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脆皮年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传承国学亲近母语范文,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传承国学亲近母语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亲近母语阅读经典心得
我读了《亲近母语》这本书,书上有很多美妙,不可思议的故事。如:《爸爸的味道》、《故乡的'烤红薯》、《大大熊和小小熊》、《豹子很危险,但我照样跟它玩》、《天上的星星》和空中魔王的自述》等。这些都是我十分喜欢的故事。《爸爸的味道》主要是写作者朋友对爸爸工作时所产生的味道非常不满意,甚至还觉得很恶心,很难受。因此他和爸爸的关系很差,直到爸爸临终的时候,那股为了养活他们一家子的腥味,是多么的清香,他永远闻不到小时候的那股腥味,他很内疚,因为曾经向同学说过:“我讨厌爸爸的味道,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他们身上的味道。一组文章,三位父亲,各有各的“味道”:或严厉,或寡言,或宽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味道”,那就是一份无言但厚重的爱!同学们,你们的父亲是什么味道?回家好好用心看看自己的父亲吧,他的眼神,他的眼神,他的笑容,他的抚摸,他的叮咛,会告诉你一切的爸爸的味道是让我们尊重和珍惜的。《空中魔王的自述》主要写酸雨我干的坏事太多了,因此常常被人们指责,被人们监视。然而,我却借助于我们空中优势,(.)随着大气环流无所
不往,逍遥自在。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女怪斯芬克斯,由于性格残暴,而被选中作胡夫的守护神。近十几年来,斯芬克斯挺不住了。你去看他的脸,坑坑洼洼,大斑连着小斑,你知道是谁有这个本事,是我酸雨。可能大家早已恨透了我,说我是个没心肝的家伙。我们大自然的雨本来是品行端正,规规矩矩的,是你们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这些有毒物质,这些东西到了大气层中,和云中的水起化学作用,才导致我们雨变成酸性的雨。文人墨客笔下的雨多美,你瞧,“天街小雨润如酥”、“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谁知道,雨还会变“酸”干坏事呢!其实,这并不能怪它们,这都是我们人类多行不义必自毙呀!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多例似的情况,千万别再自毙了哟!
篇2:亲近母语阅读经典心得
当你打开这本书,也许你还不知道它曾经感动过多少人,帮助过多少人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亲近母语》。
书中描述着一个个经典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列如,《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主人翁苗青,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爸爸的一举一动都被苗青记在心里,小时候爸爸为苗青掩好被子,每每关门时爸爸总是特别轻,像怕惊扰了她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此后,她便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轻轻合上门。她渐渐明白关门时要从内心去为他人着想,才能关上门时毫无声响。
读了这本书,使我的精神受到了一次洗礼和心灵的震撼。我跟《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的主人翁相比,简直是太渺小了,渺小得如同一粒沙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懂得了一声清响蕴含的道理:当你心中只有自己的时候,你可能把麻烦留给了自己;当你心中想着他人的时候,可能他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方便了你。
这让我想到了为他人着想的雷锋叔叔。雷锋叔叔虽然是个孤儿,在旧社会里吃尽苦头,但是在新社会里,他从读书起就懂得帮助同学补课,给大人补习文化知识,下大雨时背小同学过桥,为孤寡老人砍柴,挑水,打猪草……长大后他主动在大冷天为生产队捡牛粪,脱毛衣给老大爷穿……在军营中,雷锋叔叔也不忘帮助别人,他常常把难得的休息日全部用来做别人认为“不起眼”的事:下伙房帮助洗菜,拿起扫把打扫营房,帮助战友洗脏衣服、补衣服、钉被子,动手用工具掏大粪。甚至在去看病回来的途中还帮学校运砖……
雷锋叔叔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叔叔就是这样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民。
为他人着想,世界将充满爱。
篇3:亲近母语阅读经典心得
《亲近母语—全阅读》这一个系列的书,更是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一本书中,有其它书的重点、总结,有各个作者的着名文章,还有让人分外感动的小故事……
其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全阅读》中的上卷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外婆,你好吗》。
《外婆,你好吗》主要写了作者梅子涵小的时候上游轮,是外婆扶着,搀着,抱着他上船。可是现在,就连想搀着外婆上游轮都做不到了。同样的两个画面,原本该一样,可是因为被“时间老人”无情的分割开来,变成了永远回不去的过去和预想不到的将来。
看完之后,我哭了。因为愧疚,因为感动,我哭了。不像平常一样嚎啕大哭,而是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平常对亲人的关心不屑一顾,甚至还觉得烦心的自己;想到了平常对时间的不珍惜,随随便便的浪费时间的自己。因此,我哭了。
庄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是啊,人生如此之快。“时间老人”对待每一个人都是无情的。他既是神仙也是妖怪,凡人无法与之抗衡。他赐予人们生命,却又无休止的吞噬人们的生命。他从不计较吞没的是什么,春夏秋冬,喜怒哀乐都是他吞没的对象。他速度飞快地从世上匆匆掠过,人们从来看不清他的真面目。我们应珍惜自己所有的,迟早有一天你会失去它,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因为《亲近母语》,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现在的人们都在拼命地学习外语,渐渐地会忘记自己的母语,对自己国家的语言知识甚至一窍不通。所以,为了能使我们记住专属于自己的语言,阅读《亲近母语》这本书是我们绝佳的选择。让我们一起亲近母语,亲近这个专属于自己的语言吧!
篇4:亲近母语阅读经典心得
今天,我在《亲近母语》上读了一个故事,它的名字叫《请》。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词叫“请”,它住在每个人的嘴里,要呼吸新鲜空气。可是有一个叫迪克的小男孩,很少说“请”,住在他嘴里的“请”都快被闷死了。迪克的哥哥约翰可不一样,他的“请”,经常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有一天吃早饭, 迪克嘴里的“请”就偷偷地逃到了约翰的嘴里去了,所以约翰每次说话就会跑出两个“请”:“请——请把黄油递给我,好吗? ” “请——请你给我拿一块松饼,好吗? ” 真奇怪,迪克的“请”,呼吸了一天的新鲜空气以后,又回到了迪克的嘴里,迪克也像他哥哥那样说:“请您给我切一块橙子,好吗? ”从那以后,小迪克变得和哥哥一样懂礼貌了。
刚开始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玩,可一笑过后,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记起有一次在马路上,两个大人因为一点小矛盾互不相让,大吵起来,周围还围了一圈人,他们吵着吵着还打了起来,打得鞋也掉了,袖子也撕破了,狼狈不堪。记得还有一次,班里一位同学一不小心打翻了人家的文具盒,他也不道歉,另一位同学不依不饶,非要把他的文具盒也扔在地上,最后两个人都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像这种小事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我想,其实只要大家说一句“请…….”或者道歉一下就行了,又何必互不相让,甚至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从现在做起,让住在自己口中的“请”经常出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吧,只要人人都学会说“请”, 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篇5:亲近母语阅读经典心得
当你打开这本书,也许你还不知道它曾经感动过多少人,帮助过多少人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亲近母语】读后感.这就是【亲近母语】.
书中描述着一个个经典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列如,【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主人翁苗青,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爸爸的一举一动都被苗青记在心里,小时候爸爸为苗青掩好被子,每每关门时爸爸总是特别轻,像怕惊扰了她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此后,她便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轻轻合上门.她渐渐明白关门时要从内心去为他人着想,才能关上门时毫无声响.
读了这本书,使我的精神受到了一次洗礼和心灵的震撼.我跟【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的主人翁相比,简直是太渺小了,渺小得如同一粒沙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懂得了一声清响蕴含的道理:当你心中只有自己的时候,你可能把麻烦留给了自己;当你心中想着他人的时候,可能他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方便了你.
这让我想到了为他人着想的雷锋叔叔
雷锋叔叔虽然是个孤儿,在旧社会里吃尽苦头,但是在新社会里,他从读书起就懂得帮助同学补课,给大人补习文化知识,下大雨时背小同学过桥,为孤寡老人砍柴,挑水,打猪草……长大后他主动在大冷天为生产队捡牛粪,脱毛衣给老大爷穿……在军营中,雷锋叔叔也不忘帮助别人,他常常把难得的休息日全部用来做别人认为“不起眼”的事:下伙房帮助洗菜,拿起扫把打扫营房,帮助战友洗脏衣服、补衣服、钉被子,动手用工具掏大粪.甚至在去看病回来的途中还帮学校运砖……
雷锋叔叔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读后感《【亲近母语】读后感》.”雷锋叔叔就是这样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民.
为他人着想,世界将充满爱.
篇6: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足有五千年之久。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文化历经沧桑,经历了数百年之久,才有现在人们所知的文学常识。它不仅是中国人们的一大骄傲,还是祖国的瑰宝。
例举妇孺皆知的《唐诗三百首》:黄河遇见了李白,才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长江遇到了苏轼,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盖世辞章;明月遇见了诗人,才会有数不胜数的千古流传的诗篇。一切皆归于巧合,但只要细心发现,才会有现在人们熟读的唐诗、宋词、元曲。历史的长河上,许多诗人、作家、革命家等甚至已牺牲生命,才留下了让人赞不绝口的美文。也正因这些文化,历史上才出现了文化巨子,并且凝结成文化结晶传给后人。就这样借鉴于前人,流传于后人的方法,书库中呈现出了数百万本的著作。民族文化历经变化,它是令全世界中国人民所骄傲的,历史由我们谱写,文化由我们传承。
中国汉字可以说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乃至于世界,都深受于各国的喜爱,甚至于最高领导人,都对它赞不绝口,并学习了书法。一个简单的文字,也是经历了千年而演变而来的,从每一个文字中,我们都能读出古人的心血,每一个文字,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中国书法更是渊源流传。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欧阳询、柳工文,更有家喻户晓的王羲之等。这些书法大家也都留下了名作《多宝塔碑》等,颜书书法更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三字经》、《论语》、《礼记》等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无不惊叹。从中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代人们的劳动智慧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留下了国学经典。当如今我们坐在教师里读着课本时,我们好似就可以看出作者著作时的全过程。当代青少年发奋图强熟读国学经典时,又一颗文化新星就冉冉升起,传承着千古文化。
民族文化已不再是文化,它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发展的全过程。国学经典时千古流下的一段佳话,如果民族文化是精神食粮,那么它就是民族精神的饮料。
篇7:走进南京“亲近母语”学习心得
走进南京“亲近母语”学习心得
作者: 王燕(隆鑫希望小学)
春暖花开的4月,在黄老师的引领下,我很荣幸再次参加了中国儿童阅读论坛研讨会。通过三天的学习,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盏灯
还清晰的记得参加研讨会梅子涵教授身旁的那盏灯,当时他充满深情的演讲,给我带来很深的感触,这一次也同样如此。正是这盏灯点亮了我的心,让我知道了做一名开启学生阅读的点灯人也是我的职责之一。回来后就先在自己班级开启了和孩子们的阅读之旅,当时没有什么经验,没有足够的课外书;单单跟着彩虹花一起晨诵、一起整本书共读,就让很多孩子爱上阅读。特别感动的是那届学生回学校来看我时有好几个孩子都是给我带的书,徐朝红的《雷雨》是想和我一起共读,付晓燕的《手斧男孩》是觉得适合我的大儿子……刘若诗打电话告诉我她已经完成了她的第一本小说,这一切让我再次坚定播撒阅读种子的信心。所以去年开始担任学校的.阅读推广工作,只想能影响身边的老师和学生。细数这一年,真的觉得特别值,豆婉蝶、付毅容、张庆念、冯勤勇……越来越多的老师读起来了;晨诵、午读、阅读课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手抄报、童诗创作、诗配画、读写绘越来越多的孩子创造力被激发出来了……
一个人
如何做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通过亲子共读,让孩子真正喜欢上阅读,我们可以向胡红梅老师取取经,因为在这方面,她做的是那么成功。谁能想到,一个九岁孩子在作文比赛现场用时40分钟完成见解深刻的1100字文言文的作品?除了能够驾驭晦涩难懂的古文,还写有三部小说。优秀的母亲,培养优秀的孩子。这么出类拔萃的孩子,背后站着一位什么样的妈妈?一定不会是整天刷着朋友圈,没事就去完四人游戏的这类妈妈。
阅读,带给孩子无限可能。亲子阅读,则是为孩子打开阅读之门、令其通往无限可能的钥匙。作为两个孩子妈妈的我,该如何使用这把无形的“钥匙”呢?一个从不阅读,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协助的。所以自己先读起来是此刻我最该做得事,只有和孩子经历相同的阅读乐趣,才能引导孩子做更深入而细致的思考,让孩子有机会分享阅读的书籍到底能带给他什么,而不是仅仅读过而已。
胡老师每天安静而单纯地享受亲子共读的神圣时间,去掉一切分心的事情。而我平时总是闲下来没事做得时候才和孩子一起读书,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计划,没有布置书香四溢的环境……从现在开始会每天陪孩子一起阅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奢望孩子有多优秀,只希望他在童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利用家长会、微信平台经常和家长交流亲子共读的重要性。把家长请进教室和孩子一起共读、一起分享也纳入了计划,希望一学期不少于两次。
一次思考
易中天老师这次讲座的题目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一如《百家讲坛》以浅显平易的话题开场,诙谐的语言,有趣的卡通图画,熟悉的儿歌童谣,把孔子弟子们的形象烙在了我们心中,最后揭示教育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反思其一,自己的课堂为什么很多时候孩子不感兴趣,有没有思考过把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如何转化为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没有,更多的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强塞给他们。第二:圣人的学生都有着个体差异,而我却很少尊重个别差异,都是一个水准衡量每个孩子,不但没达到我预期的目标,还把学生逼得越来越远。不但没了个性,更严重的是对学习没了兴趣。
一次感动
担当者行动是前行在路上的一群点灯人,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本来也可以像我们一样,多在家照顾老人、陪伴孩子,或者出去旅游玩耍。但他们致力于乡村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用责任和担当诠释着青春的意义。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组织校长、老师交流讨论分享。为了提供这样的机会,她们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就单单为了更好更多地点亮一把灯,让这盏灯照亮一间教室、一所学校、一个社区……越来越亮,越来越亮。
特别感谢担当者行动班班有个图书角落户我们学校,为了让这些图书真正发挥作用,除物质上的支持外,还有行动上的引领。线上的共读交流,美玉、绮琪老师还带着她们的团队来我校进行全员培训。工作中的她们不抱怨、不指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愿像你们学习,立足自己的岗位,不求为孩子撑起一片阅读的蓝天,能撑起一个春天也挺好。
此刻,徐冬梅老师的话再次在我心头响起:“你震撼了,你思考了,你激动了,你兴奋了,啥也不要再说了,一个字,做!用行动点亮孩子阅读的灯!”愿自己亮起来的同时,能点亮周围的一盏、又一盏……
篇8:诵读让孩子亲近母语
诵读让孩子亲近母语
诵读让孩子亲近母语周学之
俗话说:读书不离口,写字不离手,如何将传统的经典积淀内化为小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如何在渗透中华经典诵读和习字的同时深化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武汉市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工程“20+20 亲近母语行动”以开展诵读、书法为代表的母语实践活动,引领广大小学生亲近中华经典,热爱中华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习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结合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和班级特色,开展和实行了一系列亲近母语行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注重引导,读思结合
《本色德育》读本是很好的经典诵读资源,它图文并茂,琅琅上口,能激发学生兴趣,但是,能真正让学生从导读到导思、乃至导行的程度,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我将每天早上的20 分钟晨读时间进行了三个板块的分解:
1.熟读环节5 分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当天要完成的《本色德育》指定篇目。在学生练读的同时,老师进行适当指导,帮学生认读生字,进行个别示范诵读。
2. 案例式分享明义与律动启思相结合互动环节5 分钟。教师通过对《本色德育》指定篇目的整体把握设计好对应小案例。案例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能通过这个小案例找到与经典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的个性发言与分享,从而让学生从案例和分享中达到导思、明义的效果。为了让经典更生动形象地深入学生内心,我设计了简单的动作,结合诵读内容一边诵读,一边辅以手势,让学生积极思考,有效领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
3. 多元化诵读到熟读成诵环节10分钟。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教师在学生的反复练读中进行指导性评价和示范性朗读,让学生的朗读有层次性,让老师的评价有针对性。在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接力赛”“小组大比拼”“优秀诵读家”等个性化练读、赛读方式进行滚动诵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学生很喜爱这些游戏式、竞赛式的诵读方法,它们让学生从熟读到乐读,直至乐读成诵。
二、结合课程,有效补充
结合本学期语文课程学习的内容,我对经常诵读的内容进行了适当补充。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也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学生经典文化的渗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利用平时晨读和夕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诵读《笠翁对韵》篇目,这样既对语文学习是一个延展,也提高了孩子们对经典文化的兴趣。为了加强对《笠翁对韵》的有效诵读,我特别设计让学生在每天语文课前的预备3 分钟进行个人对韵和集体对韵活动,增加学生的诵读兴趣,强化学生对韵基础知识的了解。不少学生在课下饶有兴致地自己创作对联,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春联文化的理解。
三、确定目标,有效培养
在学校文化的指引下,我选择了“我是小小朗诵家”这个育人项目作为班级目标。结合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的专业背景,我开展了每周一次的“诵读会”,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愉悦的诵读课上,感受朗诵的美好与经典的魅力。我选择了补充读本《新经典日日诵》,在每周一次的诵读会上,我通过自主讨论、自由练读、强化指导、展示朗诵、师生互读、生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强化朗诵指导。在我们班开展“我是小小朗诵家”活动以后,有很多家长来和我交流,说孩子的诵读变化非常大。原来诵读的感染力如此之大,有些之前根本不爱读书的孩子,现在沉浸在朗读的快乐中;有些之前怎么鼓励都胆小的孩子,每当朗诵起来都出奇地自信;有些之前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慢慢开始关注老师和同学们的行为和话语……我欣喜着,感动着,为自己,更为孩子。在上学期学校开展的“20+20 经典诵读”展示及“班级育人项目”展示活动中,我班的成绩名列前茅,班级读风与学风得到了肯定与表扬。
篇9: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争当有志青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悠久的岁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漫长的历史,凝成了经久不蓑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练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每当我们徜徉其中,感受国学的博大与精深,品味中华文化的优美时,我们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有岳飞的《满江红》,有曹操的《观沧海》,还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瞧,那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看哪,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还有那乱世漂泊的李清照,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了遥远的绝响!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我肩负着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启迪祖国未来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国学经典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来到教室,面对天真的孩子们,我带着他们背一段三字经,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讲一段历史故事,让自己和孩子们伴随着清新的晨风在古书的海洋里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让国学经典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启迪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思想。
老师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拂去历史的尘埃,共同打开一本经典国学,用心去细细品味那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陌生、高雅却不脱俗的经典国学吧!
篇10: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大家好,我叫孙xx。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美丽情满中华。
神州大地,国家传承千年,何为国学?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中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深沉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文化深沉。
《弟子规》教导我们人们生活的规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句虽短,意深刻。孔子关于学习和交友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必我有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意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多向别人请教,第三句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这些话虽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义深刻,正所谓:“海纳百川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学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庆幸洪小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刻感到浓浓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明白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人生梦,实现中国梦!
篇11: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论语》中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想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想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 只有简单的六个字, 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
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谢谢大家!
篇12: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
——《诗经秦风》
登上那古老的城墙,抚摸着泛苔的柱梁,当我兴奋地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地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溟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前,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和一个叫白的诗人云游,他用来下酒的是锋上的寒光,他的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把的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进土壤,那是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蓝眼的豺狼,带着坚船利,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人去宣扬。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范文
★ 传承国学作文
★ 亲近书本范文
★ 亲近感悟作文
★ 国学经典名句
★ 国学经典读后感
★ 国学心得体会
★ 学国学心得体会
传承国学亲近母语范文(推荐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