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豌豆苗lil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贴春联的来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贴春联的来历,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贴春联的来历
贴春联的来历
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春节,那么大家知道贴春联的来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由来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意义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春节对联及横幅
1)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2)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3)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4)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5)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6)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7)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8)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9)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10)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11)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12)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13)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14)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15)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篇2: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篇3: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篇4: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篇5: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李白中秋对年尾
天宝元年, 唐玄宗连下三道诏书徵李白入京。自此李白常伴玄宗左右, 起草文诰诏令, 引起一些朝中权贵嫉妒万分, 总想找机会令李白出丑。某日, 正值十五。 一班权贵同朝中文武重臣, 陪玄宗赏月之时, 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出了一条上联, 要李白即时应对: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对一两条对子, 当然难不到李白, 他不假思索地说道:
今夕年尾, 明朝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满朝文武无不满口称赞。
七岁李沁妙联对张说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 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选拔人才活动, 在神童比试中, 人才辈出。特别是其中九岁的员滕, 口齿伶俐, 聪敏过人, 所向披靡。玄宗大喜, 问及左右大臣, 还有没有这样的神童, 一位大臣说道:员滕的表弟李沁, 年方七岁, 才学不在员滕之下。玄宗闻言, 便命人快马带李沁入宫。李沁到达后, 玄宗正和张说下棋。玄宗见李沁稚气未脱, 有些失望, 便命张说出一上联, 要李沁当场应对:
方若棋盘, 圆若棋子, 动若棋生, 静若棋死。
张说说完, 便命李沁对出下联, 并且要在下联避开“棋子”二字。李沁听完上联, 专心想了片刻, 缓缓地道:方若行义, 圆若用智, 动若聘才, 静若得意。
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因为你年纪还小,如果七岁封官,不利才智的发展。”接着又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大展经纶,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个朝代实际上的宰相。
篇6: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古时候的书写方式是从右至左,竖写;如果写横幅,则是从右至左,横写。所以,按照传统,春联的张贴方法当然应该是当你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横批自然是贴在上面,注意,此时横批是从右至左,横写的。
上下联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上联是以仄声(即第三或第四声)收尾,下联是以平声(即第一或第二声)收尾。但是,现在的书写方法改为从左至右,横写。所以,现在贴对联,先看平仄,再看横批。
通过平仄判断上、下联之后,将上联贴在横批首字一方。如:横批为“风调雨顺”(左起),上联就应贴在左边;横批为“门临福五”(右起),上联就要贴在右边。
篇7:贴春联风俗的来历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中国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如果说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么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春节贴春联的中国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对联的发展
到了宋代,由于社会文明的进步,桃符与春节的驱傩仪式一样,其本身带有的祛除妖鬼的神秘色彩逐渐减弱,相反,其带有的新春祈福的特点逐渐成为其主要特征。
随后,人们便把这种带有新春祝福与祈福色彩的桃符叫作“春贴”,直到明朝时期人们才将其正式命名为 “春联”。
在宋代,尽管在桃符上写吉祥话的做法还没有普及,但这种行为却逐渐受到了文人雅客的喜爱,文人将其视作彼此之间交流与比赛的途径之一,通过对对联,既能够陶冶情操、增添文采,还能够一较高下。
春节经典对联带横批
1. 上联:门迎富贵平安福 下联:家庆祥和康乐年 横批:吉星高照
2. 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 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3. 上联:吉星高照平安宅 下联:财神常驻幸福家 横批:迎春接福
4. 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5. 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 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6. 上联:瑞雪纷飞清玉宇 下联:花兔起舞贺新年 横批:欢度春节
7. 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8. 上联:天开美景春光好 下联:人庆丰年节气和 横批:成就大业
9.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10.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11. 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 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12. 上联:门迎百福福星照 下联:户纳千祥祥气开 横批:鹏程万里
13.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14. 上联:家过小康欢乐日 下联: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15.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16.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17. 上联:人增福寿年增岁 下联:鱼满池塘牛满栏 横批:吉星高照
18. 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19.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大快人心
20. 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篇8:贴春联的来历及寓意介绍
贴春联的来历及寓意介绍
春节贴春联的原因
贴春联,意义是为了辟邪和去除今年的晦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过年贴春联的讲究
关于春联还有很多讲究。据说桃木是红色的,红色可以辟邪,象征吉祥,所以后来的春联都是用红纸书写。除此之外,春联还有一些讲究,比如,门心、框对、春条、斗方等都有要求,这比原来的`桃符有了很大的进步,它不再是单纯的将画像画于桃符上,而是将自己对来年的美好心愿写在纸上表达出来。
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春联的寓意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
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 春联怎么贴左右
★ 春联怎么贴参考
★ 什么时候贴春联
★ 贴春联作文
★ 贴春联时间
★ 春联贴法
★ 春联的来历
★ 贴大门春联宝典
贴春联的来历(整理8篇)




