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青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曹操度关山赏析与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曹操度关山赏析与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 目录
篇1:曹操度关山赏析与翻译
,曹操不但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还是一个极有才华的文化家,而这首诗是曹操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秋胡行 曹操
原文: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翻译:
自从造物主凿开混沌,辟出天地,就选定了人做为其间亿万生物中的灵长。又依照星辰随从日月的道理在灵长中设立君王,牧养从庶。维系人间秩序的方轨 也由他划定 帝王大驾的马迹辙痕在他巡幸所至的四方八极,留下了经天纬地、至大无匹的一幅蓝图,这神明莫测,天工鬼斧的`图画,就是在天地之子宏伟的胸臆中运作筹谋的社稷山河的绝妙远景。在这煌煌日新的淳美蓝图上,谫劣鄙恶受到斥逐,良智懿德得到迁赏。蒸蒸黎民,山泽江河,飞潜动植都在繁衍生息,蓬勃滋长。
赞美你!古之贤君圣,主囊括寰宇,统摄万帮!封土建国,五等诸侯各辖其域,抚其民,地置井田,为公为私俱安其分,守其职。刑法之立,是国家的要务,宁可焚弃丹书,尽废成法,也不可轻赦滥赎,让国家律令成为空文一纸。倘若立法者和执法人都具有上古时皋陶的耿直,甫侯的峻历,这种品格的本身,不就己是对法律的最完美的尽职?
感慨你!可悲的后继者,上古治世的善政良法,已在你们的手中尽行改易。你们的足迹只嵌在征敛和虐使子民的道途中,百姓们生命的汁液都在徭役和税赋的绞榨下,涔涔流出,以滋养非分的奢侈和淫糜。难道你们会不明白:劳瘁枯槁的唐尧,用土碗进食而天下安泰;虞舜只是改用木碗并加以漆饰,并招十三个诸侯的反叛,是出于什么样的简单道理?你们是否还能记起前人对伯夷由衷赞叹,他的博爱和逊让,苛于待己;是否愿意重温“俭,德之共,侈,恶之大”的古训是否还能以这些懿范和典则自我砥砺?假如人们能如许由那样毅然推让掉一个国家世间的一切诉讼纷争岂不都成了笑话?!兼爱天下每一个同类;一介平民同一国君主之间并没有等差。墨子所倡扬的这一真谛如能渗化每一个心灵,那时天下亿兆必将互为姐妹父兄尽管远隔天涯。
赏析:
诗从“人为贵”入笔,表达了诗人以“让”与“兼爱”为基础的大同思想,为了充分表达这一思想,诗人并写两面,一是从“立君牧民”写起,通过叙述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则,认为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备者是国家昌盛的基本保证;二是通过尧舜之间的对比,怎样才能纠正“侈恶之大”呢?诗人主张“俭为共德”,在此基础上,提出“让”与“兼爱”,即国君贤明,君民平等,执法公正,讼狱不兴的大同思想。通过言语,可见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安定的愿望。
曹操个人资料:
曹操(155年~23月15日),汉族,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先后任录尚书事、大将军、司空、车骑将军、丞相等职,后晋封魏公、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历武阳、兖州、定陶、穰城、下邳、官渡、徐州、白马、邺城、白狼山、渭南等之战,对内消灭黄巾军,吕布,张绣,刘表,袁绍,袁谭、袁尚兄弟,韩遂、马超等义军、割据势力,击溃刘备势力,对外降乌桓、南匈奴、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并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精兵法,撰著了《孙子兵法注》、《续孙子兵法注》、《兵书接要》、《兵书略要》等大量兵书。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其文学作品的特色、创新、开创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代表作品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度关山》等。同时亦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度关山赏析与翻译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经典、不同类型的诗句尽在:诗句大全!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篇2:度关山,度关山曹操,度关山的意思,度关山赏析
度关山,度关山曹操,度关山的意思,度关山赏析 -诗词大全
度关山作者:曹操 朝代:魏晋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篇3:对酒曹操赏析与翻译
,在曹操的诗歌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作者借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标,这首诗也不例外,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一个人们安居乐业、国泰平安的美好愿景。
善哉行 曹操
塘上行 曹操
对酒原文: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主题思想:
《对酒》是曹操写的一首表达自己政治理想的杂言诗,诗中描述了太平的环境里,人们自由舒适的田园生活。
对酒翻译:
饮酒时高歌,正是太平年代,小吏不闯门
君主贤明,宰相和股肱之臣都忠心贤良
人民礼让,不争吵打官司
耕地三年有九年的收成那么多,粮食堆满粮仓
老者不背着东西
天降润雨,粮食丰收
马在田间驰骋,用粪便来作肥料
当官的都爱他的人民,没有黑暗
教导孩子敬爱父兄
犯法不能有重刑
路不拾遗
监狱空虚,节日不断
老人能得到赡养
恩惠广及草木昆虫
对酒背景:无
对酒赏析:
对酒高歌,激起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登,国富民足,路不拾遗,人人皆得寿终。这些作为诗人的理想社会是何等地令人神往。然而,诗人却不得不面对战火不断,百姓痛苦的呻吟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诗人描绘的'人生理想是在批判实现的基础上发生的。一般认为,曹操尚法。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应该说他具有外法内儒的特征,即他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以儒家学说为依据的。
曹操个人资料:
曹操(155年~23月15日),汉族,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先后任录尚书事、大将军、司空、车骑将军、丞相等职,后晋封魏公、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历武阳、兖州、定陶、穰城、下邳、官渡、徐州、白马、邺城、白狼山、渭南等之战,对内消灭黄巾军,吕布,张绣,刘表,袁绍,袁谭、袁尚兄弟,韩遂、马超等义军、割据势力,击溃刘备势力,对外降乌桓、南匈奴、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并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精兵法,撰著了《孙子兵法注》、《续孙子兵法注》、《兵书接要》、《兵书略要》等大量兵书。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其文学作品的特色、创新、开创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代表作品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度关山》等。同时亦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对酒曹操赏析与翻译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经典、不同类型的诗句尽在:诗句大全!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篇4:度关山,度关山郑锡,度关山的意思,度关山赏析
度关山,度关山郑锡,度关山的意思,度关山赏析 -诗词大全
度关山作者:郑锡 朝代:唐 体裁:五律 象弭插文犀,鱼肠莹G鹈。水声分陇咽,马色度关迷。
晓幕胡沙惨,危烽汉月低。仍闻数骑将,更欲出辽西。
篇5:《关山月明月出天山》翻译赏析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翻译赏析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前言】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翻译】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
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篇6: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
曹操〔两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①当:临。②几何:多少。意思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③去日:过去了的日子。④这句对应首句,表达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更应慷慨高歌,只是苦于忧思重重,难以释怀。⑤杜康:相传是古代最早的造酒人,此处代指酒。⑥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衿,衣领。⑦悠悠:形容忧虑不断。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思念。⑧但:只。君:指贤才。⑨沉吟:指低声吟咏《诗经》中的《子衿》一诗。⑩呦呦:鹿叫声。⑩苹:艾蒿。?鼓:弹奏。B掇:拾取。此句意将贤者比为高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喻指人才难得。?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陌、阡,田野中纵横交错的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存:问候。⑩契阔:久别。谈燕:欢饮畅谈。燕通“宴”。?乌鹊:乌鸦。8吐哺:热情接待,不敢怠慢。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四归心:心悦诚服地归顺。
短歌行-曹操拼音解读:
duǎngēháng
cáocāo〔liǎnghàn〕
duìjiǔdānggē,rénshēngjǐhé!
pìrúcháolù,qùrìkǔduō。
kǎidāngyǐkāng,yōusīnánwàng。
héyǐjiěyōu?wéiyǒudùkāng。
qīngqīngzǐjīn,yōuyōuwǒxīn。
dànwéijun1gù,chényínzhìjīn。
yōuyōulùmíng,shíyězhīpíng。
wǒyǒujiābīn,gǔsèchuīshēng。
míngmíngrúyuè,héshíkěduō?
yōucóngzhōnglái,búkěduànjué。
yuèmòdùqiān,wǎngyòngxiàngcún。
qìkuòtán?,xīnniànjiùēn。
yuèmíngxīngxī,wūquènánfēi。
ràoshùsānzā,hézhīkěyī?
shānbúyàngāo,hǎibúyànshēn。
zhōugōngtǔbǔ,tiānxiàguīxīn。
相关翻译
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人生能有多少这样美好的岁月呢!生命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转瞬即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思念贤才的忧愁却难以忘怀。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的忧愁呢?只能借助美酒来消解。那些学识渊博的贤能之士呀,我对你们的思虑连绵不断。
只是因为对你们的思念倾慕,让我沉痛吟诵《子衿》一直到现在。阳光下呦呦欢鸣的鹿群,吃着田野里的艾蒿。我有满座的嘉宾,宴饮之中有奏瑟吹笙的乐声贤能的人如同皎洁的月光,我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是真深深的忧思之情从心中涌起,一时不能断绝。不那些贤能之士穿过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访我。
我们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叙说那往日的恩情。月光明亮星儿稀少,一群(寻巢的)乌鸦向南飞去绕着树飞了三圈,哪根枝丫才是它们栖身之处?高山不会满足它的高峻挺拔,大海不会满足它的壮阔深邃。我愿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礼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于我。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最有名的诗篇之一,千百年来流传甚广,以至于说起曹操,人们就会想起他的那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率领着百万雄师,饮马长江,要与孙权争夺那江东之地,当夜明月皎皎。曹操为了稳定军心,鼓励士气,便大展酒宴,与众将士痛饮一番,期间诗兴大发,慷慨而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诗人用诗歌来表明自己在政治上的用意,在微微的醉酒之后,道出了内心的期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而青衿在古代是被作为读书人的代称,开篇就点名了这个求人才的主题。接着诗人又唱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这里表达的是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在这首酒醉后的高歌中,诗人明明白白地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吟咏出来,他虽然引用《诗经》中的词句,但却没有《诗经》中那般幽怨的情感,而是寄托了自己最初和最终的理想。
曹操是一个为了千秋大业而活着的人,他在诗歌中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希望名垂青史的愿望,虽然其中有着哀思的情调,但却丝毫没有妨碍到整首诗歌的主题,那就是立业建功。
诗中名句颇多,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等。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古诗。在这首诗中,三国里那个奸诈的乱世枭雄不见了踪影,一个求贤若渴、忧国忧民的贤明领袖形象兀立在我们面前。
【内容解析】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曹操的《短歌行》是建安时期杰出的诗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它代表着人生的两面,一方面是人生的忧患,一方面是人生的欢乐。本诗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全诗共32句,8句一节,可以分为四节。
第一节(“对酒当歌”至“唯有杜康”)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本节中,“忧”是诗人主要的感情特征,“忧”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本节两处提到了“酒”魏晋时期,“酒”是诗人的喜好。本节开篇就用“对酒当歌”直抒胸臆“忧”叹人生苦短,猛一看,很是消极,其实不然。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及时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宏伟志向。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他渴望改变乱世局面,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种“忧叹”具体到历史背景中,就是诗人为了实现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种“忧”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那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表面上看,诗人借酒解忧,抒个人之情,抱怨人生苦短,实则是巧妙含蓄地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们要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第二节(“青青子衿”至“鼓瑟吹笙”)旨在抒写诗人期盼嘉宾的良好心愿。诗人引用典故《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表达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事实上,诗人是不可能逐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求才”时用心的周到,的确感人。这种“感人”正是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诗人这种含蓄、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章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章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典故《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言外之意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一定会以“嘉宾”之礼对待大家,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是诗歌,所以他用典故作比喻,表达自己的心志,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手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来在《诗经》中“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认为自己就是诗人为之沉吟《子衿》一诗所思念的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明明如月”至“心念旧恩”)本节重在写诗人为才而忧,渴求贤人的强烈之心。诗人把人才比作皎洁的明月,足见他对人才的仰慕。这节是对整首诗歌前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前四句讲忧愁,是第一个八句的照应;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第二个八句的照应。这看似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求贤立志”的“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全诗具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效,以此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相处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告示天下,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诗歌下节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四节(“月明星稀”至“天下归心”)本节作为诗歌的结尾,表达作者敞开胸怀,广纳天下贤才以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本节前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良禽择木而栖”,喻贤明的人不要三心二意,要当机立断,择主而侍赶紧到我这边来。诗人求贤立志的自信、坚定不言而喻。最后四句更是画龙点睛,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诗人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以周公自比,不仅含蓄而深刻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之心,也表明自己渴望贤才归顺,一统天下的宏伟大志。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含蓄隐约地表现了作者复杂曲折的心情,耐人寻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从某种意义上说,《短歌行》也就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全诗充分按照抒情言志的规律,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将政治内容和现实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在曹操的时代,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曹操在当时的强调“唯才是举”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因此诗作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就是合情合理、值得后世肯定的。
【章法点评】
1.言志与抒情相结合
《短歌行》表达的是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诗歌通过“对酒当歌”“人生譬如朝露”“杜康解忧”的忧伤无奈的直抒,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又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胸襟展示自己招揽天下英才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抱负,使得抒情与言志得到完美的统一。也就是说,言志是这首诗歌的基调和灵魂。它加强了诗作的内容,使之更为厚重;言志决定着诗作的主旨,使之更为深刻。然而,言志如果不辅之以必要的抒情,则容易陷入“质木无文”的境地。而本诗的抒情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这也正体现了“以情为文,以文被质”的建安文学的特点。而这种章法是具有作者独创性的,与两汉作家的文学创作截然不同
2.多处引用化用,语言简约而含蓄
这首诗歌以“忧”行文,使得行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掇”“越”“度”“绕”“依”等动词的准确、巧妙运用,形象、生动地表达作者对人才的渴望。诗歌两处引用《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的成句,一处引用古谚语中“对酒当歌,人生儿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成句,两处化用《管子·形势解》和《韩诗外传》等典籍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语句,化繁为简,精练含蓄,使诗歌内容深厚,庄重典雅。
3.句式整齐,音调和谐,多用反诘语
诗歌大量反诘语的运用,如“人生几何”“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枝可依”更能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诗味更加蕴藉。此外,本诗全用四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四句一韵,平仄韵脚交互使用,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是视觉或是听觉,都能给人一种美感,也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作者介绍
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赫赫有名的北方霸主,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他于文学上颇有建树,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他的诗歌气势豪迈,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著有兵法《孙子略解》《兵书接要》,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等。详情
篇7: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曹操) 三国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谈?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短歌行》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yàn):通“宴”。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吐哺:极言殷勤待士。
《短歌行》鉴赏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全诗分为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何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短歌行》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篇8:曹操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
两汉·诗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赏析: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诗人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诗人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诗人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诗人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诗人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诗人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诗人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诗人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诗人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诗人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诗人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诗人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诗人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人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诗人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诗人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诗人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诗人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诗人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诗人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诗人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诗人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诗人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诗人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此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诗人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诗人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诗人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诗人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篇9:度关山,度关山王贞白,度关山的意思,度关山赏析
度关山,度关山王贞白,度关山的意思,度关山赏析 -诗词大全
度关山作者:王贞白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只领千余骑,长驱碛邑间。云州多警急,雪夜度关山。
石响铃声远,天寒弓力悭。秦楼休怅望,不日凯歌还。
★ 曹操短歌行翻译
★ 曹操诗词全集赏析
★ 曹操诗词全集
★ 曹操高考作文
★ 曹操语录
曹操度关山赏析与翻译(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