chěng( )煎áo( ) 黝( )黑 生yá( ) 思xù( ) xiá( )想 解( )数 哽( )咽( ) 呜咽( ) dài( )慢 fú( )水 méng( ) lóng( ) 皎洁( ) 纠( )葛( ) 诸葛( )亮 缠guǒ( ) 浓yù( ) 无gū( ) yùn( )niàng( ) 朗rùn( ) 应和( ) dǒu( ) sǒu( ) 黄晕( ) 晕( )车 储( )蓄 zhù( )蓄 páng ( )bó ( ) pú( )fú( ) 轮kuò( )
摇yè( ) diāo( )敝 静mì( ) 寂liáo( ) 粗糙 ( ) tuǒ( )协 倔( )强 汲( )取 líng( )感 推qiāo( ) 吟诵( ) 汹yǒng( ) yǒng( )跃 灼( )热 gōu( )火
干hé( ) 缥miǎo( ) 飘miǎo( ) 蔚( )蓝 和xù( ) jiǒng( )迫 好dǎi( ) wǎn( )似 颤( )栗( ) 明chè( ) qīng( )诉 称( )职 显yào( ) 赏cì( ) 头xián( ) 主zǎi( ) 闪烁( ) 船桅( ) chī( )迷 duó( )步 旋律( ) 鸟cháo( ) 沟hè( ) 弥( )漫 逃cuàn ( ) 撺( )掇( ) 上cuàn( )下跳 碧xiāo( ) líng( )lì( ) hān( )睡 灰jìn( ) 祈( )祷( ) mò( )然 契( )约
二 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 )而不舍 千( )百态 ( )移默化 危言( )听 摇摇欲( ) 半明半 ( ) 熙来 ( )往 判( )无人 ( )长而去 ( )( )在目 ( )铢必较 刨根( )底 熠熠生( ) ( )索枯肠 记忆( )新 百看不( ) 烟波浩( ) 走( )无路 ( )( )有味 气( )万千 美不( )收 精彩绝( ) 五彩纷( ) ( )丽多姿 眼花( )乱 火烧火( ) 心( )神怡 ( )然自得 ( )然而生 鸦( )无声 ( ) ( )教诲 白驹过( ) ( )然若失 一视同( ) 风度( )( ) 和( )可亲
谈笑风( ) 其貌不( ) 罪( )祸首 指手( )脚
不屈不( ) ( )塞顿开 出手不( ) ( )听途说 无动于( ) 咬文( )字 沸沸( ) ( ) 出谋( )策 可歌可( ) 鸡毛( )皮 ( )思苦想 ( ) ( )有名 心花( )放 自( )得意 沁人心( ) ( )啕大哭
陈词( )调 ( )泗横流 ( )乎所以 ( ) ( ) 流水 春日( ) ( ) 秋水( ) ( ) ( ) ( )细流 宛转( )扬 赏心( )目 邪魔鬼( ) 阴( )圆缺 天( )海角( )楼玉宇 物( )天宝 人( )地灵 ( )绵绵 呼朋( )伴 花枝( )展 轻飞( )舞 ( )不经心 细滋( )长 春( )秋实 ( )前启后 心不在( ) ( ) ( )无闻 一劳永( ) 等( )奉此 不( )一顾 天高地( ) 卷( )浩繁 付( )行动 兴高( )烈
( ) ( )私语 根深( )固 ( ) ( )不倦 一( )无成 不言而( ) 轻而易( ) 闲情逸( ) 星( )棋布 茫无( )际 ( )涌澎湃 广( )无垠 微不足( ) ( )人不倦 一( )无余 不可思( ) 喜出( )外 感人( ) 腑 近在( )尺 全( )精力 名( )其实( )人听闻 不可( )药 肆无忌( ) 晶莹( )透
三课外补充
点缀( ) 鲜( )为人知 宽shù( ) qiè( )而不舍
滑稽( ) 鳞次栉( )比 陨( )落 顶礼膜( )拜
玷( )污 恃才放kuàng( ) 窒( )息 头晕目眩( )
晶yīng( ) 玲lóng( ) 千zī( )百态 郑重其shì( )
shùn( )息万变 荒dàn( ) 浮光掠( )影 美食佳yáo( )
bīn( )纷多彩 文化积淀( ) gèn( )古不变 脉脉( )深情
cāng( )桑 yōng( )俗 清明chéng( )澈 悲天悯( )人
粗犷( ) 风cǎi( ) càn( )若繁星 璀( )璨( )
深suì( ) 荒wú( ) 陶yě( ) ōu( )心沥血 手不 ( )卷 无( )顾及 冷jùn( ) 真谛( ) 真zhì( ) 隽( )永 wǎn( )约 qǐ( )丽 xuàn( )耀 波lán( ) 色彩斑斓( ) 船xián( ) 琴xián ( ) yuān( )博
大义lǐn( )然 huì( )聚 liáo( )亮 稀shū( ) 苦sè( )
四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流览景物 潜移墨化 大有裨意 提高休养 广茅大地 从山俊岭 千资百态 薄雾弥慢 凶涌惴急 井然有叙 文丝不动 相题并论 眼花潦乱 五彩纷成 芒然若失 油然而升 鸭鹊无声 谈笑风声 无动于中 小心冀冀 回忆往夕 白驹过晰 和霭可亲 此起彼服 披蓑带笠 篷篷勃发 随声附合 幕然回首 一名惊人 笑逐言开 群星密部 泪眼漠糊 记忆尤新 于时俱进 莫明其妙 不折不饶 道听图说 迫不急待 诸作等身 义不容迟
赵金明
篇12:《论语》精粹1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精粹111句
学习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9】子曰:“有教无类。”
译:孔子说:“对谁都进行教育,不分类别。”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1】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1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14】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译: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文化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修身篇 (道德篇)
【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是为父母的长寿而欢喜高兴,一是为父母衰老(临近死亡)而恐惧忧愁
【1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问:“怎样是孝道?”孔子:“ 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小,这就是孝了吗?
【1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2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2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和谐。”
【2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骄傲无礼,小人骄傲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27】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孔子说:“君子只忧虑自己没有才能,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28】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孔子说:“君子一切求之于自己,小人一切求之于别人。”
【2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孔子说:“君子庄重矜持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3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孔子说:“君子不仅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3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32】子曰:“刚,毅,木,讷(nè),近仁。”
译:孔子说:“刚强不屈,果敢坚毅,质朴老实,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3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3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3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3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3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3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3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4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4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42】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4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4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4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4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4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4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4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5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5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5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5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5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译文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不服从。”
段意:此章是说为政必须以身作则。在治国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地表率作用。他认为,要推行“德政”,必须使贤者或君子属于统治地位,没有统治者的个人的道德表率,就不能充分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
【5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译文 子夏担任了莒父的长官,询问政务,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到小利。求快就达不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段意:子夏任职之后,为了尽快见效,有急躁的表现,孔子因而对他说了这番话。
【56】子曰:“过犹不及。”
译:孔子说:“做过分了如同做得不够。”
【57】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5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而应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
【5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影响的不同才相互有了大的差别。”
【60】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孔子说:“听到传言不加考证而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上应当唾弃的。”
【61】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译:孔子说:“我首先要做的一定是“正名”!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复兴;礼乐不能复兴,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62】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译:孔子说:“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坚决果断。”
【63】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努力追求,如同自己达不到似的;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要赶快避开。”
【64】曾子曰:“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如果对于去世者的丧礼能慎重地处理举行,日久之后亦能定期举行祭礼不断追思的话,社会之风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渐渐淳厚起来的。
【65】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把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做强盗。”
【6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67】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法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法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法真正了解他人。”
【68】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69】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了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70】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有人说:“用恩德来对待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71】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孔子说:“工匠要把活儿做好,必须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7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情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一个意思是,作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这个“忍”可以作这两面的解释。
【73】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仔细考察详情原因;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仔细考察详情原因。”
【74】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75】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无法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无法真正了解他人。”
【7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7】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仁德。”
【78】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有高度的修养,就是君子之人,有三种变相:看起来不可侵犯,实际上跟他一亲近,又非常温和,充满了感情,但听他讲话,尽管他说笑话,但他言语的内容,又非常庄严,不可侵犯的。
【7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为政篇
【80】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译: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8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要治理好一个能出一千乘兵车的大诸侯国其实并不难,只要能做到以下三点就行了:慎重处理国事取信于人民,节省开支爱护人民,征用民工只在农闲之时。”
【8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政,如同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拱卫它。”
【83】子曰:“觚(gǖ)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孔子说:“觚不像觚,是觚吗?是觚吗?”
段意:觚是一种礼器,作为礼器就有一定的规则,如果失去了这种规制,觚就不成其觚了。孔子以此为喻,说明治理国政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
【84】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询问政务,孔子说:“使粮食充足,使武器充实,使民众信任。”
子贡说:“迫不得已而放弃一项,在这三项中先放弃先哪一项?”孔子说:“放弃武器。”
子贡说:“迫不得已而放弃一项,在这两项中先放弃先哪一项?” 孔子说:“放弃粮食。自古以来都有死亡,民众不信任就不能立国。”
段意:此章是说施政的三项要点,在这三项中又以取信于民为重。所谓“放弃”云云,乃是子贡设问所致,并非真的可以放弃。
【85】.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论语子路)
译文:叶公询问政务,孔子说:“近处的人快乐,远处的归附。”
段意:孔子来到楚国,叶公向他询问如何治理政务,孔子说了以上这番话。此话貌似平淡,含义却很深远。要使“近处的人快乐,远处的人归附”,凭什么呢?孔子的潜台词是“仁德”。
【86】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87】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孔子说:“国家有道,要说话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无道,行为仍可正直,但说话要谨慎。”
其他
【88】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孔子说:“君子不能只让他们做那些小事,而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而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89】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9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91】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9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了,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93】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译: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9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人们安心,让朋友们互相信任,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5】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9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谋划商讨。”
【97】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就会失去朋友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就是浪费言语。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言语。”
【98】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
译: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以小人来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吧!”
【9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了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100】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得了重病,叫来弟子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做人要小心谨慎才能避免灾祸)从今以后,我知道可以免于祸害了。小子们!”
【10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③”
【注释】 ①兴:起。②固:固守,安宁。③穷斯滥矣: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译文】 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10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文:司马牛很忧愁:“别人都有兄弟,我却没有。”子夏说:“死生由于命运,富贵在于天意。天下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只要能做到既自重自爱没有过失,又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那么,四海之内都能成为你的兄弟了。君子怎么能害怕没有兄弟呢?”
【10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04】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0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10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107】子曰:“道不行,乘桴(fú)浮于海。”
孔子(叹气着说):“我的主张行不通啊,真想找个小木筏,漂流在大海上。”
【108】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学习为了充实自己,今天的学者学习为了沽名钓誉。”
【10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译文 虽然只是小路而已,但是也一定会有值得欣赏的景色;相反如果走得太远恐怕就会有泥泞了,正因为这样,明智的人才不会这么做。寓情于景,比喻人生,要知足常乐,不可以太贪心哦!虽然未知充满诱惑,但也有可能会有危险哦!
【110】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子夏说,一个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总想办法说出一套理由,把过错掩盖起来
【11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程立新
[《论语》精粹111句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集体备课计划
★ 集体备课教研计划
★ 集体备课方案
★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 集体备课总结
望谟二中秋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计划 备课资料(七年级上册)(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